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校园

中学校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校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校园

中学校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冲击;空间;一轴;一心;三院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 中学校园建设将在整个教育建筑设计探讨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中学校园各种行为活动的载体,它在满足最基本的教学功能的同时,还要为使用者提供更为多样化的空间模式,通过特有的建筑语言为空间注入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涵义。在方案构思过程中,我们从地块特点入手,提取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院落空间,通过连廊将各种层次的院落组合起来,利用建筑语言拥有的 “提示”作用,构建一个传统氛围浓厚的学习生活环境。

1现状条件分析

该工程建设基地位于成都市高新区中和片区,校区西、北、南三边临城市道路,校区地貌开阔,地势平坦.建设净用地约80.9亩,地面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地下室面积约3900平方米。

2总体规划设计

校园总体规划设计要求遵循“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要求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现代气息和艺术感。 体现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中学教育理念,体现“寓教于生活,寓教于交流,寓教于环境”的校园空间气氛.

总平面图

在设计中,我们因地制宜,引入了特色鲜明的设计理念:

(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构思新颖,风格鲜明,有利教学,方便管理,留有余地,分期实施。

(2)在功能上应满足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力求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性,应用性,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3)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提取中式“院落”空间符号,通过传统建筑语言的提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中从建筑布局到细部构造都从学生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出发,力求通过理性的分析实现设计的合理性。

设计概念图

3设计目标

基于以上设计原则,通过以下的设计手法力求达到设计目标。

3.1 人文校园,体现文化特色与内涵。

营造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层次丰富的交流空间,特别是宜人的院落空间和多层次的连续的步行系统,促进交往,增强了校园活力。

3.2可持续发展与分期建设

院落布局考虑和满足了建筑与环境分期建设及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筑有序生长,逐步完善,未来建设不影响校园整体结构,局部调整不破坏已有格局。

3.3理性的总体规划布局

3.3.1 功能分区

A、根据地块区位与人流方向,校园主入口设于西面 ,入口序列的端部为中心景观区域,沿景观庭院周边分别布置了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等,建筑与环境有机

融合,让建筑成为景观 鸟瞰图

一部分。校园次入口设于北侧,只在上下学时间段开放,平时则关闭。机动车出入口也设于西侧,但与人行入口分开设置,避免人车混流.

B、主教学楼院落位于东北角,由两栋教学楼和教师办公楼围合而成,教学楼的外廊设计采用尽端式,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两栋教学楼之间以及教学楼与南侧运动场地之间留有足够的间距,且设置绿化隔离带。

C、行政楼与实验楼群位于地块偏西位置,靠近校园主入口,建筑布局延续了教学楼群的空间特色,分别与合班教室、风雨操场围合成庭院空间.

D、体育运动区集中布置于地块南侧。田径场布置于东南侧,篮球场与排球场地则位于西南侧。

E、预留学生宿舍区布置在地块南恻。 与教学区之间是篮排球区域,风雨操场及食堂。流线设计符合学生行为特征。

3.3.2交通组织

规划设置一条环状主干道贯穿校园北侧,并沿道路结合各建筑组群布置若干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规划力求形成完整通达富有特色的步行系统,以贯穿南北的景观轴延伸至各庭院内部。休闲性的步道 形成尺度和景观感受变化丰富的步行空间,为师生创造安全舒适的日常交通环境和宜人的交往活动场所。

3.4建筑单体布局特色鲜明。

A.“一轴,一心,三院”

“一轴”为联系各院落空间的南北贯通的玻璃连廊,设计通过轴线将建筑 与环境中的景观节点组织起来,通过活动平台,水面,绿化,廊桥,钟塔等元素串联起层次丰富的轴线,强化了 教学区,实验区,行政区,运动区 的联系。同时玻璃连廊也是学生平时交流,玩耍的区域。

“一心”为中心景观庭院,它成为联系各教学楼的灰空间,就象植物细胞有机嵌入建筑群中,串联成为线。教学楼之间局部设有连廊, 提供交通空间的同时成为又一层次的交往空间 .设计希望通过一个中心区域来实现各部分的有机联系.

“三院”则是各种功能体量围合成的三个各具特色的庭院,每个庭院都与中心庭院既有机联系,又相对独立。

B.多样统一的单体建筑设计

建筑单体设计既具有不同功能建筑自身的性格特征,又保持较为统一的风格,使整个校 园不论从宏观的教学楼透视图

规划布局到微观的建筑细部都呈现出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建筑外立面设计充分考虑了平面空间的特色,通过外墙材质,颜色等延续平面的文化内涵。既保持学校建筑的文艺性有不失现代建筑的冲击力。

4 结束语

中学校园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交流长廊,传统文脉,现代精神

1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承载国民教育的校园建筑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而中学教育又是一个人成长过程最为重要的环节。中学校园则是承载孩子们的成长发展的场所,它是孩子成年的过程中重要的舞台。因此校园建筑环境及配套设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发育以及教育质量的高低。本人有幸在2010至2012年参与了无锡天一实验学校从方案到最终建成的设计全过程。本文以此为例,探讨在中学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得失,希望能够为校园建设,尤其是中学校园的建设提供一些积极的、有价值的参考。

2工程概况

根据《无锡市高铁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了推进无锡锡东新城中心地区文教事业的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确定建设天一实验学校等教育工程。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于2001年9月由江苏省天一中学创办,是无锡市内的重点中学。新校区从设计到竣工耗时2年半左右(2010.6――2012.12),总建筑面积62198平方米,总投资约2.55亿元。

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是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初级中学。学校基地位于锡东新城新华路以南,兴越路以北,锦安路以东。学校规模为16轨48班,学生2400人的初级中学,其中寄宿生约1440人。基地用地比较紧张,而学校建成设施包括了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体艺馆、食堂、报告厅、学生及教师宿舍、300米跑道操场等。在天一中学附近为无锡锡东高级中学,有幸两所学校的设计都由我院完成。因此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两校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使用效率。

图1 无锡天一实验学校南侧沿街全景

3设计原则

我们在天一实验学校设计过程中秉承了以下设计原则:

(1)安全牢固原则:由于学校建筑是密集人员活动场所,同时中学校园又是祖国花朵成长的环境,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设计首先考虑的是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和相关规范,在设计中将安全性放在首位。

(2)集约型校园原则:设计立足生态环境保护方针,在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前提下,不追求豪华、高标准,而是采用绿色环保的技术、方法和材料,创造节能、节水、节材的新型绿色校园,同时与无锡锡东高级中学在教育资源方面实现部分共享,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3)适用美观原则:设计反映中中学校园建筑以人为本的内涵,为成长中的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和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注重空间造型上的艺术处理,力求营造简约美观,大气活泼的校园建筑群体形象。

4设计理念

(1)“交流共享”:

天一实验中学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校园,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地方,更是陶冶品行情操,全面提高各方面素质的场所。因此我们认为:“交流共享”是获取新知识,培养健康良好的人格品格的重要渠道。如何更好地实现“交流共享”便成为整个方案的契机,最终我们通过设置一条交流长廊来实现这个理念。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学校地处无锡新城这一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在现代化道路上迅速发展的城市。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希望能够体现现代精神,展示新区蓬勃发展的朝气,同时也希望尊重传统历史文脉,发掘当地的文化特色,使得传统和现代能够有机结合。

5设计特点

(1)交流长廊

从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地为师生创造“交流互动”的契机,我们突破了传统的轴线式、行列式空间布局模式,通过设置一条贯通南北的“交流长廊”将教学办公区、生活后勤区、体育运动区有机整合在一起,充分突出交流空间的重要性,既秉承传统课堂上“教授”的意义,又强调课堂下“交流”的作用。“交流长廊”被设计为一个半开放的敞廊形式,孩子们能够在这里接触到阳光空气,但同时也不会受到雨雪气候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条“交流长廊”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为师生构建灵活多变、整体有序的特色校园。

图2 交流长廊

(2)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

校园整体交通系统的构建中,外环道路组成道路的基本骨架,汽车在外环行,人流在内部走,形成主次分明、人车分道的道路形式。车行道沿教学区、生活区外侧环行,主要道路6米,消防车道4米。人行步道沿南北和东西纵横双向布置,连接多个步行广场,方便学生到达各功能区。道路的布局不仅加强了校园中心区的完整性,提高了环境质量,也使步行系统与车行系统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人性化、安全、通畅的校园交通体系。校内机动车停车位共112个,其中位于体育楼下面的地下车库停车位97个,地面停车位15个;校园主入口处设置18个停车位,供接送学生的家长使用。自行车停放位沿学生宿舍西侧道路布置,方便学生使用。

(3)立体化的、层层渗透的空间景观

设计通过实体建筑的有序布局营造收放有度的外部空间关系:广场――庭院――绿地三者相互融合渗透。在教学区到生活区的南北向序列中,建筑围合出多个不同性质的内庭院,内庭院的塑造根据功能不同或静谧或活泼,并且设计引入一些传统空间元素,希望能够表达一些江南园林的特质。

由于用地紧张,整个学校的绿化景观立体化布置,使其作为室内外空间连续融合的介质,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教学楼局部屋面设有屋顶绿化花园,在实验行政楼交通核南北两侧分层设置空中花园,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共同围合成30米宽林荫大道,并点缀树阵、硬质铺地,强化了校园次入口的景观形态。景观广场和屋顶绿化平台,绿化面积大,植物品种繁多,塑造出了一种生态绿色的校园环境,为师生营造了舒适愉悦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总体布局上我们通过营造不同性质的庭院空间。

(4)合理的功能布局

本工程中的建筑群采用单廊式布置,整个校园分为教学办公区、生活后勤区和体育运动区三大功能区域。办公区位于基地最南侧,有效阻隔了城市道路带来的噪音影响;教学区位于中间,相对安静;生活后勤区位于基地北侧;体育运动区位于校园东侧。办公――教学――生活――体育四个方面通过南北向交流长廊有机联系成一体,在功能使用上做到合理高效便捷。

图3 教学楼

(5)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形态

在建筑造型处理上,设计充分考虑传统文脉与现代精神的结合。在整体造型上采用现代的建筑形体,简洁大气;但在细节把握上,又运用一些传统的元素,如序列感很强的敞廊,冰裂纹的窗花格栅等,从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建筑外饰面材料采用灰砖和清水混凝土两种相对质朴的材质,与无锡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相吻合。纵贯南北的三层高的连廊,采用清水混凝土墙面,内部为师生交流的空间,外部排列着自由、错动的条形窗洞,条形窗洞内侧涂以不同颜色的涂料,为整个长廊空间带来了戏剧性的变化,使得交流长廊成为整个校园的标志和特色。

5结语

天一中学建成之后,实现了最初设计的理念:注重交流空间的营造以及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作为一所位于新区的初级中学,我们希望建筑群体能够为新区的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为学校的师生带来更多的基于传统教育而超越传统教育的内核,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下一代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契机。

参考文献:

[1]唐文婷.中小学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0).

[2]袁医娜、张庆余.现代中学校园建筑设计理念及实践[J].南方建筑,2014(01)

中学校园范文第3篇

1.1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关于历史文化,可以通过建筑雕塑景观和文化长廊来体现。校园文化还可以借助绿色植物来体现。不同的文化元素提取,可以使用不同的景观设计方式和景观载体来达到设计的目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这个载体的延伸,是学校和学生之间一种无声的交流,同时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因此中学校园的景观建设要与校园文化相协调,通过景观环境的建设体现和突出校园文化,表达一种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精神,创造和谐一致的氛围。

1.2素质场所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综合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因此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和技能,还体现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智力等方面。校园环境景观给学生提供创造交流、表达、启迪等的场所,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1.3学生认知自然的要求

中学的学习特点决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集中在校园中活动和生活,较少的时间接触和了解大自然,因此校园的环境建设要体现自然的特点,把自然搬到学校中,规划和建设与当地自然环境协调的人工自然,通过增加校园绿化树种种类,增加校园的生物多样性;优化树种配置方式,创建自然群落结构,加强校园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满足学生亲近自然、认知自然的要求

1.4校园绿化覆盖率的要求

标准化校园建设为了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要求校园绿化要保证一定的绿化覆盖率,校园绿化覆盖率要与校园的绿地率有机的结合,互相协调,使校园绿化既满足绿化覆盖率的要求,又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和交流的场所。

1.5校园安全的要求

由于校园绿化具有一定的封闭作用,因此在校园中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死角,从而构成校园的安全隐患。因此校园景观环境的规划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校园安全的要求,在景观布局,绿化植被的结构上,校园灯光设施等方面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校园安全。

2中学校园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2.1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校园文化

中学校园的使用者是中学生,因此校园的景观设计首先要满足中学生的需求,不仅要满足学习的要求,还要关注中学生的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为中学生创造合理的交流和嬉戏的场所,突出生活中的潜移默化的素质教育。位于某一地方的中学校园的文化总是要与地方文化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以自己身边常见、常听说的人或者事物为楷模,树立崇高的理想,以其精神为激励,鼓舞斗志。因此,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文化内涵,要结合当地的地方文化,并与校园文化相辉映,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突出学校的特点,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追求,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2.2结合景观创建生态合理校园

校园景观设计一部分是美好景观的创建,另一部分是生态环境的创造或者改造。第二部分的意义在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中学校园总是处于一个城市的绿地系统中的专用绿地范畴,在城市景观生态中,是城市景观结构的一个斑块,其作用和地位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来讲不可忽视。另外,校园绿化本身又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只有构建合理的生态结构,植被群落结构和良好的植物配置,才能形成可持续的校园生态系统。因此,校园景观的创造,要充分利用生态群落理论,创建景观美好,生态合理的校园绿化环境。

2.3建立和谐的场所提高校园安全性

中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充分合理地利用校园有限的空间,形成搭配恰当,功能合理,结构适宜的场所,满足中学生对课堂外场所的需求。校园是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并且中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此校园安全是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提高校园的安全性,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要考虑设计通透性的植物群落,将花灌木等低矮遮挡视线的植物退后到墙基,避免由于遮挡视线造成的视线死角。

3中学校园景观设计思考

中学校园范文第4篇

(一)以美术实践课的形式开展美术活动

在任何一所中学校园中都有许多可利用的资源,一面空白的墙、地上的窨井盖甚至是灯柱都有可能变成美术教学资源。例如:某校从教学区到生活区有一个长150米的地下通道,美术组的老师充分的利用这一区域将这里布置成一个艺术展示区,通道的两边都是学生的主题创作作品。每天学生都会经过这个通道至少8次,而每次经过都会看见这些作品,毫无疑问这些作品的展示给学生一种无形的艺术熏陶,也给学生繁重的学习压力带来一丝轻松,艺术长廊里的作品隔一段时间就更换,以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艺术的新鲜感。当然学校的公共场所有很多,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经过艺术的手段处理就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如果在路面上、窨井盖上画上各种有意思的图案,就会使得整个中学校园给人一种轻松愉快、青春活力的感觉。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并开发这些空间,并将这些隐性的教学资源转化为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3]如何将一次美术活动设计成美术课程,首先,教师要明确这次美术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这是一堂以活动为主的实践课,其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接触各种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其次,是教学安排也就是活动步骤,第一部是确定主题,如某校的窨井盖涂鸦就是以“我参与我感受我快乐”为创作主题,一个明确的主题可以使学生的创作思路更加清晰,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更加明确;第二步就是小组合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以某校窨井盖涂鸦为例,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六人一组,选一组长,共同策划,分组创作。教师充当辅助的作用,协助学生选题、评比、定稿,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第三步就是动手操作,如某校窨井盖涂鸦,在每组确定画稿之后,教师就分发绘画材料,让学生正式在井盖上进行创作。由于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并不是专业的美术教育,所以让学生涂鸦并不是让学生学习绘画技巧,而是让学生体验不同材料的质感,感受绘画创作的乐趣。最后,这种活动方式的美术课堂使得学生的作业直接展示在公共区间,不仅其他学生会欣赏到,参加活动的同学也会经常看见自己的作品,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美术的兴趣。

(二)美术课堂的延伸———美术作业展示

美术课也是一门实践课,因此一堂美术课下来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作品,但是往往这些作品在教师评论过后就被学生胡乱塞到一边,不仅教师不重视,学生自己也不重视,这就造成的大量的美术作业的浪费。因此学校设立一个小型展厅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某中学教学楼一楼走廊里就有一个小型开放式展厅,这里时常会展示学生的作业,有版画、油画、国画等,因此展示的学生作品也是丰富多彩。尽管学生的作业尺寸不大,专业技法也不是特别娴熟,但是可以看出来每一幅作品都是作者用了心的,每一个画框里都介绍了作者创作思路,体现了作者的创意理念。这种开放式作业展示的展厅可以让学生随时来参观,将美术作业以美术作品的形式来展示可以引起参与者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增强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美术实践中来。虽然说美术作业的完成已经是美术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将美术课堂延伸到课外来。美术作品的展示可以从更多角度来对作业进行评价,《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根据美术学习的特点,提倡使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质性评价的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美术作业展示正体现了这种评价理念。而另一方面,学生的作业中不乏有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能突显出学生美术方面的特长,这有助于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规划自己的未来。以开放展示作业的方式培育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术方面的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拓展发展空间。而且这些学生的作业又可以再次转化为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组织低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来进行参观,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

二、结语

中学校园范文第5篇

21世纪是一个高素质人才竞争的时代,在人才的诸多素质中,身体素质是第一位的。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其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为此,要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积极推进体育教学的科学化进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增进其身心健康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得到发展。

2.软式排球运动简介

2.1软式排球的起源与发展

软式排球是新兴体育项目,1988年10月诞生于日本的山梨县,同年8月在神奈川县举行了第一届全日本软式排球学习班。1992年引为日本中小学和部分高校体育教材。目前,软式排球已从日本传到中国、韩国、新加坡和美国等国家,1995年北京体育大学排球教研室将软式排球引入我国。1996年中国排协决定在我国大力倡导开展软式排球运动。1999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下达体排协字(1999)016号文件,要求各省市排协积极开展软式排球运动,并纳入中小学教材。

2.2软式排球的主要特性

2.2.1重量轻、质地软、反弹力低。

2.2.2球速慢、难度小、趣味性高。

2.2.3娱乐性强,老少皆宜,使用对象有广泛群众性。

2.2.4不容易受伤、安全、健身价值高。

2.2.5比赛形式多种多样,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比赛规则。

2.2.6技术动作要求不高,易于普遍开展。

2.3软式排球的健身价值

基于软式排球的特性,它的健身价值与其他球类项目有很多共同之处,不仅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展智力,促进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而且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此外,软式排球运动比其他项目如传统排球更容易被接受,更具娱乐性,特别是对于那些中小学生来说更为适宜。

2.4软式排球的基本技术、特点

2.4.1常用技术

国家软排推广中心曾给软排这样定位:目标定位——娱乐和健身;开展对象定位——大中小学生和中老年人。

2.4.2技术特点

(1)击球方法多种多样,可用掌、头、肩腿等部位击球。

(2)有脚击球意识,可用脚背、脚内外侧击球。

(3)学会控制击球力量。软式排球气压小,所以击球时应迎击球,控制好力量。

(4)手应用技术较多。

(5)软式排球与硬排技术有许多共性,软式排球的开展对硬排技术的掌握基本无负面影响,技术上共性较多,并有较好的兼容性。

2.5软式排球的规则

我国现阶段开展的软式排球比赛活动规则均由主办单位自行制定。一般都是在六人排球场或在缩小的场地进行比赛;组队有4男2女混合队或每队5人、6人;要求下手发球,场地上无位置限制,但发球有次序;进攻线距网1米;三局两胜制。网高:成年人男2.30米,男女混合队2.20米,女2.15米,小学生男女为2.00—2.10米。规定放宽,无持球、连击,无标志杆限制,人数也可三对三、二对二。

3.调查与分析

3.1软排技术较硬排容易掌握

为了了解软式排球对中学生体育教学的适应性,我对自己所教的四(3)班进行为期2周共六节排球教学的实验,四(3)班有男生26名,女生20名,教授了正面双手自垫球技术和正面下手发球技术,传统硬排、软排各一半人数,在六课时结束后,分别对他们所学技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如下:

软排垫球技术(人数23)

软排正面下手(发球人数23 5次/人)

传统硬排垫球技术(人数23)

硬排正面下手(发球人数23 5次/人)

由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同等条件下,软排技术较硬排技术更容易掌握。由于恐惧心理的存在,在学习硬排时,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整,延长学习时间,但自从有了软式排球后,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尤其在北方的春秋季节,天气寒冷标准排球变硬,软式排球的优势显得更为突出,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教师讲解的技术动作要领贯彻到实际练习中,技术掌握周期短。由于软式排球与硬排技术有很大的相似性与较好的兼容性,学习软排技术对学生快速掌握动作、缩短学习周期有很大帮助,尤其在中学生中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中学校园开展软式排球运动是比较适合的。

3.2学生的喜好程度

软式排球在中学校园的开展是否可行,还要看中学生对软式排球的喜好程度的高低,针对这一问题,我特别去开展排球运动较广泛的一所职业中学进行了调查,对该校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表明,在有过硬排与软排基础的学生中,20%左右的学生喜好传统排球,另外的80%左右的同学在接触软排后较硬排更喜欢软排。对于学生喜好软式排球的原因,我作了总结,大部分同学表示在学习传统排球时,由于球体重,易挫伤手指,碰撞身体之处易出现红肿,造成疼痛,从而产生畏惧感,而软式排球就不一样了,气压小而轻,飞行速度慢,这给排球技术通而不精的中学生创造了长时间判断的机会,移动和完成击球动作来回增多了,也增添了乐趣。

4.结语

软式排球运动是融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于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它的出现为全民健身运动和小学生健康教育增加了新的活动内容,在中学校园中推广应用无疑是我们今天进行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目前各中、中学师资力量、场地设施、学生素质及软式排球运动特征、技术特点而言,放宽竞赛规则、健身价值,无疑表明了软式排球运动是能够在中学校园开展的,也是非常适宜在中学校园开展的,它将被动的体育锻炼变成娱乐体育,能有效推动素质教育,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球类运动——排球(第三版).

[2]软式排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