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突发事件处理

突发事件处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突发事件处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突发事件处理

突发事件处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014-02

突发事件管理是公共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一环,其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备受关注。高校突发事件是指一般发生在高校内(或虽未发生在高校,却与高校中的人或事有相当联系),事前难以预测,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乃至危及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的公共事件。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高校校园环境中,由于教育、认知和处理能力等方面的原因,突发事件处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一、(抗)挫折教育有待提升

突发事件处理和其他管理工作不同,一般事件的处理主要表现为“事后干预”,而突发事件处理的重点是“事前预防”。因为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事后干预”所做的一切工作能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但在事前采取措施,在一定范围内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才是真正有效的管理。而在所有事前预防的工作中,学生(抗)挫折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目前高校教育相对缺失或不足的一环。

1.(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在生理上已达到基本成熟,但在心理上相对不成熟,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成为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从高中到大学的“心理跨度”是极大的。初入大学,新生面对的压力来自于多方面,从生活习惯到人际交往,从学业竞争到未来规划。第一次作为一个社会人独当一面,几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能成为挑战,挫折自然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在初入大学没有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或者没有对挫折有“常态化”的认识和战胜挫折的勇气,而在压抑和低靡的情绪中日复一日,那么这种心理状态就是高校突发事件的重大隐患。在这种时候,(抗)挫折教育作为一种“软武器”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危机的预防预警已经成为高校危机干预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既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也处于可调整、可塑造的阶段,所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抗)挫折教育和心理危机预警工作,能在很大程度上较少,甚至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即使发生突发事件,也能从心理干预角度做好工作,使突发事件的处理处于主动掌控的程度。

2.(抗)挫折教育的内容。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就当前90后一代的大学生而言,现实的挫折经历是非常少的,即使处于挫折阶段,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也大多处于被保护的环境,不需要独立面对挫折。所以高校的(抗)挫折教育需要重塑一些挫折环境,通过虚拟环境和间接的挫折环境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大学生关于挫折的知识,增强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挫折“免疫力”。从目前的高校教育环境来看,关于(抗)挫折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命观教育、辩证思维教育、抗挫折方法教育等。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的调查显示,45.7%的大学生认为口前高校生命教育缺失。要做好(抗)挫折教育,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防范机制、心理干预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文化教育机制、预警机制等体制机制建设。

3.实际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抗)挫折教育因许多问题而大打折扣。第一,中国大多是高校的管理模式还处在单向的行政管理阶段,教育的方式也主要以灌输式为主,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预警方面也是如此,虽然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但效率还比较低下。第二,心理预防体系零碎化,没有形成重点。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而我国高校大多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有效防止各类突发事件上。

二、教师认知偏差

突发事件处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处理流程

中国目前正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意外死亡事件也逐步增多。探讨其成因及如何避免与应对的文章也为数不少①,由案例引发的思考也多有涉及②。我们固然需要防患于未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预防突发事件发生上,但却也需要正视当事件发生后,怎样及时、有效、合理地去处理。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南则更少。故此,本文将从处置原则、组织结构、处置步骤等角度,以工作分工为线索,阐述应对类似事件的方法,期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当然,我们衷心期望,需要运用此文之事件永不发生。

一、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

处置原则,乃在处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时应始终坚持的工作方针。此种原则有利于指导处理者明确事件处理的轻重缓急,最大程度地提高处理效率,减少事件的消极影响。概括言之,应坚持两个原则,处理好五个关系。③

(一)坚持两个原则:

1、“情、理、法” 相结合的原则。在事件处理初期,要以“情”人手,尽量稳定伤亡者亲属的情绪。情绪稳定后,应和伤亡者亲属理性地分析事件原因,确定事件性质,明确相关责任,在事件原因和责任的认定上以情人理,以理服人。要依法办事,依法结案,在当事人和校方意见相左时要做到以法服人,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2、“快、准、净” 的原则。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必须快速、高效,尽量在短时间内处理完毕。对突发性事件处理工作的指挥、分析、预测要“准”,对事件公布的消息和上报的材料要“准”。突发事件处理工作一定要干净彻底,不留隐患。

两个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把善后工作妥善处理好,达到让各方都满意的状态,从而使各项工作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二、工作团队组织结构设置

处理学生突发事件,需要将有效的人力进行有限分配,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在一个科学高效的组织结构中,个人的功能都能得到增益,整体实现1+1>2的效果。

工作团队的组织结构,由下图所示:

具体分工为:

第一层:领导小组

由单位主要领导组成,全局负责意外事件的处理,向各组指示,负责对上的汇报。可根据需要配备秘书,负责协助与各方面的联络工作。

第二层:内勤组与外勤组

设置该层的目的是协助领导小组管理各相对分散的功能组,实现总分结合的组织结构设置。内勤组与外勤组的负责人由团队内经验相对丰富,业务相对熟练的成员担任,也可有领导小组的成员兼任。

第三层:各功能组

根据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时承担职能的不同,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组。各组之间相互配合,又相对独立。分组的意义,在于厘清处理此类意外事件时所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使各方能有针对性地在第一时间做好相应准备,避免慌乱与缺位,有序高效地完成工作。

三、工作流程

以上述的组织结构为载体,开展具体工作。下文将大致以时间为顺序,结合事件发展的一般规律,介绍处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

(一)预案启动

职责小组:领导小组

接到有关学生意外事件发生信息后,需要在第一时间直接向本单位的领导进行汇报。领导在接到通知并确认信息确切后,联系单位其他负责人,成立领导小组,确定学生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的启动。

领导小组根据预案负责内勤组与外勤组的负责人,负责人再通知各小组负责人,保证人员在第一时间就位。

(二)前期工作

1、现场救援与医疗陪护

职责小组:医疗殡葬组

学生在遭遇意外事件后,任何非专业人士都无权宣布其死亡或拒绝采取急救措施。责任单位在得知意外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应组织力量进行医疗救助,联系校医院与就近的或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大型医院。全程陪同救助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同时,配合保卫部门、宿管部门或其他事发地管理机关维护现场秩序,防止对事发人员的二次伤害,减小事件对现场其他人员的伤害,保护现场。

2、信息报送与传达

职责小组:信息工作组

突发事件事发后,最迟不得超过事发后30分钟向学校校办党办和党委学工部等相关部门汇报,若难以在事发后30分钟内报告的,可先电话、短信报告,再书面报告(1小时内尽可能上交),并在续报中说明原因。在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前,续报工作实行日报制。突发事件处置接受后,向上级相关部门进行终报。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内容:

(1)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和所涉相关人员;

(2)突发事件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或损失情况的初步估计;

(3)突发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初步处置措施、下一步将采取的处置措施、事态控制的情况以及未来走势预测;

(5)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单位、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3、警务配合

职责小组:警务配合组

学生突发事件,除明显的因病身亡外,都需要有警方的介入。事件发生后,该组应及时与警方取得联系,根据警方的要求在警员到达现场前做好相关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即为保护现场。所谓事件现场,广义地来说,除了事故发生地外,还包括事故当事人在事发前曾出现并可能为事件发生而作准备的地点。在高校意外事件中,学生曾生活过的寝室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现场,因对其的观察与分析很有可能发现解释其死因的重要线索。

(三)家属接待

1、通知家属

职责小组:家属联络组

通知学生家属,告知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在通知时应注意对象的选择,并在家长未到学校时尽量运用婉转的语言,暂不告知其学生已死亡的事实,稳定家属在到达学校所在地过程中的情绪。

2、家属的后勤保障

职责小组:后勤保障组

后勤保障小组的工作较少涉及事件处理的技术问题,最主要的任务在于为事件参与人(包括当事人、家属及工作人员等)的行动提供物质保证。具体如下:

(1)住宿。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家属一般都会该往事发地,即学校所在地。该组负责落实宾馆。

对家属住宿的宾馆有以下要求:(1)不可距离学校太远,否则不便于工作人员的往来、家属与校方的联系;(2)不可距离学校太近,以免家属因情绪激动而影响校园正常教学、生活秩序;(3)附近要有便利的饮食场所,交通相对便利;(4)所住宾馆或酒店应有小型的会议室,以供工作人员进行会议或与家属进行磋商谈判之用;(5)尽量选择空房较多的宾馆,因赶往学校所在地的家属数量很难估计与控制;(6)在家属所住房间附件多安排几个空房,方便工作人员居住,随时配合家属行动;(7)如因离异等原因,父母双方亲属不便在一起住宿时,考虑在距离合适的两处旅馆安排房间。

(2)饮食。负责为学生家属和工作人员提供饮食。根据不同场合、时间缓急等因素,选择饮食的场地与种类。

(3)交通。负责满足学生家属和工作人员的交通需求。该组成员应有2-3位有驾驶机动车技能,最好是拥有自驾车辆,方便出行。必要时通过向校方申请、租用车辆等方式实现。

(4)大本营。该组需要有部分成员留守大本营,即本单位的办公场地。方便接待可能的来访者,并维护好本单位正常的、最基本的职能。

3、家属接待

职责小组:家属联络组;医疗殡葬组

家属到达后,家属接待组负责陪同家属在学校所在地的行动,帮助处理相关事宜,与后勤保障组配合,安排好家属的一日三餐,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及时了解家属需求与事件处理进展,做好家属与校方之间的联络工作。

向家属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安抚家属的情绪。在此过程中,医疗殡葬组负责在家属情绪激动,导致身体异样时,也需要及时为其提供医疗服务;必要时,需安排医护人员全程陪同家属,直至其安全返家。

(四)善后事宜

1、丧葬事宜

职责小组:医疗殡葬组

发生学生突发事件后,必然需要处理丧葬事宜。责任单位应在充分尊重学生家乡风俗的基础上,配合家属办理丧葬事务。

2、遗体安置

经医院抢救无效,宣布死亡后,遗体运送至医院太平间保存;联系当地殡仪馆,由其派车将遗体运送至殡仪馆太平间保存;根据需要,对遗体进行遗容整理与防腐处理。

3、遗体转接

如家属要求将遗体运回家庭所在地火化,则涉及两地间的遗体转接问题。

4、校内手续

职责小组:校内手续组。

该部分之目的在于消除学生在学校的学籍记录、移交相关数据与物资,具有较规范的政策性。主要手续包括:1、注销学籍;2、办理退宿手续;3、集体户口注销;4、整理遗物;5、困难补助等。

5、保险理赔

职责小组:保险理赔组。

该组的功能为了解事发学生的参保情况,保险赔付额度等相关政策,帮助学生家属办理相关手续,最大程度的维护保险人及其家属权益。需注意:若学生死亡的原因认定为自杀,则无法享受一般人身保险的赔付。

(五)慰问金确定

职责小组:谈判磋商组

该组负责代表校方与家属进行会谈与磋商,确定意外事件的处理办法,各方责任的承担,善后事宜的责任与费用承担,慰问金的数额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确定慰问金的数额。

1、责任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侵权者当承担侵权责任并承担损害赔偿,但也以是否有过错为原则,规定了责任是否承担与如何承担的确认方法。若学生在校期间因自身原因遭受意外,学校不承担责任,但“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④。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8月21日教育部令第12号)(以下简称《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对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赔偿的范围与标准,按照有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的有关规定确定”。

2、慰问金的确定③

区分校方对学生身亡事件的发生是否有责任。若有,则需要承担赔偿金与抚慰金;若无,原则上仅需承担人道主义抚慰金。若校方对事件的发生有责任,区分责任的大小与类型。责任越大,管理的漏洞越明显,则承担的慰问金数额就越多。

突发事件处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安全监测安防应急突发事件处理监控系统

一、安全监测的应用背景

由于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等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而带动了视频监测技术的新突破。当前视频安全监测系统正向着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IP化的方向发展。此外,监测系统还与其他技术结合,形成了许多新的运用。尤其是在水利、电信、银行、电力等国家重要项目,网络化联网监测需求增加。安全监测及突发事件处理系统能有效的满足这些需求,并广泛运用到公共监控、应急指挥、公共多媒体服务等安全防护应急中来。因为安全监测及突发事件处理系统安装灵活,抗干扰性能强,可以在社区、事故高发路段等重点场所进行布置,而且还能安装于巡逻车的上部,方便及时的移动监控和视频采集工作,这是解决新时代安防需求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二、当前安全监测系统在安防应急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安全监测系统由于技术水平的局限,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安防应急的要求。传统的视频监测系统,只是能对现场实行监视,以及简单的报警信息传送。它还不能实行远程传输视频信号,也没办法掌握前端的具体情况,很难确定事件,这就使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对于电力、银行、电信等一些大量的没有人值守点的行业,已经不能进行现场布线的船只、动态的车辆,迫切需要实行无线化、远距离、实时的监测,这是实行安全监测的关键所在。

三、重大突发事件处理系统的分析

安防应急中的子系统有消防、公安、交警、防震、卫生等,这些子系统的功能发挥的优劣,以及结构的调整是否合理都会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理系统造成影响。由于突发事件处理系统相当繁杂,设计的内容也比较宽泛,其中有管理、操作、调节、指挥、决策等方面。

突发事件处理系统控制的特征主要体现于目的性、闭环性、相对性这三个内容。目的性是指实现整体的最优化,是突发事件处理系统实现系统的总目标。闭环性是指重大突发事件处理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控制关系中信息流通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即突发事件处理系统要对子系统进行控制,还要对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接收,使之成为一个闭环系统。相对性是指重大突发事件处理系统基于周围环境是独立的,但是跟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换时,则又是相互影响的。

当前情况下的安全防护应急系统主要是面向一些特定的部门和相关的行业,例如地震、120救护、119火灾报警、洪水等应急响应系统。可见,其用途还是比较单一,没能从整体的层面实现协调其他部门进行操作的功能。所以,重大突发事件处理系统要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控制协调,实现统一的指挥调度,确保全局领域的联动,以此做好预防和准备,并及时实施公共救援工作。

四、安全监测及突发事件处理系统的应用情况

自然灾害难以预测,地震、火灾、洪水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以及一些人为的威胁,例如投放毒气、人为纵火、放射物质的施放等状况。这一系列的天灾人祸,危害后果巨大,时刻会损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基于这些事故形势下,安全监测及突发事件处理系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可见安保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安全监测及突发事件处理系统能有效对危险事件作出应急预警;并有助于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的分析;把被动的盲目救援转化为有针对性的施救,能有效赢得紧急疏散时间。安全监测及突发事件处理系统能及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处理依据,并确保救援和安全措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日新月异,安全监测及突发事件处理系统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建筑安全、化工、机场安全、地铁安全等人员集中的地方。

五、小结

因为自然灾害和一些日常的突发事故具有不可预测的突发性,这些安全问题仅仅是依靠我们去注意还是不够的,必须要凭借安全监测及突发事件处理系统进行解决。本文对安全监测及突发事件处理系统在安防应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安全监测及突发事件处理系统在安全防护应急中能起到有效的监控,并为事故的过程处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而且对事后的分析总结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参考文献

[1]盛玉坤.安全监测及突发事件处理系统在安防应急中的应用[J].中国安防,2009(11)

突发事件处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 突发事件 应急系统 宁波

城市交通是由机动车辆及各种非机动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突发事件是发生在城市道路网上,由于一些自然或人为的不可预见的因素造成的交通通行能力下降,引起社会连锁反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带来不便,给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损失的事件,较为常见的有交通事故和非周期通拥挤。

尽管近年来,一些城市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了城市通行能力,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私人汽车大增,给城市土地资源容量和城市环境容量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首都变成了“首堵”。道路基础设施不可能无限制扩容,城市交通的复杂局面仍然将长期存在。依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的交通管理虽然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件的发生几率,但是,不可能完全避免交通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城市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提高城市交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是政府交通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各部门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也是确保城市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一、城市交通突发事件的特点

1 发生的不确定性

虽然部分突发事件有发生征兆或预告,但是确切发生的时间、地点是无法预见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很难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其发展轨迹。最初仅仅是道路上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如果处理不及时,最后却有可能导致交通严重堵塞,进而可能出现城市的局部混乱。这就是其中的“连锁反应”和“放大效应”。

2 处置的高难度性

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上相对车流量大,交通比较拥挤。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往往使得救援力量无法或不能及时到达现场。到现场后,又往往局限于地形环境因素,大型设备施展空间有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由于路面人车混杂,还使得城市交通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存在极大的危险性。

3 后果的广泛社会性

城市道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城市交通突发事件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如果交通事故发生在上下班高峰期的城市主干道,其影响面会迅速扩大,产生“涟漪”效应。可能导致城市交通进入危机状态。

二、宁波城市交通突发事件处理系统现状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交通部组织编制了公路、水运和水上搜救部综合应急预案和部分预案。宁波市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也根据实际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维护正常的出租汽车营运秩序,及时化解行业内存在的矛盾,有效预防和处置客运出租汽车行业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宁波市交通局出台了《宁波市客运出租汽车行业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发生的出租汽车行业群体性突发事件,预案将突发性出租汽车分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件,并列出不同的处置方法。预案要求市公管处建立监测网络,及时将一般性以上的出租汽车突发性事件信息报送局里。

为促进宁波市交通系统“三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三防”工作能力,保障在台风、洪水、潮汛等自然灾害面前,车辆、船舶、公路水运基础设施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制定了《宁波市交通系统“三防”应急预案》。

为有效防范和处置重特大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升级、后果扩大,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迅速有序地开展事故应急处理。制定了《宁波市交通系统重特大事故应急处预案》。

为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保障应急物资和人员及时安全疏运,保证应急求援行动顺利开展,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宁波市交通局制定了《宁波市突发公共事件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行动方案》。

近年来,宁波市应急反应机制初步建立,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但现有机制总体看应急指挥系统还缺乏标准、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因此,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地城市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增强城市交通应急反应能力,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城市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政府交通部门以及相关各部门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

三、宁波城市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思考

1 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21世纪的交通将是智能化的交通。智能交通系统能快速准确地进行交通信息的采集、处理、决策和指挥调度,使交通基础设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表明智能交通在缓解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改善交通环境、减少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宁波初步建立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建设了包括交通信息综合业务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监视系统、 “电子警察”系统、智能卡口系统、高清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无线移动警务系统等一大批先进的交通管理应用系统。在交通管理智能化发展方面,重点加强了五大系统的建设,即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一期、二期项目)、道路实时交通信息(事件)采集、监测系统、非现场执法系统、高清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无线移动警务系统。智能化、高科技化交通管理系统为宁波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 建立应对交通突发事件的运行机制

为了提高城市交通应急管理、预防和处置交通突发事件的能力,需要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映灵敏、保障有力的交通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城市交通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共同努力。结合宁波实际,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我们认为,宁波城市应该建立预警联动总中心,在该中心下,建立交通突发灾害预警联动分中心。

(1)实现在“总中心”下的资源共享

将城市电力部门、排水部门、气象部门、地质部门、消防部门、治安部门、道路管理部门、建筑部门、交通部门等等各部门都纳动中心,各部门建立预警子系统,通过联动中心实现资源共享。联动中心必须将会影响交通系统运营的预警信息及时传入城市交通灾害预警子系统中,便于该子系统及时采取预警措施。

(2)建立统一的报警号码台

目前,110、119、122,120等多个号码台的存在,使人们在危急关头求助时,还需要首先想一想自己所处的状况和应该拨什么号码,因此必须将各类不同的社会服务号码,如交警96122报警,医疗122急救,高速路政、高速拯救、业主管理处指挥中心、

FM93电台收入交通信息导航等等多报警系统的联动,可以建立统一的报警号码台,或者使各个信号台之间相互沟通,无论是哪个信号台收到报警信息,都有责任将其信号转传给正确的信号台,确保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报警信息,同时向多个部门同时发出指令,立即展开抢险、排险、救护、疏导、保卫、侦察等工作,势必会极大地提高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

(3)建立统一的应急领导和指挥体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应急工作

设立专门负责机构,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设立值班电话,健全应急反应网络。其职责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和事故的破坏;领导和协调紧急事件管理系统。其主要任务包括: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开展人员培训、处置演练、消防管理和信息技术服务;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各类紧急事件;给予下属机构在处置紧急事件时所需人员、技术和资源的支持。

3 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应急预案是将突发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的有效补救措施。应急预案分总预案与专项预案。总预案是指对突发事故(件)进行应急处置的原则、组织、程序,以及有效控制的对策、措施等总体要求。专项预案是按照突发事故(件)的类别,组织指挥各单位,采取应急措施,有效控制的具体对策、措施。公管处、航管处、公路局等各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并针对实施中的具体情况,适时对各级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1)完善交通管理和疏导的联动应急预案

宁波是个台风、暴雨多发区,有关部门须制定和完善非正常天气状况下的交通管理和疏导应急预案。交管部门应与气象、水电、市政等部门保持联系,及时通报天气变化情况。如台风来临后,交管部门要派出警车维护道路交通的安全,必要时断绝社会交通,确保交通安全。交管部门还要重点加强环路、桥区等重点区域的交通维护疏导,根据情况,适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分流主路车辆走辅路。还要建立救援车辆绿色通道,凡执行紧急救援任务的救护车、消防车等,一律派出警车开道,确保特种救援车辆快速通行。

(2)完善交通事故急救制度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大多已经建立的较完备的交通事故急救制度,如要求学习驾车者首先须参加急救培训班并取得证书后,才有资格考驾照:要求司机在车里预备急救箱等等。我国作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的国家,宁波作为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大城市,有必要尽快建立现代化的交通事故急救制度,除了培训驾驶员、交通部门管理人员等,同时在各级急救中心设立交通事故急救队,保证一定的人员数量、装备和技术,并建立急救培训系统。这些预案和制度的出台会很大程度上杜绝或缓解交通堵塞等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慧艳: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辽宁交通科技[J]2005(11):23-25

[2]朱嘉:谈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5(5):65-67

突发事件处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班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3-0261-02

一、研究意义

社会因素的复杂性、管理过程的严格性、人的因素的多元性,加上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的急剧加速,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领域暴露的问题,都在不断冲击着高校,冲击着高校的班级管理。而另一方面,基于高校管理引发的问题也常常给班级管理带来很被动的突发事件,如2009年12月10日的上海某大学女研究生杨某自杀 [1],就是因为宿舍管理上的一些规定,导致了突发事件的发生。因为高校学生的成人性,高校班级突发事件常常带来较多的问题,轻的危害自己,带来严重经济问题,重的则严重危及社会安全,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血的例证 [2~4]。

二、高校班级突发事件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5]

从高校班级管理角度来说,造成高校班级突发事件的未必都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也可能是正常的管理行为与规定、心理因素、言语与琐事。如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就是因为一些琐事而引发的寝室连续杀人案件 [4],而2009年12月10日的上海某大学女研究生杨某自杀,就是因为宿舍管理上的一些规定 [1],引发了作为弱者的当事人的心理异常反应。所以,高校班级突发事件的定义需要放宽内涵与外延,应该包含学生的个体行为、情绪反应、心理变化、外部诱因、相关对象等等,不只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

三、高校班级突发事件的类型

归结起来,高校班级突发事件主要有下列类型:

1.从引发的因素来分,可分为:(1)自然灾害型,如2008的汶川大地震,突发性很强,非人力所为。(2)事件引发型,如2006的民办高校、独立学院文凭事件,因为单位所发的文凭不对引发的一场大的高校风波。(3)公共卫生型,如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与防控,几乎冲及到了所有高校的班级管理。(4)言语琐事型,一些细小的言语冲突,一些琐事的积累,一些情感的因素都会引发高校班级管理的重大突发事件。(5)心理突变型,因为身边因素的变化而导致心理突变,引发的高校班级突发事件。

2.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高校突发事件可分为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3.按性质来分,有良性的突发事件和恶性的突发事件。

4.按延续性来分,有单一突发性事件和连锁性突发性事件。

四、处理对策

各班级都存在突发事件的隐患,这一定程度上检验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与学校的应急体系。对于良性的班级突发事件,要正确引导与总结,要做好宣传与表彰工作。对于恶性的突发事件,辅导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要有预防、防控、排查等意识,洞察先机,抓住时效,妥善处理,化解突发事件。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要做好人的工作,保障人力、物力、科技、设备到位,保障医药、卫生、运输跟上。学校各级部门要注意沟通协调,努力做到不激化矛盾。进行必要的善后处理与总结,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对可能发生的事件更加要提高警惕。主要对策为:

(一)辅导员

1.重视隐患排查。辅导员要建立相应的排查机制,各班级要排查到每个学生,做下情上达。按照辅导员―班长―寝室长―班级各个寝室每个成员这条信息链,建立通畅的信息收集制度。对情感、心理的异常反应,对人的因素、事件因素尤其要细心分析。对排查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归类,比如贫困的、抽烟的、爱喝酒的、迷恋上网的,逃课的、夜不归宿的等等建立班级学生档案,坚持“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原则,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将预防性措施落实在隐患事件发生之前,将矛盾和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勤于下寝,对用电防火等容易发生灾害事故的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排查。

2.加强信息沟通。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高校班级应该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整合。信息沟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沟通,做好学生、学生干部、辅导员、教师、分管领导层面的沟通;二是外部沟通,做好与学生家庭的沟通,发现隐患及时与家长或学生家长委托的人联系,交流信息。班级要有明确信息报送工作的专职学生干部。建立信息收集上报机制;落实信息报送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员队伍;辅导员要积极拓展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3.情况迅速报告。班干部、同学、辅导员要及时收集、报告和提供有关学生突发事件信息,建立班级接警和班级事故通报程序,确定应急行动级别,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高校班级要工作规范、制度长效,辅导有力、职责明确、运转有序、报告及时、反应迅速。

4.加强教育引导。辅导员应该坚持教育性原则,把突发事件应对教育纳入到学生素质教育中,学校要根据各校的情况,结合国家关于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案,从新生一入学起就广泛开展安全稳定与法制教育。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大学生管理制度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以遵纪守法、安全意识、独立生活、人际交往、学习适应、挫折耐受等为主要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5.进行心理援助。辅导员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的问题,有了消极、负性情绪积极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让他们在高校班级中健康成长,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校园生活、学习和就业。要变“堵”为“疏”,特别是对待后进生和犯错误的学生时,既要体现纪律、原则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又要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不让他们形成自卑、压抑或者自暴自弃的心理。辅导员要开展生命的意义系列活动,倡导学生要有尊严的活着。建立大学生心理突发事件预防、干预机制,给每个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要有意识地对心理高危大学生进行单独的预防性心理辅导,使其提高心理承受阈,在个体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获得平衡的能力。

6.重视情感的作用。辅导员要重视情感在班级突发事件中的积极作用。因为学生常常带着情感来认识老师,同样,老师也有一个带着情感认识学生的问题。当老师对某位学生比较喜欢时,就会产生满意、愉悦等感觉,他对学生肯定的态度自然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反之,则容易流露对学生失望、忧愁甚至鄙视等情绪。学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情感的潜在影响力、控制力尤显突出。郑克强认为,如果我们的老师对所有学生都带着一份充满爱心的情感,真正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或弟弟妹妹一样对待,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和他们像亲人般地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给他们关爱与温暖,就会使同学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对学校生活产生满意的、难忘的认同感受,留下快乐的、持久的美好印象 [6]。这个意见对处理高校班级的突发事件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与现实价值。

7.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高校辅导员在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时,需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需要努力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实现班级公平公正,努力就事论事不揭伤疤,保护公平、正义与善良。

8.制定班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高校班级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有明确的指导原则、方法、措施、程序,对不同级别要有不同的预案启动程序,要进行必要的人防、物防与技防的相互结合,要加强应急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等,力求预案的预防性、可行性、操作性、时效性,在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发生时,立即组织活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学校

1.学校各职能部门紧急响应。学校接警部门应该也必须迅速做出反应,组织有关力量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尽可能地控制事态发展,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遇到班级突发事件,学校相关的职能领导小组要迅速了解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分析原因,果断处置;要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安全受到威胁的人员,迅速控制、消除危害和危险源;要对现场进行不间断监测,防止次生、衍生事件发生;要抢修相关设施;要随时跟踪事态变化,如发生特殊情况要及时请求增援;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学校应急体系保障有力。学校要建立健全应急信息通信保障体系,配备必要的通信器材,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应急领导机构与有关部门及现场工作组之间联络畅通,保证防灾信息能够及时上呈下达。要保障交通运输,确保物资运送与补给,要有药品、防护设备等所需物资的储备方案,配备现场医疗救护设备和消杀灭械、个人防护物品和生活物资,以备应急需要。要提供相应的经费。同时,加强宣传与培训。

3.加强对贫困生的资助。学校要加强对贫困生的资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部分隐患事件的发生。除了国家对贫困生的补助,学校要努力为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或兼职的机会,这样家庭贫困的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劳动顺利完成学业,从而体现其自身价值。

4.全力做好善后处理工作。重大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将有关事故的信息、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展、人员伤亡情况等情况及时向家长、媒体和公众公布,以消除恐慌心理。该应急功能应明确信息审核和批准程序,保证信息的统一性,避免出现矛盾信息;指定新闻发言人,适时举行新闻会,准确事故信息,澄清事故传言,以免引起新的连锁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上海女研究生自杀 自杀十日后网上再掀波澜[EB/OL].人民网教育频道:edu.省略/GB/kaoyan/10561920.html 2009-12-11.

[2]央视国际.云南出动六万警力缉拿云南某大学命案疑犯[EB/OL].省略/news/china/20040304/100116.shtml.

[3]央视国际.公安部特级通缉令追捕杀人嫌犯[EB/OL].省略/news/society/20040303/101857.shtml.

[4]央视国际, 马加爵杀人只因小矛盾 录音带录下作案动机[EB/OL].省略/news/society/20040316/1001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