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思乡的古诗

有关思乡的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思乡的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关思乡的古诗

有关思乡的古诗范文第1篇

    根据股票市场监管业务的现状,现就境内上市公司股份分类处理事项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等公开信息披露文件,内容涉及公司股份分类的,除个别分类词汇略作修改(见附件)外,原则上继续按照我会《关于颁发〈上市公司办理配股申请和信息披露的具体规定〉的通知》(证监发字〔1994〕161号)、《关于印发〈1994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编制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的通知》(证监发字〔1994〕20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一个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所涉及的公司股份分类,可以根据该公司的具体情况省略其不具备的类别,或者对其股份类别的特殊情况附加补充说明。由于实行法人配售、向基金配售等原因,股票投资人持有的上市期限未到的可上市流通股票,应计入上市流通股票总数之内,但公司有义务另附文字说明该部分股票数量和上市日期。

    对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其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的相关内容适用以上要求。

    二、有关股票市场的综合统计报表涉及汇总上市公司股份的,原则上按照本通知第一条的规定执行;根据业务需要,也可以增加更详细的划分,但仅限于汇总统计使用,不宜公开。

    三、在上市股票交易系统中,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政策规定,区分以下类别:

    (一)尚不允许上市挂牌交易的股份;

    (二)允许上市挂牌交易但有时间间隔限制的股份;

    (三)允许上市挂牌交易且没有时间间隔限制的股份。

    (四)以人民币兑换的股票和以外币兑换的股票四、在股份登记系统中的分类,原则上按照本通知第一条的规定执行;证券交易所应结合计算机系统升级方案的设计,从技术控制角度考虑以下要求:

    (一)将尚不允许上市挂牌交易的股份与已经上市挂牌交易的股票区别开来;

    (二)将上市公司的股份分类与投资人分类区别开来;

    (三)将境内投资人持有的股份(或股票)与境外投资人持有的股份(或股票)区别开来;

    (四)对投资人的分类应当考虑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多重要求。

    五、当前办理尚不允许上市挂牌交易的股份的登记过户事宜,应当按照“投资人变更即办、股份类别变更暂缓”的原则处理。投资人变更,由当事人出具符合法律规定的凭证:股份类别变更,应当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明确规定或批文;经司法机关裁决的股份登记变更事宜,比照本条规定办理。

    六、证券交易所应结合协助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的国有股权核查工作,着手规范投资人分类登记工作。按照“新老划段”的原则,对今后新开户的法人或者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的法人,要求其按照《公司法》、原国有资产管理局和国家体改委《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办法》、外经贸部《关于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1998〕200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金融机构管理规定〉的通知》(银发〔1994〕198号文)、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证监发行字〔1999〕94号)和《关于法人配售股票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发行字〔1999〕121号)的规定,分别确认其法人类别。

    七、对上市公司现任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分,应当依法限制其上市流通;在公司信息披露文件中,应当区别公司股份结构的披露与上市公司现任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情况的披露;在汇总统计该公司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时,应当根据前述人员最初获得股份的来源,分别归入上市流通股或者内部职工股。

    附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文件涉及的股份类别划分

    一、原发起人持有的尚未上市流通股份(简称:发起人股)

    1.国家股

    2.内资发起人持有的股份

    3.外资发起人持有的股份

    4.其他发起人持有的股份

    二、非发起人持有的尚未上市流通股份(简称:非发起人股)

    5.上市前募集的法人股(简称:募集法人股)

    6.上市后形成的转配股(简称:转配股)

    7.上市期限已确定的内部职工股(简称:职工股)

    8.其他未上市流通的股份(指特殊情况形成的非发起人股份,简称:其他股份)

    三、已上市流通的股份

    9.已在境内上市流通、以人民币兑换的股份(简称:A股)

    10.已在境内上市流通、以外币兑换的股份(法定名称:境内上市外资股;简称:B股)

    11.境内上市公司在境外发行上市的股份(法定名称:境外上市外资股;简称:H股)

有关思乡的古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类教学;思乡怀人诗;诗歌鉴赏

古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可见,对诗歌教学我们不能笼统地照本宣科,我们还要有一个意识,那就是针对同类型的诗歌,要有意识地来积累;针对同类型诗歌,要明确鉴赏侧重点;针对同类型诗歌,指导初中生掌握鉴赏方法。

古代诗歌按题材内容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思乡怀人诗、送别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借景抒情诗等,每种类型的诗歌各有自己所要表达的重心。如思乡怀人诗,古人或为了前途,或为了生存,而与家人、朋友分离,思亲思归,很多人就借助诗歌来表达。

可见,题材不同,意象、意境、思想内容就不会相同,艺术方法自然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这个分类鉴赏古诗的方法,最终提高他们对古诗歌的鉴赏能力。下面我们就以思乡怀人诗为例,谈谈同类诗歌的鉴赏。

一、把握题目,领会诗歌内容

古代诗歌除了题为《无题》的,一般都可以从诗歌题目中看出诗歌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可以在学习思乡怀人类诗歌时,不妨从诗歌的题目入手。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通过解题就可以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听说朋友王昌龄被降职龙标,但不能亲自去探望,只能在遥远的地方给友人捎去思念、担忧和关心之情。诗歌一二句围绕“闻”来写景,三四句围绕“寄”来写情。再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一诗,通过解题可知,诗人在寒冷的季节(深秋),在江上目睹萧瑟的景物,触发诗人敏感的伤秋和思乡情怀。诗歌前两联主要写“早寒”的景色,三四句围绕“有怀”抒写思乡之情和迷茫的情怀。

从以上可以看出,许多诗歌题目里面包含了很多的信息,从中我们可以找到诗歌的内容,找到鉴赏的线索,还可以简单地了解作者的情感。所以学习思乡怀人这类诗歌时,对于题目我们不能一带而过。

二、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

要想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营造的意境氛围等,不能仅仅靠诗歌字面上的意思,还要了解诗人的身世、写作背景如何。一个成熟的鉴赏者总是能善于抓住别人所看不到的地方,深刻解读诗歌。比如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其实写作背景和诗人的介绍在课文注释部分,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注”。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龙标”一词颇为难懂,看看课下注释⑴就知道了,原来这是王昌龄被贬的地方,当时那个地方十分荒凉,王昌龄就在这个地方做龙标尉这个小官,作者怎么不担心朋友的前途与命运呢?至于王昌龄为何被贬,作者当时在哪儿,因何知道王昌龄被贬,王昌龄后来命运如何,这些就需要我们好好地找找有关两位诗人的资料了。我发现,通过搜集这些材料,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深入了,许多学生甚至对两个诗人的友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趁机帮助学生找了好些详细资料,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进一步了解,不由得为二人的深情厚谊而钦佩不已,最终也理解了远方的作者对朋友的一番心意了。

这样看来,搜集文学常识材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思想内容,还可以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初中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对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明确意象,体悟诗歌意境。

判定一首诗歌好不好,主要看诗歌中的意趣如何,给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而这些都离不开诗歌中的意象。我们在鉴赏古诗时要重视诗歌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组合成了什么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是鉴赏古诗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没有体会到这些意象的内涵,鉴赏诗歌就是空谈。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连用九个意象,向我们描述了一幅荒凉、凄清、寂静的村野图。这九个意象全用名词,这就是被后人赞不绝口的“列锦”的艺术手法,也叫意象叠加。这九个意象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和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这九个意象的运用,我们已经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感,这位游子虽满腹才华,却怀才不遇,只能在外面漂泊,看到乌鸦惬意地飞回巢穴,自己却怀有只能思乡而不能归乡的无奈而在“天涯”痛苦至断肠,何其哀也!

思乡怀人诗的意象很丰富,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这些意象,以备后用。思乡怀人诗的常见意象是:杨柳、飞蓬、桑梓、鸿雁、鹧鸪、乌鸦、杜鹃、蟋蟀、瘦马、沙鸥、书信、捣衣砧、笛子、芦管、水、月、夕阳、云、亭子、故园、断桥、栏杆、关山、风……

对意象的准确把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思乡怀人这类诗歌的鉴赏方法,从而正确把握诗歌的旨趣。

四、揣摩尾句,把握诗歌主旨

思乡怀人诗主旨的准确把握主要还是看尾句或尾联,这是鉴赏诗歌最重要的地方。我们常说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而结尾部分就是“合”,是诗人的情感集中抒发的地方。如七年级语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开始只是交代了“玉笛”声声随着春风送到洛城的各个角落,而并不能看出作者的情感指向,但继续读诗,就很快体会到尾句(三四)句很好地抒发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如果说看题目、读诗歌的前两句,读者还把注意力放在“闻笛”上,作者的意趣我们是没法体会到的,只有在后两句中才真正明白作者的真实情感,原来诗人听到的曲子是“折柳”曲,这是离别时才唱的曲子,作者听到这曲子想起离家时的情景,怎么能控制住那深深的“故园情”呢?

以上可以看出,只有把握尾句才能真正地把握住诗歌的主旨意趣,我们在解读主题时一定要明确这个方向。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找到思乡怀人这类古诗的鉴赏要点,并积极积累相关鉴赏方法及知识,加强诵读,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听出诗歌中的“故园情”来。

参考文献:

有关思乡的古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古诗教学教学思路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悠久历史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常吟古诗,可以陶;台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小学语文教材中就选编了数十首古诗,由此可见,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更应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本人结合多年的教书经验,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与我的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情感引领,架起文学桥梁,教师是关键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力戒刻板。在进行每课古诗教学时,都应批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如《赠汪伦》是挚友篇;《静夜思》是思乡的主题曲;《登鹳雀楼》则既抒发志向又蕴涵哲理,每首诗作都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从中汲取文学营养。

二、巧用媒体,情景结合,进行审美教育

多媒体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台。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然后播放瀑布奔流的视频;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此时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淡化诗意,晶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有位哲人说: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那么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但是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学生通过品读理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则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精华,受到熏陶感染。

四、启发想象,升华主题,感悟诗的意境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为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古诗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续讲故事,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如《寻隐者不遇》一诗的教学中让学生续讲故事,他们的故事给了我意外的惊喜。生A讲:“诗人兴致勃勃来游园,主人不在,万般失望,抬头看见盛开的红杏,没想到红杏开口说话,向诗人介绍了园中美景……”生B讲:“看到诗人即将扫兴而归,便主动招呼诗人,告诉诗人它们的烦恼,它们被关在园中只能看到头顶上的天空,它们多么渴望外界的自由……”看,学生也能发散思维,大胆想象,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心灵的火花得以进发。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使他们在诗中的意境中遨游,真正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意。在教学“遗民泪尽胡尘里”诗句时,我播放了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并从旁低沉解说,让学生闭目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借此激活学生脑中相关表象,缩短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心灵差距。比如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金兵正押着遗民修筑城墙。”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金兵挥着皮鞭抽打着移民,生活多么痛苦啊!”

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所以教师还要独具匠心,发掘古诗文艺术上的空白,启发学生调动记忆,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将古诗变抽象为具象,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活,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如《咏柳》,诗人采用自问自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师可引导学生紧扣这设问的手法,展开

丰富的想象,品味这无穷之意。

五、拓展阅读,培养诗趣,课外延伸,积淀文化底蕴

我们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由此及彼地进行相关链接。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沧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有关思乡的古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诗教学 新思路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悠久历史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常吟古诗,可以陶;台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小学语文教材中就选编了数十首古诗,由此可见,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更应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

一、情感引领,架起文学桥梁,教师是关键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力戒刻板。在进行每课古诗教学时,都应批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如《赠汪伦》是挚友篇;《静夜思》是思乡的主题曲;《登鹳雀楼》则既抒发志向又蕴涵哲理,每首诗作都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从中汲取文学营养。

二、巧用媒体,情景结合,进行审美教育

多媒体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台。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然后播放瀑布奔流的视频;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此时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淡化诗意,晶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有位哲人说: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那么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但是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学生通过品读理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则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精华,受到熏陶感染。

四、启发想象,升华主题,感悟诗的意境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为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古诗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续讲故事,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如《寻隐者不遇》一诗的教学中让学生续讲故事,他们的故事给了我意外的惊喜。生A讲:诗人兴致勃勃来游园,主人不在,万般失望,抬头看见盛开的红杏,没想到红杏开口说话,向诗人介绍了园中美景……生B讲:看到诗人即将扫兴而归,便主动招呼诗人,告诉诗人它们的烦恼,它们被关在园中只能看到头顶上的天空,它们多么渴望外界的自由……看,学生也能发散思维,大胆想象,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心灵的火花得以进发。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使他们在诗中的意境中遨游,真正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意。在教学“遗民泪尽胡尘里”诗句时,我播放了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并从旁低沉解说,让学生闭目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借此激活学生脑中相关表象,缩短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心灵差距。比如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金兵正押着遗民修筑城墙。"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金兵挥着皮鞭抽打着移民,生活多么痛苦啊!"

五、拓展阅读,培养诗趣,课外延伸,积淀文化底蕴

我们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由此及彼地进行相关链接。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沧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有关思乡的古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诗词教学 兴趣 诗词氛围 诗词鉴赏

教师应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其特点制定合理的讲解方式与教学策略,使晦涩难懂的诗词教学充满挑战性与趣味性,在提高高中生学习诗词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其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能力,让高中生将古诗词学习作为高中阶段难能可贵的回忆。

一、激发高中生对学习诗词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小学生还是高中生只要有兴趣,就会在学习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时要从高中生的兴趣出发,结合高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把具体的诗词和高中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高中生对学习诗词的兴趣,从而爱上古诗词。我们不能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接受的都是处在时代最前沿的新潮事物,高中生早已对古代文人骚客的低吟浅唱丧失了趣味。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把先贤名句和时展潮流相结合,赋予古诗词时代的气息充分展现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激发高中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可以讲解古诗词中男子对女子爱慕的诗句,让学生品味和现代社会男子爱慕女子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句表达了君子对窈窕女子的爱慕之心,从而使感情更加细腻,娓娓道来。同时高中生又处在成熟阶段,情感活跃却受到各种因素的束缚,为此教师可以以《氓》为例讲解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故事。这是一首典型的受封建礼教迫害导致女子婚姻悲剧的四言古体诗,教师可以对这首诗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入爱情的话题,从而增加诗词教学的兴趣。因为感情二字是高中生活中相对比较敏感的词,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是很少涉及的,但是高中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以及懵懂的心态从而会对感情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活动渗透有关感情方面的教导,从而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避免学生走入歧途,影响学业。语文教师把感情问题穿插到诗词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欣赏诗词文化的魅力,还有利于纠正高中生的感情观,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诗词风采的平台,让一些对古诗词感兴趣的同学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教师借助这种方式也为其他同学学习知识开通了渠道。近几年的高考题型中考查的多是高中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背诵能力,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格外注意在兴趣的基础上培养高中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诗词鉴赏效率,也推动高中诗词教学的进程。

二、营造利于诗词教学的良好氛围

古诗词中蕴含的文化、描写的诗词背景、所写的故事情节都不是三言两语或者短短几行字就能概括的,它所描绘的具体画面也是高中生在短时间内不能完全的接受和理解的。学生通过一字一字的读、背诵不但不会有很高的学习效率,长此下去学生无法进入诗词描绘的具体意境,从而降低学习诗词的兴趣,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具体的诗词氛围,利用信息技术渲染课堂氛围,从而变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例如,在俞桂《送人到松江》中“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要记此时分袂处,暮雨细雨过松江。”全诗的第一句主要描写了萧瑟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的景象,并且交代了送别的季节和地点。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为学生播放具体的诗句情境,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画面可以把学生带入具体的古诗氛围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具体含义。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营造古诗氛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等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中教师可以借助古色古调的《思乡曲》渲染具体的氛围,在《思乡曲》中如泣如诉的箫声可以充分表达离家游子渴望回归家中的那种思乡之情。在诗词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要展现与其他教学活动不同的语言风格,显现诗词教学课堂的不同,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选择用更加具有诗意抒情的语言或者是华丽壮美的词汇来描绘诗词中的具体意境,从而为诗词教学课堂奠定具体的基调。例如,在《村行》的颈联中教师可以借助照片对学生们说:“同学们看啊,在这张照片中大家可以看到棠梨叶已经纷纷的飘落,呈现胭脂的颜色,如雪的荞麦花开慢山野,细细感受,仿佛可以闻到淡淡的花香。这让我想到《村行》中的诗句‘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首先为学生营造具体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学生理解诗句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鉴赏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的知识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诗词鉴赏活动,提升高中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高中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举办小型的诗词朗诵会,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和朗诵后的互相评点,带动学生欣赏诗词的热情,从而让高中生通过诗词鉴赏活动调动自身潜在的“诗人”情怀,并且主动尝试着自己写诗词。在学习诗歌《泥土》中就有关于仿照《泥土》创作一首诗的课后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借助具体的诗词欣赏活动让学生尝试着写,用发现的眼光发现生活中平常事物蕴含的大道理,写出普通但是却不平凡的诗词,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举办小型的辩论赛,让学生结成两组对某一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行主题辩论,从中总结归纳出该诗中诗人表达的具体思想感情和次要的思想感情,借此活动提升自身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古诗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细细斟酌。高中语文诗词教学需要以时展作为教学的大背景,结合高中生的学习情况,并从调动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出发,营造良好的诗词教学氛围,举办诗词鉴赏活动提高高中诗词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