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道树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习目标】
1、认识和理解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垂线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同一平面内的平行线和垂线。
3、提高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难
点:理解同一平面内平行与相交的特点。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
分一分,填一填。
1、在一张纸上,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有(
)种情况,分别是(
)、(
)。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
(
)。
活动二:议一议
一、课前活动:
观看小朋友甩葱歌舞蹈视频,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筷子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音乐停止时,把手中两只筷子丢在自己的桌面上,然后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筷子组成的图形。
二、分一分,填一填。
1、自学课本56页。
2、填一填。
(1)在一张纸上,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有(
)种情况,分别是(
)、(
)。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
(
)。
1、量一量,
活动单上的两条相交直线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2、填一填。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
)
,就说这两条直线(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
【检测反馈】
1、抽奖游戏。(判断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相交还是平行。)
2、小明的数学日记。
今天,我学习了平行与垂直的知识,知道了:
①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相交。
②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③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三、议一议。
1、量一量,
活动单二第一题的两条相交直线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2、填一填。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
)
,就说这两条直线(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
四、【检测反馈】
1、抽奖游戏。(判断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相交还是平行。)
2、小明的数学日记。
今天,我学习了平行与垂直的知识,知道了:
①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相交。
②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③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④直线行驶的汽车车轮留下的两行印迹互相垂直。
3、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先按要求折,再把折痕画在图中。)
(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使折痕互相平行。
(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使折痕互相垂直。
我的收获:
④直线行驶的汽车车轮留下的两行印迹互相垂直。
3、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先按要求折,再把折痕画在图中。)
(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使折痕互相平行。
(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使折痕互相垂直。
五、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的运用。
六、全课总结。
七、板书
平行
同一平面内
【关键词】导学案 初中数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22
在新课标以及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导学案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导学案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增强学生自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师以及学生的互动,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心的提高,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只有正确的利用导学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利用导学案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正确利用导学案,实施正确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导学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学生自身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数学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导学案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导学案在教学中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只有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才能更加顺利的实施教学,充分把握住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但是如果教学目标制定不明确就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班级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当前教学背景下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制定个性化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实施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当前导学案的运用下,许多教师过分依赖导学案的作用,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与学生本身的特点结合不紧密,这样就会影响教师的教学。
(二)对学生的监督力度降低
导学案发挥了引导学生的作用,学生根据导学案可以进行课前预习,也能够进行相应的课下复习,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课下预习能够对教师所教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在课上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积极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所了解但却很难深入进行学习,同时在导学案的帮助下,教师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减小,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检验,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不够准确,对教师的教学就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利用导学案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讨论是很重要的环节,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学生之间能够交流思想,活跃课堂气氛,能够带动同学们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来,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能够产生出更多的想法。数学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思维能力,而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讨论这一环节。在当前教学中,教师认识到了这一教学方式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也存在相应的问题,主要是对学生的分配存在相应的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存在差距,在进行人员分配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做到合理的搭配,同时小组之间的人数分配也要改进,学生讨论的话题是否与学习相关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效率。
(一)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
利用导学案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只有在正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能够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相结合,提高教学针对性。
(二)引导学生学习,加强对学生的检验
导学案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利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也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适当的引导,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就会出现浅尝辄止的情况。在利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相应的问题学习和思考,加深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学习的环境中来,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复习以及预习情况进行检验,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另一方面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督促的作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刚性悬挂接触网;汇流排;工艺;安装
1 前言
刚性悬挂接触网,又称刚性接触网,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柔性接触网的供电悬挂方式。由于地铁隧道净空有限,刚性接触网是采用绝缘子来悬挂刚性导体,省去了柔性悬挂的腕臂或弹性底座,既增大了对地距离,又降低了车辆上方的空间。Π型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由支持装置、汇流排和嵌在汇流排弹性夹口之间的铜接触网、架空地线等组成,在汇流排弹性夹口的作用下,铜接触线的安装无需锚栓,使铜接触线的安装和维修更换极为方便。
刚性悬挂不仅用于地铁隧道,也用于电气化铁路的隧道,其优越性是柔性悬挂难以比拟的。作为一种成熟可靠的接触网悬挂方式,在我国包括上海、西安、苏州等很多城市地铁都采用这种牵引供电网。
2 汇流排安装施工中的技术难点
(1)由于汇流排长度较长,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由于汇流排晃动而导致的汇流排变形、折断,安装时汇流排两端、中间需利用自制U型支撑撑起。
(2)有短汇流排的锚段,中间接头位置容易离汇流排定位线夹近或重合,在运营过程中,因热胀冷缩而导致汇流排移动不畅,造成鼓胀而影响行车安全。在施工前要严格进行计算,以保证安装过程中定位线夹避开汇流排中间接头位置。
3 汇流排安装工艺
3.1 汇流排安装流程图如图1所示
3.2 汇流排配置
(1)锚段长度复核及计算:一个锚段的刚性悬挂支持装置安装完成后,即对此刚性悬挂锚段实际各跨距和锚段关节长度进行测量复核。根据锚段和现场实际安装温度,计划汇流排终端温度伸缩量定预留量,并以此计算出汇流排总长度,根据总长度计算整锚段汇流排根数和短汇流排的长度,留有因温度变化使汇流排产生位移而需要的间隙。分段绝缘器所在锚段的汇流排计算时,应考虑并预留去除分段绝缘器的安装尺寸(分段绝缘器选型长度为1.8m)。计算短汇流排时,为避开因有短汇流排而产生的中间接头和汇流排定位线夹重合,利用自编公式进行计算,确定短汇流排的安装位置。
(2)预制汇流排:根据测量及计算的汇流排长度后进行实际需要的汇流排切割及打孔。标准汇流排为12m/根,汇流排切割过程中应垂直于汇流排中心线。割切后汇流排切割面与汇流排中心线呈直角,且整个“Π”形截面切割平整。汇流排切割、钻孔后的余渣应清除干净,然后开始试对接,对接后接缝应紧密,无错位偏移现象,汇流排连接缝两端夹持接触线的齿槽连接处要平顺光滑,不平顺度不能大于0.3mm,汇流排连接端缝平均宽度不大于1mm。汇流排中轴线应垂直于所在处的轨道平面,偏斜不大于1°,中间接头及汇流排两端连接孔的尺寸误差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3.3 汇流排搬运和检查
装卸汇流排时不得把汇流排捆扎吊装,如包装符合吊装要求,可整箱吊装;单根汇流排搬运时应4人一组均力抬运,汇流排应轻拿轻放,不得扭曲碰撞。汇流排安装前应对汇流排进行检查,汇流排应无明显的转折角,表面光洁、无缺省、无毛刺、无污迹、无腐蚀,汇流排槽口有变形、损伤、切割面有损伤或不平整有偏斜、钻孔孔位不正确的不得使用。汇流排放置时,平面端向下放置,开口向上不得放反。
3.4 汇流排安装
地铁综合作业车安装汇流排作业车组:由地铁综合作业车+平板车+操作平台组成,地铁综合作业车自带一升降平台,加上轨道平板车上加装操作平台,可形成两操作安装平台,加上自制汇流排安装调整器为一套接触网作业车安装汇流排车组,调整器用于调节汇流排放置高度,省时、省力准确对接汇流排。如下示意图:
人工安装汇流排:由两台梯车+1自制汇流排支持器组成,调整器放置在梯车上,利用自制的汇流排支持器随时换位,支持汇流排的安装。汇流排支持器可由4.4m左右的钢管,上方焊接一U形叉,叉内放置防护用品以防损伤汇流排。
3.4 汇流排终端安装、分段绝缘器安装
汇流排安装应从锚段关节第一定位处开始,一般应从直线端向曲线端安装。有分段绝缘器的锚段,应从分段绝缘器处向两端安装。
在锚段关节第一定位处安装终端汇流排,松开汇流排定位线夹将终端汇流排卡进汇流排定位线夹内,调整终端汇流排使终端汇流排端头距悬挂定位点的距离符合设计值并考虑锚段偏移预留量,然后拧紧汇流排线夹固定螺栓。螺栓安装紧固力矩符合产品安装技术要求。汇流排终端到相邻悬挂点的距离为1800mm,允许误差:+200mm,-100mm。为防止汇流排安装过程中发生偏移,在第一、第二悬挂点处汇流排定位线夹两端安装临时锚固线夹卡紧汇流排。汇流排终端安装时注意锚段关节的方向性,以免装反。
有分段绝缘器的锚段,应从分段绝缘器处向两端安装,先对接安装分段绝缘器两边汇流排,将分段绝缘器置于两悬挂点中间,并将两悬挂点处汇流排锚固,然后再安装两边汇流排。
汇流排中间接头装配时,先将汇流排中间接头清洁干净,汇流排中间接头装于前端汇流排上并拧上紧固锚栓,待安装的汇流排插入中间接头,戴上紧固锚栓,每个螺栓配一个弹性垫圈,中间接头装配时注意方向性,防止装反。
汇流排对接时,使用作业车或梯车将两对接的汇流排调至同一直线面,保持对接面密贴,尤其是汇流排开口处过渡平直顺滑,不偏移错位。汇流排中轴线应垂直于所在处的轨道平面,偏斜不应大于1°;汇流排连接缝两端夹持接触线的齿槽连接处要平顺光滑,不平顺度不能大于0.3mm;汇流排连接端缝平均宽度不大于1mm。汇流排对接完成后并经检查对接质量符合要求后,使用力矩扳手依次按螺栓紧固力矩拧紧,符合设计力矩16Nm。在刚性悬挂支持装置上安装汇流排定位线夹,将汇流排卡入汇流排定位线夹内,然后依次前进继续装配安装汇流排中间接头,对接下一根汇流排直至此锚段安装完毕。
4 汇流排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施工前对汇流排安装施工进行着重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坚持班前讲话。并着重注意登高作业时发生的碰伤、挤伤、刮伤等安全事故,防止发生意外。
(2)地铁综合作业车安装汇流排(或人工安装汇流排)时两端应设置红闪灯,地铁综合作业车安装时行进前方应设专人了望引道,施工时由施工负责人统一指挥、安排,作业区段应设置明显的防护标志和防护人员。
(3)施工操作平台上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扎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面向车组前进方向,确保防护到位,随时注意隧道顶上突出的刚性悬挂支持结构,防止伤人,确保安全。在汇流排的安装过程中,对汇流排的绑扎确认牢固后方可起吊,防止起吊过程中汇流排的滑落伤人。
(4)汇流排安装前应对汇流排材质、规格、尺寸等外观尺寸进行检查,安装时,对汇流排的安装、运输小心轻放,地面放置时平放、开口槽部位应朝上,并保持汇流排及中间接头的清洁。
(5)安装汇流排时对汇流排的切割及钻孔时,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由专业电工全面负责管理和维护,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6)人工安装汇流排时,梯车(或移动操作平台)下方,施工辅助人员戴好安全帽并必须扶好梯车并固定,防止在施工过程中梯车(或移动操作平台)自由滑动,引起施工事故。梯车前进时不超过5Km/h,施工操作时施工人员必须扎好安全带,并把安全带绑在牢固、结实、安全地带,防止坠落。
一、对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审查与判断的意义
(一)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是判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和应给予肇事行为人何种刑事处罚的重要依据
根据《刑法》第15条第2款的规定,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危害后果只有达到法定的程度才能构成。最高法院《审理交通肇事的解释》依照罪刑法定的原则,从交通肇事行为致人重伤的人数、死亡的人数、行为人无力赔偿直接财产损失的金额,结合行为人应负责任的大小及行为人对交通肇事行为的态度(是否逃逸),对交通肇事行为的后果达到构成犯罪的情况及如何给予刑事处罚作出了规定。该司法解释规定了交通肇事罪三个不同量刑幅度的适用情形。依照这些规定,肇事行为只有在行为人应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或同等责任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行为人承担交通事故的次要责任或不承担责任的,不构成犯罪,故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首先决定肇事人是否构成犯罪。在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相同、行为人无能力赔偿直接财产损失数额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的交通肇事刑事案件中,承担事故责任重的肇事人与承担事故责任轻的肇事人相比较,前者在同一量刑幅度内所受的刑罚要重一些,故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不仅对认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肇事行为人量刑有重要意义。由于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只能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它是认定交通肇事行为人是否承担责任和承担何种程度责任的法定依据,事故双方当事人不能对此自行协商,故人民法院在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中,既不能全盘照搬,也不能予以抛弃而自行确定行为人事故责任的有无及大小,只能对其进行审查、判断,以达到对交通肇事行为人准确定罪、恰当量刑的目的。
(二)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是确定肇事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大小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l06条第2款与国务院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是判断行为人是否有过失及过失的大小的法定依据,也是确定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有无因果关系的重要依据。如果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行为人负交通事故全部责任的,应全额赔偿被害人或受害单位的损失;负主要责任的,应承担主要的赔偿责任,被害人或受害单位也应承担次要责任;负对等责任的,交通事故的责任者、被害人或受害单位各承担一半的责任。
二、对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应当进行审查、判断的理由
人们往往认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是不容否认的,人民法院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应当予以采信,其实则不然,对其审查、判断不仅符合刑事诉讼证据的理论,而且有法律依据,也是实际工作的需要。
(一)对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的审查、判断符合刑事诉讼证据的理论人民法院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过程,实质是使用案件的证据确定行为人是否应当承担事故责任以及责任的大小,以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给予何种刑事处罚的过程。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其性质上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规定的鉴定结论。既然是作为一种刑事证据而加以使用,就应当具有证据的基本特征即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证据的合法性要求证据的收集过程要遵守法定的程序,证据的客观性要求证据要与客观事实相符,证据的关联性要求案件所有的证据要相互印证,只有具备以上三个特征的证据,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因此,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加以审查、判断是刑事诉讼证据理论的要求。
(二)对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的审查、判断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首先,对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的审查、判断是《刑诉法》的要求。依照《刑诉法》第42条第3款以及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第5条的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或责任重新认定书作为一种鉴定结论,必须经过庭审公开举证、质证、认证,即使不公开审理,也要进行举证、质证、认证,只有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此外,从法律效力来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以下简称《处理程序》)作为行政法规。只能适用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不能适用于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其法律效力小于《刑诉法》,故即使错误地将《处理程序》中关于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效力的规定等同于认为该认定完全正确而不需审查,那么根据《刑诉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也应对其进行审查、判断。
(三)对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审查、判断是人民法院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客观要求
交通事故无论如何处理,划分责任界限、作出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是处理事故的基础,如果不限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划分交通事故责任界限的次数,那么当事人可能就事故责任永远纠缠下去,交通事故就无法得到处理,故赋予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重新认定书以确定性是从程序上考虑的,类似于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关于责任界限的划分就完全正确,也并不意味着人民法院在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和交通肇事民事赔偿案件时,可以不加分析地将其作为定案的根据,人民法院对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进行审查、判断,可以纠正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关于事故责任认定方面的错误,从而正确处理交通事故案件。
三、对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审查、判断的方法
(一)从程序上对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进行审查、判断。
人民法院在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中,既然将其作为鉴定结论加以使用,那么划分事故责任界限,制作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责任书就应遵循法定的程序,否则,就不具备证据合法性的特征,从而不具备法律效力,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依照《刑诉法》和《处理程序》的有关规定,事故责任认定书、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的制作应当遵循下列程序:
1、事故责任认定书只能由特定的人员作出。依照《刑诉法》第ll 9条《处理程序》第2条、第4条和第34条的规定,事故责任认定书必须由具有一定资格的交通警察作出。审判实践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侦查终结涉嫌交通肇事犯罪的案件,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往往没有附鉴定人资格证明,即没有证据证实鉴定人是否系具有3年以上交通管理实践、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颁发证书的交通警察,审判人员应当要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
2、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应当在一定的期限内作出。按照公安部公通字(1991)113号《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第1条和《处理程序》第32条的规定,交通肇事事故责任认定书至少要于交通事故发生之日起40日内作出,作出后应当及时向当事人公布。
3、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必须完善签名、盖章手续。依照《刑诉法》第120条第l款和《处理程序》第32条、第35条的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或重新认定作出后,应当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或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决定书,由事故责任认定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审判实践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侦查终结的涉嫌交通肇事犯罪的案件,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往往只加盖鉴定单位印章而没有鉴定人签名,有的鉴定人的名字系打印而不是亲笔签名,审判人员应当要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鉴定人员补签。
4、公布事故责任认定书或重新认定书应遵循特定的程序。在审判实践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二种情况,一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事故责任认定书送达手续不规范,有的根本没有送达有关当事人,有的只送达犯罪嫌疑人而没有送达受害人,有的只送达受害人而没有送达犯罪嫌疑人;二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虽然将事故责任认定书送达了有关当事人,但未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出具有关证据,说明认定责任的依据和理由。根据《刑诉法》第l 2l条及《处理程序》 第33条的规定,交通事故责任书作出后,案卷中不仅要附有事故各方当事人签收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记载,而且还要附有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出具有关证据,说明认定责任的依据和理由这一过程的笔录。
5、事故责任认定有一定的次数的限制。依照《处理程序》第35条规定,交通事故责任的重新认定为最终决定,这就意味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最多只能进行两次。
(二)从实体上对事故认定书或责任重新认定书进行审查、判断
l、有证据认定事故责任时,审查责任认定是否恰当。
(1)对单纯因车辆车况不佳而造成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的审查、判断。首先要肯定的是车况不佳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车辆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对车况不佳“视而不见”的行为(有时因过失没有检查车况,有时虽检查,但轻信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因果关系,也并不意味着车辆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一定要承担交通事故的责任,需要对具体情况作出分析。第一、车辆的驾驶员是车辆的所有人,包括法定所有人和实际所有人,所有人负有保持车况良好才能使用之义务,所有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l 7条、第18条、第19条至22条的规定,对不符合行驶技术要求的车辆而加以使用,根据其使用车辆行为的性质,其责任承担情形如下:其一、如从事有偿活动或非法活动,则所有人应当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其二、如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或协助司法机关从事司法活动,车辆的所有人不承担事故责任,但受益人要承担赔偿责任。第二、驾驶员不是车辆的所有人,驾驶员违反上述规定,驾驶无号牌车辆或驾驶不符合行驶技术要求的车辆的,根据驾驶员使用车辆行为之性质,其责任承担的情形如下:其一、驾驶员是车辆的借用人,因驾驶员系使用车辆的受益人,驾驶员有义务对车况进行检查,所有人也负有保持车况良好才能出借之义务,因驾驶员使用车辆没有付出对价,故驾驶员应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所有人应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其二、驾驶员是车辆的承租人或承包人(车辆承租与承包相比,其区别在于承租仅限于有偿使用车辆,而承包不仅有偿使用车辆,而且还有偿行使了与车辆相关的其他权利,比如承包客运车辆,承包人不仅使用车辆,而且还行使了排除其他没有在该客运车辆的营运线路上取得营运资格的车辆从事客运的权利),在排除驾驶员非正常使用的基础上,由于所有人出租或发包车辆取得了对价,且负有保持车况良好才能出租或发包之义务,故所有人应当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但驾驶员作为承租人或承包人,也负检查车辆、保持良好车况,才能承租或承包而加以使用之义务,故驾驶员应当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如驾驶员非正常使用致使车况不佳而发生事故,则驾驶员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所有人不承担事故的责任;其三、驾驶员是车辆的盗用人,盗用人使用车辆并非车辆所有人意志的体现,故盗用人应当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所有人不承担责任;其四、驾驶员是车辆的征用人,在紧急情况下,出于社会公益,比如为救灾、救人、追捕犯罪分子,驾驶员征用车辆,驾驶员和所有人均不承担事故责任,但受益人要承担赔偿责任。
(2)对单纯因肇事人的违章行为而造成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或责任重新认定书的审查、判断。第一、肇事人是车辆的驾驶员,驾驶员的违章行为包括违章驾驶和车辆违章装载,驾驶员的违章行为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其承担事故责任的情形如下:其一、肇事人违反有关规定而引发交通事故,肇事人应当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其二、车辆未按规定装载而导致交通事故的,驾驶员应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明知车辆违章装载而要求装载的其他人员,也应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其三、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机动车辆承包人、承租人或其他人员指使、强令驾驶员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驾驶员及上述指使人均应共同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第二、肇事人不是机动车辆的驾驶员的,驾驶员不承担责任,肇事人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3)对因车辆车况不佳、肇事人的违章行为而共同造成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的审查、判断。因上述两种或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交通事故,就要根据事故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车辆的所有人、驾驶员及其他违章人应否承担的事故责任及承担事故责任的大小。
2、没有证据认定事故责任时,审查责任的推定是否恰当。
上述三种情况均系针对有证据能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作出分析而言,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如因当事人的行为致使交通事故无法认定责任,就要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交通事故的责任进行推定。第一、当事人逃逸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事故的全部责任;第二、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的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当事人各方均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均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的责任无法认定,应当负对等责任,但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机动车辆的一方应当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辆、行人一方应当负次要责任。
1 反思优化教学
优化教学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和加工,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使学生的情感移入到与教学相关的对象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教师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编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
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倾听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或者及时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或者认真观看录像全程记录。其实每一节课都有成功之处,如顺利的教学过程、有效的课堂组织、高超的教学设计、活跃的课堂氛围、独创的问题情境、新颖的教学方法、默契的师生配合、精彩的教学片段、成功的临场发挥、有益的教学启示、突发的教学灵感、独特的教学思维、经典的师生对话、典型的教学案例、逼真的教学演示、巧妙的问题处理、精当的教学语言、传神的体态眼神等。只要教师稍加留心,这些可记之处俯拾皆是。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收集、处理、记录反馈信息,及时动笔反思,优化教学。
2 反思教学“败笔”
2.1 反思不足之处
教师应注意将不当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没有突破的地方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的教训。如教师对课堂的归纳总结不够重视,一般只注重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引言,注重合理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而对课堂教学的结尾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上课总是滔滔不绝地讲授,直到下课铃响了才草草结束。有时把讲课的提纲复述一遍作为结尾,有时把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看,这样的结课方法过于平淡,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教师通过不断反思总结,感到课后总结是一节课的精华和浓缩,一定要认真对待并设计。在新课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对每节课内容进行快速回顾、总结,或学生之间交流讨论主要内容,或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结尾;除此以外,有时也可采用列表式、重点知识填充式、抢答式等进行总结。总之,教师应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优化结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集中学生注意力。
2.2 反思疏漏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这些失误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理解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一行行道树是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这就要求教师讲述时应适当展开。
3 反思学生信息
教学反思不但要特别重视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而且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感受与需求,重视收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生的爱好、需求、接受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感受、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都是教师课后反思的重要素材。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看出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有助于开阔教学视野,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如讲授“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top”的意思是“停止(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
反思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反思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新课程学生的主体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反思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靠机敏的头脑随机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准确抓住教学过程中的难得机会所实施的智慧行动,带有急中生智的色彩,是教师面对特殊教学情境时富有灵感的“点睛之笔”。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人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任凭事先如何周密的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
例如进行“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时,教师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汇报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有三种:砖红色,浅砖红色,蓝色。于是,教师停了下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分析得出:砖红色,反映做实验的学生理解实验原理的能力强,遵循实验步骤顺序,遵守实验所用时间,具有要做科学实验先做老实人的求实精神,并给予表扬。砖红色较浅,原因是保温时间短或水温没有达到60℃。蓝色,原来是学生忘了加入组织样液,只有斐林试剂,因而呈现Cu(OH)2的颜色。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斐林试剂的使用特点、原理,又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