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诗词欣赏

古诗词欣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诗词欣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诗词欣赏

古诗词欣赏范文第1篇

〔唐〕李 白

碧荷生幽泉①,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②,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③。

结根未得所④,愿托华池边⑤。

注释:

①幽泉:地处偏僻的泉水。

②冒:覆,盖。

③“坐看”二句:是说飞霜一来,荷花就凋谢了。

④结根:扎根。 未得所:长得不是地方。

⑤华池:芳华之池。此处暗指朝廷。此句是说,愿托身于华池之所,碧荷的艳色和馨香能为人所赏。

赏析:这是首托物言志之诗,诗人以碧荷自比,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碧荷生于幽泉,比喻贤者不得其位;秀色绝世而馨香不传,言空怀才志,无人援引;坐看霜至而红芳凋零,言徒悲老之将至;愿结根华池,言愿能置身朝堂,为国效力,从而点明全诗主旨。诗歌寓意深刻,寄托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心志。

折荷有赠

〔唐〕李 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①。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②,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注释:

①红蕖:红色荷花。

②佳人:指所思念之人。 彩云里:谓极远处。

赏析:这是一首富有浓厚民歌韵味的古诗,诗中以女子的口吻,表现了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诗歌围绕“攀荷”这一短暂的细节,描写了女主人公由赏秋玩荷过渡到相思苦闷的过程,自然巧妙,流露出了她整个内心的细微变化,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人物内心的相思之苦和惆怅无奈的悲凉情思。整个诗歌意境浑然天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风①,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②。

注释:

①萦波:萦,旋绕。萦波是说菱叶因水波流动而摇摆不定。(zhǎn)风:因风而招展。

②搔头:簪的别称。

赏析:白居易作诗通俗晓畅,让一般人都能看得懂。这首诗也不例外,全诗平实顺畅,形象地再现了采莲女劳动时欢快的情景,洋溢着情趣,读来生动传神。首句写景,第二句使荷塘有了纵深感,小船往来于荷花中颇富诗情画意,诗人以荷花和碧波来表现青春的活力,并以此为背景,细腻描绘了采莲女的活泼情态和羞涩心理,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采桑子

〔宋〕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①。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②。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注释:

①幢:古代指支撑帐幕、伞盖、旌旗的木竿,后借指帐幕、伞盖、旌旗,多用于仪仗。

②金卮(zhī):金杯,酒杯的美称。

赏析:这首词选自欧阳修当年为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所作的一组十首《采桑子》,本词写夏天荷花开放后西湖的风景之美和作者自己的游赏之乐。上片写西湖荷花给作者带来的审美愉悦,借旌旗和伞盖比喻湖面上的红花绿叶,形象生动,富有动感。下片写作者自己在荷花丛中饮酒的乐趣,荷花深处,烟雨微微,撩人情思,动人遐想,酒香中融入了荷香,于是便在花香、酒香与乐曲声的包围中归去。

荷 花

〔清〕石 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古诗词欣赏范文第2篇

古诗词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词书法作品图片1

古诗词书法作品图片2

古诗词书法作品图片3

古诗词书法作品图片4

书法是细致的手艺活

书法首先是个手艺活。你必须熟悉纸和笔,就如同木匠要熟悉斧头和锯子一般,经典碑帖就是引进门的师傅,这个道理看似浅显通俗,却耐人寻味。古人的字好,原因很简单,他们写字的时间比今人多,纸笔是他们身体的延伸,汉字就似他们菜园里的一棵白菜,主体与工具已合为一体。今人太忙,又有足球和股市需要留心,写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已算勤奋了。贴近古人的状态,把手艺弄精,最好的办法是临帖。虔诚而忠实地临帖,亦步亦趋,收敛自己既有的书写习惯,全力钻进古人的“条条框框”中去,不要怕像古人,就是怕不像古人,能临九分像,就不要减作八分像。常见一些人,眼手不到位,临帖不像,美曰“意临”,欺骗自己,误导他人。道理很简单,就如同全力以赴追美女,求之既得,自然美妙,求之不得,只好“意临”了。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要反驳我,大师临帖也有不像的,难道不是“意临”么?我只能说,你不是大师,或者在成为大师之前,你只能先老实做事,这是成为大师或者大家的必由之路。在选定一帖后,我的做法是先看几天,也就是读帖,然后通临,待对这个帖的风格有一定感觉后,即进入重要的阶段——细临,选取帖中最吸引我的局部,一个字一个字地,一笔一画地,精确地临,而且在行列上不要改变,这样可体会原帖行气章法的精神。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如看跳水比赛,同样一个107C的动作,得分往往不同,原因就在于动作完成质量不同。当下写王字者不计其数,普通人与高手的差别往往就在这些局部的细节上,就在起收使转的到位程度上。细临这个环节最重要,临到一定程度,可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效。我常临的帖是《集王圣教序》、《书谱》,很惭愧地告诉大家,20年来这两种帖我一遍也未临完过,因为每次打开帖,就翻到了我最喜欢的那几面去了。

古诗词欣赏范文第3篇

《江外除夜》

唐·曹松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

不是多岐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除夜》

唐·成彦雄

铜龙看却送春来,莫惜颠狂酒百杯。

吟鬓就中专拟白,那堪更被二更催。

《除夜》

唐·方干

玉漏斯须即达晨,四时吹转任风轮。

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

明日便为经岁客,昨朝犹是少年人。

新正定数随年减,浮世惟应百遍新。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

唐·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除夜》

唐·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诗句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候鸡鸣。

古诗词欣赏范文第4篇

江西省丰城三中

古典诗词是古代文化史上一座重要的知识宝库.高考试卷离不开古典诗歌鉴赏题。如何鉴赏古诗词、答好高考鉴赏题,这里从五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要熟悉重要作家、作品

重要作家、作品都列入了初高中阶段掌握学习的范围,像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元稹、杜牧、李商隐,宋代的陆游、苏轼、王安石等人的作品都选入了高中的课本。对于这些名家名作,我们不但要熟悉,尤其要理解这些名作,掌握好写作技巧。因为高考不是离开“教纲”去考学生。纵观近年来高考的古诗词鉴赏题和我们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词有着密切的联系。2003年全国高考卷选了王维的《过香积寺》,设题是:“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要做好这道题,关键是你平时对课本中王维的《山居秋瞑》理解了没有?选题中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与课本中《山居秋瞑》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有相似之处。读懂了课本,何怨解不了此题?再看2004年全国考卷的古诗词鉴赏题,入选的是张籍的《秋思》。设题为“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这道题的设题也没有离开我们的课本。有关诗歌中的细节描写,我们在课本中接触不少,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漫卷诗书喜欲狂”细节,赵师秀《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细节,等等。就思乡之情的作品,我们接触就更多,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等等。

二、要了解诗词的文体特点和文化常识

中国古典诗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由诗到词,由词到曲,有它自身的特点。像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分为古诗和乐府,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有五律、七律和排律,绝句有五绝和七绝;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曲分为小令和套数;诗的对仗与押韵、律诗的四联名称、词的标题与词牌、曲的宫调与曲牌等知识都应了解。如2003年全国春季考卷,2003年北京考卷都考查了诗歌的体裁知识,两卷分别考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这一常识2003年上海高考卷就涉及到了律诗四联中的“颈联”知识。

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了解一些文化常识,特别是诗歌中的一些意象的含义尤其重要。因为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意象的蕴含之意,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柳絮”表送别离愁、“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双鲤”“鸿雁”代书信、“采薇”指隐居生活、“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击楫”指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等等。2002年全国高考卷考查了“折柳”这一文化常识、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卷考查了“雁”这一文化常识,因此了解流派、风格、意象等文化常识很有必要。

三、要懂得按内容划分诗歌种类

掌握诗歌题材,及时分辨“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送赠思乡诗”的类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鉴赏古典诗歌。

写景抒情诗。古人作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感情,寓情于景。2004年高考重庆卷的诗歌鉴赏题,选了梅尧臣的《东溪》,就是从这个方面来考查的。

咏物言志诗。诗人的志向和品质要表达出来,往往寄托在景(物)上,把景(物)作为咏吟的对象。当然,所咏之物要和所表达的志向品质或形似、或神似。因此,一般诗人所咏之物有比较固定的象征义和比喻义。2004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鉴赏题选了苏轼的《红梅》。作这道题就应掌握托物言志诗的特点。

边塞征战诗。古诗人有军旅生活者也不乏其人。他们往往把征战生活、征战的感慨融入诗中,我们也就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他们的诗歌也是高考题入选的范围。2004年高考江苏卷诗歌鉴赏题选了唐代柳中庸的《征人怨》。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的“马”、“刀”与军旅有关。“关”、“黑山”与边塞有关。掌握了这些知识,做这道题也就不难了。

怀古咏史诗。许多古诗人生活奔波,仕途上或升或迁,多有凭吊,凭吊之时往往对古代的人或事,有缅怀,有感叹。古赤壁、石头城、故国等地,是无数风流人物叱咤风云之地,所以诗人往往把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的感触,融入在他的诗歌之中。赏析这类诗歌,对历史人物与事件、对诗人本身及所处时代都要有所了解。2004年高考上海卷的诗歌鉴赏题选了杜痒的《赤壁》,鉴赏这首怀古咏史诗应该不成问题,因为“赤壁”这个题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

送赠思乡诗。诗人送别亲朋好友不免要赠送诗歌,以表情意。诗人远在他乡,也难免有思乡之情,这种情感也就用诗来表达,高考考这类题也是常见的。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就是赏析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两首思乡诗。2004年高考浙江卷也考了李白的《菩萨蛮》思乡词。

四、要掌握一些鉴赏用语

近年来的高考,古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逐步转向主观题。2004年各地高考的古诗歌鉴赏题,除北京卷用了客观题外,其他考卷都用主观题。要答好主观题,不掌握一些鉴赏用语,答案就难以做到简明扼要,用语贴切,恰到好处。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诗歌鉴赏题有这样一道填空题: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要答好这类题,首先要掌握诗歌体裁方面的术语,如:诗、词、曲、律诗、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小令、套数等;其次要掌握好表达诗歌思想内容及感情方面的术语,如: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羁旅生活、爱国思乡、伤春闺怨、孤独伤感、惆怅寂寞、恬淡闲适、昂扬激愤、忧国忧民、迷恋思念等。

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也是词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诗歌语言鉴赏术语如:平淡、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诗歌表达技巧方面的鉴赏术语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含蓄、幽默、象征、联想、以动衬静、以乐写哀、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点明主旨、深化意境等等。如2003年高考上海卷诗歌鉴赏题有这样一道填空题: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矗立云间,邻青天,作用是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用到“烘托”等术语。2003年北京卷的诗歌鉴赏题(指出赵嘏《江楼感旧》与崔护《题都城南庄》在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要用到“点明主旨、深化意境”等术语。

五、要掌握常见的鉴赏方法

诗的语言是经过诗人锤炼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因此,鉴赏诗歌就得感知妙语,从关键词入手。高考题也多从关键词设题。有一类题叫你找出诗中的关键词并加以分析。如2003年全国卷设题: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2004年高考福建卷设题:请从三、四句(“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另有一类是叫你赏析关键词,如2004年高考浙江卷设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李白《菩萨蛮》)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004年高考湖北卷设题: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王湾《次北固山下》),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从以上设题看来,平时读诗应对诗人锤炼的词语多多品味。

古诗词欣赏范文第5篇

关键词:鉴赏 ;创新; 能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编入了不少诗词,古代诗词,现代诗词无一不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让学生学好诗词,创造性地鉴赏诗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和文学水平的提高,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从事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深感诗词的鉴赏应等同于小说,散文,戏曲等文学作品,不可偏废,同时在引领学生进行创造性地鉴赏诗词方面有一定的感受,尤其在对古诗词的引领鉴赏中尝到了一定的甜头。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造性地鉴赏古诗词必须让我们的学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程度

应当说古诗词有着诸多不便我们学生鉴赏的因素,首先,古诗词一般都为格律诗,这些诗词有了平仄的韵脚,诗句词序往往显得比较复杂。其次,古诗词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有的上百年,有的上千年,距离我们学生的生活较远。第三,有的诗词的意境抨击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的则是作者自身生活情感的流露。不同的诗人词人机遇有别,他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则代表着个人的志向和认识,即使是同一作者由于喜怒哀乐的时段有别,不同时段诗词亦同样大有差异,这就充分说明我们的学生创造性地鉴赏古诗词有时还真是困难重重,有时勉强凑合一下总不是作者心声的写照,总有牵强附会之嫌。所以作者以为,要让我们的学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的积淀,这里包括民族斗争史,文学发展史,汉语知识变迁史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鉴赏古诗词。应当说我们不可能有时间让学生去掌握与古诗词有着密切联系的诸多内容,有时只要结合相关学科的学习稍作提示性的联系即可。有时还可通过一些历史故事的电影与古诗词有关的历史镜头,这些镜头完全可以辅助我们的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鉴赏。如让学生创新鉴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必须先从历史的角度去介绍其人,他是一个壮志未酬的诗人,再从文学的角度去介绍其人,他是一位中国古代文学史具有显赫地位的诗人。从某些意义上讲,我们的学生知晓了这些,就能比较顺利自主而又创造性地鉴赏“大江东去”的壮阔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一腔真诚。

二、创造性地鉴赏古诗词必须让我们的学生去进行古诗词艺术的比较

古诗词作为一种文学作品的样式之所以能够在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久放异彩,不同时期有不同风格的古诗词又能在人类文化的长廊中同占一席之地,都是因为有着匠心独具的表现手法,都是因为有着美好的情感。要想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创造性地鉴赏这些古诗词,最好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多将古诗词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提高创造性鉴赏的水平和能力。我们要善于利用课外延伸以及综合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比较性的鉴赏,柳中庸,唐朝著名诗人,有两首古诗不但值得一读,而且有利于我们的学生通过比较提高创造性鉴赏能力。柳中庸的这两首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征人怨》诗题中有怨字,而诗歌中无一怨字,《听筝》题中无怨字,而诗歌却以“怨”去铺陈。应当说这两首古诗都与“怨”有关,但诗题与抒写内容之间都有不同之处,因此我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地开展。通过相互置换关系的你谈我议,学生们豁然开朗,为了检查学生的鉴赏效果,我让学生以《柳中庸的怨求》为题,写探究两首诗的异曲同工的小论文,学生们所写的论文有理有据,中心明确,论据确凿,简洁独到且篇篇入理入情,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创造性地鉴赏古诗词必须让我们的学生把故事的意境与人们的推崇无缝对接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给人们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启迪,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人们受到关心国家大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主人翁精神的启迪。如目前的“”事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吟诵此文,通过创造性地阅读,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总而言之,我们的国家要兴旺发达,需要我们有高尚的道德,有可贵的人文情怀,有满腔的社会责任意识,也要有把握社会关注民生的与时俱进的思想,应当说新的时代我们所崇尚的精神都能从古诗词中挖掘。我们还记忆犹新,在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曾引用了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表明自己今后工作的态度,十年来温总理就是这样践行总理职责的。人们说以史明镜,我们也完全可以诗明镜以诗励志。

参考文献:

[1]曹津源.以身许国为民造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9.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