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的教学内容,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用字表示计算公式和运算律基础上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感受字母的不同取值范围,从而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经历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这节课是认识方程的第一课时,学生理解字母这种抽象的知识难度很大,怎样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从而接纳运用这一知识是教学重点。因此我在上课时把书中的几个情景做了调整,换成了学生更常见的生活内容,学生学起来兴趣更浓,也在这几个情境中理解了字母的妙用。

【情景一】生活引入

师: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瞧,这是什么?

生:扑克牌

师:那老师要拿出一张来考考你,(拿出10)这是几?

生:10(接着再出示J)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在扑克牌中J就是11的意思

师:那Q、K、A呢?

生:Q表示12,K表示13,A表示1

师:在扑克牌中,可以用J、Q、K、A来表示一个数,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字母表示数”(板书:字母表示数)

【情景二】猜年龄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是11岁,对不对?那你知道老师几岁了?

提示:老师比你们大11岁,现在你知道老师几岁了吗?

师:那如果你1岁时,老师几岁了?2岁?3岁呢?

师:如果从小时侯说一直说到老,写下来的话,是不是写到明天也写不完?那你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你和老师的年龄关系?师:a+11表示你们几岁时,老师的年龄呢?

师:当a=21时,也就是你们几岁时,老师是几岁?

师: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字吗?表示500,行不行?

生:因为人不可能活到500岁……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看来在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

【情景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学得真好!老师送大家一首儿歌数一数。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__张嘴,____只眼睛____条腿

n只青蛙__张嘴,____只眼睛____条腿

学生汇报,引导:n×2和n×4可以写成2n和4n。

2.填空。

(1)1只手有5个手指;

2只手有10个手指;

n只手有___个手指。

(2)我们每76年才见到一次的哈雷彗星,在公元s年出现后,再一次出现将是公元_____年。

3.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

如果用c表示正方形周长,a表示边长

如果用s表示正方形面积,a表示边长

反思与分析: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学生已经接触过,本节课是在已有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一步。在教学中,我主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适度性。在教学中我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设计了教学目标。首先,我从学生比较常见的扑克牌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字母就在身边。再从自己和学生的年龄为切入点,引导他们从具体的事例中概括出内在的数量关系,再把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这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基础上,体验到许多数量和数量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的过程,尝试了在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字母灵活表示。渗透了符号化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实现情境创设的趣味性。本课一开始,我创设了“扑克牌”这一情境,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在探究阶段,我将教材中的情境“母子年龄”换成了更直接的“猜教师年龄”便于组织教学,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很活跃,在经过引导逐步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体会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洁性。在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师生间年龄后,引入摆小棒,让学生明确加法和乘法的简写形式,让学生明白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教学片断一:

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在学生介绍完自己的年龄后,自然而然切入正题。

师: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

学生猜测。(略)

师:告诉大家,我的年龄比小浩(班上的数学课代表,今年10岁)大15岁。现在知道老师有多大了吗?

生:25岁。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小浩10岁,你比他大15岁,10+15=25岁。

师:小浩12岁时,老师多少岁?

生:27岁。

师:如果用a表示小浩的年龄,老师的年龄怎样表示?

生:a+15。

师:a和a+15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用a+15表示老师的年龄呢?

生:(略)

师:你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小浩的年龄,同时再表示老师的年龄吗?

学生提出还可以用字母c、h、x等来表示小浩的年龄,并用c+15、h+15、x+15等来表示老师的年龄。

师:如果你用一个喜欢的字母表示自己的年龄,又怎样表示你父母的年龄?

学生也提出不同的表示形式,如用y表示自己的年龄,y+24表示妈妈的年龄等。

师:看来用字母表示年龄的方式有很多,大家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述。

评析:上例中的教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年龄,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教学活动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可纵观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不够,思维含量并不高,教师问题的设计顺应了学生思维的惰性。教学中虽然涉及到了不同字母等抽象符号,但学生对用符号表示年龄的抽象含义并不清楚,仍然停留在形象思维层次上,教学并没有使学生的概括水平得到提升,缺乏对用字母表示数所具有的简明易记特点的感悟。学生在解决问题、数学思考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与锻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习惯也没有得到培养。

教学片断二:

师:现在咱们一块儿做一个动脑筋的游戏。

教师请小明同学到讲台前,和他说了一阵悄悄话。

小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a,问大家:“这是我的年龄还是老师的年龄?”

生:谁都行。

教师在a的后面补充成a+27。

师:这是我的年龄还是小明的年龄?

生1:也是都有可能的。

生2:a是整数,不可能是小明的年龄。

生3:这是老师的年龄,因为老师看上去比27岁大。(学生笑)

师:结合实际来想,这是我的年龄,那a和27表示什么?算式表示什么?

生:27表示老师和同学年龄差,a表示小明的年龄,a+27表示的是老师的年龄。

师:看到这个算式你有什么联想?比如他1岁时我多大了?

生1:他1岁时,老师就28岁。

生2:我今年9岁,老师今年36岁。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小明的年龄?

生:n-27=a,n表示老师的年龄,27代表他们两人的年龄差,n-27表示小明的年龄。

师:用字母来表示有么好处?

生1:比较简洁。

生2:有时字母能表示一个数,有时可以表示很多数。

评析:波利亚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难看出,教学片断二中的教师拿到的参考资料或参考教案与教学片断一中教师拿到的相仿,但不同的是第二个教师认真地进行了第二次备课,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了整合,对教材文本进行了二度开发,给学生创设了极具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体现了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学生在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下,主动地体验,而认识恰恰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发展。正所谓:“给学生一杯水,不如让学生自己寻找一滴水。”数学知识可以传递,但数学眼光却无法传递。

反思: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上面两个教学片断中,学生的感悟与体验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让课堂成为学生“做数学”的天地。因此,我们应在比较中反思我们的课堂。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1.学习并会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或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简单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意义及实用价值。

3.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符号表示生活中常见数量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纸牌游戏,激趣导入

师:你们玩过24点的游戏吗?(出示4张牌:6、A、2、Q),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质疑;你算的真快,可这里没有1和12呀?(生:A就是1,Q就是12。)

说明:在扑克中我们用字母可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数。(板书:特定的数)

【从生活中的字母引入,通过24点游戏引出扑克牌中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渗透了符号思想,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出发,同时又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层层递进,逐步构建

第一步: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概括过程。

过渡:那么这个字母除了可以表示特定的数之外它还能表示什么呢?我们来看!

(1)演示用小棒摆三角形,用式子表示摆不同个数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

师:这是一个?如果我们要摆这样的1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太简单了,如果用一道式子表示我们可以写成1×3。

师:再看,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能用算式表示吗?我们也可以写成2×3,

师:如果摆这样的3个三角形,应该用那一道算式表示呢?

设疑:4个呢?5个呢?

(2)认识到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三角形小棒根数的局限性。

师:这样写下去能写完吗?

生:写不完、可以写许多式子。(出示:省略号)

(3)寻求解决策略,用一个式子概括所有的式子。

师: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式子概括所有的式子呢?

生:a×3、n×3、x×3……

师:你们竟然创造了用字母来概括的方法,真了不起。可以这样表示:a×3

提问:字母a表示什么?

生: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出示:三角形的个数)

师:a×3这个式子,又表示什么?(摆a个三角形要用小棒的根数)

(4)探索发现。

师:那这里的字母表示几呢?

生:可以表示任意的自然数。

师:可以表示0吗?可以表示100吗?

师:看来在这里字母表示的不再是特定的数,而是变化的数。(板书:变化的数)

师:刚才同学们说这个字母表示自然数,那它可以表示小数吗?分数呢?

生:不能,因为三角形的个数如果是小数,那就不是三角形了。同样也不能表示分数。

(5)小结。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特定的数,更重要的是用字母还可以表示变化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新知识——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学生在写算式的过程中会体会到写不完,于是就想到可以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个数。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让学生觉得这样的知识是有用的。在揭示了a×3后,老师又让学生说一说a的取值范围,因为每个具体题目中的字母所表示的范围并不相同,要抓住每题的题意让学生说说字母的范围。】

第二步: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数,也表示数量关系。

(1)出示魔盒,体会规律。

师:我给大家带来一个神奇的魔盒,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往里面输入一个数,魔盒就会把它变成另外一个数再输出来,想试试吗?谁来说第一个数字!

与学生互动交流,一起探索出a + 10表示的就是出来的数。

(2) 将字母作为数学对象,理解意义。

师:a + 10不仅表示出来的数,还可以表示出来的数与进入的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还可以表示出来的数比进入的数多10。

(3) 字母取值,口头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师:如果a等于20,a + 10等于多少?

生:30。

(4)体会数学研究的是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关系。

师: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进入魔盒的数是变化的,出来的数也是变化的,然而“a + 10”所表示的关系却是不变的。

师:这里的a表示还仅仅表示自然数吗?

生:这里的a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还可以是分数。

师:这里的字母表示的不再仅是在自然数中间变化,还可能是小数、分数。看来在不同的情况下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是不一样的。

【引用“魔盒”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课堂氛围高涨,通过让形式更加多样化,及提问适当增加难度,让这题能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

第三步:规定的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关于正方形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

过渡:像这种不变的关系在数学中的例子还有很多,(出示例题),指名回答并板书:C=a×4 S = a×a

师:这里的a表示的是什么?

生:正方形的边长。

师:作为正方形的边长,它可以表示哪些数呢?

生1:可以表示小数。

生2:还可以表示分数。

师:刚才表示三角形的字母只能表示自然数,看来,在不同情况下,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是怎么样的啊?(不一样的)

师:同学们再比较一下,这两道公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它们都用a来表示,

师:都含有字母,不错,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们看看这两道公式都是什么运算啊?

生:乘法。

师:对了,在含有字母的乘法运算中,像这样的式子它还有更简洁的写法。(生独立阅读书本,交流探索)

三、课堂小结,提高升华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一、交错渗透与独立编排相结合

“式与方程”这部分独立教学内容虽然都安排在第二学段,但教材从第一段就开始渗透了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纵看12册教材,采用了交错渗透与独立编排相结合的编写方式。

1.交错渗透

式与方程的内容在整个苏教版教材中是交错渗透的,从一年级开始就可以寻找到方程思想的生长点。一是关于等式的经验的积累,从一年级的认数开始,学生第一次接触等式,如4=4;到学习加减法时,学生对等式的经验有了扩展如5+6=11;到了二年级,对等式的认识进一步丰富,知道了乘法中和除法中也有等式,到了三年级知道分数和小数中也有等式。二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渗透,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用字母表示数是在二年级里的用“m”“dm”“cm”“mm”表示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第二次接触的是用字母表示图形的公式,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第三次接触的是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三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渗透。这些等式、用字母表示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一次又一次的渗透,为学生方程的学习积累了较为全面和丰富的经验。

2.独立编排

从四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下册都安排了一个独立的单元教学方程。

教材在编排时先安排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学生认识许多简单数量关系,接触过一些字母式子如计算公式、运算律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有利于以后学习方程、比例以及其他的代数知识。用字母表示数,教材先是通过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字母可以表示数,并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的计算公式;再联系一些稍复杂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稍复杂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接着学习化简形如“ax±bx”这样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初步“涉足”代数式运算,又为后继学习了解形如ax±bx=c的方程做准备。“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单元的学习,有利于体验数学表达的简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也为学生后续学习方程的初步知识奠定基础。到方程部分,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再探索并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习理解只有加法或减法、乘法、除法的简单方程;然后学习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学习只有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方程之后,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探讨稍复杂一些的方程以及实际问题。

二、经历过程,体会建模思想

小学生学习方程,是学习一种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更有价值与长远意义的是体现建模思想。小学生从初次接触一个实际问题到最终建立方程(即建模),一般经历这样3个环节:先用自己的语言或方式描述相关事情或问题,再抽象成数学表达,最后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苏教版的教材编排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逐步建模,如五年级下册的方程一单元的例7首先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一次跳高比赛中前三名小刚、小军和小明的成绩。这一题从教材的编排上给我们传达了四层意思,首先是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文所表达的意思。其次卡通小鸡的话提示我们,把题目抽象成数量关系式,第三是把小军的成绩设为x米,小刚的成绩用1.39米表示,这样数学表达就转化成了用数学符号表示的方程“x-1.39=0.06”。第四是当学生得到问题答案之后,卡通小狗又提醒我们要对问题的解答进行回顾与反思。在方程的教学中,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经历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到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

三、强化代数式思维,做好中小衔接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一、平实中见个体的尊重

课堂的尊重是大家都有的意识,只是如何真正的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有真正的走进学生,才能感受学生的律动,情感的涌动,思维的跃动。课堂中,学生出错是正常的,也是经常的,可老师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情绪,学习的积极性。

范老师的做法对我们是一种思考,在第一环节中,当老师问,老师比班长大19岁,班长a岁时,老师几岁?一个学生说40a。在第二环节中,学生用b表示青蛙的眼睛与腿数。对于他们的回答老师没有轻易下结论,也没有因为错误而没有板书,更没有当作错例来让学生评判。而是把学生的答案都板书完后,然后让说错的同学再来看看,是否对刚才的答案有些补充,大都这个时候,出错的学生也经过思考了,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还不记忘再问一句,现在把你刚才的答案擦掉了可以吗?就这些写、问、擦,看似简单的小细节,着实体现了老师的用心。

二、平实中见思维的严密

(片断1)师:班长12岁――(相差19岁)――老师几岁?

生:班长12岁,老师就是(12+19)岁。

师:班长15岁,老师多少岁?

生:老师(15+19)岁。

师:现在有个式子:a+19,谁能说说这个式子的意思?

生1:可以表示许多年龄。

师:请举例。

生:a=100时,a+19=100+19

师:还能举其他的例子吗?

生:a=1000时,a+19=1000+19

师:联系老师提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100多岁的很少,1000岁不太可能吧。

师:对呀,看来这个a是有范围的对不?

可见在大家的一笑过后,发现字母可以表示数,但一些时候还受实际情况的限制。没有半句说教,学生就深刻地体会到了。对问题思考的全面与严密,就在这些看似不经意间慢慢地潜以默化着。在接下来的用数表示中,学生就自然地想到了每个用字母表示的数是否也受条件限制。

师:当老师b岁时,班长几岁?

生:班长b-19

师:举例说说b可以表示哪些数。

生:只能少于100的数。

师:还有补充吗?

生:一定要比,否则不能减。

生:老师不到19时,班长还没生呢?

一阵轻松的笑过之后,学生完全明白了用字母表示数必须考虑到它的取值范围。

同样,在接下来的这个环节中,当用字母来表示青蛙的眼睛和腿时,学生就明白了,青蛙的眼睛和腿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和4的倍数,不可能会是5、6、7等一些数。到这个时候数字母所表示的数符合实际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三、平实中见设计的匠心

课堂上善设悬念,是范老师平实教学中的又一亮点。在学生轻松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严密与规律。

(片断2)师: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生1: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生2: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生齐: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

……

师:有什么想法?

生1:可以用字母表示,比如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b条腿。

生2: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c条腿。

师:请问生1看出点什么了?(眼睛与腿不一样,所以不能用同一字母表示)

生3: 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师:对生3学生的发言明白吗?还需要他进一步的解释吗?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下面学生有的马上举起了手,有的学生在下面交头接耳,有的……

生:这样更简单明确。

生:还能表示眼睛、腿与嘴的倍数关系。

相关期刊更多

词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书法赏评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书法协会

中国俗文化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