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秋寄语微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随着中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学体育教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新时期的中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人才,加强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令学生强身健体,还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更加有效的创新体育教学,并且以篮球为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希望可以对中学体育教师当下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
在新时期发展的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学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加强体育锻炼可以令学生在繁忙的学业之余增强体质,为顺利的完成学业打下重要的基础。在当前形势下,中学体育教学模式也应该S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进行改革,使之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进行了探索,希望可以将篮球教学这一实例推广到其他体育教学的内容中去。
1 当前中学体育的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没有达到科学合理的目标。体育教师普遍存在注重技巧的训练而忽视理论教学的现象。这样一来,对于体育精神以及基本体能的传播都是极为不利的。在篮球课堂中,基本的教学内容是要令学生掌握传接球、移动以及投篮等方面的技巧,但是课时有限,并不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兼顾理论学习以及实践联系,因此多数教师便会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对运动技巧以及篮球战术的讲解方面,虽然在技巧方面学生的能力确实是有所突出,但是却缺少了学习篮球的意识以及基本知识的掌握。
其次,在教学形式上,存在过于单一的情况。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效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成败。所以当前所运用的教学方法,诸如纠错法、示范法以及讲解法等,在课堂应用中都相当单一,学生对体育的热忱当然也无法有效的激发出来。例如在篮球教学中,近些年虽然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例如采用情景教学或者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从整体上讲,效果并不突出,所以并没有达到令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学习中的效果。
第三,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学的一个突出性特点在于,体育教学在考试时不需要进行笔试,而是以实践能力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加之在日常课程中的表现情况,就构成了学生的整体成绩。以篮球考核为例,教师主要考察的是学生是否可以进行传球以及运球等单一的动作,但是却并没有周全的考虑到进攻与防守等技巧,并且男生与女生在生理与心理等方面均是有所不同的,如果运用统一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难免有失公允。还有些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因为在期末考核时发挥失常而造成成绩不理想,这样就造成他们对体育失去信心,也不利于今后的成长。
2 创新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新途径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围绕运动项目开展的教学,教师在示范完动作并且进行讲解之后,学生再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所以在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下,应该从学生身心年龄以及个人特点等方面重新进行教学内容的构建。以篮球教学为例,在教学时不要单一的对基本技术进行讲解,同时还要令学生学习战术的布置,加强对能力的训练,将这些内容融合起来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将原有的只重视技术而忽视教育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学生也会在篮球教学中,同时得到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练习。
其次,要将教学形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新课标的推动下,中学体育的教学方式正在朝着“快乐体育”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将原有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摒弃,进而采用更加开放性并且随性的教学方式予以取代。例如在篮球课堂上,教师通过积极的开展游戏以及比赛项目激发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融合了篮球战术以及规则的讲解,达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效果,学生不但可以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练习,同时也营造出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此外,根据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可以将他们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分别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与练习,但是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改变分组的情形,确保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提升。
第三,进一步改善考核评价体系。新课标的要求下,对于体育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有了全新的要求。在篮球教学中,学生的成绩是与学习态度以及平时表现紧密挂钩的,并且这是整体成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中心的位置,而期末的考核成绩只是作为一个依据,也就是说将传统成绩考核的内容颠倒了过来,更加注重学生的日常表现。在考核形式上,教师也不再占据主动权,而是将一部分权利交由学生自己掌握,将学生自评也作为考核中的一项指标,这样可以令考核的结果更加合理,学生对自己也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在教学内容上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同时也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变革,这样才能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相互区分开来,达到更好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应该突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特点,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令他们真正的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发自内心的热爱体育学习,这样才能将体育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弘扬,促进新时期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的梳理与分类[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03)
关键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外语外贸人才;改革创新;培养战略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105-03
一、用科学的发展观和辩证法的思维对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风险逐步加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难以独善其身,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社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
1.科学认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就中国经济本身的发展周期和特质而言,中国经济绝不会一蹶不振,陷入长期的衰退。首先,中国是一个财政盈余巨大、金融稳定、居民储蓄丰厚、外汇储备充足、尚未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潜力巨大;其次,中国政府对资源的控制和经济调控能力远高于欧美等国,强大的国民经济调控能力将在中国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只要我们政策得当,不出现大的失误,随着中央政府一系列的刺激内需、振兴产业计划的切实到位,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欠账问题的逐步解决,消费者信心的逐步恢复,中国经济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重新步入“快车道”。
2.科学审视金融危机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的影响。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外贸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受益于我市外贸市场分布相对分散,缓解了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外贸的冲击。2008年第三、四季度,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净出口出现明显下滑;港航物流、装备和船舶制造等重点产业受到相当程度影响;大量外向型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2009年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将面临多个方面挑战。外经贸发展减速。2009年将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进入新世纪以来外经贸最困难的一年。消费下降。随着对外贸易的下滑,将有大量外向型企业陷入困境,大批工人收入下降或失业,直接影响本地消费;消费者的信心不足,持币观望的心态大大增长,消费进一步下降;消费者信心下降,会导致外出旅游倾向趋弱,旅游消费将萎缩。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了最大限度地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性下行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带来的不利影响,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当前的各项工作,主要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1)巧借外力保增长。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是发展,保增长是发展的根本保证。(2)夯实社保保稳定。(3)促进就业保民生。(4)广开门路促消费。
二、2009年中国外贸行业的出口形势极其紧迫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快速下滑。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同比下降2%,12月尽管出现止跌回稳态势,同比增长4%,但增速已连续6月呈逐月下降态势。
1.随着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将放缓。发达国家市场是中国出口最重要的市场。据统计,欧盟、美国和日本分别名列中国出口市场的冠亚季军,而美欧又是金融危机的策源地和迄今危机最严重地区,他们的危机不可避免会影响未来中国对其出口,实际上这种影响已经显现出来,中国对三大市场的出口增速已连续6个月下降,平均增幅落后全国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的影响还将加剧。市场需求的下降最直接的反映是企业订单的减少,这一点从去年10月份105届广交会的成交情况已初露端倪,尽管此次展位数量增加比较多,但总体成交额仍与去年基本持平,企业单位个体成交额下滑明显,由于受全球经济委靡的影响,很多采购商只是询价,直接下单的明显减少。外部需求的放缓无疑对中国未来出口形势蒙上了一层阴影。
2.初级产品价格暴跌,汇率政策转向将在一定程度上拉低出口增速。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已经基本化解,再加上下半年原油、矿产等初级产品的价格暴跌,会逐渐传导给相关行业,拉低部分商品的出口价格,即使出口企业的订单量没有锐减,结算价却很有可能调低。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纺织品、新型建材,医药化工等工业中间品所占的出口比重比较大,据测算以上三大类商品占到中国出口商品的比重在四成以上,这些行业最易受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原材料价格的暴跌,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引起相关出口成品的价格下移,进而影响出口增幅。
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进而影响正常的外贸出口秩序。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国际间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力度和频率将增加,中国的化纤等行业已经连续受到多个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严重影响了相关行业及产品的正常出口。尽管各主要经济体之间存在着加强经贸合作、共渡难关的要求,但随着危机的深化,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只会更加频繁,类似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也会日趋增多,从而会扰乱部分行业及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和贸易秩序。
4.金融危机将导致企业收汇风险加大,出口坏账增加。此 次危机影响最深的是金融行业,尤其是欧美的银行业在此次危机中损失最大,西方的许多大银行都已破产或濒临倒闭,许多银行都收缩了贷款规模导致国外不少进口商和经销商融资难,流动资金减少,现金链断裂就会影响支付,进而增加外贸企业履约和结算风险。中国的外贸出口队伍里中小企业占有很大的比例,年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有200余家,占了全国出口企业数的50%,其创新能力较低,自主营销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外部环境一旦恶化首当其冲受到的影响是广大的中小出口企业,一些企业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三、增加2009年中国外贸行业出口的应对措施
从历史经验上看,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危机中往往涵含着新的机遇。政府部门也要正确引导和扶持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兴国场,为外贸企业保驾护航。
1.企业层面。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在短期内金融危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对一些企业也讲其中包含的机遇也是“千载难逢”的,企业要坚定发展的信心,把握三大机遇,走多元化国场之路:(1)把握宏观政策调控的机遇。(2)把握并购重组的机遇。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必然会有一部分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倒闭,但也给一些企业提供了低成本扩张、加快并购重组步伐,做大做强的机会,也提供了收缩战线、优化经营结构的有利时机。通过并购,使有效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对困难企业的投资者也是减少损失的一种解脱。(3)把握转型升级的机遇。企业要努力向产业链高端进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开展品牌营销,掌握市场的主动权。(4)积极开拓新兴国场,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2.政府层面。(1)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政策环境变化对企业进出口的影响,加强研究分析和预警,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相关企业,帮助企业及早作出应对,把握工作主动权。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增多的情况,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联系和沟通,动态跟踪,建立和完善相关预警机制,并向企业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应对贸易摩擦的指导和培训工作,建立起中国产业保护和应变机制,一旦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出现,积极组织企业应对,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将有关信息告知相关企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创造公平、公正的贸易环境。(2)加大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外贸出口环境。如果能够在政策上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增强其抵御风险能力,对于稳定和发展中国外贸出口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强化外贸服务功能,构建外贸服务新体系。
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中国外语外贸人才革新培养战略研究
高校外语外贸专业按照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渗透可分为单学科、双学科、种学科和复合学科四种人才培养模式。四种模式的并存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性学习的可能,符合多元化社会对外语外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外语外贸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1.对模式的理解。其一,它要有自身显著的特征;其二,经历规范、惰性、僵化的发展过程,从而为模式的发展、变革提供了产生变化的条件和基础。与多元化社会的转变相适应,外语外贸专业教学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要设计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有选择性的学习,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对外语外贸专业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2.外语外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类。现在一般将外语外贸专业培养模式分为外语外贸、“外语外贸+专业”、“专业+外语外贸”、“外语外贸+专业知识”、“外语外贸+专业方向”、“非通用语种+外语外贸”及双学位等几种,这种划分往往考虑的是外语外贸与某一特定专业在课程层面的组合,而没有考虑外语外贸与某一大类多学科的交叉,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划分的突出缺点,一是学生选择余地小,二是各模式间学生能力特征模糊,相互间区分度较小,存在学生毕业后的专业特征不明显和专业能力欠缺的问题。国外高校以学科概念为出发点提出的四种人才培养模式给了学生以更多的选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值得高校外语外贸专业借鉴。(1)单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纯外语外贸专业。培养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外语外贸语言文学知识。(2)双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学习两个学科的课程,且这两个学科均属于人文学科这一大类。例如:学生可以选择外语外贸+法律、外语外贸+经贸、外语外贸+音乐,等等。(3)种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外语外贸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学习属于人文大类的多个学科的课程。例如,外语外贸+历史+地理、外语外贸+政治+法律、外语外贸+哲学+教育学等等。(4)复合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外语外贸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跨越人文大类学科的界限,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多个学科的课程,组成复合学科的课程。例如,外语外贸+计算机、外语外贸+农学、外语外贸+计算机+自动化,等等。双学科、种学科、复合学科均属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事实上,我们在倡导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变成一种死板、单调的模式,就会产生惰性,走向偏执、极端和僵化,从某种意义上又回到了“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老路。将外语外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科层面而不是从课程层面、从学科大类而不是从某一专业层面按以上四种类型划分,充分体现了培养模式的灵活性、弹性和复合性,所培养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学生选择的余地也更大。
(二)课程设置与学分
1.课程类别。教育部2000年3月颁布的《高等学校外语外贸专业外语外贸教学大纲》将外语外贸专业课程分为外语外贸专业技能课程、外语外贸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三种类型。外语外贸专业技能课程是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外语外贸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外语外贸、听力、口语、阅读等课程。外语外贸专业知识课程是指有关外语外贸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课程,如外语外贸语言学、外语外贸词汇学、外语外贸语法学、外语外贸文体学等课程。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是指与外语外贸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
2.课程设置原则。实现外语外贸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做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成效,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课程名称、学时、学分等问题,而且还有人才培养观、市场定位、专业建设、教育理念等方面的问题。这里,人才培养观和市场定位是构建课程体系模块的前提。(1)选择性原则。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选择权,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自主选择培养模式,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校不能越俎代庖。学生进校后能够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所以,设计外语外贸专业各培养模式的课程时,在保留外语外贸专业基本特征即专业技能课程的前提下,要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选择外语外贸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自由。(2)适应性原则。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应该以社会需要作为判断的标准,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所需要就是合格的人才。课程设置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社会需要,适时地进行修订并留有调整的余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的实际需要。
3.学分。《高等学校外语外贸专业外语外贸教学大纲》提出了外语外贸专业四年总学时为2 000~2 200(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时。同时提出专业技能课程安排65%左右的学分、专业知识课程安排15%左右的学分、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安排20%左右的学分的建议性要求。笔者认为,这种学分划分,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角度讲,只能实现学科间的交叉,不能实现学科间的融合,还只能算是纯外语外贸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因为即使培养“纯粹外语外贸工作者”也不能单纯教授语言文学,在跨文化交际中,也要有其他学科在一定程度上的“复合”。按照课程设置原则和四种模式的划分,我们提出如下的课程学分分配方案(按四年2 000~2 200学时,不含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1)单学科培养模式:外语外贸专业技能课程占65%左右,外语外贸专业知识课程占25%左右,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10%左右。(2)双学科培养模式:外语外贸专业技能课程占45%左右,外语外贸专业知识课程占5%左右,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50%左右。(3)种学科培养模式:外语外贸专业技能课程占45%左右,外语外贸专业知识课程占5%左右,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50%左右。(4)复合学科培养模式:涉及跨大类的复合,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多个学科的课程,根据学分积累的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复合学科的学习方案。方案一,学生分主、辅修:外语外贸专业技能课程占65%左右,外语外贸专业知识课程占5%左右,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30%左右。方案二,学生不分主、辅修:在两三门学科间平均分配学分。以外语外贸专业种学科模式的外语外贸+历史为例。四年总学时2 000~2 200学时(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外语外贸专业技能课程:900~990学时,学分占45%;外语外贸专业知识课程:100~110学时,学分占5%;历史专业相关知识课程:1 000~1 100学时,学分占50%。
参考文献:
[1]徐向峰.科学认识应对金融危机对大连的影响[EB/OL].msn.省略/detail/articles/20090316058A101/.
[2]张向亮.挑战中有机遇,困难中有出路――透析桐乡当前外贸出口形势及对策[EB/OL].tftec.省略/html/2009-1-21
/2009121161739.htm.
[3]谈宏慧.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设置[J].教育探索,2007,(11).
[4]王雪玲.认知语境对英语阅读效果的制约和促进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5]隋玉明,王雪玲.中国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关键词】传统节日 立体报道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引导全社会广大干部群众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推动形成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友爱、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广大媒体人的责任和义务,为此,辽中区广播电视台做了有益的尝试,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宣传,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既对传统文化起到了传承作用,又弘扬了主旋律,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肯定。
一、弘扬主旋律,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每年春节期间,我们“两台一刊”都对新闻宣传工作做出科学周密的安排。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时宣传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节日期间社会各界深入基层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宣传奋战在一线的干部职工的动态工作,宣传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生活。新闻部、时讯部、专题部、社会新闻部等部门,每天都有记者值班,随时准备赶赴新闻现场。
《辽中新闻》节目专门开设了“大爱无疆”栏目,把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温暖送到弱势群体的心坎上,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同时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变输血为造血,早日脱贫致富。
专题部在《近海大视野》《农民致富报道》《近海大课堂》等谀恐校安排群众喜闻乐见的专题片和民俗讲座,对传统节日和各种民俗进行立体式报道,拓展优秀传统民俗向纵深发展、与新的时代背景对接,鼓舞全区人民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役中打头阵、当先锋,融入建设大沈阳的主力军。
社会新闻部精心准备了《和百姓唠家常》《百姓关注》两道节日大餐。安排与百姓节日生活息息相关的节目,记者和主持人走进寻常百姓家,和邻里乡亲一起过大年,感受浓浓的东北年俗,畅想来年的美好生活愿景,传递社会正能量。
电台除在正常播出的录播节目中大张旗鼓地营造喜庆氛围外,《交通直播间》《农业快车》《万家灯火》等直播节目也增加了烘托节日氛围的文艺节目,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听众热爱优秀传统,弘扬传统文化。《东北民间俱乐部》节目以“迎新春特别节目”的形式播出,满足不能及时收看电视节目的受众需求。
文艺部在春节期间隆重推出《辽中区迎新春联欢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图文频道则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播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征集春联、年俗有奖问答等与观众互动的节目,吸引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广泛参与。
辽中广电网站除了及时更新国内外的实事政治新闻、登载本台各类媒体的新闻和专题节目外,利用较大版面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进行了诠释,同时穿插了世界各国的节日习俗,开阔了广大受众的视野,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编室在搞好节目编排,完成新闻编播制作等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协调与全台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科学安排时政频道和综艺频道的文艺节目和电视剧。这些节目在给人以精神享受的同时,尤其注重宣传节日文化,烘托喜庆气氛,营造传统文化氛围,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二、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清明节期间,我们充分发挥电台、电视台、辽中时讯、辽中广播电视台网站“两台一刊一站”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把“我们的节日.清明”这项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利用广播、电视、时讯、网站开展广泛的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唤醒和提升广大辽中市民的公德意识和文明意识,推动我区的“三个文明建设”。
电视新闻部采取谈认识,采访方方面面代表,就“文明祭祀”和“怎样树立文明新风 做可爱辽中人”谈看法和做法。对文明祭祀典型进行重点报道,通过现身说法,将典型事迹宣传出去,以点带面,弘扬了文明祭祀的美德。结合祭祀中的不良现象,从反面进行报道,并就一些事情发表评论,吸取反面教训,唤醒人们的文明意识和公德意识。电台部与电视台新闻部同步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宣传活动,并在电台新闻中开设相关专栏,充分发挥电台广播的舆论宣传优势,抓住出租车司机等收听调频广播的固定人群,切实把“我们的节日.清明”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社会新闻部充分发挥《百姓关注》节目的百姓信誉度,推出相关栏目,深入报道我区“文明祭祀”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全区人民争做“文明辽中人”的热情,促进我区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和各项事业的和谐、健康、跨越式发展。电视专题部采取深入采访、深度报道的形式,通过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切入“我们的节日.清明”这一宣传活动,拍摄有说服力、感染力的专题片,为“文明祭祀”活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总编室在新闻节目中开辟“文明祭祀倡导新风”栏目,及时播出记者采写的相关报道,并对播发的新闻稿件组织评比,发扬成绩、提出问题、弥补不足、适度奖惩,促进新闻记者对此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时讯部广泛开展宣传“文明祭祀倡导新风”活动,大力宣传“文明祭祀”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逐步扩大宣传范围。同时从家庭这个细胞入手,让文明进家园、新风进家园,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懂孝顺、会孝顺。请各行业的专家谈“怎样倡导文明祭祀的新风”等,树立可爱的辽中人形象,为实现我区跨越式大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保障。
三、走进特定群体,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辽中广播电视台高度重视元宵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新闻宣传工作,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以节日为契机,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烘托节日气氛,为文化风俗的交流建立平台,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在节日宣传工作中,我台设置了诸多栏目让大家更加了解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的前世今生和各个方面。我们以广电QQ群和微信群为载体,向亲戚朋友们发送自己的绿色创意祝福,号召大家不燃放烟花爆竹、不奢侈浪费、不违反八项规定、不损害公共设施,为辽中“创城”工作加油助力。同时运用电台、电视台、时讯等宣传载体,在重点栏目中,发挥声画、图文并茂作用,使节日宣传活动更为丰富多彩,给受众带来更多的体验感受。
我们还通过走进敬老院、回顾历史、追忆先人等方式,重温端午传统风俗、珍惜我国传统文化,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工作。我们策划了向亲戚朋友们发送自己的创意祝福短信微信活动,表达自己的思念,为中国传统节日增添一份静谧良好的气氛。
为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我台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报道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的走访慰问老人活动,并积极组织各部门新闻工作者,走进乡镇敬老院,加强与其他社会团体及爱心人士交流,报道敬老爱老事迹;广泛宣传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让老年人度过一个快乐、温馨的节日;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明祥和的尊老敬老氛围。
为进一步发挥传统节日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载体作用,营造热烈喜庆、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我台加大了中秋节的宣传报道力度,努力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和良好文化环境。辽中广播电视台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非常近距离》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中秋。谀恐型ü中秋知识问答、月字歌曲联唱、月字成语接龙等游戏环节,为大家宣传普及中秋节相关知识,并倡导大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录制过程中,通过内容丰富、幽默风趣的多个环节比拼,青年志愿者们不仅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储备量,同时也增强了一份荣誉感。因为最终的获胜者将代表栏目组与爱心企业共同走进我区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那里的老师和同学们送去节日的问候。同时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把中秋节主题活动宣传报道工作与国庆节的报道结合起来,把群众性节日活动的宣传报道与节日文化传统的宣传报道结合起来。
当国庆节来临之际,我们充分理解这个有着深刻人文内涵和民族记忆的节日,竭尽媒体人的全力搞好宣传。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日子,是假日,更是节日。忽略国庆节的意蕴内涵,只会冲淡民族的国家意识,稀释个人的家国情怀。每个人的命运变化也正是国富民安的生动缩影。国庆期间,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服务人们的同时也在感染着人们。我台通过宣传无偿献血、服务敬老院、探访孤儿、走访老兵等公益活动,为国庆假期赋予了一种更加美好的意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汉网依照集团新媒体战略发展要求,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以武汉新闻生活综合门户网站为目标定位进行转型,在一年多来自我变革的探索中,围绕“地方与地气”、“活动与活力”、“造星与造势”、“拓展与裂变”5组关键词进行网站建设,努力探寻与汉网自身特点相结合的传统报业网站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地方与地气
互联网没有地域限制,但网络媒体却有地域性。信息资源有地域性,活动资源有地域性,情感资源更有地域性。汉网作为长报集团的官方网站,作为华中地区成立最早、扎根江城14年的一家城市网站,无论是未来战略思路设计,当下办网具体操作,都首先还原地方网站的身份,把本土化优势作为最值得珍视和开发的资源。一年来,网站进行了强力的本地化改造,连江城脉动、接三镇地气、问市民生活,每天为网民送上具有本地贴近性的新闻快餐、具有本地服务性的生活宝典、具有本地互动性的应用工具。2012年1年即新增注册会员20万,“爱武汉,上汉网”,武汉人网络家园的号召力在网民中显著提升。
1.在单向上做减法。
一年多来,汉网对以大量单纯新闻内容为主的频道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精减和舍弃,原有30多个频道减少至11个,论坛版区压缩近10个。改版后的汉网首页栏目总数比以前压缩近一半,但本地化的内容占90%以上。
在以立足本地的“一站式生活服务”规划实施中,正在主推8大频道:房产、健康、婚嫁、财经、旅游、汽车、美食、娱乐;搭建6大功能平台:汉网预约挂号公益平台、汉网找你相亲交友公益平台、汉网微聚合生活秀平台、汉网好享购平台、全媒体云报纸平台。
汉网从过去单纯新闻网站,向本地新闻、消费、娱乐、资讯、互动综合生活门户网站转型,从主要依靠集团数字报、时政味道较浓的版块吸引流量,转向市民多方位日常生活互动版块的建设;从主要提供资讯消费转向信息传播与平台服务并举,让汉网真正融入武汉市民的生活中去。大幅度地做减法并未让汉网流量做减法,在经过短暂的下挫阵痛后,汉网目前流量较一年前大幅度上升,日均IP、PV均成倍增长。
2.在网民生产上做加法。
做减法的同时,汉网在“用户生产”“网民制造”上大幅度做加法,让汉网更接地气。汉网首页、论坛首页来自网民生产的栏目和内容大幅度增加。其中,以“身边武汉事,人人皆记者”为口号的“市民记者团”,以“只要分享”为口号的“大城小事”,以“微起来的生活”为口号的“微聚合”,以“抱团有力量”为口号的“汉团召集”,都是不折不扣的网民制造。不少网民原创的帖文内容,登上汉网首页头条、论坛首页头条。
网友才是网站的主角。更加重视网民在内容生产和传播上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提高网友生产网站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已是汉网上下形成的共识和行动。汉网设立了“汉宝”大奖,每周奖励一位原创贡献最大的网友;持续推进“汉网抢楼“活动,一年来举办200多次,大量免费和实惠,通过这一网友欢迎的形式转让给网友;借助“汉网竞拍”系统,开启每周“汉网币竞拍专场”,一年来已有300多件商品上架拍卖,使汉网虚拟币成为可用有价,既让网民拍到免费商品,又形成对网民原创生产的激励制度。
目前,对于汉网而言,网民不再是单纯的新闻和资讯的消费者,而是网站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他们正以令人瞩目的创造能力,正在成为创造网站内容的主力军。
3.在分享圈子上做乘法。
网络生活应该是以圈子和分享为核心。汉网8大生活团应运而生:备婚团、美食团、淘房团、观影团、美女团、旅游团、亲子团、乐购团。由8大生活团构建的汉团每周都有各种类型的活动。通过论坛和频道,网上和网下,形成一个一个圈子,互动分享,扎根本土,服务到位。这些圈子不仅圈住了人和流量,也为网站的更加本土、更近地气作出了贡献。汉网各个主力频道还开设叫响了一批“原创专栏”——荐店、小编跑医、折扣线人、黄峰淘房、小鱼跑旅游、汉宝生活购等等。这些原创的汉网圈子和专栏,以本土化的话题和互动化的活动,发挥了“乘法效应”,形成了高粘度高传播,事半功倍地放大了汉网本地化影响。
二、活动与活力
“5+2”=“层出不穷的创意,永不停歇的活动”,这是汉网一年来叫响的口号。周一到周五,5天线上工作,周六到周日,两天线下活动,用层出不穷的创意,奏响永不停歇的活动,保持网站永不衰退的活力。
汉网在策划活动时,考虑的是既要聚人气,又要出效益;既能吸引网友在活动中为网站生产内容,又能让网友得实惠;既能凝聚网民心,展示网民智,彰显网民力,又能极大提升网站的活力、知名度和影响力。一年来的多项活动都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网站首页改版10大活动。2012年5月,借首页改版和两大新平台上线之机,汉网推出倍受网民推崇的“十大活动,汉动江城,十足实惠,网聚幸福”的系列活动,包括“万元征集汉宝形象创意设计”、“文化五城·市民记者团采访大赛”、“汉网027乐队巡回路演”、“汉网之夜揽两江四岸飞舟”以及名医义诊、淘房看房、免费观影、免费美食、亲子讲座、相亲等在内的十大活动。同步推出如此大规模的系列活动,彰显了汉网的策划实力,显示了汉网在网民中的影响力。
——“十大最美工地评选”活动。2012年6月,汉网发起策划创意,联合市建委和集团各报发起的武汉“十大最美工地评选”活动,3000个工地参评。历经市民推荐、企业自荐、海选投票和专家评选后诞生的“武汉十大最美工地”,为2012武汉城市建设管理贡献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热词。活动瞄准了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关注点,调动了房地产行业的积极性,既是一种新闻发掘,也是一种广告经营,还是一种城市管理的智慧聚集,得到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汉网论坛10周年10大活动。2012年9月,汉网论坛“开坛”10周年,汉网再度策划了10大活动,包括与市旅游局在汉街联合主办“中国帖王黄士勇大型摄影展”活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每天吸引4万多人参观,节后又在首义广场、水果湖步行街、江滩等地拉开为期一个月的全市巡展;包括与房地局联合主办的“武汉历史建筑摄影大赛”, 与知名企业联合主办的“一杯子·一辈子——汉网第二届教师节感恩杯祝福传递”活动等。
——“一杯奶温暖山里娃”盖万层网楼活动。2012年10月,汉网推出极富创意的活动“盖万楼祝福帖·捐万元公益心”,同时启动“一杯奶温暖山里娃”的爱心接力。网友每跟一帖盖一楼,汉网就联手爱心企业捐出一元钱。网友们的万楼祝福,被汇集成万元捐款,为大山深处的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苦竹坪小学全校66位师生每人订购一个季度的牛奶。原拟定一周的盖楼时间,竟在活动推出短短两天时间,祝愿贴就盖到了12513的万丈高楼。截至18日活动结束,短短一周时间,抢楼公益帖的点击量达1122047人次,成为汉网开展公益活动以来参与人数最多、最踊跃的一次。网友的热情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一杯奶温暖山里娃”的爱心接力第二、三、四季接棒企业都已确定,苦竹坪小学全体师生一年的牛奶都有着落。
三、造星与造势
汉网66万注册会员,藏龙伏虎,群星荟萃。在汉网精心呵护和持续引导下,各路网上贤达激扬三镇江山,评说两江四岸,建言武汉发展,传颂江城风情。相信和支持网友,引导和发动网友,包装和宣传网友,让那些有思想、有创见、有热情、有爱心的网友,成为社会关注的公众人物、新闻人物,是汉网的一大任务。网友越有名气,汉网越有影响;名星网友越多,汉网越有声势。
1.发动和引导热心网友。
2011年11—12月,为配合和迎接武汉市第12届党代会召开,汉网策划了系列特色活动,如“13万人次盖万层未来武汉大楼”、“选一个汉字,注解武汉这一年”、“33万人次围观参加与13个局领导互动共话魅力武汉、幸福武汉视频直播”等,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市委领导高度肯定。
党代会首邀5位网民旁听,开网友旁听党代会之先河。经汉网推荐,汉网4位网友“中部崛起”、“秦楚天下”、“熊传东”、“whhb123”有幸入选。旁听党代会的网友成为各大媒体竞相追逐的采访对象,一时声名远扬。在同年底的“我为党代会献一策”表彰活动中,汉网有6位网友荣获武汉市十佳热心市民称号。
2012年4月武汉市首次竞聘“布衣参事”,汉网网友踊跃参与,整个竞聘过程,几成汉网的“专场秀”。4月16日,汉网发文:《武汉再开先河公选布衣参事邀社会贤达入幕,诚汉网潜龙卧虎大展治市济民抱负之良机,不赶紧报名更待何时?》。全市150多位报名参选“布衣参事”名单中,汉网网友近20位,第一轮产生的9位候选人中,汉网网友占5位,第二轮6位候选人中,汉网网友占3位。最终,汉网推荐的两位论坛版主“文侠”、“甄荣”成为市政府新聘参事,占当选人数的三分之二。在一个多月内,汉网论坛有关“布衣参事”竞聘的主题帖80多条,回帖6000多条,阅读50万人次。参选者的策论、文侠等当选参事的感言、落选网友的寄语、热心网友的鼓励、建议和评论,层出不穷。一次“布衣参事”竞聘活动,成为一次汉网网友用热情和智慧力挺大武汉的行动。
2.宣传和塑造明星网友。
——中国帖王黄士勇。汉网论坛有个网友从2003年开始一次又一次踏遍武汉三镇,坚持不懈地用镜头记录城市的发展变迁,近10年来,持续不断上传近15000多幅关于武汉的精美图片到汉网论坛《行云的武汉,流水的三镇》主帖中,受到海内外270多万人次追捧。新华网、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百度贴吧等众多网站和论坛转载,总点击量超千万。他的作品被网民赞为神帖,他本人被誉为“中国帖王”。他的网名“whhb123”在网上四处传扬,他在现实中却默默无名。为了大力宣传这种好的网民典型,汉网不懈追寻,于2011年11月找到了隐身汉网8年多“中国帖王”黄士勇进行采访。汉网和武汉晚报同步推出相关报道,宣传活动持续一周,众多媒体争相转载这一报道。 2011年年底,汉网推荐他作为网友代表旁听武汉市党代会。2012年初,汉网在琴台大剧院为他举办个人摄影展,9月底在汉街再度为他举办“中国帖王”黄士勇影展。
——“小市民狂想家”楚剑飞。2011年12月,楚剑飞在汉网论坛了《小市民的大武汉十大狂想曲》一帖,被网友称为“最创意奇帖”。在这个帖子里,他用奇思妙想“画”出武汉十大景观的构想图;2012年5月,一则图文并茂的帖子《沙湖公园“变形计”小市民再奏狂想曲》出现在汉网论坛上。楚剑飞以他超前、梦幻和迷人狂想,为沙湖公园建设设计出了一个独具创意的蓝本,汉网两度将此帖置于网站头条引发网友围观热议,并推荐到各媒体进行报道,被媒体誉为“平民狂想家”。2012年6月19日“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动员大会”召开。汉网推荐楚剑飞、文侠等11位网友作为市民代表出会,文侠作为唯一市民代表在大会发言,市委书记阮成发在大会上摘要宣读楚剑飞网友在汉网论坛发表致市领导的长达6000字的《小市民的大武汉“策”——给市政府的建言》,并在其他场合多次提到汉网网友关于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观点。楚剑飞等网友成为各家媒体关注热点人物。
——更多汉网名星网友。网友“多多dd”长期为城市建设提建议,成汉网最多产网友之一,阮成发书记派人专程上门慰问;网友“hubeilili2081”发帖《大武汉应有大话语权》引起市委领导重视,市委宣传部召开专家座谈会讨论“武汉如何提升话语权”;网友“李梦涛”专心公益,被提名为2011年“感动湖北十大人物”候选人。汉网为鼓励和彰显名星网友,自2011年8月开始,开辟专栏“每周大腕榜”,每周公布一位有特别作为的网友,并给予物质奖励。至今,“每周大腕榜”已经推出50多位明星网友。
四、拓展与裂变
要构建网站与网民牢固关系,必须为网民提供切实可用的平台和产品。近一年来,汉网投入大量人财物资源,进行技术开发和引进,努力搭建系列网络平台,服务网友、服务市民、服务商家。这些在功能上独具特色的服务平台,对网民而言是本土化的刚性需求,对经营而言是永恒的朝阳产业,对网站而言,内容生产和服务提供合二为一,是吸附网友、广告商人气的凝聚剂,更是网站裂变式发展的基础。
今年以来,汉网相继推出了预约挂号公益服务平台:提供武汉知名医院预约挂号服务,与其他预约挂号机构每挂一号都要收取服务费不同,该平台免收一切挂号服务费,以公益服务和便民利民为两大特色。平台第二阶段还将提供包括网上医患互动、复诊咨询、分享交流、科普教育的综合健康服务功能,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向广大病人提供最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