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道德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案例教学法;策略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方式即在教学中通过对生活或法律案例的引用,实现对学生思维活动和课程能力的培养。在案例教学课堂中,教师处于引导地位,通过案例导入,创设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案例的甄别与选择环节,教师围绕单元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具有一定相关性、真实性、典型性以及多元化的案例,多视角、深层次地为课程内容进行辅助讲解。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属职业型教育,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教育及技能培训,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实现社会劳动人才结构的多元化。《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程内容说教性质较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堂知识接收率。为提升教学效果,部分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现阶段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案例与课程缺乏典型联系性;第二,案例导入缺乏情境渲染;第三,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忽视师生双向交流活动。为提升案例教学效果,下文对其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提升策略
(一)关联案例导入,强化学生理解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程内容中,以法律基础单元为主的部分单元课程在内容设计方面具有理论性和政治性较强的特点,涉及到法律知识与国家政治机构的组成模式,中职学生在理解和吸收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基于此,教师在采取案例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可以围绕该课时的具体内容,选择关联性和典型性较强的案例,在进行课程知识讲解时将案例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通过生动直观地讲解与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含义,牢固掌握课程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整体把握。
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二课第一节“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课程中,教学目标包括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劳动权益保障途径。教师可以选择劳动权益保障案例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劳动者享有的合法权益:目前,公司拒签合同的现象虽然有所改善,但同时出现了合同签订短期化的新问题,小李在广州某企业从事销售职业近六年,与企业的合同签订以一年一签的方式进行,该方式使得小李对公司的用人理念缺乏安全感,小李认为,在该工作环境下,自身工作能力技能无法的到培养,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再次求职的难度呈伴随性增加,如果被公司解聘,自身的劳动权益无法的到保障。案例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化,帮助学生认知到合同的短期式签订侵害了劳动者的权利。教师通过导入案例深化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
(二)创设案例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情境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围绕案例内容在课堂上创设案例情境,通过提问、演示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案例导入的过程中自主思考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课的第一节“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行为”,教学目标包括帮助学生认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对其判罚措施。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探讨价值的案例,重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某省发生一起八毛钱抢劫案,犯罪人员沈某、王某在对学生安某、陈某进行抢劫,结果只在陈某衣服内搜出八毛钱,事后两位犯罪人员被警方抓获,法院判定抢劫事实成立,判处刑期一年并缴纳八千元罚金。教师根据案例特点,提出问题:抢劫金额只有八毛,法院的判决是否过重?以此激发学生结合课程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抢劫行为的危害性在于侵害了公民的财产权和人身权,危害了社会安定,因此对该行为的判罚不以抢劫金额的量度为转移。教师通过创设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课程要点进行自主思考,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开展案例讨论,实现双向交流
教师在以课堂讨论为基础的案例导入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案例辅助效果中的说教性和指导性,注重联合学生进行案例的讨论与分析。学生在接触到案例后,通过捕捉和收集与案例相关的课程理论知识,同时进行缜密的思维活动,针对讨论主题提出思考与判断,教师将讨论观点进行整合与补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强化了对课程知识的理解,锻炼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同时深化了教师的思考,有助于教师完善教案内容。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效果,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忠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2013,14(03):116.
关键词:中职;职业道德;法律教学;案例教学
在当前的职业教学中,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并且用人单位也越来越重视职业道德的考核。因此,有效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及法律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个人认知,为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应有的支持。
一、案例教学的实施原则
案例教学法的实质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可以适用于多种学科的教学中,其中对于意识范畴的教学而言更加实用。在案例教学的带动下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对于积极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也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需要按照相应的原则来开展实际的教学。首先,教师需要从意识上进行转变,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通过案例的引出带动学生积极地进行问题的探讨,从而将学习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进行安排,对于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而言可以结合身边的案例进行讲解,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与重视。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发挥出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律教学的真正作用,为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指明方向。
二、中职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受到了较大影响,在具体的职业教学中也更加侧重于技术教学,因而对于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律知识的讲解有所欠缺,这种现象虽然在近年来有所改善,但是学生的学习意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改进。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枯燥的教学内容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其实际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个人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需要在教学方法与形式上进行有效的改进,以便于更好帮助学生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三、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及其运用
1.讲解法
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需要尽可能地贴近人们的生活,这样既便于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深思,引以为戒。在讲解案例之前需要通过简短的理论知识来做铺垫,然后再将案例抛出,引发学生的探讨与学习。讲授《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中,教师向学生们讲述了19岁的小佳偷走残疾人鑫鑫900元治病费用,耽误了鑫鑫最佳的治疗时间最后双腿截肢。小佳这种行为已触犯刑法,故以盗窃罪判处其一年有期徒刑,并罚款1000元。教师告诉学生,若按照小佳的盗金额,还构不成犯罪,但其所盗窃的对象是残疾人,并且造成残疾人双腿截肢的重大后果,带来的危害性极大达到了犯罪标准。通过专业性的总结帮助学生明确地知道犯罪是非常严重的行为,并且一旦触及到法律就会给自己的人生造成无法抹去的污点。
2.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阅读相应的案例或者观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例如,讲授《依照程序维权》时,引入案例如下:李某在舅舅的织布厂上班。9月末,李某向自己的舅舅讨要3000元工资多次,未果。为了能够要到工资,李某绑架舅舅的小儿子,并电话威胁舅舅发放自己应得的工资。当李某看到舅舅及其妻子赶到,立即把其儿子高高举起,并恐吓他们要把孩子狠狠摔在地上。之后李某被制服,法院最终以非法拘禁罪拘役李某五个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该案例进行积极的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是可以通过法律武器来进行维护的,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于法律的认知,法律的存在不仅仅是惩罚坏人,同样也是保护正义的有效武器。
3.重视课中的讨论环节,增强学生的认知
就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而言,其教学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在案例教学的引导下可以通过真人真事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并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探讨中。如孕妇A因身体不适到某医院就诊,因费用过高无法支付,医院选择先救人,但是家属拒绝术前签字,致使病情严重,孕妇死亡,医药部门鉴定该医院无需承担责任。在这个案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道德与法律面前,应该如何抉择,鼓励学生提出多方面的见解。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个人认知,同时在语言组织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上也是非常有利的。严厉的批评与频繁中断学生的发言是非常不可取的,需要教师重视倾听与分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较好的环境。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始终抓住教学的重心,并且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来开展,单一的采用案例教学也是非常不可取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引以为戒,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加强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其教学效果,同时在活跃课堂氛围上也能发挥出较强的实用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好相应的技巧,对于案例的选择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重视案例教学的实用性,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这样才能确保其教学目的的实现,为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晓芳.《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的案例教学法运用[J].世纪桥,2012
一、案例教学法的独特优势
1.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加深其感性认识,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案例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案例,特别是发生在近期有影响的,甚至身边的成功案例,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3.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可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可谓鱼与熊掌兼得。
二、案例选取应当坚持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所选案例要力求真实、准确,最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也可以选择在社会上反响比较强烈的事件、人物,案例只有真实性才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说服力。
2.典型性原则。所选案例最好具有典型性,可以选取报刊、杂志上宣传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尽量不要选取有争议的案例,以免误导学生,引起思想混乱。
3.针对性原则。所选案例在符合大纲和教材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的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他们最熟悉的事或现象来进行讲解,使学生感到授课内容与他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非常贴近, 通过学习, 产生一种生动而具体的现实感、贴切感和亲和力。
4.新颖性原则。案例的选取也要与时俱进,要做到时效新、内容新和适用新,易于学生阅读、理解,便于学生接受。
三、案例教学的过程
案例教学可以有多种方法和教学步骤,但不管怎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应该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一般而言,案例教学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案例展示: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究课本理论知识。就呈现的方式而论,可以通过教师的叙述、板书、多媒体视频的播放等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案例的关键问题,继而为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奠定基础。就呈现的时机而论,一般应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前呈现,以免影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组织引导案例分析:体验案例只是教学的第一阶段,只有通过讨论才能交换各自的体验,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思考,互相交流不同的观点,这个阶段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通过讨论基本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案例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2.案例中包含着什么政治观点?3.结合案例能提出哪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这几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板书展现,这是组织有针对性讨论的需要。
点评案例:先由学生陈述讨论结果,提出有疑难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点评,学生自由发言点评,教师抽查学生进行点评,教师自己进行点评。点评阶段是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往往是一堂课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讨论的效果,必须要求学生案例与理论结合起来,归纳出一般性的理论观点,必须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能把一般的观点进一步深化、拓展,简单举几个例子进一步检查一下,学生的理解知识、应用原理的能力。教师要对小组讨论或交流后达成共识的结论进行点评。这种总结应重在讲清事实和理由,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启示,掌握了哪些理论和求职技巧等。在此基础上,要鼓励学生撰写求职简历或求职信,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案例宜精不宜多。应重点剖析1-2个重点案例,通过“解剖麻雀”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进一步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最好是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配合使用,相互取长补短,避免把课堂教学变成“故事会”。
2.尽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教学情节细、内容多,因此要注意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其大容量、超时空、交互式、多感官的特点,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
3.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这不意味着就要抛弃其他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并不是适合所有的教学课程的,也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对于一些重点的基本的概念和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坚持死守传统教学方式,拒不采纳案例教学;二是认为案例教学是万能的,可替代其他教学方法。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实际上,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适应案例教学需要。案例教学作为成人函授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首先面对挑战的不是学员,而是教师,即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都有更高要求。要想有效地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教师除了要具备雄厚的基础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外还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要时刻观察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要有很强的观察和敏感性。要能从中提取对教学有益的素材。为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教学水平,提高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 有效运用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该课程知识容量大,由于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对知识常常一知半解,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1]。案例教学法是“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教材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2]。那么,如何使案例教学法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对此进行了思考与尝试,在此与同仁交流、分享。
一、案例的选择与使用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由于课上的时间有限,如果选择的案例太多、太杂,缺乏目的性,就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与使用上,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斟酌,力争做到精益求精,最好选择能为实现多个教学目标服务的典型案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案例问题的设置上不仅要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还要体现出问题的层次性,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规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互动与评价,特别是针对探究过程的评价,使学生通过互动与评价更好地交流探究的方法,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下面以第六课的第一课时《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例,阐述案例的开放与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教材中75页的案例并贯穿于本节课的始终。案例如下:
赵某,在化纤厂实习期间,不守规矩,偷着在车间吸烟,不小心点燃了化纤材料,引起火灾,烧毁10多个车间,导致全厂损失达上万元。赵某也因此犯了重大责任事故罪,付出了坐牢的代价。
某纺织厂挡车女工王某,没有遵守厂里“不要戴围巾上岗”的规定,把纱巾围到领子里上岗作业,当她接线时,纱巾的末端嵌入梳毛机轴承细缝里,纱巾被绞,王某的脖子被猛地勒在纺纱机上,虽立即停机,但王某还是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违纪导致的。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约10万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60%以上。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首位,平均每天有几百人死于车祸。
书中的问题是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的重要性。
我是这样开发的:
(一)出示案例,初步感知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1.赵某为什么会付出坐牢的代价,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2.王某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3.说明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是一什么样的人?
4.我国每年的事故,(包括交通事故)位居世界首位,主要原因是什么?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大部分学生能初步感知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必须在平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二)出示案例,进行合作探究。
1.赵某违反了什么法律?
2.赵某判刑,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3.赵某因为违纪而犯了重大责任事故罪,体现了法律什么作用?
4.他不去坐牢行不行?如此判案体现了法律什么特征?结合教材说一说法律的特征。
5.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发生后,法律追不追究肇事者的责任?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认识到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从而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三)出示案例,继续探究纪律与法律的关系,深刻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1.赵某因为违纪而违法,违纪就一定会违法吗?
2.很多的肇事者违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违法就一定违纪吗?
经过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违纪不一定违法,但违法必定违纪。而造成违章违纪问题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对遵纪守法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因此,必须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本次案例教学,实现了一个案例为多个目标服务,节省了上课时间。案例设置的问题较细,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有层次,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探究需求,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案例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紧扣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只有真正与学生有关的事情他才会格外关注,案例贴近学生,都是身边的小事。但小事不“小”,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理解透彻,为实现教学目标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如果选学生不感兴趣的案例让其分析,便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教材。
案例应有拓展空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即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必要时由更高精神境界的人现身说法,树立榜样,让学生自觉学做这样的人,从而提高道德品质,更好地为情感目标服务。
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诚实守信办事公道”这节课,在探究诚信、公道对个人的重要作用方面,可以收集与开发“延边人闫巨江16年来一直倡导诚信经营”这个既紧扣教材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
闫巨江是延吉市政协委员,延边都市新人自选摄影有限公司总经理。15年来,他倡导诚信经营、健康发展。1999年12月,他辞去外地的工作,回乡创业。临别时走得匆忙,在原公司就职时所借的2300元没有及时偿还,3个多月后,再次进货时,他找到原公司把欠款还上。公司财会和出纳愣住了:“你是公司开办至今第一个辞职后还能主动回来还清欠款的员工,其实你不还,公司也不会计较了。”闫巨江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公司帮助了我,我感恩还来不及呢,现在我没有更多的钱回馈感激之情,但是借了的钱是一定要还的。”在他创业的这些年,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每每还款时是他最轻松幸福的时刻,因为这是一次次诚信的积累,做事先做人的座右铭早已让他铭记在心。2006年妇女节,公司策划了“送1万枝玫瑰花给延边女性”活动,有人说这么多鲜花你少送点看不出来,还能少花些钱,但他不为所动,依然购买了1万枝玫瑰花,顺利地完成了节日派送,他的诚信行为也因此受到了媒体采访。2007年-2010年,公司处于二次创业最为艰难的时期,他帮扶了一位贫困大学生,承担了4年的所有费用。临近开学,接到那位同学的求助来电,即使有时也会感到手头紧张,但无论如何都保证及时给他打款,绝不耽误一天。2014年年初,公司海选形象代言人,有些选手担心公司的承诺是否能兑现。9月底,公司不仅承担了评选出的形象代言人赴济州岛拍摄海景大片的全部费用,还为他们订制了价值21800元的钻戒。多年来,他先后荣获“延吉十大优秀青年”、“延边首届十大青年创业明星”、“吉林省创业明星”、“延吉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通过贴近学生实际、紧扣知识点,并能升华的案例选取,让学生轻松理解教学内容。通过闫巨江这位具有高尚人格的企业老总,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自觉学做这样的人,从而提高道德品质。
三、关注时事热点进行案例开发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上还可以深入。如教学《诚实守信办事公道》这节课时,可以针对热点新闻――假疫苗事件,和学生一起收集关于假疫苗的起因、发展、目前事件的进展等材料来说明诚信、公道对个人、企业、社会的影响,并谈一谈自己对于这起事件的看法。锻炼学生分析时事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通过社会采访和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课上集体展示,能够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学时,案例问题应提前一周发给学生提前准备,使“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德育教师要更好地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为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服务,从而肩负起德育课的使命,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案例教学 教学模式 财经法规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此后一直为世界各国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所推崇。其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而展开,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评判,学生则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见解。其教学步骤主要是:教师讲授布置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课堂提问教师总结。在每一个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作简单的介绍、说明;然后布置案例、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案例内容与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问题和答案,并参与小组讨论。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最后再由教师组织课堂提问并作综合评价,得出结论。学生就是在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学到了有关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教学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转变了教学主体,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处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由单向式输灌变为师生互动式交流,学生学习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二是转变了讲授方式,由单纯的理论叙述转向将理论融入具体案例进行传授,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我校为方便会计专业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新开设的一门课程。由于该课程内容大多是一些法规条文,理论性极强,如果采用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为主导,采取单向式的知识灌输,教师代替学生思维,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器、储存器,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学生学起来必然枯燥无味,课堂气氛势必沉闷,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因此,要提高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要在教学上有所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不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本人觉得,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学科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效果不错,在此略举两例与大家共享。
例如,在讲授《会计法》那一节的内容时,教师首先用一些时间对《会计法》的内容作简要的介绍:现行的《会计法》是何时修订的?何时开始施行的?共有几章,各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举出以下案例:
以下是某单位负责人在本单位会计人员座谈会上的讲话[摘 要]
(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必须依照《会计法》的要求开展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积极参与管理,特别是要重点审查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而对其合理性则不必强调,大家都应为提高经济效益而努力工作。
(2)会计核算一定要以原始凭证为依据,所有经济业务都要认真入账。例如签订购销合同,编制成本计划等,都要及时在核算上有所反映。
(3)为了确保政令畅通,再三强调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领导交办的事必须不折不扣地无条件执行。
(4)不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否则,将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甚至要负法律责任。
(5)本人对会计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因此,要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严格把关,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负全责,保证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6)商业秘密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因此,财政、税务等部门来查账时,凡是涉及本单位商业秘密的会计资料,有权拒绝提供。
最后提出以下学习要求:
(1)阅读分析案例。根据上述讲话内容,参照《会计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指出哪些地方是错误的,它违反了哪一条规定?
(2)参与小组讨论。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般6-8人为一组)。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将自己对案例的见解和看法在小组上进行发表。
(3)拟写发言提纲。学生应将自己分析和参与小组讨论后归纳得出的结论写成一份发言提纲,以备教师提问并作为课堂作业上交。
这样,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为了找到答案,必能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归纳观点,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接下来的教学组织上,教师首先应做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工作,应巡视检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作必要的答疑和指导。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小组讨论。当学生在讨论时偏离主题而陷入细微末节的争论时,应及时提醒他们回到主题上来;当学生对关键的问题意见不一致而又不争辩时,应将不同意见挑明,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当学生意见分歧很大,又争论不下时,应允许他们各自保留意见,并鼓励他们继续研究,以寻求最佳答案。然后,进行课堂提问,根据各小组讨论得出的观点进行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最后综合评价、总结,得出结论。
可见,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已不再是说教者和管理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是:(1)监督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使讨论井然有序。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监控,检查学生是否有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是否有写发言提纲?(2)协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他们的观点更能站得住脚。如果学生的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够明确,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总结,帮助他将自己的观点建立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之上。(3)把学生个体的讨论意见集结在一起,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案例中的疑难问题,使他们有关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4)要将自己置身于讨论之外。在讨论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发言、思考,做出决定,教师的任务是促成讨论。
又如,在讲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那一节内容时,教师可设计以下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
经检查,在某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以下情况(该企业设有档案管理机构):
(1)该企业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如下:核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各保管5年;总账、明细账各保管10年,年度会计报表保管25年,银行对账单永久保管。
(2)该企业全部会计档案由财务会计部门自行封包保存,全体共同负责,必要时提供查阅。
(3)纪检部门办理经济案件需要查阅有关原始凭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予以方便提供。
(4)会计档案保管期满,由财务会计部门提出销毁意见,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全部销毁。所销毁的会计档案中含有未结清的应收销货款单据,销毁会计档案时,由财务会计部门的出纳员在场监销,会计档案销毁后,监销人未办理任何手续。
要求:参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分析判断以上内容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学生在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时,就要参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弄清以下问题:什么是文书档案,什么是会计档案?核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是属于文书档案还是会计档案?各种会计资料的保管年限是几年?会计档案保管期满后应如何销毁?同时也会带着这些问题与同学展开分析、讨论。就这样,学生在查找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有关知识。
案例教学法的理念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要求指导老师自行设计与所教学科相关的案例。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以案例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让学生参与,共同讨论。通过模拟的教学活动,对案例进行剖析。从而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第一、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它所解决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不只是传授、讲座)获得这些知识。
第二、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虽然他不一定能把所学到的知识一一罗列出来,但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
第三、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
第四、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可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
第五、案例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他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从表面上看,虽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所讲授的时间不多,但实际上,教学工作量却大大增加了。首先是案例的准备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大量真实的案例,并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筛选和改编,使之具有典型性。其次,教师必须对案例的教学目标、案例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及教学技巧等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三是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高度参与取代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由原来单向式的灌输教学变成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学,使课堂教学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教师有更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同样,因为学生的高度参与,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了。首先,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要根据老师的布置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结论。因此,学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要善于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否则,就无法进行案例分析;其次,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参与讨论,并拟写发言提纲,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没有文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是行不通的。学生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表述问题。
当然,强调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完全否定讲授法,讲授法中所传授的知识是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案例教学法只是讲授基础知识的延伸和应用,在教学中,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1]黄京菁,杨金忠.“对审计教学方法的思考”.《福建财会》,2001;4
[2]张良燕.“案例题解答──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之四”.《福建财会》,2003;10
[3]王秀芝.“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4]王健.“案例研究是培训中教师的组织技巧”.《教育评论》,2004;5
[5]葛明荣.“案例教学模式在教师教育中的功能探析”.《教育探索》,2005;8
[6]黄朴.“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7]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中国教育学刊》,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