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产品电子商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新模式
一 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交易中的作用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配送销售过程中全面导入电子商务系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信息的和收集,同时依托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在网上完成产品或服务的购买、销售和电子支付等业务的过程。推广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质上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其在农产品交易中的作用如下。
1.有利于增加农民对农产品信息地掌握
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农民对农产品市场不甚了解,对农业信息把握不准。在市场经济下,农产品滞销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内蒙古的土豆,接着是山东、辽宁的大白菜,再是河北大葱,甘肃洋葱,广东、辽宁的萝卜,等等,从经济学层面讲,这固然是由于农产品对市场需求有一定的滞后反应,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农民对市场掌握不够造成的。小生意与大市场信息脱节,致使产销缺少有效的对接。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能够让农民了解不同时期的农产品需求状况,了解政府对农业的各项政策,以及同行的基本动态,增强农民对市场的预见性。
2.有利于农民拥有更多的价格话语权
农业电子商务可以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农业信息的沟通与知识的共享。在收集信息的同时完成信息的交换,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比重。在传统农产品交易中,农产品的销售大部分都依赖中间商的收购,农民对农产品价格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即使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扬,农民依旧无法借此增收。因此,对农产品实施电子商务,能够扩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降低对中间商的依赖,从而拥有更多的价格话语权,更多地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3.有利于农产品交易手段多样化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交易方式多数为现货交易与现金交易。通过网络,可以使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联系起来,发展多种农产品交易方式。例如,2004年,山东寿光蔬菜首次进行了电子拍卖,开创了农产品新交易方式的先河。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很多条件具备的大型农业生产基地或农场可以采用农产品期货交易或批发。期货贸易、远期合约交易、集中竞价、订单式农业等多种现代交易手段都可以运用到农产品交易当中去,农业活动者应借此东风积极构建多种销售渠道。
4.有利于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
互联网遍布全球,利用网络可以向全球农产品资源信息,宣传、推介当地丰富的优质农产品,扩大本地区农产品的知名度,解决当地的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做广告,成本比传统广告媒体低,而且,由于网络已成为当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广告的影响比传统广告来得更广些。通过电子商务,农民可以减少第三方或中介组织的参与,减少中间交易环节,缩短供应链,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寻找优质客户。当然,电子商务的特性要求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更加标准化,标准化反过来顺畅了流通,也进一步减少了交易成本。
二 农产品电子商务运用中的主要问题
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主要有供求信息服务型和商务服务型。前者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了各类信息,节省成本。后者可以为农产品提供信息化的交易平台,缩短农产品供应链条。但是,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1.农产品的特性不适合电子商务
农产品的生产依赖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种植和培育需要一定的周期且不利于存储。另外,农产品的差异化不明显,虽然现今很多消费者偏好于绿色无污染产品,但从直观上很难进行辨别,加之我国农产品深加工比例较低,导致农产品无法像工业产品一样实行品牌区分。不同的商品在其运行过程中,往往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价值保存期,而农产品的使用保存期可以说是最短的,很多农产品如鲜活品不易保存,造成远距离贩送很困难。同时又由于农产品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滞后,对下期的需求量预测往往是根据上一时期的需求,导致了供销不匹配。因此,决定了农业电子商务需要有组织的第三方介入。
2.电子商务技术不高和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国电子商务还处于发展阶段,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较弱,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如金融体系不完善、物流配送不健全、商业信誉不高等问题。很多农村电脑人均拥有量低且多为政府人员使用。即便近些年涉农网站增长迅速,但网站建设的质量不高,很多关于农产品的网站访问速度慢,服务提供不稳定,网页陈旧、链接不便利。在农村,农民还主要依靠邮政储蓄、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进行些存储业务,缺少各种现代化的金融工具,即便是有,利用率也很低,商业环节中的资金流得不到很好的转换流通。金融业不发达,使得很多电子商务赖以的支付方式很难起到作用。同时,由于交通不便和地区偏远等原因,农村的物流不完善,农产品难以实现使用价值的转移,这也进一步缩小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3.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在农村严重变形
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它不仅要求构建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网络体系,还要求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然而,我国农村推行信息化的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据CNNIC统计,截止2011年6月30日,在全国近4.85亿网民中,城镇网民占73%,农村网民占27%。其中,职业为农民的网民占5.3%,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农村的文盲率还是很高,农村科技化水平低,电脑拥有率不高。政府推广并未真正做到授惠于民。很多地方电脑教育的对象以农村党员和成人为主,计算机等设备的主要用途也只是宣传终端,而党员对此却缺乏足够的积极性,有兴趣的青少年却没有机会得到学习。这也使得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受到阻碍,进而影响了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运用。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
一、选题背景
(一)网络普及度越来越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中指出,到2015年底我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6.88亿人,网络普及率已经达到50.3%,2015年新增网民就有3,951万人,增长率达到6.1%。如今,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态,企业通过“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网络越来越深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增速发展。
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各类涉农电商企业已经有3万余家,其中有近4,000家涉农交易类电商。据统计,2010年阿里巴巴平台的农产品销售额为37亿元左右,到2014年这一数据竟高达800亿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12.15%。
(三)政府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力支持。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完善物流配送网络。今年两会中,农村电商、农产品电商的话题更是受到了广大代表委员的重点关注。同时,各地政府也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扶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利用信息与互联网加快在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转型。
(四)物流是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保障。
农产品属于自然产品,具有易变质、易腐烂、时效性强、附加值不高等特点,因此大部分农产品价值较低,运输成本较高。物流成为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其覆盖范围和配送效率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对企业的信任。因此,物流配送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整个物流活动环节的核心,物流配送对整个电子商务过程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
高效、现代化的流通体系在农产品流通领域还没有建立,主要体现在目前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中间机构,有各级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不仅降低了流通速度,还增加了流通成本;农产品物流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在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引进上有限制;另外,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冷藏运输设备落后,在流通过程中损耗严重,也加大了成本。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缺乏。
目前就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总体状况而言,从业者人数逐渐增加,但物流管理人员平均学历偏低,针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专业化人才更是缺乏,掌握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的综合性高端人才不足。据统计,现在物流管理、规划和研究方面的师资力量急缺。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法律环境有待完善。
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还处在初级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可行的技术标准。现行的技术标准已经无法适应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快速发展。现行的法律法规无法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相匹配,从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发展。法律法规的缺陷限制了企业对物流资源的重新配置,阻碍了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同时,物流管理部门责权不明的现象不利于物流业长足与健康的发展。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建议
(一)分阶段进行战略部署。
农产品电商企业在开始经营时,要注意从本地化方向着手,应该要由点及面、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战略部署。由于农产品受到商品质量和物流限制等因素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如果不从本地化入手,很大几率会面临亏损。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目标顾客群体主要是受教育水平高、收入水平高的年轻人,所以企业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思路应该是以本地为出发点。逐步向地区延伸,逐渐地拓宽服务范围。先在小范围区域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和教训,然后向外推广。在进行区域战略部署时,也要注意供应链的战略部署。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决不仅是一个企业的事情,而是由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物流公司等农产品生产、流通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来共同完成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模式可以很多样,但是最终应形成生产、采购、交易、配送整个流程的完整运作,真正实现产供销对接。
(二)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网络。
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直接来源于物流的配送范围和配送效率,物流效率的提高将优化消费者的体验,从而加深其对企业的信任。易腐烂、易变质是农产品的自然属性,所以消费者从网上购买农产品最为担心的是农产品的新鲜程度。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在种植、加工、运输、存储和转运的整个流通环节上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能够将这个指标控制在5%以下。打造冷链物流系统、降低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损失率从而提高农产品物流质量成为农产品电商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冷链物流比普通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严格、更复杂,建设投资成本高,所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一是打造专门的冷链物流系统,进行集约化、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二是与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企业合作,降低成本与风险。与此同时,为了满足消费者取货时间的自由,农产品电商企业可以与社区便利店、全天候便利店等合作,满足消费者随时、就近取货的需求。
(三)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专业化人才。
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来说,人才是关键,所以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人才的培养极其重要。政府应该加大对电商物流人才的培养,从制度和资金上给予支持,通过各地劳动部门和人事部门开展讲座、培训等方式进行人员培养;各地高校应该根据当前所需人才的多样性开设不同的专业和课程,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技术性人才;企业作为具体的实践部门,应该从实践的方向出发,训练和培养具有实战经验、操作性强、能适应未来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农产品物流人才。
(四)积极营造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环境。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更加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要加大农产品电商的宣传力度,在农村普及电子商务知识,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法制建设,强化农产品生产、流通方面的法律保障,降低政策波动对其的影响。同时,加快电子商务和农产品交易标准化等立法步伐,使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发展有法可依。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洪涛,张传林.2014~2015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J].中国商论,2015.Z1.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承德市;对策
一、承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种类丰富,交通区位优势显著
承德市物产丰富,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物、食用菌、中药材、果蔬、畜牧等,有“中国板栗之乡”、“中国山楂之乡”、“中国马铃薯之乡”等美誉。承德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南邻京、津,北接辽、蒙,具有“一市连五省”近邻三大港(天津港、秦皇岛港、天津港)的独特区位优势,随着城市高速公路网的陆续建成通车和京沈客运专线、承德机场的开工建设,承德将进入北京一小时,天津、沈阳两小时交通圈。发达的交通网络、巨大的消费市场、高度聚集的生产要素,为承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承德市政府积极推进“互联网+电子商务”战略,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全力推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上升,据《承德市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将突破810亿元。截至2016年底,全市拥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2个,“河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6个,农村电子商务平台7个,物流中心7个,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8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1500个,基本实现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全覆盖。
二、承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交易主体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不深,电子商务应用程度低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以农民和涉农企业为主,其受传统交易方式的影响,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有限。农民和涉农企业对网络支付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存在较大的疑虑,担心上当受骗或者不能及时收到货款,因此对电子商务的应用仅停留在线上查看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了解政府相关政策,线下进行交易的阶段,并未认识到电子商务对农产品产业带来的无限商机。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国家和学校培养了大批电子商务人才,由于农产品企业大多处于地理位置较大城市偏僻的地区,故鲜有人才会选择在农产品产业中发展,导致农产品知识丰富的电子商务人才的严重缺乏,制约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网站信息不全面,更新缓慢
目前承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有政府主导的农产品网站和企业的专业农产品网站两类,网站建设规模较小,信息量小,信息更新缓慢,信息整合率低,导致网站资源浪费,应用效率较低。
(四)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缺乏标准化体系,品牌化程度低
承德市有大量优质农产品以单户生产为主,比如承德县的苹果,丰宁县的小米等产品,这些农产品质量好,口碑好,确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并没有形成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购买农产品不仅买的是产品,还有安全、服务和品牌,健全农产品标准化、建立农产品品牌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承德市农产品在种植、生产、包装、设计、物流、流通等环节缺乏标准化,不同农户、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导致消费者购买同一农产品时形成认知差异,难以树立品牌,农产品的品牌化程度也较低。
三、承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多举措加强宣传力度,提升交易主体的电子商务应用程度
借助电视、报纸、宣传单页等宣传手段宣传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指南;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系列讲座,树立优秀典型,鼓励农户和涉农企业参与到电子商务应用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电子商务带来的支付便利、交易成本低等优势,提高电子商务应用程度。
(二)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针对涉农企业,利用校企联合培养对口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针对农户,应定期组织开展知识青年下乡活动,指导农户如何使用电子商务网站查询信息、信息以及如何在网站进行交易以及帮助农户解决其他电子商务疑难问题。此外,政府应对广大青年、高校毕业生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如增加补贴等引进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吸引他们到农村地区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服务与技术支持。
(三)政府大力投资,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综合平台
政府和行业协会投资建设一个信息全面,实时更新,综合性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综合网站平台,农户和涉农企业能够在网站上查看、、交易、讨论承德市所有农产品相关的信息,还可以通过该网站平台与各级县网、市直部门网站、省级农业网等多个农产品网络站点连接,形成综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和利用效率。
(四)加强电子商务聚集区建设,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提升品牌化程度
政府应该加强电子商务应用集聚区,形成农产品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对园区内企业进行指导,发挥规模化生产的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学习现有农产品标准体系的,完善我市农产品在供、产、销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化体系,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质量追溯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的产地、生产企业、包装、物流等信息的全程追溯,保证农产品质量。政府、农产品协会等应该引导涉农企业建立品牌意识,树立品牌形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旭旭.河北省承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北京农业,2014(18).
[2]田茹,熊英,汤红娜.河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河北企业,2017(1):71-72.
[3]李隽波,陈薇.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创新对策[J].商业时代,2014(34):89-90.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184-01
双城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产品种类齐全,不仅能够满足市内常住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而且还有大量的农产品销往国内外。双城市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加快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相关理论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定义。农产品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通信技术,为从事涉农领域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在网上完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交易的过程,而相关平台的构建则是通向电子商务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二)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常用的有BtoB、BtoC、CtoC模式,其中中介模式更适合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
二、双城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户及涉农企业的电子商务观念滞后。长期以来,由于双城市农村教育相对落后,造成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缺乏基本的认识,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电子商务没有足够的信心;涉农企业对应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巨大商机缺乏前瞻性的估计,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风险大、投资周期长,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农民上网人数少。农民缺乏上网技术和上网设备,但主要是缺乏上网设备。
3、涉农网站数量少,且缺乏专业水准。虽然黑龙江涉农网站上千个,但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仅100个左右,且从形式到内容有很多雷同之处,缺少专业水准,实用性不强。
4、网络安全存在隐患。网络安全问题是所有网站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所面临的难题。
5、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真正拥有物流配送体系的极少,像中国大米网、北大荒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大型公司也是与其他物流公司合作进行物流配送或刚刚组建自己的物流系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二)对策
1、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提升农民电子商务观念。以龙头农贸企业和农产品批发企业为依托,以农村信息网站为基础,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2、加快农民经济人队伍建设,提供上网平台。政府部门应积极配合并给予一定的扶持,组建各类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使大批农民经纪人变成有组织的队伍,提高农民的信任程度,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3、建设涉农网站,提高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认识。
4、加大网络安全管理力度。政府有关部门第一要加快现行法规的修改步伐,制定相关的电子商务法律,通过法律解决电子商务中发生的各种纠纷;第二要制定相关的电子支付制度、电子商务规约,对其中引起的纠纷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第三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权威的认证机构,维护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秩序,促使更多的人放心农产品电子商务。
5、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完善配送体系。四、双城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展望
双城产业集中度高,具备较好的条件,因而对电子商务需求旺盛。双城农产品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加入WTO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更大程度上融入到全球化的大市场环境中,市内农产品市场必然要逐步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从而使双城市更有效地利用国际农业和相关产业资源,实现农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和农产品相关市场的繁荣发展。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是双城市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以及农业国际化进程中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加大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刘久平.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8).
[2]姜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M].河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农产品;“推-拉”电子商务创新模式
1引言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探索阶段、雏形阶段、成长阶段和普及阶段[1]。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兴起,其迅速地改变着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路径和创新模式。当然,作为农业大国的发展中国家,其在农产品销售领域的应用实践也逐渐收到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概念应运而生。一方面,由于农户自身知识水平低、物流网络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匮乏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制约着传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即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以及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ICT技术在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运输和售后等环节的应用,给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契机。如何在新的时代(“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构建或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或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是当前实践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要难题。根据实践界和学术界的探索,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大致经历了粮食交易探索阶段、生鲜产品销售产生阶段、生鲜产品交易快速发展阶段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成长期四个阶段。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的历程来看,刘静指出其主要类型包括B2B(BusinesstoBusiness),B2C(BusinesstoCustomer),G2C(GovernmenttoCustomer),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和农产品电子拍卖模式[2];王崇锦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主要包括信息中介模式、社会化营销模式、交易服务模式和价值链整合模式[3]。从上述文献可知,现阶段学者主要是从不同视角或维度(如交易主体)构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而缺乏需求-供应或供应链视角下的集成模式探究。农产品需求和供应是其电子商务模式存在和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其本质所在,故从需求-供应的视角分析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模式是必要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典型模式的基本内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接着,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推-拉”相结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模式;最后,总结和给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2“互联网+”背景下的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典型模式机理机制分析
2.1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典型模式的基本内涵
从农产品电子商务概念提出后,全国各地政府、企业和农户等均在探索适合自身的电子商务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典型模式主要包括甘肃的成县模式、广东的军埔模式、浙江的遂昌模式、吉林的通榆模式和西安的武功模式[4]。具体而言,成县模式是县域电子商务模式,农户作为供给主体,合作社、企业和电子商务协会等作为中间商,最后农产品借助淘宝/天猫/1号店/京东等平台将其销售至全国,当地政府作为监管者参与其中。军埔模式是自己建设电商平台(即网店),政府通过政策倾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规范诚信经营来促进该区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遂昌模式也是县域电子商务模式,其网络包括了农户(第一层),合作社、企业和遂昌网店协会/遂网公司(第二层)和网商(第三层),政府作为监管者。通榆模式同样是农户作为供应端,合作社和企业作为一级分销商,其他服务商或旗舰店作为二级分销商。武功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提出了电商产业园区的概念。从这些典型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可知,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本质都是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售后。互联网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改变了农产品销售的渠道,甚至是供应链,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手段,但其并未改变农产品的本身属性。基于此,图1描述了供应链视角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流程示意图。从图1可以看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本环节包括生产/种植或培育、销售、加工、运输和售后服务,这些环节的划分均是面向物流的。此外,在整个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管理者(如政府)、供给主体(如农户、企业和合作社)、需求主体(如消费者、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平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需要确定是否采用该平台)。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是为交易提供合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等,以保障电子商务流程能够顺利实施或完成。供给主体主要是农户、或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体根据自身在人、才、物等方面的能力,决定生产产品的种类、数量和价格等。需求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和其他消费者,其是农产品最终的归宿,也是整条链中货币的提供者,其需求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电子商务流程的各个环节。
2.2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典型模式的局限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第一,这些典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具有较强的情景依赖特征,也就是说这些典型的模式不可能直接复制到其他地方,因为其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第二,这些特色是该地区的优点也是缺点,其制约了该模式的推广,适用性受到了限制。第三,这些实践模式背后缺乏理论基础的支撑,从国家层面而言,找到或抽取出这些典型模式的共性元素是至关重要的,其可作为其他地方发展的理论指导框架。第四,在这样的情形下,本文试图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推-拉”结合的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模式,以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此领域的发展。
3“互联网+”背景下的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模式构建
当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大多数是基于推式方式运作的,即农户是根据自身条件生产或种植农产品,农产品成熟后将其推向市场(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消费者的需求不确定性较高、交易成本过高等,很可能造成农产品的滞销,从而给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等。为了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上述推式电商模式存在的问题,拉式销售模式应运而生。这种农产品电商模式的优点在于农户可提前与分销商或零售商等签订协议(早于生产时间),保证其生产的农产品都能卖出去,减少农户自身承担的风险,也可以避免供应链带来的“牛鞭效应”。本文结合推式和拉式两种模式的优点,构建了“互联网+”背景下“推-拉”结合的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模式,见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本文是以农产品电子商务流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为关键节点描述其内在的关系。第一,连接拉式和推式的桥梁是云平台,主要零售商和分销商等可根据自愿原则决定是否加入建设共享的云平台,加入云平台建设的主体可以共享所有的信息(需求量等),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损失。第二,图中描述了各主体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向,以及各个主体与云平台间的各种关系。第三,云平台中主要包括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模块、状态模块、方案模块和智能决策模块[5-6];该平台通过文本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为各个主体提供数据分析、方案推荐等功能,从而满足不同主体的不同需求。第四,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文提出的“推-拉”结合的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模式下,农户的生产模式时多样化的;具体而言,农户可提前与分销商或第三方平台等签订协议,为其提供生产启动资金,待农产品成熟销售时再通过约定的方式还款,这样还能促进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这也是对“互联网+”背景下共享经济思想的落地。
4结论
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典型代表,并对其基本内涵和局限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针对当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从供应链视角,构建了“互联网+”背景下“推-拉”结合的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模式。但本文仅从定性层面构建了该创新模式,其具体应用是接下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郑淑蓉,吕庆华.中国电子商务20年演进[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265(11):5-16.
[2]刘静.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王崇锦.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陈亮.从阿里平台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5(6):58-64.
[5]李从东,曹策俊,杨琴等.BOX理论在多阶段应急资源调度问题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7):15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