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难忘的第一次坐公交车作文

难忘的第一次坐公交车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难忘的第一次坐公交车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难忘的第一次坐公交车作文

难忘的第一次坐公交车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写作 心灵 感动 真情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听到“写作”两字,脸上立即由晴转阴,惊呼“又要写了”,随即一脸苦相,开始冥思苦想,为了拿到更高的分数而矫情造作,但很多结构完整、文体清楚的作文却因为没有真情实感的注入而只能徘徊在及格线边缘,太多的学生不知道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的一大意义在于表达感情、交流思想、净化心灵,这应该是新课程背景下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寻觅感动瞬间,情积于心;再现感动画面,成就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很多中学生却认为“写作难,难写作”,写出的文章经常空话连篇,不但没有个性、没有思想,连最基本的情感都不会注入,很多文章老师最后只能无奈地写上“干瘪”这两字作为言简意赅的点评。

有学生很苦恼地对老师说:“怎样的文章才算诱媲槟兀俊奔虻サ是很复杂的一个问题,反映出的是学生面对写作“极力想写好,却总是写不好”的莫大苦恼。

只有感动自己的文章才能感动别人,只有用真情写作的文章才是有血有肉的作品,写作离不开真情实感。每逢佳节倍思亲,月圆之夜,全家围坐,多么温馨的画面,为了让学生找回曾经的记忆,温故亲人之间温馨融合的亲情,我进行了题为《那一年中秋》的写作,全班文章阅毕,太多的失落与思考,为什么就找不到几篇能真正感动我的文章呢?大部分作文内容是某一年中秋全家一起赏月吃月饼聊家常,很朴实的素材,很朴实的语言,也很朴实的情感。改作文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在第一次作文批阅基础上的二次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作文课上,我用10分钟进行了简单的点评,剩余的半个小时,每人发了一张白纸,要求至少写出三件发生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感动的事。亲身经历的最难忘,也最容易成为写作素材,有了感动的事,将这事放在中秋这天,再改《那一年中秋》这篇文章,内容上充实很多,情感自然注入,文与心融合。

指导学生如何一材多用,如何将一件事置于中秋这一天,赋予中秋涵义后,学生进行二次写作,本次写作要求情感上的目标是让自己感动。收上来的文章,进步很多,不但内容多样,情感也表达得很自然。如:

月依旧,秋风有了丝丝寒意,还是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圆桌边,依然有月饼,依然有水果,依然有一桌丰盛的晚餐,可是少了爷爷,少了宠我爱我的爷爷。四年前中秋的一场大火,烧了我家的房子,也带走了我的爷爷,当时我和妈妈在楼上熟睡,被一阵急迫的敲门声惊醒,开门后爷爷拉着我跑到窗边,让我赶紧从窗户中爬梯子到楼下。此时我看到从楼梯空口窜出的火苗,我来不及说什么话,已经被爷爷推着到窗户口,带着害怕的心情爬下去,过了几分钟,妈妈也下来了,两个人穿着睡衣站在巷子里焦急地等着爷爷爬下来。我哭着喊着,消防队员也很尽力,可是木结构的老房子在短短几分钟已经被大火吞噬,最后我等来的是消防队员抬着爷爷出来这个惨痛的事实,120汽车来了又走了,爷爷被抬进的是殡仪馆的汽车,我和妈妈看着汽车开走,望着一堆废墟,两个人呆了,等到爸爸赶回来,两个人抱着哭了很久。妈妈说她让爷爷先爬下来,可是爷爷坚决不肯,说孩子更需要妈妈。那一年的中秋,月亮在上空,可我家遭遇了最大的不幸。此时,依旧是这个院子,政府出资修建的房子,和原来的家结构一样,可是少了爷爷,越想越伤心。爷爷,我和妈妈的命是你给的,我不敢想象如果不是爷爷来叫醒,我和妈妈会是怎么样的结果,也不敢去想象,没有爷爷架好的梯子,没有爷爷催促着我们爬下,会是怎样的后果……

这是学生作文的片段,是发生在这位不幸中又万幸的孩子身上的真事,祖孙情、亲情令人感动。在作文讲评课上,当我读完全文后,全班除了那女孩的抽泣声,静得没有任何声音,特意给了几分钟时间让她思考,也让她平静平静。

不幸使本来贫穷的家庭更贫困,最不幸的是爷爷的逝去,伤心之余更感动于亲情的可贵,这样的不幸毕竟少,但是感动人心的事情肯定不少,在后来的交流过程中,很多学生说了有记忆以来的一些感人小事,透过一件件小事我们看到的是人间最珍贵的亲情友情。一直说现代社会越来越冷漠,其实不是社会冷漠,而是人们变得不善于发现感动,不会珍藏感动。忙碌的学习,应该给学生一点时间回忆曾经的点滴,回顾温馨或是难忘的画面,寻觅感动瞬间,再现感动之事。

写作源于生活,空话空情的文章只是一个干瘪的躯干,有了完整的写人记事、有了情感的注入,才有血有肉才丰满。情积于心,素材是日积月累而成的,净化人心灵的感人瞬间要有永恒记忆;情注于文,写作的时候灵活运用,记真人真事述真情,写出的文章才能更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用最真的感情表达自“我”。

学生学业繁重,脑子里已经单纯地只有学习两个字,没有闲心也缺少雅兴观察社会、接触他人、感悟真情。有学生虽有闲心体验生活,但是小小年纪却总是把生存压力大、人情冷漠挂在嘴边,认为没什么值得记录,没什么事值得回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把感恩教育贯穿其中,也经常让他们换种心情面对生活,换种眼光看待周边的人和事,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才能找回最真的情,感动最真的自我。

写作素材的来源是多渠道的,一部分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其实还有更多的是用我们的眼睛搜集的,打开心灵的窗户,呈现的是一个纷繁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学生要走出教室看校园,走出校园看社会。上学放学路上的风景虽然很熟悉,但是肯定很美丽,关键是用心欣赏。在随笔中,有位学生写了《对不起,我误解你了》一文,其中有个片段:

当你好不容易抢到的座位让给那位老人的时候,我似乎明白了你当初挤在车门口拼命往上挤的目的,原来是为你的奶奶抢个座,确实有点孝心。当报站器响起,老人却说:“小伙子,谢谢啊,知道我腿脚不方便,特意找了个门口的座位给我。”这一刻,我似乎才真正明白过来,原来不是自己奶奶啊。后来老人对边上的人说,在等车的时候,小伙子看见她腿脚不方便,就问她坐什么车,结果是同一趟,后来小伙子就帮她去抢了个门口方便下车的座位。小伙子,在挤上车的时候,我是多么鄙视你,而现在我是多么崇拜你。

我的批语是:社会充满爱,用美丽心灵看世界,你会发现很多感动,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动作而妄加判断,要学会多角度看人。

公交是学生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公交车上是个小社会,用心观察,会发现很多,而把看到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录在心,那还愁没有写作素材吗?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套用到自己身上,然后把自己的感悟倾注进去,最真的“自我”也成就了。用自我写作,文章有了主体,自然成就。

难忘的第一次坐公交车作文范文第2篇

六(1)班:感恩

慈善教育的范围是很广泛的,我们找准切入点,从小处入手,主要进行感恩教育,“感恩亲人、感恩师长、感恩同伴、感恩母校。”孩子本具有感恩的心,只是需要教师的唤醒,使他们感到生活、学习的幸福,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亲人、回报师长、回报同伴、回报母校。

在感恩父母方面,他们有的为自己的任性而向父母表示歉意,有的为父母整天忙碌而无时间陪他玩而不理解整天埋怨感到内疚,有的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有的学会了分担,有的学会照顾父母,端茶送水,更加懂得了孝敬家里的长辈,有的给父母写信,述说感恩之情,有的精心制作了家庭亲情树,有些孩子与父母一起看昔日照片,一起回忆往事,有的为感恩父母制作了感恩全家福。经过这一年的感恩教育,家长们反映孩子懂事了,不再任性自私,懂得关心人,懂得孝敬人。身为教育者的我们跟家长一样感到欣慰。

在感恩教师方面,有的给自己的恩师写感谢信,感谢他们的无私付出,有的亲手制作一些小礼物,表示对老师的深深谢意,有的给老师一个拥抱、一个合影,表达师恩的难忘。

在感恩母校方面,孩子们自觉行动起来,为母校这位大妈妈做了彻底的清洁工作,角角落落从未落下,让这位大妈妈以更整洁的面貌迎接三千多位学子。还有我为母校添一份绿,我为母校写首诗,我为母校写份标语,我为母校献计献策。他们以一个学子的身份,从感恩母校出发,在离开母校之际为母校做些有益的事。他们自己还组织起来为兄弟班级捐书,帮助他们充实班级图书角,利用下午读书时间,大手拉小手地教兄弟班级的学弟学妹们一起读《慈善读本》,把慈善精神代代相传。

六(2)班:“手拉手”

我们的活动主题是“手拉手、找朋友”,广泛开展“五个一”,即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给小伙伴送上一份礼物、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向小伙伴学一种新知识(新本领)。“五个一”之后,我们结对的同学,又到各自的家庭中体验生活一天。让他们深入了解各自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增进友谊,感受生活,培养能力。

本班学生主动给“手拉手”的西溪小学五(3)班学生写交友信。信中主要介绍自己的生活、学习及家庭、学校的情况,并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西溪小学五(3)班学生接到信时,都认真写了回信。然后我班同学将自己读过的优秀图书送给西溪小学五(3)班学生,使他们通过读书、读报更新观念,获取真知,更茁壮成长。与此同时,本班学生和西溪小学五(3)班学生,都尽力为对方做一件好事,还向小伙伴学一种新知识(或新本领)。

为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献爱心的氛围,我在创建方面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可喜的是整个过程,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双方班级活动也开展得轻松、愉悦,通过系列的活动增进双方的了解,双方在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促动,共同进步。学生也得到了一份真挚的友谊,他们都交上了新朋友,对于今后,他们都表示会以书信,QQ等各种方式继续联系。我想,如果今后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深入交流,家长与家长之间也能建立起友谊,互相交流与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那对学生的各方面成长会有更大的帮助。

六(3)班:为民工子弟捐书

杜山头小学学生大多为外来民工子弟,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缺乏购买课外书籍的能力,但他们没有失去对知识的渴望。在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六(3)班同学由少先队中队发出倡议书,每人至少捐两本书,用这个特别的方式给民工子弟一份特殊的关爱,让知识在爱的手中传递。赠书志愿者在扉页上或另贴卡片写上了赠言、感想,有的同学写上一些祝福语或鼓励对方的话。同学们一部分在学校收集捐书分类整理,贴上标签,一部分作为学生代表前往杜山头小学送书,全程选出一名同学进行摄影留念。

书对于一个人的帮助是无法比拟的,它能让一颗忧郁的心灵变得开朗,它能给一个迷惘的人指明前进的方向,书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书是精神的食粮,是快乐的音符。把书带给那些需要它的人,继续实现其价值,募捐一本书,打开一扇窗,把好书送给爱书的人,就能为知识插上梦想的翅膀。“一本书、一份爱、一个祝福”,孩子们自己也在捐书活动中得到了真情,学会了付出和帮助。

去年“慈善文化进校园”启动仪式后,我们增强了慈善意识,将学校的爱心教育系列化,注意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慈善理念。同时注意慈善活动常态化,让学生在假期多参加社区活动(送温暖、送清凉),慰问清洁工人,开展日常助学帮学活动等。

六(4)班:关爱老人

我们班开展的活动是关爱老人,学做雷锋。

每天上下学,校门口接送孩子最多的是老年人,其实对于老年人学生可谓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每个家庭都有几位老人对孩子们的关爱,陌生的是我们无法洞悉老人们内心真正的想法。虽然很多年轻人都很关心老人,可是还有许多老年人在度过晚年时期遇到很多困难,所以我利用“慈善文化进校园”这个机会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能真正走近老年人,引导他们为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首先利用一节课时间,与学生一起了解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研究老年人的愿望与困难、探讨关爱老年人的方式。

接着在班级开展一次情境表演,让学生演老人,体会老年人生活的不便。

最后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来到四方社区的低保家庭包香莲奶奶家,为她家打扫卫生,陪包奶奶聊天,听奶奶讲述她的故事。

当我们要走时老人握着孩子们的手连连道谢,平时在家不爱劳动的孩子,那天都特别热情积极,特别开心。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体现。

关爱老人,学做雷锋这次活动是我们在学习《慈善读本》基础上开展的一次有意义的慈善活动。

我觉得《慈善读本》的出版,不仅培养青少年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且也在校园中弘扬了社会主义的慈善文化。

现在《慈善读本》只是在六年级展开,是否可以开发更多内容,成为一个系列,每年级都来学习和参与,让慈善在小学里扎根发芽,成为一种真正的文化。

还有一点设想是慈善活动与各种活动相结合,比如班队课、各种节日、亲子活动等。亲子活动是我们学校一大特色,社会上评价很好,让慈善活动与亲子活动相结合,不仅带动学生,也带动家长,从而带动社会。

六(6)班:慈善从小事做起

一、提高了认识

开始认为,慈善是公益事业,大企业家,社会各界名士、热心人士参与,离学校、学生很远,其实不然。慈善就在我身边,慈善从小事做起,慈善从我做起。

二、让慈善文化进课堂

充分利用《慈善读本》,在共同学习中增强慈善意识,让学生在慈善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听父母讲述我们出生的故事、画家庭爱心树、唱爱心之歌、收集爱的图片、讲爱心故事等等,开展爱的教育。

三、慈善帮扶实践

开展了:

1.红领巾义卖活动(给灾区的小朋友);

2.给班里的一位孤儿同学送书、送礼物;

3.到聋哑学校结对看望、给那里的孩子们写信、捐书;

四、建议与体会

1.注重积累;

2.注入更多的内容;

3.推广到三、四年级,让慈善活动常态化、序列化。

六(7)班:慈善亲子活动——走进孤儿院

尊老爱幼、扶弱助残是我们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美德,在“慈善文化进校园”启动仪式后,我与学生一起学习《慈善读本》并在班里开展了主题班队活动,为让慈善文化教育不仅停留于形式,更能深入学生内心,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培养学生们的关爱互助精神,我们和家长共同策划、组织了一次以“送温暖、献爱心”为主题的慰问孤儿亲子活动。

策划这次活动主要想达到以下目的:1.用我们的爱温暖拥有特殊童年的孤儿院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以及同龄人对他们的关爱。2.让我们的学生亲身体验另一种童年生活形式,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生活有多幸福,从而让学生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实现教育意义。3.在学生和孤儿间建立纯真的友谊,一起牵手一起成长,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并在家长的带领下让学生懂得关爱和分享,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与情商。4.呼吁社会关爱弱势群体,关爱孤儿。

活动主要有三个流程:1.采购物品;2.给孤儿送礼物;3.和孤儿一起游戏。虽然环节不多,时间不长,但活动中的每一幕都让我们非常感动。有的学生给这些孤儿院的孩子买了书、笔等学习用品,有的家长朋友给孩子买了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还有家长慷慨解囊,捐钱又捐物。那种爱心的传递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所有的人都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爱无大小,爱无止境,在随后的联欢和游戏中,家长也积极参与,与孩子们共同成为活动的“主角”,让家长和孩子们有很好的互动,从而加深了家长和孩子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每一位参与者在思想上得到了成长,心灵上得到了洗礼,每一个学生都深受感染,正如孩子们活动后写的作文中那朴实的话语:“这些小朋友真可怜,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我要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以后我们要好好的孝敬父母,用自己的爱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家长们也都有很深的感触,纷纷表示在教育孩子的方法方式上会作出改变,以前只注重孩子们的文化教育,今后更注重小孩的人格教育。这次活动应该说老师、学生、家长一起感受了关爱,感受了慈善的真谛,让慈善文化不仅进校园而且进家庭,让学生、家庭、学校多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推进慈善文化的发展,让慈善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发芽,感受帮助别人的温暖与快乐。活动后,孩子们在寒假期间自发组成小队为小区里孤寡老人过生日,在大街上为人们义务写春联。

六(8)班:与志愿者同行

记得那天《慈善课本》发放仪式结束,作为永康阳光爱心社的一名志愿者,感觉特别激动,因为这就是我和学生一直在说的事。

一直以来,每次爱心社有活动,我都会把活动企划案发在我们班里的QQ群里边共享,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慈善。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参加,事后会在QQ空间写一些活动后感想并发一些活动照片和班里的孩子分享。让他们了解和认识慈善与责任、爱与尊重、助人与分享、爱与力量的存在。

在《慈善读本》中,我发现有爱心序曲和爱心歌曲、爱心图片、爱心故事、爱心童话、爱心剧场等多个爱心栏目,上课时,我还用爱心社活动了解的生动情况进行课外补充,如爱心图片,全是来自永康贫困孩子的照片和一些志愿者做关爱活动照片。在课上,还让孩子们观看了我们爱心社长拍摄记录贫困孩子的真实录像《幸福是什么》,观看前我和女孩子们开玩笑说:“爱心社那些单身的小伙子们的择偶标准之一就是看女生观看这部录像时是否稀里哗啦地掉眼泪,否则免谈。”孩子们笑完后开始静静地观看,结果好多孩子都看得偷偷抹眼泪呢!这部录像真正让孩子们感受到原来我们身边还有这样贫困的孩子存在,那么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这时孩子们也想为他们做点事了,所以后来我们开展的慈善爱心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熏陶,再加上《慈善读本》对慈善的解读,班里很多孩子就主动地来向我征询下次活动的时间。看着孩子们这么热心,我们班以永康阳光爱心社为平台制定了一个力所能及的方案——帮助贫困孩子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给他们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庭学习环境。

第一次活动的目的地是永康城西新村上谢村谢同学家。这个孩子刚好也是六年级。在王慈溪小学就读。老师说他学习一般,但是之前有一个晚上我去他家检查数学家庭作业时,发现他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数学天伴》其中有一页特别的难,可他全都做对了,而且思路很清晰。

他的父亲,2009农历12月25日因为咳嗽、出血到县城医院检查,发现为“肺癌中晚期”。最后因无钱医治去世。他的母亲41岁,贵州人,患有轻度精神障碍,无劳动能力,只能在家干些家务活。

他们的居住环境:二层石条子搭建的房子,四合院的造型,是父亲生前建造的。因年久未修,开始破损。四合院为父亲四兄弟共有,每人各两间,每间约十多平方米,一间用来居住,一间用来做饭堆家什,屋内阴暗潮湿,杂乱拥挤。

每次活动前都要向班里的孩子们介绍贫困孩子的情况,并向学生发起倡议,帮助谢同学家打扫卫生。当我们来到谢同学家门口时,腼腆的他虽然没有说话,可我能感受到他很欢迎我们的到来。

路上,我还一直担心养尊处优的小小志愿者们到了之后,会无从下手。最后我发现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特别是有两个男同学,整理书柜真是有模有样。还有我们班最胖的钱同学平常看他只知道吃喝玩乐,结果那天居然也能帮着把坏掉的门用斧子给一块一块劈成柴火。一个个孩子都没闲着,个个都干得汗流浃背。倒是我这个老师看到他们这样,真觉得有点无从下手了。这次活动让我觉得欣慰,小小的善意,居然能带给孩子这么大的改变。

虽然,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看到小小志愿者们都很用心地对待。怀着真诚与善良,为他们自己开启一扇关爱之窗。

当小小志愿者们打扫完后,谢同学和他妈妈与我们挥手告别,不断地说着再见,一脸的笑容在夕阳的余晖里灿烂绽放着。这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份喜悦,一份幸福,一份因被需要而感到的快乐!

六(9)班:让爱传递

在《慈善读本》的启发下,我们班的学生明白了慈善是关心同学、关爱家人、尊敬老师,慈善是勤俭节约,慈善是低碳环保······于是,他们懂得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校园里有同学遇上难题了,便有人自告奋勇,有人受伤了,总有几个身影一拥而上;家里有为父母端茶倒水的,有节日里给父母送上惊喜的;出行时,有选择坐公交车的,有徒步骑车的······

我们班的同学自由组合成立小组,开展了义卖献爱心、走进福利院(孤儿院)、慈善宣传等活动。通过这些慈善活动,同学们感触颇深。福利院那过去从未感受到的情景,在震撼他们心灵的同时也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洗礼,在作文里有同学写道,“原来在那个地方有许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们应该人人献出自己的力量,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一些温暖。请关注他们吧!他们需要你的关爱和帮助。”“这次慈善活动我不仅施以了爱心,还明白了:要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要学会知足!”

慈善活动让孩子们看到了他们无法想象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生活的沉重,多了一些对人生意义的思索,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无疑是有好处的。这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同情心,更增强了他们行善的信心,因为他们看到了在社会中传递的正能量。义卖的同学写道,“东西渐渐少去,而这爱心也越来越沉甸甸的,我们看着汗流浃背的同伴,相继笑了。”“这次活动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一位来选购的阿姨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她是一位很普通的妇女,买了我们四本书,我原以为是给儿子买的,没想到她是买书捐给别人的。多么善良的一位女士啊!”作慈善宣传的同学写道,“我拿出一张宣传单递给路人,那陌生人先是推了一下,发现这是宣传慈善的,就仔细看了起来。”“我和几个同学负责发宣传单,见到行人就将单子递给他,并说‘请让爱传递’。我回头看见一个人手里拿着单子,正将一个摔倒的小女孩扶起来,然后微笑着对小女孩说了一些话,并将单子给了小女孩,小女孩看了看手里的宣传单,拿着它开开心心地跑向了远处。”

六(10)班:帮助“学困生”

“为了一切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大司巷小学六(10)班掀起了一场爱心结对,帮扶学困生行动。

由于受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批“学困生”,成为学校教育中亟需关注和扶助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渴望被帮助,考出优异的成绩;他们需要掌声、鼓励;他们也想“出人头地”······“我想考第一,我也努力了,但是每一次我都考不及格。”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为此,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全面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变厌倦、力不从心为喜欢、全心投入,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班建立了帮扶“学困生”制度,要求“学优生”与“学困生”结对,对学习中有困难并渴望帮助的这些“学困生”给予极大热情和及时的关注,使其尽快摆脱“学困”境地。在帮扶中,学生之间共同建立互信互助关系,“学习为主,生活为辅”,即在帮学为主的同时,对“学困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苦恼和问题,结合班主任老师的共同帮助,给予沟通和调节。

帮扶措施:

1.加强对他们的课堂管理,让结对同学同桌。

2.加强他们课后辅导工作。

3.通过各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