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居的诗意

村居的诗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居的诗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村居的诗意范文第1篇

1、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2、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3、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4、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来源:文章屋网 )

村居的诗意范文第2篇

精致的外观,简约的设计,现代小户型家居非常实用的一款客厅电视柜,这款电视柜空间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就可以放出图中的效果。

2、美式古典电视柜尺寸2204*570*480mm

美式古典电视柜,尽显大气豪华,简约质朴,这款电视柜的宽度和以上那款相差不是很大,高度要稍微要一些,整体是一款组合家具。

3、中式风格电视柜尺寸2000*457*550mm

这种中风格电视柜显示中国的文化特色,相信很多传统的家庭都会比较喜欢,这种电视柜宽度稍微要窄一些,适合和其他的一些家具搭配使用。

4、英式实木电视柜尺寸:1800*580*620mm

村居的诗意范文第3篇

关键词:GIS;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F30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107-03

Study on the Layout Suitabil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Based on GIS

Qian Yuelei

(College of City and Environment,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461000,China)

Abstract: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is the important way which about rural residential area optimization layout and new countryside planing. This paper taking Du Qu Town,Linying County as an example,uses the method of GIS spatial analysis,hierarchical analysis and expert scoring to Space layout situ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analysis,and divids different grades to the layout suitabil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and then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planning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Key words:GIS;Rural residential area;Spatial layout;Suitability;Evaluation

农村居民点是农业劳动者共同居住,并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1]。农村居民点建设长期处于农民自发选择的状态,导致目前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零乱分散,集聚能力差,这种松散无序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不利于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农村产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2]。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土地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及供给的稀缺性与社会需求量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迫切需要对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进行评价,进而进行整体规划建设,这对于我国农村的建设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加速转型具有指导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杜曲镇位于河南省临颍县西部,距县城5km,东接城关镇,西邻大郭乡,南依台陈镇,北靠繁城镇和固厢乡,地形平坦,气候四季分明,镇域总面积61.2km2。镇政府所在地河董村,总面积58.5km2,耕地面积3 739hm2。全镇辖32个行政村,89个自然村,292个村民组,16 901户,69 734人。镇区面积7.5km2,镇区人口为2.9万人,是一个人多地少、加工业比较发达的近郊型乡镇。主导产业为木业加工、粮食加工、无公害农业。

2 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在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为评价单元,并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区位因素3个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影响因子的权重;应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进行评价,最后获得布局适宜性评价结果。

3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

3.1 评价流程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是在划分评价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计算出每个评价单元的加权分值并根据分值划分级别[3]。

3.2 评价单元的划分 评价单元是进行空间图像处理的网格,是空间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承载体,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单位[4]。本研究地形及区位数据以栅格作为评价单元,社会经济数据以行政村作为评价单元。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指标选取 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的因素很多,既有宏观的、微观的,也有直接的、间接的,而且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5]。

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有以下3个:

(1)自然因素: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受自然条件如地形、降水、气候等的影响,山地、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稀疏,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密集。

(2)社会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建新房的欲望增强,甚至有的富裕的乡镇已经实现了乡村楼房化建设。

(3)区位因素:农村居民点多分布在区位条件好的地方,且大多数居民点沿道路两侧分布。

综合考虑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各个因素,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概况,结合研究区的具体实际,最终确定8了个影响因子。

3.3.2 指标因子权重的确定 指标因子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实现。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层次分析方法的计算利用EXCEL表格来进行,既简单快捷,又准确方便[6]。经计算得到各因子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及权重

[评价因素\&评价因子\&权重\&自然因素\&坡度\&0.100 \&社会经济因素\&人均居住面积\&0.051 \&人均经济收入\&0.152 \&人均耕地面积\&0.045 \&土地利用现状类型\&0.111 \&区位因素\&道路通达度\&0.180 \&距城镇距离\&0.269 \&距水源距离\&0.091 \&]

3.3.3 评价指标的量化处理 对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选取的8项因子,通过资料分析整理、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等途径,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测算方法,将每个指标进行量化,取得它们的合理值。选取的8项因子分别为坡度、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经济收入、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类型、道路通达度、距城镇距离和距水源距离,具体的分值见表2。

表2 评价指标量化分值

[坡度

范围\&分值\&人均居住

面积(m2)\&分值\&人均经济

收入(元/a)\&分值\&人均耕地面积(m2/人)\&分值\&土地利用

现状类型\&分值\&道路通达

影响范围(m)\&分值\&据城镇

距离(m)\&分值\&距水源

距离(m)\&分值\&0°~2°\&100\&>200\&100\&>8 000\&100\&>1 334\&100\&建设用地\&100\&0~500\&100\&0~1 000\&100\&0~1 000\&100\&2°~5°\&80\&150~200\&80\&6 000~

8 000\&80\&1 000.5~1 334\&80\&未利用地\&80\&500~1 000\&80\&1 000~2 000\&80\&1 000~2 500\&80\&5°~8°\&60\&100~150\&60\&5 000~

6 000\&60\&667~1 000.5\&60\&其他农用地\&60\&1 000~2 000\&60\&2 000~3 000\&60\&2 500~4 000\&60\&8°~12°\&30\&80~100\&30\&4 000~

5 000\&30\&333.5~667\&30\&园林地\&30\&2 000~3 500\&30\&3 000~4 000\&30\&4 000~6 000\&30\&>12°\&10\&6 000\&10\&]

3.4 布局适宜性综合评价 在计算评价单元的总分分值时,采用空间加权叠加法来计算,即把每个因素的作用分层进行叠加,其模型公示为

[S=i=1nwici]

其中:S为某评价单元综合评价分值,W为第i个因子的权重,c为评价单元对应的第i个因子分值,n为因子总数。

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下,将上述因子按照以上模型进行空间叠加,对研究区各栅格的综合分值进行频率曲线统计,以频率突变点为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并结合实际样点的调查验证,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划分为5个适宜性等级,如图1所示。

图1 杜曲镇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评价图

(下转117页)

(上接108页)

4 评价结果分析及建议

通过以上的评价,将杜曲镇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划分为5个等级,最适宜布局区主要位于镇中心和工业比较强的村庄;适宜布局区主要位于各个村庄所在地区域;较适宜布局区主要位于城镇最东边缘地带;勉强适宜布局区位于镇中和工业强村附近,主要是基于生态保护要求;不适宜布局区主要位于镇和村庄周围的耕地和林地所在的区域。

根据评价结果、影响因素以及研究区未来的发展情况,建议将全镇划分为重点布局区、适度布局区、限制布局区和禁止布局区。

(1)重点布局区。重点布局区主要位于城镇中心和工业强村附近,即由以上评价结果所得的最适宜布局区。该区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工业发达,人口密集,政府发展倾向明显,未来发展空间大。

(2)适度布局区。主要包括由以上评价结果所得的适宜布局区和较适宜布局区的综合区域。该区域村庄地理位置较好,居民点用地适中,综合条件较好,虽部分地区离镇较远,但交通便利,且较符合政府发展方向。

(3)限制布局区。主要包括以上评价结果所得的勉强适宜布局区域。虽然该区域内的一些条件符合建设要求,但基于生态保护要求而限制开发的区域。只有在适度布局区的用地已经不能满足建设用地需求的情况下,才可进行建设。

(4)禁建区。主要是以上评价结果所得的不适宜布局中的部分区域。包括基本农田区、水源地保护区等。

5 结束语

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人地关系的核心,其用地情况还受不同区域的特点和政策制度等影响,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点尚需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研究。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问题的研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较多,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希望将来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寻求最科学的方法解决农村居民点布局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华生,黄敬峰,金艳,等.基于GIS技术的县域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及其优化布局[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33(3):348-354.

[2]田光进,刘纪远,张增祥,等.基于遥感与GIS的中国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布特征[J].遥感学报,2002,6(4):307-313.

[3]张建华. 基于GIS的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以山东平邑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0.

[4]曲衍波,齐伟,赵胜亭,等. 胶东山区县域优质苹果生态适宜性评价及潜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6):109-114.

[5]林爱文,庞艳.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适宜性的递阶模糊评价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7):21-26.

村居的诗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存疑;言辞证据;认定;无旁证

一、存疑时有利于被告

(一)本案中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体现的是一种紧急权,意味着在紧急状态下依靠国家的力量来保护某种合法权益已不可能,而赋予个人以紧急权,允许其通过损害一定的利益来避免合法权益受损。在本案的判决书里,法官认为旋的行为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双方争抢夺刀时旋乱捅到杨至其倒在床上,第二段是她害怕杨会起来报复,开始砍他的头部。倘若旋的口供属实,从法律的角度分析,首先,旋与杨年龄相距悬殊,在杨将旋诱骗至出租屋并对其提出发生性关系的非法要求时,这样一种违反法律并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确属存在着实际不法侵害的客观情况,排除了旋“假象防卫”成立的可能性;其次,在旋表示拒绝后,杨以“如果不从,就杀了你”之类的语言进行威胁,表明杨对旋的不法侵害当时是正在进行着的,在这阶段旋所实施的自卫行为不属于“防卫不适时”;再者,从主观上讲,旋的行为是为了使本人的人身权利免受不法侵害,防卫的对象也是针对不法侵害人。所以,这段时间的行为可以构成正当防卫;

(二)本案中当事人的行为是否够构成防卫过当?

就本案而言,旋的第二阶段无疑属于假想防卫,因为杨当时伤情严重,后经法医鉴定,就算没有旋第二阶段的行为,杨存活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那么在第一阶段,旋的行为是否构成了防卫过当呢?在我看来,旋的行为在强度和力度上明显超过了不法侵害的强度力度,从而使得正当的防卫行为变成了不正当的侵害行为。事实上,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防卫过当在造成被防卫者重伤或者死亡的案件中,由于没有独立的罪状与法定刑,往往是按照故意伤害或者故意杀人罪的情况处理的,而具体处罚,则根据重大损害的性质和程度、防卫过当的原因和条件,防卫过当所保护的权益和其侵害的权益、行为人对重大损害的罪过形式以及社会舆论等综合确定。

(三)本案中当事人的行为是否属于假想防卫?

就旋的后一段行为而言,属于对客观情况的错误认识,杨事实上已不存在侵害的可能性,但旋仍实施防卫行为,构成假想防卫,需要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正当防卫是公民在特定的前提条件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一种合法行为。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也可能存在假想防卫。假想防卫是一种基于对客观事实认识错误因而使动机和效果相矛盾的行为。假想防卫是对臆想中的所谓“不法侵害”进行的防卫,因而本质上属于刑法中的事实认识错误。

二、对存疑时有利于被告的法学方法论思考

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是司法裁判的主要任务之一,正确认定案件事实是正确适用法律,做出公正判决的基础和前提。对本案上述法律分析的前提是:作为一起没有旁证的凶杀案,旋的口供构成了认定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存疑时有利于被告,这是刑法上一条古老的原则,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是指在认定事实存在模糊之处难以正确适用法律时,应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结论。该原则也被称为罪疑惟轻原则,“是指犯罪事实上存在与否在证据上尚有合理怀疑时,则本乎刑罚解释谦抑性的作用,应为有利于被告之推定”。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中,“持有最近被盗财物”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推定规则,其典型的判例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73年审理的“巴恩斯诉合众国”一案。在该案中,联邦最高法院认可了原审法官对陪审团的指示——“如果(被告人)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持有最近被盗财物通常就是一种旁证,你们可以合理的据此作出推断并依据本案中证据表明的环境情况认定该持有人知道那些财物是赃物”,并最终维持了原审法院的有罪判决。就本案而言,被告对疑点的解释、对自身所处危险情况下实施的防卫过当、假想防卫行为之必要性、迫切性、合理性的辩解,却需要建立在可理解、接受、合乎常理的范围内,否则嫌犯在没有旁证杀人后,均可凭编造谎言逃脱法律惩罚。根据旋的口供,杨提出要发生性关系,她开始不同意,杨打她威胁她,她很害怕便假装同意,让杨金元先去洗澡。不过并没有乘机逃跑。对此,她曾辩解说是因为杨金元将门反锁。但在公诉人追问下,她承认杨进屋后仅仅是将门带上,并未刻意上锁。接下来的做法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旋不但没有乘机逃跑,还从墙上拿了一把匕首,等着杨洗完澡出来。接着杀死杨后,她从杨的钱包里偷走300元钱(庭审时改称100元)就医包扎伤口后又回到屋内,找到10元零钱,在阳台上呆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离开。她之前正是因没钱住宿才跟着杨金元回出租屋。

就本案而言,旋的辩解存在以下疑点:

1、自愿到陌生男人出租房(少女说法:被诱骗);

2、承认曾答应发生性关系(少女说法:用来骗受害者);

3、有机会逃跑却没有跑;

4、捅伤受害者后没有报警,将其杀死灭口。

因而,不排除金钱冲突的可能性。

事实上,这当中涉及到一个法学方法中的言辞证据的认定问题,因其取得方式的特殊性,它成为了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通常只能成为推理的基础,而非做出结论的充分条件。对于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的认定,显得尤为困难和复杂。本案的关键在于,犯罪嫌疑人的陈述和辩解构成了法律工作者认定案件发生事实的唯一证据,这时对犯罪嫌疑人口供的审查和认证,成为了对其进行定罪量刑的唯一依据。就本案而言,口供的可靠性在实质方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口供内容是否合理

根据本案具体情况,从犯罪时间、地点、动机、手段、结果等各个方面,分析旋犯罪时的现实状况,以此来判定其实施犯罪行为之时的主观恶性(前已述及,故在此不多做赘言)。

2、辩解、陈述的动机

就本案而言,旋辩解、陈述的动机很明显是为自己的犯罪行为寻找合理的动机和理由,以期最大程度为自己开罪。

3、供述是在哪种情况下做出

就本案而言,旋的供述在庭审时做出,这时排除了刑讯逼供成立的可能性,因而不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4、供述内容前后有无矛盾

这一点,在无旁证杀人案件的口供认定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只有犯罪嫌疑人一人的供述作为案件事实认定的证据的情况之下,其所言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所言的逻辑性之上。即:一个人犯了罪,在没有其他任何佐证的前提之下,法官对于此人罪行的认定可以经由其供述来判断。而出于对自身的保护意识,供述之时此人肯定会尽力为自己开脱,陈述与案情不符的虚假事实。此时需要法官具有高度的职业水准,秉承其作为法律工作者惯有的严谨、缜密的思维模式,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论证和解释,从此人的供述当中找出前后不一、互相矛盾的地方,从而推断、还原出整个案件的真实面貌。

参考文献:

[1]郑永流.法律方法阶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99

[2]郑崇智.刑事证据三性审查判断技巧[J].人民法院报,2011

[3]乔恩·华尔兹著,何家弘等译.刑事证据大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316—319

[4]林山田.刑法通论(台湾),台大法律系发行,1998:44

村居的诗意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浙江居民;城市;农村;食品安全;比较研究

一、调查目的

新世纪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为响应党十的号召,我们自发组织了此次关于居民食品安全的调查,旨在对浙江沿海地区(宁波、温州、台州)地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观念和行为模式进行一次比较详细的调查,了解在浙江沿海地区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状况以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行为差别。

二、调查现状分析

(一)食品安全行为模式及现状分析

1、购买食品的主要渠道及考虑的主要因素

(1)购买食品的主要渠道

调查显示,城市和农村居民认为在超市和商场购买食品最放心,所占比例分别高达91.3%和64.0%。摊贩所占比例为42.6%,对比摊贩等其他的食品购买地点来说,超市商场中的商品种类繁多,可以满足消费者在一个购物地点购买多种食品的需求,质量也能得到保证,受到居民的青睐。

(2)购买食品时的考虑因素

居民最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城乡关注度都远高于其他选项,农村更高达92.7%。不同的是,城市居民对品牌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农村居民则更关注价格。这与两者的经济水平及消费观念有关,城市居民认为著名品牌食品的质量更有保障。

2、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及自我维权的情况分析

(1)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

调查显示,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64.9%的城乡居民对此表示很愤怒,认为这种事情决不能容忍;34.3%的城市居民和28.2%的农村居民认为食品安全事故是难以避免的,虽然感到有点气愤却又表示无可奈何;仅2%的居民对此不予理会,维权意识薄弱。

(2)食品安全问题的自我保护情况分析

宁波地区18.3%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处理、自认倒霉,30.1%的被调查者会视情况而定,43.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直接找经销商或厂商协商。温州地区选择前3种方式解决的比例分别是23.1%、48.9%、 22.0%。台州地区选择前3种方式解决的比例分别是3.4%、24.1%、 65.5%。

(二)食品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1、客观原因

(1)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具有多样性。其中通过网络、电视广播获得咨询的手段居于首位,占 71.7%;其次是通过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比例为39.7%;而通过与朋友或亲人交流来获得安全知识的情况较少,仅占 27.3%。

(2)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

约七八成的居民对三聚氰胺奶粉和双汇火腿肠瘦肉精事件有具体了解,对于其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均有一定的了解度。

2、主观原因

(1)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反馈力度不够

部分消费者对自己的消费保护意识不强烈,整个社会对作假企业过于宽容。只有真正出现严重安全事件之后,大家才给予重视。食品生产经营商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缺乏对食品安全的判断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这点,来违规生产换取利润。

(2)食品生产经营商道德缺失,缺乏社会责任

在农村地区,一些小摊饭馆及小农户作坊,开业要求低、政府监管少、村民维权意识薄弱,导致其盛行不衰。在城市地区,相关监管力度加大,但是仍有部分企业不明确其行为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只是盲目跟风,出现事故就以行业群体行为为借口进行责任推脱。

(3)监管体制不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不健全

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由多个部门分段监管,常常会出现各部门工作衔接不紧密、有些责任不明确不具体、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体制机制尚未理顺,易形成协调组织难、沟通难、合作难等问题。在实际监管工作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1)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细化监管责任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都要落实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的教育,提高企业内部知法水平,减少犯法的可能。而一旦出现了问题,生产企业和监督部门的责任必须尽快明_落实,对于利欲熏心者和执法不严者,都要严厉处置。使得各个部门自上而下都知法、守法、不敢犯法。

(2)强化企业的诚信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食品生产销售企业首先要确立诚信为本的道德理念,通过在企业内部加强诚信的宣传教育,强化员工的诚信思想,提高每一位员工的自身素质和道德意识,建立“以诚为本,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了解与食品安全相关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提高生产安全食品的能力。

(3)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加大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其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使得消费者能够自觉抵制“问题食品”,从消费者环节杜绝食用不合格食品的现象。

四、总结

通过本次社会调查可以看出浙江沿海城市与农村居民虽然在消费观念上有些许差别,但总体而言都非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消费者都具有较高的维权意识,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会积极主动地采取保护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令人可喜的地方。但在一些信息交流相对不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依旧严峻。

参考文献:

[1]王华卫,肖菁,梁津铭.浙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一年半办了500多件食品安全案件. http://zjnews.zjol. / system/2014/09/03/020235556.shtml.2014-09-03.

[2]俊标.对城市与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的调查报告--以海宁市为个案.[J].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