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哲理故事大全

哲理故事大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哲理故事大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哲理故事大全

哲理故事大全范文第1篇

《2003中国年度最佳杂文》(刘成信、王芳、李君主编)。这部四十万字的杂文集,既遴选了牧惠、刘征、何满子、王蒙、陈四益、魏明伦、黄一龙、蒋子龙、吴非等著名杂文作家的新作,也收入了朱铁志、徐怀谦、张心阳、王跃文、焦国标、王安、刘洪波、鄢烈山等中青年杂文作家的力作,同时,还选收了二十一世纪涌现出来的新锐杂文作家魏得胜、潘多拉、狄马、曹林、刘齐、王重旭、刘兴雨的佳作。本书最后部分附录四十一位资深杂文家、杂文编辑严秀先生、舒展先生、谷长春先生、何满子先生、谢云先生、章明先生等为《杂文选刊》创刊十五周年而作的《笔谈杂文》,更增添了本书之亮色。本集几乎集中了全国创作势头正旺的老、中、青杂文作家的得意之作,可谓本年度杂文精品大全。定价24元。

《2004中国年度杂文》(刘成信、王芳、李君主编)遴选著名杂文作家邵燕祥、刘征、舒展、李国文、谷长春等的传世之作多篇,此集突出创新成果,常规杂文恪守其尖锐、绵长、厚重之风骨,非常规杂文争奇斗艳,十分精彩。定价19.80元。以上两书市场已基本脱销。

此外,“新好杂文”丛书仅有《我的中国胆》(黄一龙著)和《诚实使生活美丽》(王大海著)两书定价各10元 / 册,属绝版精品,存量不多。

哲理故事大全范文第2篇

《西游记》初二读后感

《西游记》虽然没有《三国演义》的豪情壮志,没有《水浒传》的兄弟情义,也没有《伊索寓言》深入浅出的哲理,但是它大胆的想象、奇特的妖魔、变幻无穷的法术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着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

这本书刻画了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伏魔、历尽艰险的过程,而他们最终能实现理想则源于他们一路上追求终能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信念,不管取经困难多么难,只要他们有坚强的信念、勇于面对困难和勇往直前的信心,就一定能够成功。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我不禁惭愧。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还坚持到了最后。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老是会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

记得小时候,常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总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头,说:“你啊,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我想,大概每个孩子都得到过这样的答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孙悟空。

我们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着一本《西游记》的连环画,津津有味地看着,当孙悟空打败了妖精,我们总会为他欢呼;当他受到了冤屈,我们也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共鸣;当孙悟空被唐僧误会,被逼回花果山,继续当他的齐天大圣,但当唐僧遇到危险,猪八戒赶到花果山向孙悟空求救时,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记得那时候看连续剧,当看到此片段时,眼中便充满泪水。因为我知道,当时的我就是孙悟空。

这只活蹦乱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们的化身。当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时候,就象征着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当他在花果山上无忧无虑地和群猴们玩耍时,就好似我们那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就好似一个调皮的孩子,不小心跑进了大人们的世界,并且搞得一团糟,大人们想哄住他,便封了他个弼马温,没哄住。又封了个齐天大圣,还是没有哄住。而后如来出现了,伸出他的飞掌将孙悟空束缚在五指山下。严慈的父亲,终于压服了他调皮的儿子。度过了漫漫的五百年后,观世音的出现给了孙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去取经之路,也踏上了漫长的人生之路。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

哲理故事大全范文第3篇

万能主持词串词大全

1-2:伴着吉祥谣,我们送走了过去的一年,接踵而来的是欢乐的将来!接下来请欣赏——

2-3:过去一年里,有辛酸,有欢乐,接下来——

3-4:半年后,我们又将送走一批毕业生,接下来,我们为他们送上——

4-7:在这寒冷的冬天,让运动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温暖。接下来是组舞——

7-8:同学们是不是都沸腾起来了?但是接下来的这个节目将会使气氛更加High。请欣赏小品——

8-9: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的,那就让我们来欣赏新疆动人的舞蹈——

9-10: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但是,希望我们能将它保存《7天7世纪》

11-12:大家都知道,云南是个很美的地方,但是你们知道吗,云南的舞蹈也会给人以清新的气息,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12-13:57年前,了,那是无数革命先烈给我们带来的幸福,让我们回到过去,去欣赏他们《xx的风采

13-14:烈士久久伫立,他充满希望地望着远方,他永不倒下,他呼唤——中国人不跪!!

14-15:西游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今天,我们的同学以他们特有的方式重新演义了这个故事,让我们来看看他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吧!

15-16:感谢这师徒四人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着运动运动吧!有请——

16-17:同学们一定都看过新闻吧?你们觉得新闻好看吗?不一定吧!或许下一个节目会让你们有不一样的感受哦~

18-19:优美的歌曲过后会是什么呢?对了,就是舞蹈拉!那就让我们一块来欣赏吧!

19-20:我们学校的寄宿生不少吧?你们的生活除了学习,还要做一些琐碎的家务,这个宿舍的女生倒是很聪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转瞬间,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让我们双手合十,共同为我们的明天,我们的下一年祈祷吧! 结束语:伴着新年的到来,我们的元旦春节晚会到此结束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同学们能够事事顺利!!

各类主持串词大全

1 主持人串词

董: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周:大家晚上好。

董:秋高气爽、温阳普照。

周:激情澎湃、盛世欢腾。

董:在这播种希望、描绘锦绣的季节里

周:在这挥洒豪情、憧憬未来的深秋里

董:我们迎来了今晚这另人难忘的时刻

周:今天,是喜悦让我们相聚在一起;今天,是共同的畅想让我们手拉手来到这里;董:今天,是梦想让我们的心碰撞在一起;今天,是我们用青年的朝气将激情的火焰点燃的时刻。

董:迎着太阳,让们铺开七彩的画卷,

周:迎着未来,让我们书写豪迈的誓言。

董:综艺展示协会迎新晚会正式开始。

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挥洒汗水,收获希望。

伴着优美的旋律;我们燃烧激情,积蓄力量;

和着青春的节拍;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拼搏,

跟着时代的步伐;我们积极进取、奋勇争先;

让我们奏起嘹亮的乐章;我们开拓创新、谱写新的辉煌。

老师们、同学们,舞动的春天艺术教育展示会到此结束,祝大家

(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校园沸腾春来早

师生团结佳话多

燕舞莺歌喜盈在地

桃欢李笑春满校园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

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让我

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共创平安校园

新港十佳歌手迎新生晚会主持人稿

开场:HJK

致辞:邸: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大家下午好!

于: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在这诗与画流动的时刻,大家相聚在此,为迎接“新港”的又一批舞动着的青春而欢歌一堂。

邸:青春是生命的春天,她代表着人生过程中一段如花似锦的年华,溜走的悠悠岁月,拉不开你我的时空距离。

于:希望最美好的祝福与喜悦充满你们在“新港“的每一天,就象过去的每一个日子一样,时时刻刻都飘散着随花香传送的问候。大家期待已久的校园篮球足球争霸赛比赛结果,

邸:校园首届主持人大赛、新港十佳歌手最具实力、最受欢迎、最佳表现奖

于:终于在今天为您公布了。现在有请我们的申校长 为大家公布获奖名单。

邸:有人说时间是粗暴的灰黑色的愤怒,在这种愤怒里体现着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下面由请04---4班黄继东为大家带来的《我是愤怒》

于:偌大的城市熙来人往,每一次擦身而过的瞬间,就会有一种小小的改变,所以你尽量变吧,变得快乐或者冷漠,你尽管去试戴所有复杂面具,走一些曲折的路,但无论你变的怎样的陌生,都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

A:《欧若啦》 (无报幕,直接演)

邸:大家欣赏完精彩的表演,可以稍微休息一下,现在是广告时间,广告之后,节目更加精彩

邸:许多人都喜欢玫瑰,每一种玫瑰有着不同的意义,但在爱情真诚的眼睛里,都有同样的红玫瑰,它的殷红显示了你们纯洁的爱情。,有请04---4班学生胡影为大家带来的《羞嗒嗒的玫瑰静悄悄的开》

A:《东风破》(无报幕)

邸:激动人心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了,现在有请我们的徐处长为大家公布十佳歌手获奖名单5名。

于:我的梦被你和煦的威风染上了一缕金色的晚霞,就像梦中的《千纸鹤》千颗心,在梦里飞。请最具实力的任延林为大家带来《千纸鹤》

邸:穿过遂洞有一片天空,有一片天空忧伤地很蓝,穿过〈感情线〉的另一端,有一片海〈那片海〉忧郁地泛着泪光〈最初的梦想〉在海与天之间即将实现,就请珍惜彼此眼底的那份感情,请欣赏〈感情线〉〈那片海〉〈如果有一天〉

邸:请大家欣赏由05---1班于晖为我们带来的一个单人多角色的小品。

邸:大家已经知道了5名十佳歌手的名字,那么接下来由我们的安置办张主任为大家公布另外5名歌手名单。

于:如果你在梦中也会高兴地笑起来,那是我吩咐过月亮,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夜,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邸:〈你知不知道〉当世界属于你的时候,你的笑容便是它的倩影,当你属于世界的时候,世界的未来就是你的笑容〈我们之间〉不管存在着怎样的未来,此时此刻是一言难尽〉请欣赏〈你知不知道〉〈我们之间〉〈一言难尽〉

于:舒心的酒干杯不醉,舒心的话千言不赘,此刻,宁静的天空里也回荡着我们吉祥的歌声,骄阳因我们的相逢而显得更加神秘,让我们用生命之光〈写一首歌〉

邸:此时此刻我们的心在跳动,在这活力的时代我们感谢老师,感谢领导,让我们在新港快乐的成长。

于:我们无法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我们可以用对联述说我们的心情。

邸:上联是“新港迎新,师恩浩荡感八方天地”

于:下联是“十佳献艺,生声振天惊九州华夏”横批:共创辉煌

万能主持词串词的作用

第一,要首先抓住人的眼球,通过对所有来宾的问候,将观众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比如:“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样的问候,可以让所有的观众都对号入座,调动起观众的参与热情并迅速投入到节目的欣赏中去。还要对现场和当时情景加以描述,让观众感到熟悉、感到亲切自然,乐于接受。

第二,把观众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这里之后,应该尽快地切入会议的主题,进入节目欣赏。开场白写得再好,也不能好无休止的朗诵下去,因为这里不是诗歌朗诵会;所以,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以后,应迅速切入主题,让观众进入第一个节目的欣赏,让活动演出拉开帷幕。

三、提升主持词的文化内涵,在主持词的写作当中进行一些文化含义的添加。在不增加篇幅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文化内涵,寓教于乐,不断提高观众的文化知识和素养。采用和历史文化有关的表述方法去写作。

哲理故事大全范文第4篇

《老子》和《庄子》通过对名言表达能力的怀疑,提出了道不可言说的主张,从而赋予道不可认知的神秘色彩。然而,通过对《老子》和《庄子》中道与名言论证过程的重建,就可以揭示道的形而上学性以及道与名言关系所蕴含的两个内在区别:一个是重视综合和体悟的认知方式与重视分析和论证的认知方式之间的区别;另一个是依赖于经验且可以验证的知识与不可确证的形而上学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 道;名言;论证;形而上学

中图分类号: B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387(2013)02-0112-05

在中国哲学中,“名言”是与“名实”、“名辩”相联系的一个概念,三者同属认识论。对应西方认识论,名言可以被近似地当作描述人们经验、思想和信念主张的命题或命题集合。在先秦哲学中,关于“认识是否可能”的问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一般经验知识是否可能?第二,对“道”或“真知”的认识是否可能?对于前者,儒家和墨家持肯定态度。如孔子、荀子和墨子都讲正名。道家虽对此没有专门论述,但也没有否认日常经验知识的获得。而“道”或“真知”是否可以用名言来把握就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大争点。[1] 各家或多或少都有所涉及,并给予不同回答。儒家和墨家持积极态度,特别是荀子。他不仅认为道可以把握,而且指出认识道需要通过“虚壹而静”的途径。《荀子·解蔽》中说: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

《易传》虽然认为名言不能把握“天道”,但是通过“圣人立象、设卦、系辞”就可以直观“天道”,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天道”可知论。与此相对,《老子》和《庄子》认为道不能用名言把握,因此是不可认识的。这一观点及其论证在哲学史上极为重要,为此后在哲学、文学以及绘画领域开展的言意之辩开启了帷幕并确定了基调。为了分析其论证的可靠性和揭示其结论的内在特点,本文依次重建了《老子》、《庄子》中“道”与“名言”关系的论证过程。

一、《老子》中“道”与“名言”

论证过程的重建

《老子》中表明“道”不可言说最直接的表述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中,第一和第三个道、名都是《老子》的专有名词,用来指称和命名最根本的、不可认知的那个东西,而第二个道和名作为动词,有言说、表达之意。由于作为专有名词的道和名指称同一个东西,且“道可道,非常道”与“名可名,非常名”结构相同,因此,笔者只对前者做论证分析。

(一)两个前提的推导

“道可道,非常道”作为结论,应该是从前提按照逻辑规则推演出来的。现在我们来重建论证的前提和过程。首先,把“道可道,非常道”翻译为日常语句就是“道是不能言说(认识)的”。把这个命题进行还原就形成完整的语句:人不能认识道。而要做出这个判断就必然涉及两个认知环节:一是人的认识能力,二是作为认识对象的道。把“道是不能认识的”这个命题作为结论,在前面两个认知环节的维度上,推论的前提有且只有两种可能:

§1人没有认识能力并且如果人没有认识能力,那么人就不能认识道。

§2人有认识能力并且如果人有认识能力,那么人就不能认识道。

用K表示知识;a代表任何具有健全认识能力的人;p表示命题:人没有认识能力;q表示命题:人不能认识道。那么上述两类前提可以形式化为:

§1′: Kap∧(KapKaq) §2′: 瘙 綈 《Kap∧( 瘙 綈 KapKaq)

由此可见,在逻辑语法层面,前面两类前提都能有效地推出结论“人不能认识道”。但为了确证这个结论是否可靠还应该对两类前提进行逻辑语义分析。下面笔者依次分析这两类前提为真会产生什么样的认识结果。

(二)第一类前提的分析

第一类前提是由“并且”作为联结词形成的合取命题。如果这个合取命题为真,就要求两个合取支命题同真。首先看第一个支命题“人没有认识能力”。如果这个命题为真,则必然导致悖论,即必须肯定它为假。具体来说,如果“人没有认识能力”为真,那么,这个真命题本身就不会形成,或者说,我们至少具有“‘人没有认识能力’为真”这一知识。如此一来,就必须接受人有认识能力这个现实。既然如此,“人有认识能力”就为真,而第一类前提也就转变为第二类前提。

另一个合取支命题“如果人没有认识能力,那么人就不能认识道”是逻辑蕴涵式。从命题表达的意义本身来看,如果人没有认识能力,显然就会得出人不能认识道。前面已经证明“人没有认识能力”为假,也就是说,第二个支命题的前件为假。在逻辑语法层面,前件假,不管后件是真是假,逻辑蕴含式恒真,或者说,从“人没有认识能力”为假并不能推出“人不能认识道”的具体真值。但在二值逻辑系统中,其真值只能有两种可能:要么为真,要么为假。在逻辑语义层面,由于“人有认识能力”为真,第二个支命题就有且只有两种可能情况,具体表述为:

§1.1如果人有认识能力,那么人就能认识道。

§1.2如果人有认识能力,那么人不能认识道。

第一种可能情况属于强的可知论,这与《老子》和《庄子》中道的不可知论不相符,故不作具体分析。而第二种可能情形与第二类前提的第二个支命题相同,因此在分析第二类前提时再作说明。

(三)第二类前提的分析

第二类前提的第一个合取支命题是“人有认识能力”。从常识的维度看,其合理性显而易见。但要对其进行逻辑辩护就应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从认识结果分析。尽管有极少数怀疑论者否认人有认识能力,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否认我们具有知识,至少在常识层面。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具有认识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辩护。第二,从论证系统的外部进行反证。中西方哲学都有对认识论进行反思与怀疑的内容,相比之下,西方哲学更是形成了自古希腊延续到现在的怀疑论传统。其中,笛卡尔对外在世界与休谟对经验知识的怀疑成为近代以来西方认识论必须要解答的难题。但反过来看,这种反思和怀疑之所以可能,就是因为人有认识能力。如果人没有认识能力,就没有正常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谈不上对自身的反思与怀疑。换句话说,反思与怀疑都要立足于一定的认识能力和知识之上。由此可知,“人有认识能力”为真。

现在来看另一个合取支命题“如果人有认识能力,那么人不能认识道”的逻辑语义。直观来看,这一命题表明人有认识能力但又不能认识道,或者说,道在人的认识能力之外。从逻辑可能性来讲,外在于认识能力的道,其意义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道”为笛卡尔、洛克和休谟等人所说的外在世界。按照笛卡尔的论证来说就是:因为你不知道你没有做梦,所以你就不知道任何关于你没有做梦的证据。也就是说我的认识都在我的意识之内,对外在世界的认识也是在我的意识中形成的,没有超出意识范围的认识。即使我的认识是由邪恶精灵所控制,我们也无法知道。[2] 对外在世界,康德也认为由于我们没有关于它的经验材料,所以不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识,如果试图把世界作为认识对象,就会导致二律背反。二是,道为大全。它类似于黑格尔哲学中的绝对理念,但又不是纯精神性的。它是人们思辨的设定,但又不是完全脱离我们的所有经验知识。那么,《老子》和《庄子》中的道是哪一种层面的道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道的文本意义做一番考察。

(四)《老子》中的道

《老子》中论及道的地方有73处之多。尽管道不可言说,但我们还是可以近似地描述道。比如,“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二十五章》)这是说有一个东西在万物生成之前就存在,并且是万物产生的根源,人们不知道它的名称,姑且以“道”或“大”来命名和指称。同时它又具有以下特点: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老子·十四章》)“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老子·三十五章》)

可见,《老子》中 “道”的所指对象不是具有确定属性的具体事物,而是本身模糊并变动不居的“有”;同时,这个“有”无法用名言从正面直接把握,只能用否定或负的方法进行描述,如通过“不是什么”来衬托“它是什么”。作为“有”的名称,“道”不是对“有”的反映和描述,而是对“有”的命名。可见,“道”与“有”一样,都是古人对宇宙万物根源终极追问的产物。

一般来说,早期的哲人喜欢追问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尽管思考的方法和结果各不相同。比如,早期的中国哲人喜欢思考万物产生于什么?在得知“万物生于有”之后会继续追问“有”又是怎么产生的?“有生于无”。那么,“无”是什么?假如“无”具有某种确定的属性,又会问“无”是由什么产生的?如果“无”的确是个“什么”,那么,这样的追问还会继续下去,以至无穷。无穷追问是怀疑论者否认知识可能的一个有力证据,但无穷追问又不符合我们的认识事实,因此,合理而明智的做法就是在某个节点停止这种后退追问。在《老子》中,这个停止追问的地方就是道,不能再追问道之后是什么。这样就既阻止了对宇宙万物产生根源的无穷追问,又对人的认识活动在一个可能维度上划定了界限。对应前面两种类型的道(外在世界和大全),《老子》中的道是具有思辨性质的大全,但又具有东方哲学的独特内容,即对宇宙生成和运动根源的追问与解答。

〖BT(1〗 二、《庄子》中“道”与“名言”论证关系的重建〖BT)〗

与《老子》一样,《庄子》也认为名言不能把握道,但又有所区别。《老子》侧重于道的终极性和不确定性,而《庄子》在强调道的不确定性的同时,侧重于对认识能力的怀疑。

(一)《庄子》对认识能力的怀疑

《庄子·齐物论》中讲,“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这是说名言不像风一样飘无定所,而是有言说的对象存在。但对不同的人,言说的对象可能不一样。即使同一个言说者,不同时地的言说对象也可能不同。那么,如何为我们言说的内容提供辩护呢?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用认识的对象来衡量对这个对象的认识。在大多数认识论哲学家看来,对象就是我们所认识的对象,而我们所认识的对象就是由关于对象的认识构建起来的。因此,用认识对象来为关于对象的认识进行辩护显然是无法辨别真假的。第二,用“我”自己的知识来辩护。这又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用只有自己才懂的想法为我们言说的东西提供辩护。比如,在对自己坚信的观点进行辩护时,如果自己无法提供充足的证据和强有力的论证让对方满意,人们往往会说类似这样的话,即“尽管你(们)不同意,但我凭直觉发誓这就是真的”。然而这必然会陷入私人语言的陷阱之中。维特根斯坦认为,私人语言是不可能的,语言的意义只能在公共的“语言游戏”中形成。[3] 因此,仅凭自己确信但又不能提供公众可以接受的理由是不能为信念主张进行辩护的。二是运用我的知识(得到辩护的信念)来为我对某一对象的认识(待辩护的信念)进行辩护。但由于辩护双方都是信念,因此这类辩护就可以归约为我相信“我的某个信念”。然而,“我相信‘我的某个信念’”本身又是一个待确证的命题,为其提供辩护就会得到“我相信‘我相信我的某个信念’”,如此延续下去就会陷入信念辩护的无穷后退之中。第三,要真正辩护“我的信念”,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把它纳入到公共的“语言游戏”之中,看其能否与相关理论和思想融贯协调。但《庄子》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同思想必然会产生论辩,而论辩并不能辨别各自的是非对错。《庄子·齐物论》中讲: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黮闇。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辩论的输赢并不能确定论点的是非对错。赢的一方的观点并一定正确,输的一方的观点也不一定错。或者说论辩胜负与观点对错没有必然关联。第二,引入第三方作为辩论标准也不能判定孰是孰非。在《庄子》看来,第三方观点或者与我的观点相同,或者与对方的观点相同,或者同于、异于两方的观点,因而无法起到甄别是非对错的作用。在这里,《庄子》一方面对普遍知识进行了富有意义的怀疑;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这种怀疑的粗糙型。

由上可见,《庄子》由认识活动的相对性和认识对错的不可判定性推出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即人不能用名言把握道。因为“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庄子·秋水》)运用名言只能对认识对象的具体特性和状态进行刻画,但不能把握道。

(二)《庄子》中“道”的意义

《庄子》发挥了《老子》的思想,也主张道是宇宙之究竟本根。[4] 但又有新的特征,如《庄子·大宗师》认为,“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道先万物而存在,尽管“无为无形”,但却是“自本自根”的有,而且是一切万有存在的根源。表现在宇宙生成层面就是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庄子·天道》)表现在人类生存层面就是人道:“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庄子·在宥》)表现在帝王统治层面就有帝道和圣道:“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庄子·天道》)可见,相比于《老子》,《庄子》中道的意义更加丰富和多样。但相对于具体事物的可辨别和可衡量,作为宇宙本根的道是“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庄子·秋水》)在认识层面,作为对具体认识对象条分缕析、有限刻画的认识方式,“名言”显然不能对不可明其数度和条理的“道”进行描述。因此,道是“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庄子·秋水》)尽管如此,《庄子》认为还是有其它办法把握道。这就是《庄子》所讲的“心斋”、“坐忘”,即“损之又损”的具体途径。对此,《庄子·齐物论》中讲,“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把这段话倒过来就可以类比把握道所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首先,“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即虽然事物之间还有区别,但已经忘掉彼此之间的是非对错;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即尽管认为有物存在,但已经没有彼此的区别了;最后,“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至此,就彻底忘掉物我和世界的分别,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三、道所蕴含的内在区别

张岱年先生认为《老子》中的道“非感官所能觉察,故亦不能用一般名言来述说。普通的名言都由感觉经验来,而道则超乎感觉经验,所以没有恰当词字可以形容道。”[5] 那么,能不能认识道?如果能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词把握道呢?对此,现代哲学家冯契持肯定态度,他认为道是一个总名,而总名是表示元学理念的,即表示宇宙整体的。总名不同于达名,达名是最高的类,以万物为外延,一般是哲学范畴,如物、性、时、空、类、故、理等。所有这些以达名所表示的范畴构成了一个辩证综合的整体,即大全、宇宙和天道。而这些是囊括万有、超越对待的总名。总名不能用立足于形式逻辑基础之上的概念和语言来认识,只能用理性直觉、辩证的综合以及德性自证来把握。[6] 但是用当代认识论来衡量,以上两种观点都是无法用经验知识为之辩护的形而上学。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只说我们能说的,如自然科学。由于形而上学命题没有确定意义,也就没有对错之分,因此是不能说的。对其,我们只能默然忽略。[7]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说法,《老子》和《庄子》中的道都是无法验证的形而上学。

但对道与名言的关系,《庄子》给出了两重说明:一方面,《庄子》对名言表达能力表示怀疑,认为依靠名言形成的认识是片面的、有限的,这样的认识只会产生对是非对错的无谓争论。与此相对,道是虚无缥缈、无形、不可围的,不能用名言把握,因此道就具有某种神秘性;但另一方面,《庄子》又认为可以用其它的方法表达道,这就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庄子·齐物论》)的方法,即用古人和老人的“重言”以及寓言故事显示“道”,“实际上就是用诗的语言来表达道,把哲理体现在艺术形象之中,也就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表现哲理境界。”[8] 正是由于道的这种不可知但又可以体悟的神秘性和模糊性使得此后的言意之辩成为可能,同时也为文学家和艺术家寄托情感提供了条件。

但是,在当代分析哲学家看来,我们的思想和语言有密切的联系,思想通过语言来表达,而语言的意义就是思想。因此,不管名言、卮言、重言还是寓言都属于语言,只要语言能描述和表达“道”,那么人就有能力认识“道”。这显然与《老子》和《庄子》关于“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庄子·知北游》)的思想相矛盾。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的矛盾,在其内部隐含着两个更深层次的区别:一个是重视综合和体悟的认知方式与重视分析和论证的认知方式之间的区别。前者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征,而后者是西方哲学的显著特点。例如,《老子》和《庄子》都认为对道的认识只能通过“损之有损”的体悟和直觉,这样的认识活动不仅不依赖经验知识,相反要消除经验知识的拖累。与此不同,西方知识论通过条分缕析的分析工作追求对世界万物的确定性认识。

另一个是知识与形而上学的区别。现代哲学家主张知识有两类:一是通过分析得来的先天知识(prior knowledge);一是通过综合得到的经验知识。美国著名哲学家奎因(V.W. Quine)认为,分析和综合的区分以及还原主义是逻辑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尽管他在一些场合承认先天知识和经验知识的区别,但他强调所有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是经验性的,而且是可以验证和辩护的。[9] 与此相对,传统哲学认为有一些认识是超验的,例如,《老子》和《庄子》中的道是不能用经验命题进行验证和辩护的。因此,在是不是根源于经验以及能否验证的标准下,经验知识和形而上学产生了分裂。这种情况在《老子》和《庄子》中表现为:一方面人们能够获得日常经验知识,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得到辩护的经验知识;另一方面又有对超验对象(如道、无等)的体认。尽管两类认识有一定关联,但更多的是区别和不同。显然,在西方知识论的视域下,《老子》和《庄子》中的道既不是神秘主义的未知对象,也不是对人类认知能力普遍怀疑的结果,而是对宇宙万物生灭变化终极追问的思辨产物。

【参考文献】

[1][4][5]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27、50、48页。

[2] Jonathan Dancy: 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Epistemology, Basil Blackwell Ltd, 1985, p.11.

[3][7]Ludwig Wittgenstein: Philosophy Investigation, translated by G.E.M. Anscombe, Basil Blackwell Ltd, 1953, p.11, p.89.

哲理故事大全范文第5篇

200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当我们回顾30年的历程时发现,中国改革发展为勇于奋斗的企业家提供了施展才华、激发潜能的机会。这些积极参与中国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进程的见证者和推动者,让全世界开始瞩目中国这条巨龙的腾飞。

海航集团作为海南省一家地方航空公司,由起步到发展,仅用了15年时间,资产从1000万上升到700亿,总资产扩大了几千倍。目前已与国航、南航、东航三巨头比肩而立,成为民航企业的佼佼者。就连美国著名金融投资家索罗斯都成为海航集团的投资股东。6月4日下午,在陕西省政府会客大厅,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代表企业向陕西灾区捐款300万元。借此机会,记者采访到了这位名声显赫的企业家。

下海南,创建海航新品牌

1993年,刚满40岁的陈峰从北京飞赴海南,组建一家航空公司。40岁是陈峰人生的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前,他先后在中国民航总局、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局任职,属于政府官员。40岁后,他怀着一个航空梦来到海南。着手打造一家与国航、南航、东航等国内传统航空公司发展模式迥然不同的航空集团。

初到海南,海南省政府给雄心勃勃的陈峰出了一道难题:只有1000万元资金,要办一家航空公司。怎么办?只有靠自己去想办法。

1000万元意味着什么?只能买一架飞机的翅膀。但陈峰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利用自己在民航业内多年的积累,四处游说,终于交出了满意的答卷。1993年4月13日,第一架波音飞机飞抵海口。同年5月2日,海南省航空公司首航北京。

创业伊始,海航只能在国内外大型航空公司的夹缝中求生。不过,陈峰自有他的办法。海航的飞机机身上最早涂有美丽的彩绘,它还在飞机客舱里搞起机票抽奖,这给了旅客新的体验。

海航的一位老员工曾回忆说:当时,计划经济时代下的中国民航,航空公司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服务不好。而海航在成立之初就打出了一张服务牌,在服务上赢得旅客的信任。海航在初创的5年内,采取了一个比较极端的办法,只要是有旅客投诉空乘,公司不做分析,马上让空乘下岗。这一招奠定了海航的服务基础,空乘服务以旅客需求为中心,一切服务围着旅客转。海航的服务一时在中国民航业内传为佳话。

为融资,十进美国华尔街

人们都说,海航是中国股市大全,法人股、A股、B股、H股,每种股票海航都发行了,每个机会海航都抓住了。于是,陈峰融资天才的名声不胫而走,而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十进华尔街”。

外界盛传陈峰用200个故事“搞掂”索罗斯,此说陈峰不太同意:“我不是讲了200个故事,而是回答了数百个问题。国外投资者绝不会轻信别人,他们首先看的是公司本身,而海航一开始就建立了非常符合国际标准的企业管理框架,这让海航符合了投资的基本条件。”

1995年,陈峰听说在美国可以卖股票,他西服革履,与副董事长王健一起到华尔街去了。但在那儿呆了整整100天,九进华尔街而一无所获。就在绝望之际,索罗斯的高级经理们偶然了解到陈峰创办航空公司的故事,兴趣顿生。美国人觉得,航空公司以100多万美元起步已不可思议,而不到3年就发展成20亿元人民币资产、十几架飞机的规模又是奇迹。海航稳健的发展速度,坚定了美国投资者的信心。两周之后,美国著名金融投资家索罗斯等人通过旗下的美国航空正式入股海航,以2500万美元买了海航25%的股票,高出预期2.5倍。海航因此成为中国34家航空公司中首家中外合资公司。至此,陈峰在美国华尔街已是十进十出。

陈峰说,海航之所以能够引来索罗斯的投资,首先有中国改革开放的因素。索罗斯希望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角色。这个人跟一般的资本家不一样,他是金融奇才,他在博弈金融上面的感觉很好,又有着强烈的资本改革意识。其次,海航的发展是奇迹,海航发展的故事足以使华尔街的投资家们感觉到这些中国管理者不得了。他们非常看中高层管理者的素质。陈峰当时用自学的英语回答了三百多个问题,虽然发音不太标准,但是很流利,华尔街的投资家听完之后觉得很亲切。除了海航的故事吸引人外,海航的国际化运作也是能够吸引索罗斯的一个重要原因。海航从一开始建立就采用了国际一流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财务管理规范;海航用美国最大的律师事务所做公司的法律顾问;海航做的评估用美国做航空一流的评估事务所,评估海航的管理者写了这么一段话:“海南航空的管理者不仅在中国是一流的,在世界也是一流的。”一开始就建立了国际标准的管理制度,这是海航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铸灵魂,传统文化做根基

民航界同仁不无羡慕地说:“陈峰是中国航空业最昂贵的人。”华尔街的金融家们为保证投资安全,联合为陈峰投保了3000万美元。全世界仅有12个人被他们投保,陈峰位列第四。

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陈峰这样总结说:“人生每一段的积累都不会白费,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有准备的人,在陈峰看来就是善于学习的人。“我求学时遇上,只读到小学六年级,15岁就当了兵。我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更觉知识储备的重要。”当兵期间,他利用每天早操结束到早饭之间的半小时,读完了《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世界哲学史》等大部头。陈峰还注意从多个方面锤炼素质。部队集合时看到领导在台上念讲稿,他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出口成章。于是经常对着河水练习演讲,做到了手无片纸口若悬河。对英语他从来没有专门学习过,以前在民航总局工作时,却通过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起床自学,一举考取公派留学,其他考上的,都是英语专业的大学生。

至今,陈峰依然每天早上5:30起床,读书、练字、记心得。不管多忙,用蝇头小楷书写《静夜随笔》一天不断。陈峰说:“要使海航成为一个人生的大学校,让每个从这里走过的人都有收获。”15年来,陈峰坚持为每一位新员工讲课,他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用于培训,古今中外的典故,他张口就来,令听者目不交睫。陈峰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导读》员工人手一册,书中从历史文化、精神修养、为人处事等各方面入手,指导员工“有远大的理想、务实的精神和富于哲理的人生”。有人评价说,海航的启示之一在于抓住机遇,而能抓住机遇是因为它能不断创新,不断创新又与陈峰的好学进取,以及他积极促进全集团的学习不无关系。

求发展,狠抓严管创奇迹

陈峰常言,“要怀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他解释说:“管理航空企业就像管理部队,严是爱,宽是害。人命关天,岂敢不慎哪!严管带来企业发展,这才是对职工最大的爱。”

1994年春节前,海航开飞还不到两年。有两个飞行员从美国培训回来,违反规定不及时报到,立即被开除了。另一次,一架飞机在飞行过程出现事故征候,公司总裁降为副总裁,飞行部总经理就地免职,飞行员改行当搬运工。海航每年的淘汰率、降职率、调整率高达8%~9%。陈峰说:“末位淘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管理,每一个员工都概莫能外。”这种管理文化已经深入企业骨髓,多年来,还没有哪个员工因为被淘汰而找领导吵闹过。

陈峰把制度、人才、企业文化形象地比作窗框、玻璃、粘胶,三者虽独立存在却相互依存。制度是刚性的,有缝隙,人才是个性的,须调教,而企业文化是柔性的,正可以弥合缝隙,教化人心。因而,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嘴边不离的总是文化。陈峰认为,海航要做百年老店,就要用制度和文化把店面建造结实,使它风雨不侵,这样,无论谁来做它的主人,无论里面做什么生意,它的基础都是牢靠的。

谈及未来,陈峰说:“海航15年来不断拼搏进取,始终没有离开航空产业链。今后这个方向也不会变。” 2007年11月27日,海航把旗下64家航空公司重组在一个名为“大新华航空集团”的旗下。他认为,大新华航空公司成立并运营,标志着海航集团完成了以大新华航空为核心的航空企业群的架构。这一航空企业群包括:以经营高品质航线为主的大新华航空、以经营支线航空运输为主的大新华快运航空公司、专门经营公务机业务的金鹿公务航空公司、专门经营旅游包机业务的金鹿航空公司、经营货运业务的扬子江快运航空公司、低成本航空公司祥鹏和西部航空公司。

相关期刊更多

哲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教育学院

农家女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全国妇联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