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李商隐的爱情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李商隐的爱情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李商隐的爱情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范文第1篇

苏涌源在《李商隐的情感世界》一文中写道:“如果说李白是风,李贺是电闪雷鸣,那么,李商隐则是雨;有时是春雨,柔柔的飘洒着诗人的情思,滋润着我们的心头;有时是秋雨,凉凉的携带着诗人的失意,滴落在我们的胸间。由此,我们的心得以在人类感情的湖水里尽情沐浴,感受到了人类感情的美好及人类感情的可贵。”的确,读李商隐的无题诗和爱情诗,从字面上就可以感受到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对女性打心眼里的那种尊重情感。他不是用男性的视觉审视女性,而是主动站在女性的角度,用女性的口吻写出了她们的苦闷与辛酸。他把那些受封建礼教迫害和禁锢的女性心中的寂寞苦闷,用他饱蘸心血的诗句表达出来,为那些感情世界一片伤痕的女子写下了一曲曲的赞歌,深刻揭示出了她们凄清孤孑的生活和寂寞的内心世界,像《嫦娥》《银河吹笙》《重过圣女祠》就是例子。他的以女性为抒情对象的诗歌,全是以女性的身份说出了自己的心事,这对于一个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封建士大夫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呀!他写的爱情诗,基本上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他的爱情诗,似乎比其他的诗人更加高明,站在比其他诗人更高的角度。

李商隐和杜牧、温庭筠生活在同一时代,而且他们还是有交情的,但他们对爱情的态度截然相反。杜牧和温庭筠追求的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菩萨蛮》)这样的带有性意识的爱情,而李商隐追求的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样的相知相爱的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重精神感受。有一定的柏拉图式的爱情观的成分,镶嵌在李商隐的爱情世界里。

唐朝是有着比较发达文明的封建王朝,唐朝文人倘有所恋,并不讳言。元稹写了一些为少年时代恋人而发的爱情之作,白居易的诗也涉及爱情题材,杜牧也写了一些爱情诗。但他们只是在高举“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旗帜的同时,不经意间写下这些感情较真挚的爱情诗。而李商隐,在创作中把爱情看得和生命、功业一样重要,他感受着男女双方在情感历程中最细微的变化,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丝愁绪,一寸相思。他真正把爱情的百般滋味描写得细腻而深情: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阻隔、期盼与失望、执著与缠绵、苦闷与悲愤,大大突破了儒家礼教的束缚。为此,受到了封建卫道士们的严厉批评与指斥。

李商隐的爱情诗冲击封建礼教和儒家诗教,在爱情题材的开拓发展上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他一共写了五百多首爱情诗,几乎占其作品的五分之一,可以说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爱情诗的诗人。他追求超越的高尚爱情,而不是借女色以慰寂寞的轻薄才子。尽管他政治上不得志,精神上郁闷痛苦,但他多情又不滥情,他更忠于深情,并驻守在他的情感世界里。就是在诗歌达到顶峰的盛唐时期,也没有出现爱情诗的繁盛,也没有一个诗人像他这样写下这么多情深意切的爱情诗。李白曾经也创作了一些爱情诗,但多属乐府诗,近似民歌体。且李白创作这些诗歌是为了驰骋其才情,张扬其自我的,他并非出于对女子深沉的挚爱而将情感倾注诗中,而是把妇人和酒一样当做张扬主体意识的一种手段,情感境界还缺乏深度。李白诗作中占相当地位的以女性为抒情对象的诗有一百多首,其中咏唱中下层社会妇女的诗篇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李白的诗歌中没有写到自己的情感生活,也没有写他和妻子的婚姻生活,他连只是“婚姻的附加物”的夫妇之情也没有抒写,他的天上飞仙似的形象,令人吃惊的是也出现在这个领域。他的《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题目就已经很古怪了,第一首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若恋幽居好,相邀弄紫霞。”第二首中有这样的句子:“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从诗句中我们看到,李白对妻子入山学道持赞成态度。妻子入山学道,按理他应该劝阻才对,但他没有。他好像对感情纯粹漠不关心,很戏谑地看待妻子的学道。

李商隐对待自己的妻子、感情和李白的大不相同,李白对感情的无所谓正好从侧面可以衬托李商隐的独特与尊贵。李商隐与妻子王氏伉俪情笃,诗集中有不少抒写夫妇爱情生活的诗,其中一部分是婚后李商隐离家外出期间怀念王氏的诗,如《端居》《夜意》等;另一部分是王氏亡故后写的悼亡诗,如《房中曲》《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等。悼亡诗历代的文人都写过,而婚前追求和相恋的诗前人却写得很少,写得情真意切一往情深的则更少了。其他初、盛、中唐的所有诗人,没有写出一首真正平等态度的恋爱之作。

李商隐是这么独特的一个诗人,怪不得许多年来他成了不少文人学者的热门话题。也怪不得舒芜先生在他的《从秋水蒹葭到春蚕蜡炬》一文中说:“直到晚唐李商隐出来,久已坠绝的《关雎》《蒹葭》的传统,才得到继承和重振。”(舒芜:《从秋水蒹葭到春蚕蜡炬》)

李商隐的爱情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无题诗;表现手法;用典;朦胧

李商隐的诗歌以其隐晦的审美旨趣、如幻如梦朦胧意境、浓厚的韵味、曲折奥妙寓意,从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给人一种朦胧美。李商隐的诗主要分为咏怀诗、政治诗、爱情诗三大类。或许是李商隐的“无题诗”太出名的缘故,后人便习惯把“无题诗”和李商隐联系起来。自古而今文学史上对李商隐这类“无题”诗众说纷纭,谁也无法阐释得很清楚。正如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从诗歌的艺术继承关系看,“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音,曲宋之遗声,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也”。(《义门读书记卷上 李义山诗集》)从诗歌的艺术创作讲,李商隐在遣词炼字、深情绵邈上开拓了新的境界。李商隐“无题”诗最大特点在于深婉、隐晦,其常用托名寄情、用典隐情等方式表达一种微妙复杂的情感,抒发自己含蓄的情怀。其表现手法大体有:

一、托名寄情,书写相思

李商隐“无题”诗中常用代名或托名的方式代自己及恋人,用以寄托自己的思想,借古人之事抒发自己的不了之情。

李商隐以恋人为“莫愁”,寄托思念。如《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该诗首联叙说了女子长夜难眠;颔联则引用宋玉《高唐赋》中楚王与神女梦中相会之事,交代了女子难眠的原因;颈联写出女子的孤独凄苦;尾联则道出了思念之深。全诗作者以“莫愁”为恋人,寄托了自己相思之情,纵使无缘相见,也不妨独守疵情,甚至为此惆怅终老。李商隐曾将自己比作曹植,将恋人比作宓妃、洛神。如《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该诗首联化用巫山云雨、《殷其雷》、《长门赋》之事,拟想伊人相思之苦。颔联“烧香(相)”、“牵丝(思)”,实谐“相思”二字。金蟾虽啮锁,井水虽汲深,然“烧香”可入,“牵丝”可回。只要一往情深、此志不渝,“(香丝)”之情感动彼此之心。颈联则写出了女子所以相许,皆因我有韩寿之少、子建之才。尾联由幻想回到现实,再写相思之苦。李商隐的无题诗通过运用托名寄情这一艺术表现手法,使作品具有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独特艺术效果,其体现出来的相思之苦更是淋漓尽致。

二、用典隐情、意味遥深

用典多、寓意隐曲是李商隐“无题”诗特点之一,其目的是使相关事件掩藏起来同时表达自己隐晦的情感。因此,我们在解读“无题”诗的典故时,往往能通过其指代的、隐喻的意义,从而为解读提供相应的“密码”。

随着情感的加深、思念的加剧,李商隐用典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愈发隐晦。其将自己与恋人比作萧史与弄玉、韩重和紫玉。如《无题》: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李商隐用萧史、弄玉的例子,借用吴王小女紫玉之故事写出了当时与伊人虽近在咫尺,然却难得一见。以萧史、弄玉之典故隐情在其别的诗中也有。如:“肠断秦台吹管客,西日春尽到来迟”(《相思》),这类例子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李商隐借用萼绿华、羊权故事比喻自己与恋人的短暂婚姻。萼绿华与羊权的婚姻并不长,而萼绿华对羊权贞忠不渝,终得以长久相聚。透过“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这首诗,我们可以隐约看到李商隐与某一女子有短暂的因缘,由于某种原因使二人不能长久生活,这与萼绿华之故事颇为相似。作者久未忘怀,因而题上述一诗抒怀。

三、执著深沉、铭心刻骨

李商隐的“无题”诗(爱情诗)继承了诗经中《秦风・蒹葭》伤感基调、可遇不可求的爱情传统,抒写了自己独特的爱情体验。其爱情诗中的抒情对象大体有:年青时代的恋人、妻子王氏、难以考查的恋爱对象。这些诗或叹离怀之意,或哀婉异地之思,或缠绵两情之悦,往往于无望中带有执著、于迷惘中凝结清晰,似暗淡然不低迷,似茫然然愈固执。于冥莫恍惚之中,我们看到一种朦胧之美;也看到一个心灵敏锐、情感细腻、多愁善感、欲吐还吞的李商隐。下面几首流传甚广的《无题》便是其“无题”系列的代表作: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这些诗充斥着情怀的感叹,似在倾泻心中的无限情感。这些诗大都执著深沉、一往情深,既无依玉偎香的轻薄、又没有肉感欲的低俗。诗人把爱情纯化、升华到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有着极浓的感染力。这些诗写出了诗人与恋人间的隐曲爱情,恋人像梦幻一样飘忽无定,难以会合,以至留下终身难忘的惆怅。这是这是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无比的失望,也是诗人心底对婚姻自由的悲愤呼声。

四、结语

斯皮尔伯格指出,所有伟大作品的渊源,都是人的灵魂以及他所经历的痛苦和欢乐。中国诗论中也有“穷诗而后工”之说,该说法认为作者在经历诸多困难、厄运,体会多种情感下,通过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才能更好地实现诗歌创作艺术的突进。李商隐的无题诗融比兴、象征、双关、谐音等手法于一体,注重心灵体现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其无题诗将画面的完整性打乱,把不甚关联的意象整合在一起,通过意象间的跳跃性,给人一种朦胧之感,使读者在朦胧恍惚之中产生艺术的联想。如果说诗是人内心的某种复杂情感及精神的体现,那么李商隐的诗则是对自己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果说诗人是真理、灵魂的感悟者,那么李商隐无题诗的创作则是爱与美相统一的追求者和实践者。李商隐的无题诗意境深邃深渊、意蕴隐曲,以此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把诗歌的艺术欣赏引向一个新的境界,不愧为诗歌中的珍品。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石观海.中国文学简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聂石樵.玉溪生诗醇[M].中华书局,2008.

[4]李商隐诗选[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

李商隐的爱情诗范文第3篇

在晚唐有两座令人瞩目诗山,一座是杜牧,另一座就是李商隐。杜牧还算比较幸运,做到中书舍人,李商隐则是不幸多了,一辈子都是做人家幕僚,一辈子都是涧底松。有两句哭李商隐诗是这样说的“虚怀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望江南认为这两句诗概括了李商隐一生恰当不过了。李商隐一生仕途不得意,但是他诗歌却异常得意,在北宋被奉为始祖,李商隐也许没有想到,就如卡夫卡一生失意,作品却被后来人奉为经典。生时候没有人当回事情,死后作品却时时被人弄起,李商隐让人感叹!!

李商隐总是认为自己不凡。只有认为自己不凡,自己才能是太阳,只有认为自己不凡,自己才能是明月。只有我自己认为我自己不凡,我李商隐才能是晚唐最亮的月亮,我定会在晚唐天空大亮一下。就是因为自己“出轨”,就是因为自己是李党王茂元乘龙快婿,自己这轮明月再也没有机会大亮,就连昔日好兄弟令狐綯也不给自己机会。望江南在想如果不是李商隐娶了王茂元女儿为妻,也许李商隐真会在晚唐政治天空大闪一下。但是现实不能假设,李商隐娶了王茂元女儿,李商隐上哪知道自己会从此遭到大厄。从此令狐綯对李商隐如对唾沫一样不再当回事情。李商隐给令狐綯写多少诗,望江南不知道,但是望江南想李商隐的当时心情,自己多么希望令狐公子能够看待昔日同窗面子上能够宽怀一下,李商隐甚至想要能够下跪能够和好,自己也愿下跪,毕竟自己一直把自己当成太阳,李商隐希望自己这位昔日拜把兄弟能够给自己一次机会,无论李商隐自己情真意切,无论李商隐多么低头,令狐綯“你李商隐已经成为背恩小人,我与你是两道人,我怎么会给你机会呢!”望江南不知道唐宣宗知不知道李商隐,唐宣宗素有小太宗之称,唐宣宗爱诗,他不可能不知道李商隐,唐宣宗爱惜人才,也许他向令狐綯问过李商隐情况,也许他听令狐綯汇报说李商隐是背恩小人,现又是李党人,对李商隐也冷落起来,把李商隐不当一回事。

令狐綯最终没有给李商隐笑脸,李商隐一次一次示好,换来是不理不睬。李商隐这轮明月在晚唐政治天空没有撒下缕缕银辉。

“我李商隐不能白到世间走一遭,我李商隐要用另一种方式证明存在,反正晚唐也没有几个写诗歌能够如我李商隐。”李商隐只能在写诗抒发自己不得意。“我李商隐的爱情是空前绝后,我的娘子是美丽动人多情端庄,我的《巴山寄北》就是写我与我娘子好的!我李商隐用爱情诗写我的爱情。”“我李商隐我要用无题来证明我自己独特,你问我为什么写诗无题,这就是我李商隐与人不同之处。我李商隐就如无题一样,你读去吧!我李商隐是西天空美丽晚霞,你只看到我美丽,你看不到我心痛。”不得意人天空总是阴雨,不得意人总是泪多。不得意李商隐,我想他要用自己方式证明自己曾在。“我李商隐在诗中说我自己,我用美人不遇楚湘王比喻我自己难遇,我用美人独守比喻我未有知遇。”望江南在想李商隐心情:自己老婆要过好日子,自己又没有做生意头脑,令狐兄弟始终不给自己往上拽一拽,李党人已经被朝廷彻底抛弃,自己只得跟人做幕僚,弄点微薄薪水。由李商隐,我想起卞和,他希望自己宝被人识得,李商隐也是这样,希望自己这块宝朝廷能够重视。李商隐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望江南要说李商隐是春蚕到死丝不尽,蜡烛成灰泪难干。

八五九年李商隐在郑州庄生化蝶,李商隐在临走时候也觉得自己人生不过是一場梦,自己只不过做了一个瑰丽的梦,自己只不过梦想成为天空最耀眼星辰,而自己却是昨夜星辰昨夜风,自己人生就如自己诗句:一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李商隐是死难瞑目,因为自己这轮明月没有在晚唐政治天空中大亮一下,“我李商隐真是沧海月明珠难泪,蓝田日暖玉无烟。”

李商隐的爱情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悲美意境 

李商隐的诗不受人、事、景、物之限,而是处处浸染着无端的悲思慨绪,隐含着一颗寥落、幽怨、缠绵悱恻而又似有某种追求的心理。他的诗是如同是艳丽抹上一层愁绪,于朦胧深处透出一丝光亮,感情的影子徘徊在诗行之中如烟似云,扑朔迷离,显露出他政治和人生追求上的失意和执意的矛盾心理。 

(一)坎坷的人生经历 

十岁那年,李商隐之父卒于幕府,孤儿寡母“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虽在故乡,却如同外来的逃荒者。家世的孤苦不幸,病弱的身体,形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来振兴家道。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不仅被聘入幕府,又帮他在开成二年(837)中进士。同年底,令狐楚病逝。李商隐于次年春入径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当时朋党斗争激烈,令狐父子为中党要员,而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为令狐绹所不满。党人的意见,孤介的个性,使得李商隐一直沉沦下僚, 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远离家室飘泊异地。不由自主陷入到朋党倾轧的漩涡之中,政治上受猜忌和歧视,人格也受到极大诬毁,这巨大的精神压抑和心灵创伤使李商隐获得了刻骨铭心的悲剧体验,积郁了浓浓的一腔悲愤,也为其诗歌悲美意境形成奠定了基础。 

早年的学道经历是李商隐诗歌呈现悲美意境的另一原因。唐自高祖起就尊崇道家。晚唐时期,学道崇道已成社会风气。李商隐正出生和成长在那个崇道的年代,无可避免的受到当时风气影响。在玉阳山学道时,他对道家经典《道藏》下过苦功,他还学会了道教中“秘决隐文”的表达方法。在学道过程中,有一个人对李商隐诗作甚至是爱情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李商隐一生爱着的女冠宋华阳。李商隐出没于千年道观,沉浸在《道藏》之类古籍中,为什么会引起一场爱情悲剧?究其原因,首先是晚唐社会的影响;其次是晚唐的道教分两大支金丹(又称外丹)与内丹(气功等)两派,都与房中术有关,天性颖悟,热爱生活的李商隐,在背诵这些典籍时,自然会萌动春心,向往爱情;再次是道观里有美丽的女冠,其中不少是豆蔻年华的美女,甚至还有皇家公主,而女冠宋华阳就是随公主入观的。李商隐正值青年时期,天天阅读房中术那样的书籍,又遇到了宋华阳那样美丽的女冠,产生恋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于情于欲也是正常的反应。但道门中宗派林立,教规森严,所以,李商隐和女冠宋华阳的恋爱自然又变成不合法的。这是李商隐诗歌呈现悲美意境的根本原因。 

时世、家世、身世多方面原因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性格与心态。秉赋的才情、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心灵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种种不幸加深着他内心的沉痛,崇高美的事物在不断变化中的消沉、幻灭,引起了他的关切、彷徨和探索,这无疑成为他的艺术创造中悲美意境的特点。 

(二)诗中的悲美意境 

李商隐以其特有的才情,创构出许多美丽空灵的悲情诗歌,其中有取材自神话传说、佛道故事的,也有现实和日常生活的。这些诗,意境迷离,诗势飘渺,诗语艳丽,诗旨沉博,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1.朦胧诗歌中的悲美意境 

李商隐的笔下往往是美的悲剧,充满了浓重的失落、怅惘与悲哀。透过悲美的意境,我们能看到诗人的理想,看到一颗寂寞追求的脆弱的心。朦胧的美学特征,使人读来如雾中观花,云中望山,留下了十分广阔的想象天地,令人陶醉。 

如《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呤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首传诵千古的诗篇,感情强烈且带有悲情伤感。诗中写到的爱情不但受到了封建礼教桎梏束缚,还加上了道教森严的教戒限制。首联以“相见时难”起句,以悲美的情感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从爱情方面言,相恋之人自然是“别亦难”,怎样的“别亦难”?诗人用“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来表达。暮春时节,百花调残。百花这象征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被摧残了,诗人用“百花残”的意象来写它的“别亦难”。情人“相见”带来的是巨大快乐;分别随之而来的则是巨大的痛苦。“丝”和“思”是谐音,颔联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写情人手别后的缠绵悱恻的情感,比喻新颖、准确、易解,诗的艺术浓度也大大增强了。“相见时难”又“别亦难”,“东风无力”却“百花残”,“难”、“残”、“尽”、“干”、“寒”又表达了伤感的凄凉、萧瑟。全诗笼罩在悲美艺术境界之中。 

再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诗历来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是爱情诗,诗人在追思年华,回首往事,感伤身世。首联中“无端”是惊讶之词,由此而回首往事,万感丛生;颔联中凄然凝虑,令人为之动容,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颈联以沧海明月、鲛人泪珠、良玉生烟来比自己的清词丽句,来比自己的诗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尾联中表现诗人面对三卷诗集,一首诗,其情跃然纸上,此之谓“可待”。然而现在,只供追忆而已。痛定思痛,再追忆华年的情景深感这一切令人难以忘怀之情,即使在当时,也是若有若无,若即若离,怅然若失;回首往事,只有更伤感、悲情而已。也有人认为此诗只是描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音。但这种观点似乎毫无根据。还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李悼念故去妻子的。从意义结构看,诗人对瑟存在的理由发出疑问,继而对人生目的质疑,接着又探究了

梦境与现实的相对性,蝴蝶与杜鹃就是这样的典型例。随后,又表现出人生悲剧的情景,而这种情景是通过流泪的珍珠和锁于烟雾中的不可得到的玉体现出来的。最后,道出自己的惆怅感。仅仅这样描述,未免过于肤浅。事实上,诗意并非这样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而是蕴含在诗歌丰富多彩的语言中。诗中用语的锤炼很值得注意。“锦”这个词,不仅具有视觉上的感染力,还代表着富丽堂皇。“锦瑟”意味着幸福,意味着人的青春年华。首行中的“无端”使人对人生的意义产生的怀疑。而且,“一弦一柱”的更迭使用,使我们不仅详尽地看作瑟这一物象,又复现了往日,强调了以往的岁月。第三句中的“梦”、“迷”二字,深刻表达了迷惘的情感。第四句上的“春”一词,则引起的联想。在接下的两行诗中,“泪”自然而然(下转第91页)(上接第90页)的增加了感伤情绪,“烟”加强了上文中的迷离感。尾联中“可待成”再次表现出飘乎不定。“瑟”、“蝴蝶”、“杜鹃”“珍珠”、“玉”是诗中的关键词,“瑟”是这首诗的主要象征物,即可代表婚姻,也可代表人生。蝴蝶象征人生的转瞬即逝、扑朔迷离。杜鹃象征着悲剧性的婚外恋爱。珍珠或者代表分离的情人,或者不被赏识的才华,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玉,很可能象征着追求不到的物或理想,这一切都在朦胧美中体现了一种悲美的意境,通篇体现出作者的伤感之情。 

2.含蓄诗中的悲美意境 

李商隐诗的绵邈含蓄是在风雨穷年中扎根而又在“想象咸池日欲光”的领域中展开浮想的,其诗情调幽美含蓄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诗歌表现采取的是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不仅无题诗的情感是多层次的、含蓄的,而其他一些诗常在悲美意境中表现得幽深含蓄窈渺。 

如《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咸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诗歌中为所爱者远去而“怅卧”、“寥落”、“意多违”的心境是一层情思;进入寻访不遇,雨中独归情景之中是又一层情思。设想对方远路上的悲凄,是一层情思;回到梦醒后的环境中来,感慨梦境依稀,是又一层情思。书信难达的惆怅,表达得十分含蓄。思绪往而复归,盘绕回旋。雨丝、灯影、珠箔等意像,美丽而细薄迷蒙,加上情绪的暗淡迷惘,诗境遂显得凄美幽约,处处在含蓄美中体现出悲美意境。 

再如《嫦娥》:“云母屏风独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此诗分明借对嫦娥的处境和心理描写,象征那些慕仙入道却不堪孤寂的女冠,诗歌生动真切地描绘了高远澄澈神奇莫测的月宫景象,传达出月里嫦娥复余微妙的感情,表现出诗人对她们的同情和体贴,蕴含着可供多种解读的含蓄的意蕴。 

创作诗歌需要丰富的想象,诗人受自然景物的感染而激发出创作冲动时,还有其他主观因素在起作用。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不是纯客观的,而是通过世界观的折光来感受和反映客观事物。正因为每个诗人都有各自的主观因素,所以他们在反映客观的自然景物中便显示不同的创作个性,创造出不同的意境。正因为李商隐的悲剧命运,便使得其诗中充满了悲情伤感,创造出了悲美意境。然而,李诗的感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伤春悲秋,而是生发出一种人生感慨,其中既包含了对美好事物衰减的深深挽惜,也包含了诗人对生命、光阴的无限珍惜和依恋,蕴含诗人对时代、社会、人生的思考。 

李商隐出生寒素之家,挣扎在沦贱艰虞的处境中,在大半生的幕僚生涯中,一方面饱受孤寂、漂零之苦,一方面倍受感情的煎熬,中年又遭受丧妻之痛。这种漂零落泊,情无所依的孤寂生活,使他积郁的悲愤之中更添一份悲情哀怨。情感世界深处的冷寂是诗人悲寂,感慨的心态即为悲美意境的形成重要原因。情感因素往往是心态的核心因素,而诗人情感郁积得既深又广,这也就必然导致李商隐悲美创作的情感内聚力不断增强,进而对他诗歌的悲美意境产生持续不断的作用力。 

参考文献 

[1]万四华、黄小蓉. 李商隐的悲慨心态与诗美追求[j]广西师院学报:1988(01) 

孙建芳.感伤美的心理描述[j]遵义师范学院学:1994(01) 

刘修明.牛李党争和李商隐的无题诗,史林:1995(04) 

郝瀚.无端的思绪、无限的时空、无尽的怅然——李商隐诗锦瑟的又一种解读,名作欣赏:1995(02) 

李商隐的爱情诗范文第5篇

我一直不太能欣赏现代诗歌,除一些个别的以外,说起来这倒是很无奈的事。现代诗人中我能够欣赏的也只有徐志摩、席慕容等人的诗,再有就是我偶然读过的一些无名作家的作品。对于这些诗歌作品,我是完全凭自己的感觉去喜欢与不喜欢,喜欢的我会有感知。比如我读过的一首诗《远星》,其中有几句是:梦眼莹莹伴我几度春,温柔依然是旧时的云鬓,纳凉可记得儿时的花阴,早春折梅寄与槛外人。这首诗,后来我上网查过,竟找不到这首诗,也不知是谁写的。但我觉得很有禅意、很美,很有意境。

中国有一时曾经流行过朦胧诗派。很兴盛的样子。但我却读不来。我读过致橡树、双桅船,是很有名气的诗人舒婷写的,但没有什么感觉,至今也没有记住一句。不喜欢现代的朦胧诗。但对唐诗里的朦胧,我还是非常喜欢的。白居易的花非花,雾非雾,可谓朦胧,我喜欢。李商隐的君门难进之辞,隐晦、朦胧,但我能读出清冷的美感和诗意。去图书馆读杂志那阵,我也曾翻看过诗刊,但多半我都不能欣赏,所以我很少读诗。所读的一点点,一般也都是在其它刊物上偶尔看到的。喜欢的记了下来,有的一首诗里只记下几句,说明我只喜欢这几句。而不喜欢的呢,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记忆和印象了。

泰戈尔的两本诗集放在家中很久,我也没有认真去读。2006年我去南方漫游时,随身带有泰戈尔的一本诗集。我以为泰戈尔是世界公认的大诗人,诗歌艺术不成问题,有时间应该很好地去读一番。培养一下对于现代诗歌的兴趣。但直到南方之旅回来,我也未培养起对诗歌的兴趣。那本诗集,在南方的旅馆里我也只是翻翻而已,回到家后又成了陈列品了。现在恐怕早已又蒙了一层灰尘了吧。

没办法,实在不能欣赏,我也就放弃了读现代诗歌的想法。还是读唐诗吧,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高峰,数量多,艺术价值也高。爱情诗、咏史诗、田园诗、边塞诗,五花八门,一个人读一辈子也未必能读尽。对于我,在唐诗的长河里徜徉足矣。

相关期刊更多

石油商技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工业工程与管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