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巴尔扎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巴尔扎克范文第1篇

写作时,巴尔扎克仅仅靠咖啡支撑,一旦小说出版了,他就要坐下来大吃特吃了。据说他一顿饭能吃上百个牡蛎、12块羊排,喝4瓶葡萄酒,还可以把鸭子、鹧鸪、鲽鱼和几乎一打梨子一扫而光。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罗丹的那尊巴尔扎克雕像,有着木星环的腰围、突出的啤酒肚。巴尔扎克去世40年后,罗丹找到了为他做衣服的老裁缝,所以,这尊雕像刻画的是巴尔扎克的真实身材。

巴尔扎克对食物如此热爱,是因为他曾经是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他8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寄宿学校住了6年,在此期间从未被允许回家,他的父母只到学校看过他两次。在寄宿学校里孩子们没有什么好吃的,一般情况下,家里会寄送食物包裹。但巴尔扎克从未收到过任何包裹,也没有零花钱。14岁的巴尔扎克回到家里的时候,是一个单薄、瘦弱的可怜男孩,据他的姐姐回忆,他还“迷迷瞪瞪的”。

虽然巴尔扎克很贪吃,但在巴尔扎克生活的时代,最时髦的巴黎女人都在节食。巴尔扎克在1850年去世,享年51岁。由于严格的行业法规和错综复杂的国家法律,如今我们所熟悉的餐馆是在巴尔扎克生活的时代才开始出现的。当时的巴黎成为欧洲的美食中心,有数以千计的餐馆,面对用之不竭的源泉,巴尔扎克几乎吃遍了巴黎所有的餐馆,并且急切地想把这种新的生活体验加入到他的小说创作中。

巴尔扎克之前的作家都忽略了角色的饮食习惯,但见证了法国餐厅的兴起和美食家群体形成的巴尔扎克,把食物当作社会的温度计来使用。正如通过人物的声音、行为和服饰来刻画角色一样,他还通过人物选择的咖啡馆、经常去的食堂或餐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巴尔扎克范文第2篇

2、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3、我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巴尔扎克

4、离开了人才荟萃的中心,呼吸不到思想活跃的空气,不接触日新月异的潮流,我们的知识会陈腐,趣味会像死水一般变质。——巴尔扎克

5、不久他开始散布出老年人的那点儿凉意,像北风一般把人世间家用的感情都吹凉了,尤其他是个又穷又丑的老人,那不是老上加老吗?这是人生到了冬季,鼻子通红,腮帮灰白,手脚麻木的冬季。——巴尔扎克

6、平时我们走在森林里,可以从脚步的声音上猜到基本超级地面底下是窟窿还是大块的石头;同样用礼貌遮盖的自私,和被灾难挖成的地下隧道,也会在朝夕相处的生活中发出空洞的声音。——巴尔扎克

7、一个人要伟大,不能不付代价。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凡具有生命的东西,同一切生物一样有它多灾多病的童年。——巴尔扎克

8、其实假装的爱情比真实的爱情还要完美,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女人都受骗了。——巴尔扎克

9、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的内心纯洁。——巴尔扎克

10、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11、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

12、机会是极难得的,但他具备三大成功的条件,那就是“像鹿一般会跑的腿,逛马路的闲功夫,和犹太人那样的耐性。——巴尔扎克

13、开诚布公与否和友情的深浅,不应该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巴尔扎克

14、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那种永远不变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中间,向现实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望。——巴尔扎克

15、预算不是一个钱柜,而是一个洒水器:它抽上来又洒出去的水越多,国家就越繁荣。——巴尔扎克

16、可叹的是,常常需要两个人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情人,就像在文学上只有借助于几个性格相似的人的特点,才能构成一个典型一样。——巴尔扎克

17、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巴尔扎克

18、青年人陷于不义的时候,不敢对良心的镜子照一照;成年人却不怕正视;人生两个阶段的不同完全在于这一点。——巴尔扎克

19、幻想中的作品,有着儿童一般的妩媚,有着欣欣向荣的喜悦,芬芳妖艳不下于鲜花,浆汁的饱满不亚于未曾到口的美果。这便是所谓幻想和幻想的乐趣。——巴尔扎克

20、我们破灭的希望,流产的才能,失败的事业,受了挫折的雄心,往往积聚起来变为忌妒。——巴尔扎克

21、天性是百发百中,万无一失的。这一种的天性叫一见生情。而爱情方面的第一眼,就等于千里眼。——巴尔扎克

22、要对一个人作出判断,至少要设岙处地,深入了解关于他的感情、不幸和思想的秘密;只想就事件的物质方面去了解他的生活,这是写编年史,是给傻瓜们作传记。——巴尔扎克

23、持续不断地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巴尔扎克

24、社会只拿小丑取乐,没有其他的要求,一转眼就把他们忘了;不比看到一个器局伟大的人,一定要他超凡入圣才肯向他下跪。各有各的规律:历久不磨的钻石不能有一点儿瑕疵,一时流行的出品不妨单薄,古怪,华而不实。——巴尔扎克

25、不幸的爱情,往往像可靠的债务人的一张到期不付的借票,会加你私钱的。——巴尔扎克

26、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巴尔扎克

27、凡是可怜的,遭难的女子,她的心等于一块极需要爱情的海棉,只消一滴感情,立即膨胀。——巴尔扎克

28、痛苦跟欢乐一样,会创造一种气氛的。走进人家的屋子,你第一眼就可以知道它的基调是什么,是爱情还是绝望。——巴尔扎克

29、当你看到不可理解的现象,感到迷惑时,真理可能已经披着面纱悄悄地站在你的面前。——巴尔扎克

30、天才与美女,都注定要放出灿烂的光芒引人注目,惹人妒羡,招人毁谤的。——巴尔扎克

31、要在人前庄重而在丈夫面前妖治,只有天才办得到,而这等妇女是不多的。这是夫妇之间长期恩爱的秘诀;在一些缺乏那种双重奇才的女子,只觉得长期恩爱是一个不可解的谜。——巴尔扎克

32、科学的领域是广大的,人类的生命却是很短的。——巴尔扎克

33、只有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的人,才把钱看得天那样的大,一个不事生产只会消费的家伙,不啻是社会的蟊贼。——巴尔扎克

34、一个人要开化一个最闭塞的地方,有了钱还不行,他还得有知识;而且知识,正直,爱国心,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把个人的利益丢掉,献身于一种社会的理想,那也是白费。——巴尔扎克

35、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所谓强者既有意义,又有等待时机。——巴尔扎克

36、当了诗人的义务秘书,并得到诗人的宠爱,那情形就像一个投机商他的第一个入股人一样。这种伙伴式的关系,初露端倪时与友情颇为相似。——巴尔扎克

37、世界上的事物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付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

38、谀媚从来不会出自伟大的心灵,而是小人的伎俩,他们卑躬屈膝,把自己尽量地缩小,以便钻进他们趋附的人的生活核心。——巴尔扎克

39、人的生命的大部分都是致力于从心灵深处来拔掉自己青年时代的幼芽。这种手术就叫做经验的获得。——巴尔扎克

40、人们看着别人做坏事,听之任之,习以为常;开始时默许别人干,到最后自己也干了起来。久而久之,灵魂不断被可耻的勾当所沾污,变得越来越渺小,高尚思想的弹簧渐渐生锈,而平庸这根绞链却越磨越松,不推自转了。——巴尔扎克

41、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巴尔扎克

42、在爱情方面,别有用心的虚假总比真面目可爱,就因为此,才有许多男人肯在一般手段高明的女骗子身上挥金如土。——巴尔扎克

43、人生并非充满了玫瑰花,倒是有时路上的荆棘刺痛了你。——巴尔扎克

44、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的廉洁。——巴尔扎克

45、时间一长,人们就会发现,欢娱是灵魂的财产,为了欢娱受人爱恋,也并不比为了金钱受人爱恋更令人愉快。——巴尔扎克

46、艺术在于有本领在针尖上建筑一座宫殿。我思想的奥妙之处在那根能够在十秒内把沙漠变成城市的仙杖里面。——巴尔扎克

47、所谓爱情能够满足一切,只是对于情侣而言:至于夫妇,除了以苍穹为屋顶和以绿茵地毯之处,还需要更多的一些东西的。——巴尔扎克

48、诗人艺术家演员音乐家等等的穷,还穷得轻松,因为艺术家天生爱寻快乐,也有得过且过,满不在乎的脾气,就是使天才们慢慢的变成孤独的那种脾气。——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范文第3篇

巴尔扎克是生活的洞察者,他把生命的奥秘和真理揭示给我们。瓦伦丹的故事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有益的启示。可遗憾的是,这个故事的作者――生活的奥秘和真理的揭示者巴尔扎克本人,却不幸在他自己生命的故事里重蹈了瓦仑丹的覆辙,成了的牺牲品。

故事是从来自俄国的署名“不知名的女子”的信开始的。

这位“不知名的女子”就是韩斯卡夫人。她出身贵族家庭,18岁时嫁给了年长自己23岁的俄属乌克兰沃伦省首席贵族文采斯拉夫・韩斯基。韩斯基并非英俊的美男子,且呈现老态,可他拥有4万农奴、上百万家私、广阔的森林和草原,还有几个大庄园和许多工厂作坊,身家犹如一个小王国。

这位聪颖美貌的韩斯卡夫人在婚后曾经博得过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爱慕,她怎么能耐得住偏远的维尔霍夫尼亚庄园的寂寞呢?尽管韩斯基每年带她到彼德堡、基辅或国外度假,并且以绅士的大度对待她的朋友和情人,但仍不能使她那充满激情的心得到满足。

1831年冬,巴尔扎克的几部描写爱情婚姻的小说搅乱了这位多情贵族女子的心。她和陪她消遣解闷的两个外甥女和家庭女教师商议,大家共同以“不知名的女子”名义给作家写一封信,表达对作家的敬重、爱慕和对他作品的赞赏。这样有去无回地写了4封信以后,韩斯卡夫人的好奇心和激情得不到满足,于是,从1833年1月开始,她瞒着其他三个女人,自己一人写信给巴尔扎克,并署上她自己的真实姓名。为防止韩斯基发现她和一位陌生的外国男人通信,她要求巴尔扎克把信寄给她家的瑞士籍家庭女教师,再转交给她。

这种以游戏心态开始的通信很快就激起了巴尔扎克热烈的爱情。他神魂颠倒地写道:“……我在你面前跪下。我的生命,我的心都属于你。你可以一刀杀死我,但不要让我痛苦!我以全部心灵的力量来爱你。不要让我美丽的希望成泡影。”这些热烈的话语感动了韩斯卡夫人。她想办法说服丈夫,1833年到欧洲旅行,在瑞士家庭女教师的家乡与巴尔扎克相会,并以适当的方式介绍他与韩斯基相识,很自然地把他引进她的家庭。

这次相会虽然只有很少时间和韩斯卡夫人单独相处,却给了巴尔扎克意外收获。他看到韩斯基身体欠佳,恐怕不会活多久。如果能适时赢得韩斯卡夫人的芳心,以后他巴尔扎克不就是这份巨大财产的主人了吗?

回到巴黎,巴尔扎克继续通过家庭女教师转信,给韩斯卡夫人写甜言蜜语的情书,与此同时,按照韩斯卡夫人的指示,给那位还蒙在鼓里的丈夫写信,装得很自然地向他们全家表示问候,并顺便提出为了搜集写作素材要到日内瓦去住一段时间,希望届时能和这个仍在旅行中的家庭共度圣诞节。

1833年圣诞节前,巴尔扎克尾随韩斯基一家到了日内瓦。他给韩斯卡夫人写信,表达了迫不及待的心情:“让我们结合吧,不要拒绝给我那意味着一切的东西……”韩斯卡夫人犹豫了一个月后,终于让她这个情人如愿以偿。

转年5月,韩斯基一家旅行到了维也纳,巴尔扎克又赶去与情人相会。为了在情人面前炫耀,他忍痛把一套银盘子送进当铺,还借了一笔高利贷,装饰了一驾华丽的马车和两个漂亮的仆人,他自己也穿上了镂金扣子的衣服,加上旅途的费用和在维也纳的一切开销,一共耗费了他15000法郎。离开维也纳时,他身上竟分文不剩,不得不向韩斯卡夫人借一个金币,赏给旅馆的仆人。

可是他得到了珍贵的承诺:等韩斯基去世后,韩斯卡夫人将成为巴尔扎克夫人。

他们两人都没想到,此次一别竟长达7年。

巴尔扎克等不及了,他想放弃这个人财两得的计划,请女友给他物色一个“家财三四十万法郎的30岁女人,要性情随和,外表雅致”。

好运终于来了。1842年1月5日,韩斯卡夫人来信说,她丈夫已于两个月前逝世。巴尔扎克内心又燃起了希望。他立刻写信给韩斯卡夫人说:“写信告诉我,你的生命从此将完全属于我,幸福将降临到我们身上……”可是,韩斯卡夫人却回信说,她不再信任他了。7年来他从未看望过她,现在她打算为女儿而活,永不离开她。

此时,巴尔扎克已在考虑婚房布置、婚礼仪式、蜜月之旅等,他岂肯放弃这漫长的等待后即将到手的幸福?他继续写热烈的情书,跑到彼得堡去与韩斯卡夫人会面,并且,从1845年春天开始,把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陪伴韩斯卡夫人、她的女儿和女儿的未婚夫在欧洲各地旅游。可是韩斯卡夫人仍然犹豫着,不肯结婚。先是以女儿的婚事未解决为借口,后又说沙皇还未批准她可以带丈夫的遗产出嫁国外。1847年9月,他甚至千里迢迢跑到乌克兰韩斯卡夫人的庄园去。然而所得到的却只是一件厚厚的俄罗斯皮大衣,作为返回巴黎的临别赠品。

1848年2月的革命造成的经济动荡使巴尔扎克买的铁路股票损失了许多,可是,债主们却紧紧盯住他不放。他想继续写作小说《农民》。用它的收入抵债,可坐在书桌前一连几小时,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一种巨大的失败感使他万分沮丧。要想摆脱重重困境,只有一条出路:和韩斯卡夫人结婚,以借助她的巨大财富。于是,他又第二次远赴乌克兰。

迎接他的是韩斯卡夫人的阴沉和烦躁。他这个文学天才写小说时很聪明,回到生活里就很傻(屡次经商、办工厂,屡次失败),陷入爱情就更变得愚蠢。他不明白,他的外表、气质并不能吸引异性,还负债累累,韩斯卡夫人出于对他的才华的仰慕,只想做他的短暂的情人(1846年11月,韩斯卡夫人为巴尔扎克生了一个孩子,可惜出生才几天就夭折了),并不愿意和他做永久的夫妻。

他又一次陷入深深的失望和沮丧,加上对乌克兰冬季严寒天气不适应,很快就病倒了。支气管炎、肺气肿、神经衰弱、心绞痛等病症折磨得他痛苦不堪,有时甚至处于昏迷状态。

巴尔扎克的病不断发作并一次次加重,让韩斯卡夫人看到了死亡的阴影。不知是良心发现还是某种宗教意识起了作用,这个高傲女人在巴尔扎克病重时却主动作出决定,答应他很久以来的多次请求,和他结婚,做他的夫人。

1850年3月14日,婚礼在乌克兰别尔基切夫市的瓦尔瓦拉天主教堂举行。

这漫长的17年的锲而不舍的追求总算是如愿以偿了。

结婚后,巴尔扎克的病未见好转,而且,在他妻子的庄园里,他并没有男主人的感觉,从他的妻子到庄园里的300名奴仆,都还把他当做客人对待,他感觉不到这里是他的家。结婚才刚一个多月,他就说服妻子返回巴黎。

回到巴黎,他的病还是不见好转。到了夏季,病症更加严重了,连读书写字都很困难。医生们觉得已回天无力。

1850年8月18日夜11时30分,这位伟大的小说家和传奇性的情人永远地闭上了他的双眼。

巴尔扎克范文第4篇

摘要 作为19世纪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巴尔扎克的巨作《人间喜剧》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社会生活面貌。作为《人间喜剧》里为数不多的中篇小说之一,《夏倍上校》既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人格完美的上校形象,同时也批判了其妻子的拜金主义和贪慕虚荣的丑恶本性。通过对夏倍上校和妻子罗西纳之间家庭冲突的描述,展示了伪善的世俗虚荣对亲情和爱情的冲击,同时也展示了高尚与卑鄙两种人格之间的较量。

关键词:《夏倍上校》 人格较量 爱情 贪婪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法国近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巴尔扎克运用自己尖锐的笔触全面地展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他对于拜金主义和人性丑恶的批判,充分体现了巴尔扎克关注社会矛盾的公民责任。由于他对于法国社会研究的细致入微,使得他准确地把握了新旧制度更替的历史趋势,同时也造就了其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的美名。巴尔扎克不仅有着文学家敏锐的神经,更有史学家般全面的视野,其作品兼具具体化和形象化两种特征,是历史再现和文学抽象的完美融合。其代表作《人间喜剧》是一部19世纪法国社会百科全书,充分展现了社会制度转型时期法国民众的心理状态。正如恩格斯所言,《人间喜剧》为我们提供了“一部19世纪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可见,巴尔扎克作品对于社会历史的表现是非常逼真的。

同巴尔扎克本人活跃的时代背景一样,《夏倍上校》的故事背景也正是19世纪初期的法国政治经济大变动时期。封建势力如潮水般退出历史舞台,资产阶级成为了社会政治经济的主宰,但是社会制度转型时期的新旧精神文化矛盾却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人际和谐。巴尔扎克通过对这些不同世界观矛盾的揭示,着力展现了社会恶习和德行之间的矛盾。而本文所介绍的作品正是这样一部反映不同世界观矛盾冲突的中篇小说,其中对于故事中夫妻二人的人格较量的描述和分析是本文研究的焦点。

一 夏倍上校高尚而又无奈的人格展现

巴尔扎克习惯于将个人的生活经历赋予到其作品主人公身上。早年的巴尔扎克曾经有段在诉讼事务所工作的经历,因此熟谙法律的他对于社会不公的分析是非常理智和公正的。而《夏倍上校》中对于夏倍上校和妻子罗西纳家庭诉讼案件的介绍,正是巴尔扎克对于当时社会存在的违背法律精神、欺压弱势群体现象的再现。

毋庸置疑,《夏倍上校》的主题是为了突出展现夏倍上校那高尚的人格魅力。作为一个曾经为帝国建立过无数卓越功勋的上校,却由于一次惨烈的战斗被国家误认为已经阵亡,因此,作为烈士家属的妻子罗西纳自然而然就继承了夏倍上校的“遗产”。但读者的想象总是赶不上故事的发展,被人误以为阵亡的夏倍奇迹般地从战场生还,本该对此给予宽慰和惊喜情感的人们反而拒绝承认这位“烈士”的生还,社会舆论投给夏倍的评论只有一个词:“疯子”。尤其是妻子罗西纳不仅拒绝接受生还的丈夫,还无耻地独占了夏倍的遗产,享受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并改嫁了一个有权有势的丈夫,生了两个孩子。为了保住现在拥有的社会地位和丰厚财富,罗西纳冷眼看待十年来流浪于社会底层的丈夫。而当忍无可忍的夏倍最后决意与妻子打官司来夺回自己失去的利益时,罗西纳又暗设阴谋,迫使夏倍上校继续充当“死者”,放弃重返社会的打算。最后,对爱情和亲情丧失信心的夏倍彻底失去了人生的希望,最终放弃了自己所有的诉讼请求,老死在救济院。这便是整个故事的情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兼有爱情和亲情的夫妻二人却因为一件诉讼案而成为水火不容的冤家,从中我们也看出了男女主人公内心存在的世界观矛盾,他们人格上的差异造成了家庭矛盾的最终爆发。令人惋惜的是,鉴于现实主义的选择,巴尔扎克给故事设置了一个悲剧的结局,高尚的人格最终拜倒于卑鄙面前。

从故事情节来看,选择放弃诉讼的夏倍上校确实不失为一个心性善良的人。常年驰骋沙场,不知斩杀过多少敌人的夏倍上校最终选择放弃诉讼,不是胆怯于妻子一方的权势压力,而是他不愿伤害这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人。同时他自己也曾说过,即使是在战场上,他也没有刻意伤害过一个手无寸铁的人,他说自己“没做过使人难堪的事”,所以他睡觉一直都很安稳。他的妻子罗西纳不承认自己丈夫的身份,最终使夏倍不得不在巴黎市的贫民窟里生活了多年,如果不是好心的诉讼人但尔维的帮助,夏倍或许根本不会有起诉妻子的想法,因为即使遭受了妻子的背叛,夏倍也从不愿去真心地痛恨妻子,他的善良是刻骨铭心的,即使是在维护自己原则时,他也会保持善良的人格。他不求经济上的富足,只希望能够安稳地生活,从中可以看出夏倍上校是个没有财富和权力欲望的好人。当诉讼人但尔维想要给予其经济资助,让其搬到更舒适的市区居住时,夏倍却说:“这里的房东给我白吃白住了一年,难道我现在有了些钱就离开吗?”而房东正是他曾经的下属,他之所以愿意免费帮助自己曾经的上校,完全是因为对其人格魅力的敬仰。即使如此,善良的夏倍也不愿在朋友这里白吃白喝,增加他们的家庭负担,所以他经常教授房东孩子识字,而且他还用但尔维给他的钱帮助这位长期收留自己的朋友还债。可见,夏倍上校是多么的真诚和善良。

但是在那个世俗社会,夏倍上校有时还是善良过头了,所以经常显出一副天真的姿态。在落难之初,受到社会排挤的夏倍只能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妻子罗西纳身上。但是当他最终了解到妻子的冷酷无情之后,因承受不了妻子这种前后人格落差,由爱生恨,选择要用法律的武器来报复妻子的背叛。在碰壁了上百次后,他幸运地遇到了乐于助人的诉讼人但尔维,而这个人物实际正是象征了巴尔扎克本人的情节意愿,他希望看到善良的夏倍上校在这次诉讼复仇中获胜。仇恨自然而然又将潜藏于人心灵深处的欲望激发了出来,对于妻子的痛恨,使他有了重新占有妻子、占有财富、占有地位的欲望。由于有了但尔维的帮助,他自认为自己的诉讼案很容易会取胜,“人家认为我死,我可是活着……应当还我妻,还我财产,政府也得给我将官的军阶。”但是但尔维却在诉讼前给得意的夏倍浇了一盆冷水,他告诉夏倍要明确司法诉讼是讲求证据和事实的,如果缺乏法律手续的证明,再好的律师也没办法。最后但尔维只能通过私下和解的方式来向罗西纳索回部分财产,但是韧性不足的夏倍最终无法忍受妻子那些没心没肺的话语,谈判最终破裂,法律诉讼成为了惟一的解决途径。由此可以看出,善良的夏倍上校是很缺乏心机的,他实际是一个完全无法融入世俗社会的人。身上纯洁的军人气质根本无法包容勾心斗角的金钱社会现实。

二 妻子罗西纳自私卑鄙的人格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夏倍上校拥有着光明磊落但却无法与世俗社会合流的人格特征。相比其伟岸的人格而言,夏倍的妻子罗西纳则是有着一副阴暗狠毒的黑心肠。她在改嫁之前就知道夏倍生活于贫民窟,但是为了拥有的财富和地位,她几乎每天都在期盼能有意外的疾病或者事故来了结自己丈夫的性命,就如她曾妄图让疯人院医生将夏倍带走一样,为了维护自己拥有的一切,她无时无刻都认为活着的夏倍对自己的人生是一种威胁。

也正是由于把握了罗西纳这种心理,所以精明的但尔维以罗西纳现有的地位和财富为威胁,首先向罗西纳提出了和解谈判的要求。由于罗西纳不愿解除第二次婚约,所以她险些答应了但尔维要求的每年二万四千法郎年金的赔偿要求。当然,在谈判中,即将失去部分财富的罗西纳还是不忘对丈夫夏倍的责难,她不仅为那两万四千法郎的年金讨价还价,而且当夏倍愤怒地直面她时,她仍然卑鄙地不愿去承认自己认识这个人,还嘲笑但尔维是拿了一个假的夏倍上校来要挟自己,便起身心虚地离去了。

随后,卑鄙的罗西纳将前夫夏倍骗到了乡下别墅,开始威逼利诱来使前夫放弃对自己的报复。长于世故的她首先以温柔的举动和口吻来消释夏倍心中的怒气,激发前夫对自己曾经的喜爱,以此来寻求夏倍的谅解。陷入温柔乡中的夏倍此时早已在妻子罗西纳的精心照料下消散了往日的怨气,而罗西纳的这些行为实际只是自己阴谋计划中的一部分。以后的几天里,她一直都以一个高明戏子的表演来软化夏倍的心灵。她这样做是要使夏倍认为自己选择改嫁的生活是情非所愿的,通过生动而虚伪的话语来惹动夏倍的柔情,以便控制他的思想而称心如意地支配他之后的行为选择。同时,罗西纳还让夏倍看了看自己与孩子其乐融融的生活,让夏倍不忍对这个美满的家庭进行报复。看到这里时,我们也会误认为罗西纳真是为了维护自己现在的家庭幸福和孩子的美好前途才不愿与夏倍相认,但是从她这些反常行为的动机我们就可以看出罗西纳颇深的城府和自私自利的心机。同时,她深知没有法律手续证明的夏倍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所以她很自信地相信,自己这些软硬兼施的手段会使夏倍上当。碰巧的是,在但尔维的帮助下,夏倍上校最终明白了罗西纳的险恶阴谋,但是迫于现实权势的压力,夏倍还是无奈地放弃了诉讼请求。至此,罗西纳还是凭借着自己阴险卑鄙、自私狠毒的人格彻底压垮了夏倍上校――这个光明磊落的军人的心灵底线。痛感世俗社会冷酷无情的夏倍最终选择了放弃诉讼,而丑陋的罗西纳最终还是心安理得地继续过自己奢华的生活。

三 夫妻人格较量的结局

光明磊落的夏倍上校为自己阴暗的妻子罗西纳击败,实际正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高尚的人格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中或许只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却无法获得社会财富的眷顾。这样的人格矛盾真实地反映在《夏倍上校》当中,只不过矛盾的双方关系更加亲密――夫妻关系。善良天真的丈夫夏倍上校无法揣测出人心的阴险恶毒,颇有心机的妻子罗西纳将其骗到乡下别墅,并以女人的温情和孩子的童真来骗取夏倍的同情,以此来打消夏倍的报复情绪,最终诱使夏倍愿意自我牺牲。可见,夏倍纯真的性格是很难抵抗罗西纳虚伪的谎言的。直到罗西纳要求其签声明向社会宣布自己是个骗子之后,他才意识到罗西纳之前的温情都是虚假的,都是为了骗取自己柔弱的心灵。这样的一种意识滞后性使我们可以看出,在世俗社会中纯真是无法抵挡虚伪的。

这之后,遭受欺骗的夏倍变得意志消沉,愤怒已然为无奈所占据,就如他对罗西纳所说的:“太太,我不来凶你,只是瞧不起你……我连报复的念头都没有,我不爱你了。我什么都不问你要。凭我这句话,你安心活下去吧。”可见,面对现实的虚伪和残酷,夏倍只能选择无奈地离去。或许我们会认为妻子罗西纳会于心不安,但人格的本性决定了罗西纳绝不会为自己这些曾经的行为而自责,因为她永远不会感受到拥有高尚人格的人在遭受到人格打击后的痛楚。夫妻二人的人格较量最终还是以夏倍上校的失败而告终。这一无奈的结局让我们感受到了世俗社会的伪善和冷酷,虽然作为巴尔扎克影子的但尔维竭力帮助夏倍去赢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但是在普遍虚伪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这样的扶助又显得多么微不足道,他终究无法撼动现实虚伪人格的根基。

综上所述,《夏倍上校》为我们展示了亲情和爱情这两种人类至亲的情感在世俗社会面前的脆弱,当时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高尚与卑劣人格的较量实际正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段精神文化过渡期。

参考文献:

[1] 史荣新:《巴尔扎克传》,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年版。

[2] 荆煜君:《高尚与卑鄙的较量――谈巴尔扎克的〈夏倍上校〉》,《时代文学》,2009年第5期。

[3] 蔡海瑶:《一曲无尽的挽歌――浅谈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年第2期。

[4] 甘丹、李波、孙敖编:《巴尔扎克妙语录》,远方出版社,2005年版。

[5] 朱浩然:《浅谈巴尔扎克的金钱观》,《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范文第5篇

经历坎坷才能成功

古人云: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没错,人的成功总是要经历风雨的,没有人可以随便成功。

巴尔扎克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但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却差点与世界失之交臂。1829年,经过几年努力的巴尔扎克,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经历过十八次退稿以后,伤心到极点的他愤怒起来,把小说投向火炉付之一炬,想从此放弃文学梦想。他的妻子立即把小说从火炉里拿了出来,鼓励扎尔巴克,再试一次,一定会有人赏识的,巴尔扎克决定最后一次尝试。一个星期后,一位编辑来信告诉巴尔扎克,他们不仅要出版《朱安党人》,还要与巴尔扎克签订终身合同,将要出版巴尔扎克以后的全部著作。这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巴尔扎克欣喜若狂,《朱安党人》一经出版,就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写下了《人间喜剧》等巨作,成为伟大的作家。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能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不屈不挠。他的确也印证了这点。在遭受到了失聪这个对音乐家来说毁灭性的打击后,他不屈不挠,用顽强的意志坚持音乐创作,并“扼住命运的咽喉”,最终创作出了《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不朽名作。

科学家贝弗里奇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挫折既可能使人走向成功的殿堂,也可能使人坠入失败的深渊。但是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让我们培养起坚强的意志来,努力战胜困难,让各种坎坷变为人生的财富,让每一次挫折成为成功的垫脚石,让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

相关期刊更多

世界文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社会科学院

草原文物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百花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