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生上网率

中学生上网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上网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生上网率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第1篇

如今,是不是网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因特网会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随着因特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走进了网络,引起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对中学生上网这一现状的担忧:担心中学生上网会耽误学习、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等。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调查显示,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学习网络知识。

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上网率高于女生。上网学生中57.6%的人偶尔上网、40.6%的经常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只有2.3%。有59.2%的中学生网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而两三年网龄的人只有10%,这说明中学生上网是近两年的事。

中学生上网,有助于智力开发,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广泛的新的知识,能够拓展知识领域。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中学生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网络上有很多书本和课堂上没有的新知识。加上中学生上网多数是在周末或假期,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

在对网络的基本评价中,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30.5%的学生对网络表示满意,47.1%的人认为对中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基于大量调查数据,调查认为,上网激活了现代中学生的思想,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据调查显示:发达国家的许多学生,他们所掌握的70%的知识都是通过网络获得,并能运用于学习生活中。网络是中学生全面了解外面世界、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的一个窗口。

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调查显示,53%的人上网是为了向外信息。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第2篇

调查时间 2002年7月15日~7月30日

调查方式 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1.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WWW.DIYIFANwen.com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⑵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⑷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⑴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⑷网吧问题。

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⑸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9.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⑴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⑶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 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 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 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 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 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 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 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第3篇

一是外部原因。

1.网络的便利是诱惑中学生迷恋网络的一个外因,是潜在外因。网络交往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消除了社会的藩篱,虽远在天涯而犹如近在咫尺,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作为中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畅所欲言,不必因年龄、相貌、身份、地位、地域的不同而有所顾忌,有所拘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说不可说不敢说的观点以及内心的愤懑与不满,都可以无所顾忌地在网络上宣泄。网络这种虚拟性、隐蔽性、间接性和自由性的特点,也强烈地吸引着中学生迷恋网络,利用网络平台宣泄青春的萌动,青春的愤懑,青春的躁动。

2有些网络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感,不遵法纪,是诱惑中学生迷恋网络又一外因。有些网络经营者只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不管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都允许他们进入网络场所上网遨游。全天候为上网者提供一条龙服务。这也就为中学生上网提供了机会。

3.家庭教育缺失和疏于监管,也是中学生能够迷恋网络的一个外因。现在农村大多数学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把子女留守在家。有的孩子独自生活,无人监管,大多数父母将子女丢给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他们代为照管。但他们由于大都忙于农活,平时只注重管好他们的物质生活,至于学习、交友玩耍等方面都心有余而力不足。何况现在独生子女多,父母娇宠,祖辈更是溺爱有加,要啥给啥,这为中学生上网提供了经济来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导致亲情缺失,独生子女多,平时缺少玩伴,中学生便将精力投放到网络上。在网络聊天中,寻求情感的栖息地,寻求关爱。在玩游戏中,寻求刺激,释放内心渴望和需求。时长日久,网络成了中学生常来常往的理想精神寄托场所。

二是内在(即自身)原因。

1.中学生成人意识日渐增强,独立意识觉醒。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自认为是小大人,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处理,不需要借助外脑的帮助。但事实恰好相反,他们经常会遇到无法解决的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再加上从小娇生惯养,家人百般宠爱。生活上遇到点点挫折就无法承受,容易情绪冲动,感情用事,自控力不强。面对困难、挫折与内心冲动,不少中学生不自觉地寻找一个能充分满足自己的世界,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自由性,中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解决任何问题,宣泄内心冲动的情感。

2.中学生对新异事物的好奇心理。面对新异事物,中学生都趋之若骛。虚拟的网络世界为中学生聊天、交友、玩游戏等提供了一个条件。但由于中学生自控力弱,识别是非能力弱,极易冲动,感情用事。一旦迷恋网络,明知会影响学业,耽误美好前途,但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3.中学生学习压力大,精神长期紧绷。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贪玩的学生因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厌学、弃学的思想倾向,于是另寻他途,寻求精神寄托,结果网络就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一个理想选择。面对学习压力,面对人际交往中产生的矛盾和发生的不和谐,他们往往利用网络宣泄内心压力、愤懑、苦恼与困惑。

4.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其迷恋网络又一内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也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性格处于叛逆时期,心智还不成熟,与父母产生冲突,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加上现在父母外出打工的居多,与子女之间沟通减少。父母更多的只能是以物质上尽量满足子女的需求来弥补在亲情上的欠缺,因而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显得淡漠。父母与子女也没什么可以交流和沟通的,网络自然而然就成了中学生青睐的首选对象,成为中学生消解心头苦闷的手段。

下面谈谈如何预防中学生迷恋网络:

1.从社会来说,国家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用法律规范网络世界。实行严格准入制,政府部门应依法对不法经营网络者予以惩罚,网络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技术部门应开发屏蔽网络不良信息的软件,利用技术监管从源头上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而还网络世界一片蓝天,还网络世界一片净土。

2从学校和老师来说,要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引导。

预防和引导是最佳的选择。中学生上网前,教育他们: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趋利避害,才有益而无害。要学会“信息节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增强抗诱惑的能力。对上网成瘾的中学生要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戒除“网瘾”,学会节制上网。

班主任和老师也可以适当利用网络来加强正确引导。

3.从家庭来说,父母要与子女多沟通,增加亲情,填平代沟。

父母要抽出空闲,常与子女聊聊。即使不在身边,也可以用电话聊学习,聊思想,聊生活等,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增加亲子之情,抹平代沟。

4.从学生个人来说,中学生应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中学生应胸怀理想,兴趣广泛,爱好多样,不做“井底之蛙”,不把目光集中在网络这个节点上。养成读书、下棋、唱歌、跳舞绘画等高雅的生活情趣;培养自己打球、跑步、游泳、武术等体育爱好,分散注意力。在情绪波动时,可通过不同节点上的兴趣爱好来加以调节,防止沉溺网络世界。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C913.5、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2-0093-01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农村初中生上网人数日渐增多。但对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少见,本文调查农村初中生网络使用情况,探讨网络对其心身状况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樟树市临江镇的两所农村初中进行调查,向初一、初二的935名学生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97份,其中男485人,女412人;初一430人,初二505人;年龄11-14岁,平均年龄12±1.5岁;留守儿童358人,非留守儿童539人。

1.2工具

1.2.1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为留守儿童、是否上网、上网动机等。上网标准:最近三个月内,平均每周上网次数超过一次定为上网[1]。上网动机:包括学习上网、网上交友聊天、玩网络游戏、好奇时尚从众上网、学习压力大为逃避现实上网。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长期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或寄宿学校的学生。调查表经本院两名副主任医师评定,重测信度为0.85。

1.2.2Young 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for Internet Addiction,YDQ)[2] 该问卷共有十个条目,采用0-1级评分,得分≥5分为网络成瘾,≤ 4分为非网络成瘾。

1.2.3症状自评量表(SCL-90)[3]

1.3统计方法 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初中生上网情况 897名学生中上网学生232人,占25.9%,男生多于女生(154/78,χ2=19.01,P=0.000)。因学习上网者51人,占22.0%;交友聊天上网153人,占66.0%;玩网络游戏上网174人,占75.0%;好奇时尚从众上网43人,占18.5%;逃避现实上网25人,占10.8%。玩网络游戏和交友聊天的比例较高(P=0.008)。

2.2初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 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者有34人,占总人数的3.8%(34/897),占上网人数的14.7%(34/232);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27/7,χ2=9.14,P=0.007);留守儿童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23/11,χ2=11.33,P=0.006);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学生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均P>0.05)。

2.3成瘾组与非成瘾组SCL-90量表评分比较 表1显示成瘾组中各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非成瘾组。其中成瘾组总分达到203.4±44.5,强迫、人际敏感、忧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项目均值超过2.0分,而非成瘾组只有强迫、焦虑二项超过2.0分。

3讨论

本调查显示初中上网的学生占25.9%,低于高广胜等[1]的35.6%,这可能与本调查对象均来自农村,上网条件有限有关。上网成瘾检出率为3.8%,高于曹枫林等[4]的2.4%,可能与两次研究所选的筛查表不同有关。本调查显示网络成瘾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提示应加强对男生及留守儿童的关爱和鼓励支持。

本调查还显示中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交友聊天、玩网络游戏和因学习压力大逃避现实,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5]。本调查中成瘾组SCL-90总分及多个因子分均高于非成瘾组,成瘾的初中生存在较广泛的心身症状,提示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在农村中学应开设心理卫生课,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中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广胜,张秀芬,李成江,等.网络与儿童行为问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5):298.

2 朱克京,吴汉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796-798.

3 陈昌惠.症状自评量表. 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

4 曹枫林,苏林雁,高雪屏,等.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的影响因素.中华精神科杂志,2006,39(3):142.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第5篇

研究表明:如果上网者是容易成瘾的人群,他们会比其他人更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中学生正是这类人群。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

按照金伯利杨的观点,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征:(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中学生是比较容易感染“网瘾”的人群。这一点从心理学角度也得到了充分的论证。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第四、第五两个阶段(6~11岁、12~20岁),这阶段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自信对懒惰、自卑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在这两个重要阶段,他们具有这样几个“短板”:

一、认知能力比较有限

由于网络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而且这些不良信息的多元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除了已经被各大媒体曝光的各种类的视频、图片、文学等“低俗内容”之外,网络不良信息中还存在着赌博、造假、诈骗等各类违反法律和违反道德的内容。就有报道称中学生通过网络购买赌博扑克并在学校设赌局骗钱的事情发生。因为网络的不良信息对于认知、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往往只感觉内容新奇、刺激好玩,所以极易受其诱惑,良莠不分。

二、自控能力比较欠缺

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光怪陆离的网络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往往在求知欲、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结果陷入其中,难以自拔。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其自制性和自律性比较差,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从一开始的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迅速转变为青睐层出不穷的网络游戏、聊天等有诱惑吸引力的内容。

三、自我意识强烈

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最强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和网络所谓“自由平等安全”的特性,为他们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很多学生感到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加上对网络道德公约法规意识淡薄,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所以在网络上肆意妄为。曾经有位同学在某人气很旺的论坛里发帖称遭到绑架,结果引起网友高度关注,最终还惊动了警方,经调查是查无此事,纯属虚构。在镜头面前,该学生痛哭流涕,说自己只是想吸引别人注意。还有的学生因为争夺游戏中的“第一”角色或“顶级装备”而起冲突,进而相约“火拼”,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发生。

四、青春期逆反心理较强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熟。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叛逆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于和父母、老师之间的对抗。其实,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教育引导,帮助其顺利实现过渡。可是现实中,由于一些老师只关注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变化,缺少耐心细致的教育;一些家长只顾自己忙工作,把孩子甩给学校,孩子缺失应有的关爱,加上屡次失望后教育方法生硬——非打即骂,结果造成学生的叛逆心理越来越强烈,老师和家长的话根本就听不进去而且越来越依赖网络。近年来,学生因为上网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不思进取、不服管教进而从优秀生转变为“逃学生”的现象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