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腔种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Oral Implantology
主管单位:卫生部
主办单位: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3957
国内刊号:51-1493/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泛认可;在实际的临床种植修复设计过程中,适应症的选择、缺牙区骨量、骨质、咬牙合因素以及美学因素等成为决定种植义齿修复成败的关键因素,值得每一位临床医师予以重视。
【关键词】 种植义齿;骨结合
口腔种植学(oral implantology)始于 1965 年Branemark 种植系统的问世和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概念的提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种植义齿已成为现代口腔修复的重要方法[1]。种植义齿是口腔修复学中牙列缺损、 牙列缺失的一种特殊的修复方法, 它解决了部分病例常规修复固位力、支持力不足等临床和实际问题,使义齿修复有了更广阔的适应证和更符合生理及美观要求的效果。因此为了实现长期的修复效果,本文针对患者口腔具体情况、患者经济条件、种植区骨质、骨量以及美学因素等制定最佳种植义齿修复方案做一综述。
随着种植义齿修复技术和材料的发展,种植义齿的外观形态和咀嚼功能都可以媲美天然牙,但两者之间的支持结构还是存在很多差异。
1 存在的差异
1.1 牙周膜
种植体缺乏生理性的牙周膜是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 生物力学研究表明,牙周膜对咬 负载起着重要的缓冲作用。种植体因为与骨之间的刚性结合而只能把 力直接传导于周围骨组织但不发生下沉,且没有转动,应力集中于种植体周围牙槽嵴顶。
1.2 弹性模量
种植体与天然牙根之间存在明显的弹性模量差异 与种植体相比,天然牙根的弹性模量最接近骨组织,在负荷时发生最小的相对运动趋势而种植体多为刚性材料,在生理环境中弹性模量极大,负荷时种植体-骨界面更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和相对运动。
1.3 表面积
种植体与天然牙根的表面积存在差异 临床上通常以釉牙骨质界下 2mm 处测量的天然牙根的平均尺寸为依据选择取代该牙的最佳种植体型号,一般植入的种植体表面积比原有的天然牙根小,经常在双根牙甚至多根牙区植入单个种植体,负荷时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远大于天然牙根 - 骨界面[2]。
1.4 神经和血供
种植体没有神经和血供,与天然牙根之间存在咬 敏感性差异,而且由于缺少神经支配,种植体受到 创伤后不会产生开口反射和充血 咬合不适或冷热刺激过敏等症状,容易造成种植体周骨质进行性吸收[3]。
1.5 外部形态
种植体与天然牙根形态不同 目前临床应用的种植体的横截面多为圆形,在抵抗侧向力和扭力方面不如天然牙[4],同样载荷时,种植体比天然牙更易发生种植体-骨界面的微折裂。
所有上述差异都提示我们,种植体的负载能力远小于天然牙根,咬合设计不良引起的水平向和垂直向过大应力极易造成骨质微折裂,扭力更是如此。 种植体-骨界面的微折裂可刺激骨板,形成微折裂-骨质吸收-种植体微运动-种植体负载能力减弱-微折裂的恶性循环,最后种植体周袋形成,种植体松动甚至脱落。
2 种植修复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患者对种植手术的耐受
采取各种措施选择最佳的手术计划、 减少手术创伤, 对并发症的减少、 疗程的缩短、 延长种植体应用寿命至关重要。因此,了解患者全身情况显得重要。这是因为口腔种植技术是创伤较小的手术,不能因义齿种植手术而损害患者全身健康和生命安全。
2.2 缺牙原因与种植义齿修复设计
自然牙缺失有各种原因,但不同原因,可直接影响种植义齿修复成功率。与牙周疾病有关的自然牙缺失,即使在种植手术前进行了牙周系统治疗,种植义齿的成功率仍然不能显著提高。这是因为自然牙牙周袋内存在的细菌可增加种植体周围牙周组织感染机会,易致种植体周骨组织丧失。严重牙牙合紊乱造成的自然牙缺失不主张种植义齿修复, 坚定要种植修复者, 需正畸或咬合重建后再考虑。对于磨牙缺失的患者, 在检查完缺隙牙合间隙( 应大于 8 mm)后, 还应检查患者的张口度( 正常应达 3 指, 约45 mm)。如果达不到此要求, 就应据缺牙部位适当调整种植置。
2.3 对种植区骨质、 骨量的考虑
自然牙缺失后,牙槽嵴均会持续不断地发生骨吸收,即牙槽骨量的渐进性减少,且为不可逆现象。因此,为使种植义齿修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得以顺利进行,关键是对缺牙的种植区域骨组织量进行评价,获得缺牙种植区骨质情况,得出是否植骨、 上颌窦提升等特殊处理的结论, 便于与患者交流和沟通。对骨质、 骨量的准确评估方法目前,国内主要靠曲面断层片来定位。除了足够的种植区骨量外,良好的种植区骨质对种植体稳定性和骨整合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自然牙缺失以后,拔牙创骨质除了不断进行垂直向和水平向的骨吸收以外,牙槽骨的骨扳也消失, 并逐渐被致密的骨小梁样的骨组织代替。在种植义齿修复设计时,了解并明确种植牙区骨质状况对种植体数目、 直径、 长度以及种植置的确定有较大意义。如骨质差,可通过选择直径较宽、 长度较长的种植体, 也可采用增加种植体的数目来弥补。
2.4 缺牙部位与种植义齿修复类型
种植义齿修复方案的制定应以患者缺牙的部位和数目及上下颌骨关系及口腔解剖骨质条件来定。而患者多数都要求通过种植义齿修复成类似自然牙的固定义齿修复。但最终的种植义齿修复方案制定应根据患者具体缺牙部位解剖特点外,还应遵循治疗过程患者可接受, 治疗效果患者满意, 治疗费用患者接受来确定治疗计划。尤其对医师要求须在全面了解各类普通义齿修复方案的利弊及熟练掌握各类设计应用,才能选择出正确的最为优化的种植义齿修复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收治的行口腔种植体冠修复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7例,男性20例,女性27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417±49)岁;包括前牙24例,后牙37例,其中贵金属烤瓷冠38颗,全瓷冠23颗。对照组47例,男性19例,男性28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21±53)岁;包括前牙22例,后牙38例,其中贵金属烤瓷冠36颗,全瓷冠24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入院后均行口腔种植体冠修复,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口腔修复护理,包括术前口腔检查、材料及器械准备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全面护理,具体如下。1.2.1心理护理由于牙列缺失会造成患者面部功能和美观障碍,应用柔和自然的表情,温柔的语言介绍治疗程序、修复方式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了解口腔修复过程中的各项操作,以争取理解和主动配合。同时讲解口腔种植体修复基本操作步骤,以帮助患者缓解恐惧、焦虑心理,防止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干扰。1.2.2术中护理配合1.2.2.1首诊护理①准确种植系统器械套装,使用专用镊子进行工具传递。在患者左后方,使用左手对口腔或上下唇进行适当牵拉,以创造宽阔的视野,便于手术操作,同时注意防止排龈线、K锉、中央螺丝等微小物品遗落口腔。术者对术区冲洗后,及时准确地将术区液体吸干。②将扳手、中央螺丝、转移杆等器械传递给术者,术者将印模取下后,护理人员应在30s内将印模硬体混匀,并将其置于托盘上,同时在印模软体注射完成后10s内将其传递给术者。将硬固印模取出后,对印模形态和转移杆头部进行准确观察,以稳固、准确复位。③对种植体袖口进行清洁并安装临时基台时,应将分离剂涂布于印模组织面,并注射人工牙龈。同时准备好临时冠材料和蜡片,避免使患者进行临时冠的制作和记录。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医院感染控制流程,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为在印模出诊室前将其置于紫外线箱内消毒30min。④清点和清洁材料和器械,并准备临时粘结剂、抛光工具和调和材料,患者佩戴临时冠后,帮助其对面部进行清洁,并安排复诊事项。1.2.2.2复诊护理首次复诊时:①术者去除临时冠时,应有序摆放打磨器具、基底冠和种植体基台,以便于术者试戴;②临时冠粘结完毕后,应指导患者掌握术后注意事项,并安排复诊。二次复诊时:①术者去除临时冠和种植体基台时,配合其安装永久基台的和试戴最终修复体,并微调邻接和咬合关系;②永久粘结时,应注意对最终修复体和种植体进行彻底消毒清洁,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协助术者注射树脂粘结剂,实施光固化粘结;③指导患者掌握修复体清洁要点,并告知其修复治疗后注意事项。
1.3效果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4个程度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评估,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情绪及身体不适、手术操作准确性及不适感、最终修复效果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关键词】 口腔种植修复学; 种植体长度和直径; 种植学新技术
国际市场上约有1300多种种植体可供选择,同时随着新产品的开发,不断有新的种植系统出现。目前普遍应用于国内外临床上的种植体主要有Branemark系统、美国3I系统、Core-vent系统、瑞士ITI系统、IMZ系统、Astra-Tech系统、camlog牙种植系统、瑞典replace系统、Bicon种植系统。
1 种植体
1.1 种植体的分类 口腔种植体按其种植的部位和不同的组织层次可分为四类,即骨膜下种植体、黏膜内种植体、牙内骨内种植体和骨内种植体。其中骨内种植体是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应用范围、数量最大的一类种植体,其形状有螺旋型种植体、柱状种植体、叶状种植体、锚状种植体、穿下颌种植体、下颌支支架种植体,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是螺旋型种植体、柱状种植体。
1.2 短种植体的发展史 临床的现实情况是,很多的种植患者都受到了骨高度的限制。在植入较长的种植体时,上颌窦和下颌神经管都存在潜在的风险,尽管通过植骨能降低这些风险,但是出于对植骨过程的时间和费用的考虑,患者还是会尽量避免接受这种治疗。另外,植骨过程本身也有其自身的风险和问题,很多时候患者也比较难于接受。总的来说,在骨量足够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尽可能宽的种植体,而不是长的。这就出现了短种植体这个概念,短种植体的历史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1968年,Tom Driskell开始了种植体的设计研究,这一研究使短种植体应用成为可能。1985年Bicon种植系统的推出,包括成功率很高的8.0 mm种植体,这一长度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短的长度。2000年,他们又推出了4.5 mm×8.0 mm的种植体并获得FDA的认证。2006年又推出了4.5 mm×6.0 mm的种植体,随着种植体设计的不断变小,设计概念在不断更新。短种植体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种植体植入的可能性,并且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植骨的需求。
1.3 种植体长度和直径设计的新进展 种植体平台至根部的距离就是种植体长度,种植体越长其手术相对成功率就越高,短种植体临床成功率就相对较低。机械学分析表明,延长种植体长度仅在某些方面增加种植体的成功率。现有的种植体产品直径3~7 mm不等,长度5 mm、直径增粗且经过多孔亲水、表面粗化喷砂酸蚀技术等表面处理的种植体植入后的骨结合令人满意,骨质较好的患者不需行传统的上颌窦提升术[1],通常把直径为3.75 mm的种植体称为标准直径种植体[2],直径大于4.5 mm的种植体称为大直径种植体[3],小于3.5 mm的种植体称为小直径种植体[3]。有学者认为种植体的直径对骨界面的应力分布几乎没有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专家们曾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种植体长度和直径对种植全口义齿的应力影响。发现骨界面应力与种植体直径关系不大,而与种植体长度成负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长度和直径对种植全口义齿修复的作用,探讨种植体长度和直径对种植体周围骨界面应力反应的影响,一些相关研究仍在进行着。不同型号的种植体联合应用,当应力分布不均衡时可通过调整种植体的长度或(和)直径来达到分布均衡,从而提高种植固定桥的远期成功率;并且在特殊的解剖状况下(如高窄、低宽的牙槽嵴或解剖标志的限制),也可以通过调整种植体的长度和直径来达到标准种植体同样的固位效果[4]。
在最近的资料中显示,一些专家们认为增加种植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增加种植体的长度、直径来完成,同时可减小种植牙颈周骨内应力。Kovanc等[5]亦持相似观点,认为较短的种植体比长的种植体获得的骨支持少,大直径的种植体机械强度要好于小直径种植体。Lum则建议骨内种植体的长度在8~12 mm为最适宜,他认为增加种植体的长度可以减低传递到周围骨的水平向力量。而Lin[6]则认为种植体形态对种植体周骨应力的大小及分布起主要作用,种植体的大小对种植体周骨应力分布的影响要小。在种植体7 mm以上平面,圆柱形种植体与骨的表面接触面积为98.91 mm2,而阶梯柱形种植体与骨的接触面积则100.48 mm2。一些研究认为,有效压应力承载面积是影响种植体表面应力峰值大小的主要因素,通过适当增加种植体颈部的表面积有利于种植体获得较理想的应力峰值,达到最优化的设计原则[7]。
从一些专家的统计计算结果来看,随着种植体的变短、增粗,种植全口固定义齿和种植全口覆盖义齿的种植体内部应力均明显降低,这可能是由于种植体变短,减小了力矩作用,增粗提高了强度的结果,这对种植体各部件的结构设计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这也提示了稍粗一些种植体在临床上的优势,但种植体直径与组织应力状况影响不大。张少峰等[8]则认为骨界面应力与种植体长度呈负相关,与种植体的直径关系不大,直径与种植体的内应力有关,种植体越粗则内应力越小,并认为临床上可不必把种植体直径的选择作为考虑的重点。一些临床数据说明,种植体长度与骨界面应力呈负相关关系,种植体长度的增加能明显降低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集中值,有助于减缓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吸收,维护种植体的长期稳固。
1.4 种植体螺纹形态设计的新进展 在不同材料的种植体中,纯钛种植体植入骨质后其骨内段普遍为螺纹形态,螺纹的几何形态不同,界面应力分布也不同[9],现有种植体螺纹的主流形态大致分4种:V-型(V)、支撑型(B)、反支撑型(R)和矩形(S)[10],且螺距也不相同。
种植体在早期设计为骨膜下、叶片状种植体。骨膜下、叶片状种植体无法取得可靠的骨结合,唯有柱状与根形种植体才能取得良好骨结合。目前认为同圆锥形种植体相比,圆柱形种植体对牙槽骨及骨界面的应力小,同不带螺纹种植体相比,带螺纹种植体对牙槽骨及骨界面的应力小,故新的分类方法仅限于柱状与根形的种植系统。目前种植体系统多为圆柱螺纹和根形螺纹等,其生物相容性更好。
种植体的固位情况与种植体的螺纹形态密切相关,这样才能起到最佳的生物力学效应。由此可见无论从生物力学还是从机械力学的角度上看,临床上不宜选用螺纹深度过大的微小种植体。但螺纹深度过小的种植体应力和位移也会增加,而且也减少了螺纹种植体与骨组织的机械固位作用。不同螺纹设计的种植体存在着各自的力学特点,揭示了种植体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表面螺纹的生物力学影响。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采用三维有限元法,三维数字化图像和图表分析,最后得出了种植体设计在螺纹位置,螺纹形状,螺距的最佳状态,这就是螺纹位于种植体的位置应设计为下1/3螺纹更可取,螺纹上平下斜式、顶角45°的设计更符合,螺距1.0 mm较合理。黄辉等[11]研究认为,螺旋形种植体螺旋顶角的改变可以导致种植体在支持组织内应力分布水平的变化,并指出螺旋顶角为60°的种植体应力分布最合理。
2 口腔种植修复学新技术
为了满足大量的口腔种植患者对美的需要,种植领域的新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
2.1 引导性骨再生技术 是利用膜屏障来阻止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的过快生长,促进成骨细胞优势生长,可以保护血凝块,实现缺损区的骨修复再生。
2.2 牵引成骨技术的应用 采用骨牵引器,以增高牙槽嵴为目的,大大的改善了种植体支持和固位的问题。
2.3 牙种植和颌骨重建技术的联合应用 主要是修复颌骨缺损来保持颌骨的连续性,以恢复颌骨的咀嚼功能,后期植入种植体,来解决患者的咀嚼和发音功能。
2.4 骨挤压和骨劈开技术 骨挤压技术和骨劈开技术,都是以专门的手用骨挤压器械,取代常规技术来进行种植窝的预备。
2.5 牙槽嵴扩增技术 常用自体骨移植,传统经典的术式还包括髂骨取骨术,和Onlay植骨术,即外置式植骨。通过植骨来使种植手术获得足够的骨量,以利于种植体的固位。
2.6 上颌窦底提升术 主要适用于牙槽嵴至上颌窦底之间距离小于10 mm,颌龈距离基本正常的患者,提升术在前磨牙和上颌磨牙区,后经6个月以上时间再进行种植手术。
2.7 即刻种植外科技术 特别是前牙区最适于即刻种植,可以获得延期种植无法达到的美学效果。对于外伤牙和龋坏牙也常用,其适应证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2.8 无牙颌口腔种植的新修复技术 包括杆附着体固位种植体-组织支持的覆盖义齿和球附着体固位种植体-组织支持的覆盖义齿[12]。无牙颌可通过半口、全口种植覆盖义齿或种植固定义齿修复很好地得到恢复。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选择种植修复来解决口腔的美观问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种植体的形态设计也在不断的完善,种植义齿手术的成功率也在明显的提高,但在国际市场上种类繁多的种植体中,如何选择适合患者的种植系统仍是非常重要的。总之,种植体长短粗细的合理搭配,完美的种植体螺纹形态设计仍需一步的深入研究,口腔种植技术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些都需要广大口腔医务工作者共同来努力,使口腔种植修复在口腔医学领域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参 考 文 献
[1] Deporter D, Todescan R, Caudry S. Simplifying management of the posteriormaxilla using short, porous-surfaced dental implants and simultaneous indirect sinus elevation.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2000,20 (5):476-485.
[2] Miloro M. Peterson's princip le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nd ed. London:BC Decker Inc,2004:255.
[3] Renouard F, Nisand D. Impact of implant length and diameter on survival rates. Clin Oral Implants Res,2006,17 ( Supp 12):35-51.
[4] 张理生,周延民,孟维艳.种植固定桥应力分布均衡时种植体长度和直径间关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0,(04):229-231.
[5] Kovaes. Clinical analysis of implant losses in oral tumor and defeet Patients. Clin Oral Implants Res,2000,11(5):494-504.
[6] Lin S,Shi S, Legeros RZ.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of four designs Of a high strength silieon nitride implant. Implant Dent,2000,9(1):53-60.
[7] 沈山.两种不同形态种植体的临床观察及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34-37.
[8] 张少峰,马轩祥,欧阳君.种植体长度和直径对种植全口义齿应力的影响.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7,13(3):199-201.
[9] Ivanof CJ,Grondahl K,Sennerby L,et al.Influence of variations in implant diameters:a 3 to 5 year retrospective clinical report.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1999,14:173-180.
[10] Steigenga JT,al-Shammari KF,Nociti FH,et al.Dental implant desig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long-term implant Success.Im-plant Dent,2003,12(4):306-317.
[11] Lin S,Shi S, Legeros RZ.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of four designs of a high strength silieon nitride imPlant. ImPlant Dent,2000,9(1):53-60.
【关键词】er:yag激光;种植体;种植体周围炎
近年来,口腔种植迅速发展,在牙列缺失、缺损以及颌面部缺损的修复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口腔种植的成功不仅依赖于规范的外科操作和良好的修复体,还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获得和骨整合的良好形成以及种植体周围的口腔生物环境有关。激光以其在切割软组织、加强种植体与骨的结合以及控制感染等方面的优势正逐渐被用于种植临床。
1常用激光的种类和特性
目前在口腔领域应用的激光种类有二氧化碳(co2)激光、氦氖(he-ne)激光、掺铷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掺铒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砷铝镓(gaalas)激光、掺铒铬钪镓石榴石(er ,cr:ysgg)激光和二极管(diode)激光等。二氧化碳激光具有水吸收性,通过气化组织完成切割。在切口处可产生快速密集的能量,保护了切口下方组织。临床上主要用于软组织切割。掺铷钇铝石榴石激光:主要通过散射到达靶组织,可吸收颜色,止血效果佳。常用于软组织手术、龈下刮治、脱敏等。但切软组织时可引起下方硬组织损伤。砷铝镓激光:穿透力比nd:yag激光小,故不易引起下方硬组织损伤,可吸收颜色广泛用于理疗、口外手术和口内治疗中。其中er:yag激光是唯一一种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可以在口腔硬组织使用的激光,它的波长为2940nm,有良好的水吸收性,也可被羟基磷灰石吸收,使用时不会对组织产生热副损伤。
2 er:yag激光生物效应的机制
er:yag激光属于低强度激光,其引起生物效应的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提示低强度激光的作用并非热效应,而是依靠激光光子到达细胞后直接作用于细胞器,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诱导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殖[1]。细胞经激光照射后,细胞质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激活ca2+-mg2+-atp酶活性,影响到细胞内ca2+的浓度变化,ca2+浓度的改变能激活蛋白激酶或磷酸酶,产生一系列蛋白磷酸化反应,向细胞核内传导信号。在信号传导过程中,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级联信号传导通路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细胞外信号引起细胞增殖、分化等反应的共同途径或会聚点[2]。 ras/raf/mek/erk途径是mapk级联途径中研究最为活跃也最为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之一[3]。ras是只有一条多肽链的低分子量g蛋白,本身具有内源性gtp酶活性,可催化gtp分解为adp,从而将胞外信号传递至胞内;raf是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主要成员,其作用是磷酸化并激活下游底物mapkk(mapk kinase);mek是mapkk中最主要的成员,它具有磷酸化苏/酪氨酸残基的双特异功能,同时激活下游底物mapk;erk(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的作用是磷酸化并激活多种下游底物,引发多种细胞反应,调节细胞浆靶物如磷脂酶a2等,将细胞外信号传递至细胞核,通过磷酸化活化转录因子而调控特异基因的表达。
3 er:yag激光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3.1er:yag激光控制种植体周围炎的作用。
种植体周围炎是指发生于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它造成围绕种植体周围的浅碟状损害。当骨结合区完全吸收后,种植体会松动脱落。微生物寄居被认为是导致种植体周围炎( peri-implantitis) 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去除牙菌斑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关键环节[4]。传统治疗包括洁治和刮治术、抗菌药的服用同时结合手术以形成新的骨整合。但是使用洁治和刮治处理种植体表面会导致表面形态改变妨碍骨再生。药物辅助治疗也无法在种植体周保持一定浓度。
takasaki等人观察使用er:yag激光治疗24周后的种植体周围炎的动物模型,并且对其进行组织学切片。最终他们发现经er:yag激光治疗后的实验性狗种植体周围炎与对照组相比,种植体周围有明显的新骨形成,种植体-骨接触面积(bone-implant contact, bic)增大[5] 。kreisler[6]对三类(钛浆喷涂,酸蚀,羟基磷灰石)不同涂层的72个种植体使用er:yag激光(60—120mj,脉冲型,最大重复频率10)灭菌。结果他们发现即使只是低能量的照射,种植体表面也出现了明显的灭菌效果。
schwarz等人对20例中度、重度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随机应用er:yag激光治疗(100 mj,脉冲型,最大重复频率10)与手工刮治配合用药治疗组(同名牙)进行对照,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检查5 项临床指标和龈下菌斑,结果显示两组都有明显的龈下菌斑数目改变,bop(探诊出血)的减少和cal(周附着丧失水平)的改善。er:yag激光治疗组对bop改善效果更好一些[7]。并且schwarz等人对2位口内的8个出现了严重的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使用er:yag激光治疗(100 mj,脉冲型,最大重复频率10)可以有效去除结石且不会造成任何热损伤[8]。
3.2er:yag激光在促进种植体骨整合的形成中的作用。骨- 生物材料界面反应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成骨细胞的早期附着、扩散和增殖。一些学者认为促进这一进程能使种植体更快更广泛的形成骨整合以及保持更长的稳定。dortbudak等人[9]认为低强度的激光能引起各种酶活性的提高,如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移酶、谷氨酸脱氢酶、戊二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等。这些酶的主要作用于三羧酸循环和氨基酸代谢以及使三磷酸腺苷及蛋白质的合成增加。通过这种机制使细胞功能恢复、为骨折愈合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kesler[10]和salina[11]等人分别使用er:yag激光在鼠和兔胫骨上进行种植体窝洞预备后植入种植体。kesler使用500—1000mj的脉冲型er:yag激光进行预备,并于3周和3月后将种植体取出观察。salina使用200mj脉冲型er:yag激光进行预备,并且在术后0, 7, 15, 30, 45以及60天分别将种植体取出。结果均发现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较,此方法可以促进骨整合的形成,缩短骨愈合时间,增加bic(种植体-骨接触面积)。并且推测其机理与激光能促进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关。
friedmann[12]发现通过使用er:yag激光对置入成骨细胞培养液的钛柱处理后能有效去除种植体表面细菌类毒素和脂多糖等污染物,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附着。根据schwarz等人[13]用er:yag激光(100mj,脉冲型,10hz)进行钛表面处理后,用扫描电镜未发现钛表面形态有明显变化,成骨细胞的附着也没有明显改变。提示er:yag激光促进成骨细胞的附着的现象不是因为钛表面形态的变化,而是激光改变了成骨细胞的功能活动状态。kreisler[14]等人的研究表明使用er:yag激光(60—120 mj,脉冲型,10hz)持续照射种植体—骨界面120秒后,其温度始终在47℃以下。
因此在此温度下适当使用激光对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效果好,但时间不应该过分延长。
基于以上各学者的研究,我们推测合适的低强度er:yag激光对于寻求无损伤治疗种植体周围炎,保持种植体周围环境清洁、提高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都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由于现在各学者对er:yag激光使用的适应症以及其各项参数仍旧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如何发挥其最大功效仍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承宜,段锐,殷培军. 低强度激光的细胞信息生物学研究.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0; 9(3):185.
[2]powell dw, pierce wm, mcleish kr,et al. defining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thways with mass spectrometry-based approaches. mass spectrom rev. 2005; 24(6):847-64.
[3] chang f, steelman ls, lee jt, et al. signal transduction mediated by the ras/raf/mek/erk pathway from cytokine receptors to transcription factors: potential targeting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leukemia. 2003; 17(7):1263-93.
[4] ga gnot g, mora f , pobl ete m g, et al . comparative study of manual and ultrasonic instrumentation of cementum surfaces : influence of lateral pressure [ j ] . 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 ,2004 ,24 (2) :1372145.
[5] takasaki aa, aoki a, mizutani k, et al. er:yag laser therapy for peri-implant infection: a histological study. lasers med sci. 2007; 12(1): 39-46.
[6] kreisler m, kohnen w, marinello et al. bactericidal effect of the er:yag laser on dental implant surfaces: an in vitro study. j periodontol. 2002; 73(11):1292-8.
[7] schwarz f, sculean a, rothamel d,er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n er:yag laser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peri-implantitis: a pilot study. 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05,16(1),4
[8] schwarz f, rothamel d,et al. influence of an er:yag laser on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titanium implants .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03, 113(6):660- 671.
[9] dortbudak o, haas r, mailath-pokorny g. effect of low-power laser irradiation on bony implant sites. 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02; 13(3):288-92.
[10]kesler g, romanos g, koren ret al. use of er:yag laser to improve osseointegration of titanium alloy implants——a comparison of bone healing. 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 2006 ; 21(3):375-9.
[11]salina s, maiorana c, iezzi g, et al.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in rabbit tibiae, of osseointegration of mini-implants in sites prepared with er:yag laser versus sites prepared with traditional burs. j long term eff med implants. 2006;16(2):145-56.
[12]friedmann a, antic l, bernimoulin jp, et al. in vitro attachment of osteoblasts on contaminated rough titanium surfaces treated by er:yag laser. j biomed mater res a. 2006 ; 79(1):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