首页 > 文章中心 > 秸秆综合利用

秸秆综合利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秸秆综合利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秸秆综合利用范文第1篇

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搞好秸杆禁烧和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县的秋收工作已全面开展,为进一步加强秸秆禁烧工作,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特提出如下意见:

推广秸秆沼气池3000个,一、目标任务。利用三年时间。秸秆气化站10处,秸秆手工制品10处,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20处,达到消耗秸秆2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县城城区周围和主要道路沿线无焚烧秸秆现象。

二、措施

1认真落实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目标责任制

针对抛弃和就田焚烧秸秆的现象,县委、县政府要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组织、引导县直各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府,加大管理和综合开发利用的力度,各有关单位层层落实了责任制,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任务落实到村、户和田间。

增强广大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自觉性。县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2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的有关科技知识。新闻媒体对重点地区的秸秆禁烧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对随意焚烧秸秆的行为予以公开曝光。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增强环境意识,变主动焚烧秸秆为主动开展综合利用。

做好秸秆的综合利用工作。

3依靠科技进步。

秸秆综合利用范文第2篇

1秸秆综合利用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区秸秆产量总体稳定。从变化趋势看,乡镇结构调整,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略有减少,但农作物秸秆基本维持不变,全区秸秆量维持着90万~92万吨之间。主要是麦稻秸秆,占秸秆资源总量的96%以上。淮安区不断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不断拓展,利用形式不断丰富。一是推广还田机械,普及还田技术。重点示范推广了麦秸秆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反旋灭茬施肥播种一体化技术,满足了不同生产条件、不同机械作业的要求。二是积极拓宽秸秆多种形式利用渠道。大力发展秸秆收贮、秸秆固化等项目。

1.1秸秆机械还田。秸秆直接还田是当前秸秆肥料化利用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最现实、最易于推广操作的秸秆利用方式,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全区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达到60%以上。

1.2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包括农村直接生活燃料、秸秆发电、沼气、气化、固化成型等。秸秆作为农村直接生活燃料,每年消耗秸秆约10万吨。江苏国信淮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水稻、小麦秸秆作为燃料进行燃烧发电的新能源企业,年消耗各类秸秆约35万吨。秸秆固化成型是在机械设备的压力作用下,将秸秆压缩为成型燃料,替代木柴、原煤、燃气等燃料,广泛用于取暖、生活炉灶、锅炉、生物质发电厂等,是高效利用秸秆资源的有效途径,目前,淮安区已有秸秆固化成型企业3处,年消耗秸秆约1万吨。秸秆沼气池在淮安区已达8000个,年消耗秸秆约0.3万吨。

1.3秸秆饲料化利用。主要指通过氨化、青贮、微贮、揉搓丝化等处理技术,增加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秸秆转化率,秸秆饲料化已成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重要途径。全区饲料化利用秸秆量1万吨。

1.4秸秆基料化利用。主要是食用菌基料。秸秆作为良好的食用菌基料,搭配必要的培养基生产食用菌,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生产食用菌后的基料富含营养,既能加工成饲料实现过腹还田,也可作为优质有机肥直接还田,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和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秸秆食用菌基料年利用量0.6万吨。1.5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秸秆作为工业原料,目前主要应用于板材加工、编织等领域,草包、草绳、草帘、草棍编织为当地传统产业,年利用量已达0.5万吨。

2存在的问题

2.1农民积极性问题。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性高不高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目前农户将自家的秸秆收集起来出售给秸秆收购站的很少,主要是秸秆收购的价格扣除打包、运输、人工等成本,农户基本不赚钱,甚至要倒贴钱。更多的是秸秆收购经纪人上门收购。

2.2田间收集运输问题。田间收集运输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农作物秸秆的特点是分散、密度低,缺乏田间收割、打包等配套设施。田间秸秆收集和运输问题已成为秸秆综合利用最主要的难题。

2.3产业化带动问题。秸秆规模化利用依赖于产业化发展的拉动。目前,社会资本投资秸秆开发利用的积极性不高,秸秆利用的龙头型、骨干型企业不多,目前只有江苏国信淮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和秸秆固化成型企业等少数几家。

2.4政府财政支持力度问题。目前虽然制订了一些秸秆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但政策的覆盖面还不够宽,利益纽带还不紧密。政府的财政资金补贴的对象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农户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3对策及建议

3.1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大秸秆利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技术入户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服务组织作用,从推广成熟实用技术入手,加强技术交流、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技能。

3.2加快发展秸秆固化成型。大力发展秸秆固化成型加工点,着力提高加工能力,加快秸秆固化成型产业化步伐。积极引导工业企业使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扩大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市场需求。

3.3深化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收集贮运服务体系。加快建立以需求为引导,利益为纽带,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政府推动,多种模式互为补充的秸秆收集贮运服务体系。目前淮安区各乡镇基本都有秸秆收购站,现在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壮大秸秆收购经纪人队伍,提供秸秆收集贮运综合服务。

秸秆综合利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资源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粗略估计,每年约产农作物秸杆8亿吨[1]。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也是十分宝贵的生物资源,主要含纤维、木质素、淀粉、粗蛋白、酶等有机物,还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秸秆除了作燃料外,可以作肥料,也可以作饲料,还可以作工业原料。而目前只有一小部分用于纺织、造纸、建筑和饲料,绝大部分农作物秸杆仍露天焚烧或作燃料用,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能源危机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对可再生的生物能的开发利用上,并将研究开发的重点放在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上。目前农作物秸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分别是农作物秸秆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如沼气发酵、燃料酒精发酵、饲料发酵;农作物秸秆的热化学转换技术,如热解液化技术、气化技术、致密成型及制炭技术;化学转化技术如化学制浆造纸。

1农作物秸秆利用基础

1.1秸秆的结构基础

农作物秸杆主要是玉米秸、高粱杆、稻草、麦杆、葵花杆以及花生壳、瓜籽皮、玉米芯等,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亦即天然纤维素原料的主要组成成分。秸秆之所以难以被开发利用,其原因在于细胞外存在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构成的坚韧细胞壁。构成细胞壁的结构单位是微纤丝,微纤丝相互交织成网状构成细胞壁的基本构架,在纤维素的网络结构中交联着非纤维素的基质,这些分子包括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类物质。关于细胞壁各层的微纤丝结构,具有代表性的是Fengel所提出的木材细胞壁结构模型。Fengel[2]认为:直径为3nm的基元原纤维是最基本的形态结构单元,由16根(4×4)基元原纤维组成直径约为12nm的原纤维,再由4根(2×2)这样的原纤维组成一根比较粗的微纤丝,其直径约25nm。微纤丝相互缠绕构成了直径约为0.5nm,长度约为4um的大纤丝,以这种方式聚合而成的纤维素分子,其强度超过了同样粗细的钢丝。基元原纤维之间填充着半纤维素,而微纤丝周围包裹着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相互交织,任何一类物质的降解必然受其它成分的制约,如木质素对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降解天然纤维素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有空间阻碍作用,致使许多纤维素分解菌不能侵袭完整的天然的纤维素原料。

1.2秸秆成分的理化性质

纤维素的聚集体分为结晶区和无定形区结构,结晶区部分分子排列比较整齐、有规则,密度较大,为1.588g/cm3,可以呈现清晰的X射线衍射图。无定形区部分分子链排列不整齐、较疏松,分子间距离大、密度较小,为1.500g/cm3。

纤维素链中每个葡萄糖基环上有3个活泼的羟基,这些羟基可以综合成分子和分子间的氢键,增强了纤维素分子链的完整性和刚性,使分子链紧密排列成高度有序的结晶区,增加了反应试剂到达纤维素羟基的难度。纤维素的物理性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纤维素的润胀,当纤维素吸收液体后,其外形的均一性虽然没有变化,但固体内的内聚力减小而容积增大,固体变软,即纤维素的润胀。对纤维素的润胀处理,可使纤维素大分子间的羟基结合力变弱,从而提高试剂向纤维素内部的扩散速度。其次,由于纤维素分子量大,内聚力也较大,扩散能力差,纤维素在容积中溶解所得的不是真的纤维素溶液,而是纤维素和存在于液体中的组分形成的一种加成的产物。纤维素的溶解问题在于纤维素的溶解度低。另外,纤维素热降解在300-375℃较窄的温度范围内发生热分解,加热进程不同,产物不同。在低温下(200-280℃)加热,脱水生成脱水纤维素,随后生成木炭和气体产品。在较高温度下(280-340℃)加热,生成易燃的挥发性产物(焦油)。

半纤维素既溶于碱(5%的Na2CO3溶液)又溶于酸(2%的HCl溶液)。由于半纤维素聚合度低,结晶结构无或少,因此,在酸性介质中比纤维素容易降解。

原本木质素是一种白色或接近无色的物质,我们看到的木质素的颜色是在分离、制备过程中形成的。木质素的相对密度大约在1.35-1.50之间,非常坚硬,从而增加细胞壁的硬度,不溶于任何溶剂,但在分离木质素时因发生了缩合或降解而使性质改变,在酚羟基和羧基存在时,木质素能溶于浓的强碱溶液中。

2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技术

2.1秸秆饲料化技术

作物秸秆可以直接用作食草动物的饲料,但适口性较差,采食量少。秸秆氨化处理后,粗蛋白由3-4%提高到8%左右,有机物的消化率提高10-35个百分点,并含有多种氨基酸,可以代替30%-40%的精饲料。因此,氨化秸秆喂羊、牛等,效果很好。秸秆也可以粉碎成草糠,作动物辅助饲料。秸秆氨化处理实际上是碱处理的一种形式,即NH3溶于水变成NH40H。通过氨化处理的秸秆,将不易溶解的木质素变成较易溶解的羟基木质素,使细胞间的镶嵌物质与细胞壁变得松散,利于纤维素酶和消化液渗透其内。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品位越差的秸秆,氨化处理的效果越显著。小麦秸秆氨化处理后,使有机物的消化率提高35%;玉米秸秆氨化处理后,使有机物的消化率提高25%。

秸秆青贮主要是利用玉米、豆类、甘薯等优质秸秆进行青贮。通过青贮,既保存秸秆原有的品质、增加醇香味、增强适口性,而且保存时间较长,可把夏秋的青绿饲料保存到冬季利用,特别对促进幼畜生长发育增加母畜产奶量效果好,已逐步成为反刍动物的重要饲料。

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是利用高活性微生物菌剂,放入密封的容器(如水泥窖、土窖等)中贮藏,经过一定的厌氧发酵过程,将秸秆饲料的某些成分进一步合成为营养价值较高或适口性较好的物质,使秸秆变成质地松软、湿润蓬松、酸香适口的粗饲料,是解决人畜争粮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秸秆经微生物发酵转化生产蛋白质饲料或单细胞蛋白(SCP)有一定进展。陈庆森等[3]以秸秆为原料,利用多菌种混合发酵,经测定发酵液中玉米秸秆的纤维素利用率达70%,粗蛋白得率在23%以上,大大提高了玉米秸秆的营养值,同时对替代饲用粮生产蛋白富集饲料提供了很好的基料。杨学震[4]用发酵法将玉米秸秆生物转化为蛋白饲料,将秸秆中原6.7%的蛋白含量提高到14.7%,同时使纤维素含量降低38.0%,半纤维素含量降低21.2%。

2.2秸秆能源化技术

秸秆的能源密度为13-15MJ/Kg,作为农村主要的生活燃料,其能源化用量占农村生活用能的30%-35%。现行主要的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有秸秆直燃、供热技术、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秸秆发酵制沼技术、秸秆发酵生产燃料酒精技术、秸秆压块成型及炭化技术等。

秸秆直燃供热作为传统的能量转换方式,直接燃烧具有经济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的特点,可在秸秆主产区为中小型企业、政府机关、中小学校和相对比较集中的乡镇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热水和用于冬季采暖。目前,英国、荷兰、丹麦等国家已采用大型秸秆锅炉用于供暖、发电或热电联产。我国秸秆直燃供热技术起步较晚,适合我国农村特点的、运行费用低于燃煤锅炉的小型秸秆直燃锅炉的研究正加紧进行。

秸秆气化是高品位利用秸秆资源的一种生物能转化方式。经适当粉碎后,秸秆在气化装置内不完全燃烧即可获得理论热值为5724KJ/m3的燃气,其典型成分为:CO20%,H215%,CH42%,CO212%,O21.5%,N249.5%。燃气经降温、多级除尘和除焦油等净化和浓缩工艺后,由罗茨风机加压送至储气柜,然后直接用管道供用户使用。秸秆气化集中输供系统通常由秸秆原料处理装置、气化机组、燃气输配系统、燃气管网和用户燃气系统等五部分组成,供气半径一般在1公里之内,可供百余户农民用气。秸秆气化经济方便、干净卫生、在小康村镇建设中广受欢迎。但大规模推行秸秆制气还需解决气化系统投资偏高,燃气热值偏低,以及燃气中氮气与焦油含量偏高等问题。

秸秆发酵制沼气技术历史悠久,是多种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将秸秆降解成沼气,并副产沼液和沼渣的过程。沼气含有50%-70%的甲烷,是高品位的清洁燃料,它可在稍高于常压的状态下,通过PVC管道供应农家,用于炊事、照明、果品保鲜等,或加工成动力燃料和甲醇等做双料发动机燃料。秸秆可直接投入沼气池,也常用做牲畜饲料,转化成粪便进入沼气池,池中秸秆、人畜粪便、和水的配比一般为1:1:8,在产沼过程中,需定期投入发酵基质及清理沼渣。实践表明:一个3-5口人的家庭,建一口8-10m3的沼气池,年产300-500m3的沼气,可满足一日三餐和晚间的照明用能。因此,秸秆制沼不仅可优化农村能源结构,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还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

秸秆发酵生产燃料酒精技术是以秸秆纤维素为原料制备乙醇的研究,早在100多年前就开始了。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酶技术将纤维素聚合物降解为单糖;第二,微生物将糖转化为乙醇;第三,通过蒸馏回收乙醇。其中,第一阶段最为重要。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采用蒸汽爆破法和浓酸法水解糖化纤维素成葡萄糖。蒸汽爆破法是用蒸汽将原料加热至200-240℃[5]。维持30S~20min高温高压造成木质素的软化,然后迅速使原料减压。造成纤维素晶体和纤维束的爆裂,使木质素和纤维素分离。稀酸水解一般采用稀硫酸(0.5%~0.2%),可在较温和条件下进行,水解一般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低温操作,从半纤维素获得最大糖产量。第二阶段采用高温操作,使纤维素水解为六碳糖,糖的转化率一般为50%左右。稀酸水解容易产生大量副产物,浓酸法耗酸量大,对设备腐蚀性大,能耗高。20世纪60年代人们认识到可以从纤维素获得葡萄糖来补充人类食物的来源,这样就加速了纤维素酶的研究。1979年,遗传育种技术[6]用于提高纤维素酶产量,使纤维素酶的发酵活力较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20多倍。从现有的水平来看,采用温和的酶水解技术可能更为合适,酶水解是生化反应,与酸水解相比,它可在常压下进行。这样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并且由于酶具有较高选择性,可形成单一产物,产率较高(>95%)。

2.3秸秆肥料化技术

目前秸秆肥料的利用技术有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堆沤还田。秸秆直接还田有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形式。翻压还田指作物收获后,将秸秆粉碎或留高茬直接翻压土中。覆盖还田是将秸秆覆盖于田间地表或作物株行之间,或是残茬覆盖,即当农作物收获时,留高茬还田,采取免耕翻覆盖。秸秆堆沤还田是将秸秆用铡草机切碎堆起来或投入坑中,灌入水,然后用土封起来沤制秸秆[7]。目前,通过选育出分解纤维素的优良微生物菌种或加快秸秆腐熟的化学制剂,解决了传统堆沤形式劳动强度大、堆沤时间长、污染环境等问题。用秸秆与畜禽粪积制堆肥,粪与草隔层堆积、压实。这样可以促进熟化,提高肥效。

2.4秸秆其它应用技术

秸秆除了以上用途之外,还可以利用秸秆发电,造纸,生产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制作人造板等。目前我国造纸制浆原料中,1/3来源于秸秆,其制浆具有成本低廉、成纸平滑度好,容易施胶等优点。用麦秸、稻草、玉米秸、苇秆、棉花秆等生产出的可降解型包装材料,如瓦楞纸芯、保鲜膜、一次性餐具、果蔬内包装衬垫等,具有安全卫生、体小质轻、无毒、无臭、通气性好等特点,同时又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强度,制造成本与发泡塑料相当,而大大低于纸制品和木制品,在自然环境中,一个月左右即可全部降解成有机肥。

3展望

目前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正从早期的直接或堆沤还田、烧火做饭取暖、加工粗饲料,向着快速腐熟堆肥、气化集中供气、优质生物煤、高蛋白饲料和易降解包装材料、有价工业原料及高附加值工艺品等方向发展。从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单纯采用某一种利用方式,秸秆能量转化率和利用率会受到限制。因此,根据各类秸秆的组成特点,因地制宜,把其中几种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种多层次、多途径综合利用的方式,从而实现秸秆利用的资源化、高效化和产业化是未来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邢廷铣.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加工和利用.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

[2]陈洪章.纤维素生物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

[3]陈庆森,刘剑红,潘建阳,等.利用多菌种混合发酵转化玉米秸秆的研究[J].生物技术,1999,9(4):15-19.

[4]YangXX,ChenHZ,GaoHL.Bioconversionofcornstrawbycouplingensiling

[5]陈洪章,陈继贞,刘健,等.麦草蒸汽爆碎处理的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1999,7(2):60-67.

秸秆综合利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秸秆焚烧;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X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104-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日趋完善。实行节能减排、实施惠农政策、关注农民生活、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陕西铜川市宜君县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循环农业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然而由于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环保意识淡薄以及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造成了农户大量焚烧秸秆、政府屡禁不止的局面,确实对环境和社会生活造成了种种危害。秸秆焚烧问题成了群众反映的热点、政府推动的难点、环保部门工作的重点。

1 宜君县秸秆处理及秸秆利用的现状

宜君县是一个农业县,全县耕地面积32万亩,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12万吨,其中小麦秆、玉米秆占秸秆总量的80%,每年小麦、玉米收获期秸秆的合理利用及处理就成为政府、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为解决秸秆的合理利用,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做了大量的工作。从现有的情况看宜君的秸秆主要用于秸秆还田、做饭取暖、青贮饲料、沼气以及秸秆炼油等。

1.1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不仅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耕地质量,而且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发掘农业土壤的固碳潜力,对于缓解气候变暖与实现农田可持续发展具有双重的积极意义,是农作物秸秆特别是麦秸、玉米秸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约占小麦、玉米秸秆总产量的50%-60%。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养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据化验分析,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钾等矿质元素,其中小麦秸秆中含有机物84.41%、蛋白2.63%、氮0.58%、五氧化二磷0.27%、氧化钾0.56%;玉米秸秆(风干基)中含有机物78.49%、蛋白4.82%、氮 0.49%、五氧化二磷0.39%、氧化钾1.67%。秸秆以还田的方式将有机物、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归还土壤,供作物吸收再利用。目前宜君县小麦面积10万亩,据调查小麦秸秆基本还田,玉米秸秆45%还田。现在宜君正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秸秆还田工程,改良土壤结构。

1.2 做饭取暖和青贮饲料

由于宜君属于国家贫困县,农村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加之封山禁牧政策的施行,全县特别是山区几个乡镇农民的玉米秸秆主要用于青贮饲料和做饭取暖。

1.3 沼气

从2002年开始实行“一池三改”的沼气建设,充分利用了人畜粪便,全县农村特别是东部塬区群众基本都在使用这种清洁的厨房燃料。这不仅大大的保持了环境清洁卫生,同时也节省了天然气,煤气、煤炭等燃料,降低了农民的支出,这样在新农村建设中改变村容村貌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秸秆难以发酵,秸秆在沼气上的利用极其有限,在全县很少农民使用。

1.4 秸秆炼油

2011年宜君现有招商投资在彭镇修建了秸秆炼油厂,这就为宜君的秸秆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当然还有麦秆作画、造纸等。

宜君县秸秆产量很大,上述方法只能利用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每年都有大量的秸秆被焚烧,焚烧秸秆会造成许多危害:一是污染空气环境,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二是存在火灾隐患,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四是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五是损害城市形象,影响政府威信。

2 秸秆焚烧的原因

多年来宜君县对全县秸秆实行了全面禁烧,每年都在全县范围采取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张贴禁烧通告、出动宣传车辆、发放禁烧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全面发动、积极营造浓厚的禁烧气氛和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是因为焚烧秸秆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的事件依然屡有发生。

2.1 农民自身的原因

宜君的农民从事的是传统的农业,他们坚守老祖宗传下来的耕种经验,认为焚烧秸秆会增加土壤的灰肥。事实证明,秸秆焚烧后的灰粉几乎没有了肥效,而高温会杀死土壤里的有机成分,破坏土壤结构。在宜君县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劳动力涌向了城市,家中留下务农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由于劳动力不足,搬运秸秆费时费力,不得不只能焚烧秸秆。还有一些人认为秸秆就是废物,根本就没有利用价值,即使搬出田地,在目前条件下也无多大价值,更何况秸秆占据很大空间,实在得不偿失,焚烧秸秆简单易行,这部分人自觉主动地进行秸秆焚烧。

2.2 政府的原因

宜君县虽然对秸秆焚烧作了很大的工作,随着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程度的加大,特别是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工作以来,又出台很多的规章制度命令秸秆禁烧,但是每年秸秆焚烧依然成了让政府头疼的工作。由于宜君县属于山区农业县,田地很多又在偏远山洼,大型农机具很难使用,农民不得不采用传统农业,要想监管每一户秸秆焚烧工作那是相当难,再加之进行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投资大、见效慢,这只能靠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推广秸秆机械还田、粉碎工作。但是贫困县的现状又制约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3 建议和意见

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综合利用效率不高原因复杂,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积极申请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利用工业反哺农业,从财政得到资金上的扶持。二是加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力度,让农民科学、主动地进行秸秆综合利用。三是政府建立秸秆禁烧补贴措施,有效调动农民禁烧秸秆和综合利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降低农民播种成本,提高农民遵守秸秆焚烧制度的自觉性,促进秸秆禁烧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秸秆综合利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发展对策;山东济宁

中图分类号 S141.4;S8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53-02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富含有机物和多种微量元素的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价值[1-3]。济宁是农业大市,改革开放以来,在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业连年丰收,秸秆产量逐年增多,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严重,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近几年来,济宁市狠抓秸秆禁烧的同时,加快了秸秆综合利用步伐,积极倡导和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促进农业节能增效、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济宁建设。

1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济宁市常年秸秆产量(风干基)712万t左右,其中小麦秸秆267万t,玉米秸秆261万t,棉花秸秆75万t,花生、地瓜、大豆和水稻等秸秆109万t。据调查,2013年全市小麦秸秆综合利用量238万t,利用率达89.4%;玉米秸秆利用量253万t,利用率达96%;水稻秸秆利用量43万t,其中通过编织品转化利用量43.4万t以上,利用率达95%;棉花秸秆主要用于做饭烧材;花生、地瓜、大豆、蔬菜等作物秧秸基本上作为饲料喂养牲畜转化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利用量达到653.6万t,占可收集总量的91.8%。

2 主要利用途径

2.1 秸秆肥料化利用

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秸秆直接还田、秸秆堆沤还田、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近几年,济宁市大力推广了秸秆直接还田、秸秆生物反应堆,此外,利用特定菌种将农作物秸秆发酵腐熟生产有机肥得到了快速发展。秸秆生物反应堆在汶上、邹城、泗水、梁山、微山等地冬暖式大棚蔬菜、大中拱棚瓜菜、葡萄、果园等高价值经济作物生产上示范应用,目前推广面积达到1 333.33 hm2,平均利用秸秆45 t/hm2,转化秸秆6万t。2013年全市秸秆肥料化利用量已经达到429.4万t,利用率60.3%。

2.2 生产秸秆青贮与氨化饲料

近年来,济宁市食草畜禽发展较快,对秸秆饲料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为满足畜牧业发展对秸秆饲料的需求,济宁市大力发展秸秆青贮、黄贮及氨化技术,连续几年运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秸秆青贮及加工机械进行重点补贴。秸秆饲料化主要消耗玉米秸秆、花生、地瓜、大豆、蔬菜等作物秧秸。2013年全市生产秸秆青贮、黄贮及氨化饲料76万t,利用率10.7%。

2.3 秸秆燃料化利用

秸秆燃料化技术包括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成型燃料、秸秆炭化、秸秆固化等。近年来,济宁市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入池(沼气池)生产沼气解决了户用沼气发酵原料缺乏的问题,每个户用沼气池(10 m3)每年可消耗农作物秸秆600 kg,另外还在南阳湖农场建设了1 000 m3大型秸秆沼气供户工程,可供400户职工做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金乡华光社区又新建了1 000 m3秸秆沼气供户工程。金乡双赢万华生态板业有限公司、鸿运生物质燃料公司利用棉花、小麦秸秆生产秸秆压块燃料,用于秸秆生物质发电和户用秸秆生物质炉;还有部分秸秆尤其是棉花秸秆被作为炊事燃料直接燃烧。2013年全市秸秆燃料化利用量74.9万t,利用率10.5%。

2.4 秸秆代料栽培食用菌

近几年济宁市重点推广秸秆栽培食用菌技术,将稻草、麦秸、玉米秸、豆秸、花生壳、棉杆粉碎后加入适量的麦麸、棉籽壳、无机氮、石膏等原料进行科学配方,生产平菇、双孢菇、褐菇、金针菇、毛木耳、大球盖菇等食用菌,项目主要集中在梁山县、金乡县、鱼台县、邹城市。全市推广各类食用菌面积2 600万m2,年利用秸秆30万t,利用率4.2%。

2.5 秸秆作为工业加工原料

济宁市秸秆工业化利用主要有以秸秆为原料加工纤维密度板,以秸秆为原料制造餐饮具、包装材料等,以秸秆、水泥、树脂等为原料制作各种类型的纤维板、轻体隔墙板还有以秸秆为原料造纸等产品。近几年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发展较快,尤其是泗水泉林秸秆造纸发展较好,但大多企业投资规模和生产规模都较小,消耗秸秆数量有限。2013年,全市秸秆原料化利用量43.3万t,利用率6.1%。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和支持下,济宁市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对秸秆综合利用认识不足

不少干部群众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把秸秆作为农业生产废弃物闲置或焚烧,没有把秸秆真正作为资源来看待,更没有认识到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单纯算经济账,对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积极性不高。

3.2 政策扶持不到位

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需要各级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相应的政策扶持。目前济宁市争取到的国家、省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主要集中在秸秆直接还田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秸秆青贮补贴,济宁市财政资金仅用于秸秆直接还田农户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于从事其他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企业和农民未给予补贴,影响了综合利用技术的全方位推广应用。同时在科研、示范、推广上缺乏必要的科研经费,制约了秸秆高效利用新技术的研究。

3.3 秸秆高效利用技术有待进一步研发

目前济宁市推广了包括秸秆栽培食用菌、秸秆压块燃料、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青贮、秸秆沼气等利用技术[4-5],也摸索发展了相关秸秆利用项目,但是,仍有部分技术和项目操作复杂,耗费人工多,成本高、效益低,企业和农民不容易接受,在推广应用上存在一定困难。

4 对策

4.1 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宣传栏、印发宣传册、开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和多条渠道广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利用途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总结各类项目的成功经验,培植秸秆综合利用大户,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尤其要在每年夏秋秸秆收获时期,加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宣传力度,将宣传覆盖面深入到各村各户,逐步使秸秆的综合利用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

4.2 深入调研,科学规划

各县(市、区)要做好秸秆资源调查,摸清秸秆资源潜力和利用现状,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合理确定适合当地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数量和布局,设定发展目标,鼓励秸秆还田和多种利用方式的共生组合,编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同时,规划中要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支持政策,体现加强秸秆转化利用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和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等具体的科技支撑内容。

4.3 依靠科技,强化支撑

加大科研投入,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要组织人员对项目推广中发现的难题进行集中攻关;加强技术集成配套,建立不同类型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模式;大力开发操作简便、集约利用水平高的实用新技术,强化技术支撑。依靠新型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项目,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广简单、快捷、实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促进技术普及应用。

4.4 政策扶持,公众参与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财政、农机、畜牧、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在推广、科研、管理方面相互协调,及时彻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统筹考虑国家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情况,制定济宁市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引导农户、企业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形成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5 参考文献

[1] 南雄雄,游东海,田霄鸿,等.关中平原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1(5):222-229.

[2] 李春霞,陈阜,王俊忠,等.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6(11):68-70.

[3] 王激清,张宝英,刘社平,等.我国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8(8):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