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油茶栽培技术

油茶栽培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油茶栽培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油茶栽培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油茶栽培技术;茶园管理;病害虫防治

油茶色清味香,营养丰富,经过加工后可作为优质食用油,同时也可以作为油及防锈油在工业领域应用。但过去人们种植油茶的种苗培养技术较差,品种混杂低劣,单位面积产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茶种植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栽培丰产优质的油茶栽培技术就成为种植者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采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希望对广大种植户有所帮助。

1.林地的选择

油茶是一个耐干旱、瘠薄的树种,但要使之高产稳产则仍需满足其一定的光、热、水、肥条件。据报道,油茶在中、低丘缓坡及土层深厚的地方产量更高。作为高产稳产油茶园建设的林地,应选择在海拔300m以下、坡度25°以下、土层厚60cm以上、植被覆盖率50%以上、土壤pH值5~6、坡向当阳的地方造林,应尽量避免在高山、长陡坡、阴坡及积水低洼地造林。

2.栽植

2.1 品种选择

品种优劣直接关系到油茶造林成活率和今后的产量。根据“优质高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宜油茶造林的高产优良无性系品种有30个。

2.2 选用良种壮苗

应选用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一年生苗高15cm以上、二年生苗高30cm以上的壮苗造林。由于油茶为虫媒、异花授粉树种,造林时应选择5~6个同一成熟期的品种种植。主要栽植的品种有桂无1号、桂无2号,其他品种有桂无3号、桂无4号、桂无5号,按3:1的比例“品”字形排列。

2.3 栽植

为提高油茶前期产量,使之提前进入丰产期,可适当密植,栽植株行距2m×3m,即667m2种植110株。油茶栽植适宜季节为立春至惊蛰,此期雨水充沛有利油茶苗木成活。应选择在雨后阴天或即将降雨前的阴天栽植。栽植质量好坏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非常大,栽植过程中应始终严格掌握好扶正、舒根、分层培土踩实,培土成馒头形,培土深度适中(比在苗圃地深1~2cm)。

3.幼林油茶园的管理

3.1 除草松土

造林当年除草松土1次。2~3年内,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在8月下旬~9月。造林后的4~6年每年秋季中耕除草1次。三伏天地表炽热,不宜松土除草。松土深度一般以3~5cm为宜。造林当年宜浅,以后逐年加深;幼树蔸边宜浅,向外可逐渐加深;无性系苗宜浅,实生苗宜深;壤土宜浅,粘土宜深。采用草甘膦除草剂除草,每667m2施用1.5~2.0kg,兑水30~60kg,于杂草生长旺盛季节喷施。发现缺株,选用同品种大苗或容器苗补苗,在适宜造林的季节补植,以保全苗。

3.2 施肥

幼林油茶园一年施肥2次,油茶幼林不同龄期的施肥量见表1。

表1 油茶林不同种植年份的施肥量(单位:110株·kg)

幼林施肥方法有点状施、环状沟施两种。点状施,即在树冠周围挖3个,将肥料放入穴中,盖上泥土;环状沟施,即在树冠外沿,挖宽深各20~30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每3年垦复深挖1次,时间在12月至翌年2月下旬进行,穴大小为60cm×60cm×50cm,也可沿等高线定线撩壕,壕深60cm,底宽60cm。

3.3 幼树整形

油茶幼树整形分两步,第一步是养干,造林后1~2年内,顶芽萌发的春梢,应全部保留,使其迅速形成主干;第二步是定形,视树干情况,对徒长的夏梢和晚秋梢进行压低修剪,剪口在主枝离树干20cm处留3个芽位,造林后第三年,当树高70~80cm时,趁早春季节,在树干四周选留3条强壮主枝,适当修剪多余的脚枝,修剪后要及时除萌。

3.4 林地间作

油茶林地宜间种花生、豆类等或绿肥,适于间种的冬季绿肥有满园花、紫花苕子、紫云英、肥田萝卜等,夏季绿肥有印度豇豆、日本菁、三叶猪屎豆等,间种作物应不与油茶争光、争肥、争水为原则。因此,高杆、藤本和旱季耗水量大的作物不宜在油茶林间作。间作物应及时压青。

4.成林油茶园的管护

4.1 垦复

油茶进入盛果期后,每年至少浅锄1次,3年深挖1次。浅锄在每年8~9月间进行,深度在10cm左右。深挖应在l1月下旬~翌年春季的3月进行,一般深20~25cm。垦复要防止水土流失,15°坡以下宜采用全垦,15°坡以上宜带垦、穴垦、阶梯式垦复。注意树蔸下宜浅,树冠下和交叉处宜深。

4.2 林地水土保持

地势平缓,或坡度在15°以下的油茶林地,可全垦,但视坡面的长短,在山顶、山腰和山脚留不垦带。坡度在15°以上,特别是砂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宜采用带垦,挖一带留一带,带宽60cm,隔年轮换。

4.3 施肥

油茶一年到头花果不离枝头,必须补充肥源,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常用的肥料和用量有农家肥10~20kg/穴,复合肥0.3~0.5kg/穴或油茶专用有机肥1~2kg/穴,施肥后回填表土。覆土填满穴后,应高出地表10~15cm,形成馒头状土包。

盛果期主要施磷酸二氢钾,适当施硝酸铵和硝酸钾,每株施复合肥250g。每年3~4月和7~8月各施肥1次,每次0.50~0.75kg/株。在上坡沿树冠投影线开1条深20cm、长1m左右的弧形沟,施肥后盖土压实。

4.4 整形修剪

油茶以疏剪为主,培育立体结果的圆头形或自然开心形树冠。大年轻剪、小年重剪。第一年一般以整形为主,培育良好的树形,迅速扩大树冠,促进早花,早结果和提高产量。在此后的两年中,要陆续将强壮的春梢培养为侧枝群,使主枝、副主枝和侧枝群比例合理,均匀分配。成年树应当去弱留强,剪密留疏。修剪要分次进行,一次性修剪的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多地损伤植株和损失植株的养分。

4.5 调整密度

密植林地和宽行窄距,一般树龄在10~12年,枝叶互相交叉、重叠。此时应视林地情况,在2~3年内分1~2次进行密度调整。调整时间一般在12月~翌年2月进行,对疏密不均或过密的油茶林,要间伐过密株和弱株,林中空地则予补植,使林相整齐,分布合理,调整到1650株/hm2。

4.6 高接换种

对于成林后的部分劣株,经两年观察标定,用优良品种接穗采用剥皮嵌接法进行高接换种。嫁接时间在5月中下旬~6月中旬为宜。嫁接方法:首先,将原有树冠剪除,在距嫁接口30~50cm处定干。次年,在20~30cm处选留3~4个方位合理,生长较壮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三年,要在主枝培育完成的基础上根据现有树冠形状保留一些强壮的分枝作为副主枝。同一片林地必须在1~2年内完成。

5.防治病虫害

油茶病虫害防治应通过整枝修剪,垦复抚育等技术措施,减少病虫源,达到控制病虫猖獗,减少损失的目的。

5.1炭疽病防治

炭疽病是油茶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防治方法:冬春结合整枝修剪清除病枝、病叶、病果等减少传染源。对重病株和重病林区,在夏季果实病害高峰前10d左右喷1%波尔多液加2%茶枯水;或50%退菌特可湿粉3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连喷3~4次,间隔10~14d喷1次。

5.2烟煤病防治

烟煤病一般发生在海拔较高的山区,由蚧类、粉虱类、蚜虫等虫害诱发引起。防治方法:在5月中旬~6月上旬,若虫孵化盛期喷50%敌敌畏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5.3茶梢蛾防治

茶梢蛾是以幼虫危害叶肉和蛀食春梢。防治方法:剪除被害梢,集中烧毁;5~6月对严重受害油茶林,用40%氧化乐果50倍液加适量黄泥制成药泥浆,涂刷树干,防治效果达80%以上。在虫患严重危害油茶林地的情况下,需要掌握幼虫转移危害时期喷敌百虫500~600倍液或杀螟松1000倍液,便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虫患带来的严重后果。

5.4油茶象鼻虫防治

应深挖垦复油茶,消灭部分土中的幼虫和蛹;8~11月幼虫出果人土越冬期间,定期收集落果烧毁;5~7月成虫羽化出土期,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1兑水1000倍液,喷药2~3次,防治效果较好。

6.适时采摘

油茶应在果实充分成熟时采收,过早会降低出籽率、出油率和茶油品质。寒露籽一般在寒露后采摘,霜降籽在霜降以后采摘。严禁提早采摘。适宜的采收期是在果实成熟期开始到后7d完成。提前10d采摘可损失5%的出籽率、7%的种子出油率。过迟则会造成果实开裂、茶果掉落。采收果实时正是油茶含苞待放的时期,严禁折枝取果。果实采回后,堆放时间不得超过5~6d,要及时日晒脱粒,除净杂物,进仓待榨。

7.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的发展以及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油茶种植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油茶经过加工后的食用油也会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有重大意义。通过探讨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广大种植户应从林地选择、栽植、幼林及成林油茶园管理等方面着手油茶种植的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出油茶种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油茶栽培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油茶;栽培技术;陕西安康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160-0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于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安康市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其中,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优越,属于我国北方油茶适生分布区。

安康市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据调查记载,在汉滨区梅子铺镇明月村的油茶林已达200多年,其中最大的一株油茶高达6 m,是安康市早期种子点播的。自1972年以来,安康市先后从湖南、湖北、福建、广西调进油茶种子进行直播,开始发展油茶林基地,但后期由于人们对食用茶油的接受程度、价格和市场等问题难以适应,导致毁林复耕、面积锐减。截至目前,全市保存有油茶林面积逾3 333.33 hm2,分布在7 个县区的36个乡镇55个行政村。从目前的林分来看,绝大多数油茶林生长旺盛,结实良好,病虫害相对较少;目前保存的品种主要有小桃红、小红扁桃、大红桃、大青桃、红皮邹顶、青皮邹顶、大红偏桃、大青扁桃、橄榄桃、棉桃、橘形桃、小青桃、小青偏桃13个品种[2],这些资源为打造产业化基地和开展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总结了油茶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以期提高油茶种植水平、增加山区农民经济收入。

1 品种选择

秦巴山区属我国油茶适宜生长的北缘地区,在品种选择上除了选用适应性强、丰产性高的油茶品种之外,还要考虑抗病虫害的能力。一般要综合考虑地域气候特征,坚持多样性、一致性的原则选择良种壮苗,要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良种[1-2]。

2 选地整地

种植地宜选择土壤深厚疏松、排灌良好、向阳、pH值5.0~6.5、海拔200~800 m的砂质壤土、轻黏壤土,忌选碱性土。至少提早1个月整好造林地,其中:林地坡度10°的,按等高线挖水平带进行整地。整地深度必须>20 cm,清除杂草、灌木根系,杂草比较多的地块在整地前1~2个月先喷洒甘草膦杀灭,待杂草基本腐烂后再整地[3-4]。整地方式以撩壕或挖大穴的方式进行。株行距以2 m×4 m为最佳,即适宜的栽植密度为1 245株/hm2。

3 栽植

在雨季或雨季栽植前夕,选择阴天或小雨天进行造林,2月上旬、3月上旬、4月均可。N植时不能埋叶或露根,要求主干正立,踩紧压实,根系不能触及肥料。苗木宜随起随植,当天种不完的,必须进行假植。如果遇干旱则必须淋足水[3-4]。

4 后期管护

幼林(从种植到开花结实)的抚育工作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扶苗培蔸、间苗补植等。种植后前几年,一般每年抚育2次(3―4月和9―10月),直到成林。幼林期以营养生长为主,前2年每年追肥2次(5月底前和9月以后),在每株叶下垂处开穴淋施氮肥(尿素施用量为50 g/株),并且保持土壤湿润,防止“烧根”;第3年由于树冠增长,所以施肥量要适当地增加,可以加施农家肥或复合肥,最好施用有机肥。其间,为了培育分枝均匀的树冠,于12月至翌年3月进行整形修剪,剪除重叠枝、过密枝,使其成为自然头形或开心形[3-4]。

5 病虫害防治

在安康市种植的油茶易发炭疽病,危害叶片、果实,造成落叶、落果。主要防治措施具体如下:剪除各种病虫枯枝和破伤枝,清除病果;并且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及25%苯菌灵乳油1 000~1 500倍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一般在落花后10 d左右开始喷药,每隔15 d喷施1次,连喷3 次,最好于雨后喷施[5-6]。

6 种子采收

待油茶果实阴面转黄,树上也有部分果实开裂时即为最佳采收期;过早、过晚采收均会对种植户造成经济损失[7-8]。油茶果采回后,在雨水淋不到的地方堆放6~7 d,摊放厚度≤20 cm。然后选在晴天曝晒3~4 d后,其间要常翻动,茶果会自行开裂,未开裂的可以人工剥除。茶籽过筛晒干后即可出售,或者置于通风干燥处储存1~2个月后复晒1~2 d再榨油[3-4]。

7 参考文献

[1] 陈植.观赏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2] 曹席轶.油茶良种栽培管理技术[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3] 卓福源,钟丽芳.油茶栽培管理技术[J].广东科技,2010,19(14):31.

[4] 罗亮宏,罗双辉,廖庆华.浅谈油茶在梅州的发展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2):28-31.

[5] 徐小军,王育芳.上犹县有机油茶栽培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12(4):31-32.

[6] 韩志明,卓洪钟.丰产油茶的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1(21):29.

油茶栽培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经济树种。油茶树体根深叶茂,四季常青,是水土保持林,生物防火林带和绿化、美化的理想树种;油茶籽可榨油,茶枯是优质的肥料和化工原料。油茶耐酸耐瘠薄,生态适应性非常强。小旷野村种植油茶近年才开始起步,面积约200hm2,根据近年来的生产栽培实践,结合当地的气候、海拔、地势、种植行情,现将小旷野村油茶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的技术论析如下。

1 造林地选择

油茶属喜酸性树种,种植地宜选pH值5.0~6.5、海拔100~500m,阳光充足,坡度25°以下的红壤、红黄壤的阳坡或半阳坡的中下坡地、低山丘陵。

2 选择良种

选择果大、皮薄、出籽率高、出油率高、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或无性系苗造林。适合小旷野村种植的优良品种有云油茶3、4、9、12、13等五个优良品种。这些品种的平均产油量达450~900kg/hm2,是普通品种的6培左右;已成林油茶中的低产林可采用高枝嫁接进行品种改良。

3 砧木育苗

3.1 芽苗的准备

在霜降前后,选择无病虫害且球果光滑硕大、饱满成熟的油茶果采摘,采摘后将其均匀摊开放于阴凉处(球果不能曝晒或堆放),并挑选出优质、适宜的种子进行沙藏催芽。沙藏室宜选择通风条件良好的房屋,经0.3%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后,用新鲜的细粒河沙在房屋里铺成20cm厚度的沙层作为沙床。种子经0.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20~30min后用清水清洗去除残留药液。将种子按3~6cm的厚度快速均匀放入铺设好的沙床上,其上再铺设一层厚度为10~15cm的新鲜河沙,最后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300倍液对沙床进行消毒。在沙藏期间,应确保室内温度达标,沙床较为干燥时应及时喷水洒水,确保其潮湿度,天气较为潮湿时则应及时开窗通风透气,确保种子快速发芽.

3.2 苗圃地的准备

3.2.1 苗圃地的选择

选择土地平整、水源方便、排水良好、交通方便的地方制作苗圃地,苗圃地经过翻整后制成床高20~25cm、床宽1.1m、沟宽0.5m、床长15~20m的苗床(以方便管理和利于排水为原则),床土要打细、整平。

3.2.2 营养钵及轻基质容器的准备

营养钵一般用塑料容器钵,钵高12cm左右,口径8~10cm,侧面或底部有排水孔。轻基质容器要求一般高10cm左右,口径4.5~5cm,长10cm。轻基质由60%草炭土+30%珍珠岩+6%黄壤土+2%过磷酸钙+2%其他配置而成。营养土应选择土壤pH值为5.5~6.5的微酸性肥沃的黄壤土或稻田土,不宜选择前茬作物为蔬菜、烟叶、马铃薯、红薯以及油茶的土壤为营养钵用土。营养土的调配以每立方米的营养土可加入1.5~3.0kg的腐熟菜饼、3~5kg的钙镁磷肥和量复合肥。若选用的土壤肥力较高,如稻田土可只加入钙镁磷肥。营养土装钵时每钵装土量以装满为原则。装满营养土的钵和装满轻基质的容器应整齐地摆放在苗床上,摆紧摆实,摆放的宽度不超过1.0m,若一时不能栽植,应将营养钵和容器基质用薄膜盖上,防治雨淋。设置棚高1.8~2.0m,遮荫度80%以上的遮荫棚架进行遮荫。

3.3 苗木嫁接移植

一般在每年5月上中旬,待天气变暖、砧木种子芽长6~10cm时开始嫁接,选择的接穗应经过权威部门、机构的鉴定检验,一般选择当年生半木质化出土时间不长、没有生长叶片的优良油茶无性系枝条作接穗,并选择矮壮沙藏油茶苗作砧木,接穗应留有1~2个芽或者半叶及整片叶。嫁接方法为采用双面刀对芽苗做切短处理,方向由中部往下开深1.5~2.5cm,在其下端用单面刀削成长度为1.5~2.5cm与砧木长度相同的平滑斜面,并在背部切削长度约为1cm的短斜面,接着将接穗长斜面一端插向接口之中,令其形成层处于完全紧密吻合状态,再用薄铝皮或牙膏皮、紧密扎捏固定。当完成一定数量苗木的嫁接后,及时统一将嫁接好的苗木栽到准备好的容器中进行培育,每个一株,栽植深度以把苗砧上的种子刚埋入土内为宜,嫁接口露在外面,将土压紧,栽正落实。然后浇水,以浇透为宜,再盖好薄膜并架设棚高1.8~2.0m,上罩遮阴度80%的遮阳篷进行遮阳。5d后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喷洒预防叶枯病或炭疽病;在45d后将薄膜掀开炼苗1周,并剪除砧木上的萌芽枝,及时进行除草、抗旱与病虫害防治。容器苗既不能积水也不能缺水,如发现缺水,应及时喷雾,当嫁接苗生长到3~5cm时,每15~20d用0.2%的氮素肥料追肥一次,可结合除萌除草进行。采用该类芽嫁接栽培种植工艺具有较高嫁接成活率,且成苗速度较快,一般2年出圃,苗高一般在40cm、地径0.4cm以上,具有苗木品种质优、性良等特征。

4 种植

新栽油茶宜按2m×3m的株行距进行栽植,栽植1665株/hm2。随着油茶的挂果,可逐年降低密度,盛果期油茶林保留1050~1200株/hm2。现有挂果的油茶林,按稀的补植、密的间伐、老残砍掉的原则,留1050~1200株/hm2。

4.1 植树

植树就是将苗圃培育出来的营养钵嫁接苗定植到油茶园。由于油茶苗木在苗圃里护理得较好,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抗旱力强,栽植后扎根快,容易成活,恢复生长快能做到早成林,早收益。要注意的是:栽植油茶的天气很重要,在一定情况下比造林季节还重要,是造林成败的关键。最好的栽植天气是阴雨天,栽后下雨,或是毛毛雨天为好,沙土宜毛毛雨天栽,壤土宜雨后晴天栽。土壤过干、过湿、冰冻、大雨、烈日天,都不宜栽种油茶,以免降低成活率。

4.2 油茶抚育管理

在油茶幼林阶段,每年中耕除草2~3次,以栽植点作为中心,锄去周围杂草,防止杂草同幼苗争肥、光与水等,保证幼苗良好生长。追肥应以氮肥为主,每株施尿素100g左右,分4~5次施入;一般开环状沟放入,约距苗10cm。在成林阶段,应在油茶初结果至结果时期每年夏季除草1次,同时每隔3年还应在冬季深翻1次。施肥以氮钾磷的混合肥为主,一般比例控制在3:1:2,每株每年施肥量约250g,并分2~3次施入。在油茶生产时期需肥料较多,一般在2月每株施尿素200g,5月每株施硫酸钾肥100g,7月施钙镁磷肥150g。追肥方式可选择沟施,延树干四周距其20cm位置挖开深度为10cm的环形沟,均匀将肥料撒入沟内并盖土。

4.3 油茶幼苗修枝培育

在油茶幼苗期,应将顶芽及时摘除,以促进幼苗萌发侧芽形成数个侧枝,再选留不同方位优良侧枝为主枝。在形成主枝基础上,选择距树干20cm主枝做进一步摘除顶芽处理,以促进主枝萌发侧芽形成优质侧枝。对成年树主要进行整枝修剪,保证树形通风透光,进而促进其丰产、快生。另外在培育阶段还应经常及时将枯枝、病虫枝剪除。

4.4 树型培育

油茶定植后,在距接口30~50cm上定干,适当保留主干,第一年在20~30cm处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二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三者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油茶在树体内条件适宜时,具有内膛结果习性,但要注意在树冠内多保留枝组以培养树冠紧凑,树形开张的丰产树型。要注意摘心,控制枝梢徒长,并及时剪除扰乱树形的徒长枝,病虫枝,重叠枝和枯枝等。幼树前3年需摘掉花蕾,不让挂果,维持树体营养生长,加快树冠成形.

5 成林管理

良种油茶进入盛果期一般为8~10年,经济收益期限长达30~50年。在盛果期内,每年结大量的果实,需消耗大量的营养成份,所以成林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加强林地土、肥、水管理,恢复树势,防治病虫害。

5.1 土壤改良

为了促进土壤熟化,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满足树体对养分的大量需求,改善油茶根系环境,扩大根系分布和吸收范围,提高其抗旱、抗冻能力,保持丰产稳产,需隔年对土壤进行深翻改土,一般在3~4月或秋冬11月份结合施肥时进行。在树冠投影外侧深翻30~60cm;为避免过量伤根时也可分年度对角轮换进行,以2~3年完成一周期。深翻时要注意保护粗根。

5.2 施肥技术

油茶有“抱子怀孕”的特性,一年四季花果不离枝头,必须补充肥源才能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及油茶生长结实情况,不同时期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大年以磷、钾肥为主,小年增施氮肥、复混肥。秋冬季节以有机肥为主,春夏季节以速效肥为主,盛果期施磷肥,适当施氮肥,也可配合叶面施各种微肥或生长调节剂,可于早晚进行,着重喷施叶背面效果更佳。施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追肥一般施用化学肥料。施肥次数依树长势而定,但春梢抽发前要施肥1次。

据研究,油茶林每抽发100kg枝叶,需氮素0.9kg、磷素0.22kg、钾素0.28kg;每生产100kg鲜果需氮素11.1kg、磷素0.85kg、钾素3.4kg;每生产100kg茶油(1430kg鲜果)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58.7kg、磷素12.0kg、钾素48.6kg。盛果期为了适应树体营养生长和大量结实的需要,施肥要氮磷钾合理配比,一般N:P2O5:K2O=10:6:8。每年每株施速效肥总量1~2kg,有机肥15~20kg。增施有机肥不但能有效改良土壤理化特性,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延长化肥肥效,而且还能提高果实含油量。在施追肥的基础上,还可根据年情、土壤条件和树体挂果量适当增施一些适量的叶面喷施,对促花保果,调节树势,改善品质和提高抗逆性大有帮助。叶面施肥多以各种微量元素、磷酸二氢钾、尿素和各种生长调节剂为主,用量少、作用快,宜于早晨或傍晚进行,着重喷施叶背面效果更好。

5.3 灌溉技术

油茶大量挂果时也会消耗大量水份,研究认为,当油茶春梢叶片细胞浓度≥19%时,或土壤平均含水量≤18 .2%时、田间持水量≤65%时,油茶已达到生理缺水的临界点,这时合理增加灌水可增产30%以上,如果叶片细胞浓度达到25%~28%时,叶片开始凋萎脱落。但在春天雨季时又要注意水涝。

5.4 修剪技术

一般修剪时间宜在12月至翌年2月,油茶采果后和春季萌动前进行。油茶成年树多以抽发春梢为主,夏秋梢较少,果梢矛盾不突出。春梢是结果枝的主要来源,要尽量保留,一般只将位置不适当的徒长枝、重叠交叉枝和病虫枝等疏去,尽量保留内膛结果枝。油茶挂果数年后,一些枝组有衰老的倾向,或因位置过低或过里而变弱,且易于感病,应及时进行回缩修剪或从基部全部剪去,在旁边再另外选择适当部位的强壮枝进行培养补充。保持旺盛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对于过分郁闭的树型,应剪除少量枝径2~4cm左右的直立大枝,开好“天窗”,提高内膛结果能力。通过合理修剪可使产量增长39%以上,枝感病率降低70%。

5.5 油茶放蜂

选择合适油茶林的蜂种进行养殖放峰,如中国黑蜂、高加索蜂和高意杂交蜂等,采取系统的养殖放峰技术措施,可增加产量35%以上,而且每667㎡每年可产蜂蜜8~15kg。

6 垦复抚育

垦复能有效改善土壤条件,提高通气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蓄积水分,减少病虫害,促根伸展,增加产量。一般油茶林宜3年大挖1次,1年中耕1次。垦复冬夏季皆可进行,冬季宜深挖,深度以25cm为宜,夏季宜浅挖,深度以10cm为宜,应尽量不伤根或少伤根。

垦复方法有:(1)15°以下平坦地宜用全垦,先砍杂灌杂草,而后顺水平带环山而上,边挖边把泥土覆盖在杂草杂灌上,并做好拦水埂,埂高15~20cm,埂宽60cm,以控制水土流失,加速杂物腐烂,提高土壤肥力;(2)对已遭受侵蚀的林地宜将沟先填平再进行深挖垦复,并做好水平排水沟或鱼鳞坑,以利水土保持;(3)带垦宜用于林相较整齐、坡度15°以上地块,即从山脚至山顶横向水平挖一带、留一带,带宽视株行距而定,逐年更替垦复;(4)穴垦适宜于坡度在20~30°的地段,在全面砍除杂草杂灌的基础上,围绕树蔸深挖垦复,一般树冠多大垦复多大,把泥土往蔸上覆,杂物埋入土内;(5)修山,一般适宜于陡坡、山塘、水库周围、交通沿线地带,即仅砍除杂灌而不挖土,以免垦复造成水土流失。

7 病虫害防治

7.1 油茶炭疽病

其特点是危害期长(4~11月)、侵害部位多。整个生产期内病原菌多次侵害油茶的芽、叶、花、果,病原菌以菌丝在病部越冬,越冬病部产生孢子堆,经雨水溶解分散,再经风雨传播感染,7~8月达发病高峰期。冬剪时应将一切病原体剪除集中烧毁,也可在夏季发病高峰前喷1%波尔多液3~4次,11月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树体各部进行防治。

7.2 油茶尺蠖

以幼虫咀食叶片为害,1年1代,当气温达到18℃以上时,成虫羽化产卵,幼虫有群集性,可人工防治进行灭蛹、刮卵或捕蛾,药物防治应在3龄前进行,可用3%敌百虫粉30kg/hm2喷杀或90%敌百虫2000~3000倍液、亚铵硫磷800~1000倍液喷杀。

7.3 油茶刺绵蚧

以幼虫或成虫吸取叶片嫩枝梢的液汁为害,其分泌物可诱发油茶煤病。1年1代,以受精雌虫越冬,第2年4月中旬产卵,7月两性分化,人工防治可于4~5月人工剪除虫源,将被害枝叶集中烧毁,5月中旬至6月上旬可用50%敌敌畏乳剂或90%敌百虫晶体200~1500倍液喷杀。

7.4 油茶煤病

油茶煤病是由蚧虫类、蚜虫等危害诱发而引起。煤病病菌从诱发害虫的排泄物中吸收养分过着寄生生活,附在枝叶表面,形成1层黑色的煤污层,阻塞了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及气体交换,最后引起病株死亡。因此,防治的根本是须消除油茶剌绵蚧等害虫。

8 种子采收

果实采收与种子处理直接关系到油茶的产量和质量,须严格掌握。油茶种子采收宜在茶果表皮茸毛脱尽,部分茶果开始开裂时采收,过早采收则出油率低,油质也受影响,太迟则会茶果开裂茶籽脱落导致减产。采下的茶果放在晒场晒几天,待茶果全部开裂时捻出茶籽,晾晒干便可放于通风处贮存或进行调运加工。

参考文献

油茶栽培技术范文第4篇

1油茶栽培种植概述

从全球油茶栽培种植角度讲,世界上油茶种类繁多,约有200种。在油茶栽培种植领域,我国居于领先地位。从性质上讲,油茶属于山茶的一种,油茶最早产于中国,并一直以来得到广泛分布[1]。油茶本身种植历史相当悠久,而且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按照油茶花色的不同,主要包括黄色、红色以及白色等不同种类。同一种油茶花色,根据茶类存在的差异性,可以对其予以细分,如按照果实大小,主要包括小果、中果和大果不同种类。普通油茶从外观上讲,一般白色较为常见,中果型较为普遍。

2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2.1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2.1.1选地。在油茶选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海拔及土壤等方面影响。土壤选取过程中,要让土壤始终具备一定排水性特征,土壤保水性也要充分保障。pH值需保障,一般对于油茶种植以微酸性为宜[2]。高腐殖质特性土壤实际选取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好土壤深度及厚度,这样才能充分促进油茶良好生长。此外,油茶种植尽量注意避风及向阳。2.1.2整地。为保障土壤具备良好结构,应进行土壤深翻工作,这样才能使土壤通气,并能起到较好的保水效果,使油茶实现快速成长。土壤深度应提前确定好,通常油茶种植以30cm为宜,并注意对石块及杂草清除工作。为保障深度整地顺利实现,需对平缓坡地进行选取,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机械深翻。从原理角度分析,油茶栽培种植过程中,待垦土地通常十分适合。一旦土地坡度出现过大情况,通过穴垦等方式方法能顺利解决。除此之外,油茶种植栽培阶段,肥料应力求实现充足。

2.2油茶栽培管理技术

2.2.1种植幼林。幼林种植过程中,除草是一大关键环节,同时也应注意到施肥等工序。在松土环节,还应注重加强对于幼苗的保护工作。在幼苗种植的第1年期间,应注意避免三伏天气状况下,开展幼苗松土等工作,这样才能使幼苗成活率大大提高。在幼苗定植完成后,还应注重加强抚育工作。通常需按照幼苗植株具体情况不同,科学进行抚育工作。在肥料选取方面,应将氮肥作为重点肥料,并配以相应数量复合肥,一般作为辅助肥料使用。与此同时,在油茶幼苗管理过程中,通过填埋等方式,还应添加适量农家肥料。按照档期天气状况不同,科学确定浇水量。2.2.2成林管理。成林管理过程中,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需加强整型修剪工作,二是应注意科学防治病虫害。整形修剪过程中,应着重加强枝条顶梢部位,这样才能促进后续栽培工作顺利进行。油茶主干修剪过程中,一般确定90cm。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注重从炭疽病及烟煤病着手,炭疽病防治阶段,除需要对林地进行科学规划外,还应认真做好除草方面工作,并实现良好光照及通风,这样才能使油茶林湿度得到充分控制。

2.3油茶栽培种植经济效益

油茶本身不仅属于经济林,同时也属于生态林,特别是对于南方地区而言,大力开展油茶种植十分适合[3]。从种植成本角度考虑,油茶成本很低,而且市场前景一致受到人们看好,短期内就能实现良好的经济利润。油茶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用途就是能进行食品油制造,并且受到广大民众热烈欢迎,市场上供不应求,在价格方面也普遍一路飙升。从油茶产油量上讲,平均每700m2油茶,产油量能超过80kg,产值接近4000元。因此,油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油茶附属品呈现出一定增长,油茶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3结语

油茶栽培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油茶种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F3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油茶树为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长期食用,能有效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甘油三脂等天然独特的功效。油茶树常绿,叶厚革质,树干光滑,是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同时,油茶树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上栗县油茶具有栽培历史悠久,已有成林油茶面积32余万余亩,分布在各乡镇的山地、丘陵地区,根据上栗县林业发展计划,每年将按上万亩的种植面积递增,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对油茶产业发展予以充分重视,出台多项优惠、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因此,在推广大面积种植油茶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对其气候条件适用性、气象灾害影响程度以及种植技术关键环节等方面的进行研究。

1 上栗县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1.1上栗县地理环境

上栗县位于江西省西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城市群腹地,扼吴楚通衢要地,为湘赣边贸重镇。自古商贾云集,边贸活跃,素有“小南京”之称。上栗县总面积721.11平方公里,辖6镇5乡,全县人口48万,劳动力资源丰富。上栗县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0%,其东北面多山,西、南及中部多丘陵,以黄、红壤土为主,森林覆盖率达55%,山泉水源多,山区干旱轻于平原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是典型的生态县。

1.2上栗县气候条件

上栗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热量丰富,且雨热同季,春季阴冷多雨;夏季高温多雨,间有台风影响;秋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冬季湿冷,多偏北风。上栗县历年年平均气温17.6℃;历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51.3h;历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624.7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全年降水50%以上集中在4-7月。如此丰富的立体地形和气候,为上栗县油茶种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 上栗县油茶种植现状分析

上栗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已有成林油茶面积32余万余亩,垂直分布在上限海拔高度为1200m,经济栽培海拔高度为700m以下,稳产高产地带为海拔高度500m以下的阳坡,其主要分布于上栗县的东源乡、长平乡、赤山镇、金山镇、桐木镇。根据上栗县林业发展计划,从2010年、2011年油茶已各增加1万亩,2012年已增加4600亩,2013年计划增加7500亩。主要品种为赣无系列和长林系列。

3 油茶对气象条件的一般要求与当地气候适宜性分析

3.1油茶物候进程

油茶好温忌寒,生长在阳坡的树冠较大,树形饱满,枝条较多,花芽多,花期早而整齐,产量和出油率均高。其物候进程为3月上旬末叶芽膨大,3月中旬后期叶芽开放,4月上旬展叶,4月上旬末抽稍,7月中旬花芽膨大,10月下旬成熟,11月中旬开花,整个生育周期在250左右。

3.2油茶对热量的要求与当地气候适宜性分析

油茶适宜在年均气温14~21℃,最冷月均温大于0℃,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年平均总日照时数在1200-2000h。上栗县历年年平均气温17.6℃;历年月平均气温均在5℃以上,在历年极端日最低气温-9.3℃,历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51.3h,全年气温适宜。

油茶10~11月开花最适温度14~18℃,花粉发芽温度10~20℃,低于5℃发芽率在5%以下;花粉囊开裂最适温度为15~25℃,低于8℃时受抑。上栗县历年10~11月平均气温在16.1℃,历年极端日最低气温-4.3℃,10~11月气温基本适宜。

油茶产量与花芽膨大到果实成熟期间的温度关系十分密切,当期间平均气温24℃以上时,干籽率在20%以上,百粒重大于90g;如低于24℃,则干籽率小于15%,百粒重低于60g。上栗县历年7~10月平均气温在25.1℃,对油茶花芽膨大到果实成熟有利。

3.3油茶对水分的要求与当地气候适宜性分析

油茶性喜湿润,一株油茶在夏季一日蒸发消耗的水量为5.5kg以上,白天最大蒸发量为每小时1.75kg,要求年降水量1000mm以上,年均相对湿度75~85%。上栗县历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624.7mm,年均相对湿度80%。全年水分条件适宜。

8~9月花芽分化,果实膨大,油脂转化,要保证有足够水分,9月油脂迅速,降水量需要150-200mm;上栗县8~9月历年平均累计降水为214.4mm,多以阵性降水为主,对油脂转化有一定影响。

11月份开花期要天气晴好,下雨过多,影响地蜂传粉,明显降低产量。上栗县历年11月平均日照为116.2小时 ,降水量为81.8mm,多以晴好天气为主,对花期传粉有利。

4 油茶生育期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分析

4.1低温冻害影响

油茶是一种喜光性植物树种,具有常年开花的习性。在冬季,是油茶处于开花时期,受低温冻害影响为最严重,开花盛期至开花末期(20/10~20/12),出现低于-2.5℃的最低气温,减产20~40%,低于-3.5℃时则减产40~90%,主要是花蕾被冻坏,传粉昆虫大量冻死。因此,在油茶选择品种时,应选择抗寒、晚花类型的品种;在此期间,及时采取保温护树等措施,提高油茶抗寒能力。

4.2高温干旱影响

7~8月雨量250mm以上,8~9月最高气温≥35℃的天数少于20天为丰年气候指标,反之欠收。故群众有七月干球,八月干油的说法。夏秋季是油茶果实增长膨大和油脂转化期,夏 秋季高温干旱会造成油茶落花落果的现象,同时油茶果实生长和油脂转化期因高温干旱缺水 而得不到合理的调节,不利油茶果实的饱满形成,即影响油茶的产量,又严重影响油茶的品质。因此,在油茶种植时,应充分考虑油茶生长抗旱灌溉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减轻高温干旱对油茶生长的不利影响,确保油茶的高产和品质。

5农业适应技术与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5.1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首先注意选择生育期符合本地生态气候条件的丰产性和品质好的品种,同时考虑品种的抗病性和耐寒性。应该选择1~2年优良无性系壮苗,优良无性系是经过优树选择、采穗圃观测和当代鉴定的系统程序选育出来的,采用无性繁殖又能充分保持亲本优良性状,具有早实、丰产和稳定的特点,已成为我国油茶生产上最重要的良种资源,如湖南的“湘林系列”、江西省的“赣无系列”和亚中心的“长林系列”等。要求所选择的苗木顶牙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一年生壮苗要求高15cm,地径0.15cm;二年生壮苗要求高30cm,地径0.3cm。

5.2 加强幼树油茶的抚育管理

(1)幼树施肥:施足基肥的林地,第一年不要再施肥。第二年起,施肥一年两次,冬施迟效肥,如火土灰或其他腐熟有机肥;春施速效肥,如尿素等。早春优于夏秋,每株一年的施肥量不要超过25g,最好多次施用,每株每次施肥量不超过10g。

(2)幼树整形:以整形为主, 幼树距地面0.5~0.8米处短截主干,待其萌发新枝后从中选留不同方位、上下间距10~15厘米的健壮枝条4~5个作为骨干枝。主枝、副枝间距宜保持60~70厘米宽。主枝基部或主干上所萌发的无用枝、过密枝,要及时剪去。前3年需要摘掉花蕾,不让挂果,维持树体营养生成,加快树冠成形,为丰产稳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5.3加强成林油茶的抚育管理

(1)成林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油茶生长状况、以及生长的不同时期,施以不同类型的肥料。大年以磷钾肥、有机肥为主;小年以磷氮肥为主。每年每亩施复合肥15kg以上,并与有机肥并重施用。

(2)成林修剪:油茶以疏剪为主,大年重剪,小年轻剪。在每年果实采收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剪除枯枝、病虫枝、交叉枝、细弱内膛枝、脚枝、徒长枝等。

5.4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油茶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烟煤病、软腐病等,主要虫害为油茶尺蠖、油茶刺绵蚧。炭疽病防治上,剪去各种病虫枯枝和破伤枝,清除病果,落花后10天左右开始喷药,15天喷1次,连喷3次,雨后喷施。常用药剂有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及25%苯菌灵乳油10001500倍液。烟煤病防治上,改善林内光照条件和卫生状况,修除病枯枝;夏季用0.30.5°Bé的石硫合剂喷洒,冬季用3°Bé的石硫合剂喷洒。软腐病防治上,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发病,清除病叶病果。夏季每隔15天喷洒1次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1%波尔多液。对蚜虫和介壳虫等刺吸式害虫,可用40%乐果乳油或氧化乐果乳油防治;对茶梢蛾和茶蛀梗虫等钻蛀性害虫,成虫盛发期、卵初孵化或幼虫转移蛀梢盛期,用40%氧乐化果乳油等喷洒。

参考文献

[1]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2]陈永忠,王德斌.油茶综合利用浅析[M].1997.

[3]许昌农业气象指标大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