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言表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语言;表达;构建;模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28-01
想起鲁迅先生的话:"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不禁深思:原来表达(或者说说语言)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呀,精妙的表达何去何从?
1.训练:把课堂作为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主阵地
1.1 课堂上要让学生"能说"。我这里的"能说"不是"能说会道"的能说,而是让学生有机会说,创造机会让学生说。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提问,只有教师多提问了,学生才有多说的机会。学生只有说得多了,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提高。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如在计算教学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在应用题教学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在几何形体教学时,让学生说说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等等。课堂上还要让学生多交流,多合作。学生经过思考,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欲望。要让学生在交流中锻炼表达。利用小组教学、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讲解、各抒己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锻炼机会和相互学习的机会。
1.2 课堂上要让学生"敢说"。教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场面,你提出了一个问题,哪怕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结果全班没有一个同学举手回答。是全班同学都不会吗?当然不是。有的同学明明会,但不敢说。这就要求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还要及时给于肯定的评价。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鼓励全班同学人人都敢于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课上往往发言很少。但是他们偶尔也会举手回答问题,他们的回答可能完全不对,也可能不完整。这时教师千万不能简单地否定,而要用诸如以下的表达给予鼓励,如"你真勇敢,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你再想一想。""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回答得很圆满。"毕竟他们还是走出了这艰难的"第一步"!久而久之,他们一定也会像其他学生一样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2.构建:挽救语文"水土"的流失
2.1 抓重点词,品味语言 。在教学中,对语言的感知、感悟不能停留在材料的浅层,要探究品味语言的内涵,探求语言的规律,感悟语言的情感,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传神之处,精美之处,去揣摩、玩味,逐渐悟其意、悟其境、悟其情。
辨析字义 课标第一学段对词语教学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词语本就存在于生动的语言环境中,因此在理解词语时往往可以运用"据句定义"。品读"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绝妙之作"一词学生未必理解。于是,笔者出示"绝"的五个解释:断绝;完全没有了;走不通的;气息终止;极、最,没有人能赶得上。让学生进行选择,读懂"绝"就是极、最。结合语境来说就是这样的画作也只有戴嵩了,一般人是画不了的。通过对词语的解释,学生对戴嵩高超的画技就佩服了。
诱发想象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向学生适时的示弱便是一种教学智慧。品读"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笔者就先向学生示弱:"画是在纸上的,怎么会变活呢?纸上的牛是不可能变活的呀?"再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丰富语言画面:画纸上的这两头牛,牛眼瞪得大大的,眼睛里能喷出火来,牛角抵着牛角,牛毛根根都竖起来了,鼻子里还喷着粗气,地上的尘土都飞扬起来了。这两头牛仿佛能从纸上跳下来,这就是画活了。于此读懂"戴嵩是画得太逼真了,才能让斗牛栩栩如生",再通过"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读出这真是绝妙之作,做到了上下文勾连。
体验练说 文中围观群众的夸赞很有艺术水平,从侧面烘托了戴嵩非凡的画技。这种句式训练也是特别好的模仿范式,于是笔者请学生互换角色,体验练说:如果你当时也在,你又会怎样夸戴嵩呢?有的说: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真是惟妙惟肖啊!有的说:画活啦!画活啦!马良的神笔也比上你呀!真是栩栩如生啊!在众说纷纭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这么多人,你一言我一语,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纷纷夸赞"。这样的训练,学生既懂读了词语的妙用,又学会了语言的表达。
2.2 怎样让学生在能表达的基础上把语言讲得精彩?在教学中我以"评价语言"为契点,设计如下的训练模式:【模式名称】"外化内化过渡"训练模式④【操作环节】"感受语言品味意韵技能训练进行评价跨越评价""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毋庸置疑,由"读"的感受到"见"的领悟过程,正体现了新课标"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表述。因此只有口读、心惟、耳醉其音,目醉其情才能实现真正的感受和切实的体验。⑤该模式以"阅读"为主阵地,通过各种语言类型的语感同化和文字的推敲评析体验,从中甄别评价语的共性和个性,掌握规律,习得评价技能,并能在各种语文现象中进行运用,形成富有个性化的自我评价语言,评出精彩。
立体化的"阅读-评价"模式有众多层面,现就以"对话"为例引导学生说精彩评价语言的实践例举三隅:1、自我心灵交流:与书本对话--循序渐进,学评价【模式名称】"文本对话-诵读评价"训练模式【操作环节】"阅读文本咬文嚼字体悟情感运笔催思诵读评价"该模式关注所有的学生群体,避免常规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优生"一枝独秀",学习"弱势群体"跟不上思维节奏,被抛出评价轨道的课堂局面。给足学生时间,实现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在最真实的状态下阅读,让心灵在文字间得到自新。但此时要马上形成评价语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思维的形成到文字的重新整合并表达出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2、互动思维交流:与伙伴对话--规范训练,促评价【模式名称】"自评-互评"训练模式【操作环节】"自我评价交流评价倾听评价催思感悟相互评价"该模式可在小组合作交流环节中训练,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评价量表(明确自我评价内容和标准,及对他人进行评价的标准),让评价训练有章可循,在参照中学会评价。通过伙伴关系的"挑刺"行为不断促进评价语言的完善,并将外在的语言表述逐步内化为思维表述,实现"外化内化"过渡过程,使评价过程更具有效性。3、跨越权威交流:与教师对话--打破樊篱,敢评价【模式名称】"师生互评"训练模式【操作环节】"分歧评价平等评价师生互评""师道尊严"根深蒂固了学生和教师在评价地位上的鸿沟,课堂上听到最多的还是教师对学生表达的陟罚臧否之声,却极少有学生对老师表达"口诛笔伐"的勇敢之音,学生即使有比教师更精彩表达和不同看法,也会因教师事先的"终审判决"而沉默了,让精彩悄然流失,这不能不说是评价语言训练的一大遗憾。为了让学生跨越师生评价障碍,鼓励他们说出独创的评价语言,我利用教学的"分歧"资源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2012年高考语文山东卷)下列各句中,黑体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技法指导】
在高考试题中,有关熟语的题型,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包括“使用恰当的一项”和“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两种。由此看来,正确使用熟语,辨析正误是关键。导致不能正确使用熟语有如下因素:
张冠李戴,对象误用;望文生义,主观臆断;褒贬颠倒,感情失当;画蛇添足,前后重复;形近易淆,音近易淆;不合语境,整体不协;谦敬错位,主客混淆;自相矛盾,前后不一。
做题时,我们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结合语境来分析,既考虑熟语的基本义,也结合上下文考虑其感彩、适用对象、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与上下文的搭配等。也就是要注意:
1.准确把握熟语的含义。对于有特定使用对象的熟语,一定要准确把握,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许多成语都有特定含义,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2.确切把握熟语的感彩。熟语的感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辨析时应考虑感彩是否得当。对于谦辞和敬辞,要准确把握它们的适用对象和场合,不要出现谦敬错位的错误。
3.注意近义熟语的细微差别。很多熟语是形近或音近的,表意却不一样,甚至大相径庭,因而要熟记熟语的含义,同时还要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别。
4.理解熟语中重要语素的含义,切忌望文生义。某些熟语中的语素,与其常用义不一样,如“久假不归”中的“假”意思为“借”,而常用义为“请假”或“假期”,如果对该语素的意思理解不准确,就会把该熟语理解为“长期放假不回来”的意思。
【同步训练】
1.下列各句中,黑体熟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些年来,史玉柱由软件业到保健品业再到游戏业,从“中国首负”到东山再起,被称为“中国最成功的失败者”。
B.因为是村长,就会有权有势;有权有势,就有能耐摆平一切;能摆平一切,你们就犯不着与我过不去。这就是“我爹是村长”的潜台词,吸毒女的行事逻辑。
C.比起“封、捂、堵”这些颇需上下活动、权力威压、打通关节、招呼媒体等的办法来,合理的危机公关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是在第一时间开诚布公,接受监督而已。
D.这里的学生都非常自觉,上课时,任何参观、考察的人员进入教室或站在窗口都不会引起他们的侧目而视。
2.下列各句中,黑体熟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网友因诽谤了任志强而遭到牢狱之灾,这样的“奇闻”曾遭到舆论质疑。如今,当地警方的上诉理由是“诽谤当地两位领导”,终于让当地警方的“小算盘”昭然若揭。
B.当然,职业大满贯和奥运冠军们,也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与天翻地覆的国家变革和社会嬗变相比,如此“创造”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关键词 电视;摄像;摄像语言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174-02
0 引言
观众所收看到的电视节目是经过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前期编导摄像和后期制作制成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电视摄像语言表达。所谓电视语言表达就是通过电视摄像的声音动画语言,电视节目的采编、制作、以及播出的这一个过程。本文针对其电视摄像语言表达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1 电视摄像语言表达的概念
电视摄像语言表达是摄像师通过镜头把当时存在的动静态画面进行记录,把过去的和现在正在发生的新闻和事件在观众面前完美的呈现。将拍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通过摄像头进行表达,从而呈现出摄像者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电视摄像的声音语言成像后,经过节目后期工作人员的采编、后期剪辑,最终形成的真人真声的画面。
2 电视摄像表达元素的特点
2.1 光线元素表达的特点
“光”是摄影师的灵魂,是一种对艺术的表达形式。认识光、运用光是对一个摄影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在通常情况下,光线不足对于摄影师来说是无法进行拍摄,但对于电视摄像来说,在光线不足甚至没有光线的情况下,电视摄像依旧可以进行,甚至会有较大的创作余地,因为电视拍摄可以进行后期剪辑与制作[1]。
2.2 色彩元素表达的特点
色彩是电视画面表达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不是单纯的物体本身所具有的性质,通过外界物质光源、存在的物体以及视觉角度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主要作用是传递情绪和感情。
2.3 线条元素表达的特点
线条是构成电视画面形式的基本视觉元素之一,生活中的线条很多,摄像师通过更换角度、场地、升降机位的方式,对线条进行充分利用,有效合理的采用逆光和侧逆光拍摄,把多余的线条置于暗处,从而呈现出完美的视觉效果[2]。
2.4 景别元素表达的特点
在电视摄像中景别的取得方式有两种:一是摄像师通过改变拍摄距离;二是改变焦距。不同的景别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影视艺术所特有的艺术的语言。在拍摄节目的过程中要注意景别的合理比例,为后期的剪辑进行做准备。
2.5 同期声元素表达的特点
同声期给观众带来直接交流的客观个性感,声音所展示的空间远比画面较为广阔,内容较为全面。在播放节目的同时听其声音,更能增添感染力,带给观众直接的交流感和真实的感受。即使在特殊情况下:画面不清晰、光线暗等条件下,也能够向观众朋友传递准确的
信息。
2.6 运动元素表达的特点
摄像机某种特定的角度是以人眼为准,人眼会受到方向、光线、视野和运动状态的限制。视觉容易被运动吸引,所以摄像机的拍摄与人眼的功能相同,具有静动之别。运动摄像通过机位的高度与角度调整、焦距与光轴的运动,在不同的拍摄情况下,形成的焦点、场景空间、画面会有所不同。运动摄像拍摄出来的画面构图与所呈现的成像变化,可以在镜头内部形成多元素的组合图[3]。
3 电视摄像语言表达的思维方法
3.1 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法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提出设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法是通过思维活动为了实现特定的思维目的所凭借的途径、手段或办法,是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电视摄像根据已有的声音、文字、画面、物体等微小的细节信息,充分运用已了解的知识、经验等通过预测、假设、想象,等顺着节目的结构、编排等不同的方向去重组材料、思考产生新的逻辑和内容。
3.2 聚合思维法
聚合思维法又称为求同思维法,是指从已知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已有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的、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法是把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的方法。电视摄像运用电视语言,多种角度和方向,共同去探求一节目结构、思维方法的
过程[4]。
3.3 目标思维法
在确立目标后,逐步实现目标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具有指向性、层次性。在确立目标以后,电视摄像通过对声音语言画面的积累,进一步实现目标,完成后期剪辑工作,将完整的声音画面图像带给观众们的过程。电视摄像应该具有与前期编导、后期制作一样能够选择主题的能力,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能够在瞬息万变之中实现线电视语言的捕捉转化,摄像工作者的经验丰富,拍摄出来的画面才能传递给观众更有意义的信息。
3.4 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是目标思维的对应面。是指为实现创新或解决因常规思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采取反向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法,只是一种思维方法或发明方法。电视摄像灵活运用电视摄像的表达元素:光线元素、色彩元素、线条元素、景别元素、同期声元素、运动元素六个方面语言因素,从目标点反推出的条件、原因、假设等的思维方法。逆向思维法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方法。
3.5 移植思维法
移植思维法指的是把某一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其他领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技法。移植思维法要求摄像师具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在电视摄像过程中,摄像师通过主管对镜头的运用,表现人物的起伏心理状态。移植思维方法可以理解为通过其他媒体的不同表现模式,通过电视摄像语言表达出来的思维方法。
3.6 联想思维法
联想思维是指人脑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主要思维形式包括幻想、空想、玄想。
幻想,尤其是科学幻想,在人们的创造性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联想思维法是电视摄像语言表达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联想的思维方法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例如:美好的心情,既可以用阳光明媚、花好月圆的意境来表达,新闻、纪实栏目、普法类节目就可以用严肃、朴实大方的情境来表达。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视摄像语言表达概念,电视摄像元素:光元素、色彩元素、线条元素、景别元素、运动元素、同期声元素六大元素特点,以及电视摄像语言表达的六大思维方法的总结,对电视摄像语言有了初步的认知,通过对电视摄像的初探,了解摄像师在电视摄像中起到的关键作用。电视摄像在现场拍摄所有的镜头的精彩与否,在整个节目的后期采编中起决定作用。分析探讨电视摄像表达元素的特点以及电视摄像语言表达的思维
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成和.民生调解类栏目中的摄像技巧――以电视节目《和事佬》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4,2(23):90.
[2]牛亚丽.掌握摄像技术提高电台拍摄质量[J].科技传播,2014,8(23):145-149.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的 一种手段。其实,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就在用语言来交流和学习。语言从狭义上理解,它就是我们通常用来交流的语音和文字;从广义上讲,可以说我们的物质世界里的每一个物体都有其特殊的语言,只是看我们能不能懂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发展速度是及其迅速的,而在这一时期抓住这个语言迅猛期进行培养,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在美术课堂上,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风格,词汇丰富,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富有个性,但是如果要从美术的角度来表述,就感觉到非常困难。当今关于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已经比较深入,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实践教学策略都是系统的,但针对美术课堂上的研究还是较少的,美术课堂有区别与其他课堂的特殊性,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表达更加自由和富于个性,这样,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将是其他课堂所不可替代的。
二、理论依据
课堂是小学生表达的主要阵地,他们是拥有课堂表达的权力的,与此同时,小学生的课堂表达也应该是自由受限的、理性规范的、多样个性的、民主公平的、真实自然的。
美术活动是一种有形、有色、有情节的艺术活动,在美术活动中,常常把自己喜悦、快乐、悲哀、烦恼都倾注出来,表达欲望非常强烈。据此,把美术活动与训练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研究策略
1.创设学习情境,培养感情激发热情,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力
在一节“我爱我的故乡”一课中,为了培养情感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热情,我在前期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以自己为例为学生创设一个全面了解北京的情境。首先是老北京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对于过去的北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图片展示的过程中,我尽量详尽的为大家做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好奇心被调动出来,很多老照片学生都没有见过,大家很好奇原来过去的北京是这样的啊!很多城门楼、北京的特色小吃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纷纷讲述起自己的经历。接着就给他们看了北京申奥的影片,学生们备受鼓舞,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接下来我没有直奔主题,而是给他们看了很多艺术家用故乡为主题所创作的作品,其中有油画,版画,剪纸等作品,每幅作品我都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感受,不论学生的表达有多么稚嫩,我都给与鼓励。在每一节主题课上,我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融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为一体。从而去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种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在每节课上都要给学生安排语言表达的时间,可以是对自己作品的阐述,可以是对自己喜欢画家的生平介绍,也可以是对他人作品的感受。
2.开发与利用各种教学环境资源
首先,我会选择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富有个性、感染力强且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作品。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奔马》作品中,首先仔细地介绍了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爱国热情,然后让学生通过画面来找一找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爱国热情的。学生从马奔腾的气势。从飞动的马尾、马鬃感受到画家胸中燃烧的怒火和爱国激情。抓住作品的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地方,重点讲解分析,感悟作品的深意,这当然要求教师之前的准备一定要充分,对于作品的背景意义非常了解。我在分析美术作品时,常常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生平或创造心理等等角度为学生介绍。也经常有意识地围绕作品的这些欣赏角度,采取提问的方法不断帮助学生全面感受美术作品。
3. 激发学习兴趣
一、多元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潜能
新课改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应以开放的姿态,顺应大语文教学观,将多元阅读作为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积极地引导学生改变学习语文的方式,不仅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对于学生的阅读积累和语言表达也必须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孩子经常进行诵读,就会在言语的熏陶下不知不觉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如教师每天早晨都可以用十分钟时间与孩子们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阅读积累,学生的语言潜能得到发展。面对美丽的春景,学生会脱口而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见到春雨、繁花,学生脱口而出“随风潜入夜,润物无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听到夏日鸣蝉,学生就会说“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在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后,学生阅读的文章篇幅也会逐渐加长,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阅读一些篇幅较长的书籍,学生的阅读量也会在这个阶段突飞猛进。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可以每周都进行一次关于读书的交流会。而孩子们在交流自己读书收获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量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变化,这样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负担,还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愉悦。
二、多元阅读,丰富儿童的语言体验
课文中多多少少都会涉及到一些课外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广泛涉猎多种书籍,了解多元知识背景,才能深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与情感。
比如在学习《七律・》这一课时,就要求学生必须详细地了解的历史,如果只是依靠课本上的知识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和目的的。因此,在课前阅读一些与背景相关的书籍就十分重要。在积极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进行、在的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等。在学习《七律・》时,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深刻了许多,而且语言表达也自然顺畅了。通过课外阅读了解的艰辛,那“五岭逶迤”何以“腾细浪”?“乌蒙磅礴”如何能看成“走泥丸”?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也会体会到更多更丰富的内容。而这些对于学生阅读热情的激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也会表达一些自己的阅读体会,比如有学生说:在途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其乐观、坚强不屈的精神让我们觉得所有这些困难在战士的眼中只不过是翻腾的细浪;还有的学生会说:在面对白雪皑皑的雪山时,仍然满怀憧憬和希望以及对胜利的渴望,促使他们一直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