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鲁西西外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从小就喜欢看皮皮鲁系列,皮皮鲁有一个妹妹叫鲁西西,我想,要是郑渊洁叔叔也出一本给女孩子看的鲁西西总动员,那该多好啊!没想到这个梦想真的实现了。
《鲁西西外传》面世了,我马上到书店买了,看完后,真是酣畅淋漓,这本书内容独特神奇而充满想像力,造就了一座专属女孩子的童话宫殿。
看完后,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作者的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了,上下驰骋,纵横自如。作者笔下的鲁西西一会儿进到桌子里面的世界,一会又能回到古代和王昭君下棋,一会儿还能变成信鸽参加信鸽比赛……真够刺激的。她还有许多宝贝朋友,有一支英勇善战正义感超强的豆芽兵,还有一支能和动物对话的神奇圆珠笔和一瓶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变成别人的护肤霜,她还发现了会讲外语的树叶……这么多事,又新奇又好玩,大大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开阔了我们的思维。
文中的鲁西西精灵古怪,她聪明,机灵但心胸狭窄,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后,终于成为了一个善良,活泼,心胸宽阔的女孩子。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只有心胸宽广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才能找到幸福的生活。
我的书柜上,放着本我心爱的书——《鲁西西外传》。一看见这本书,就想起了关于这本书的风波。
一个新学期,刘老师要我们多捐一些书,于是,我就把我心爱的《鲁西西外传》捐了出去。时光飞逝,就快过了一个学期,班上许多同学都领回了自己的书。我没领,因为我在图书角找不到我的那本书。顿时,我的心好像掉进了冰窟窿,冰凉冰凉的。
过了一天又一天,我的书依然没回来,我想:到底是谁拿了我的书呀,如果没了……想着,想着,我忽然看见了图书角上摆着一本我一直想看的《皮皮鲁和魔方大厦》。我立刻把它拿起来,很开心。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渐渐地,我觉得有点不对劲了。这本《皮皮鲁和魔方大厦》显然要比我的那本《鲁西西外传》要新很多,连折印也没有。怎么办呢?管他呢!老师同学问起,我就一口咬定是我的。我抱起书就往座位上跑,一下子放进书包最里层,用其它的书挡住,生怕别人看见我拿了一本书。
今天,是一个春光明媚的好日子。我们在学校进行了图书义卖活动。记得当时我们摸了摸口袋的钱,一个个兴奋的冲下楼,奔向了操场。只听见;咚咚咚!一阵清脆的锣鼓声响起,校长开口说,跳蚤书市,开卖啦!
我万分激动地奔向一个书摊,看了看他们的招牌;好好书书摊。真奇怪的名字啊,心里想不管了,开选吧。我左看看,右瞄瞄,东逛逛,西走走,啊,我发现了一块玉石——鲁西西外传,四肢并用,像饿狼一样扑了过去,拿到手后我爽快的付了钱。鲁西西外传,你现在是我的了
我接着往前走,看见了一个人多如山的书摊。我挤进人群,看见了赠品桌上摆着美丽的面具。我心动了,一个戴着面具的服务生走过来,她用娇滴滴的声音问我,请问,你要买什么东西,我指着面具问,这个面具要多少钱?她说;对不起,这个是非卖品,只有买书满15元钱,才可以抽奖获得。我正在考虑要不要买呢,这时,我的肩膀被一只手轻拍了一下,一回头,原来是羊羽毛啊,她阴森森的对我说;你不觉得这像查理九世之鬼公主的嫁衣中的鬼面具吗?我打了一个寒颤,赶紧逃离了那个地方。
不知不觉中,广播再度响起,义卖活动结束了。我们每个人都陶到自己喜爱的书籍,希望学校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五年级:朱忠萍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新思路;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169-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2—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4%以上的;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 457.5亿美元,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1]。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拐点,自那时开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同样在2003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世界开始步入低碳经济时代。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尽可能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对经济发展有着特殊的要求,而中国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多不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也不能适应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先进的低碳管理制度与经验对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而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对科技领域的投资所占比重很低。低碳经济的兴起将催生一个巨大的低碳产业市场,如何占领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际市场也是中国要面对的问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的与低碳经济兴起的契合,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机遇。中国当前的对外直接投资思路不能适应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思路是中国政府和企业要妥善处理好的问题。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思路转变的必要性分析
1.国内发展低碳经济需求的推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CO2排放国,而且占世界排放总量的比重还在不断上升。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面临巨大的碳减排压力。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完成,仍处于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阶段。二是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和“以煤炭为主、多种能源互补”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状况决定了,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只能依赖于降低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依赖于技术的创新与制度创新,其中低碳技术是关键。中国整体科技水平低,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也是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最大制约因素。虽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协议》都有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的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情况并不乐观。先前中国实行的“市场换技术”策略,丢了市场却没有得到多少核心技术。用钱买不到核心技术,核心技术要自主开发。自主开发有两条路可以走,在国内自主开发和在国外自主开发。前者往往存在成本高,研发周期长的问题。后者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国外智力资源密集、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利用当地的智力资源进行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投资国导入先进技术的手段正日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到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高新技术的垄断,与国内独立开发相比成本低得多。”[2]寻求先进低碳技术将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动因。
2.减轻国内碳减排压力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的是外贸导向型的发展策略,对外贸易是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中国进出口总额均有所下降以外,中国对外贸易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贸易顺差也持续扩大。对外贸易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面功不可没,但也同样给中国的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许多研究都表明:贸易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急剧增加的一大部分是为了满足发达国家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而排放的,即通过出口大量廉价商品而排放的[3]。从国际贸易视角看,由于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出现地域的分离而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归属权的争议,这部分蕴藏在贸易品中的温室气体称为“贸易内涵排放”。Weberetal(2008)发现中国的净出口产品的碳排放量占国内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12%增加到2005年的1/3强。潘家华(2008)研究发现考虑加工贸易的情况下,2006年中国出口碳排放约为31.4亿吨,净出口内涵排放达12.5亿吨CO2 [4]。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加大对产品设计开发和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投资,尽早摆脱在“微笑曲线”底端进行高碳强度和高能耗加工而低利润的局面。同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中国的边际产业和高能耗产业转移到国外。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外贸内涵排放给中国带来的减排压力。
3.占领国际投资新领域的要求。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尽可能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是一项庞大工程,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根据OECD/IEA的《世界能源展望2008》,“根据参考情景预测,在2007—2030年期间需要累计投资总额超过26万亿美元(以2007年美元价值计算)”;“在两个气候政策情境中,能源供应和需求的巨大转变需要大幅增加新的资本开支,尤其是在发电厂、更多的节能设备和电器方面。在2010—2030年期间,政策情景总计需要比参考情景多投资4.1万亿美元,平均相当于每年世界GDP的0.24%。其中大部分投资用于现有技术的部署和改进。” [5]“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报告中估计,目前有1 700 亿美元的能源效率投资机会,其内部收益率(IRR)将达到17% 或更高。麦肯锡的研究表明,一项旨在利用提高能源效率的成本效益机会的计划,有可能使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减少一半,并能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极具吸引力的投资回报。”[6]由上可以看出,低碳经济发展将催生一个非常广阔的低碳投资市场。中国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的阶段,改变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思路,抓住低碳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占领国际投资的新领域,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莫大的积极影响。
4.适应各国经济政策变动的需要。面对即将来临的低碳时代,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通过立法或政府政策的方式确立了国内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通过税收、补贴等财政手段加大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通过限额—贸易机制来发展低碳经济,降低成本。总而言之,以后企业不可能再像原来那样无所顾忌的进行温室气体排放,必须进行低碳投资,开展节能减排,使自己的生产过程符合相关国家的环境法律要求。中国企业在国外直接投资也要意识到这种变化,积极转变投资思路。在直接投资中注重节能减排,重点投向低碳产业领域,积极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学习国外先进的低碳经济管理经验。此外,欧美发达国家还打算实施碳关税使气候成本内部化,将改变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使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下降甚至发生逆转。对外贸易在中国国民经济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目前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高碳产业占据了中国出口市场的一半以上。碳关税一旦实行将对以上行业的出口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除了积极采取碳减排措施外,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不啻为绕过欧美发达国家碳关税壁垒的好办法。
5.改变中国企业形象的大好机遇。全球企业的经营理念已经发生变化,企业社会责任兴起并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趋势。当今气候变暖是全球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必然要注重节能减排,走低碳发展道路。低碳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必将深刻改变人们对发展的认识,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和对企业产品的选择。在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更注重节能减排,将改变生活合消费方式,选择购买含碳量低的商品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据《文汇报》报道,85%的英国消费者在购买时会考虑产品的环境成本,而非传统意义的‘性价比’。”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企业与外国外消费者的直接接触。在低碳经济时代,中国企业转变对外投资思路,积极进行节能减排,履行相关的环境义务,创建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将改善中国企业在外国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减少当地居民对中国企业的抵触情绪,对提升中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使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此外,中国企业国际形象的改善还将有利于改善中国商品的出口环境,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三、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03年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一个拐点。面对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低碳经济逐渐兴起。2003年英国政府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确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世界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世界进入低碳经济时代的历史性重合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鉴于国内发展低碳经济需求的推动,减轻国内碳排放压力,占领国际投资新领域,适应各国经济政策变动,改变中国企业形象等各项需求,中国要积极改变对外直接投资思路,以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商务部,等.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EB/OL].商务部网站,mofcom.省略.
[2] 杨大楷.国际投资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91.
[3] 李丽平,等.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G]//张坤民,等.低碳经济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235.
[4] 易纲,等.最终消费排放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1):5.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张,城市的门户地区随之不断外移,城市原先的门户逐渐成为城市的中心区域。相应的,原本主要承担对外交通职能的道路必须承担起日益增加的市内交通功能,肩负着城市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的双重使命。其结果是既无法较好的服务于对外交通,又无法保证市内交通的通畅,并且对城市景观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道路改造及城市设计的手法,实现对外交通道路向城市主要道路的转变?本文将以连接西安、咸阳两市的世纪大道为例,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2、对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转变涉及的主要内容
在城市对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生活及景观道路转变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职能定位的转变
城市对外交通性道路主要指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空间(其它城市、乡村)进行联系的交通运输形式,多以公路出现,其职能也主要是对外交通为主。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干道又分为生活性主干道、交通性主干道等,同时又可兼有景观性道路的功能。重要的城市道路也可能同时具有交通、生活、景观多种功能,或者成为城市重要的发展轴线。明确城市道路的等级、职能是道路改造的首要问题。
(2)绿化景观改造
城市对外交通性道路由于多处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缺少有规划的绿化景观,以乡村景观或郊区景观为主,或仅在入口及门户空间规划具有标志性的门户空间绿化景观。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应从美学的观点出发,在满通功能的同时,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的美观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为了让使用者(驾驶员、乘客以及行人)感觉安全、舒适、和谐所进行的设计。它涉及到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建筑设计、道路美学、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殷立文,李铁军,米江。浅谈道路景观设计,黑龙江交通科技,1999(4):16 17]。结合对外通道路现状绿化,同时与周围景观协调,并突出改造道路的特点,是道路改造需要考虑的第二问题。
(3)道路交通规划与对外交通的疏解
对外通道路多以公路形式出现,与城市道路断面形式的设计也有所不同,如何在现状道路断面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与区域道路交通体系规划,将城市公交系统、慢行系统等规划引入其中也是道路改造需要考虑的又一问题。并且考虑对过境交通的屏蔽和疏导,使区域内生成的集散车流能便捷的与的干道系统尤其是快速路系统衔接,避免过境交通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4)沿街建筑整治与改造
对现状保留建筑及近期改造建筑提出具体整治措施,分段实施,统一沿街立面。整治措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围墙遮挡、绿化遮挡和广告牌遮挡,第二类为清洗粉刷立面、统一门头牌匾等。并结合周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新建建筑在建筑风貌,高度、色彩等方面的实施建议。
(5)城市标识与城市家具
城市标识作为一种视觉识别艺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所有的人,城市标识系统设计是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实用与美观的高度统一,又是探寻民族文脉的点睛之笔。人们在感知城市标识系统所表达的形象的导引信息时,还可以充分感受其周边的环境品味,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和文化习惯。 城市家具也是对应城市公共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并与城市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城市是一个大的容器也是一个大的舞台,人类借助各种舒适和富有艺术性质的“道具”——“城市家具”,导演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因此,城市标识和城市家具也是在对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转变过程中,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内容。
(6)城市夜景照明
对外通道路大部分缺少统一的照明规划,甚至没有照明。而城市夜景照明已经成为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的照明水平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经济实力。城市夜景照明也面临着如何将城市景观和城市功能照明相结合,如何将绿色节能的理念融入其中,如何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等问题。在对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转变的过程中,城市夜景照明也是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环节。
3、案例分析
3.1项目背景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获批,西安(咸阳)大都市将成为国家级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及关中地区的中心城市。以此为契机,省政府提出了建设“西咸新区”的目标。作为西咸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沣东新区的发展建设也正在快速推进。
沣东新区所在地,是原西安、咸阳两市城乡结合部,世纪大道是沣东新区内唯一一条已建成的东西向主干道,西接咸阳,东连西安西三环, 全长约13.5公里。世纪大道区域的开发建设也是沣东新区率先启动与形象展示的区域。
曾经的世纪大道作为连接西安与咸阳的重要交通干线,为两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如今,在西咸新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她正经历着从城市边缘地带向城市中心区的过渡和演变。如果说西咸新区唱响了城市建设的新乐章,那么世纪大道作为新区的门户,正是这乐章的绚烂前奏。
3.2、职能解析
世纪大道的职能根据沣东新区建设做出相应调整,逐步弱化其交通职能,提升其城市道路职能,由原来的交通性为主的对外交通道路向生活、景观性为主的城市道路方向转变,使其成为展示西咸一体化成就,展示沣东新区新风貌的平台。规划在分析沣东新区规划基础上,将未来城市道路的多重功能融入其中:
(1)城市交通空间——拥有机动车、行人、自行车、公交车等多种出行方式,各自独立、便捷换乘的空间
(2)城市艺术展示空间——展现城市活力、反映城市特色的艺术文化空间
(3)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拥有公众参与场所、休闲活动的空间
(4)城市绿色廊道空间 ——拥有树木、绿地,低炭、低能耗的生态空间
(5)城市生活功能空间 ——城市交通与周边土地使用相得益彰的空间
3.3注重可实施性与示范性的改造方案
3.3.1道路交通概念规划
(1)对外交通
现状西安至咸阳的交通连接主要由世纪大道来承担。随着昆明路延伸段及秦汉大道的实施通车,预计未来昆明路与秦汉大道将分担世纪大道70%以上的交通量,远期世纪大道入口空间应特别强调对过境交通的屏蔽和疏导,使区域内生成的集散车流能便捷的与的干道系统衔接,促进世纪大道由对外交通性向生活性转变,提升城市景观。
(2)公交系统规划
实现沣东新区一条线串联几个点,带动一大片的城市TOD发展模式。倡导并实践绿色、生态、环保的城市新区发展新思路。
规划在区内形成半环加两纵的快速公交主干线。快速公交可为全区发展以及区内各片区发展的系统性、连续性、关联性、互补性提供交通保证。
规划常规公交线路覆盖区内各主要区域。规划体现直达性,同时通过枢纽站与BRT相连来实现长途出行。
通过设计慢行优先的道路系统鼓励核心区内的自行车交通。并通过与常规公交以及快速公交的换乘保证运输效率。
(3)慢行系统规划
自行车作为公认的绿色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符合沣东新区,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是新区风貌的一个代表物。规划中央自行车专用道是在国内道路设计方面的一个创新。建设成本低,见效快。世纪大道的建设将在新区起到示范作用,未来的新区建设应形成独立的自行车系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3.3.2详细方案构思
世纪大道全长13.5公里,根据现状道路的断面形式与绿化植被的不同,将现状分为A、B、C三段。
根据现状三段道路断面形式以及绿化植被的不同,本次规划提出两种设计方案,分别为大改造方案与小改造方案。
本着改变西安市道路特色不鲜明、地标性不强的现状,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规划方案一的大改造方案在道路中央布置了包含自行车道的宽阔中央分隔带,两侧设置快速公交车道,宏伟大气,最大程度彰显了沣东新区低碳生活的理念,通过对路面的整合增加了人行道的宽度,沿街设计街边线性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的场所。
6米宽的自行车专用道通过绿化带与机动车道相分隔,形成安全、独立的自行车专用空间。在满足双向通行的同时,将身着装备的骑山地车的人、滑板运动爱好者引入其中,体现年轻的活力的气息。兼顾交通、娱乐、健身多种功能。15米的三机动车道满足现状通行量。
绿化景观以树冠浓密,四季分明的栾树与榉树为主要行道树,结合红叶李,小叶女贞等灌木,形成层次分明,四季变化多端的绿化景观效果。
从汉砖纹理提取出人行道透水砖的纹样,体现传统元素与现代文化的交融。花岗岩结合卵石铺地作为漫步道主要材质。
在保证专向转向车道前提下十字路口实行四相位信号灯配时控制,中央自行车道可通过在等待区域之间的转移,依照信号指示,在一个信号周期内无冲突实现各方向的通过,并实现与常规自行车道在两侧的道路的衔接。
规划方案二的小改造方案最大优点是改动量小,以最小的投入引入快速公交,可实施性更强。同时坚持对自行车优先、自行车道优化的设计原则。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共面设计,与机动车道通过绿化完全隔离。中央设置快速公交车道。
现状绿化茂盛却没有达到很好的景观效果,原因是缺乏层次感和色彩不够丰富。小改造方案绿化景观近期整治措施通过对适合西安种植的乔灌木种类分析,选择适合普通栽植,成本较低,色彩效果显著的如樱花、红瑞木。针对现状植被种植情况,采用见缝插花的种植模式。力求实现一盏灯将建筑点亮,一棵树将景观提升的效果。
快速公交停车进站方式的详细规划设计。通过对开门方式、能否超车、中间是否设自行车道进行多方案比较。结合沣东新区规划,人口容量估算,公交运行量估算等因素,为以后快速公交专项设计提供依据。
3.3.3标识及公共家具设计
标识及公共家具主色来源于沣东新区LOGO图形中“山”与“水”的基本色,山青水蓝正是沣东新区高品质环境的外在表现。
快速公交车站的设计源于沣东新区LOGO水波纹图形,以防腐木质与钢化玻璃为主要材质,结合藤类植物的点缀,给人以贴近自然的原生态感觉。
常规公交候车亭顶面采用太阳能板,使太阳能转化为DC电源,用以供应道路两侧路灯照明,实现全段照明分段供应。改变了独立太阳能路灯不美观,太阳能利用率低的现状。
规划设计透景围墙、半透景围墙和实体围墙三种标准围墙。满足沣东新区不同路段的不同遮挡需求。
3.3.4夜景照明设计
以“推进绿色照明,保护全球环境”为设计理念,街道照明整体风格以朴素、大方为主,突显百年大街的稳重,局部通过灯具的新颖设计,又不失现代、时尚的气息。
人行道照明采用行道灯结合镶嵌于地面铺装的LED光源共同照明的方式,通过LED灯低能耗的特点体现绿色照明的理念。
3.3.5沿街立面整治
对现状保留建筑及近期改造建筑提出具体整治措施,分段实施。整治措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围墙遮挡、绿化遮挡和广告牌遮挡,第二类为清洗粉刷立面、统一门头牌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