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学原理答案

会计学原理答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学原理答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学原理答案

会计学原理答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联结学习论;认知学习论;课堂讲授法;结构教学法;先行组织者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通过《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通晓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形成初步的会计理念,为专业课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会计学原理》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新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年级新生的特点,《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教学法。

二、学生由联结学习向认知学习的转变

联结学习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直接建立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之间起着重要作用。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而大多数学生都是联结学习论的直接受影响者,高中阶段他们通过每天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习惯了上课认真听老师讲,总怕漏下一句话;一本一本地记笔记,总怕落下一个字;题目一遍一编地做,总怕少做了一种题型。结果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在学习上普遍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较差。而大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时,并不是简单地通过练习与机械记忆,在问题情景与解决问题的手段之间建立直接联系,而是需要对整个问题情景进行知觉与理解,领悟其中的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方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学生感到不适应。他们需要接受认知学习的训练。认知学习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成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个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三、《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课堂讲授教学法

课堂讲授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讲授法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是详细规定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力图这些材料在速度和内容上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负责诊断学习者的困难,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补救。课堂讲授法的优点: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呈现学科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学进度;二是课堂讲授法有助于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以他渊博的知识、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感染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课堂讲授法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导,比较适合于刚入校的学生。关于课堂讲授法的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对课堂讲授法最多的指责,是说它导致了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教学。其实,无论是学生注意力下降,还是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都不是课堂讲授法本身的过错,是教师没能够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解决的方法是在运用课堂讲授法的同时,注意结合下列方法。

四、《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教学法的应用

布鲁纳(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的结构教学观,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他所谓的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而所谓“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其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基本结构整理如下:

(一)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

会计对象是企业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科目是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内容和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所作分类的项目。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1表示。(二)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会计等式)、设置账户、复式记账

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是会计的基本理论,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在组织该部分教学内容时,围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的填列来完成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经济业务或事项,帮助学生得出下列结论:“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理论上,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可以在这张表格中完成,实际工作中显然有其局限性。”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如何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设置账户”的问题。即给每一个会计科目设置一定的结构,来反映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这个结构首先要反映“期初数、增加数、减少数、期末数”。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这就要求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进行“复式记账”。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如图表2所示。

(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交易或事项发生后,经办人员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最终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通过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是三个主要环节。体现了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表3作好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衔接工作。

这三条主线基本上概括出《会计学原理》的主要结构。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幻灯片之间的超级连接,使得教学内容之间衔接自如。这样,课程学习结束时,学生自然形成了《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

五、《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法的应用

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适合于年龄较大、有较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他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准备“先行组织者”。

(一)介绍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时,先引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鲁滨逊记账的一段话:

“……这位从破船上抢救出表、账簿、墨水和笔的鲁滨逊,马上就作为一个地道的英国人开始记起账来。他的账本上记载着他所有的各种使用物品、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各种活动,最后还记载着他制造这种一定量的产品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

教学内容就自然归结到会计起源于社会生产实践。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逐渐认识到在进行生产的同时,有必要把生产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并对生产活动的数量方面进行计算。

(二)介绍借贷记账法时,引用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一书中关于“复式记账”的描述。

“比较公认的复式簿记是1949年意大利的一位修道士,同时也是一位教授、学者,卢卡·巴其阿勒(LucaPacioli)在他的专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SummadeAithmaticaGemetria,ProportionetProportionalita》)第二章“计算与记录详论”(deComputisetScriptuis)中系统描述并总结了流行于意大利沿海城市威尼斯一带商人所用的复式簿记法(威尼斯簿记法)。这书明确指出“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商人“应建立备查簿和分类簿两种账簿”,“无论现金收付、货币种类,还是变换的价值都应记录”,特别是对那些持续经营的企业,他同时要求每年计算一次利润并进行结账,这对于保持合伙的友谊与合作是必要的。该书指出:“(如果)将你财产目录的第一项即你所拥有的货币数量登记到日记账中去,为了理解财产目录的内容记入日记账和分类账,你必须学会另外两个术语,一个称为‘现金’,另一个称为‘资本’。……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500年前,LucaPacioli传授人们的记账技术,居然今天仍然为现代企业会计所运用,而基本上没有改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德国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歌德(Goethe)赞扬复式簿记是“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

这是对复式记账法的一般性描述,为教师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内容作好了铺垫。例如: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资产的减少。这一做法沿袭了“威尼斯簿记法”中的做法:“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显然,“威尼斯簿记法”中以“借”表示资产增加,以“贷”表示资本增加;以“借”表示资本的减少,以“贷”表示资产的减少。最后,教师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类型(图表4)来说明这一结论。

六、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问题的答案可能是本节内容的总结。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提出问题:“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说明总分类账户的登记结果绝对无误吗”?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基本正确,但不能检查出诸如重复登记、漏记、科目错误等错误,因此,试算平衡不是万能的。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与前面章节内容的比较。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学生编制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来检查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的正确性,为了与试算平衡表进行区别,提出问题,试算平衡表与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试算平衡表是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是检查某一个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对下一章节内容的引入。在讲授完会计账簿一章后,提出问题,假设账簿记录正确无误,是否说明账实相符,是否存在某中客观原因导致账实不符?如果账实不符,根据账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还是根据实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财产清查的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思考,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二是在讲授和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找出不同知识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合和优化。

七、开场白和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都说明了上好第一堂课的重要性。一个完美的开场白不仅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充分信任,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堂课,教师应谈及下列问题:介绍自己的学习背景、研究方向、关注的会计实务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教师,还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信任感。同时,学生的信任对教师也是一种鞭策,促使教师精心备课,潜心科研,努力让每一堂课都精彩;介绍《会计学原理》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会计学原理》教材的结构,《会计学原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参考书目;介绍《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如听课为主,笔记为辅,课后阅读补充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介绍学校图书馆,高校学生提倡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图书馆便是良好的阅读、学习的场所。

学期结束,除了对本课程进行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介绍下一门与之衔接的专业课《财务会计》,介绍《会计学原理》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会计学原理答案范文第2篇

1.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材的选用上,选取专门针对非会计专业的教材,授课的时候依据教材,但是不拘泥于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以管理的视角理解财务信息的素材,删除与理解会计信息关联度不高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当成课外阅读的材料整理成册发给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学的内容只保留了会计概述、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报表和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会计分录的内容。而财务会计的内容在安排上虽然还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及利润这几大模块,但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不以会计核算为重点,在于通过会计要素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与这些会计要素有关的财务信息如何解读。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来讲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及讨论。在教学改革中,根据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分层次设置不同类型的案例,即简单案例和综合案例。其中,简单案例主要围绕某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设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提问,锻炼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对财务信息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今后的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在课程教学环节的最后引入综合案例讨论,要求学生基于对整个课程体系的理解,将所有章节的知识原理有机运用到实际分析中。当然,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还可以设置一些选做的案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相关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讨论中可以分小组,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最后每组代表做好PPT,以总结陈述或答辩的方式进行收尾。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性的探索,并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会计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度,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和问题探究式教学。传统的会计教育方式是以教师讲解课本以及作业习题为主,缺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会计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应适当减少讲授时间,把重心放在启发和引导学生上。根据课程内容,部分课程安排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同时,还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采用问题导向法,使学生能把各种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实现知识的迁移。由于在《会计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会计原理的理解比对会计核算细节的掌握难度更大,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做到重点突出,主要时间用于讲解一般原理,对细节知识可以根据其特点选择略讲或者让学生自学,锻炼学生根据原理分析细节的能力。讲授会计实务时,选择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间接提示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处理会计实务的思路和研究问题的方法,给学生一个宏观的认识,使学生达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对于学生自学的内容,教师应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学习资料,并布置与自学知识相关的作业。教师在批阅学生作业时,不应按照标准答案机械性地判对或者错,应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出评语,予以反馈。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会计知识的学习者、接纳者,而且还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虚拟地扮演了一个运用会计信息的管理角色。

4.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模式。《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操作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如果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老师讲,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就会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状态,从而不能深入地理解《会计学》的内涵。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环节。在实践中,采用把部分在教室上课的学时调整成机房上课的模式。在机房上课,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具体安排教学内容时可由教师给出会计实务案例,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相应地处理并做出分析,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在会计信息系统上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练,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同步进行,从而加深学生对《会计学》的认识,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路径。其次,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兴趣小组,拓展有限的课堂教育学时,使教学立体化和持续化,并建议学生上网看财经类节目。学生通过接触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认识到《会计学》和经济学、金融学乃至管理学的联系,从而使他们能把看似枯燥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方法融入到实际企业的经营问题中,灵活运用。加强《会计学》的实践教学,还可以通过联系校外企业,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进行。可以请企业的专家给学生做报告,让学生去企业实习、调研,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会计信息的运用能力。

二、结论

会计学原理答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功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291-02

《基础会计》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占基础地位,是学习会计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先导,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而言,在自身学术科研水平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要想突出其特色,必然是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

一、《基础会计》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基本原理和方法

《基础会计》作为专业入门和基础课程,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其理论的抽象性、方法的特殊性,操作技能的专业性,对于初次接触会计又缺乏相关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很难理解和接受,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教学中需要借助实践操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悟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有助于后续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它是进行后续会计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本课程中强调的“三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开展好基础会计实践教学,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及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操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为开展后续课程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手工)、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电算化)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适应工作需要

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通过数码字书写技能的训练、会计小循环仿真手工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方法,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实用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为将来顺利适应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专业基本功的重视和训练程度不够

当前很多高校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安排更多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很少关注大学生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在财经核算工作中,数字是计算的基础,计算的结果又要用数字来记录和反映,数字书写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准确度。规范化的数码字是财经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当然也是财会专业的大中专学生应在校练习好的基本功之一。然而在这个电脑越来越盛行的现代社会里,书写的重要性程度越来越不被重视,尤其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远远不像高职高专学校那样重视对基础书写的训练,因此,会计工作的基本功训练在大环境和小制度的约束下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

(二)实践材料的仿真性明显不足

现在基础会计实验材料仿真性明显不足,有些教材只有企业发生经济业务的理论介绍缺少原始凭证,有些教材既有经济业务的理论介绍又有原始凭证,同时附有参考答案,实践中学生习惯借助经济业务的理论介绍先写会计分录,再按照会计凭证填制的要求填写凭证,对理论处理没有把握时又习惯参照答案,导致实验的仿真性明显不足,学生仍然不能直接根据原始凭证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没有完全仿真的模拟实验对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性指导不充分。学生毕业的时候仍然需要再次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

(三)技能训练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强

无论是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训练操作技能,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接受,并能运用自如,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会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一个重要的瓶颈是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这种现实与现在应用型高校在校期间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重视程度明显不匹配,总结其中的原因,发现不是学生在校期间训练的不够,而是学生对技能训练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强。多数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没有问题,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但是,仅限于按照现成的答案照葫芦画瓢式地模仿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至于根据原始凭证进行记账凭证填制这一重要和关键的环节把握得远远不够,因此,技能训练也只能停留在单纯的技能层面了,没有真正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技能训练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强。

三、《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加强基础书写训练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

《基础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需要学生在各种空白会计资料中书写相关的内容,最关键的是需要用数字来书写和记录经济业务,因此,数字书写的规范与否,对会计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会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看,书写出规范漂亮的数码字是财会人员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正确有效地开展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前提。但是,会计书写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各种原始漂亮的数码字绝非易事,需要长期艰苦的练习,才能事半功倍。为此,笔者建议高校制作自己的数码字练习本,让学生充分掌握并练习单个数码字的书写,数码字金额的书写以及数码字书写在原始凭证填制中的应用。通过对基础书写的训练,为下一步基本技能的训练提供规范化和准确度。

(二)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

1.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的含义和特点

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主要是立足于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采用完全仿真的原始凭证,手工完成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主要过程的一个会计业务处理的小循环工作。该实训具有三大特点:其一,仿真性。本实训由指导教师掌握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指导学生根据设定的经济业务填写原始凭证,然后再根据原始凭证开始会计小循环训练。其二,小循环。小循环首先表示一个完成的循环,“小”字表示业务尽量精简,因为小循环重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只是训练学生对会计基础工作的一个初步和完整的认识。其三,手工方式。手工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接受,对初学者来说,容易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为以后手工综合实训和电算化奠定基础。

2.会计小循环仿真模拟实训的内容

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的内容应该包括会计基础工作的所有程序和环节,其中主要包括: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模拟实训;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模拟实训;登记账簿模拟实训;成本计算模拟实训;编制报表模拟实训;记账凭证装订模拟实训。

3.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的实施方法

选择会计专业的一个自然班为实验对象,在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时间段开始实训,实训全过程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进行。准备实训所需材料,如各种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辅助材料。实训模拟一个企业日常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制定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原始凭证,依据仿真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账簿登记完成以后编制试算平衡表,试算平衡以后根据总账编制会计报表,根据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形成实验资料。

(三)消化和吸收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实践教学的保障

为保障《基础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切实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对学生消化和吸收能力培养的重任落在了每一位指导教师的身上,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会分析原始凭证上包含的经济业务内容,通过经济业务的内容分析结合理论和操作技能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另外,教师要认真验收实验成果,在结果中发现问题和不足,指导学生认真改正,通过改过加深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消化和吸收。当然,教学过程不能完全依靠教师,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用心学习及领悟和对实验结果的认真总结对自身消化和吸收能力的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实验中加强学生对实验报告的填写规范和要求,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总结和提炼知识并形成相应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柴琳.浅议基础会计实践教学[J].中国证券期货,2013,(3).

[2] 梅婧.初探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J].中国证券期货,2013,(5).

会计学原理答案范文第4篇

由以上对比分析可知:传统教学法一般为“会计理论+会计单项实验(实训)或综合实验(实训)”,虽然有一定的实验(实训),但是受实验学时不足、实验资料和实验情境的仿真性差等因素影响,造成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传统教学仍然过分强调知识的认知而不是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就业职业导向。项目教学法则是通过设计项目、布置工作任务将会计核算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在项目任务中,由项目来驱动学习,教师组织相对开放的教学形式,允许学生互相讨论、辩论和协作。教学组织过程如图1所示:

(一)设计项目,明确任务。项目教学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加以应用,教师根据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进度,结合会计实务上的具体会计岗位,把会计学原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融入所设计的项目中去,以任务的形式交给项目训练小组的同学,明确每个项目的内容以及工作任务。因此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项目整合能力,既要能体现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又要保证项目难易适中,还要使项目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愿意完成项目的兴趣。例如“企业采用实际成本采购材料业务的核算”项目的教学目标可描述为:掌握企业实际成本法下材料采购业务的会计核算。其任务有:审查某企业的采购计划,设计出相应的结算方式(会计岗位任务),并根据结算方式,填制相关的票据或结算凭证(出纳岗位任务);材料采购后,持发票办理验收入库手续,凭采购发票、结算单据、入库验收单等原始凭证到财务部核算(采购岗位任务);企业会计审核原始凭证后,计算采购成本,并填制记账凭证(会计岗位任务);会计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原材料的总账、明细账(会计岗位任务)。

(二)实施项目,演练完成任务。学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教师设计的项目作进一步的任务分析,一般5人为一组,指定1名组长,各成员分会计、出纳、采购员、仓管员等角色展开活动。在此项目中,学生需事先了解好相关的采购核算知识,主要有:采购环节的会计分录、验收入库环节的会计分录;不同结算方式的票据的填制;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的填制;原材料的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数量金额式)的登记。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互助协作的方式寻找完成此项目任务的途径,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作些引导和指导,学生可以在实施方案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尝试完成任务。教师也可先演示完成该项目的部分内容,然后由学生举一反三,做好完成任务的演习。小组成员也可以轮换岗位,调换角色,再次演练。这种自主学习方式既强调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也重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三)提出总结,撰写报告。根据学生尝试完成任务的情况提出思考问题:顺利完成这个项目需要具体完成多少项任务,其中哪些是先行要完成的任务?需要事先充分做好哪些知识上的准备?学生则可通过阅读教材或通过其他方式查阅资料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各组成员对上述问题充分讨论,教师作点评。确定该项目任务的方案之后,正式分工实施。在本项目中,会计岗位角色负责审查企业的采购计划,设计出结算方式,出纳负责填制相关的票据;采购岗位角色负责材料采购到仓库办理验收入并凭发票等原始凭证到财务部报账;会计岗位角色还要计算采购成本、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原材料的总账、明细账。完成任务后,还应就此撰写报告,形成项目成果,分享心得体会,总结经验和收获。

(四)项目考核与评价。项目结束后,将各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展示,采取小组自评、各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客观评价。项目的评价不应仅从学生凭证填制的好坏、账簿登记的好坏来判断,而应注重项目实施的过程,过程规范、手续齐全、实施过程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同样重要,项目的考核评价要体现鼓励学生,尊重他们的项目成果。项目的评价结果应该在学生该门课程的总评占有较大比重,这种过程性的评价能让学生体验到完成项目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会计行业的兴趣及创新型会计的综合素质。

二、项目教学法在会计学原理中应用要注意的问题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该课程逻辑严谨、理论性强,要让学生尽快适应课程教学,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创设模拟企业真实情境的环境。以现实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展项目教学,首先需要的就是创设一个尽可能模拟公司实际运行的情境,给学生配备的会计用品,如现金支票、转账支票、进账单、记账凭证、各种账簿、公司行政公章、财务专用章、法人代表章等各类印章都要尽可能与真实环境相同,会计核算所依据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有关税法规定等都要与当前企业执行的法规相吻合,增强会计实战的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分组与教师角色。学生分组是项目教学法增强教学效果的常用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学生的性格、知识和能力恰当分组,做到优差搭配、男女搭配、不同性格搭配。每小组4-6人适宜,指定组长,组员扮演不同角色(在不同项目中可以角色互换),锻炼学生的组织、指挥、协调和决策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在项目实施前,教师是设计师,负责设计项目;在项目实施中,教师是引导者,是幕后导演,项目的实施要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师负责点拨学生、挖掘学生潜能;在项目实施后,教师是点评嘉宾,对项目成果进行点评(当然学生也是项目评价的主要方面)。

(三)教学的时间投入与教学效果匹配。实施项目教学法,由于课堂容量大,会出现教学过程延长、课时不足、教学的时间投入与教学效果不匹配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项目的关联知识点太多、项目设计过于复杂;学生准备不充分、角色不清、任务模糊等。我们建议,设计项目要考虑项目的完整性和典型性和凝练性,各项目涵盖的知识点不要重复,项目应先易后难、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学生在实施项目之前务必要做好相关知识的准备、必备会计用品事先准备和熟悉,对现行的相关财经法规了解透彻,以减少盲目性。

会计学原理答案范文第5篇

Abstract: The basic accounting, as economic major required professional cours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model has been proven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basic accounting class integration content.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in our school is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with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eaching reform.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

Key words: basic accounting courses;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323-02

0引言

在我国经济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大环境下,各类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也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为了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大批高职院校开设了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是以应用为主的学科,专业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出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直接可用的会计人才。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文讨论了基础会计学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相关内容,介绍了我校进行这门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经验,并对未来的教学改革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基础会计学学科特点

不同级别院校对基础会计学的具体设置不同,但是各个院校都把本门课程当成是经济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学的学科特点是:课程的理论相对抽象,技术性较强,趣味性不足。基础会计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任务及核算方法等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并具备这些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校对基础会计学的教学目标设定在使学生具备会计学的基本技能,这个技能的获得过程即我们的教学过程。结合基础会计学的学科特点,我们构建了“强调基础,突出应用,与实际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2传统方式教学中的不足

高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加之基础会计学理论相对抽象,课程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使得学生学习时面对很多困难。另外,在传统教育方式的惯性作用下,当前很多院校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教学灵活性不足、僵化,没有将学生引入到教学环境中来。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而理论讲解过于抽象化,对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难于理解。②教学偏向于“证书考试”。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在会计课程教学中仍普遍存在,我国有多种会计资格考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针对考试,“上课只讲考试要点、答疑仅限标准答案。”这样不仅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扼杀了学生自主创新的动力,在头脑中形成了“学习只是为了考试”错误观念。③教学实习效果不理想。教学实习对于会计学专业整体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很多院校的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比如,很多院校将实习安排在学生临毕业找工作的时段,学生没有心思去企业认真实习,往往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实习机会,也因没有实习经验而在今后找工作中造成缺陷。

3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

为了解决教学中面对的这些突出问题,很多院校都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适合基础会计学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方法。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论”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学、做”从客观环境到主观认识必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基础会计学课程而言,“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公司、企业等将来学生就业的具体工作环境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与抽象交错出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而老师负责引导和答疑解惑。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对加强学生的会计专业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好处。

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法

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主要目的就是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强调学生以“做”为主。就是要像在企业里一样,只提出一个工作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完成任务,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以此为主线来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帮助学生学和做。所以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实践能力要求。

4.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师能力要求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实施,要求教师首先提高自己的业务实践能力,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成为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所以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应该针对相关会计岗位或工作的要求、重点、难点,根据岗位业务知识的特点,编写“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案。而且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的实际内容,运用不同的课程讲授方法和实践技能的操作方法进行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给学生做好示范和行为引导。

4.2 “教学做一体化”中的“教”在以往的教学中,基础会计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分开讲的。学生在实践课时“手忙脚乱”,在理论课时“昏昏欲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教学计划里压缩了理论课的课时,将部分操作性强的理论安排到具体实践操作时讲解,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在实践教学中就遇到过这样的例子:本月销售的产品,虽然没有收到款,仍作为本月的收入处理。有的学生不理解,这时候教师为学生讲解权责发生制原则,并提出相反的问题:如本月付款预订下年度的报刊杂志,虽然付了款,但不应作为本月的费用处理。反复举例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收入和费用与有没有收付款无关,只与归属的期间有关系。这样学生在用中学,老师在学中教,学生在应用中也掌握了需要的理论知识,这种方式师生都很喜欢。

4.3 “教学做一体化”中的“学”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长期接受应试教育,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消极、懒惰,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习惯自主思考所学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后,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将所要掌握的知识融入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当中,学生要完成任务就必须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4.4 “教学做一体化”中的“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中把课堂教学转向工作情境,课堂由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退居二线,以指导为主,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一个具体项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是选题,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学生自行给出。题目需要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达到锻炼学生技能的目的。题目通常分为三大类型:登记会计账簿、填制会计凭证和编制会计报表。之后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在动手之前,先思考,收集相关的参考文献和资料,借鉴以往的成功案例,再讨论具体解决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接下来是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遇到很多之前没有想到的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逐一解决这些困难,是最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的过程。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边学边做,做好的时候,也就学好了。

4.5 将案例成绩融入考核体系在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我们将最终成绩分成下面几部分:①120分钟的考试,占总成绩的40%。这个环节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②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给定。用于考核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③实践教学成绩,占总成绩的40%。根据学生在小组完成的工作量以及问题的解决效果给出,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的考核体系,强调了对基础理论和对应用能力的重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6 与企业联合,借助企业资源基础会计学是一门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进行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企业是“场地一体化”的最佳环境。我们积极利用企业资源,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并尽可能地实现在企业的实地环境中授课、学习、操作。尽量将实践教学结合到企业实际问题上,并请资深的从业者,给学生介绍经验;请企业的领导者,讲解企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具体要求。尽可能地建立一条沟通实际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