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范文第1篇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现状

国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自2006年起,向各大高校进行宣传与普及。由于时间尚短,目前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较强的就业指导痕迹,缺乏实效性。就目前,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来看,存在学生对社会职业、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了解;自身职业生涯目标不明确;家庭与社会缺乏积极、科学的引导;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缺乏素质能力培养;科学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尚未建立等诸多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大学生普遍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顾名思义,是指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程度与态度,是大学生进行和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动力。大学生普遍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则意味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程度尚浅,并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真正意义所在,及其对于个人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大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说明其在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问题上存在理解与认知的矛盾,表明其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明确而清楚的认识,缺少实际的实践和加深的了解。

目前,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现状来看,存在大学生虽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有一定认识,却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意义与价值没有清晰地了解;较男生相比,女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及规划意识较为薄弱;文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其他学科学生的规划意识较为薄弱;有过社会实践经验(兼职或工作)的大学生较没有相关经验大学生相比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强;学生干部要比普通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规划能力较强的现象。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局限于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绝非科学与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建立一套全程、科学的教育体系。所有课程与活动的安排与设计,需充分考虑大学生自身每个阶段的生理与心理,包括其所学专业的学习特点,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目的及意义出发,建立和形成科学、完备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全程体系。

第一学年:引导和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并完成初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体制,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从未涉及或没有真正思考过个人的职业与生涯发展问题。因此,对于大一新生而言,需通过交流、经验介绍与“大数据”展示等渠道,教育和启发其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导入职业生涯规划概念,输入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第二学年: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二年级的大学生,已经完成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对所学专业与未来可能从事的业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需要结合所学专业与社会、市场的需求,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在完成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积极开始探索社会环境。需通过课程教育与相关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巩固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三学年:指导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付诸实践。大三的学生,经历了两年的大学生活,通过学习与实践,对于所学专业及知识结构有了初步明了的认知。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他们往往在考研、留学、求职等毕业去向的选择中徘徊不已,此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帮助其完成正确、适时的选择与判断。

第四学年:指导学生顺利就业。面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此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做好其就业服务工作,帮助和指导学生掌握求职的方法和技巧,以正确、平和的心态面对就业。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对策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结合自身情况以及所处的环境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生涯目标,选择职业发展道路,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实践和行动方案。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时期,对于当前处于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我国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顺利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塑造成功人生的重要法宝。

对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能力结构,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对自我和职业及其关系进行评估。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环境,扬长避短,确立适当的职业目标,并适时进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大学生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从而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并以此不断地鞭策自己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到平衡点,进而获得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

鉴于此,我们对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是一所独立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15000余人,本次调查对全院四个年级的三十几个专业随机抽取了800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问卷进行施测,共收回有效问卷719分,有效回收率为90%。其中男生379人,女生340人。

二、结果与分析

1.自我认识能力薄弱,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的认识不够清晰

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是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调查中发现,45.48%的同学了解自己的兴趣、59.25%的同学了解自己的性格、仅有25.45%的同学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较弱,对自己兴趣、性格、能力没有正确的定位,这将会使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表现出盲目性,不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对所学专业的认知程度不高,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5.87%的同学了解自己的专业、31.85%的同学了解自己最喜欢的职业;21.97%的同学清楚自己适合的职业去向、19.7%的同学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17.52%的同学清楚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工作内容。可见,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清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比较模糊,这必将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个人的职业规划,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挫败感。

3.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不多,规划意识模糊

职业规划意识是衡量学生是否具有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的依据。只有充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才能使大学生更好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明确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而有效的安排。在调查当中发现,只有19.19%的同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53.82%的同学愿意为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13.49%的同学了解职业测评;对于未来的人生发展,有61.89%的同学感到缺乏指引、没有方向。从以上数据来看,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不多,规划意识淡薄,再加上动力不足,自然就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

4.大学生渴望深入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但知识获取渠道较窄

调查当中发现,有71.21%的同学认为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但在回答“学校有提供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吗?”却有71.91%的同学回答“没有”。当被问之“如果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课程,您会选吗?”有81.22%的同学选择“会”,这表示大学生非常渴望得到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由此可见,一方面,就业形势的现实促使学生在认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的同时,积极去了解、确立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渴望得到有关方面的指导;但另一方面,对于高校来说,有理论、技能和经验的教师很少,缺乏专业的教材,缺乏高水平的指导人员,教育方式和途径也亟待改变。

三、措施与建议

1.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课程纳入学生培养体系,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化

调查当中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但却没有得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说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性有待提高。而高校教育的主场是课堂。所以,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课程化,是推动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部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其作为公共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让职业生涯规划走进课堂,学生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鉴别和评价自己的兴趣、技能、价值观和偏好的生活方式;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方法;了解职业资源、开发职业抉择的技能;学习基本的求职技巧,开始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参与进程。高校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2.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

调查结果显示,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生的在“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愿意做职业生涯规划”的题目中,答“是”率明显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可见,大学低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目前的薄弱环节。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目标的实现绝非一日之功,所以它需要我们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根据职业发展理论揭示的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大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以及大学生成长的基本历程,可以将大学生全程职业生涯辅导分为四个阶段:对一年级新生应侧重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增强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自觉性,帮助他们树立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意识,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二年级的学生则应指导他们做自我分析,了解职业社会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修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三年级的学生应着重使其认识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要指导学生把目标集中在提高职业技能上,掌握求职策略和技巧;对四年级的学生应注重使其认清就业形势,调适不良心理,参加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建立全员参与的职业生涯规划环境

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大学生渴望深入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但知识获取渠道较窄。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学校要整合各种资源,包括学生、家长、教师、校友等,建立一种全员参与的职业生涯规划环境。经过专业培训的学生可以以协会的方式或者专业教师助理的方式,在校园宣传、修改简历、提供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组织模拟面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家长是职业生涯规划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把家长也邀请加入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行列,一方面让家长和学校一起共同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另一方面让家长参加学校的职业生涯活动和各类指导,他们的求职经历和其他职业生涯相关的问题,都是大学生非常想获得的重要资料;学校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做专业咨询、参加研讨会、为学生写推荐信等;校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源,可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历、提供自己工作领域的行业信息、参加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兼职岗位等等。

4.培养专业化队伍,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层次

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有很高的要求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但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所以高校要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不断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另外,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内容要从浅层次向深层次转变,不仅在于分析学生个体的心理素质、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帮助学生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还需要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也是重中之重。

5.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薄弱、专业认知程度不高,因此,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在确定了职业目标后,行动成为关键环节。高校在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时,要指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进一步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同时开展校内和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内的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指导课程”、“各种心理及就业讲座”、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模拟性的职业实践等活动;校外的如组织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毕业设计实习单位”、“校友交流会”等,让大学生深入社会、亲身体验,了解社会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未来职业发展,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吴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9,(9).

[2] 兰亚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0,(9).

[3] 杨凤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

[4] 龚咏梅.简论对大学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探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 “大学期间”占15.9%, “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转贴于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6日。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调查 分析研究

一、研究背景

当前全国高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社会各界人士也期待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为大学生就业带来新的契机。近年来,高职生在就业时有消极怠工的情绪,有盲目选择的趋势,有频频跳槽的现象等,这些都让就业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不得不反思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因此,本研究将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事实依据。

二、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改编袭开国、顾雪英编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根据高职生的理解能力及本研究需求,对问题的表述进行修整,并在原有的确定目标的能力、认识自我的能力、认识环境的能力、制订计划的能力、反馈修正的能力五个因子的基础上,增加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因子,共三十道题目。问卷按Likert5级评分,即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有点符合、较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赋予1分、2分、3分、4分、5分,得分越高,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越好。

问卷经部分调整后,必须首先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本研究采用克伦巴赫Alpha信度系数法——项目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通常认为信度系数应该在0~1之间,系数越接近1信度越好,如果系数在0.7以下则需要抛弃。本问卷修订后各因子内部信度系数分别为:确认目标能力为0.844,认识自我的能力为0.805,认识环境的能力为0.818,制订计划的能力为0.813,反馈修正的能力为0.813,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为0.778。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为0.950,这说明整个量表内部一致性很好。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2013级、2012级(大一、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47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221份,有效回收率89.5%。其中男生96名,女生125名,2013级学生77名,2012级学生144名。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主要对我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总体情况和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性进行深入分析。

(一)2013级、2012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情况

表一 六个维度描述统计

由表一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及意识在六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值在3分到4分之间,总体在中等水平以上。生涯规划意识较其他能力的得分稍高些,但均值仍没有达到4分的水平。其次稍好些的是认识自我的能力,最低水平的是制订计划的能力。说明我院学生有生涯规划意识,了解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在制订计划方面存在困难。

(二)人口学变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影响情况

1.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性别差异

表二 不同性别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差异统计

注:*p

由表二可以看出,在六个维度里,确定目标的能力和认识自我的能力,女生都明显优于男生,尤其是认识自我的能力差异十分显著,而其他维度上男生、女生没有显著差异。

2.年级差异

表三 不同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差异统计

注:*p

由表三可以看出,从职业生涯规划的五个能力上看,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没有明显差异,但生涯规划意识却呈现显著差异,并且结果表明一年级学生的规划意识要明显优于二年级学生的。

四、分析

(一)我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现状不佳

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我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即便学生能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自身在行动力上也不能支持自己实现认识自我、认识环境、制订计划、反馈修正等规划步骤。学生整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规划意识都有待提升。

(二)一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强于二年级学生

一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强于二年级学生的,存在这种情况并不难理解。我院在大一上学期开展入学教育,重点是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之《学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在本学期集中开展,使得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期待。但是,经过半年到一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性教育的空白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又渐渐趋于淡化。另外,也可能一年级有规划意识的学生,在进行规划行动和实践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但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导致其失去规划的信心。

五、建议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多做职业生涯规划训练与实践。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实践活动都应该重视学生生涯规划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二)大学全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式教学。入学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完成这项教育任务后,应该完善后续的指导、跟踪、监督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让学生在践行自己的职业规划过程中有压力、有支持、有动力。

参考文献: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范文第5篇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网络高度发达并得到广泛运用,社会竞争越发激烈,社会对现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人才具有雄厚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职业生涯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踏入社会后获得良好的就业岗位,对自己的人生有个合理规划,高校职业生涯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以下简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作用重大。大学生是我国人才的生力军,要使学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成功把握每一个发展的机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便成为大学生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2.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求职成功的有效路径

大学生要想求职成功,需要做到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订相应的计划,而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求职成功提供最有效的路径,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残酷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发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确定自己的优势所在,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明确进入社会的起点及后续工作的方式,从而寻求求职成功的有效途径。

3.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大学生人生规划的最佳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是大学生对自我的正确定位。大学生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身进行全面、正确的认识,了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对人生的合理规划。规划前需做到“知彼知己”,不仅要对自己分析到位,更要熟悉职业的特性、工作内容和发展前景等,两者缺一不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做到自我分析与职业分析平衡发展,以达到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

二、职业生涯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发展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对待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视程度低。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实际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不仅在课程设置上有所欠缺,而且相关专业的经费、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不能满足课程开展的要求,很少有高校会聘任专职的生涯规划教师,多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者由辅导员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达不到“1+1>2”的效果,更甚者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起任何作用。

(2)部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内容不完善。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教学模式上缺乏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内容不够丰富且教学方式单一,课程设计的合理性不够完善,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灌输而不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获得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狭窄,局限在兴趣性格引导、职业价值观的引导等方面,不能提供给学生实践求职演练等实际性的操作演练,充其量只提供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方向。

(3)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解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就当前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的情况而言,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薄弱,国内专业储备知识量小。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并没有专门开设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关的专业,因此,在高校里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一般为大学辅导员或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缺少专业理论基础和相关专业教学经验技巧。从这些具体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离完成其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2.具体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我认识不足,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兴趣。首先,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本身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对职业的认识也很不清楚,缺乏确定性,不能积极主动地了解当前职业的发展趋势、素质要求,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对自我认识和职业认识不足,不能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作用。一部分大学生不愿参与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认为自己大学毕业后就是人才,所以对一些好的职业抱有较高的期望,认为毕业后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另一部分大学生自我认识偏低,畏惧当前的就业压力,不敢与对手竞争,容易产生顺其自然的心理,从而不会认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2)校园文化影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认识。目前,我国校园文化正处于转型阶段,校园文化渐渐地从理想主义走向实用主义。由于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追求的目标也日趋功利,他们逐渐关心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找份“好工作”。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更倾向于“个人主义”而忽视“集体主义”,该群体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前途的关注较低,更加关心个人前途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由于社会上存在众多关于找工作的不良想法做法,部分学生的心理受到冲击,认为个人不能靠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才是找到好工作的关键,对职业生涯规划持悲观态度,因此忽视了职业生涯的设计。当前校园文化的消极方面已经严重影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认识。

(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化队伍建设不完善。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专业化不足,是影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应有特定的机构、专业的人员、专门的活动和相应的设施设备等,但目前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专业的教育人才较少,与需求相比有很大差距。其次,高校职业规划专业化不足,教师在指导时只能停留在课堂上的理论灌输而缺乏后续过程,如对学生的职业辅导和咨询等还没有全面展开,不能系统地、有计划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职能的开展、机构设置都有所欠缺,缺乏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方案探索

为使当代大学生更从容地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提高高校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人才的效率,帮助大学生缩短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不适应期,我国不少高校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立足于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发展的总体背景及所处阶段,我们要构建一种全面立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应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尽可能选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多年以来,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采用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形式,师生间缺乏交流,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因此,创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形式是打破当前教学模式僵化的关键。学校要建立以师生互动交流为主、实践指导为辅的立体型教学形式,打破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形成学习兴趣,独立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丰富课程内容,真正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成为激发学生人生规划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2.重视课程开设,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课程设置是关键。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条件下,创新现有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使其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并定期增强教学针对性,注重实际效果,进而拓宽学生思维,提升教学效果。建设科学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者不仅要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熟知专业当前的就业前景和有关政策法规,切实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相关领域内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咨询、评测。同时,尽可能多地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设立专门场所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生涯规划建议。

3.搭建网络平台,提供科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