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拖欠货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可以催促别人还款
2、提前跟对方进行沟通
经验步骤:1如果因为自己手头上没有钱才拖欠的,那就要想办法去回收自己的资金,可以催促别人还款,也可以想办法跟别人先借一点周转一下,但是前提是要按照约定去做事。
2如果实在是没有办法按期付给对方,那就要提前跟对方进行沟通,千万不能抱着能拖则拖,得过且过的心理。就算对方不去追究,这种行为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国际贸易拖欠 信用风险 管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出现的经济纠纷也有所增加。其中国际贸易拖欠,即在对外贸易中应收款不能及时安全收回,大量外汇滞留损失在外,成为困扰我国众多外贸企业的一大难题。而且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一难题造成的损失也在扩大。支付结算是进出口贸易业务链上最关键的一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支付结算工具日渐增多,这给贸易双方带来了周转与交易的便利,但由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存在,其中也潜伏了风险。以托收方式为例,若买方违约,拒绝赎单,卖方便无法收回货款。
一、造成我国出口货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从国外统计数据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造成我国出口货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1.从国际贸易拖欠案起因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的直接起因以恶意欺诈为主。具体结构为:有意欺诈的拖欠款占60%;产品质量、数量或交货期有争议的占25%;属于我方外贸企业交易严重失当及管理失误的占15%;交易人员私下默契台底交易占2.5%;其他性质占2.5%。我国对外贸易的过半货款拖欠是由客户的恶意欺诈引起,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主要是由诸如产品质量或货期等贸易纠纷引起。
2.从国际贸易拖欠案件所涉及的海外公司看:(1)海外华人公司(包括我国港、澳、台公司)占50%;(2)不良外籍公司占20%;(3)纯为货物有争议的公司占20%;(4)驻外机构占5%;(5)其他占5%。
3.从外贸企业性质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导致的国际拖欠所涉及的企业以国内的全资中资企业为主体。具体结构为:80%来自国内的企业,其中的50%为国有外贸企业,30%为私营外贸企业;另外20%来自三资企业。
4.从客户新旧特征看,过半数的国际货款拖欠由老客户造成。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国际货款拖欠主要由资信不良的新客户造成。
二、外贸业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人们经过对几十起不同类型国际贸易拖欠案件进行调查,发现在外贸业务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不重视对外商资信调查。资信调查是我国外贸公司对外成交不应缺少的一个环节,外商资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外贸公司能否严格履行合同,安全收汇、收货。有些外贸公司在进出口贸易中,对外商既不做资信调查,又轻率采用对出口方具有极大风险的付款方式(D/A、T/T),给国外一些不法商人欺诈行骗造成可乘之机。在对外贸易中,即使多年合作的老客户资信情况和经营状况也并非一成不变。当老客户付款出现异常时,如果缺乏警觉,不及时进行资信调查,了解其目前营运状况,便会丧失避免风险的机会。
2.货物质量有问题,履约不严肃。出口中不按时交货,货物品质、数量、规格与合同不符,导致外方索赔现象时有发生。
3.合同条款有纰漏,业务操作不规范。有些合同货物品质规格不具体,违约责任不明确,支付条款不对等,出现争议难以解决。在信用证条件下的交易中,由于不严格审证,操作不慎,出现单证不符,遭对方拒付货款的不乏其例。
4.不重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对外贸易中“重关系,轻索赔”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宁可国家利益受损失,也不愿或不善于拆诸法律,有的公司选择国外不良讨债公司追款,反受其害。
从上述现象和存在的客观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国际贸易拖欠的形成,既有国外原因又有国内原因。就国外原因而言,海外一些不良公司利用我国开放之际,积极扩大对外贸易,但相应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外贸公司业务人员与管理者还未完全熟悉国际操作规范,又有急于求成的心态,用人情或小恩小惠等方式,将我外贸公司仅有的一些原始警戒攻破,或在合同条款和操作方法上设下圈套,为今后拖欠制造理由。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企业逾期未收汇属于国外方面诸多原因中,进口商信誉差和我驻外机构有意拖欠约占50%的比重。另外,造成我国外贸企业风险损失的原因除了企业主体信用管理观念的严重缺乏外,来自企业产权制度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成因
具体来说,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贸公司体制与现代化的国际经贸发展要求不适应。我国外贸公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制,虽经转换经营机制,扩大自主权,但在经营、企业管理、财务制度等方面没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对业务人员和业务活动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因此既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又不能妥善解决问题。外贸企业产权不明晰,使得很多国有外贸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盲目赊销;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盲目打价格战。这些行为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效益下降,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就是要在销售收入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相关部门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意识,由于从政府到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都比较淡漠,对信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政府对企业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支持;有的企业虽然感到信用风险管理需要,但苦于所知不多无从下手,且成本较高,在本来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不愿为此支付费用,进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干脆漠视不管。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坏账率超过5%,而发达国家企业却只有0.25%至0.5%的水平,国际平均水平也只在1%左右。中国企业出口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一开始并不是对方存心拖欠,而是中国企业自己出现制度和管理失误。
3.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在我国外贸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却常常职责分工不清,不能形成协调与制约机制,容易造成外贸企业在客户开发、信用评估、合约签订、资金安排、组织货源、品质监督、租船订舱、制单结汇等诸多贸易环节出现决策失误并导致信用损失。外贸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已成为企业账款拖欠趋势得不到有效抑制的根本原因。
■融资状况最为困难的为煤炭、纺织、化工、化学纤维、黑色金属冶炼及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
■限载政策使运输费用大幅度增加,垫资、拖欠货款现象仍较突出等,中小企业融资和流动资金状况不容乐观
东北三省工业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二季度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保持平稳,企业家信心基本稳定,但普遍存在企业成本加大、融资困难、资金不足,货款拖欠严重等问题。
成本加大
资料显示,“高进低出”的购销格局导致三省的企业成本加大。二季度东北三省原材料购进价格景气指数出现回升,原材料购进价格已上涨到了近几年的最高点,但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较小。业内人士指出,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这种“高进低出”的态势,自2003年一季度起已持续一年多,这表明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完全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显现出来,价格传导在工业品出厂时明显受阻,上游价格向下游传导比较困难,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偏高。
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继续提高,景气指数持续下降,达67.5,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6.47和21.02点。各行业中,采矿业、农副产品加工、石油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电力等行业生产成本上升趋势明显,景气指数呈较大幅度下滑。
融资困难
同时,三省企业融资更加困难、资金依然不足,货款拖欠严重。二季度东北三省企业融资景气指数比一季度下降0.48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5点,依旧运行在不景气区间。认为融资困难的企业占31.2%,56.25%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善。东北三省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与一季度基本持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点。特别是国有、集体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仅为68.36和59.54,低于其他各类型企业。融资状况最为困难的为煤炭、纺织、化工、化学纤维、黑色金属冶炼及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企业融资景气指数和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均在60点以下较严重的不景气区。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加大,43.89%的企业表示融资艰难。
从货款拖欠情况看,制造业中的橡胶、塑料、金属制品、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企业货款拖欠问题比较严重,货款拖欠景气指数均在不景气区间,有些行业比一季度有所加剧。
中小企业困难较多
调查显示,三省中小企业困难问题较多。由于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只有通过竞相压价参与市场竞争,造成产品销售价格不断下降,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供应商:拖欠货款超千万
根据上述情况,记者联系到一位金钱豹的食材供应商。该供应商表示,金钱豹欠自己的货款最早可追溯到去年1月。“2015年前3个月的货款金钱豹只支付了一部分,当时我和金钱豹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达成口头协议,这部分的欠款他们每月支付一部分,分12个月付清,事实上后来这部分钱金钱豹并未履约。虽然之后每月货款金钱豹正常支付,但从今年开始金钱豹又拖欠货款,我们约定的支付方式是90天结账,每月的25日为结账日,但到目前为止,1月和2月的货款都未结清。”该供应商还表示,自己与金钱豹已经有过多次沟通,甚至此前也去过金钱豹上海的总部讨要说法,但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由于货款迟迟不到位,他从今年3月开始断断续续停止给金钱豹供货,但是每当自己停止供货,金钱豹方面又会支付一部分货款,同时表示剩余的货款会下月结清。“但周而复始,金钱豹始终没有给我补齐货款。”
当记者问及欠款数额时,该供应商表示,金钱豹仅仅拖欠自己的货款就有几百万元,加上他所了解到的其他供应商的欠款情况,目前已知的欠款就超过1600万元。“欠款是越拖越多,我们担心拿不回钱才来维权。”
金钱豹:内部审计无法支付
对于拖欠货款的情况,金钱豹采购部在发给各供应商的《金钱豹餐饮集团采购部致各供应商公函》中解释,“集团于5月中旬完成管理团队的交替变更,由于例行的内部审计流程正在进行中,相应的财务账款根据审计的要求需暂时冻结。原定于本月25日向各供应商支付的部分货款由于上述原因将暂缓支付”。
但对于早该支付的欠款,却没有明确说法。记者就拖欠供应商货款事宜联系金钱豹采购总监刘先生,对方表示拒绝接受采访。有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当企业的高层出现较大变动时,一般企业确实需要相关审计和冻结财务账款的程序,但为不影响正常经营,时间一般是7-10天。因此按照金钱豹的说法,今年5月中旬完成管理团队的交替变更,暂时无法支付货款是可能的,但这并不足以解释为何此前没有支付之前拖欠的货款。
市场:持续亏损资金链出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金钱豹2003年在上海开出中国内地市场第一家门店,2011年被欧洲私募股权投资集团安佰深以15亿元人民币收购。去年6月7日,在港上市公司嘉年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公告表示,以2.53亿港元的价格从两个卖方手里收购金钱豹合计99.9999%的股份,金钱豹成为其附属公司。这一收购价格较2011年交易价格大幅缩水。
另据嘉年华公布的目前集团即金钱豹餐厅近两年的财务状况显示,截至2013年底,金钱豹的营业额约9.57亿元,除税前亏损约2.23亿元,净负债约3.27亿元;截至2014年底,金钱豹的营业额为7.14亿元左右,除税前亏损约2.08亿元,净负债约4.44亿元。
基本案情
杭州某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产品开发制造的专业型公司(下称:A公司)于2010年3月与捷克买家B公司签订了价值288万美元的太阳能组件出口合同,合同约定支付方式为5%预付款,余款在出口后40天内支付。A公司在按时收到预付款后,按合同约定分批向B公司出口189万美元的太阳能组件,在B公司拖欠已收货部分货款后,A公司随即控制已出运尚未被提取的79万美元货物,并于5月中旬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报损,报损金额179万美元。
考虑到本案金额较大,且既涉及到货物被提取后拖欠货款,又涉及到货物未被提取滞留在港口。中国信保在第一时间成立专案小组,展开调查减损工作。经了解,受2010年7月1日开始德国下调光伏补贴政策和欧洲债务危机影响,欧洲光伏市场在2010年下半年有可能将面临较大的需求调整,光伏行业存在系统性风险。B公司的最终市场在德国,作为相关光伏电站项目EPC,支付能力受银行融资政策的影响大,而自身偿付能力不足。
鉴于2010年7月1日是德国光伏行业政策的拐点,在6月底之前,大量光伏客户为赶工期,对太阳能组件需求旺盛,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尚未被提取货物的转卖前景较好,若拖延至7月处理,不仅价格难以保证,而且将支付大额的港口滞留费用。了解相关行业信息后,中国信保与A公司密切配合,积极与相关潜在买家进行沟通,最终,将原值79万美元在港货物以82.7万美元价格转卖给其他客户。同时,中国信保启动快速理赔机制,于7月中旬及时对拖欠款项进行了赔付,确保TA公司的财务稳定。
目前,向B公司的拖欠款追讨正在律师的介入下按计划进行。
案件启示
本案是一宗买方受行业政策及融资影响导致应收账款出现风险的典型案例。B公司对拖欠事实并不否认,并在与中国信保及A公司协商解决拖欠货款问题上表现出较高的诚意,但这并不能解决因其付款能力问题造成的巨大损失。本案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付款意愿不等于付款能力B公司在拖欠已到期货款后,对A公司后续到港的79万美元货物仍表示出强烈的收货欲望,并要求A公司先行放单。但在前期货款迟迟不予支付的背景下,再好的付款承诺也只是空头支票。倘若A公司取信B公司,不仅将错过转卖的有利时机,也将增加损失金额。
正确评估客户付款能力一些出口企业常常将买方名声、规模等作为评判其实力的标准。然而,这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买方的付款能力,也会让出口企业在确定付款条件时做出轻率的选择。本案中,B公司作为光伏电站项目EPC,自然在业内有较大知名度和企业规模,但其运作项目的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融资,其付款能力必然制约于银行融资政策的变化,而银行融资政策又会受当地产业政策的影响。在中国信保全面评估行业风险及买方付款能力后,A公司断然决定将滞港货物及时转卖给其他客户,及时减少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