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畜牧业前景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 榆林市糜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绿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关于榆林市榆阳区羽毛球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分析 榆林市企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榆林市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榆林市园林苗圃现状及发展对策 榆林市社区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榆林市农业灌溉设施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榆林市城乡群众体育基础设施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榆林市中药材生产前景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榆林市中学足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探析 榆林市社区健身舞蹈的开展现状与研究 榆林市兰炭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榆林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探析 榆林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探讨 榆林市苹果产业化开发思路与对策 榆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与政策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6-05-09.
[2]闫昱,李明弟.榆林市建国60年养羊业发展的成就与启示[C].2009中国羊业进展论文集,2009:71-74.
[3]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的意见[EB/OL].http:///site/1/html/zwgk/0/1/16/8306.htm, 2014-05-28.
[4]边菊萍.榆阳区草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4(8):249-250.
[5]胡晓宁,白艳艳,宋江湖,等.陕西省榆林市近年来草种引进调查报告[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5):22-23.
[6]曹瑞元.转变观念认识草 立草为业发展草[EB/OL]. http:///html/2015-10/29/content_31386.htm, 2015-10-29.
摘要养羊业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区畜牧业经济的主要来源。对盈江县山区养羊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山区发展养羊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羊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山区;云南盈江
养羊业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区畜牧业经济的主要来源[1]。盈江县全县15个乡镇,其中山区乡镇8个,半山半坝的乡镇2个,山羊饲养户多数集中在这一地区。山区农民养殖山羊已有悠久的历史,其主要原因是山羊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疫病少,生产周期短,深受山区农民群众的喜爱。但是从盈江县养羊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发展现状
盈江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位于东经97°31′40″~98°16′0″,北纬24°24′16″~25°20′10″。国土面积4 429 km2,东西相距54 km,南北距离114 km,总人口29.3万人。全县山地面积占85.2%,坝区面积占14.8%,耕地3.111 4万hm2,林地30.053 4万hm2,荒地5.586 7万hm2。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于山羊的生长繁衍,是发展草食动物的理想之地。还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年产甘蔗梢、冬包谷秆、稻草约30万t;大量的麦秸、豆杆、花生蔓和农副产品下脚料为养殖草食动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人工种草和草场改良面积5.506 7万hm2,还有大片的林间草场供草食家畜放牧。据2009年末统计,全县山羊存栏26 118只,比2008年同期增加1 200只,增长4.8%,其中能繁母羊15 114只,占存栏数的57.8%。全年出栏肉羊14 246只,出栏率57.17%,肉产量356.15 t。山区山羊存栏数23 245只,占总存栏数89%,其中能繁母羊13 738只;坝区山羊存栏数2 873只,占总存栏数11%,其中能繁母羊1 376只。
2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足,管理粗放
多年来,对于养羊山区群众思想中缺乏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只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积累。羊只仅用于丧事、祭祀和偶尔解决家庭的部分肉食。羊肉主要依靠宰杀老弱残缺及淘汰母羊补充,处于“靠天养羊”的状况,生产基础薄弱,出栏率和商品率低,母羊比例小,养羊效益不高,羊肉生产水平低,表现为个体胴体小、屠宰率低、人均占有羊肉量少;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群众对养羊业的认识得到了提高,但始终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山羊的饲养缺乏科学的管理[2]。
2.2品种退化,饲养分散,林畜争地矛盾突出
山区农民养羊基本实行自繁自养,不加选择地任其发展,长期群内繁殖,导致品种严重退化,山羊的个体越来越小,产肉量低。饲养成本逐年增加,效益逐年下降。全县15个乡镇,养羊户主要分布于山区乡镇,饲养比较分散,规模小。据2009年年末统计,全县饲养山羊50~100只的有89户,存栏5 776只,占总存栏的22.12%;饲养山羊100只以上的有15户,存栏2 056只,占总存栏的7.9%;大部分养羊户一般养殖10~30只山羊,形成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随着国家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政策的施行和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原有的草场、牧场大部分被植树造林,牛、羊等草食动物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受到限制,对群众养畜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3]。
3建议
3.1提高认识,加大投资
各级党委、政府要对养羊业高度重视,将发展养羊业作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新途径,列入山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议事日程;还应给予必要的财政资金投入,作为养羊业的发展基金,用于良种繁育补贴及市场风险的调节,对引进优良种羊和出栏肉羊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户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同时,充分利用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用于养羊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在现有的50个科技养羊示范户基础上,加大科技示范户的建设。
3.2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传统养殖观念
针对林畜争地矛盾突出这一现状,要合理利用资源,改变传统养羊方式,实行“两改”:一是改变饲养方式。改普通羊舍为高床楼式羊舍,在羊舍内增设饲槽、水槽和补草架;改公母混群放牧为分群放牧;改放牧为放牧加补饲。二是改变繁殖方式。改初配年龄过早为1岁左右配种。改常年乱配为春、秋两季配种,集中产羔。
3.3加强科学养羊技术培训
业务部门应主动联合其他部门,深入各山区村社,举办山羊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治、品种改良、牧草种植等技术的培训,充分利用广播宣传、会议讲解、座谈交流等形式广泛宣传科学养羊技术,组织专计人员到农户家中传授经验,对山区群众养羊实行“三推”[4]:一是推广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专业户;二是推广山羊短期育肥,提高个体产肉量和肉品质;三是推广适时出栏,优化羊群结构,减轻冬春饲草压力。“四配套”[4]即:山羊生产和育种繁育体系配套;山羊生产和饲草饲料配套;商品生产和羔羊培育配套;山羊饲养与疫病防治配套等,使群众真正掌握科学养羊技术,增强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为将来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3.4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羊肉品质
当地群众饲养的山羊几乎都是本地品种,长期近亲繁殖,导致品种严重退化,山羊个体小,产肉率低,饲养周期较长。业务部门曾经引进过黄山羊等优良品种进行改良,但数量不多,效果不明显。一方面应继续大量引进优良品种,对本地山羊进行杂交改良,使其发挥杂交优势;另一方面应搞好本地品种的选优选育,提纯复壮,选优去劣,杜绝近亲繁殖和过早配种,从而使本地山羊具有适应性强、个体大、生长快、产肉多、肉质好等特点,缩短出栏周期,减少养羊成本。
3.5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盈江县人工种草和草场改良面积5.51万hm2及大片林间草场,有大量甘蔗梢、冬包谷秆、稻草、麦秸、豆杆、花生蔓和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这就为饲养山羊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可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科学的饲喂。夏秋季节各种植物和牧草生长旺盛,应充分利用各种草场的鲜草,多余的牧草进行青干草处理,对一些农作物秸秆进行青贮或氨化保存,留作备用;冬春季节牧草干枯,是全年缺草的季节,可充分利用林间草场和山边水尾的草滩放牧,补饲青干草、青贮料、氨化料及农副产品的下脚料,使山羊的饲料得到充足供应,保障营养平衡,这就能避免当地的“夏起,秋肥,冬瘦,春死”的现象发生。
3.6充分利用地理优势
盈江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西部,西面、西北、西南均与缅甸相连,有省级开放口岸那邦,还有卡场、红崩河对外口岸可进行牲畜及畜牧业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盈江县的东部与腾冲相连,东南与梁河毗连,南与陇川接壤,在国内交通便利,为畜产品的流通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市场前景看好。还有我国的国际绿色通道很快就要打通德宏州,从而为盈江的养羊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3.7充分利用环境优势,引进外资
盈江县的山羊养殖户主要居住在山区村寨,且比较分散。那里山清水秀、树木繁多、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蕴含着极大的开发潜力。但由于资金不足、信息闭塞,严重制约了养羊业的发展。通过招商引资、组建龙头企业带动养羊业的发展,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管理,实行企业担保,订单收购,农户饲养,技术部门把握引种关,保证产品的绿色健康品质。
3.8延长产业链,开发新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绿色食品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羊肉是无公害绿色肉食品,这一点在国内外市场上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加之,社会分工的调整刺激了饮食习惯的变化,消费的简单化、方便化、精制化、地方风味化和外国口味化已经成为时尚。由于羔羊肉鲜嫩、、味美、胆固醇含量少、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与数量符合人体生长与组织修补的需要,越来越受到城乡人民的青睐。可以将羔羊肉进行加工后采取多种形式向大、中城市销售,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促进养羊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4参考文献
[1] 姜怀志,郭丹,陈祥,等.中国绒山羊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0):100-103.
[2] 乔墨.石嘴山市肉羊产业化发展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370-371.
本文从青海省门源县的自然环境实际现状出发,围绕门源县生态农业发展前景及当地特色的生态果蔬园、蔬菜大棚及私人承包人参果经济作物,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单位,阐述了门源县特色农业的发展潜力、优势以及开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且提出相应措施,以此实现门源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特色农业;经济作物;生态;发展前景
1.自然环境与产业发展现状
门源县境内地势复杂,平均海拔2866米,高差悬殊,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中间是低地,构成了气候湿润、水分充沛的门源盆地。门源盆地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典型的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高原寒温湿润性气候特征。春季多风雪,夏季多雨,秋季时间短而温和,冬季寒冷漫长。由于冬半年受来自西伯利亚干冷气候影响,气候比较寒冷干燥。而夏半年受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气候则显得凉爽湿润。
并且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有雪豹、麝、猞猁等受到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还有水獭、天鹅、雪鸡、兰马鸡等珍贵动物,另外还有虫草、大黄、雪莲等六十多种珍贵的野生植物。而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不仅仅是工业,农业也逐渐从传统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多层次多角度多反面地利用好农业资源从而达到预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铁路、公路等交通的逐渐便利,信息传输能力的加强,尤其是互联网的盛行,保障了门源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可行性。门源县由于地处相对比较偏远,农业形式较为单一,发展特色农业将会有利于改善其较为单一的农业结构,也有利于门源县对外形象的改善。门源县的主要农业形式是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其中小油菜的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几十万亩,盛开的花海在国际上也是负有盛名的。除此之外还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果蔬园、蔬菜大棚及私人承包人参果经济作物。这些特色农业的发展将会为门源县经济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支持。
2.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是以当地的整体资源优势为特点,依据独特的农业资源,为追求区域内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围绕市场的需求来突出地域特色,并且还将各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加以配备。以当地的特色农业资源为建设目标,做成一条符合市场和逻辑的产业链,有合适的规模,良好的效益,高配置的体系以及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2.1油菜花观光农业门源县的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其中小油菜的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几十万亩,盛开的花海在国际上也是负有盛名的,极具观赏性的美丽花田也被网络媒体评选为“全球十大花海之一”。县政府也观测到其中的巨大潜力,于几年前便开始办起了“油菜花节”。本县的油菜花节于每年的7月18日—25日举办,可以想象,在辽阔的原野上青草繁茂,底下牛羊成群,在景色秀丽的古城台举办男女老少齐聚城台,共观美景。这样的景观有利于旅游农业的发展,本身门源的油菜花已经具有了很大的名气,另外需要做好周边产品的完善和基础建设的完善,比如便利的交通工具、可得到的居住环境和较安全完善的制度。当然,这些建设都需要能保障长期的资金支持和技术的可能。而建设完成走上正轨的油菜花田将会给门源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特色的生态果蔬园、蔬菜大棚发展特色的生态蔬果园和蔬菜大棚也是发展特色农业的良好选择。以门源县的“青鲁缘”高原冷凉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为例子,这是一个以山东援建为主的项目,省、州、县配套建设的门源县“菜篮子”工程,是集惠民和公益于一体的民生工程,总投资达近三千万元。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门源县政府部门根据客观条件加以创新,将室外种植和室内种植相结合,进行有机种植。依托于门源县所特有的大面积钙含量丰富的黑土,发挥其本地高原冰冷的气候特点,还有优质的水资源等等环境优势,采取合作社与基地、个体户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不断加大产业的投资生产,最终做大了这个品牌特色。并且结合了旅游观光形成了蔬菜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一体化产业链的现代高原冷凉蔬菜农业生态基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使自然资源的使用率最大化,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收入,增加了经济创收,同时也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效益。这个项目的成功,也为之后的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2.3人参果致富路“人参果”是一种存在于神话故事里的作物。而在门源,当地人把“鹅绒委陵菜”称蕨麻,也叫人参果。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作物,口感清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补血、改善营养不良等,人参果算是门源的一大特色,很多家庭都会在春耕时节人参果采挖的季节前去田地间开采人参果,现挖现卖,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门源的水土适合人参果这种富有传奇色彩的产物的种植生产,私人承包种植人参果就成为了发展门源特色农业的一大商机,通过技术的改良,塑料大棚的种植等等提高种植的效益,不同于野生生长的人参果,提高其亩产、产量,增大其种植效益,可以将人参果作为有价值的有特色的农业产品销往周边地区甚至全国范围。也能为门源发展色农业提供良好的启发。
3.特色农业新建设
特色农业的发展和门源县的新建设,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推进互相影响。最终的问题都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门源县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为当地农民和政府带来经济上的创收,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生态发展的可能性。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生态、人文环境的完整性,需要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起来,创新管理体系,合理化规模,维护好生态环境,做好正确的规划和设计。以建设特色农业为依托,以点带线、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的发展方式,通过投入资金和技术支持来确保特色农业的合理发展,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实现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门源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协和。
参考文献院
[1]吴晓燕,吴记峰.成都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特色、问题与前景探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52-58.
关键词: 枣;攀西;发展前景
枣是鼠李科枣属植物,原产中国,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果树。其果与桃、李、杏、栗一起被并称为“五果”,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用途广泛,既可鲜食,又可深加工成多种产品,是传统的重要滋补保健品和中药材。在我国,由于枣树抗旱耐瘠,适应性广,容易栽培,耐粗放管理,投产快,丰产稳产,结果年限长,因此被广为栽培。近年来,我国枣树业发展十分迅速,枣树正在成为我国果树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热点[1,2]。
攀西地区地处金沙江和安宁河河谷流域,气候非常适合枣树的生长发育,且鲜枣产业适合攀西地区发展的高效益、短平快项目,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1 攀西枣的主要表现
凉山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与攀西地区大量种植枣的米易枣业公司合作对枣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总结出枣在攀西地区的主要表现如下:
1.1 早熟
由于攀西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枣的成熟期在6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而国内的主产区山西、山东等地受气候的限制,枣的成熟期均在9月以后,成熟期早40~60天;就四川而言,比成都龙泉驿早15~20天。
1.2 优质
由于攀西地区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枣果的糖分积累,因此鲜枣含糖分高,部分品种成熟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45%,比国内其它区域高2~5个百分点,品质优良,口感也很好。
1.3 投入回收快
在攀西地区,枣苗于春节前后定植,3月上旬即可萌芽,当年就可结果,单株重约2kg左右。3年可丰产,单株产量可达10~15kg,667m2产量2000~3000kg。
2 攀西枣业的发展前景
2.1 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
2.1.1 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攀西地区金沙江和安宁河河谷流域,是我国西南资源“金三角”腹心地带,属南亚热带立体气候。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年均气温较高,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光合效率高,全年平均气温14.1~22℃,日照时数在1400~2700小时之间,为四 川 盆 地 2 倍 以 上 , 太 阳 辐 射 年 总 量 120 ~ 150
kcal/cm2,比纬度相近或略低的贵阳、桂林、福州高20%左右,比四川盆地高50%;光合有效辐射为60~72kcal/cm2,极有利于鲜枣果树干物质和糖分积累。因此,枣果含糖量高,品质佳。
2.1.2 土地资源丰富。枣树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极强,无论是在含盐量较大的海滨湿地,还是在干旱的丘陵瘠谷,都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3],具有耐旱、耐涝、耐瘠薄、耐盐碱的特性,是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非常理想的果树栽种树种。攀西地区耕地面积广,荒山、荒坡、旱坡地多,土壤以红壤、燥红壤、红色石灰土、紫色土、新冲积土等为主,pH值6~8.5,土层深厚,矿质营养丰富,是发展鲜枣产业适宜的土地资源。
2.2 符合市场需要,具有销售的有利时机
枣为我国的特有果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枣生产国和枣产品唯一的出口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仍将保持此重要地位。近年来,凭借鲜食枣具有的 “ 营养、安全、适口”三大优势,我国的鲜枣需求量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随着枣果在国际市场上的开发,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然而,我国枣树主要分布在北方,南方枣业基本上尚未形成规模,四川的枣业发展也仅仅是起步阶段。攀西地区具有枣树生长的优越生态环境,在攀西地区的金沙江、安宁河谷流域,鲜枣成熟期在6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市场上少有鲜枣销售,鲜枣售价为梨枣8~10元/kg、金丝4号12~16元/kg、冬枣16~20元/kg,市场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十分看好,具有巨大的市场优势。
2.3 符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林建设的需要
2.3.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21世纪的到来,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强果菜业,稳定粮食生产,而在果品中则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果品和小杂果。在西南地区种植枣树,作为一种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容易、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果树,不仅符合国家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而且深受群众欢迎。
2.3.2 促进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攀西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大多地处山区,发展鲜枣产业不仅能够将本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农村脱贫,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还有利于促进枣农积极学习先进的农业知识和田间栽培、管理技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创收;同时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富余人员的就业机会,减轻城市和社会的压力,带动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增进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促进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
2.3.3 适于长期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枣树在各种树种中萌芽最晚,落叶最早,加之根稀叶疏,因此,在攀西地区,枣树可与多种经济作物间作,如早熟茄子等,不但能提高农田大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而且能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农田小气候,使水、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实现枣蔬双丰收,提高土地和空间利用率,同时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被国内外公认为农林复合经营的一个典范。
2.3.4 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攀西地区地处安宁河谷流域,是生态林建设的重点区域。枣树根系广疏,枝叶稀少,抗旱耐瘠,在此地区发展枣业,既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减少泥沙的流失,也可兼获枣果经济之利,在生态林建设中不失为一种极为理想的树种。
(收稿:2012-05-22)
参考文献:
[1]王学君,王治平,张雁珍.论红枣在河套地区的发展前景.内蒙古林业,2005.2
[2]甘霖,夏树让.世界枣业概况及西南枣业发展前景.中国果菜,2006年5期:5-6
[3]冀国立.大枣发展前景分析与论证.烟台果树,2002~2(总78):7-8
[4]彭士琪.中国枣业的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瓜果天地:4-7
关键词 鲜食玉米;品种选择;广东汕头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58-02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优良的品种和种子是丰收的基础,品种选择是玉米生产的关键[1]。不同的品种在生育期、产量、抗病性、耐旱性、抗倒性以及适应区域上都存在较大的区别。生产上经常有因为品种选择不当而导致减产甚至绝产的事情发生。如何选择适合需要的优良品种和种子是玉米生产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2]。
1 玉米产业发展概况
1.1 生产情况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鲜食玉米更是以其优质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健康安全和消费时尚等多方面优点,深受市场的欢迎和消费者的青睐,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2013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 631.8万hm2,总产达21 848.9万t,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成为我国第一大栽培作物。其产量丰欠已成为左右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和决定畜牧业发展形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广东省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17.33万hm2左右,其中鲜食甜、糯玉米占了7~8成,而且甜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甜玉米面积的50%以上。汕头市地处亚热带,夏长冬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光、水条件非常适宜甜、糯玉米的生长发育和复种指数的提高,特别是其冬季的温暖气候条件和大面积冬闲田,更是冬种生产十分有利的地区。但2013年,汕头市玉米播种面积为2 286.67 hm2(仅占全省的1.32%),汕头作为广东省玉米四大优势产区之一的粤东春、秋植生产区范围[1],发展潜力还很大。因此,应加强引导,科学布局,把鲜食甜、糯玉米作为重点发展的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来抓,积极推动鲜食玉米生产发展,优化种植业结构,改善人们饮食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3]。
1.2 品种分类
玉米为禾本科玉米属,按用途与籽粒组成分类,可分为普通玉米和特用玉米2种。特用玉米是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或加工利用价值的玉米[2],包括甜玉米、糯玉米和笋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爆裂玉米、青饲青贮玉米等;特用玉米以外的玉米类型即为普通玉米。甜玉米因其籽粒在乳熟期含糖量(可溶性糖≥10%)高而得名,包括普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糯玉米又称黏玉米或蜡质玉米,由wx基因控制,籽粒胚乳淀粉几乎全部由支链淀粉组成,主要包括鲜食糯玉米和食用、饲料及工业原料糯玉米。
1.3 玉米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栽培中的有利条件,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区域适应性好等性状,在玉米生产上有推广利用价值,能获得较好经济效益,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优良品种是相对概念,在具有一定自然环境与栽培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因此,高产、稳产的品种才是优良品种[3]。
2 玉米良种选择原则
2.1 根据用途和目的选用不同类型玉米
目前市场上专用玉米品种很多,农民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品种。如用作鲜食,可选用种皮薄适口性好的甜玉米,如正甜68、新美夏珍等。
2.2 根据权威信息选用通过审定品种
选择通过省审或国审的适合本区域种植的玉米品种。未审定的品种和越界推广品种在产量水平、适应性、抗病性等方面没有经过本地区生产试验或综合评价没有达到推广应用的水平,种植后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风险。
2.3 根据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选用适宜品种
选择品种时要考虑当地土质、地力、地势等因素,肥水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的地块,应选择耐肥抗倒、增产潜力大的高产品种;肥水条件差的地块,应选择耐旱、耐瘠能力强的品种。价格高的不一定就是好种,避免高价买回的种子与当地的气候、土壤等不相适应反而减产[4]。
2.4 根据种植制度选用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生育特点和生育期,一定要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生育期适中的玉米品种。同时要了解其特征特性,以及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避免重大病害发生而造成失收。
2.5 根据市场消费需求选用搭配种植品种
重视品种的合理搭配,延长市场供应,提高种植效益。但要注意严格隔离,防止串粉,避免影响甜、糯玉米等特用玉米各自的食用品质[5]。
2.6 根据增产增效要求选用单交种
单交种是2个自交系杂交的1代制种,在玉米杂交优势利用中,产量明显高于玉米三交种和玉米双交种。
2.7 根据栽培条件选择紧凑型品种
紧凑型玉米群体的透光性能较好,对光能的利用率高,适合于高密度种植,具有较高的群体生产潜力,是目前高产玉米的主要类型。若当地栽培条件许可,尽量选择紧凑型品种,可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产量。
2.8 根据高产稳产目标选用抗病品种
玉米抗病性强则出现某种病害不感染或感染程度较轻,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农艺性状受害较小。选用抗病品种利于高产稳产,又可降低防治成本,是最经济可行且安全的病害防治方法。
2.9 根据良种标准选用高质量种子
种子质量对产量的影响很大,有时会超过品种间产量的差异。一定要选用种子纯度好、净度高,发芽率和发芽势高的种子。种子购买后,第一时间做好发芽试验,清楚掌握种子质量情况,以免贻误农时,并妥善保管好种子。
2.10 根据“三证”齐全规定选用安全保质良种
购买玉米种子一定要到正规的经营单位,查看种子标签或种子包装袋上是否标有“三证”号(种子生产许可证号、种子经营许可证号、种子检疫证明编号)及品种审定号,并索要发票,依法维权。
3 优良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简介
2012年,广东省选育通过国家审定的甜、糯玉米品种有11个,其中甜玉米10个,糯玉米1个;通过广东省审定的甜玉米品种超过80个,糯玉米品种20多个,其中有8个甜玉米品种和2个糯玉米品种被评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1]。综合玉米良种选择原则和试验示范、推广种植情况,适宜汕头市种植的优良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见表1。
4 参考文献
[1] 王子明,王晓明,李春艳,等.广东省鲜食玉米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C]//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2012:359-365.
[2] 周春江,宋慧欣,张加勇.现代杂交玉米种子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司中泽,卫书杰.晋城市玉米优良品种的选择[J].农民致富之友,201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