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际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今,世界各国联系日渐频繁,与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不仅涉及到语言还涉及到文化,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加强跨文化交际的分析、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刻不容缓。
在交际语言教学法(以下简称交际法)教学过程中,若能将目标语言的文化引入课堂,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不一样的教学活动,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通过采用交际法与文化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外语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容忽视。
二、交际法概述
交际法起源于二十世纪60年代晚期的英国传统教育并在80年代初期逐步得到推广。它以Hymes(1972)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为理据,即交际能力不但应有语言知识。还应注意语言运用的得体性。Littlewood(1981)也提出“交际语言教学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交际法不仅注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注重语言的功能。”因此交际法必然强调学生的课堂实践,这就要求将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是策划者、引导者、促进者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他们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与场景中进行小团体式的、相互间的或有教师介入的对话和语言交流,因而达到学习掌握和实践语言的目的。
三、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涉及到文化和交际。文化是社会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总称。交际的概念尽管与文化不同,但却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时候人们之间的交往都是交际。实际上文化是通过交际而得以学习、表现、传播和保留的。
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是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T,Hall在其经典著作The Silent Language中首次使用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能够顺利地和不同国家的人们交流的这种能力即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属于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范畴。它既不是Chomsky所指的语言能力,也不是Hymes所言的交际能力,“它是指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际时具有强力的跨文化意识,善于识别文化差异并排除文化干扰,并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
四、在交际法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了解,在当今社会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需要”。其次。应搞清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所谓动机,就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再次。引发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目标文化的了解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对文化的深层思考能力。最后,不仅要让学生正确的掌握语言形式。还要掌握语言形式的功能,让学生能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对象。按照不同的要求,用合适的语言形式进行跨文化交际。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三方面:
1 适当的课前内容导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标准不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在人际交往时行为温和婉转:而西方国家则力求言语表达详细清楚确切。交际法中的教师要对中外文化有较强的洞察力、理解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对中外文化做适当的课前内容导入以方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介绍如何打招呼时就可以在“你吃了吗?”和“How are you?”间解释文化差异,同时可以提出“What’s the weather like?”这类的符合民族习惯的用语。
2 利用交际法多彩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可以选取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的教学材料,尽量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语言环境和应用语言的条件去进行教学。例如,可以采取结合图片讲解课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看电影,对比中国和英美文化中的形象和标识,就某一价值观发表自己的评价等,在轻松、自然、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
3 应该注意的是,采用交际法教学的老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素质,除了要掌握有关目标语言的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能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堂活动来学习目标语言及文化。作为课堂活动的总设计师和组织者,教师还必须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介绍所学内容时是示范者,进行操练时是组织者,练习时是裁判员,巩固记忆时是帮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举止及文化底蕴是十分关键的。
五、结语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口语教学;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91-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都需要不仅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同时能用英语流利交流的人才,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对学以致用的语言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都造成了相当数量学生的哑巴英语。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交际教学法以提高人的交际能力为初衷,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很好的启示和实际指导意义。
二、交际教学法形成的理论背景
英语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称功能法或意态法,源于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Hymes)(1972)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学说。他指出,一个人语言的好坏,不仅仅在于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还包括他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人的语言能力应该是他的交际能力,而且交际能力并不表现在一个人对语言形式掌握得有多好,而在于他运用语言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有多强。
威多逊(Widdowson)在《语言教学交际法》(1978)中提出了在文本和语篇中语言体系与交际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对此,他强调不同意图的语言交际行为的重要性,因为它体现了使用语言的能力。
卡纳尔(Canale)和斯温(Swain)在1980年提出了交际能力三分说。而卡纳尔(1983)再将它修改为交际能力四分说模式: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
进入90年代,Bachman(1990)从语言测试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语言交际能力模式(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他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语言能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仅包括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包括在交际时对所掌握的知识的运用,这就是语言交际能力的真正涵义。交际教学法就是在这样一些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思想,随着研究的深入,它在理论上也得到逐步完善。
三、交际法的主要特点
(一)教学内容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来设计不同情境
例如,做客,看病,推销产品等,使学生能够把课堂上学过的东西正确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过程交际化
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教师主宰课堂。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创设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真实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因此,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者,而是课程的设计者(designer),教学进展的控制者(controller),课堂活动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教学效果的评估者(assessor)。
(三)不忽视教授语法
交际法不是以语法为纲,但它不排斥语法讲解。它把语法项目按功能和意念加以整理,让语法形式服从于语言功能。
(四)认为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
外语学习必然会有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因此,犯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这点,以免中断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内容的表述。
四、实施交际法教学,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一)把英语口语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交际能力的培养上来
交际能力不但应具有语言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应注意语言运用的得体性。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这是因为教学时师生之间的交际,是彼此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的效果是双方互动的结果。其次,通过课堂交际活动,使学生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教学为交际,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lpose)的兴起,语言理论界和教学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语教学界的主流——听说法和情景法——逐渐被交际法所取代。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生成”理论、海姆斯(Dell 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M.A.K.Halliday)的“功能”理论以及威尔金斯(D.A.Wilkins)的“意念”学说等,在外语教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并得到普遍赞同。交际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
交际教学法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也叫“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或“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提出)。其核心思想是: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结构,而且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
交际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与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发展的特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主要是由交际法的理论基础决定。而以下两个理论可以说是交际法赖以建立的支点:Dell Hymes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理论。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处世的能力,即使用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对潜在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乎语法;适合性;得体性;实际操作性。M.A.K.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他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不是产生结构的体系。他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提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runetion)。基于语言学理论基础的交际法,强调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优势与误区
较之其它教学法不同的特点及优势。交际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运用所学语言与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交际法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交际法强调语言的流利性(fluency),忽略语言的准确性(accuracy),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话以培养交际能力,而不需要急于纠正学生出现语言错误,以免影响学生的思路和积极性;交际法以交际活动为课堂主要方式,选用的材料应具有真实性,根据人们处理这些真实材料的行为方式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有双人活动(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班级活动(class activity)、角色扮演(roleplay)、短剧(short play)、采访(interview)等,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知识;交际法重视对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国家文化的学习,同时注意介绍中西文化差异和培养跨文化交际知识,以便进行有效且恰当的口头或书面交际,避免受本国文化的影响,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理解的误差或差异。
不难看出,交际教学法的这一系列特点使之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首先,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与互动性。其次,它注重学以致用,倡导让学生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学习英语,有助于真正培养其语言的运用能力。另外,它转变了传统语言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和单一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应用中,由于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很多教师走入了交际教学的误区:把交际能力狭隘地理解为口头表达能力,而忽视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在运用交际教学法时,忘记了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原则,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组织口语训练上。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技能得不到及时巩固,基本功不扎实,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也会下降。
对交际中语言错误听之任之。一些教师认为交际教学法强调的只是语言的流畅性,而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学生无法认识到表达中出现的错误。
过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或否定教师的作用。交际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所以,不少外语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转入以学生为中心,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但是又把精讲多练中的精讲理解成少讲,甚至不讲,缺乏对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以及对文化背景和交际原则的介绍:把多练简单地理解成增加练习的数量和时间,忽视了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强调语言的运用。而忽视词汇和语法教学。一些教师认为交际教学法只重视语言的使用,而忽视词汇和语法的讲解。语法是重要的,没有语法,我们与别人交流时,语言就没有逻辑性。所以把语法教学从训练交际能力中分离开来是错误的。
走出误区,让交际教学法更好的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语言结构性知识与功能性知识并重。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同等重要,语言意义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形式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偏重任何一方都无法实现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其次,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变主体为主导。课堂上,教师应组织教学活动,控制教学进度,鼓励并提示内向胆怯的学生并适时地参与到活动中给以引导及纠正。
更好的运用交际教学法
对交际教学法有正确的认知。要将其运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必须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首先,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是在一个非英语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只能是一种把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这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国家有本质的区别。其次,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英语教学绝大多数是在六、七十人以上的大班进行的,尽管教师想方设法在课堂上创造英语环境,但大容量的班级却常使这种努力大打折扣。此外,不少学生在中学里只学了一些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很少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读、写训练,他们已习惯于一套不太科学的外语学习方法,进入大学后,很难一下子纠正过来。不少学生阅读能力尚可,但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欠佳便是例证。因此,教师宜遵循循序渐进、范围广泛、由易到难的原则开展交际法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搞活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交际法主张教师设计和创造交际环境,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参与交际活动。教师是交际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教师也是反馈信息的收集者。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明确交际就是交际活动的主体这一概念,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必须围绕这个核心。课前,作为交际活动的策划者,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参与交际活动的动机、兴趣及实际语言能力:课上,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促使交际活动发生,按预定计划发展:课后,作为反馈信息的收集者,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对交际活动的体会和建议,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问题启示
一.引言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Approach),又称交际(法的)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最初人们称它为意念法(NotionalApproach)、功能法(FunctionalApproach)或意念功能法(NotionalfunctionalApproach)。1972年萨维农(S.J.Savignon)提出交际能力语言教学的思想,1978年蒙比(JohnMunby)发表《交际大纲设计》,威多森(H.G.Widdowson)发表《作为交际的语言教学》,标志着交际教学法的正式确立。交际教学法自诞生以来,便受到许多学者和语言教师的青睐,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以来,使根深蒂固的语法―翻译法受到巨大冲击,人们开始用一种新的标准去审视外语教学体系。
二.交际教学法的特点。
1.功能和意念相结合。语言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从日常学习生活的情景中选择典型材料,学习表达和理解不同功能所需要的语言。
2.语篇是教学的基本单位。语言教学由句子的机械操练转向语篇在交际情景中的实际运用,要求教学法中的句型操练是在语篇上下文中为表述意义和交际功能服务的。
3.教学过程交际化。利用外语组织课堂进行教学,通过交流讨论和角色扮演实现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学生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不仅要求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而且还应注意场合、符合说话人的身份等,得体地使用外语。
4.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课堂上,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交际教学法反对命令、强迫和机械的训练,强调激发学习动机,消除焦虑情绪,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言语交际活动,不苛求纠正语言错误。
三.交际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交际教学法在短短时间内受到国内学者和教师的追捧,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交际教学法存在一些问题。
(1)忽视对语法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过度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法提出后,教师着重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在交际教学法理论形成初期,一些外语教师没有理解交际能力的真正含义,而是将语法能力与交际能力对立起来,认识不到交际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的,误以为阻碍学生交际能力发展的根源是语法能力,即掌握大量的语法规则知识。因此,语法教学的地位急速下降,在教材编写上,语法不要求有系统性和阶段性,甚至被部分取消。没有正确规范的语言形式作保障,就难以恰当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2)把交际能力狭隘地理解为口语表达能力,导致对笔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理解能力的培养。
首先,笔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变弱。一些教师忽视笔语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忽略口笔语在本质和方式上的差别,教学原则与教学实践相脱节:“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演变成“重听说,轻读写”。的确,口语训练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演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缺少笔语训练,新知识技能不能及时巩固发展。因此,听说读写单项训练的失衡会导致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下降。
其次,忽视对理解能力的培养。交际教学法传入中国之后,学生不再学“聋哑”英语,但学生讲的英语词汇贫乏、句型简单、题材重复单调,学习兴趣锐减。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是语言输入不足,缺乏语言操练。学生少有语言材料的积累,交际时不得不借用汉语思维导致大量的中式英语表达出现。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难有保证,更不用谈语言得体性和多样性了,交际自然难以顺畅与和谐。
(3)过度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或否定教师的作用。
交际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知识、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的要求随时调整教的内容、方式、过程等方面。教师从以前的主导者变成旁观者、课堂管理者、参与者或顾问,有时甚至需要担任所有这些角色(Littlewood,1981)。这意味对传统外语教学模式的挑战,也意味教师和学生在外语教学中的重新定位。不少外语教师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但又把精讲多练中的精讲理解成少讲,甚至不讲,缺乏对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以及对文化背景和交际原则的介绍;把多练简单地理解成增加练习的数量和时间,忽视了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结果课堂成了学生自由活动的场所,教师对学生的交际活动不提供指导和评价,导致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也不清楚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挫伤学生参与交际活动的积极性。
(4)实验和运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迄今为止,针对交际教学法进行的各种实验和教学实践,都难以达到理想结果。就以交际法发源地欧共体为例,此法在那里已用了30多年,他们的目的语环境和教学条件是极其优越的,但是1998年为止,/欧洲年轻人会讲两种以上外语者为数不多,在成年人中间,可用一种外语阅读者,也只占45%(人民日报,1998年9月2日6版)。
四.交际教学法的启示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教学方法也不例外。交际教学法尽管不同于传统教学法,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先进教学法。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但各种教学法应该,优劣互补,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方法的一致,这样会给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广大教育者应该根据我国学情不断研究改进交际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体系。
参考文献
[1]Krashen,S.TheInputHypothesis,Issuesad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8.
[2]Littlewood,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An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1.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 交际法教学 语法 语言功能
0 引言
受西方国家的一些语言学家所倡导的交际法的影响,我国的语言学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开始研究交际法的教学。教育部2007年7月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颁布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新标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系列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师不再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或单纯的“结构法”教学,而采用“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方法”。尽管新标准的教材使用了若干年,但还是有不少教师对交际法究竟是什么仍感到扑朔迷离,甚至产生了一些误解,因而不能较好地运用交际法的原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英国功能语言学家Geoff Thompson在《有关交际法的若干误解》一文中,他列举了较常见的四种误解:①交际法就是不教语法;②交际法就是只教口语;③交际法就是伙伴活动(pair work),伙伴活动就是角色游戏(role play);④交际法对教师的要求太高。本文就此结合英语教师对交际法产生的误解及原因进行分析。
1 对交际法的误解及原因
误解一:交际法就是不教语法 交际法以语言功能为纲,不以语法为纲,强调教学过程交际化,语言课程的内容不再由形式、词语和句型来制订,对学生所犯的语法错误不纠正,因为交际法认为纠正错误会影响学生交际的流利性。不少应用语言学家都认为纯语法教学应该避免,因为语法知识是不能通过表述的规则传授的,而必须在与目标语的接触中潜意识地习得。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教师就错误地认为应用交际法就是不教语法。然而,交际法从来没有反对对语法的直接关注,交际法不排斥语法,但怎样教学生学会那必不可少的语法这一问题仍在研究。交际法观点认为,一定数量的课堂时间用来学习语法,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回复到传统的传授语法规则的方法中,而是把语言的结构与语言的功能相结合,教学语法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听、说、读等语言实践活动,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现在多数教材都是通过实例教语法的。学生所听到的和看到的是在一定情景之中使用的语言,基本的句型结构反复出现,学生自己可以逐步发现规律,归纳出语法规则。因此,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在可能的情况下,首先让学生在可理解的语言环境中接触新的语言。这样他们先理解了语言的功能和意义,之后才引导他们来表达这一意义的语法形式。新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在他们内部进行的,而且为他们所驾驭。在当前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形势下解决好交际法与语法教学这一关系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它将使英语教师更加放手地运用交际法,使学生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误解二:交际法只教口语 对于大部分把口语视为第一的这种方法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是用于交际,如:参加国际会议时能自如地与与会者自由交流,出国时能周游自如、和外国客人交谈等,这是产生这一误解的原因之一。在我国,外语教学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基本上是按照欧洲古老的“语法翻译法”的路子走过来的,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们开始研究结构法和功能法,注重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不少教师对交际法的实质并不了解。另外,交际法强调学生要大量地、有目的地操练,这就很容易地被理解成这样一条原则:教师讲话时间应该减少,学生讲话的时间应该尽可能地增多,把学生结成对子,令其相互交谈以达到交际目的。这是产生误解的另一个原因。
这一误解产生的结果是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口语教学,在课堂上不管学生是否听懂,全部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安全排斥本族语,对语法知识也一概不讲,结果大部分学生只学会了一些口语,而语言知识学不透,并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众所周知,交际不单是通过口语,也不单是由书面语的方式进行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上。用目的语教学是交际法所提倡的。在学习的早期阶段先抓口语,使之成为教学手段,早日占领课堂,可以使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误解三:交际法就是伙伴活动(pair work),伙伴活动就是角色游戏(role play) 这一误解不在于对“伙伴活动”本身的强调,而在于对角色游戏的应用范围的错误理解。角色游戏固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加交际性活动,但如果只是要求学生做些简单的分角色朗读或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扮演,这与结构法所使用的机械操练又有什么两样呢?角色游戏这一课堂活动有它的两面性:一方面强调语言课堂中的活动应模仿真实世界,这种角色表演变成“真实表演”;另一方面强调,在追求深层现实主义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应激励每个学生对内心世界进行想像性的自我表达,这里角色表演便成为了“超真实表演”。而随着学习者的逐渐成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自由地、真实地用于交际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另外,交际法的本意是弥补结构教学法忽视语言运用的不足,而无论是课堂内的“角色游戏”,还是模仿真实情景的“角色表演”,都不能达到真实、自由地交际这一目的。因此,我们不但要把伙伴活动看作是一种有用的后续活动,而且要使伙伴活动延伸到学生能在语境中实现语言的交际价值,并根据语境信息,个人知识和语用规则来创造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意思。
误解四:交际法对教师的要求太高 交际法与较广泛使用的翻译法和听说法相比对教师的要求更苛刻。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应是组织者、顾问、交际伙伴。作为组织者,教师不能象用翻译法一样以自己为中心,而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作为顾问,教师的教学内容无法预料,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不单是讲解,还必须倾听学生讲的内容,并且尽可能身临其境地和他们交谈。此外,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对长期用贯了语法翻译法教学、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师来说确实很难适应交际法,因而认为交际法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了,这是产生误解的原因。我们得承认,交际法本身存在着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在不得不教一本绝非交际法的教材,要使用交际法确实有困难。但这种情况已越来越少了,现在的许多教材提供了非常切合实际、一目了然的交际法原则和课堂活动。用交际法上课,对于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师来说并不是太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就能很好地贯彻交际性原则。
2 结束语
当前对交际法的研究已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交际法不仅改变了我们对语言的认识,而且改变了我们对学生和教师的认识。交际法并不是一种信手拈来就能按其原则直接使用的方法(method),而应该是一种教学途径(approach),通过这一途径掌握语言知识,通过这一途径获得交际能力。许多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把交际法与结构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了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教材,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的语言交际的能力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做语言形式的练习,要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联系,要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使语言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一切利于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都属于交际教学法。
参考文献
[1]Geoff Thompson.刘精忠译.有关交际法的若干误解[J].国外外语教学1996年第四期.
[2]陈静. 交际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昆明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黄国文.Chomsky的“能力”与Hymes的“交际能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