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居的诗意

村居的诗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居的诗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村居的诗意范文第1篇

1、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2、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3、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4、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来源:文章屋网 )

村居的诗意范文第2篇

精致的外观,简约的设计,现代小户型家居非常实用的一款客厅电视柜,这款电视柜空间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就可以放出图中的效果。

2、美式古典电视柜尺寸2204*570*480mm

美式古典电视柜,尽显大气豪华,简约质朴,这款电视柜的宽度和以上那款相差不是很大,高度要稍微要一些,整体是一款组合家具。

3、中式风格电视柜尺寸2000*457*550mm

这种中风格电视柜显示中国的文化特色,相信很多传统的家庭都会比较喜欢,这种电视柜宽度稍微要窄一些,适合和其他的一些家具搭配使用。

4、英式实木电视柜尺寸:1800*580*620mm

村居的诗意范文第3篇

关键词:GIS;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F30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107-03

Study on the Layout Suitabil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Based on GIS

Qian Yuelei

(College of City and Environment,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461000,China)

Abstract: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is the important way which about rural residential area optimization layout and new countryside planing. This paper taking Du Qu Town,Linying County as an example,uses the method of GIS spatial analysis,hierarchical analysis and expert scoring to Space layout situ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analysis,and divids different grades to the layout suitabil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and then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planning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Key words:GIS;Rural residential area;Spatial layout;Suitability;Evaluation

农村居民点是农业劳动者共同居住,并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1]。农村居民点建设长期处于农民自发选择的状态,导致目前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零乱分散,集聚能力差,这种松散无序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不利于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农村产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2]。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土地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及供给的稀缺性与社会需求量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迫切需要对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进行评价,进而进行整体规划建设,这对于我国农村的建设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加速转型具有指导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杜曲镇位于河南省临颍县西部,距县城5km,东接城关镇,西邻大郭乡,南依台陈镇,北靠繁城镇和固厢乡,地形平坦,气候四季分明,镇域总面积61.2km2。镇政府所在地河董村,总面积58.5km2,耕地面积3 739hm2。全镇辖32个行政村,89个自然村,292个村民组,16 901户,69 734人。镇区面积7.5km2,镇区人口为2.9万人,是一个人多地少、加工业比较发达的近郊型乡镇。主导产业为木业加工、粮食加工、无公害农业。

2 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在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为评价单元,并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区位因素3个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影响因子的权重;应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进行评价,最后获得布局适宜性评价结果。

3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

3.1 评价流程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是在划分评价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计算出每个评价单元的加权分值并根据分值划分级别[3]。

3.2 评价单元的划分 评价单元是进行空间图像处理的网格,是空间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承载体,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单位[4]。本研究地形及区位数据以栅格作为评价单元,社会经济数据以行政村作为评价单元。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指标选取 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的因素很多,既有宏观的、微观的,也有直接的、间接的,而且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5]。

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有以下3个:

(1)自然因素: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受自然条件如地形、降水、气候等的影响,山地、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稀疏,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密集。

(2)社会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建新房的欲望增强,甚至有的富裕的乡镇已经实现了乡村楼房化建设。

(3)区位因素:农村居民点多分布在区位条件好的地方,且大多数居民点沿道路两侧分布。

综合考虑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各个因素,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概况,结合研究区的具体实际,最终确定8了个影响因子。

3.3.2 指标因子权重的确定 指标因子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实现。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层次分析方法的计算利用EXCEL表格来进行,既简单快捷,又准确方便[6]。经计算得到各因子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及权重

[评价因素\&评价因子\&权重\&自然因素\&坡度\&0.100 \&社会经济因素\&人均居住面积\&0.051 \&人均经济收入\&0.152 \&人均耕地面积\&0.045 \&土地利用现状类型\&0.111 \&区位因素\&道路通达度\&0.180 \&距城镇距离\&0.269 \&距水源距离\&0.091 \&]

3.3.3 评价指标的量化处理 对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选取的8项因子,通过资料分析整理、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等途径,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测算方法,将每个指标进行量化,取得它们的合理值。选取的8项因子分别为坡度、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经济收入、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类型、道路通达度、距城镇距离和距水源距离,具体的分值见表2。

表2 评价指标量化分值

[坡度

范围\&分值\&人均居住

面积(m2)\&分值\&人均经济

收入(元/a)\&分值\&人均耕地面积(m2/人)\&分值\&土地利用

现状类型\&分值\&道路通达

影响范围(m)\&分值\&据城镇

距离(m)\&分值\&距水源

距离(m)\&分值\&0°~2°\&100\&>200\&100\&>8 000\&100\&>1 334\&100\&建设用地\&100\&0~500\&100\&0~1 000\&100\&0~1 000\&100\&2°~5°\&80\&150~200\&80\&6 000~

8 000\&80\&1 000.5~1 334\&80\&未利用地\&80\&500~1 000\&80\&1 000~2 000\&80\&1 000~2 500\&80\&5°~8°\&60\&100~150\&60\&5 000~

6 000\&60\&667~1 000.5\&60\&其他农用地\&60\&1 000~2 000\&60\&2 000~3 000\&60\&2 500~4 000\&60\&8°~12°\&30\&80~100\&30\&4 000~

5 000\&30\&333.5~667\&30\&园林地\&30\&2 000~3 500\&30\&3 000~4 000\&30\&4 000~6 000\&30\&>12°\&10\&6 000\&10\&]

3.4 布局适宜性综合评价 在计算评价单元的总分分值时,采用空间加权叠加法来计算,即把每个因素的作用分层进行叠加,其模型公示为

[S=i=1nwici]

其中:S为某评价单元综合评价分值,W为第i个因子的权重,c为评价单元对应的第i个因子分值,n为因子总数。

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下,将上述因子按照以上模型进行空间叠加,对研究区各栅格的综合分值进行频率曲线统计,以频率突变点为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并结合实际样点的调查验证,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划分为5个适宜性等级,如图1所示。

图1 杜曲镇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评价图

(下转117页)

(上接108页)

4 评价结果分析及建议

通过以上的评价,将杜曲镇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划分为5个等级,最适宜布局区主要位于镇中心和工业比较强的村庄;适宜布局区主要位于各个村庄所在地区域;较适宜布局区主要位于城镇最东边缘地带;勉强适宜布局区位于镇中和工业强村附近,主要是基于生态保护要求;不适宜布局区主要位于镇和村庄周围的耕地和林地所在的区域。

根据评价结果、影响因素以及研究区未来的发展情况,建议将全镇划分为重点布局区、适度布局区、限制布局区和禁止布局区。

(1)重点布局区。重点布局区主要位于城镇中心和工业强村附近,即由以上评价结果所得的最适宜布局区。该区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工业发达,人口密集,政府发展倾向明显,未来发展空间大。

(2)适度布局区。主要包括由以上评价结果所得的适宜布局区和较适宜布局区的综合区域。该区域村庄地理位置较好,居民点用地适中,综合条件较好,虽部分地区离镇较远,但交通便利,且较符合政府发展方向。

(3)限制布局区。主要包括以上评价结果所得的勉强适宜布局区域。虽然该区域内的一些条件符合建设要求,但基于生态保护要求而限制开发的区域。只有在适度布局区的用地已经不能满足建设用地需求的情况下,才可进行建设。

(4)禁建区。主要是以上评价结果所得的不适宜布局中的部分区域。包括基本农田区、水源地保护区等。

5 结束语

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人地关系的核心,其用地情况还受不同区域的特点和政策制度等影响,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点尚需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研究。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问题的研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较多,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希望将来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寻求最科学的方法解决农村居民点布局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华生,黄敬峰,金艳,等.基于GIS技术的县域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及其优化布局[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33(3):348-354.

[2]田光进,刘纪远,张增祥,等.基于遥感与GIS的中国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布特征[J].遥感学报,2002,6(4):307-313.

[3]张建华. 基于GIS的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以山东平邑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0.

[4]曲衍波,齐伟,赵胜亭,等. 胶东山区县域优质苹果生态适宜性评价及潜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6):109-114.

[5]林爱文,庞艳.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适宜性的递阶模糊评价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7):21-26.

村居的诗意范文第4篇

旅游需求分析是旅游市场研究的重点之一,准确客观的旅游需求分析不仅能够提高预测与了解广大游客出游能力,对于针对性的进行旅游营销策略制订、旅游市场定位和旅游产品开发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城市环境质量恶化、城市绿地减少等,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乡村旅游即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发展起来。国内真正意义上乡村旅游的兴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本文专门针对太原市居民进行乡村旅游需求意愿专项调查研究,为太原周边乡村旅提供建设性指导,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方法与问卷设计

本研究调查主要潜在乡村旅游市场(太原市居民)的基本特征、出游意愿、旅游动机及需求偏好,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获取原始数据。本人于2013年6月20日至25日在太原市主要休闲场所,如社区公园、开放式城市公园等地发放问卷,这些地方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场所,外来游客很少,可以保证被调查者是太原市居民。本次调查共发放250份问卷,实际收回246份,回收率达98.4%,其中有效问卷241份,有效问卷率为98.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太原市潜在乡村旅游居民的基本特征

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经历性,不同人对旅游产品的评价和需求是不相同的。本文主要从城市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职业、收入五个方面对太原市居民潜在客源市场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看,男性占总数的51.7%,女性占48.3%。样本抽样合理有效,符合男女正常调查比例;从年龄上看,问卷调查的对象集中在16岁以上的居民,年龄段为27-48岁的被调查者最多,占57.1%。该群体基本都已成家并有稳定工作,精力和旅游欲望最为强烈,是社会上最易成游的潜在客源;从文化结构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占总人数的69.1%,高学历人群占有比例最大;从职业结构看,教师、科技工作者所占比例较高,达半数之多;从收入结构看,收入区间为2500-4500元所占比重最大,为57.5%。该结果与他人研究成果较为一致,因此本调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见表1)

(二)太原市居民乡村旅游出游意愿特征

1、出游方式偏好。一般来讲,乡村旅游是人们沟通、缓解压力的最佳选择,以亲朋好友之间出行为最好。因此,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体选择亲人、朋友结伴出游均明显占据上风,高达35.4%和29. 7%;选择单位组织和团队出游的人群分别占到17.9%和12.3%;选择个人出游的比例最小,仅占4.7%。

2、出游距离意愿。调查显示,太原市居民的乡村旅游出游距离意愿以中短距离为主,其中又以50―300千米的距离最受欢迎。另外,超过1 000千米的长距离乡村旅游同样受到市民的青睐。笔者认为,这比较符合求新求异的旅游心理需求。选择300―1000千米的中长距离乡村旅游的城市居民相对较少,是最不被认可的出游距离。

3、出游目的地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太原市居民在选择乡村旅游景点时对“环境优雅”这一项有很高的选择率,高达85.3%。这也充分说明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城市居民对清新环境越来越向往,这也是开发乡村旅游的目的所在;年轻人多选择可参与活动多的乡村旅游地。访谈中不少市民反映,目前太原市周边乡村旅游地普遍存在服务设施简陋、活动单一、缺少地方特色等问题。(见表2)

(三)太原市居民乡村旅游动机与需求偏好

研究旅游的推力及引力因素能够有效测评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需求偏好 。在广泛阅读文献资料,结合国外旅游的有关研究成果,本文设置了旅游动机、旅游感知渠道、旅游吸引物和乡村旅游项目需求偏好等四个分析因素。

1、旅游动机及旅游感知渠道。研究结果显示,领略自然风光、度假放松是推动城市居民进行乡村旅游的最主要推力因素;享受美食特产成为第二因素;选择公事与考察的人次最少。就旅游地感知渠道而言,太原城市居民主要通过网络信息、亲朋推荐及电视媒体等了解太原市周边乡村旅游地。其中通过网络信息的游客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亲朋推荐和电视媒体传播。另外,通过报纸广告和旅行社推荐获知旅游点的调查者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见表3)

2、旅游吸引物与旅游项目偏好。乡村旅游因素对太原市居民的吸引力见表4。问卷调查显示,太原市居民最认可的旅游吸引物是乡村清新的空气,秀美的山村风光,美味的特色饮食和山西各市县的民风民俗,占统计人数的较大比例。从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项目偏好来看,乡野观光、吃农家饭等是其最感兴趣的活动,这些与乡村有密切关系的活动能够缓解城市人群的压力。同时,不同教育背景和年龄段的人对乡村旅游吸引力的选择有一些内在的差别。比如,高学历的居民文化素养较高,思想、视野及消费观念均较为开明,喜欢乡村特有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年轻人喜欢欣赏乡村风光,对吃农家饭、野炊;等娱乐活动;老年人喜欢清静,健康意识较强,喜欢参观古寨、品尝无污染的特色饮食等。(见表4)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太原市居民外出旅游以中青年为主,中高收入阶层、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是乡村旅游市场最大主力军。各年龄阶段的群体均热衷于亲人、朋友结伴进行中短距离的旅行,个别人群喜好长距离的县郊游。大部分群体倾向于环境优雅、服务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旅游地。从旅游动机分析,领略自然风光、休闲放松、享受美食特产等是居民旅游的主要推动力。网络媒体和亲友推荐是居民了解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渠道。太原市居民是一个比较大的客源市场,对其乡村旅游需求意愿的调查研究可以为周边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建设性指导,具体启示总结为以下几点:

1、稳定客源市场,强化乡村旅游市场的针对性。应大力开发一些符合中青年游客特点的乡村旅游项目。在乡村旅游设施中,既要保持淳朴浓厚的乡土气息,又要不乏吸引年轻人眼球的“新农村”的风情。比如说,在旅游地设置有益于年轻人健康和放松的健身房,同时在附近提供农家菜等一条龙服务。让中青年在紧张的工作之后,身心得到彻底放松。

2、突出景点特色,保持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性。乡村风光和幽静清新的环境是与城市完全不同的景观和环境,因而对城市居民也最有吸引力。乡村旅游开发必须确保原汁原味的乡村氛围,这样才能保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特点,对城市游客形成持久的吸引力。

村居的诗意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浙江居民;城市;农村;食品安全;比较研究

一、调查目的

新世纪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为响应党十的号召,我们自发组织了此次关于居民食品安全的调查,旨在对浙江沿海地区(宁波、温州、台州)地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观念和行为模式进行一次比较详细的调查,了解在浙江沿海地区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状况以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行为差别。

二、调查现状分析

(一)食品安全行为模式及现状分析

1、购买食品的主要渠道及考虑的主要因素

(1)购买食品的主要渠道

调查显示,城市和农村居民认为在超市和商场购买食品最放心,所占比例分别高达91.3%和64.0%。摊贩所占比例为42.6%,对比摊贩等其他的食品购买地点来说,超市商场中的商品种类繁多,可以满足消费者在一个购物地点购买多种食品的需求,质量也能得到保证,受到居民的青睐。

(2)购买食品时的考虑因素

居民最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城乡关注度都远高于其他选项,农村更高达92.7%。不同的是,城市居民对品牌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农村居民则更关注价格。这与两者的经济水平及消费观念有关,城市居民认为著名品牌食品的质量更有保障。

2、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及自我维权的情况分析

(1)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

调查显示,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64.9%的城乡居民对此表示很愤怒,认为这种事情决不能容忍;34.3%的城市居民和28.2%的农村居民认为食品安全事故是难以避免的,虽然感到有点气愤却又表示无可奈何;仅2%的居民对此不予理会,维权意识薄弱。

(2)食品安全问题的自我保护情况分析

宁波地区18.3%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处理、自认倒霉,30.1%的被调查者会视情况而定,43.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直接找经销商或厂商协商。温州地区选择前3种方式解决的比例分别是23.1%、48.9%、 22.0%。台州地区选择前3种方式解决的比例分别是3.4%、24.1%、 65.5%。

(二)食品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1、客观原因

(1)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具有多样性。其中通过网络、电视广播获得咨询的手段居于首位,占 71.7%;其次是通过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比例为39.7%;而通过与朋友或亲人交流来获得安全知识的情况较少,仅占 27.3%。

(2)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

约七八成的居民对三聚氰胺奶粉和双汇火腿肠瘦肉精事件有具体了解,对于其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均有一定的了解度。

2、主观原因

(1)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反馈力度不够

部分消费者对自己的消费保护意识不强烈,整个社会对作假企业过于宽容。只有真正出现严重安全事件之后,大家才给予重视。食品生产经营商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缺乏对食品安全的判断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这点,来违规生产换取利润。

(2)食品生产经营商道德缺失,缺乏社会责任

在农村地区,一些小摊饭馆及小农户作坊,开业要求低、政府监管少、村民维权意识薄弱,导致其盛行不衰。在城市地区,相关监管力度加大,但是仍有部分企业不明确其行为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只是盲目跟风,出现事故就以行业群体行为为借口进行责任推脱。

(3)监管体制不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不健全

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由多个部门分段监管,常常会出现各部门工作衔接不紧密、有些责任不明确不具体、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体制机制尚未理顺,易形成协调组织难、沟通难、合作难等问题。在实际监管工作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1)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细化监管责任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都要落实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的教育,提高企业内部知法水平,减少犯法的可能。而一旦出现了问题,生产企业和监督部门的责任必须尽快明_落实,对于利欲熏心者和执法不严者,都要严厉处置。使得各个部门自上而下都知法、守法、不敢犯法。

(2)强化企业的诚信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食品生产销售企业首先要确立诚信为本的道德理念,通过在企业内部加强诚信的宣传教育,强化员工的诚信思想,提高每一位员工的自身素质和道德意识,建立“以诚为本,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了解与食品安全相关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提高生产安全食品的能力。

(3)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加大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其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使得消费者能够自觉抵制“问题食品”,从消费者环节杜绝食用不合格食品的现象。

四、总结

通过本次社会调查可以看出浙江沿海城市与农村居民虽然在消费观念上有些许差别,但总体而言都非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消费者都具有较高的维权意识,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会积极主动地采取保护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令人可喜的地方。但在一些信息交流相对不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依旧严峻。

参考文献:

[1]王华卫,肖菁,梁津铭.浙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一年半办了500多件食品安全案件. http://zjnews.zjol. / system/2014/09/03/020235556.shtml.2014-09-03.

[2]俊标.对城市与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的调查报告--以海宁市为个案.[J].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