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科技知识

小学生科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科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科技知识

小学生科技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并不是无法解读的秘密,它是有内在规范性与规律性的。它也不是教师个体自发、无意识发展的结果。它是可以有意识地培养的。

一、教学机智的内涵

《教育大辞典》中对教学机智的定义,是指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学机智是指瞬间知道该怎么做,是一种与他人相处的临场智慧与才艺,国内有的学者的定义则更加简洁明了,认为教学机智是应变处置的艺术。

教学机智是教育智慧的外现,教育智慧的对象是现实性的,智慧成长的方式是实践性和行动性的。把教学机智看做是某种能力,是对它的一种不恰当的抽象。综合以上认识,本文中的教学机智采用“教学机智是一种应变处置的艺术。”这一内涵界定。与此同时,笔者同样认为:教学机智是成熟的心智技能与执行力的综合体。

完整的教学机智包括主动的教学机智和被动的教学机智。被动的教学机智是指在处理难以预料的事时,疏导冲突,消弭矛盾,从而使教学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主动的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并没有受到意外问题的责难,因情境触发,突生灵感,并立刻行动,使课堂情景更加灵动,充满活力。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机智的必要性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师的师资队伍发生了新变化。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非师范毕业生与硕士毕业生加入到小学教师队伍。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社会实践经验相对匮乏。而教学机智是一种实践智慧,动态生成于教师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所以,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活泼好动的学生,语文教师的应变处置能力还很稚嫩。

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正处在性情、人格、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正处于培养其健康的心态和健全人格的最佳时期。小学教师身负重任。在看来:小学教师的责任比大总统还大。而教学机智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实效、优先考虑学生幸福、巧妙化解分歧与冲突为显著特征。一个充满教学机智的小学教师,势必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机智的运用上的不足

(一)脱离情境

语文教师可能有一段时间感觉自己并不像一名真正的教师。有些语文教师是以非介入的心态做事,而不是全力以赴,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结果错失难得的教育契机。他们出离课堂情境,心思游荡,成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显现出了某种不作为。每一节课,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不会有重新再来一次的机会。每节课,语文教师都应认真对待,都应是一个精彩!

(二)惩处不力

小学生的失当行为有吵闹、打架等,“恶作剧”是其中最常见的失当行为。这种显性的冲突,对课堂教学秩序的影响最大。学生的这种行为往往弄出很大的动静,使教师不能回避,迫使教师去直面解决。语文教师往往没有有效的惩戒方法,是处理这类问题失败的根源所在。譬如语文教师往往容易发急发怒。有的语文教师则可能花上很长时间来处理这些问题,耽搁了正常的课堂教学进程。奥地利教育家贝多尔叮嘱教师不可以忘记:只要在健康气氛中解决的冲突,便会具有教育价值。

(三)被动应对

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尚不娴熟,在课堂上,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对教材的讲解以及课堂教学流程的顺利推进上。这样子就容易忽视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情感、认知状态。结果,语文教师不能敏锐捕捉到学生神情、姿态等反馈的信息,疲于应对班级里频发的状况。

(四)情绪易失控

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未知充满了好奇,天真、活泼,惹人喜爱。所以,一般没接触过实际教学的人通常很难理解下面这样的情境:一个平时性情温和的年轻女教师会被小学生气得赌气离开教室。

四、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机智养成的建议

(一)更新教育观念

语文教师在思想、理论上的完善、成熟的认识是拥有教学机智的第一个层次。思想达到一定的高度,行动才能跟进。

(二)训练思维习惯

常规和习性常常会被人们认为是不变通和枯燥的迹象。但是,这些没有受到批判性反思的习惯本身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或者从教育学上应该受到责备的。事实上,优秀的教师会表现出源于仔细反思并长期形成的良好习惯。我们实际生活中的行动并不总是需要瞬间的、批判的、理智的反思。好习惯能影响教师一生。思维包括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思维习惯让你以独特的视角去看待现实,而心理暗示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下意识地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做一个阳光的教师。训练思维反应品质,换个思路激励学生,保持良好的习惯,这样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知常用策略,重视教学语言机智

马克斯・范梅南指出教学机智可以用言语、眼神、动作、气氛来调和,认为沉默,幽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中语言是课堂师生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教学语言主要是指:口语和体态语。教师运用这两种语言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机敏性和应变力,叫做教学语言机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一位优秀的教师知道那些躁动不安、过于好动的孩子可以通过镇静的声音让他们安静下来。

小学生科技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籍 管理 是 生命线

我们通常所说的学籍管理,是指学生进校报名注册编班,由学校统一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备案,成为在校学生,如有辍学迁徙或死亡等,就注销其“户口”。这种学籍管理,与居民的户籍管理差不多,只能表明存在与否,在什么地方就学而已,对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教育教学的管理和督促的意义不大。而实际上,学籍管理与其它工作的管理一样,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守护神,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线。

一、生源的基本情况与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

义务教育阶段,一个班级的学生,如果没有按一定的文化考试成绩分数段编班而自然形成的话,以百分制计算,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分数差距可以是100分。中差生之间,中优生之间,也常常多达数十分。如果以150分制计算,那他们之间的差距就会更大。自然,一个优生的分数就可以抵得上几个中差生。几个差生也可以消减班平成绩几分甚至十几分,从而在较大程度上稀释教师的工作成绩。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班文化成绩的优劣,优、中、差生之间的比例,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所学校里同年级里的两个班,,每班人数如果都是四、五十人,中差生的情况也大致相同的话,一个班要是多上三五个优生,那这个班的人均成绩自然会比另一个班高出好几分。如果优生和中等生的情况差不多,一个班的差生要是多上三五个,那这个班的人均成绩,肯定会低几分,甚至10分以上。这种情况,只要稍有教书经历的人都比较清楚。

当然,“师高弟子强”,学生具有可塑性,教师也有主观能动性,班级一经形成后,经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情况肯定会发生变化,不同的教师教育相同的学生,转化的程度也会不一样,但是,如果基本情况相差太大,在教师本身的情况差距不是很大的条件下,能转化得与人差距不大,赶上甚至超过别人的教师,古今中外这样的实例好像并不多见。而大多数的情况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决定着教师教学的基本教学效率,也是就是说基本的学生决定着基本的教师。如有怀疑,请大家倒查一下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地方的教育情况,看看学生的基本情况与教师们后天教育教学效果的关系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基本状况,看看有多少“优秀”教师是自己“优秀”还是学生本来就优秀,或者有多少“低能”的教师是自已的“低能”。这并不是“先验论”或“宿命论”思想的表现,或者故意完全否定学生的可塑性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抹杀教师的工作成绩,把教师的自我能力和工作效率同一化。而是说基本情况对后天的发展非常重要,不同的基本情况决定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外力的作用虽能使其有所改变,但这种改变在基本情况较差的一方实在太难,要想赶上基本情况较好,特别是优势太大的一方,就像骑自行车追赶摩托车一样。

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天大的道理,而是基本常识。但是,如果我们忽略了它,就势必给义务教育带来不小的影响。

二、排差抢优的危害

如果一个班的人数是五十人,某科成绩以150分制计算,期末人平是90分,比另一班的人平少5分,班上有三个差生,每人只考了20分以下,在本班和另一个班其它情况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下期把三个差生赶走,这自然就能与别人持平了。要是设法弄来一两个优生,那就轻松地超过了别人。

这不是假设,这是多少年以来,千千万万的教师和学校挖空心思、使出浑身解数所进行的一项“高智力”的“转化差生”、“提高质量”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也许你会说有《义务教育法》罩着,谁敢?可实际的情形是的确有那么多的学生在校外流着。据2012年6月29日《文摘周报》第49期第3版上《虚实辍学率》一文中报道,甘肃陇南“农村初中的流失率普遍在百分之三十乃至百分之四十”。在分析“孩子辍学的真正原因”时,文中指出“仍然是老师和管理的问题”。即使不流向社会,可以校内它校之间流动啊!总会有一些晦气的教师与学校遭殃。

流是流得让人悲喜交加,可就因此失去了考核教师和学校的公正尺度,让巧取豪夺、占着生源优势者轻而易举地名利双收了,而艰苦卓绝,费力不计好的则只好泄气乏力,这就自然消极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比较严重地影响了整体的教育质量,不利于普九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科学的学籍管理的作用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那就是做好校内的学籍管理,让它科学合理。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这所学校里的学生共同表现出来的。学生的共同表现,又是众多教师主要在教育教学上共同努力的结果。众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共同努力的结果怎样,取决于他们在教育教学上是否能人尽其才,各尽所能。要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在教育教学上,就必须得有公平竞争的环境。如果让人毫无顾虑地排差抢优,凭着生源吃饭,人们就会把不少的心思精力放到邪门歪道上,或者找不见邪歪不了道就自觉无力而泄气,当然在教育教学上就不可能人尽其才,各尽所能。这样,学校总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不会发出应有的光芒。所以,只有在在教育教学上为广大教师创设出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上能否公平竞争,在学籍管理上必须做到科学合理。

四、合理编班,把好进出关

(一)、按一定的标准,比较公平地编班。

这当然不是划分划分重点班或差班,而是把收来的学生由学校统一分配,让同年级每个班里的学生相对差距不大,基本保持平衡。切不可让教师私自招生,拉学生,赶学生,以造成生源基本情况的差距较大,给考核带来困难。

(二)、把好进出关。

小学生科技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同课异构 以赛促教 项目化教学法 课例教学

基础课在中职学校远不及在中学里受重视。一是学生由于在中学里受到挫伤,不太喜欢上基础课。二是学校把专业课作为重中之重,对基础课重视不够。另外,技能比赛设置的项目也极少见基础课,各种省培和国培也没有基础课教师的指标。在这样的环境里,基础课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比专业课教师要多费更多力气。但这并没有阻挡我们砥砺前行,笔者学校基础一部(教授语文、英语、德育、体育等四门课)做了一些实践探索,以“团队―个人―团队”的模式来提升基础课老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

一、同课异构,博采众长,夯实专业教学的基础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文化水平,为了更好地完成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对接,老师们共同探讨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打造自己的课堂,如何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拓宽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们提出了各学科开展“同课异构”的听课活动。基础课有着与专业课不同的特点:各个专业开设的基础课基本相同,因而教授同门课的老师较专业课老师多,给基础课老师提供了“同课异构”的可能性。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和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按照语文、德育、英语的顺序,分两个学期完成“同课异构”活动。语文课共有11位教师参加,选定了士兵突击和世间最美的坟墓两篇课文。德育课有8位教师参与了活动,分别选定哲学与人生第五课第二框题――“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和逆境”和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课第二框题――“善于同犯罪作斗争”。英语课由15位教师进行了“同课异构”,分别讲了Favourite food、Weather、The Artist and The Beggar及语法。

活动中,老师们运用的教学手段呈现出“新、活、多”的特点,讲活了课堂,吸引了学生们求知的目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授课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们深入了解了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的引领,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使整体教学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二、抢抓机遇,搞好教研,以赛促教,硕果累累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础一部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学校以各种比赛为契机,督促教师学习、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准备比赛的过程就是他们明确教学思路、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强化为专业服务意识的转变过程。笔者学校教师首次参赛是2012年河北省“创新杯”教师说课大赛,共获得英语一个一等奖和一个三等奖,语文一个二等奖,德育一个二等奖。这次参赛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让老师们打开了眼界,知道了备课重点不是教学过程,而是教材分析、学前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学校采用火炬接力的方式,争取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各种形式的比赛,然后一棒接一棒地传递教学能量,使教师从教育理念、专业技术水平、师德师风等方面都有提升。

2013年,笔者学校的教师参赛成绩有了更大的进步。一位语文教师荣获“创新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秘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一等奖,另一位德育老师获得“创新杯”全国德育课心理健康分组赛二等奖。2015年,又一位德育教师获得“创新杯”德育课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国赛一等奖,一位体育教师获得体育课国赛二等奖。

笔者学校教师还利用学校资源网的平台,及时上传课件、教案及各种教学视频,让每位教师都能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近距离接触,共同进步。在各位老师学成归来后,学校会组织基础一部所有的任课教师聆听他们的心得体会,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并共享学习资料。

三、项目化教学法切磋琢磨,课例教学研究再接再厉

为提高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兴趣,教师们采用项目化教学法,通过课例教学的形式,在语文、英语、德育教学中统一实施实践探究,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具体设计入手,进一步丰富项目教学的实践框架,以达到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针对学生对基础课教学兴趣不大,注意力极易分散等课堂现象,利用“问卷星”设计了中职学生学习兴趣调查表,让8个系的学生,在手机上轻松地完成了问卷调查。共收到969人次提交的有效调查表,统计数据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

其次,采用课例教学的方式实施项目化教学法,让语文、英语、德育三门课齐头并进,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力、关注力、记忆力。经过对研讨课的听课、评课、修改等步骤,最终形成项目化教学法的案例设计样本,之后大家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所教的班级的学生特点实现个性化教学。先由三位老师经过精心准备分别针对英语、德育、语文进行了项目化教学的第一讲。她们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并由各种竞赛游戏或者学生熟知的事物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喜欢上基础课。课后进行评课、反思,统一了教学模式,每个人都对自己和学生有了新的认识,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三位老师分别进行了针对2016级新生的语文、英语和德育的“开学第一课”研讨课(课例教学第二讲)。在上课之前,教师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首先从系里要来新生名单,在和学生未见面之前先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并牢记学生的姓名。此外,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确定每个单元和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相关的教学项目,在教学设计上突破知识点的结构。每堂课都要设计记忆力练习,并每节课都要把本堂课重点内容复述下来,还要写在笔记本上。同时,教师注重在备课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最后,教师形成研究结果,课题《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公共基础课(语文、英语、德育)中的实践探究》正等待结题评审。

小学生科技知识范文第4篇

一、贴近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长期以来政治n教学过于注重系统理论的讲授,教学活动基本上局限于课堂之内,导致政治课学习与现实生活两张皮,学生普遍感到政治课枯燥乏味,因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不利于启迪学生智慧,不利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所以,课堂教学要注意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把课本抽象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现象,引导他们分析社会生活现象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为此,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多联系他们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让他们感知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使课堂教学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重视情景体验,深化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理解

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感知和分析情景,开展体验式教学,感受当今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进行理性思考的意义,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之一。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创设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教学情景,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政治课情景体验式教学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督促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本,把握教材大意,上课时心中有“文”,学习不盲目。2.动员学生在课外搜集相关材料,把日常见闻、已有知识、媒体知识等作为学习的重要资源,并学会对材料的筛选取舍。3.课堂上发挥集体智慧,互动交流,互相启迪,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深化对知识和观点的理解。

三、组织好探究性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学习政治课的能力

课堂上组织好探究性学习活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政治课教材设计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包括每一框的主题探究活动、每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组织好很不容易,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对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结合教情学情进行再设计。在探究问题选择上,不仅要对教材设计的探究活动进行整合取舍,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思想实际和时代特点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突破探究障碍,把学生吸引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来。在探究活动的形式上,合作探究和个人自主探究相结合,要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有理性有个性有深度的自主探究,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要注意探究的实效性。

四、开展互动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政治课的水平

课堂上对部分较为复杂的和重要的教学内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动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疑难问题的解决,还能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互动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要选择部分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组织合作学习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要切近学情,不搞形式主义。互动合作学习活动要使每个学生尽量参与其中,注意给各个层次的学生分配学习任务,绝不能把合作学习搞成一少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而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小学生科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目标导向项目管理 项目识别

1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和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概述

职业生涯教育最早发源于欧美国家,我国古代基本上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中华民国建立后,这一理念才逐渐从欧美国家深入到内地。关于职业生涯的概念,目前,学界的观点各有不同。大多数职业心理学家较为认同美国生涯理论专家Super的观点:职业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它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涯的角色,由此表现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至退休所有有报酬或无报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业之外还包括与工作有关的各种角色。[1]

职业生涯规划则是一个连续不断做准备、做决定、做评估的过程,通过对自我、机会、限制、选择与结果的了解,确立与职业生活有关的目标。并根据个人在工作、教育与发展方面具备的经验,规划出具体的履行步骤。[2]

国家教育部早在2007年12月就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为各高校进一步规范职业指导课的开设,把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明确职业指导课应实现的教学目标作了详细的要求,是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 基于ZOPP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项目识别

2.1 ZOPP及其问题-优势-目标分析简介[3]

ZOPP是德语Ziel Orientierte Pro-jekt Planung的缩写,即目标导向项目规划。ZOPP始创于德国,是德国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之核心。它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项目(以及其他项目),在其调查、分析、诊断、项目设计、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监测与评估和项目管理,提出的一套理论体系、一套操作工具和一套工作技术。其应用程序为:问题分析—优势分析—目标分析—项目规划—项目选优排序—项目实施规划—项目实施。其中,问题-优势-目标分析正是整套方法最为重要的三个步骤。

问题是现存条件与人们的欲望之间的差异,要达到预期目标遇到的一个障碍就构成了一个问题。“树”的关系是描述问题间因果关系的最佳模式。运用“树”的关系以核心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造成核心问题的直接原因和核心问题产生的结果,建立问题“树”。

优势与劣势就如同硬币的两个面,是相对的,又是每个问题都存在的。充分开展调查、分析,利用问题的固有优势,规避其劣势,将在有效利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问题的快速解决。

目标是对未来的描述,是未来打算实现的、解决问题后将达到的未来状态,是未来的方向。目标的确定离不开问题的存在,问题为目标的确定打下基础。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将问题翻改为相应的目标,就产生了“目标树”。

2.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问题-优势-目标分析

2.2.1 问题树构建

如前所述,近年来,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和教育部统一部署下,鉴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特色和内容需要,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手段开展。笔者基于校基金课题——“A校M&E学院本科生全程、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设计研究”,利用问题矩阵分析法,分析得出在国内大部分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过程普遍存在的34个问题(如图2.1)中,最主要问题是: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2.2.2 优势分析

目前,各高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有诸多优势: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正处于繁荣与发展期;国家教育部《教学要求》的颁布;各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及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由相对稳定的高校辅导员和相关学科专职教师构成的师资优势;社会网络资源、专业培训机构、测评系统等;以及大学生自身优势等。

2.2.3 目标树构建

结合问题树进行问题和目标的转换,将问题“树”翻改成目标“树”,如图2.2所示。课题组研究表明,如要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34个问题,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实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总体目标,就必须开展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

开展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重点在于突出其全程性和全面性。全程性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这既是由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所决定,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全面性旨在针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等全方位的教育。设计全程、全面的生涯规划教育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的意义在于:它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高效开展的需要;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避免盲目就业;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可以降低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成本,增强大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对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进行恰当的调整。[4]

在完成目标“树”逻辑关系分析后,将目标“树”中相似或相近的目标归类,就可建立目标“群”,一个目标“群”也就是一个项目:

项目群A: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项目

项目群B:明确课程定位项目

项目群C:课程内容模块化及教学方案设计项目

项目群D:本科生全程、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教师专业化建设项目

3 结论及建议

分析表明:要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实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总体目标,就必须从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明确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模块化及教学方案设计、指导教师专业化建设等四个项目入手,开展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鉴于此,笔者将在后续研究中将秉承这一思路,也建议志在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各地高校结合自身特色,沿着上述四个项目的方向不断实践下去,帮助大学生通过科学的生涯规划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并在职场上实现人职和谐。

参考文献

[1] 毛晓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6):58-59.

[2] 吴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涵与价值的思考[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8,27(4):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