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权益资本成本

权益资本成本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权益资本成本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权益资本成本

权益资本成本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本文以2002-2006年上海、深圳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审计质量和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稳定性检验。研究发现,审计质量对权益资本成本有重大影响,具有高质量审计的公司权益资本成本较低。

关键词:审计质量 权益资本成本 证券市场

引言

独立审计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外部监督机制,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更多体现为信息功能。由于审计的重要性,国内外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已有丰富的研究。权益资本成本是公司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从本质上说,权益资本成本是公司融资的机会成本,是公司融资进行风险项目投资必须要达到的最低利润率。权益资本由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筹得,因此从投资者角度来说,权益资本成本是在一定的公司风险状况下,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因素是公司财务的重要研究课题。传统文献关注宏观经济状况、公司基本财务特征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近年来,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也受到关注。但是国内对审计质量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却研究较少。

文献回顾

从国内外文献来看,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研究

理论研究方面,DeAngelo(1981)提出了“声誉理论”,认为审计规模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动机,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事务所能提供更高水平的审计质量。Dye(1993)提出了“深口袋理论”,认为大事务所往往更有动力去发表准确的审计意见,因为其诉讼成本较高。实证检验方面,Clive S.Lennox证实了“声誉理论”和“深口袋理论”的合理性。DeFond et al.(1999)以1993-1996年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结果都显示事务所的规模显著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国内学者对审计质量与事务所规模关系问题也有大量研究。王振林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上,审计费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差异。李树华的研究发现,大规模事务所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显著高于小规模事务所,从而得出大规模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显著高于小规模事务所的结论。另外,王跃堂、赵子夜、蔡春等学者都得出结论,表明事务所规模越大,独立性越强。

(二)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的研究

事务所行业专长是指审计师拥有的对某一行业的专有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审计师的专业技能。由于事务所的独立性和专业技能基本决定了审计质量,所以事务所行业专长自然就成为了影响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Owhoso et al.(2002)研究表明,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更好地发现会计错报和违规,行业专长与审计服务的可信度成正相关。Krishnan et al.(2003)以“六大”的客户为研究对象,发现相比其他客户,拥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的客户具有更高的盈余质量。国内关于审计师行业专长方面的研究成果还非常少。叶丰滢在其博士论文中(2007)考察了事务所行业专长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具备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给客户带来更高的附加价值,并能潜在地提高审计师的审计质量。

(三)审计意见与审计质量的研究

Dnopueh,Holthausen和Leftwieh(1986)的研究显示,市场对媒体披露的非标准意见表现出强烈的负反应。李增泉(1999)考察上市公司1993年至1997年的审计意见,发现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与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在年报公布前后有不同的市场表现,进而得出结论:审计意见会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单鑫(1999)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对保留审计意见的披露有显著的负反应。

(四)审计轮换与审计质量的研究

Ann Vanstraelen (2000)研究发现,会计事务所在审计任期的前两年,更倾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但是随着审计任期的增加,事务所更倾向于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可见其出具“非标”意见的意愿有所降低。Dopueh 等 (2001) 发现,强制轮换降低了会计事务所愿意出具客户所偏好的审计报告的可能性, 因此提高了审计独立性,而审计质量也随之提高。国内方面,曹伟 (2003) 分析了事务所轮换对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审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得出有必要实行事务所轮换的结论。李兆华 (2005) 运用博弈理论得出结论:事务所定期轮换是解决审计合谋的最佳途径。另外还有其他对影响审计质量因素的研究,如施丹(2011)研究审计师性别组成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研究假设

由于投资者自身专业知识的有限,并且鉴定信息成本较高,投资者往往无法对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质量做出判断。会计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可信度的鉴定结果,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可见,高质量审计可能通过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增加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可信度,最终对权益资本成本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审计事务所的规模和客户的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假设2:审计事务所的行业专业性和客户的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假设3:审计事务所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发表与客户的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4:审计轮换和客户的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从大所换到小所,会增加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相反,从小所换到大所,会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

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取与界定

1.因变量界定。目前,权益资本成本的估计有很多方法。以往的研究在计算权益资本成本时,一般以当年每股股利或当年每股收益除以股票市价作为权益资本成本。他们的不足是没有考虑企业股利和收益在未来年度的变化。为了克服上述缺陷,Gebhardt 和Lee以及Swaminathan引入了剩余收益折现模型来计算权益资本成本。汪炜、蒋高峰认为GLS方法更能说明中国特殊的市场结果。本文也采用该模型来计算我国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为了增强结论的说服力Ohlson& Juettner-Nauroth(OJ,2005)提出方法作稳健性检验。

2.自变量界定。本文选取了四类变量来对审计质量进行衡量:

第一,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本文对事务所行业专长的研究是基于全样本中“四大”审计的上市公司样本,即本文假设,只有“四大”才具备行业专长。本文基于2002-2006年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数据,采用某事务所在特定行业的市场份额法(IMSik)(Zeff,Fossum ,1967)来测算:

其中FEE为某一客户的审计费用,分子代表i事务所在k行业的Jik家客户的审计费用总和,分母代表k行业中Ik家事务所的全部Jik家客户的审计费用总和。在参考以往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定义:若IMSik大于10%,则说明某事务所在该行业具有审计专长。

第二,会计事务所规模。对这个审计质量特征的研究,同样是通过设置虚拟变量来检验事务所规模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本文首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公布的“会计师事务所百强排名信息”,以“综合排名”作为参考指标排序,将事务所规模划分为两大类:十大、其他事务所。如果选择十大所时,BIGX=1,否则,BIGX=0。

第三,审计意见。表示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简写为 OP),是一个虚拟变量。本文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称为标准审计意见,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及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统称为非标准审计意见。如果上市公司收到的是“标准审计意见”,则设OP=1;反之,如果收到的是“非标准审计意见”,则设OP= 0。

第四,审计轮换。为考察审计轮换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本文设置了两个虚拟变量,Switch-NBtoB和Switch-BtoNB, 分别对审计轮换中的小所换大所、大所换小所这两种情况进行了研究。在前一种情况的研究中,当上市公司将事务所由小所换为大所时,取1,否则为0。在后一种情况的研究中,当上市公司将事务所由大所换为小所时,取1,否则取0。

3.控制变量选取。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审计质量特征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中要控制其它因素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以使我们能较准确地测量审计质量特征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根据国内外已有文献的观点,本文概括了如下控制变量:

第一,β系数,本文采用的β系数为CSMAR数据库中提供的β系数值。

第二,资产负债比(LEV),本文将杠杆率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就是用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来表示。

第三,公司规模,本文预计公司规模与股权融资成本负相关,采用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代表公司规模。

第四,账市比(BTM),账面市值比与股权融资成本相关,但相关关系不确定。

第五,资产周转率(AssetTurn),本文将资产周转率作为控制变量,并预计资产周转率与股权融资成本负相关。

(二)回归模型与变量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审计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关系。本文使用下面的回归模型来检验假设:

(1)

其中,公式中的变量定义在前面已论述,变量代码说明如表1所示。

(三)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由于算权益资本成本时要用到滞后3年的数据,所以本文的样本来自上海、深圳2002-2006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了消除IPO 的影响,选择在2001年12 月31 日以前上市的公司,并且剔除了金融类、ST、PT 类公司。在利用行业平均ROE 估计公司未来的回归终点时,剔除了ROE 畸高( 如100%以上) 的数据和显著为负( 小于-50%) 的数据。对所有计算出来的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本文剔除了最高和最低各1.5% 的样本,保留其余的公司样本进入加权资本成本计算并进行回归分析。

本文的资本市场数据和相关的财务数据来自CCER、CSMAR数据库以及手工整理取得,并采用EXCEL和SPSS 等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权益资本成本计算借助 MATLAB 软件。

从表2可以看出,对资本成本模型进行的相关分析中,权益资本成本(CoEC)和所有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相关,并且相关系数符号与预期符号一致。在解释变量中,审计意见(OP)与CoEC显著负相关,说明“清洁”意见(即标准审计意见)能够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事务所审计行业专长(SPEC)和CoEC负相关,即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比无行业专长的事务所更容易降低客户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CoEC与BIGX正相关,说明选择大型事务所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较低的资本成本。

在控制变量中,CoEC与贝塔系数(BETA)、账市比(BVTMV)、财务杠杆( LEV)显著正相关,这与预期相符。贝塔系数(BETA)与CoEC正相关,表明市场系统风险越高,投资者的要求回报率越高,这符合经济学规律。财务杠杆(LEV)与CoEC正相关,说明资产负债率高即长期偿债风险大的公司容易获得权益资本成本。客户公司规模(LNSIZE)与CoEC负相关,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公司比小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更低。资产周转率(AssetTurn)与CoEC也在1%水平下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较高的资产周转率代表较高的经营效率,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从而减少了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

本文执行了如下稳健性检验:改变权益资本成本的测算方法。采用Ohlson& Juettner-Nauroth(OJ,2005)提出方法重新计算样本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进行了上述更改后,本文对原模型进行了重新回归。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各个主要解释变量的估计值的大小、符号以及显著性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表明本文中模型(1)的回归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如表3所示。

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2-2006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审计质量特征是否会影响权益资本成本。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在控制贝塔系数、账面市值比、公司规模、杠杆率、资产周转率等因素的条件下,高审计质量会对客户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产生积极影响。具体可分为如下几个结论:第一,事务所规模与权益资本成本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第二,“四大”事务所的行业专长能带来更低的权益资本成本。第三,“清洁审计意见”(即标准审计意见)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显著负相关。第四,审计轮换会影响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其中,将审计事务所由小所换成大所,对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有积极影响;反之,则会造成消极影响。高审计质量使得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降低,说明低审计质量有其经济后果 ,也说明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别对待审计质量不同的上市公司。而目前国内的学者对审计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有必要鼓励进一步加强审计质量与股权融资的联系,并探讨提高审计质量的途径。

(二)政策建议

第一,鼓励进一步加强审计质量与股权融资的联系,并探讨提高审计质量的途径。高审计质量使得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降低,说明低审计质量有其经济后果,也说明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别对待审计质量不同的上市公司。而目前国内学者对审计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有必要鼓励进一步加强审计质量与股权融资的联系,并探讨提高审计质量的途径。

第二,加强公司治理,尤其是加强公司内部监管机制和信息机制的建设。高审计质量之所以能降低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审计质量提高了公司信息披露的可信性,即提高了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从而降低了投资者的要求回报率。因此,有必要由公正独立的机构开发和建立一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水平传递给投资者,从而使信息披露质量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变得更为明显。

第三,继续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合理的规模化发展战略。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审计市场行业集中度日趋提高。各类会计事务所的规模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鉴于事务所规模和对降低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有积极影响,应继续鼓励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强强合作来扶持已有信誉和品牌的大事务所,以满足上市公司的需求。

参考文献:

1.Anwer S. Ahmed,S.Rasmussen,Senyo Tse. Evidence on Audit Quality Differences across Big Audits:The Effect of Using an Industry Specialist on Cost of Equity[R].Texas A&M University, 2007

2.Anwer S.Ahmed,S.Rasmussen,Senyo Tse.Audit Quality,Alternative Monitoring Mechanisms, and Cost of Capital:An Empirical Analysis[R].Texas A&M University,2008

3.蔡春,杨麟,陈晓媛,陈任汉.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沪深股市2003年A股年报资料的研究[[J].财经科学,2005(1)

4.李春涛,宋敏,黄曼丽.审计意见的决定因素—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6(12)

5.李淑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审计意见之实证研究—统计特征及信息涵义[[J].审计研究,1998(8)

权益资本成本范文第2篇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当前,社会经济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环境不确定性。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瞬息变化,由此也提高了企业环境不确定性的风险,其中供应商、客户、监管部门以及企业竞争对手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环境不确定性。而高环境不确定性又会对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其主要的影响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直接影响了企业管理层对市场信息的预测与判断的能力,由此也会导致管理层制定的决策不符合企业的经营发展,提高了公司经营的风险,进一步也使得企业外部权益投资者要求比之前更高的资本溢价。其二,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背景下,企业外部利益投资者对企业管理层预测及监督的能力会降低,由此就提高了投资者评估企业投资项目回报率的难度。概况论述即为:在环境不确定较高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管理层未对工作尽职或存在机会主义的思想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业绩,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层就可以将企业业绩下降的原因归结为高度的环境不确定性,这对于未充分了解企业信息资料的投资者来说就会产生影响。因为投资者未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当中,因此,其对公司经营业绩下降的具体原因也很难做出判断。而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利益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权益资本成本作为其信息不对称的补偿措施。其三,在环境不确定较高的情况下,外部利益投资者不能获得充分的企业信息资料,由此企业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就会萌芽,进而导致企业经营不善,以致于外部投资者未能对企业的真实业绩进行评判。通过已有的资料文献显示:企业盈余管理程度与环境不确定性是呈现正相关的,这就代表着当企业面临着高环境不确定性的时候,随着盈余管理程度的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会随之下降,进而就使得外部利益投资者无法准确获知企业的业绩衡量信息,无法判定企业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及自然状态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达到降低自身投资风险的目的,外部利益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权益资本成本。由上述可知,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外部利益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以降低投资的风险。为此,本篇文章主要提出了以下理论假设:

1.环境不确定性较高对企业经营战略制定有较大影响如果环境不确定性较高就会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使得企业业绩受到波动,降低企业盈余,阻碍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加大企业经营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降低环境不确定性对于公司的影响,公司会利用盈余平滑的方式,盈余平滑主要指的是通过对应记利润的调整以补偿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变化,以至于即使经营性现金流量每年变化较大,而收入不会有较大的变化。但这种方式会导致公司难以准确预测其盈余状况,同时其他外部投资方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及业绩状况也难以做出评估。换个角度讲,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管理层有可能会对其自身的经营不善的状况进行隐藏,使得公司其他股东难以对公司经营的真实状况进行把握和监督,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良好发展。

2.环境不确定性使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权益资本成本增加由上文所述,环境不确定性会使得公司股东难以把握公司管理层的真实经营活动,也加大了外部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等的评价难度。同时管理层为了获取更高的私人利益,会将外部环境的影响作为其投资经营不善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的产生也是缺乏法律保护的原因。外部环境较高的不确定性使得股东、新闻媒体以及监督管理部门难以监督企业行为,降低了公司管理层侵害公司利益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同样的,如果信息不对称性较高,会增加债权人对企业未来经营投资成果预期的难度,进而会导致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提高,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3.环境不确定性使得公司经营风险加大,从而导致权益资本成本增加公司管理层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会由于信息的缺乏导致对风险评估不准确。企业也会难以估计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成本的影响程度,从而更加大了公司经营决策失败的风险。虽然公司可以以中介服务的方式降低企业风险,提前获知环境变化,但是前提是有专业资产鉴定人士对企业资产及经营风险进行准确鉴定,同时,为了配合审计师的工作,公司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但实际情况是,公司在此方面投入的成本较小,限制了审计师的工作,使得审计师无法准确评估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之后最为重要的就是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如果审计师出具的审计结果因较大地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信息不准确的话,就会导致审计意见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师向外界传递的企业经营业绩等信息并不准确,会导致外部投资者对企业经营情况过于乐观,要求企业给其提供更高的风险回报,由此就又加大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

4.多元化经营将缓解环境不确定性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程度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受企业所拥有的政治资源多寡的影响,如浙江财经学院的胡旭阳教授和曾经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史晋川教授研究均认为,民营企业拥有的政治资源与其多元化程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巫景飞博士及其他在相关领域进行研究的专家学者也认为公司高层管理者政治网络对公司多元化经营会产生影响。既然政治资源的多寡对公司多元化程度存在影响,那么与民营公司相比,政府控制的公司天然地拥有更多的政治资源,显然也更容易实施多元化战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通过分析多元化经营战略实施效果发现,政府控制的公司可以通过其天然政治资源的支持而有效地在各个业务领域开展业务活动,特别是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条件下,政府主管的相关公司与其他非政府主管的公司相比,能够为公司提供更多更优良的政策支持,从而减少事后政治风险。除此之外,当公司为了缓解环境不确定性对公司的影响而进行资金借贷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会着重考虑到公司的风险,而政府控制的公司会更容易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因此,通过分析发现,当公司面临环境较高的不确定性时,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与其他非政府主管部门相比,更能通过在所控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与经营成本。

二、实例分析

本文选择宝钢首钢两家企业作为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具体研究样本。这两家企业拥有着完善的产业链,且我国钢铁企业在多元化方向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宝钢和首钢作为我国特大型钢铁企业,在垂直多元化方面的实践尤为突出,在资源开发、钢材加工等方面各具特色。在环境动态性、复杂性的情况下,钢铁企业压延加工产品的支持,由此衍生出新的钢铁深加工产品:宝钢的液化天然气运输用船板、首钢的集装箱钢和耐候钢。这两家公司的业务调整实践说明在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下,企业需要以技术和产品多元化予以应对。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钢铁行业面临全球经济波动、金融危机、市场恶意竞争等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钢铁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一方面前期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随着经济效益的降低而变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钢铁企业承载着大量的人员就业,有的钢铁企业关闭、员工解散,这些都给钢铁企业带来经营上的风险,形成了不小的成本。在这种大环境下,宝钢和首钢不仅仅局限于与世界级钢铁企业在制造领域的合作,还涉及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服务,同时在其技术创新的战略网络中还出现了非钢铁板块,如冶炼加工设备、造船、汽车等。与非钢铁行业技术员的合作加速了两家企业业务多元化的实现,以及由此引致的产品多元化。另外,《世界钢铁联合会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等都对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要求,促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在这种环境下,两家企业均有意识的加大对冷轧薄板、镀锌板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投入,兼并了多家中小型钢铁企业,以获得国家政策的扶持。通过这些多元化经营的战略调整,克服了因为复杂大环境造成的经营风险,以及资本成本升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了经济效益,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上述分析说明,在社会经济环境及政策复杂性的情况下,企业通过技术和产品的多元化获得了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权益资本成本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报告 权益资本成本 相关性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为国内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为严峻的竞争形势,面对来自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压力,如何通过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提升来保证投资者的权益和效益,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当前,我国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对于控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起到了一定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还不够完善,在信息披露环境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缺陷,较为明显的特点在于缺乏强制性和明确性,注册会计师缺乏统一、明确的职业标准,因此从这方面来说,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不足,内部控制报告的质量也有待于提高。

一、内部控制报告与权益资本成本概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当在监管者要求下或者是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以及自我评估报告,以此来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内部控制报告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进行解读,以此来对企业的业绩以及未来的业绩 进行预测。

权益资本成本,是商业资产的投资者要求获得的预期收益率,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司的经理把资本成本作为评价投资项目的贴现率或者最低报酬率。资本成本是作为投资者所要求得到的投资收益,也是企业资金使用者的融资成本,在通常情况下,资本成本中一般包含有三个并列的概念:权益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和优先股成本。其中,权益资本成本指的是权益资本的必要报酬率,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权益资本成本是企业获得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从投资者角度来说,是指普通股股东要求的最低报酬率。

二、内部控制报告与权益资本成本的相关性

对于内部控制报告与权益资本成本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首先就必须要对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全面的理解。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经济活动中一方比另一方更具有信息优势,就可以视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信息不对称会产生两个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会导致市场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是相违背的;而道德风险的存在则会导致交易成本的上升。对于内部控制报告与权益资本成本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分析

信息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通常情况下,获得相关的信息越多,则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就越高,同时经营活动的风险就越低。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风险报酬,这时就会导致权益成本的增加与外部人员相比,企业内部的人员对于企业的动态与信息更为了解,如果这些信息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和不易模仿性,则企业向市场传递的所谓的好消息,就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将优质的资源引入企业,以此来提升企业的股价,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孙文娟(2011)以2006年沪深两市3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指标及评分体系,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财务杠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在10%显著水平上正相关。

(二)基于股票流动性和投资者预测风险的分析

1、流动性观点

流动性观点主要对于不同的信息赋予投资者的不对称信息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关注,将通过投资者之间不对称的信息流动而产生的损失视为一种交易成本。通常情况下,股票竞技差较大的企业资本成本也较高,因为投资者需要对这种交易进行补偿,只有高质量的信息才能够对这种交易竞技差进行调整和补偿,以此实现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进而影响权益资本成本。马倩(2003)中提出,通过提高信息质量也能够减少对价格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投资者对股票的持有率,降低权益资本成本。

2、投资者预测风险观点

对于信息数量不多的股票来说,往往具有更高的风险,而与投资者主观的期望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投资者们往往更阿基关注的投资回报,他们希望通过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来降低投资风险,从而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在投资者行为和协调经理方面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只有高质量的信息才能将二者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此来降低权益资本成本。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企业内部控制报告的相关信息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通过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有效披露,对于企业的相关权益主体有着一定的影响,在现行会计规范下,企业认为其自身的内容信息对于权益资本成本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当财务部门受到监督部门处罚或者是对内控信息进行全面的回归检验时,会导致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增加,这也说明了内控信息会对权益者的信息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企业应当充分重视内部控制报告的相关信息质量,以此保证权益相关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权益资本成本范文第4篇

关键词:境外上市公司 权益性融资 资本成本 模型设计 实证分析

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到境外上市融资。据清科集团统计, 2006年有86家中国企业境外上市, 2007年有118家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总额分别为439.98亿美元和397.45亿美元,2010年中国企业到国外资本市场融资的融资总额更是扶摇直上。那么在当前这股境外上市的热潮中,是何动力因素促使众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境外上市融资?按照财务理论,企业选择融资方式的衡量标准是其能否使企业的资本成本最小化,从而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由此引申,企业选择境外上市时是否也应该考虑资本成本能否低于境内上市的资本成本呢?鉴于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主要是引起权益资本成本的变化,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境外上市对企业权益性融资资本成本变化的影响。

国外学者对企业境外上市权益资本成本的研究,主要从将其作为度量企业境外上市动机指标的角度来进行的。相对于国外较成熟的研究,国内对境外上市权益资本成本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为数不多的研究资料。郭琳、唐亮(2006)认为,境外上市能使公司的股权多样化,从而使上市公司能够通过降低自己在全球市场和本土市场的风险敞口,来降低资本成本。王一萱、才静涵(2007)以截至2006年底分别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中国公司为样本,以当地公司与A股公司作为配比样本,研究了境外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及资本成本情况,结果表明相对于本土上市,境外市场没有显示出提升中国企业股票估值和降低资本成本的效果。潘越(2007)以1993-2005年期间A+H双重上市的30家公司为样本,利用Karolyi(1998)的多风险模型对双重上市的权益资本成本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双重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平均下降了5.19%。由此可见,我国学者对于中国境外上市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变动还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结论,因此在借鉴国外成熟模型的基础上,在我国的经济背景下,利用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经验数据分析权益资本成本的变化及其原因很有必要。

本文将利用Karolyi的多风险模型对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权益资本成本进行衡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找出境外上市权益资本成本变动的原因,并以ADR数据为样本,对中国境外上市企业的风险、权益资本成本、流动性等进行实证检验。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

目前国内外研究企业境外上市权益资本成本的理论主要有市场分割假说与流动性假说。根据以上假设,本文将以先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再通过ADR在美国跨境上市的企业为样本,首先利用Foerster和Karolyi(1999)提出的双因素风险模型测算中国企业ADR上市后国内外市场风险的变化和股票的超常收益;然后利用Karolyi(1998)的多因素风险模型,直接测算企业在ADR上市前后的权益资本成本变化情况;接下来在计算ADR上市前后流动性变化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检验流动性与权益资本成本变化之间的关系。

(一)双因素风险模型

双因素风险模型的表达式为(1):

式中:Rit―i企业在t日的超额收益率,t―ADR前后各30日。

αi―常数,即超常超额收益率(上标pre代表境外上市前,list代表境外上市当日,post代表境外上市后)。

βiA―美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系数。

βiC―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系数。

RAmt―美国证券市场第t日的超额收益率。

RCmt―中国证券市场第t日的超额收益率。

D listit―哑变量,当观测值为ADR当日的收益率时取1,否则取0。

D postit―哑变量,当观测值为ADR后的收益率时取1,否则取0

(二)多因素风险模型

在利用双因素模型测算出βpreiA,βpreiCβpreiA,βpostiA,βpostiCβ的基础上,利用Karolyi(1998)的多因素风险模型直接估算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变动值:

式中:ΔE(Ri)―权益资本成本变动值。

ΔTuri―流动性变化度量指标。

SIZEi―控制变量,代表企业规模,为i企业总资产取对数值。

实证分析结果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样本企业为1991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19年间,首先在沪深A股市场上市后,再通过ADR在美国跨境上市的企业。符合上述条件的样本企业共有14家。国内市场数据来自于CCER数据库,国际市场数据来自于纽约银行和Yahoo金融数据,相关数据的处理及检验均用SPSS 15.0软件完成。

(二)市场风险变化的估计

根据式(1),对境外上市前后市场β的估计结果进行整理汇总,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境外上市前样本企业股票在美国证券市场β系数为0.034,而在中国证券市场的β系数为1.143,这说明由于市场分割的因素,样本企业股票在美国上市前几乎不受美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而其境内风险系数较高,高于中国证券市场的整体风险。在境外上市后,样本企业在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系数显著降低为-0.146,下降了1.289,在美国证券市场β系数有所提高,为0.046。这一结果说明,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后风险能够被有效分散,使境内企业股票风险显著降低。就上市时间来说,各个时间段所反映的风险系数也有很明显的差异,从境外上市前后境内风险变化程度来说, 2001年后上市企业风险变化程度小于2001年前境外上市的企业,分别为1.383和0.782。这说明在2001年后,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实现一体化及中国加入WTO,不断放开市场实行QDII、QFII,中国证券市场分割程度降低,与世界其他证券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境外上市风险降低程度趋缓。

(三)权益资本成本变化的估计

在对境外上市前后市场β的估计之后,进一步考察市场风险变化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根据式(2)直接计算境外上市前后权益资本成本的变动情况,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总体样本股票平均权益资本成本显著降低(-20.21%),这主要是因为样本企业在美国上市后,本国市场β值有相当程度的下降(-1.289),而美国市场的β值只轻微上升(0.012),并且本国市场风险溢价(15.73%)也高于美国市场风险溢价(5.80%),权益资本成本净变化为负值。从不同时间段看,2001年前境外上市企业平均权益资本成本降低了8.45%,2001年后境外上市企业的平均权益资本成本降低了23.96%。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中国证券市场从2006年开始处于牛市,平均风险溢价达到30.22%,因此权益资本成本变动值较大。

(四)流动性及多元回归的实证结果

流动性的描述性统计。根据对样本数据统计,境外上市前后换手率变动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可见,以换手率衡量的A股流动性在境外上市之后有所提高,从上市前的1.53%增加到上市后的2.22%,t检验结果比较显著,说明境外上市前后流动性变动显著。

从上市时间段来看,2001年前上市企业境外上市前后流动性变动不显著,而2001年后上市企业流动性变化显著。2001年前的结果与流动性假说不相符,只能从我国当时证券市场发展状况上找原因。从样本企业来看,2001年前上市样本企业共7家,集中在1993-1996年,由于这段时期中国证券市场股票品种比较匮乏,资金缺少合适的投资去向,大多流向股票市场,导致股票市场换手率较高,加上当时中国证券市场比较封闭,证券市场竞争也没能促使股票流动性有所改变。也就是说,2001年前中国证券市场还不符合流动性假说。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由表2和表3结果,根据式(3)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流动性ΔTuri的回归系数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而且流动性变动对权益资本成本影响的方向与预测是相同的,为负值。这说明流动性的提高会带来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与前面提出的假设一致。但调整后的R2不高,而且F值也不理想,这反映了本模型的拟合程度不太好。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前面分析的2001年前上市企业样本股票的流动性变化并不明显,权益资本成本却有较大的变动,导致回归整体效果不很理想。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依据市场分割假说和流动性假说,结合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实际,通过双因素模型、多因素模型以及回归模型对上述假说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

第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能显著降低权益资本成本。

第二,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权益成本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境外上市后本国的风险显著降低,风险分割假说在本研究中成立。

第三,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流动性显著提高,而且流动性变动与权益资本成本呈显著负向关系,说明流动性的提高也是权益资本成本降低的原因。

通过以上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虽然境外上市会带来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而且对我国来说,市场分割假说与流动性假说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中也成立,但是应该看到,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开放,市场分割假说的效应该会不断地降低,这就需要中国证券市场从自身结构改善出发不断提高流动性,从而降低权益资本成本。

参考文献:

1.郭琳.境外上市经济学[J].银行家,2006(9)

2.潘越.中国公司双重上市行为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权益资本成本范文第5篇

一、资产证券化减少信息成本

公司在金融交易中,如一般的交易一样,都存在著名的“柠檬”问题。“柠檬”问题来自买者和卖者有关资产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卖者知道资产的真实质量,买者不知道,只知道资产的平均质量,因而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由于市场调节和动态平衡,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就会退出交易,只有质量低的卖者进入市场。

借款人(在此指应收款出售人)比借出人(在此指资产池证券的购买人)更了解公司的情况,他们可能夸大公司资产的质量。在金融体系中,不是所有金融机构都有足够的信息估价出预期或潜在的赔偿责任,如果没有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将无法很清晰地了解公司资产的真实质量。因此,借出人只愿意以“柠檬”价格购买借款人的资产,此价格是以借出人对资产的最坏估价为基础。如果,借款人能为借出人提供公司资产不是“柠檬”的证据,将得到较高的价格。

1公司应收款的信息

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公司了解和证明公司资产不是“柠檬”资产。如果一公司将证券化它的应收款,可请求专业评估机构(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使公司应收款变得更易于评估,应收款被标准化。即确定它们的期限、文件和承诺支付标准。对于应收款,这个过程,有些很容易,有些相当难。而对于某些应收款,应用资产证券化方法根本就不值得。

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的评估技巧和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是同步发展的。这些交易利用了特殊的交易技巧,例如资产池的大小和依组成部分细分,为资本市场投资者提供了大量投资和取得收益的机会。资产池太小,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不会积极参与和刺激专业技巧。如果交易量很小,发展资产证券化技巧也不值得。人能利用许多技巧,但这些技巧只有在很大交易量时才会采用资产证券化技巧。因此,融资的应收款资产池相当大,以美国为例,资产池资产一般超过一亿美元。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资产池可以依组成部分细分。例如,应收款可以依地理位置和其它指标细分,如果一家公司无法为资产池提供足够的应收款,可以组成一个多出售人的资产池。

保险和超值抵押,也会有利于减少应收款的信息成本。评估包括大量有关价格风险的必需信息,价格风险也被保险了。保险机构愿意为利率公司评估的“BBB-AAA”证券提供保险。利率公司的最大资产是品牌,如果信用评估错误,它只在品牌上受损失。而保险公司既在品牌上受损失,同时也会产生金钱损失。

2整个公司和公司证券的信息

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不能独立地评估应收款的真实质量,而依靠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的评估结果。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具有世界一流的评估技巧和专业知识,评估质量也更精确。投资者使用它们的技巧,可以理解资产支持证券的期限,也能估计在不同情况下资产支持证券的偿还情况。不同的投资者的专长不同。

总而言之,资产证券化可使公司的总信息成本减少。从专业角度考虑“柠檬”问题,资产证券化可帮助公司以很少的费用证明它们的资产不是“柠檬”资产。特殊资产池的评估风险与整个公司资产的评估风险不同,所需的技巧也不同。不同的金融机构擅长评估的风险不同。

资产支持证券的风险主要是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评估风险。无需多言,金融体系中不著名的小公司的信息成本高,有以下原因:它们的评估费用很昂贵;不确定性大,赔偿的可能性相当大;它们的业务可能相当专业,但可能遭受无法解决或模糊的监管制度;评估的量少影响信息的收集。这些公司有相当严重的“柠檬”问题。(在此称之为“柠檬”企业)。

应收款毕竟不是已获得的收益,而只是对未来收益的可能性估计。因此,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各组成部分对实际交易的估计结果差别必须相当小。否则,交易将无法进行。例如,借款人认为它的资产信用风险为“A”,而借出人却认为为“C”,交易将无法进行。购买者和出售者对应收款收益估计达成共识后,操作将很易于实施。

对公司资产估价,这将涉及到它的预期、潜在的承诺支付和管理水平等等,只考虑公司和特殊资产比考虑整个公司的资产更容易。购买者和出售者对整个公司资产的估价达成共识,比对应收款估价达成共识更难更昂贵。特别是对于一个“柠檬”企业,难度更大。应收款只是一种要求第三方还款的权利,是公司的特殊资产。公司很难影响应收款发行后的价值。因此,“柠檬”企业和非“柠檬”企业的应收款估价的难度差不多。而把“柠檬”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估价的难度远远大于非“柠檬”企业。换言之,“柠檬”企业的估价需要更专业的技巧,同时带来的收益也更大。公司的“柠檬”资产中,最易于处理的是应收款。当公司的应收款证券化后,当然,公司的未来收益能力将会下降。而对公司的其它资产,仍然存在“柠檬”问题,但不会更坏。而由于“柠檬”资产的数量下降,公司的“柠檬”问题减少。

资产证券化后公司的“柠檬”问题减少,可认为是一个好的消息。但应收款在公司通常是最好最有价值的资产,公司的应收款质量比其它资产的质量高或高得多,公司没有正当的理由和特殊原因出售它。

资产证券化交易存在两种相反的解释:一种解释是好的消息,公司的总价值将增加。好消息不会增加应收款的价值,它的价值决定于应收款的承诺支付者,不会受公司现在和将来价值影响,公司也不必拖延融资速度。好消息将增加公司剩余资产的价值,当公司下一次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后,剩余资产价值将更高。因此,公司可获得净收益。

另一种解释可能是坏消息。资本市场购买者对公司质量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可能认为公司是一个投机者,公司可能处于一种财务困境时,而作出的融资计划。参与的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更偏爱坏消息的解释,认为公司发行的应收款为真正的“柠檬”资产。公司发行的应收款的出售价格将偏低,公司剩余资产的价值可能下降。

综合以上二种解释,资产证券化的净收益是正的。投资者可以较低的成本购买到,实际操作时以坏的解释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在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公司剩余资产价值的下降程度,比以另一种解释所引起的价值增加程度要小。事实上,公司剩余资产甚至可能增加,应收款出售的负效应可能被正效应抵补。因此,减少了所有公司融资的总信息成本。但一些公司获利更多,资产证券化只需要对公司特殊的资产评估。“柠檬”企业的非特殊资产和特殊资产的评估成本区别很大。因此,“柠檬”企业因资产证券化因减少的信息成本而获利很大,而非“柠檬”企业的获利相对而言则较小。

二、资产证券化增加公司未来现金收入流

1专业技术、规模经济和成本减少

资产证券化使应收款发行或留存的技术专业化。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公司出售它的应收款,即发行应收款。绝大多数经常实施证券化的大企业的发行技术已达到专业化水平。银行精通抵押贷款证券化,汽车公司的财务子公司精通汽车贷款证券化,信用卡公司精通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然而,一些不出售应收款的公司可能更适于承受应收款的发行风险,转移发行风险。如资产证券化中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等。发行应收款的公司,趋向于发行更多的应收款。资产证券化可使应收款发行的风险转移,发行量越大发行越易于转移。资产证券化可使应收款发行更有利,公司不必要寻找获利较少的应收款留存方法,只需实施更有利的应收款发行方案,同时也可使贷款服务更专业化。总而言之,通过专业化技术可提升效率。

资产证券化可激励应收款发行和收集技巧的建立和改进。收集和发行公司现金收入流技巧的改善的效果为:公司出售应收款后,未来现金收入流不会增加,但公司因出售的应收款和剩余资产的增值,而获得了现金收益。

资产证券化改善发行的好处如下:第一,这些技巧使应收款更易于评估,因而更易于发行;第二,资产证券化使发行过程更透明,这将减少道德风险。第三,公司对发行的应收款将出售的部分关心较少,而对发行的应收款中将保留的部分关心更多。但投资银行机构是资产证券化交易中的组成部分,是发行应收款机构,它们的利益不会与发行公司的利益完全相同,它们将关注所有发行的资产,使发行资产的质量更符合实际,发行过程质量更高。事实上,这些参与机构承担责任的时间很长,一旦许多年后,它们同意发行的应收款证明为不可发行,它们将遭受损失。第四,许多评估机构和保险机构参与资产证券化交易,它的责任是评估和保险发行的应收款的真实质量。第五,许多发行公司也由于它们的长期利益,将保证发行的应收款的真实质量。因为,它们更害怕一些质量不实的应收款被发行,还不如被保留在公司资产中。

资产证券化也改善应收款收集过程。增加应收款收集过程的透明度减少道德风险。监管者包括许多交易参与机构,例如,信托资产管理人、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这些机构制定了许多监管准则和标准。这些准则和标准可能利用规模经济、资产证券化交易量大和少量的资产证券化参与者,使资产池收集过程标准化和高质量。例如,少量的资产证券化参与者本身可促使公司对收集和发行给予更多的关注。当公司参与了有问题的资产证券化交易,它可使出售资产的公司退出。而对于一些公司而言,例如银行,抵押贷款、信用卡和汽车贷款应收款发行人,希望资产证券化正规操作,不负责任的发行和服务,由于有被逐出市场的可能,成本相当高。

资产证券化改善资产支持证券的付款过程。应收款的责任人需付款给资产证券持有者,因而有大量现金集中一起。保管和支付服务,以及签署合同交付给资产证券持有者,通常由信托资产管理人完成,它是保管和支付资金的专家。更重要的是,它很诚实,且所需的成本低。信托资产管理人破产的可能性极低。它是独立于发行人到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的附加机构。应收款出售到资产池,然后发行资产池证券。资产池需从应收款责任人获得付款后,再付给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因此,资产池由信托资产管理人管理,必须安排收集应收款,保管收集的资金,付款给资产支持证券持有者。

上面我们讨论的,这些足以说明附加参与机构的用处。很明显,公司如银行、金融、抵押贷款和租借公司,以及信用卡发行机构,这些主要涉及应收款商业的公司(金融公司),主要从专业化的发行和服务获利,至少能刺激更高效的发行和服务。不涉及应收款商业的公司(非金融公司),发行和服务的技巧越高,获利越多。无论是金融公司和非金融公司,只要是“柠檬”企业,投资者由于道德风险问题,对应收款的折扣相当大,通过监管可减少许多,将由于对发行和服务更高效的监管而获利巨大。

2.管制成本和附加:税收

由于不同公司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减少公司的管制成本。对于许多资产证券化交易,制度规定的管制成本减少很大。但是在一交易中,由于资产证券化初次运行,而减少的幅度较小,随着交易结构不断改善,减少管制成本的幅度不断加大。例如,金融公司不需资本充足的要求,而利率公司则必须一定程度的资本金要求。资产证券化的作用,减少了规章制度要求的成本,获得较高成本效用和市场回报。

资产证券化也减少其它管制成本。例如,破产成本,资产证券化把一些公司资产(应收款)移出,减少公司破产资产的范围。事实上,交易结构的设计能产生以上的作用。如果,资产证券化后的破产过程是不完整的,它的特点是减少成本,获得收益。但公司濒临破产时,有效地移出公司资产的难度更大,不确定性更大。资产证券化交易无法进行,或以昂贵的形式进行。公司越濒临破产,获利越小。但破产成本对正常运转的公司影响较小,由破产成本减少而获利的程度较少。

资产证券化能利用已存在的法规制度。一些法律和制度阻止投资者投资低质量的证券。较高质量证券由于管制成本较低,需求较大而引起价格增加,使低质量证券和高质量证券的差价越来越大。事实上,这种影响是合理的,许多大型投资者,例如保险机构、共同基金和养老金基金等,它们的法律和制度偏向于高质量证券。资产证券化可帮助低质量公司发行高质量证券,扩大需求,但低质量公司比高质量公司发行高质量证券的费用更高。由于制度要求不同的质量标准,绝大多数利率公司有四个级别证券,有些只有二到三个级别。大多数证券化交易,由于资产证券化引起需求增大,回报增多的能力不能延续很长时间。

税收是公司决策是否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因素。公司可设计交易结构为借出或出售应收款,有些交易结构可获得税收减免。例如,交易结构为借出,公司计算税收之前,可从收益中减去支付给资产支持证券持有者的收益。交易结构为出售,税收则不能与上相同。并且,公司为一些目的,采用借出形式资产证券化,获得借出形式的税收减免。为了其它目的,则采用出售形式资产证券化,获得的税收也不同。资产证券化由于税收减免而获得的好处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