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元数据

元数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元数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元数据

元数据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物流元数据; 存储模型; 同步机制; 元数据的存储; 元关系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0-13-03

0 引言

元数据在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在综合各种定义的基础上,对物流元数据定义如下:物流元数据是在物流活动中所产生的数据(包含知识和规则)的描述,包括数据的格式、技术和业务过程、数据的规则和约束以及数据结构等。

物流元数据也是一种数据,在形式上与其他数据没有区别,它可以以数据存在的任何一种形式存在。但是,物流元数据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部分企业所建立的规范也不能满足全行业的需要。本文探讨采取另一种方式,即从存储模型上着手,尽量在不改变现有各系统的基础上,融合已有的元数据规范,解决这一问题[1-3]。

1 物流元数据

1.1 企业间物流信息交换现状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无法顺利地实现物流信息的交换,大部分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封闭运作的,企业在各自的内部网络采用共同的标准协议进行数据交换,但在企业间、整个物流行业间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规范化的物流数据交换标准, 企业物流信息没有共同的数据规范统一约束,导致了数据交换的困难。

1.2 基于元数据的物流信息交换技术

OAI(Open Archive Initiative)技术的目的是实现异构系统间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其主要思想是:将服务提供者和数据提供者分离, 服务提供者只提取元数据信息,对元数据信息进行重新组织,不需要了解数据提供者的内部数据格式,只需要遵循协议的格式,将参数传给数据提供者就可以得到所需的元数据,进行资源共享和互操作[4]。

在物流联盟中制定了统一的元数据规范,各成员只需提取元数据信息,无需再对异构数据进行复杂的数据交换,就可以对资源进行共享和信息的互操作,达到高效、合理、及时完成项目运作的目的。另外,通过元数据映射也可达到各类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为此,基于OAI的思想,从物流信息交换的研究角度出发,提出一个元数据框架的设想和信息交换模型,可以作为一个物流系统间异构数据交换的可行解决方案。

1.3 物流信息元数据框架

这里把目前第三方物流的业务概括为两个中心,即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承担着订单管理、货物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等,而配送中心主要负责货物的配送管理、车辆管理等。

第三方物流业务流程产生如下数据流:发货订单、验货单、货物通知单、货物维护单、货物入库单、发货通知单、配送计划单、货物记录单、货物运输单、回单、退货单;还有基础资料信息,包括企业信息、人员信息、车辆信息、储位信息等。

根据物流信息资源,划定了物流信息元数据的基本框架。按元数据方法划分成三个类型,即货物信息元数据、单证元数据、人员信息元数据。依据各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确定一个合作模型中物流信息元数据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可以支持对物流信息的组织、存储、检索和交换,依据元数据性质把物流信息元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性元数据,另一类是管理性元数据[5]。

2 存储模型

2.1 存储策略

元数据的存储包括元数据标准的存储和元数据本身的存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类和实例之间的关系,XML文件是表示元数据最佳方法。由于元数据是树状文件,XML本身也是树型层次结构,能够很好地说明元数据的元素类型、元素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对元数据进行严格验证。不过,在将XML文件存入关系数据库时存在一些问题:XML文件和关系数据库之间的对象映射关系比较复杂。如果将XML文件作为关系数据库的一个字段进行存储,则不便于对元数据元素进行检索和展现。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需要一种存储策略,把XML Schema的元数据标准映射并存储到关系型数据库中。为此,建立了图1所示的基于XML Schema的物流元数据存储体系,将物流元数据按照模式和内容分别存储。在由XML Schema模式到关系型模式的转换过程中,核心工作是制定转换规则,而建立转换映射规则的前提是对XML Schema文件建立有效结构。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文档对象模型)是一种抽象数据结构,它将XML文档表示为由节点构成的树。在DOM树中,节点用来表示元素、属性和文本。每棵DOM树都有惟一的根节点。Element代表元素.是最常用的节点,它可以组成以它为根的DOM的子树。元素节点还可以有元素子节点、属性子节点等。利用DOM树的思想将XML SChema转换为DOM树结构,分别对根元素和各级子节点的复合元素建表。并且,为了保持它们的父子关系,需要在数据表中建立指向其子节点的复合元素的外键(FK)。其结构解析过程如图2所示[2,6]。

2.2 存储组织模型

由于各企业、各部门依照自身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开发工具建立的物流管理系统,大多数有不同或不能兼容的内部元数据和特有的元数据接口。在没有统一的物流元数据标准之前,数据集成存在很多问题,也非常困难。因此,可靠的存储组织模型,成为高效集成的关键。

本文采用如图3所示的模型,一个物流共享元数据库由多个元数据库提取得到,一个元数据库包含多个物流元数据规范,每个规范可包含多个元数据对象。其中,每一个规范代表一个被采用的元数据标准。基于上述的层次组织模型,就可以实现元数据按照规范的分类组织,新的元数据标准以新的规范形式加入到某一元数据库中。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3 同步机制

3.1 元关系

关系按照其类型,可分为一般关系、组合关系、继承关系、属性型关系等。其中,属性型关系是指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仅用外键字段关联无法实现,而需用独立属性表来维护关联关系,如图4所示。基于属性表建立物流元数据和信息实体之间“元关系”。维护两者之间的数据一致性,解决同步更新问题。

为了实现一个库房信息和一条元数据的关联,首先需要在它们各自所属的要素类和元数据集之间建立一个元关系。这一步交由数据库中的关系类表来管理和维护,与此同时,产生一张对应该条元关系的属性表。它用于维护两类对象所管理实体之间的关联操作。基于这种“元关系”机制,通过定义一个物流信息实体与基于不同规范的元数据集之间的多条元关系,实现一个信息实体与多条元数据的关联。这将有助于借助元数据系统,在分布、异构的信息资源中更快捷、更有效地查询、访问、获取所需要的数据[9-10]。

3.2 利用元关系实现同步机制的过程

首先在物流信息实体和元数据集之间建立元关系,填入关系类表;在关系类表中查询数据库中所有关系类型为元关系、原始类ID为ItemsID的关系类;考虑到一个物流信息实体可能与不同模式下的多个元数据集都建有关系,所以对查询所得到的每个关系类。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处理。

⑴ 在关系类对应的元关系属性表中查找满足原始键值为EntityID、目的键值为MetaID的属性记录。

⑵ 若没有找到元关系属性记录表明该物流信息实体没有元数据,则根据元数据可同步元素列表的定义,自动从物流信息实体中获取相关信息,生成一条新元数据。添加到元数据集中。

⑶ 若找到相关属性记录集,则对其中每一条属性记录,先根据元数据可同步元素列表的定义,自动从物流信息实体中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再对该条记录进行更新操作。

参考文献:

[1] 傅海洋,黄俊,刘晓晨.物流元数据及其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2008.10.

[2] 吴宝山.基于XML的物流元数据的存储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肖珑,赵亮.中文元数据概论与实例[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4] 朱毅.元数据存储框架及服务[J].科技信息,2009.23.

[5] 肖珑,赵亮.中文元数据概论与实例[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1.

[6] 杜楠,彭宏.混合式的元数据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15.

[7] 黎建辉,吴威,阎保平.一种基于XML的元数据映射与转换算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8.1(25).

[8] 郑琳曦.内容管理研究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7.

[9] XML Linking Language(XLink)Version 1.0.

[10]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XML Schema.

[11] Open GIS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 (GML)Implementation Specification3.0:OpenGlS Consortium,Inc,2013.

元数据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会计数据采集; 元数据标准; 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 经济业务描述; Schema; XML

一、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各种财会、审计、营销、决策支持软件正在广泛使用。各行各业在日复一日的数据采集过程中,形成了海量的数据资源,这是各个企事业单位的宝贵财富,也是整个社会巨大的信息资源宝库,应当充分有效地加以利用。但是,现在众多的软件由于在开发工具、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储存方面不尽相同,在数据交换的接口方面不公开、不统一,对财会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形成了障碍。

元数据的研究和应用,给各个领域的数据采集(包括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储存、加工、传递、、查询、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但是,真正要推广使用,就必须先建立相应领域的元数据标准。《财会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的研制,建立了财会领域通用的元数据标准,规定了财会领域元数据应用所需的核心元数据元素子集。在《财会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各种层次的应用进行扩展,是推广应用元数据的重要工作。

本文首先讨论记账凭证中的元数据标准的设计和应用;然后,说明在会计原始凭证和经济业务描述方面如何建立元数据标准;最后,探讨会计信息化的数据采集标准和相应的元数据标准。

二、记账凭证中的元数据标准

现在,记账凭证是会计数据采集中的主要载体,而且比较规范,所以笔者首先讨论记账凭证(包括模式凭证和自动转账凭证)中的元数据标准、建立相应的Schema文件和XML文档。

(一)分析和确定记账凭证中的元数据元素

元数据标准的设计建立,首先要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参考记账凭证样例(见图1)和会计分录序时簿的样例(见图2),可以得到记账凭证中的元数据元素有:“顺序号、凭证日期、凭证类型(凭证字)、凭证号、附件张数(附单据)、凭证字号、摘要、会计科目代码、会计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合计、原币金额、结算方式、结算号、结算日期、数量、单价、制单、审核、记账、出纳、会计主管、货币名称(币种、币别)、借方外币金额、贷方外币金额、汇率、计量单位、是否作废、往来单位、部门、审核标志、记账标志”。这些元数据元素经过分析整理和筛选,可以得到记账凭证中的元数据元素和分类(见表1)。

(二)设计记账凭证中的元数据标准

元数据的管理方法要求元数据是一个树形的层次结构。最上层是‘根级’元数据,它是各种数据库及其专业子库所遵循的标准。‘根级’元数据下是‘枝级’元数据,接下来是一些同类数据库或应用的元数据。每个‘枝级’元数据又是它下级元数据的‘根级’元数据。这样逐级衍生,最终形成一个树形的元数据结构。

在会计资料的基础上,参考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方法,设计记账凭证中的元数据元素的结构,规定元数据元素的名称、数据类型、值域和出现次数,可以将表1中的元数据元素整理形成记账凭证中的元数据元素的结构、名称、数据类型和出现次数(表中N为正整数)(见表2)。

(三)建立相应的Schema文件、采用XML文档记录和保存数据

在分析和确定记账凭证中的元数据元素,设计元数据标准之后,就需要采用一种计算机描述语言建立文档,并定义相应的文档结构文件,以便于元数据标准的实施。

目前,对元数据的描述主要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建立文档,定义相应的文档结构可以采用模式定义(Schema)文件。可以建立Schema文件(见图3),在其中记录表2中规定的记账凭证中的元数据元素标准。表2中的‘元数据元素名称’可以直接作为XML中的‘标签’,并规定‘数据类型’、‘出现次数’和‘格式’,以便于元数据的检验工作。

根据图1、表2和图3的资料可以制作记账凭证的XML文档(见图4),记录和保存记账凭证中的所有数据。有了Schema文件和XML文档,就基本完成了数据的采集任务,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储存、查询、检索等各项后续工作。

三、原始会计凭证中的元数据标准

制作记账凭证的前一个步骤是制作原始会计凭证(包括电子商务中的电子单证),而且,大部分记账凭证可以由计算机从原始凭证自动生成,所以,探讨会计数据采集中的元数据标准,应该分析原始会计凭证。

分析和确定原始会计凭证中的元数据元素、设计元数据标准、建立相应的Schema文件、采用XML文档记录和保存数据等工作的方法,与上述记账凭证中的方法基本相同,从理论上讲并不困难,只是牵涉的面较广,工作量很大。好在元数据的特点是结构化的、可扩展的,所以可以按层次设计,逐步扩展完善。

可以先在一些行业(例如:制造、物流)进行调查分析、设计试验,以会计信息化的要求,对会计数据采集中的确认、计量进行预先设计,再设计规定相应的元数据标准。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举例。

四、经济业务描述中的元数据标准

制作原始凭证的前一个步骤是对经济业务的描述,笔者认为:会计数据采集中的元数据标准的建立,也可以深入到对经济业务的描述之中,建立经济业务模板(经济业务描述的标准化格式)。

经济业务发生时,可以由业务人员在‘经济业务模板’中输入(选择、填写、修改)数据,计算机软件将自动、即时生成‘原始会计凭证’和‘记账凭证’。

下面仅以工业企业供应部门的采购原材料业务为例,介绍经济业务描述中的元数据标准的一种设计方案(参见表3),其中,在< >中的各种名词就是‘元数据元素名称’(可以直接作为XML中的‘标签’),经过归类、整理和筛选,就可以形成经济业务描述中的元数据标准(可参考上述记账凭证中的方法)。

由于元数据所描述的资源可以是电子形式的,也可以是非电子形式的,并且不局限于文本资源,例如,视觉材料、声音文件等也包括在内,这就为记录、保存经济业务活动中的各种(货币的、非货币的)数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财会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内容。经济业务描述中的元数据元素,可以按照经济业务的流程进行分类,形成相应的层次结构。

五、会计信息化的数据采集标准和元数据标准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数据采集的要求已经和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不仅要求数据全面完整、真实可靠、准确及时、高效、减少冗余,要求数据采集输入工作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根据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的目标要求,集成化采集输入会计数据,还要求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对数据和信息的个性化使用要求。

为了适应这些要求,出现了各种理论研究和试验,例如:事项会计、数据库会计、REA(Resources、Events、Agents)会计。

元数据范文第3篇

元数据检索是信息资源目录提供元数据服务的重要方式。一般来说,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其核心内容就是元数据检索服务,因此,信息资源目录的本质就是基于描述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库提供元数据的检索服务,使用者可以根据检索得到的元数据进行信息资源的发现和评价。元数据检索服务是信息资源目录对外服务的主要环节之一。

从逻辑上,信息资源目录分为三层: 元数据库层、元数据检索服务层以及元数据展现层。元数据检索服务是信息资源目录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它向元数据库提交查询请求,并对元数据库反馈回来的查询结果进行语义方面的处理; 另一方面,它接收表现层(例如网页程序)发出查询请求,并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元数据查询结果的输出。

元数据检索服务与元数据库以及元数据检索服务的分离对于建立基于服务架构的信息资源目录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元数据检索服务独立性,信息资源目录的提供者可以方便地构建物理集中式信息资源目录或者逻辑集中式信息资源目录。对用表现层的信息资源目录查询系统来说,只需要和中心点的元数据检索服务网关交互就可以访问所有分布部署的元数据库,而不需要掌握所有节点的元数据检索服务信息。

元数据检索的标准

最早对元数据检索进行标准化工作的是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NISO)。起先,由NISO中负责图书馆网络应用的工作组编写了初步的抽象信息检索规范Z39.50。Z39.50协议的全称是“信息检索(Z39.50): 应用服务定义与协议规范。”Z39.50是为促进计算机网络互连操作而建立的一个标准。该协议遵从ISO所定义的OSI模型中所引用的其他有关的网络标准。Z39.50所定义的协议作用于OSI模型中的应用层,其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围绕在通过互联网对数据库中的信息的搜索和提取。Z39.50协议描述了信息提取应用服务并给出明确的应用服务协议规范。该协议规范了网络交互过程中的信息控制、信息交换规则和对协议的实现的一致性要求,但是不对基于该协议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具体实现进行任何描述和限制。在模式上,该协议基于面向连接的程序对程序通信,而不是一种基于终端或其他物理媒体的数据交换。

5种典型操作

Z39.50协议中定义8种类型操作,分别是初始化(Init)、检索(Search)、提取(Present)、删除(Delete)、扫描(Scan)、排序(Sort)、资源报告(Resource-report)和扩展服务(Extended-services)。其中典型的操作包括:

1. 初始化操作: 初始化操作的作用是建立一个关联(即进行检索和提取元数据的关联)。在初始化请求中,起始端向目标端发出建立关联所需的各种初始化参数的建议。目标端根据自身的具体实现以及起始端的参数建议确定最终建立连接时所使用的各项参数,并在初始化响应中传递给起始端。

2. 检索操作: 检索的作用是起始端可以通过该服务请求检索目标端系统(元数据系统)中的元数据库,并得到与检索结果有关的信息。起始端通过检索请求要求目标端(元数据系统)将检索语句应用于指定的若干个数据库,从中检索并标识出匹配的记录。目标端在检索之后创建一个结果集,记录所有匹配的记录,用于处理后续的提取请求。

3. 提取操作: Z39.50协议检索操作是根据用户的检索要求查找数据库记录,将符合要求的标识记录下来生成结果集,检索操作就结束了。而根据用户要求,将某条或某些条记录提取并返回用户,这一操作是提取操作。元数据提取操作就是起始端发送提取请求,目标端从结果集中提取并返回若干元数据记录。

4. 解释(资源报告)操作: 解释功能的作用是从目标端获得与其实现细节的有关信息,包括可用的数据库、目标端支持的属性集、数据库模式、元素集、记录语法等。为支持解释功能,目标端需要建立和维护一个专门的解释数据库。起始端可以像对一般数据库一样对解释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提取数据的操作。

5. 关闭操作: 关闭操作的作用是关闭当前所有处于活动状态的操作,以及当前的Z关联。起始端和目标端都可以在关联建立后的任意时刻请求启动该服务。无论起始端或者是目标端,一旦发出关闭请求,就可以认为当前所有的活动操作以及当前的关联(元数据检索和提取连接)都将被中断,在等待关闭响应期间,所有其他的请求和响应都应被忽略。

核心内容

元数据检索协议的实现一般涉及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 即通信协议、元数据检索相关操作、元数据检索语法、结果集格式。

通信协议是元数据检索协议实现最先考虑的内容。针对元数据检索一般都通过网络进行。早期的元数据检索协议的实现大都基于局域网采用TCP/IP协议进行实现,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逐渐过渡到采用HTTP作为主要的网络通信协议,最近,随着WEBSERVICE概念的提出,基于SOAP协议进行元数据检索的网络传输协议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在Z39.50协议中定义了若干元数据检索的相关操作,早期制定这些操作针对图书馆业务的特征非常明显。

元数据检索语法是所有Z39.50协议变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采用逆波兰方式进行查询语法的构建。当前,在结果集格式上一般XML作为主要的编码形式,主要是因为XML不仅使用层次型元数据记录的自身特点,同时从计算机系统实现的角度,它非常适合在异构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链接

所需要的技术

元数据范文第4篇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是一种综合的、相互联系的、全面动态的处理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与人类社会、经济和生产系统之间联系的自然资源管理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括生境、过程、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等重要概念在内的科学理念。IEM-IC通过构建和管理本省(区)土地退化基础数据、专题空间数据库以及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和土地退化有关的文献资料,以GIS应用系统为平台,为国家级和省级决策部门提供生态系统变化、土地退化态势的数据、信息和决策支持。具体任务包括:①主动收集、更新与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管理有关的数据和文献资料;②标准化处理获取的数据,并按照元数据标准入库;③建立分析、优化综合生态系统应用模型库;④建立各类与土地退化和IEM相关的专题信息管理系统;⑤通过多种形式,相关数据的信息;⑥向基层提供IEM信息管理和技术培训。

制定IEM元数据标准

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相关信息。IEM核心元数据字典为组织IEM核心元数据信息,采用数据字典分层说明,分为若干子集:元数据实体集、标识、资源限制、数据质量、空间表示、参照系、内容、分发、覆盖范围、负责单位等。IEM元数据内容IEM元数据包括元数据实体集信息、标识信息、数据质量信息、空间表示信息、空间参照系信息、内容信息和分发信息7个子集,共15个实体。另外,还包括2个数据类型,即覆盖范围信息、引用和负责单位信息,共有7个实体(表略)。元数据标准的制定为建立土地退化数据目录,实现信息共享奠定了技术基础。为用户解决发现数据、了解数据的适用程度、数据访问、数据转换、数据使用和数据共享等问题提供信息。因此,建立运行在IEM-IC,以元数据为核心的省(区)土地退化数据目录,是实现省(区)数据共享、信息服务于项目和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IEM数据的收集、管理、录入与

IEM数据的收集为了使用准确一致的相关信息来应对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和土地退化问题,在建立IEM-IC的过程中,充分发挥IEM-IC所获取的数据在防治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作用,有效地保护数据生产部门的知识产权,规范数据管理,编制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信息中心数据共享协议》,分别与土地退化相关的部门签订了该数据共享协议,保证了数据收集的可能性。IEM-IC收集协议单位的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宁夏1∶1万地形图、1∶5万地形图、1∶10万地形图、宁夏TM、spot5卫星影像数据、宁夏DEM数据。自然资源数据:1995、2000、2005、2010年宁夏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1994、1999、2004、2009宁夏荒漠化沙化监测数据、2005年、2010年宁夏湿地监测数据;宁夏野生动物调查数据;宁夏植被森林调查数据;宁夏土壤盐渍化调查数据;宁夏土壤及土壤普查数据;宁夏草场资源调查数据;宁夏植被调查数据等。IEM数据的管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信息中心数据共享协议》将用户分为1、2、3级,各类数据根据不同的用户级别分别设定相应的保护期限。各类数据对1级用户原则上不设保护期限;对1级以外的用户的保护期限设定应根据数据生产者及IEM-IC顾问组对各类数据所提出保护期限的建议设定。IEM-IC各成员单位可以自行使用和处置各自所生产的数据;2、3级用户可通过交换、协议或付费方式获取和使用他人生产的、处于保护期内的各类数据,但未经数据生产单位书面许可,不得向第三者转手提供。各级用户可依据有关规定的程序,免费申请获取和使用各类处于保护期内的数据,或通过IEM-IC网站自由获取和使用已经完全公开的各类数据。IEM数据的录入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包含IEM核心元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分为IEM核心元数据录入系统和IEM核心元数据管理系统。IEM核心元数据录入系统用于IEM核心元数据信息的录入,可以实现新建文件、编辑文件、预览和打印编辑的文件、系统设置、模板管理等功能(图1)。IEM核心元数据管理系统利用XML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获得的元数据记录;可以对不同的用户实施权限控制,可以基于B/S结构通过XML数据库管理系统客户端远程提交元数据,通过提供的访问界面,用户可以进行全文检索,也可以通过元数据项、地理范围、时间范围等构造约束条件对元数据库进行检索。

元数据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服装 视频 元数据 设计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5-0123-01

1 引言

目前,服装视频在元数据方案的设计工作上一般分为20个元素,而根据元素在描述内容层面的异同,还可以把“资源格式”归结到结构性的元数据中,把“版权人”与“编目记录”归结到管理性的元数据上,而其他剩下的17种元素则可以归结到描述性的元数据里,因此也可以说具有“三大类”。下面以20种元素为独立单位进行简要的列举,并作出服装视频元数据设计方案列表。

2 结构性元数据

资源格式,一般指的是服装视频的参数,其中主要有媒体的格式、资源大小、码流以及持续时间等。著录时,计算机系统会自动的提取相关参数与填写。

3 管理性元数据

管理性元数据主要有两种,一是版权人,其一般指的是服装视频资源版权的所有者。著录时,要严格规范。例如,惠州市西湖服饰有限公司等。一是编目记录,其一般是对编目情况进行的记载,主要有编目人与编目时间、修改人与修改时间等组成。著录时,系统会自动的填写。

4 描述性元数据

把描述性数据进行细分还可以分为自有被动选择与人为选择。

4.1 自有被动选择

包括日期、关联、文化、材料、工艺、地点、来源以及语种等,其中,日期一般指的是时装活动时的日期与服装视频的创建日期等。在著录的工作中,可以运用ISO8601的标准格式,而日期则靠编目人员进行著录,创建日期一般是计算机系统自动的填写。关联一般指的是服装视频资源以什么格式转换的。文化主要指服装视频中所进行展现的服饰文化,其中一般都包括民族、国家以及习俗等多方面。例如,西装、唐装以及日本服装等。材料一般是指服装所运用到的面料,主要包括棉布料、丝绸以及麻料等全部的服装材料。其进行著录时,可选用下拉列表式来选择。工艺一般指的是视频内服装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针织、编织、刺绣、手工等相关元素。对其进行著录工作时,也可以选用“材料”式的下拉列表式。地点主要指的是时装在活动上选用的地点,在著录的工作中,可以直接著录城市的名称。

4.2 人为选择

包括名称、创建者、其他责任者、主题、描述、适用范围以及标识符等。其中名称一般是指文件名称、服装节以及品牌等元素的修饰词,文件名称顾名思义是指视频文件的总名称,一般情况下都会以其来进行著录工作,如果出现视频文件没有篇排名称时,编目人员要在符合视频文件内容的前提下进行自由拟定,并把编目人员姓名列入描述项中。创建者一般指的是视频文件的创建人员或者责任人员,而相关人员主要是服装设计人员与利用视频进行服装教学工作的主讲人,如果出现责任人较多的现象,可以重复的著录。例如,惠州工程技术学校(西湖校区)服装设计XX班。其他责任者一般指创建者与主要责任人之外的但又与视频文件有密切关系的人员或者单位,而相关人员主要有表演模特与其他创建者所在的单位等,如果有多个其他责任人也可以重复的著录。描述一般是指对服装视频的内容进行简要说明,而在其他元素中不能对资源充分说明或者缺少说明的事项都可以在“描述”中进行说明。在著录的工作中,出版者要以规范的名称进行著录。标识符一般指的是资源唯一确定的标识。著录时,要同一样的资源标识符URI。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只是对服装视频元数据的相关要素进行简要列举,希望能为我国相关人员在设计上提供依据资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