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农业

旅游农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农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农业

旅游农业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农业旅游的自发性,分散性经营形式,不利于把农业旅游做大傲强。要采取政府主导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优势点聚集。建立开放性的,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渠道与运营机制。

1.引言

农业旅游是产业旅游的一种新的发展业态,农业旅游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个旅游品种。它是指利用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活动、田园景观及农村文化等资源规划而成的民众体验农业与休闲游憩的新兴产业,是将生产、生活及生态结为一体的旅游方式。从广义上看,农业旅游还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呈现出多种形态,具有广泛性、差异性、生态性、娱乐参与性等特征,能产生较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国农业旅游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农家乐型”(即80年代城里人到田园风光优美的农村参观浏览,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和第二阶段的“农业娱乐型”(90年代城里人到各类农业观光园采摘水果、钓鱼、种菜、野餐学习园艺),正往第三阶段的“乡村度假型”发展,即将观光、度假、娱乐参与等旅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到乡村为度假主要目的。现在农家乐正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

2.农业旅游的现状

农业旅游在欧洲早有渊源,是现代欧洲经济和文化的一部分,并推动了许多艺术门类的产生和发展。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19世纪30年代,欧洲开发农业旅游开始形成规模。近年来,法国人推出了新兴的“农庄旅游”,有1.6万户农家建立起了家庭旅馆,3000多户农民组成了名为“欢迎您到农庄来”的联合经营组织,以推动本国农业旅游的发展。这种新兴的“绿色度假”每年可以给法国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意大利专供“绿色旅游”者饮食起居的农庄已有6500间。日本各地观光农业经营者们成立了协会,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各种具有特色的服务设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与国外的农业旅游产业相比,国内的农业旅游则刚刚起步。它与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相伴而生,尤其在近几年的“黄金周”旅游中,以农家乐、民俗旅游、农业观光游为主的各种农业旅游项目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呈现出蓬勃生机。在上海,去年有近360多万人次的市民走出市区钢筋水泥“丛林”,到郊区农村游览观光。以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为例,2003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利润400万元。在青岛北宅,通过樱桃节、农家宴、民俗村等旅游项目,经营户年均最高旅游收入可达10万多元,使得昔日的穷乡僻壤成为投资的热土。在烟台长岛,通过开展“渔家乐”,让游客们吃渔家饭、睡渔家炕,体会渔家民俗,广大农民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往日的海天岛国成为休闲的乐土。

3.郑州市农业旅游开发现状

郑州市位于我国中部,是北亚热带和南暖温带的交汇地带或者说是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再加卜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农业生态类型及景观区域组合,发展农业旅游的潜力十分巨大。几年来郑州市的的农业旅游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目前郑州市已有农业高新科技园、河南金鹭驼乌乐园、郑州富景生态旅游区.郑州丰乐农庄、郑州四季同达农业园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二七区侯寨乡樱桃沟,惠济区惠源生态园、悦来农庄天水农庄、怡景休闲农庄等农家乐旅游景点,农业旅游已经初具规模,正在成为观光旅游的发形式,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收入。郑州侯寨乡樱桃沟,2010年五一假期第一天就接待了上十万的游客,平均每年接待人数60~70万人次,为当地农民增收500多万元。农业旅游已成为侯寨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4.郑州市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4.1.活动单

一、季节性强,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郑州市的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开发出现缺乏特色,盲目性和模仿性。主要以花乡农家风情游,果乡体验风情游,休闲垂钓游为主,形式单一,而且赏花,采摘型农业旅游形式的季节性较强,适游期短,知识型参与性不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郑州市的农业旅游时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的。缺乏发展的后劲。

4.2.缺乏政府的统一管理和引导,更新观念和整合资源形势急迫

郑州农业旅游以自发单体行为、点状分布为主。这些景点一般规模较小、地点分散,旅游服务项目单

一、雷同。处于自然发展和竞争发展并存时期。没有形成花卉欣赏,瓜果采摘、农业观摩,民俗采风、农家生活体验等功能多样化的大型观光农业基地。而且几个主要景点如樱桃购、郑州富景生态旅游区、河南金鹭鸵鸟园、郑州丰乐农庄分布在郑州的西南、东南和西北各个方位,并且资源比较分散。

4.3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营销网络和形成品牌效应。

由于郑州的农业旅游是分散经营,容易受到资金的限制,对外宣传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整体形象宣传力度不够。各种农业旅游项目很少出现在旅游交易会、推介会、欢乐节、展销会上进行集体宣传,其它形式的宣传也很少。单独印制的宣传资料不多,内容也不够书籍,对外宣传不利二是新开发旅游产品传力度不够。各个景区很难提高景区的知晓度。同时由于受到资金,规模的限制,很难形成品牌。

4.4基础设施及环境设施不尽完善

设施设备的不完善器致了客源的可进入性、安全、供水、农家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有些农家乐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医疗设施等。厨房和厕所的卫生标准与预期的相差甚远。景区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都比较低,服务意识不够强。

5.问题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

郑州市农业旅游出现的问题,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旅游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现行主要的的运营模式,即:以农村集体,农民或企业为单位的小规模的,自发的开发管理的运营模式。由于农村集体,农民,企业的开发理念不高,开发资金不足,法律等原因的限制。导致了以上问题的产生。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针对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方案,目前郑州市城郊农业旅游的自发性,分散性经营形式,不利于把农业旅游做大做强。要采取政府主导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优势点聚集。建立开放性的,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渠道与运营机制,针对问题的原因我们提出在郑州实行:“政府+企业+农户=集团上市公司”的新型运营模式。

6.“政府+企业+农户=集团上市公司”模式的说明

6.1政府:由政府主导对资源重新组合组建一个大型集团公司,政府起主导作用。鉴于政府的资金和实力,由政府负责对外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现在正处于型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政府负责对外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不仅解决了农业旅游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差和宣传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加快型农村的建设步伐。同时政府要加强立法和管理,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

6.2企业:由于公司是由原来的分散的企业重组而成的,有管理经验和一定的市场。公司的日常经营权归企业,有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最终实现集团上市,实现集团的资金渠道多元化,克服农家乐运行资金不足的瓶颈。同时公司还兼有开发新资源和新产品的职责,主要任务是进行重点开发从而创造更多的农业旅游品牌产品。

6.3农户:由于农业旅游感受的就是农家风情,同时又考虑到照顾当地农民的利益,因此由农户负责具体的接待工作,但是所有的接待设施都要符合政府制定的标准,所有的农民都要经过一定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接待工作。

6.4最后的利润分配问题。由政府制定一定的利润上交比率,所有的利润农户和企业按照一定比例上缴。以实现集团的运营。

7.“政府+企业+农户=集团上市公司”的新型运营模式的意义

7.1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展有利于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农民就业压力。根据研究,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如果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不仅可以壮大旅游产业,又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另外,很多农民在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旅游项目,可以有效解决广大农村劳动力资源浪费问题,促进广大农村的社会繁荣和稳定。同时,当前农产品相对过剩,通过开发农业旅游,可以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的多项、多次增值,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开辟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向“三高”农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的效益型农业发展道路。

旅游农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特征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发展大都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则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就相对进入了成熟发展时期。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其农业旅游仍呈现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如美国2003年有1800万人去农场度假,法国年农业旅游收入达100亿法郎,占其全国年旅游收入的四分之一。农业旅游已成为欧美国家后工业时代的主要旅游形式之一。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从起步到现在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历经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到相对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总结其农业旅游发展上所呈现出的一些基本特征,对于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旅游景点经营的特征

私营化。欧美国家的农业旅游大多是在私营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场主同时成为了旅游业经营者。这种发展历史导致了农业旅游经营方式的主体为家庭私营经营。这与我国当前农业旅游产品的经营者以国家集体为主体的经营方式区别是极大的。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国家所有制结构体制所决定的,欧美国家的农业私有化由来已久,而我国农业至今还未彻底地推行经营的持续私营化,这主要表现在对土地不具有永久的独立可支配性使用权,这导致我国农业很少形成私营形式的农场,更谈不上独立开展农业旅游活动。另外我国农业旅游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此时期农业旅游主要以观光为主,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更易成为首选的农业旅游目的地,而这些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大多只有国家或集体才能拥有并经营。

小型化。以英国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为例,从面积上看,各农场面积有大有小,差别很大,但其中游客真正活动的空间不大;从雇佣人员上看,平均雇佣全日制职工大多在10名左右,而农场为开展旅游的投资平均也大多只有5万英磅左右,可见其经营规模之小。开展农业旅游的基本经营单位大多为一个农场或一个家庭,这种小型化的经营既体现了农业旅游是在家庭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历史,同时也恰好符合了市场需求的特点。现代的欧美农业旅游者大多为城市居民,他们到农村去放松紧张的心理压力,寻觅一种自然、休闲、恬静的感受,而这些只有在小型化的“农家”才能找得到。而一旦追求规模建起大型旅馆、饭店、停车场、吸引来大量的人流,那么其所追求的目标就必然随之破灭,农业旅游休闲、绿色、自然的优点也就消耗殆尽,丧失了应有的个性特征。

兼营化。一方面农业旅游业大都是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另一方面开展农业旅游也要依托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和农业生产是不可分的,即便农业旅游的收入远远大于农业生产本身的收入,从经济活动上来说已成为主业,农业生产需要一丝不苟、真真实实地进行,切忌将农业生产全部表演化,那样的结果可能严重损害消费者旅游效果进而损害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者来说更想了解体验的是原原本本的农业,因此农业旅游中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不能丢。

分散化。庞大的需求市场与小型化的经营规模必然导致分散化、多点式的发展格局。近年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分散布局表现十分明显,法国推出的“农庄旅游”,全国有1.6万户农家建设了家庭旅馆开展旅游业;意大利开展“绿色农业旅游”的农庄已有6500家,日本供大城市休闲的农园有4590个,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美国纽约有1500家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而夏威夷州更多达5500个农场。众多的农业旅游景点分散吸引了庞大的农业旅游群体,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又保证了农场的旅游产品质量不会因游人的过度集中而遭到破坏,这种小型化多点分散布局也是市场需求的产物。

旅游者需求的动机

观光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是伴随着整个农业旅游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旅游形式,人们到农村、农场去旅游或多或少都有观光游的成分包含其中,但是这种观光在不同的农业旅游景点、不同的农业旅游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地位是不同的。以观赏景观活动为主的农业观光旅游往往是农业旅游起步发展的初期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此阶段人们更多的旅游目的动机是观赏农业、农村自然、人文景观,了解认识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特色传统性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状况,一旦进入了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和相对成熟阶段,观光游就退居次要地位,而休闲、度假、参与体验性旅游便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上来,成为市场追求的主要目标。目前,观光旅游已不是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的主要形式了,取而代之的是农业休闲、参与体验、度假等形式的旅游。

休闲旅游。在欧美国家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断增长,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城市拥挤和喧闹,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混乱增强,这种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农村、农业旅游作为自己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目的地。享受农村的自然风光、恬静氛围,悠闲的生活和朴实的民风,以排解心理上的压力、放松身心,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以求获得全新的感受。这种旅游目的需求已成为目前欧美国家农业旅游者的主要动机。

度假旅游。在欧美国家度假旅游已成为主要旅游形式,度假旅游可选取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多样的。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消费心理的转变,使适应这种心理转变需求的农业旅游日益成为重要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农村、农场成为重要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其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心理及活动需求密切相关的场所。在农村、农场度假,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然、享受田园风光、享受淳朴的民俗民风、享受农村生活、享受恬静的氛围,使人们的度假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到农村、农场度假的旅游形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旅游形式必将得到推广。

参与旅游。欧美国家的人们到农场旅游已不甘于做农业生产的局外人,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各种农事活动当中,去体验农业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这种动机需求是近年来欧美农业旅游发展中的一种重要需求方式,特别是在日本已成为主要的动机需求。这种参与性旅游更加要求农场要在发展旅游同时保持农业生产持续下去,也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只有实际农场才有条件发展这种旅游,旅游者更愿意选择实际农场而不是为旅游而另辟建的专门农场作为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品类型的形式

观光参与产品。到农村进行农业旅游观光有二层含义,一是观赏整体农村的自然人文风光,体验大自然、接触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二是观赏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和田园风光,这种产品形式是绝大多数农村、农业旅游产品经营者都自然或不自然给旅游者提供的产品。为更好地观赏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农场主有意地将一些生产活动呈现出来,并与旅游时间结合开展,如夏威夷农民就将咖啡加工全过程有计划地展示给旅游者。参与性农业旅游是近几年在市场需求下产生出来的重要产品形式。如日本的农业旅游就十分注重这种参与性,在秋收季节、果实采摘季节旅行社便组织大量城市居民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活动,而有的城市居民到农村租种耕地,全过程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民成为旅游者的田地看护人。针对此种需求,各农场纷纷推出旅游者可以力所能及参与多种多样的农业活动,如动物家禽饲养、果实采摘、秋季收割、捕鱼生产等活动。

娱乐休闲产品。农场为了更好地满足于旅游者的各方面需求,往往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休闲活动。美国有的农场举办诸如西红柿节、甜洋葱节、土豆装袋节等活动,更多的农场则推出骑马、乘马拉车、雪橇、滑翔、登山、漂流、徙步、钓鱼等活动;还有的农场推出玉米地迷宫,请专家将玉米地种植设计成迷宫形式,然后开展活动。因场制宜地开展旅游休闲娱乐活动是各农场开展旅游时所尽力设计优化推出的产品形式,虽然从活动本身看有的已超出了农业旅游这一主题范围,但是这种扩展对农业旅游或农场开展旅游是十分有益的,且又可以充分利用农场资源。

住宿饮食服务产品。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是为旅游者提供的必需基本服务。而且提供住宿和饮食服务也是开展农业旅游的最重要服务项目,也是能否接待旅游者,能接待多少旅游者的基本保证条件。这在各国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统计都以旅馆数为标准上都充分表明这一点,如意大利有6500间可住宿用农庄,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法国有16000户家庭旅馆等。当然这些旅馆同时还可提供餐饮服务。与小型化的经营模式相对应,这些旅馆的床位数也是很少的,有的就是已有农舍的改造,小规模的接待量更能体现出农业旅游的特色。

旅游商品。各农场开发旅游往往推出一些商品以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并籍此推销农副产品,并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这些旅游商品,首先是农场出产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如蔬菜、瓜果、粮食、咖啡、干酪、奶油等特产,另外有的农场推出一些编织等手工艺品和纪念品。这些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往往成为全部农业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夏威夷农业旅游产值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农副产品的直接销售。相对于同类产品来说,游人更愿意从农场直接购买,如直接从农场亲手采摘的蔬菜水果,农场现场加工的奶油、咖啡、农场酒窖中的葡萄酒等。

旅游市场取向的特点

本地化。农业旅游市场首要特征是旅游者当中属于本地的游客占七成以上,按英国统计2—3小时车程之内、西班牙统计为景区周边100-200公里范围内是主要市场。产生这种格局的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农业旅游景点众多,各地区广泛分布,人们在各地区内都可以有农业旅游景点供选择;二是农业旅游者对农业旅游景点的选择性不是很强,只要有相应环境、相应气氛、相应情境等就可以满足需求,不会对具体内容过分选择,这样就无需跨区旅游。

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欧美国家人口比重大都在70%以上,城市人口是国家人口主体,也是国家旅游人口主体,更是农业旅游市场主体所在。农业旅游产品的市场也正是立足城市人口的需要而产生的,如日本的农业旅游景点称为“城市居民休闲农园”就充分表明了这层含义。

家庭化。据英国的一些农场旅游景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以家庭为组织形式的农业旅游客人占景点旅游者大致达到40%左右,可见家庭游客比重之大。另外欧美国家近距离经常性地利用双休日进行的以家庭为组织形式自驾车旅游也是最普遍的形式,农业旅游也不例外,特别是农业旅游的观光、休闲和参与特征更适合于家庭旅游。

学生化。学生是农业旅游的一个重要群体,这一原因主要是城市学生需要学习知识,认识自然,了解农村、农业、农民,因此学校或旅行社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农业旅游,农场也针对学生需求开发农业旅游产品。如德国、法国等旅游农场中许多都设有农业课堂,而学生也有对农村环境认识上的新奇感觉,且学生由于出生在城市、生长于城市,对农村农业的完全陌生更增强其到农场去旅游需求的迫切性,因此学生市场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旅游农业范文第3篇

目前,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地产,还处于摸索阶段。既涉及到农业和旅游,也关乎地产,但是许多项目,却呈现出“靠农业、重旅游、轻地产”的状况,如果说农业、旅游和房产是休闲农业驱动型旅游地产项目的三条腿,那么住宅开发就尴尬地成了其中最短的一条。

究其原因,有地产研究专家认为,首先,旅游地产要选择级别较高的风景,诸如山、海、湖等,农业景观属于其中比较靠后的、相对低端的资源。所以,做农业景观、休闲度假的,更多的还是以农促旅、以旅带农,目前最常见的休闲农业类项目,正是在农家乐、观光采摘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走!周末去郊外看花海、摘草莓”。这样的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数不胜数。例如,全国好几十个城市都在搞——油菜花田、葵园,还有近几年刚刚兴起的薰衣草。这种项目大多建设在一二线城市周边,其休闲娱乐内容的安排和往返所需的时间正好满足“2+1”型周末度假产品的条件,即两个白天加一个晚上。如果再便利一些,还可能成为业内所谓的“one day off”型产品,即玩一天就走。

谁来主导

休闲农业类项目的开发,因为主导者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做法。

目前常见的做法是政府主导型。政府以优厚的土地价格和政策条件吸引企业来实际操作。政府出发点无外乎促进产业升级、带动旅游、提升人气,继而为就业水平、收入水平、GDP和税收做贡献。

政府主导型的项目往往会在政策、土地等方面具有优势,“大手笔”项目往往会受到关注和支持。以陕西玉川酒庄为例,最初只是酿酒,后来参观的人多了,就建了个酒店,可以品尝葡萄酒,观赏葡萄园风光。然后发展出私人会所别墅、四合院、旅社等不同的形式以满足各类参观者的住宿需求。该酒庄目前拥有占地400亩、远景规划16000亩的葡萄园,目前年产量为10多万瓶,评估机构对其估值1.5亿—2亿元。

如果是纯粹由开发商主导的项目,即使住宅开发不是重头戏,也会有一定的比重。而如果政府没有干预,开发商肯定是先做住宅。

不过,无论是主动涉及还是政府授意,开发商在操作休闲农业类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实现住宅跟产业嫁接。随着休闲农业驱动型项目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化,从运营角度来看,开发商方面缺乏成熟的农庄酒庄管理公司和专门从事庄园运营的人才。因此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心——如果跟其他一些团队分别合作,从运营的整体性上来说,可能会有一些问题。

土地难题

多数人认为休闲农业与地产难以有效结合,还必须尽可能多地寻求政府支持,根本原因之一还是土地难题。

最直接的问题是土地性质。这种项目一般涉及农用地和林地,而一旦要建设住宅、酒店等不同业态,又要涉及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等不同的土地性质,因此,必然关系到用地的规划和变性,这中间所需要的沟通工作足够磨人,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的项目还只停留在农家乐层面上的原因。

业内人士均表示,一定要在用地上得到政府支持,才可能把项目做起来。如果不太注重土地性质,做法不规范,会为未来埋下隐患。

并且,农民都不愿意长期出租用地,寄望于土地升值空间,一般只肯签10年租约。但是,开发商卖别墅,不能只承诺门外这一片葡萄园只能看10年,10年后农民就要收回,如果是这样,买房的人肯定会很不爽。

核心驱动

不难看出,虽然以休闲农业为驱动的旅游地产模式仍在探索之中,但不同项目之间已有明显的分化。

这一模式的资源价值和资源稀缺度其实未必都处于低端水平。然而项目之间却由于运营的不同,在盈利空间和档次上也呈现出高下之分。做得不好的很低端,做得好的可能很高端。

据分析,农业和住宅是此类项目的主要收益来源,但是不同的具体类型也有不同的盈利模式。比如,酒庄类项目的产业收益相对高,对旅游的带动作用也明显,再加上地产开发,都是收益的支撑点。

但是,住宅卖一次就完了,休闲农业项目还要继续开展下去,以后的持续运营怎么支撑?重点或许在于酒店和商业。但是目前看来这两块对于盈利的贡献比较少。 休闲农业的方向很多,每一个细分的类型里,都有自己的盈利模式。这是与资源条件和产品链的运作相关的。

因此,一定要找到项目的核心驱动点。农家乐模式属于自发型发展的休闲农业,其处于相对低端、萌芽的阶段,供求关系模糊,以个人需求为导向,主导者是自发的个人或群体。进入到自主型的发展阶段,则有了一定的主题和活动安排,如婚恋、采摘等,可能会有中小旅行社参与和经营,以短期盈利为目的,以产品为导向。

而在开发式休闲农业这一层次,则比自主型的发展阶段更上一个台阶——此时,有明确的主题和系列活动策划,由大型企业集团开发经营和管理,以长期收益为目的,以项目投资为导向,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张裕集团打造的四大酒庄为例,模仿欧洲的成熟旅游产品,一方面为张裕卡斯特酒庄引进外资合作,一方面在新西兰合作建设新西兰张裕凯利酒庄,品牌输出,走向世界。它采取“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即在原有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的基础上,配备葡萄酒主题旅游、专业品鉴培训、休闲度假三大创新功能。酒庄设置葡萄酒俱乐部、葡萄酒主题餐厅、西式教堂、雪茄吧、葡萄酒SPA,以法国小镇为蓝本建造欧洲小镇,还有超五星级会所以及各式休闲娱乐设施。因此,酒庄之旅也成为一次葡萄文化之旅、一次欧洲之旅。

不难看出,葡萄酒文化就是张裕酒庄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营收的主要来源。紧扣这一核心,发展其他支撑性项目,这就是张裕运营特色农业模式旅游地产的思路。

休闲农业驱动型旅游地产涉及的东西太多了,大家的关注点还非常分散。因此,为避免乱花渐欲迷人眼,核心驱动点才是项目赚钱的地方,也是维持项目运作的关键。“农业一定要做得很厉害,很成熟,因为这是项目赚钱的本源。而且这是长期不断的。”

在核心驱动点的基础上适当延伸,比如嫁接本地民俗文化、利用风景资源等方式,都有利于整个项目的长期运营。旅游要素融合其他产业的发展模式的核心价值,就在于重点解决了旅游核心吸引物的打造问题,也解决了关联产业的开局问题。这既符合旅游产业本身的路径和规律,也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政策。

产业循环

休闲农业驱动型旅游地产其实是产业的一种演变,是根据人现在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以及人的需求转变而产生的产品之一。农业产业也完全可以做大做强,延伸到产业链的上下游。休闲农业驱动型的旅游地产,正是依托在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度假产品。

比如,葡萄园里不仅种葡萄,还能产出葡萄干、酿制葡萄酒,并可以延伸到葡萄文化领域;薰衣草园不仅可以被贴上浪漫标签,支撑婚纱主题、爱情主题的活动,还可以从薰衣草中提取植物成分制成精油,更充分地利用农业资源,提升附加值。

在此基础上,建庄园,增加商业、酒店、住宅,扩大规模,提升项目档次,都不在话下。只是不同项目做到的程度,以及体量大小的问题了。发展到这一步,已接近旅游综合体的概念。

详细说来,观光旅游地产其实有几个驱动。第一个驱动是本身的农业资源,以农业为核心的产业基础。第二个驱动是事件活动,如采摘节、桃花节等节庆类的事件。慢慢就会吸引更多城市里的人去度过一两天的周末,发展观光旅游。通过这些,来带动商业、酒店、山庄、别墅这一类辅助产品,提升、改造当地,最终形成核心的地产增值。

房子卖得好了,开发商也有钱了,来的人也越多了。这样就能反哺农业,树立品牌,提升价值。一年又一年,越做越大,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反哺驱动的影响力就越强。

模式探索

休闲农业型旅游地产可用的资源虽然很多,但不可能简单地拼凑叠加。创意农业和旅游地产如果结合不好,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驱动点的选择要依据地域和市场特征,要有所创新,也要寻得政策支持。

旅游农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旅游;扶贫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我国政府主导旅游产业与农业扶贫的有机结合,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开发旅游产业,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的经济水平,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并取得明显效果。农业旅游虽然已经帮助很多贫困群众脱贫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不断改进与优化,促进农业旅游更加规范、标准和安全。

一、农业旅游的概述

1.农业旅游的概念

农业旅游是将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业资源为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具有当地风俗特色服务的旅游。我国旅游局2002年《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中将农业旅游设定为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和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欧活动。

2.农业旅游的作用

农业旅游的作用主要从三个角度去诠释:一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农业旅游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体验,回归大自然,给予其精神上的享受,切身体验农村的环境、生活以及文化。在旅游高峰期间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解决可人满为患的困扰,这类新型的旅游模式更受到城市人们的欢迎;二是从商户的角度出发。农业旅游的扶贫模式有利于扩充农业的市场空间,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周围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商业,很大程度上开发农业的附加值;三是从农业的角度出发。农业生产采用农业旅游模式的经营模式,必然要对农业的生态环境进行改进与美化。

3.农业旅游的特点

农业旅游主要具有农业特性、生态特性和娱乐特性三个特点。农业特性是农业旅游最为突出的特点,农业旅游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发的,农业生产也是农业旅游吸引游客的主要特色,但是在建立农业旅游的扶贫模式时,要注意把握分寸,农业旅游仅仅是将局部的农业生产进行改造,并不意味着破坏农业生产的主要结构;生态特性是农业旅游模式的主题,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调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农业旅游也是以优美的生态环境、自然的天然景观、淳朴的乡村生活以及当地文化为特色,因此在其旅游景观开发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人为的干预,保持原有的自然景观,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系统;娱乐特性是旅游的一大特性,人们参与旅游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享受身体上、感官上或精神上的愉悦,而农业旅游则是以农村的生态环境、人文风俗、农业生产体验等给予人们一种全新的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r业旅游的扶贫效应

农业旅游是农业扶贫工程的重要内容,其是针对农业贫困地区现有的资源为基础,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旅游项目基地,以农业生产为主体,以旅游开发为载体,带动周围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经济水平,从而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下面我们主要介绍农业旅游带来的相关效应:

1.驱动效应

农业旅游的扶贫对策的驱动效应主要从体现在两个各方面:一方面是国家政府以及地方机构越来越重视,为其项目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当地贫困地区开发农业旅游项目,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水平,解决当地的“三农”问题。农业旅游改变农业传统的生产模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在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也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换,鼓励农民走向城市,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另一方面是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丰富农民的收入来源,鼓励农民主动参与旅游活动,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销量与价值,从带动农产品的第三产业以及加工产品的发展,形成农业与旅游服务业两者共赢的局面。

2.乘数效应

乘数农业旅游的乘数效应是指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针对农业旅游项目而言,其本身就是综合性十分强的服务项目。在农村开展农业旅游项目可以吸引发达城市的人们在当地进行旅游、消费,其包括衣、食、住、行、娱乐、购物等多方面的消费,从而促进当地市场的发展,充分将农业与旅游业、生产与消费、工作与休闲有机结合,逐步带动当地产业的转移,实现当地贫困居民脱贫致富的目标。

3.辐射效应

农业旅游项目的辐射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域辐射效应,即当地农业旅游项目的成功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农业旅游行业的发展,开拓周边的旅游市场,树立成功范例,从而不断有农村地区开展农业旅游的项目,逐渐成网状扩散,产生辐射效应;另一方面是功能辐射效应,农业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其具有劳动密集性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吸收农村贫困地区的剩余劳动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当地的就业压力。除此之外,旅游行业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产业,是农村向外宣传自己的有效途径,农村通过各种媒体招商引资,打开农村与市场的通道,也增加农村居民与外面世界接触的机会,接触外界的新观念、新文化,改变贫困地区农民传统的观念以及传统的生活方式,促进当地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融合。

三、农业旅游扶贫的优化

农业旅游是我国新兴的旅游产品,其本质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利用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优势,设计、规划、施工,增加当地农业产业的附加值,从而丰富农业旅游休闲娱乐的内容,结合现代科学以及农业情趣给予游客全新的体验,即观赏品尝的趣味性、动手实践的体验性、当地文化风俗的知识型、农业产品的商品性等,总而言之,就是让来自城市的游客体验到其它旅游形式体验不到农业艺术,在为他们创造娱乐、休闲、健康、新奇的精神与物质的享受,同时,也带动当地农村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旅游对当地农业扶贫起到显著效果,主要对当地经济起到驱动效应、乘数效应和辐射效应,改变当地以及周围地区的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理念以及生活方式,从而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高我国经济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志刚,肖建红,陈宇菲.面向贫困人口旅游扶贫的国外研究述评[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4):184-188.

[2]李会琴,李晓琴,侯林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区旅游扶贫效应感知研究――以陕西省洛川县谷咀村为例[J].旅游研究,2012(3):1-6.

旅游农业范文第5篇

一、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一)“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的辨别。国外学者对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辨别主要有三类不同的观点:对乡村旅游作出典型定义的英国学者Lane认为农业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形式之一,在已出版的乡村旅游文献中,农业旅游或农庄旅游成为最大的、独特的分支;Nilsson认为,农庄旅游在某种意义上是典型的乡村旅游;Edward Inskeep在《旅游规划――一种可持续的综合方法》一书中提出,农业旅游、农庄旅游、乡村旅游不加区分,可相互替代。

国内学者对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也作出了区分。刘德谦认为,我国正式提出的“农业旅游”的侧重点还是乡村旅游中与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那一部分,因此不能把农业旅游完全等同于乡村旅游。王云才等认为,观光农业也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指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型农业,农业旅游资源只是乡村旅游资源的一个部分。杜江、向萍也认为,不宜将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纳入乡村旅游的范围。

(二)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根据对众多学者观点的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对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的界定是从地域和产业两个不同的方面出发,乡村旅游的界定是以城市旅游为参照对象界定,而农业旅游是以工业旅游为参照对象界定。尽管理论界对于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关系没有确切定论,但是学者们基本认同乡村区别于城市、根植于乡村世界的乡村性是吸引旅游者进行农业旅游的基础,因而这也应该成为界定农业旅游概念的最重要的标志。因此,狭义的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广义的农业旅游是指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乡村旅游。

二、发展农业旅游的重要性

“农业旅游”在我国正式提出是2001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列为2001年旅游工作要点。

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要发展高效、优质农业,还应从农业之外的其他产业中寻求发展之路。农业旅游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旅游景区周围农民的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农业旅游项目的策划要点

(一)农业旅游项目策划原则。农业旅游项目策划要遵循以下原则: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原则;优化资源配置与兼顾公平原则;坚持品牌提升与主题形象塑造原则;坚持地方文化继承与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原则;容量控制、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原则;协调可行与非城市化过程原则;投资主体多元化与资本积累原则。

(二)农业旅游项目的选址。杨旭提出了发展农业旅游的选址标准:

1、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农业旅游园区规划区位选择:①大中城市郊区。农业旅游园区需要建立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为依托的区位模式上。因为大中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闲暇时间以及休闲意识决定了农业旅游园区的经营状况。如深圳的海上田园风光旅游区。②特色农业基地。农业基础比较好,有丰富的生产经验。③著名旅游风景区附近。可利用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或者直接将农业园纳入旅游景区之内。④度假区周围或度假区内。⑤优越的交通条件。

2、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状况是否良好直接决定了旅游者是否对该地区或景点感兴趣,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是建设农业旅游项目的前提。

3、农业生物资源优势或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的优势是区别于其他地区资源和决定其农业旅游产品是否出位的重要条件,地方文化的独特性才能真正长期保持农业旅游资源的鲜活和吸引力。

4、典型的“生态、立体”农业。“生态、立体”农业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道路,也是展示高科技农业的重要条件。

(三)农业旅游产品结构建设

1、乡村旅馆。根据旅游区大小的不同和旅游特色的差异,旅游区可以安排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住宿设施以吸引游客,在我国现有的农业旅游实践中,除了以农家乐形式出现农户单独提供的住宿外,也有一些乡村果园、农庄。

2、餐饮与商业。数量多、品种丰富的购物店增强旅游氛围;餐饮设施可以设置在旅馆内,也可以单独布局在游览线路上,不可避免地给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3、休闲娱乐。旅游活动趋向于参与性、运动性、趣味性、科学性等。旅游区根据景观特色配置各类游憩设施,吸引更多游客,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4、旅游辅助设施。结合景区特色与游人使用特征规划设计景区标牌系统是体现景区人性化设计的重点。另外,完善医疗设施保证旅游区正常运行。

5、农业旅游纪念品。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农业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可以成为旅游区的绝佳宣传品。

(四)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发展农业旅游也要注意对当地环境及民风、民俗、乡土文化的保护,切忌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当地的资源、环境,影响地方的长远、持续发展。

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许多通过发展农业旅游而致富的农民在开发新的产品时往往忽视地方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反而使游客感觉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因此,如何保障我国乡村传统文化特色与民俗风情的可持续性,将是我国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四、农业旅游项目管理

(一)完善农业旅游管理体制,制定合理可行的管理标准。农业旅游项目由于充分利用了农、林、牧、渔等传统产业资源和古村镇等文化资源,涉及的部门很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农业旅游的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广大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协助制定旅游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措施、协调各方关系、制定有关规范和标准、统一培训从业人员,开展行业自律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旅游活动的规范发展。

(二)转变服务理念,加强农业旅游营销力度。由于目前我国对农业旅游发展规律的研究较少,各地普遍缺少对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专业化指导,经营者对农业旅游的内涵、性质、产品开发的方向不能正确把握,缺乏创新的思维和开发理念,造成很多农业旅游项目由于缺乏对产品的深入挖掘和包装而逐渐被市场所遗弃。

克服小农思想意识,在经营管理企业过程中,始终贯穿现代旅游业的服务理念,把服务也作为产品的一部分,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产品品质。

(三)对游客行为及旅游地居民进行引导和管理。农业旅游的旅游者多为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都不相同,二者难免产生冲突;另外,旅游给目的地社区带来的经济、文化和环境方面的消极作用会对旅游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很多目的地游客充斥,造成当地环境被破坏、交通拥挤、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当地人们和日益增长的旅游客流的需求,旅游者不愿意再到旅游地旅游,当地居民也对旅游行为持反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