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糖尿病门诊护士

糖尿病门诊护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糖尿病门诊护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糖尿病门诊护士

糖尿病门诊护士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血压;门诊护理;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59-01

高血压和糖尿病均为临床中比较常见和多发的疾病,二者合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据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存在密切关系[1]?要想控制病情,关键在于有效维持患者血压和血糖的正常值[2]?我院对门诊就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57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7例,女30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为(59.63±12.61)岁?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的均符合《1999WHO/ISH高血压指南》中制定的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且存在高血压的典型症状;(2)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和WHO制定的分型和诊断标准;(3)不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

1.3 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同时升高,且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患者容易产生悲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应该安慰并鼓励患者,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主动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正确引导患者,促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

(2)血压和血糖的监测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自备血压计?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血压?血糖正常值范围,并且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

(3)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及家属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做好长时间服药的思想准备,同时告知有关降压药?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教会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嘱患者遵医嘱服药,不可根据自觉症状随意增减?药物或擅自突然停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和血糖监测方法,一般常规监测血糖2-4次/天,如患者血糖波动过大或持续高血糖,应及时来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4)饮食护理?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控制饮食是治疗的关键手段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饮食习惯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等制定饮食方案,叮嘱患者戒烟限酒,每天食盐

(5)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发放高血压?糖尿病的健康知识手册,指导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具体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等,叮嘱患者及家属学会自行监测血糖和血压,并且定期来院复诊?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2)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来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版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本研究的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对比以P

2 结果

2.1 57例患者护理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水平

经统计结果显示,患者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

2.2 57例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

经统计结果显示,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各纬度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数量显著上升,各类老年疾病的发病率随之上涨,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严重降低老年人的生存质量[3]?因此,在加强预防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有研究显示,在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临床护理工作在减轻患者痛苦?保持良好心态?促进康复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4]?因此,在本文研究中,对57例门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专科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不再恐惧?害怕疾病,而是保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重塑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病情的良好控制?在血压和血糖监测护理中,可动态了解患者的血压?血糖变化?通过用药护理,可以促使患者了解相关药物的使用规格?临床作用等,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并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5]?在饮食护理中,可以纠正患者以往不良饮食习惯,保障每日饮食的营养摄入,同时加强饮食治疗,有利于病情的良好控制?最后,通过健康宣教,促使患者适量运动?劳逸结合,并且可以定期来院复查,有效控制疾病?本组患者经护理后,其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实施良好的专科门诊护理,可显著控制病情,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迅驰.4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门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04):779-780.

[2] 杨淑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52例的门诊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06):165.

[3] 丁素红.在门诊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的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4):197-198.

糖尿病门诊护士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门诊;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老年人在社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增大,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做好门诊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主动的为患者排忧解难,引导就医,已成为医院的重要服务对象。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摆在老干部门诊护士面前重要的任务之一。

1 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

1.1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生理机能衰退,机体调节功能不良,新陈代谢发生紊乱,抗病能力减退,易患各种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机体免疫力衰退、抵抗力下降,营养吸收能力降低,内环境平衡能力较弱,适应能力差等。

1.2 老年患者易产生情绪、性格、与人交往改变。表现为悲观、苦恼、诉苦、自我为中心。易产生烦躁,容易激动、固执、任性,不易合作,甚至悲观、恐惧等各种异常心理。

1.3 社会角色的改变,老年干部从岗位离退休后,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相应随之变化,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子女成家立业,不能陪伴身边,故老年人常感到孤独寂寞、抑郁、情绪低落等自卑心理。

2 老年患者的就诊心态与护理需求

2.1 求治愿望迫切心理 初诊的老年患者,对突然发病心理承受不了,普遍存在着早就诊,早治疗的迫切心理,急切希望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为他耐心细致的进行全面检查、诊治,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安慰和交流,祈求得到照顾的心理,而且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此时护士应热情接诊,合理疏导患者的情绪,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疾病发展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保健知识。

2.2 紧张恐惧心理 多次复诊、诊断仍未明确的患者,表现为焦虑、紧张、烦躁,常常表现为坐卧不安或来回走动,不断询问与自己疾病相类似的患者,急于想知道诊断治疗过程、医生的医术是否高明等情况。各种化验或仪器检查使他们加重了紧张感,此种患者期望得到同情、关心、帮助和尊重,护士应主动迎接和引导,耐心解释,协助出诊医生使患者尽早明确诊断和受到医疗保护,满足患者的基本的需求,给予心理安慰,使之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营造温馨和谐的就诊环境。

2.3 焦虑抑郁心理 老年患者由于所患病种较多,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多为终身疾病,还有一些老年患者因疾病所致疼痛及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加重了他们的负性情绪,使他们顾虑重重,担心增加经济负担,怕失去生活能力,怕给别人增加负担等,短期内治疗效果不显著,更易使他们产生悲观情绪,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疾病。护士要耐心的开导他们,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自信。

3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门诊是患者接触医疗的第一线,门诊护士应保持仪表端庄、语言和蔼、热情接诊、亲切自然。视患者如亲人,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亲切交谈,唠家常。给予患者温馨的照顾,以愉快、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及家属。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取得老年患者的依赖与合作。

3.2 重视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 老年患者常重视情感交流,护士在施治的过程中应讲究语言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心态进行诚挚的交谈,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

3.3 各种操作要准确、娴熟 门诊护士应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水平,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讲解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要做到严格执行各种操作制度、准确到位,使患者消除恐惧和疑虑,得到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行为上的配合,从而达到最佳的诊治效果。

3.4 导诊、分诊安排要灵活 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瞬息万变,门诊护士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应急能力,对于急诊患者要善于观察、分析、及时灵活安排,要尽量缩短患者就诊的等候时间。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快、稳、准、灵活、果断的工作作风,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抢救和搬运患者,同时根据情况联系医院相关科室的人员做好接诊、抢救、检查或手术的准备工作,达到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

3.5 做好健康宣教与咨询 门诊护士要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学科知识、通俗易懂的言语,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规范安全用药以及不同阶段的注意事项。从而使患者与家属解除心理上的压力。通过宣教激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心理防御功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获取相关疾病的知识,预防复发。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进一步了解健康知识,把握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健康状态。

4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士不只是简单地配合医生进行诊治,而是要把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中去。老年心理护理是促进老年身心健康的必要环节。门诊护士要密切观察和发现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需求,及时、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任晓泼,吴平,李莉.门诊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12(26):12.

糖尿病门诊护士范文第3篇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我院从2011年至今,在内科,儿科,妇产科,外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计1000名,进行调查,包括不同文化程度,如大专以上,高中,初中,小学,文盲;不同居住地区,如本市的,农村,其他地方等患者对疾病知识需求进行调查。

1.2 调查内容 包括一般情况,健康教育需求,此项包括发病原因,预防方法,并发症预防,生活饮食调节,护理常识,用药常识,急救知识,保健知识,疾病预防知识。

1.3 调查显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区对疾病知识需求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行五分值。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对疾病知识需求明显高于其它文化层次和居住在其它地区的患者。

2.门诊健康教育形式

2.1 候诊室健康教育 在患者就诊时由接诊的专科护士,有针对性的对该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生活饮食的调节,护理常识,用药常识,急救知识,保健知识,疾病预防知识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同时给与正确的心理疏导,消除顾虑,恐惧,让患者正确对待该病,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设置健康教育专栏 以常见病,流行病,多发病为标题,介绍该类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理常识,急救知识及预防知识,知道患者建立健康有益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版面设计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并配以图案,定期更换教育内容。

2.3 定期引发健康教育处方及手册 即在候诊大厅或观察室内挂印有健康教育处方的小册子,内容包括常见病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脑梗塞等的一些生活注意事项,饮食卫生,临床表现,预防知识,让患者通过自己阅读的方法获得与其所患疾病有关的知识及一些基本的健康教育常识。

2.4 发挥专家优势 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定期安排常见病相关的专家上街义诊,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对前来就诊的患者给予详细的,耐心的解答,使患者通过与专家交流,沟通获得与所患疾病相关的知识,同时定期组织相关科室的专家开办门诊健康教育大课堂,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详细讲解预防知识,护理知识,并发症,治疗,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使患者掌握自我保健知识,控制疾病的发展。

2.5 电化教育 在门诊专科的候诊区设置闭路电视或多媒体展板,将疾病的预防知识,康复知识,护理知识,建立良好的健康教育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科普知识,以及特色专科新技术项目以形象生动的录像播放,使患者在候诊时接受健康教育知识,这样可减少候诊患者焦虑,烦躁的心理,必要时对患者观看时提出来的疑问,由候诊室专科护士以补充的形式给予指导。

3.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1 门诊患者由于职业,年龄,性别,患病种类各异,他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以及接受教育能力差异也较大,因此做好门诊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保健意识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门诊护士要把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预防疾病,建立健康行为视为本职工作的一部分。

3.2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患者思想负担,减轻焦虑情绪,配合医生治疗,提高患者自我监护,自我监理,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

3.3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尤其对知识缺乏以及和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梗塞,此类病的根本治疗方法就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3.4 通过门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了解该病的治疗,护理及预防,这样医患之间就可以建立起互相信任关系,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慢一点,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糖尿病门诊护士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连续护理;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1], 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通常发生于妊娠期的中、晚期,并伴有明显的代谢改变,严重危及母儿安全。中国孕妇GDM的发病率为4.3%,并且随着育龄妇女的增多,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该病的临床经过复杂,可引起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死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等,孕妇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感染、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此外,孕妇远期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也将增加。连续护理干预后孕妇血糖控制效果比较满意,母儿并发症发病率降低,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我科共收治了97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其中孕妇年龄在20-42岁,孕周27-42周,产次1~3次;剖宫产42例,阴道分娩55例。

1.2诊断标准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均符合ADA建议采纳的IADPSG标准,即0GTT界值为空腹5.1mmol/L,1 h 10.0mmol/L,2 h 8.5mmol/L,1项及以上异常者,作为确诊的标准。

1.3连续护理干预 我科成立妊娠期糖尿病专家小组,由相关科室的专家、主任、3名护士长、4名责任护士、2名门诊护士组成,老中青结合,随叫随到,从孕24-28周75gOGTT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开始,住院分娩、出院随访、42天门诊复查这一特定时间阶段实施连续护理干预。

1.4效果

孕产妇情况:97例患者中4例并发妊娠期高血压,3例早产,1例合并轻度感染。经积极治疗和连续护理干预,87例患者顺利出院,10例患者好转出院。

新生儿情况:出生新生儿共72例(双胎1例),其中5例早产儿,8例巨大儿,2例出现胎儿生长受限,2例出现新生儿低血糖,1例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2护理

2.1孕期母儿监护 孕期自75gOGTT确定妊娠期糖尿病开始,专家小组介入干预,密切注意血糖变化,每周检查1次至孕10周,孕中期2周检查1次,孕20周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每个月测定肾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孕32周后每周检查1次,注意血压、水肿、尿蛋白情况,并定期监测胎儿成熟度、胎盘功能,异常时及早住院。

2.2心理干预 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认知能力及性格特点,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使其了解虽然妊娠期血糖升高会对母体、胎儿及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但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大部分病人在产后血糖可恢复正常,减轻心理负担,排除心理障碍,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从而使患者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3饮食干预 针对每位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口味与饮食习惯等,制定相应糖尿病饮食单,在规定范围内让患者自由选择食物。并指导患者从思想上重视饮食在血糖控制方面的重要性,既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又防止过分控制血糖。同时根据患者血糖随时合理调整,多摄取高纤维素食物,适量食新鲜水果,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补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忌饮食辛辣生冷等食物,禁用纯糖、油腻、油炸食物。在整个连续护理干预阶段如有疑难问题专家小组随时提供相应指导,并根据血糖控制情况有针对性的调节饮食单。

2.4运动干预 在医生的帮助下,根据实际情况为每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量身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运动方案,通过适当运动孕妇血糖的控制满意,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葡萄糖耐受得到改善,对胰岛素的需求减少。为无合并症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选择比较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定时运动,每周3-5次,每次在早晚餐后1小时开始,不可空腹运动。定量运动,因人而异,每次运动20-3O分钟,运动过程中注意低血糖的发生,遇有异常情况及时拨打专家小组人员电话进行咨询。

2.5用药干预 根据不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及三餐后血糖控制情况,遵医嘱使用胰岛素配合治疗,并根据孕周的不同在医嘱下随时指导孕妇正确使用胰岛素,准确掌握胰岛素使用剂量。胰岛素一般应于餐前15-30 min皮下注射,监督病人保证其将食物准备好后注射。每日严密监测孕妇空腹及三餐后血糖水平,并及时遵医嘱重新调整胰岛素用量。

2.6分娩期护理 按医嘱定期行NST、B超检查,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血糖控制满意,胎儿大小适中,无其他并发症的产妇,鼓励其阴道分娩。临产时鼓励产妇少量多次饮食,保证热量的供应。临产后建立静脉通道,适量补充液体,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生化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分娩过程中设专人守护,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做好详细记录,产妇出现如心悸、心跳过速、盗汗、面色苍白、饥饿等低血糖症状,及时通知糖尿病专家小组,遵嘱予相应处理。产程中密切注意胎心的变化,及时发现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现象。发现产程延长、胎位异常时,及时通知专家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结束分娩。对择期剖宫产的孕妇详细告之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安慰体贴孕妇,减轻其焦虑感,由责任护士行一对一心理疏导。术后予剖宫产护理常规,严密监测血糖、酮体及剖宫产伤口情况,并针对产妇实际情况合理指导术后饮食。

2.7新生儿的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无论体重大小均按早产儿护理,24 h严密监护,遵医嘱严密监测新生儿血糖情况。注意保暖,室温控制在24~27℃,保持新生儿皮肤的清洁,做好眼睛及脐部护理。并保持婴儿室空气清新,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通风2次,密切关注新生儿血糖情况、高胆红素血症及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娩出后30min开始定时口服10%葡萄糖水每次20-30ml,以后每2-3h一次,控制新生儿24h血糖水平在2.7mmol/L-7mmol/L。生后第2天减少口服葡萄糖水量,第3天停止。由于护理得当,严密观察,本次只发生2例新生儿低血糖。

2.8产褥期护理 产褥期胎盘排出后,体内抗胰岛素物质迅速减少,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后即不再需要使用胰岛素,仅少数患者仍需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用量应减少至分娩前的1/3-1/2,并根据产后空腹血糖值调整用量[2]。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产后出血。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产后由于母体内葡萄糖大量用于产生乳汁所需要能量和供乳糖合成基质,因而母乳喂养可使血糖迅速降低,鼓励产妇母乳喂养,做好的护理。密切观察产妇有无感染征象。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产褥期会阴感染以及哺乳期乳腺炎。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会的卫生,勤换洗,有侧切及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日会阴冲洗1次、擦洗2次。为分娩的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清洁的病室,加强监测产褥期患者的体温变化,观察恶露的量及子宫恢复情况。剖宫产的腹部伤口,注意有无红、肿、硬结等反应,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防治感染。严格控制血糖,营养合理,增加抵抗力。

2.9出院指导 指导产妇定期进行随访,产后42天母婴到门诊复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绝大部分血糖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但产后42天仍应进行OGTI检查,如结果阳性,应积极治疗和干预,正常者需每年定期复查,尽可能早发现糖尿病,如有发热、恶露持续时间长、血糖增高等情况及时来医院就诊。注意饮食调节和适当运动,来控制血糖范围。并教会患者监测血糖及使用胰岛素的量、注射部位及方法。

3小结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规范的饮食、运动指导,并及时给予心理干预、胰岛素干预,及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和用药指导,及时进行血糖监测,同时做好监督、指导、随访工作,为其提供全面、持续的连续护理干预,能够调动孕妇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确保母婴的安全,使孕妇安全度过整个孕期,从而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专科医疗水平的提高,连续护理干预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达到随时随地评估患者状态,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预测妊娠质量结局,使患者恢复健康,是一种连续性、有效的、优质的、科学的护理措施,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糖尿病门诊护士范文第5篇

保证门诊急重患者安全就诊

急重患者的病情严重,要求时间性强,抢救技术过硬,此患者一般都有焦躁不安,恐惧心理,并希望得到尽快尽好的治疗,所以说,我们首先应做好导诊工作。在导诊时应敏锐、快速、温和,在短时间内判断患者的病情,将其分诊到适应的诊室,不到可以避免患者不必要的奔波,还可以缓冲患者及陪护的情绪,对于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专科护士在接受患者之后,熟练的运用专科和有关的基础知识及急救技能,快速配合医生做好相应的抢救护理工作,使患者能及时准确的得到治疗及护理。如有一老年女性患者,急性肠炎发烧在家人陪伴下到注射室打针,因患者较多,患者及陪护很着急,难免唠叨几句这种情况下,护士观察了解情况后,先用恰当的语言解释、安慰患者及陪护,并先为其处置,并向其他患者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和理解,避免误会和争吵,因此使工作做到了既有重点,又要全面,体现了说话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说,门诊护士接收急重患者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表情,也就是说注意察言观色,短时间迅速了解、掌握、病情、诊断、治疗措施患者情绪,揣摩患者的心理,做好相应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针对急重患者对疾病担忧心理,护士首先应以敏捷的速度熟练的技术为患者实施治疗处置,让患者首先在心理上对医护产生信任感。接下来应以关心、亲切的言语解释患者的病情,讲明疗效,让患者放心,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担忧恐惧心理接受治疗和护理。

护士要有良好的服务心理

门诊有很多慢性病患者及复诊患者,这就要求我们门诊护士,能根据患者在门诊中表现的症状,及时正确的引导他们就医,尽可能缩短在门诊的候诊时间,耐心倾听患者及陪护的各种询问,护士要使自己成为有效的倾听者,给予正确解释和指导,使他们高兴走进诊室。复诊患者对医院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来到门诊后要求尽早得到诊治,对医生有较多的选择,希望得到某医生的治疗或不希望某医生的治疗,要求我们按他们的意见分诊。遇到这类患者就要靠我们主动服务,态度要热情礼貌,向患者及陪护做出解释时要有耐心,积极与门诊医生联系,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方便,尽量满足患者及家属的要求,从而减轻门诊的工作量。慢性病患者往往对自身疾病有一定认识,因为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不能住院而在门诊治疗,他们在情绪上或乐观或悲观,他们在心理上往往会有不耐烦、猜疑心理。这些情绪或心理使他们治疗注射过程中极易出现发牢骚、挑剔等言行,这种情况下护士首先要保持冷静,决不能同患者一样要表示对患者的理解,分析发怒的原因,不要随意附和指责患者的愤怒情绪,认真的对待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并重视和满足患者的需要是较好的解决方法。护士在施治过程中用本行业的素质、道德、同情语言沟通对待患者的言行,护士作为沟通者,态度要诚恳,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认识到发牢骚本身也是情绪的一种发泄,是寻求心理平衡的一种方式。护士在其发牢骚讲怨言的时候应细心聆听,并耐心的予以解释,给予安慰和疏导,使患者以愉快的心理接受治疗处置。如我们在工作中遇到这样一名中年女患者,她美尼尔氏病已有三年。由于病情的缘故,她时常眩晕、耳鸣、恶心,在治疗过程中她的话较多,不厌其烦讲述病史症状,注射时又非常敏感,如果护士对她不是以同情的心理去关怀,而是以厌烦的神色去对待,并对其多话表示反感,则可能使这位女患者的病情加重,因为此病认为与精神因素有关,所以在对待这位患者时,我们都能耐心的倾听她对病情的叙述,让她感觉我们一直在关心她,使其讲出心里话,配合治疗注射工作,在注射过程中注意做到“两快一慢”尽量做到无痛注射,减轻痛苦,使她能对治疗产生信心。对长期注射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如硬结、肿胀,告知一些简单有效方法如热敷、按摩等,解除其思想顾虑。对于怀有猜疑性心理的患者应认真讲解药物的疗效,病情的缓解过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门诊小儿患者的心理护理

小儿患者的心理主要是存在着恐惧心理,其焦点是两怕,一是怕打针,二是怕疼,一般很少能配合治疗护理,这就要求护士掌握一些语言艺术,并对不同性格的孩子采用夸奖、诱导等方式,掌握患儿的爱好,让患儿对护士产生信赖友好的感觉,让患儿的父母及亲属感到护士同他们一样喜欢他们的孩子,让患儿配合注射。护士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头皮针穿刺做到一针见血,肌肉注射尽量做到无痛注射,穴位注射力争做到稳而准,因患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护士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需要我们理解父母焦虑的感受,包容他们过急的动作和言语,避免一些斥责性语言,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

做好门诊健康、宣传、咨询工作

做好陪护人员的宣传工作,也是我们的服务范围,要掌握和了解陪护人员的心理活动规律,促使人们产生对患者的同情,消除他们歧视患者和不尊重患者人格的不道德行为。在门诊对那些打仗、外伤、衣着残破卫生极差患者陪护人员要进行必要的教育,如有一青年男性因喝酒打仗致外伤进行缝合处置,由家属护送来院就诊,患者全身上下都是血迹污垢,家属态度很是生气并打骂患者,对家属的行为我们当即予以劝阻,安慰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处置。

有效利用医院门诊这个窗口,开展社会性咨询活动,医院各种宣教方法、手段、形式,向咨询者宣传讲解,如吸烟的危害,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及良好的生活规律,老年冠心病的预防及自我保健知识,使患者得到了药物治疗以外的治疗,使门诊工作得到患者认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