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一、描“点”――根据考纲要求,回归课本,罗列考点,针对考点目标进行有效训练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二物理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的第一阶段应该注重考纲中所有知识点的全面回顾与再现;课本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提升能力的必备条件;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部分教师采取照本宣科的形式按照课本章节次序进行分段介绍,再根据现成的辅导资料与试题进行随意训练,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复习的效果欠佳;物理教师可以对所学物理知识点进行重新构建,将所学物理知识化解为相互联系的若干考点,结合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的要求,确定各个考点所需的考查目标,以及考查的重点与难点,根据这些目标创设合适的训练题组(此法称为:考点目标训练法),在题组的设计中可以安排由易到难的不同层次的训练题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训练,从而实现物理知识与规律的灵活运用;由于是复习的初始阶段,应该注重物理知识体系的全面性,防止知识的空缺与遗漏,对于训练题组的配制不可贪图多而杂,应该注重精益求精; 实践证明,考点目标训练法的合理运用能够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之上,实现物理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强化,进而提升了学生物理学习的思维能力.

二、梳“线”――注重课本教材中物理知识与规律的集中提炼,实现联珠串线,有效实施专题训练

众所周知,学业水平测试是基础过关型考试,注重课本基础题型及简单变形题的考查,多数题型均源于课本习题或典型例题;在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的第二阶段,应该针对于课本教学中的物理知识与规律进行“梳理主线”,提炼、总结出知识专题和题型专题进行有效训练;所谓知识专题就是将课本中各个章节的知识点,按照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为线索进行串联,从而实现物理知识的有机融合,将课本物理知识铭刻于学生的头脑之中.例如在以电流强度知识点为线索创设的专题复习如下:

考试说明中要求:(1)掌握的物理概念为“电流、电流的方向和电流强度”;(2)理解电流强度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3)理解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的特征.

其实对于知识专题的设置可以从教学编排体系或者学生易错点进行,物理教师借助于考试说明与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设计恰当的题目,放手给学生进行小组专题讨论,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点燃主动学习的激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思、有所议、有所获”.

题型专题主要是指根据学测考试说明和近年来真题题型,结合需要考查的物理知识点进行融合,编制出具有针对性的题目,采取“分层练习、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等灵活多样的手段进行处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合适的解题模式,减负增效,快速提升解题能力.

三、成“面”――对课本教材中内容进行总结,按照章节进行合理划分成面,从而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

高中物理问题的高效处理离不开物理知识的结构化和网络化,仅仅依靠单一化的物理知识难以解决;在高中物理的学测总复习中,物理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对课本教材进行适当的优化处理,将物理教材按照“力、能、热、电、磁”五大部分划分开来,再将其按照概念、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构成相互关联的系统性的知识网络.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进一步把握物理知识的结构,理解物理知识间的异同,沟通物理知识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的有效转化,进而活化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升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于“概念图”进行知识梳理和理解;如图2所示是“磁场”这一章节复习的概念图,采取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学生理解和运用程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构“体”――进一步将课本教材进行升华,推进多位一体化的模拟训练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高二物理怎么学提升快?做题之前是要明白知识点,把高考五三B版或者高考完全解读上面的知识点(基础内容)都给完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物理怎么学提升快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物理怎么预习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高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没有时间的限制,长则20分钟,短则课前的5、6分钟,重要的是过程)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有的同学感到听课十分吃力,原因就在于此。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预习可以培养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要知道以后进入大学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可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高二物理怎么听课上课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对此我准备强调三个问题:

(1)主动听课

有人将我们的听课分成了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自觉型则是能对老师讲课的程序进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对难点和重点一般不能进行自觉推理思维,要在老师的知道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而强制型则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思维迟缓,推理滞留,必须在老师的不断知道启发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你属于哪一种类型呢?我说,如果你属于强制型,那你要试着改变自己,由强制型变为自觉型;如果你是自觉型,那么你就要加强主动意识,努力变成主动型,毕竟“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总之,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

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要想一节课几十分钟内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应将这有限的集中注意时间用到“刀刃”上。

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仔细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有的同学总是感到困惑,说“上课时注意了听课,就忘了记笔记;而记了笔记,就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对此,我们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呢?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老师的“课堂语录”,也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板书复印”。笔记中我们要记的内容应该有:记课堂重点、记课堂难点、记课堂疑点、记补充结论或例题等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记课堂“灵感”等等。总之,我们应该有摘要、有重点地记。

有的同学从来就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这是不好的,特别是对于高中物理学习中是不行的。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听课时间有限,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时间延伸会逐渐遗忘,没有笔记我们以后就没有办法进行复习。

高二物理怎么复习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而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另外,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知识在学习最初的两三天内遗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所以,我们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也是战胜遗忘的需要。

高二快速提升物理学习成绩的方法1.正确理解物理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物理基本规律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基础,首先必须很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必须做到如下几点:(1)每个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引出来的?(2)定义、公式、单位或注意事项各是什么?(3)其物理意义或适用条件是什么?(4)与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5)这些概念和规律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6)适度训练。

2.注意在阅读、语言表达及观察动手三个方面进行有效训练,制定合理目标

(1)在阅读能力训练上,能独立阅读教材,找出主要内容,写出读书笔记;(2)在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上,能用正确的物理术语描述物理概念及规律,能把一般的物理过程表达出来;(3)在观察动手能力训练上,能细致观察物理现象,归纳出物理规律,能独立写出实验报告,处理实验数据。

3.独立主动地归纳总结

除课上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外,课下还要在复习基础上重新整理课堂笔记,加强印象和记忆。每学完一章后,都要总结出详细的知识结构,从中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及其来龙去脉、纵横关系,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同学们在分析物理过程中全面考虑问题,克服片面性。

4.重视建立物理模型,提高对物理问题分析能力

建立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典型的“分析综合”思维方法的训练。同学们必须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从教师讲解的典型例题和自己所做的习题中,归纳出各种物理模型,并明确其产生的条件和特征。当同学们头脑中有了建立物理模型的主观意识时,复杂的物理现象分解成的若干简单物理过程与物理模型联系起来,便使复杂的物理问题演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物理画面,这样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想像力,也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5.掌握各种物理思维分析方法的模式,进行正确思维

经常听到学生反映“老师讲课时听着都明白,自己做题时却不知从哪儿下手”,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想进行正确的思维,要做到以下三点:

(1)弄清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使思维活动建立在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

(2)要按物理内在规律进行思维,学生遇到一个问题,要弄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遵从什么规律。需用什么公式,只要物理过程搞清楚了,题目就会容易做了;

(3)积累和总结几种物理思维分析方法模式,诸如受力分析法、等效代替法、运动状态分析法、能量状态分析法、电路等效变换法、电路中电势变化分析法等。我们所遇到的物理习题中有很多同类的习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和步骤去解决。

6.强化“比较”和“类比”的思维方法训练

在学习中要经常做到,在表面上差异大的概念和规律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共性;对一些表面上相似的概念和规律,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差异,加深对概念和规律及物理现象的认识。例如“重力场”和“静电场”,表面看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点(同为势场),即重力和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因而可以引出重力势能和电势能的概念。再例如动量和功率,它们所具有的单位表面看来相似,但它们是根本不同的物理量。

另外对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还可采用“类比”法。例如电场、磁场像风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研究风时,可以从树枝摆动的方向、幅度来反映风力的方向和强弱;研究电场时引入检验电荷,研究磁场时引入通电导体,根据受力的大小、方向来研究电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用“类比”法可分解概念的难度,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7.强化思维训练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推理能力;整合;策略

物理推理能力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关键能力,也是评估学生物理逻辑思维强弱的重要标准。对于学生物理推理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探索出更加先进的培养方法,还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物理推理能力

物理推理能力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是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物理信息知识,或是将其进行分析、比较、整合后形成的一种解决物理和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高考也将学生的物理推理能力作为物理考核的标准之一,强调学生能够根据物理事实、条件,利用所学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并分析总结出科学正确的结论,并将推理过程和依据详细正确地呈现出来。

二、学生物理推理能力在高二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1.教师要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

学生通过教师和课堂探究获取和积累的物理知识往往是有限的,而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又比较繁多,物理课时的安排也比较零散,所以学生很难系统地掌握已学习的物理知识。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归纳、整合,并制定出详细的知识框架,归纳出核心的知识点,并细致地总结出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其中的内在联系。知识的整合过程,对于学结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独立完成,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

2.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高二的物理知识一般都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利用动画演示等形式将较为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变得更加简单易懂,也使学生有更加清晰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学生也能在观看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逐渐形成正确的物理知识框架,并根据搭建的知识框架进行归纳推理训练。比如:在讲解“机械波”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波的形成,同时在学生观察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如:波的传播方向、质点振动情况等问题。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细致的观察视频动画,再加上自己的分析很快就能得出最佳答案。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的思维和推理能力在观察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但是单凭传统的理论讲解就难以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

3.教师要建立错题档案本

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和障碍,出现错误很正常,因为物理知识的学习就是要发现问题,并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由于分析解决的过程较为复杂,所以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记录下自己每天做错的题目,并根据教师的讲解和指导,总结出错误的原因,同时还要依照自己的思路,运用正确的方法将题目再重新梳理一遍,并且还要进行定期的复习和整理,让学生逐渐发现错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推理,从而不断发展和优化学生的思维与知识结构。

4.教师要适当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将学生合理地划分成几个小组,为每个小组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并引导其共同探究、合作学习。这样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那么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合作学习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不断借鉴尖子生的学习和推理方法,同时也让中等生和尖子生在合作学习探究过程中,通过不断交流、沟通,使自身的学习和推理方法、能力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使每位学生的物理推理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小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物理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推理能力也是物理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理念探索出更加先进的培养方法,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案和计划,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推理能力得到科学的培养和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鸿彬,李英.高二学生物理推理能力现状与差异的调查研究[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3,31(09):3-5.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验思维;物理;解题;逻辑思维

学习物理知识后,有许多同学能明白物理知识、能理解物理知识的原理和物理公式的推导,但当让他们自己独立地解题时感觉毫无头绪难以下笔,特别在学生刚进入高二学习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时,由于电学知识中大部分演示试验相对来说也比较难做,不同于高一时所学的牛顿运动学那样同生活有联系较直观。怎样提高高二学生的解题能力使之较快适应高二物理的学习是必然要考虑的问题。

一、经验思维适合于高中物理解题中运用

物理知识构建的基本原理其中一个就是统一性原理,高中电学知识更微观很多知识的学习本身较难要以牛顿运动学为基础而且也不直观有部分要微观地去研究,如:电场中电势差的求解的一种方法是用公式UAB=WAB/q种做功的量涉及到力学做功的知识,电流的计算到高中阶段除了继续用欧姆定律I=U/R外还要用电流的定义单位时间通过的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来计算,公式为I=Q/t,还有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磁场中的运动是电学部分一个重要考点。可以说,高中电学部分学习和做题中不仅要总结本部分的经验也要结合高一所学习和得到的知识和经验。学科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而是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的总和加上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产生的功能。

思维的经验性一方面使人类能够加快、加深对新事物的认识与把握;另一方面也使人类受到经验的局限,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成见和以偏概全的偏见。如果我们能利用自己做题过程中体验到的直接经验和看老师演算例题得到的间接经验相结合来进行经验思维,从而可以减少自己的主观经验的思维带来的错误、独断和迟钝。接收理论化的经验、积累经验和经常性的经验思维训练使人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来得出答案,就像是一台计算机安装了很多不同程序后,经过调试后就能从事许多不同的任务。经验思维在面对新的物理问题情境时也可以灵活进行解决问题。

二、经验思维有助于掌握解题技巧

人类在思维过程中普遍存在思维的经验性的特性,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种不断以旧经验理解新经验、根据已有经验作出新推断的思维过程(在无任何经验之前依据本能)。这种过程决定了人类的思维、认识离不开经验。杜威在《我们怎么思维》第十三章“经验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一个经验思维,概括下就是一个暗示了另一个,或者由一个联想到另一个。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利用经验思维把握知识点的特点把握它们之间的共性并考虑到题目的不同,由一个物理知识点联系到另一个物理知识点、一个物理场景联系到另一个物理场景。

如图所示,两块长3cm的平行金属板A、B相距1cm,并与300V直流电源的两极相连接,A

在做这道题时,有些同学很难找到做题的思路,因为电学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是个难点也是重点,我们如果让同学联系到比较直观的平抛运动的知识和做平抛运动解题的经验,这个题就不是那么没有头绪了。当然还要结合电学知识,电子在带电上下极板形成的匀强电场中受到向下的电场力,电子重力非常小忽略不计,电子在此匀强电场可看作是一般物体在重力场中的平抛运动,再根据平抛运动的特征: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两分运动独立性、等时性来做题就简单多了。

经验思维是以经验为依据决断问题的思维形式,是最基础、最一般的思维形式,其主要功能是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现象。在认识的初始阶段,或者说在认识主体受到一定条件的局限时,“经验思维是很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思维对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容质疑的。经验思维是一种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和解题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是学生在学习、解题过程中所见、所闻的老师或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及所自己感受到的直接经验积累而成的主观概念体系,是学生辛苦得来而不该忘记的一笔“财富”,物理学定事物引起的特定的暗示,贯彻到底并可以把它们联成一体,就可以使学生快速地做出对物理问题作出快速的反应,不需要通过复杂的探讨终极的为什么来得到答案,有利于学生解题技能的形成,缩短掌握解题技巧的时间。

三、物理解题中经验思维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一)经验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基础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迷乱或怀疑。我们人类的思维活动一般从问题开始,思维的第一步就是问题的提出。学生在学习中提出好的物理问题要涉及到物理场景和不止一个物理知识点,学生自己一般不懂得提出有效的物理问题,所以许多物理问题以物理题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物理题就是一个用语言描述的物理场景,要在场景中解决物理问题,有部分同学没有个习惯把题目的已知条件联系起来形成物理场景,这是没有经验的表现。

(二)经验思维增强逻辑思维的条理性

高中电学中电场、磁场以及它们叠加后的复合场中带电体的运动问题相对与单纯的力学问题更灵活,出现了电场力、磁力,要考虑的物理问题更多了。有人说在所有的物理问题中力学是最灵活的,力学题的解答也最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电学和力学的综合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更高,在解题过程中更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题:如图所示,一束电子(电荷量为e)以速度v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宽度为d的匀强磁场中,穿过磁场时速度方向与电子原来入射方向的夹角是30°,则电子的质量是 ,穿过磁场的时间是 .

在解答解此类题目时,思维过程必须对整个物理过程有清楚的认识,学生必须对物理过程和物体所处状态有清楚的了解减少解题的盲目性。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基本思路是:“一画、二找、三确定”――分步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解此题方法为:(1)画轨迹,找圆心.(2)几何知识定半径.得r=2d,由公式r=mv/Be可求出电子质量(3)定时间.根据圆弧的圆心角度数得出t=T/12,再进一步可求出t的表达式。

题目的解答过程中按一定的步骤获取信息,经验思维启动并向逻辑思维深化,当学生思维启动后就需将物理过程向物体的状态转化,因为在静态的物理状态中比物理量变化的物理过程中更容易把握物理量,在物理电学和力学知识范畴内思考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要对物理过程和物体所处状态有清楚的理解解题才有条理性。

参考文献:

[1] [5]解世雄,物理文化与教育[M].科学出版社,2009:28,41

[2] 刘金花,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2009(6):26-27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例如,在教学“电容器”时,可以从复习“容器”入手。我先在黑板上板书“容器”,启发学生思考什么叫容器,提问一两个学生(最好是后进生),引导学生回答:容是容纳、装的意思,器就是仪器,容器就是能装东西的仪器。这时,老师在“容器”前面补上“电”,再问:“什么叫电容器?”很多学生马上回答:“能装电的仪器叫电容器。”紧接着老师追问:“怎样的容器才能装电呢?我们平时用的脸盆、提桶之类的容器能不能装呢?”通过层层设问,把学生带入了老师所设计的物理情境中,此时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通过实验,激发兴趣。

如在“振动图像”的教学中,我演示完“漏沙摆画振动图像”这个实验后,为了加深理解,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让全班同学人人动手做实验,实验器材就是笔和一张草稿纸,同桌同学相互配合完成,一人手握笔在同一位置上来回画,另一人匀速拉动草稿纸,在纸上就能画出笔尖振动的图像。虽然画出的图像比不上沙摆画出的图像,但那是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课堂教学效果相当好。

三、通过类比教学,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类比教学是常用的一种手段。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适当用类比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电势差”用“高度差”类比、“电势能”用“重力势能”类比等等。还有,某些难度较大的物理规律也可以用类比方法教学,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物理有一个知识点是这样:相同的两球相碰又分开,如带同种电荷则电荷总量平分,如带异种电荷则先中和后平分。“中和”指的是异种电荷接触时互相抵消的现象。如+3Q与-Q接触,抵消后剩+2Q,即+3Q+(-Q)=+2Q,两球分开,则每球带+Q的电荷量。老师层层分析,认为已经够条理够清楚了,但一到学生做类似题目时,往往又忘记了。后来通过总结分析,认为学生容易忘记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这个知识点学生不可能有直接经验,老师也不可能用实验证明。怎么办呢?思来想去,最后,我决定用学生非常敏感的话题来类比。就这样,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分析完“先中和后平分”这个知识点后,便饶有兴趣地说:“有一对男女,结婚前男有3万元,女欠债1万元,他们没有进行财产公正就结婚,结婚后他们共有多少钱?”学生马上回答:“2万。”老师追问:“如果他们闪电离婚,每人又能分得多少万?”“一万。”这时老师对着黑板上的板书“+3Q+(-Q)”说:“对了,男有+3Q,女有-Q,相碰,中和,剩+2Q,再分开,每人得+Q。”这样类比,恰好点中了高二学生的兴奋点,课堂气氛象油炸锅,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在笑声中既加深理解了“中和”这个概念,又增加了法律知识,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以致用,激发兴趣。

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司空见惯的现象,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成绩。例如,在“机械波”这节内容里,课本上有这么一段话:“地震时震源的振动以横波和纵波两种形式向外传播,两种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并不一样,大约分别为3.4/s和5.6/s。……”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我想到了地震逃生演习。我知道大多数学生都是糊里糊涂演习,根本不懂得所以然,作为物理老师,有义务给学生补上这一课。于是我先引言:“2008年5月12日,是全国人民悲痛的日子,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8.1级大地震。无数楼房坍塌,汶川中学三分之二的学生被埋,触目惊心。值此,地震逃生演习便成了全国中小学每学期必定要进行的演练活动,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同学们说说看,地震逃生演习有哪些程序?”这时同学们七嘴八舌,板着手指数着。我叫一位同学说说整个过程怎么做之后,便向同学们郑重提问:“地震来了,为什么要先就地躲进书桌底下,而不是马上逃离呢?”学生思考片刻,接着我叫两位同学朗读这段文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然后启发同学们用刚学到的物理知识回答。最后,通过提问,让同学们认识到:地震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纵波,这时人会感到上下颠簸,为了预防天花板上的东西坠落砸伤人,所以先就地躲进书桌底下。纵波一过就要马上逃出去,因为横波很快就要传来,横波传来时,人会感到左右摇摆,房屋有可能坍塌。纵波横波传来的时间差约10秒左右,而这10秒足够让人从六楼下到一楼。所以不管是演习还是地震真的来了,大家都不要惊慌,要一切听从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