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代爱情故事

古代爱情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代爱情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代爱情故事

古代爱情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画皮》 爱情 人性 美

《画皮》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聊斋志异》的记载使其广为流传。故事大意是有一个姓王的书生非常好色,有天将披着美女人皮的厉鬼领回家,终被其所害。后厉鬼被道士击杀。在道士的指点和妻子的帮助下,王生又被救活。故事结尾,蒲松龄借异史氏的口气感叹,人往往被好色等欲望所迷惑,分不清对错忠奸。原著以王生贪图美色而被害的故事,来教导人们洁身自好,不要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否则就会招来灾祸。应该说,原著《画皮》具有一定的禅理性。而近日公映的电影《画皮》无论是情节还是寓意,都和原著大相径庭。

电影《画皮》中人物众多,故事情节也较复杂:披着美女人皮的狐妖小唯爱上将军王生,为了得到他不择手段地迫害其妻子佩容:狐妖的追求者蜥蜴妖小易为了讨狐妖欢心,每日挖人心献给它;佩容求助于游侠庞勇、夏冰等人,众人经过努力,斩除了蜥蜴妖,使狐妖悔悟。该片通过对错综复杂的爱情的演绎,力图引起人们对爱情、人性和真善美的深层次思考。

一、庞勇与佩容的爱情

影片对庞勇和佩容的爱情未作详细交待,但是根据庞勇的表现(一是孤身杀入匪阵,二是弃军流浪江湖三是仍对佩容一往情深)、王生的话(你还那么在乎佩容选择了我)和其他角色的反应,可以推测出以下故事:身为将军的庞勇,武功超群,作战勇敢,为属下所爱戴。但是有一天,和他两情相悦的心上人忽然告诉他,她选择了别人,而这个人就是自己最得力的部下王生。伤心欲绝的庞勇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本欲寻死,但是他武艺太过高强,反而把敌人杀的落花流水。寻死不能的他心灰意冷,选择了浪迹江湖,本来不想再回来,但由于赛神仙和佩容的邀请,又回到本地捉妖。庞勇的回归和古龙名著《多情剑客无情剑》(又名《风云第一刀》)中李寻欢的塞外回归,应该是有本质区别的。李寻欢的回归是因为他心里仍放不下林诗音。十年后,他仍每天用小刀雕刻她的画像。而以庞勇宁折不弯的性格推断,如果不是为了保护佩容和黎民百姓,他应该一辈子都不会再回到这个伤心地。所以从对感情的态度来说,庞勇尊重佩容的选择,以她的幸福为幸福,为了不打扰佩容和王生,他不惜浪迹江湖穷困潦倒。当佩容有危险时,他义无反顾地回来保护她,对身为人妇的佩容始终不离不弃。当身中妖毒、面容狰狞可怖的佩容亲口告诉他“我才是妖”时,他只是淡淡地说一句“你别乱说”,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佩容就是妖魔;当全城军民对佩容以死相胁时,他竟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全城军民为敌,大声⒌馈八敢乱动我就杀谁!”此等豪情和胸怀,真乃大丈夫也!

庞勇对佩容的爱是痛苦的,明明近在粘撸却天涯般遥远:但他的爱是这么高尚、无私和伟大。他对爱情有着极强的信仰,因为他对佩容的话总是深信不疑。庞勇虽然最终也没有得到佩容的爱,但他无疑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不仅得到了璞玉般纯洁的降魔者夏冰的爱,而且作为男二号的他,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远远比第一号王生要高大得多,甚至有观众说:“比王生强一千倍!”这应该是导演的真正目的所在,以高尚的人而演绎高尚的爱,以高尚的爱塑造高尚的人,使观众明白,真正的爱是一种奉献,是对爱人的祝福和奉献,而不是不择手段地占有。

而佩容对庞勇的感情是一个迷,外人无法知晓的迷。从佩容的勇敢坚定来看,在这个荒凉偏僻、妖匪横行的小镇,她应该见到过许多生离死别,她的父亲或许就是这个边镇原来的都尉。从庞勇总对佩容的话总是深信不疑来看,他们彼此是最熟悉的,他们应该相恋过很长时间,或者两个人本就是青梅竹马。小唯是妖的事实她不告诉自己丈夫王生,反而告诉庞勇。这不仅是因为王生当局者迷,而且可以断定,她非常了解庞勇,相信庞勇的果敢坚毅和值得信赖。以观众的眼光来看,庞勇确实要比王生优秀得多。武功高强,果敢坚毅,并且有着对爱情的信仰和专一,肯为爱牺牲一切。佩容曾对夏冰说,“他是个好男人”,但爱情是盲目的,佩容当时偏偏选择了王生。期间或许有许多复杂的故事,或许是被王生的忧郁和优雅吸引,或许庞勇曾因战争失踪几载等等,我们无法从影片中得到更多的信息。那么佩容对庞勇还有爱吗?或许曾经的爱已经风流云散:或许在心底仍忘记不了庞勇,但已无法回头。而表现出来的爱,却只能是一种无奈的亲情,一种妹妹对兄长的敬仰和依赖。

二、王生与佩容的爱情

表面上看,王生与佩容是一对让人羡慕的模范夫妻。当佩容被认作妖魔,即将被处死时,王生的一句“她是妖,我一定会杀了她;但作为丈夫,我怎么能放弃”让许多观众感动不已。影片塑造的佩容更是一个完美的女性,温柔贤淑、有德有行、有情有义。临死前含泪的一句“我永远爱你”足以说明她深爱着王生。并且,为了不使军民再受挖心之害,宁愿承认自己是妖而被处死。她的身上闪动着人性中最美的光辉。这样优秀的女子是纯真而伟大的,是无数男人梦寐以求的。佩容和王生的感情至死不渝,也是观众们希望看到的。但是王生在临死前对小唯说的一句“我爱你,可是我已经有佩容了”,一下子击碎了人们的良好祝愿。应该说,王生的心已经背叛了佩容,剩下的仅仅是道义和责任。心都背叛了,还空守着道义有何用?这个美丽的爱情童话的破灭是绝大部分观众所不愿意看到的。对爱情的背叛,尤其是丈夫对贤良妻子的背叛,是现实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认真分析一下王生背叛的原因,会发现小唯美丽的外表是极其重要的因素,是王生变心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小唯开始就以可怖的真身相对,王生还会爱上她吗?还会对佩容变心吗?答案不言而喻。在现实社会中,变心的丈夫们难道不也是因为第三者漂亮的外表,而弃贤良甚至是患难过的妻子吗?

有人说,背叛是缘于对美的追求。那什么才是真正的美?这应该也是影片想探讨的问题之一。在世人的眼中,小唯是美的,她有着漂亮的外表。但她只不过是披着一张漂亮的人皮而已。当人皮除掉,她的身体是那样的丑陋,如同她丑恶的灵魂。为了保持外在的美,不惜食人心;为了占有王生不择手段,不惜伤害善良的佩容等人。内心丑恶而外表漂亮,是真的美吗?外表漂亮的小唯和伟大的佩容究竟谁更美,一想即知。但是,偏偏是有着蛇蝎心肠的小唯,占据着王生的心,让他发出“我爱你,但是我已经有佩容了”的感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现实社会中不也一样吗?那些背叛家庭和妻子的丈夫们,不正是往往忽略第三者丑恶的灵魂,仅仅被她们漂亮的面孔所迷惑,忘记勤劳贤惠、真正美丽的妻子吗?舍美而逐丑,作为当 代社会流行色,是现实社会的悲哀。影片中军中将士们也是如此,大都因为小唯外表漂亮而喜欢她,甚至许诺可以为她做任何事:而当熟悉的佩容中了妖毒后,再熟悉她的温柔贤淑,也要四处惊散。电影的这个情节安排,既是对美丑标准的探讨,也是对世俗的挑战。世俗的标准往往是错误的,往往是对真理的颠覆和伤害。

“不管你是人是妖,我都爱你,永远爱你”。在佩容被处死前,王生深情的话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爱情的信仰。听到这句话,大部分观众最初的感觉是感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王生对佩容的信任哪里去了?“她是妖,我一定会杀了她”,由此推断,他相信佩容是妖。从庞勇离军浪迹江湖的时间来推算,王生和佩容结婚应有两年之久。两年相伴,尚不能使王生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人而非妖,王生对妻子的信任哪里去了?王生对爱情的信仰哪里去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个王生因猜忌而使爱情和家庭支离破碎?

三、王生与小唯的爱情

王生是善良的,同时性格是柔弱的,所以注定了悲剧的发生。王生对小唯产生爱情,不外乎四个原因:最初是因为怜爱。他从沙匪手中“救”出了小唯,在他看来,小唯是孤苦伶仃的,是需要人照顾的,因此把小唯留在了自己的家。这种怜爱来自人类潜意识中保护弱者的欲望,这种欲望本身是美好的,却被小唯所利用。其次是受到了小唯的欺骗。小唯不断在他面前做出展示自己“贤惠温柔、善解人意”一面,在王生心目的形象是那么的美好。第三是出于对美丽的追求和幻想。出于人类对美的追求,王生潜意识中希望小唯是美好的,也不希望童话就此破灭,所以善良的他根本不愿意相信小唯是妖。第四,肯定自我的需要。王生虽然也是一身武功,但他的性格不能不说是柔弱的。因为过去的经历,或许他一直生活在庞勇的阴影中,庞勇确实比他优秀。同样,在刚强独立的佩容面前,他仍无法找到作为男人的那种自信。而“柔弱”的小唯恰恰给他提供了一个肯定自我的平台,更能让他找回自信。慢慢的,在潜意识中他离佩容越来越远,离小唯越来越近。

小唯对王生的感情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占有阶段。从遇到王生开始,小唯便对他一见钟情,于是想得到王生的爱,并为此不择手段地陷害王生的妻子佩容,不惜毁掉王生现有的家庭和一切。在这个阶段,她对王生的感情只有占有欲。她对小易大声斥责,“你这个整天吃苍蝇的家伙,知道什么是爱吗?!”其实,她又何尝不是呢?正如佩容所言,“你(小唯)根本不懂什么叫”。第二阶段,善良而愧疚的王生在她面前自尽,想要换回佩容和其他人的生命。应该说,这对她是一个巨大的震撼,或者说是醍醐灌顶,让她忽然明白了什么是爱情。她也确实得到了王生的爱,但是王生已经死了。此时的她万念俱灰而又幡然悔悟,于是选择了舍弃千年修行复活了自己的爱人和其他人,而后悄然归隐。在此之前她做错的一切,不过只因她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还没有弄懂什么是爱。这样的结局对观众而言,是可以接受的;而这样的故事放在现实生活中,却未必有这么好的结局。当家庭陷入婚外情中,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多败俱伤。这个结局是影片对“什么是爱”的探讨的深化,也是基于人们的审美观所能做的唯一选择,也只有这样才能寄托导演和观众们的良好祝愿。

四、夏冰与庞勇的爱情

天真无邪的夏冰像璞玉一般完美无瑕。在捉妖的过程中,她和庞勇成了真正的患难之交。这个朴实的姑娘逐渐被庞勇的痴情、勇敢和无私所感动,庞勇也因夏冰的朴实无华而喜欢上了她,英雄的感情有个完美的归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与美人携手而归,这是让我们都希望看到的。

五、小易对小唯的爱情

古代爱情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东邪西毒》 借古讽今 都市 情感 孤独

引言

这部影片在18年前上映,不变的是《东邪西毒》,变的是看《东邪西毒》的人。而14年后的终极版变的是《东邪西毒》,不变的是看《东邪西毒》的人。14年的时间会改变很多,它可以把爱恨烧成灰烬,也可以把红颜摧成白头。年龄大一点的人说我看不懂《东邪西毒》,年轻点的人说我看不懂《东邪西毒》,只是那些在14年中从拥有到失去了的人才能熟悉旁白,能深切感受到其中的凄凉、寂寞与感动。我们在此想起的瞬间,会再次想起某段回忆,这也是我们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看它的原因吧。回味在这十年中自己亲身的经历和《东邪西毒》有哪种相似。影片可以重新出现在眼前,而流逝的事情呢?人呢?这也是我们内心对此片有种无法形容的共鸣的原因之一吧,体会有种无法挽回的惆怅。

这么一部被世人视为经典的作品,再一次重返银幕。不仅为了让我们重找回当年的感觉,也让一些80后、90后所谓没看懂的人去了解它的经典意义。

一、经典文本的“经典性”

之前看1994年版的《东邪西毒》,没怎么看懂。觉得这个文艺片有点过于文艺。说是金庸原著的武侠电影,但看完之后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是一部爱情电影,一部讲述了这些武侠英雄失败的感情故事。这些武功超群的武林人物的感情原来也是这么脆弱与痛苦。在这里面,武侠只是包装而已,里面的所有人都被情所困。这部影片很考验观众,观众需要对金庸的小说有一定的了解,对武侠有一定的认知才能看懂。原版和终极版都标有“金庸原著”。看到“东邪”、“西毒”的名字大家都会直接想起金庸。但仔细想想,在影片中,东邪、西毒、盲侠、贫女、桃花、慕容燕、慕容嫣、西毒嫂子这些人物的性格,都与金庸小说中的角色没有太多共同之处。和1994年版本相比,《东邪西毒》终极版中的一些设计也有所改动,而片中人物的魅力却没有丝毫衰减。演员的表演很到位,把影片精髓演绎的淋漓尽致。

故事的叙事结构采用的是中国传统节气从惊蛰到夏至到白露到立春,从而把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交代的清清楚楚,这是王家卫的一个叙事结构的创意,也是与第一部不同之处。在惊蛰时交代了黄药师、慕容燕、慕容嫣三者的关系,东邪为了体会被爱的感觉而无意中伤害了慕容嫣,导致慕容嫣人格分裂;夏至时,盲侠因为桃花爱上了自己的挚友黄药师而选择逃避去独自闯江湖,桃花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爱的是盲侠;一直信奉事在人为的洪七为了一个鸡蛋去冒险,在白露时遇到了村姑和欧阳锋,立春时讲述了欧阳锋忌妒洪七公的简单,而黄药师却忌妒欧阳锋有一位为他守候的爱人,也给出了欧阳锋、黄药师和西毒大嫂的爱恋关系。故事最后黄药师隐居桃花岛,绰号东邪;洪七接管丐帮号称北丐;慕容燕慕容嫣改头换面成为一代剑侠孤独求败;欧阳锋火烧了小店返回故乡,人称西毒。

台词的经典性也是两部电影的共同之处,如西毒:“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嫉妒。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东邪:“不久前,我遇上一个人,送给我一坛酒,她说那叫‘醉生梦死’,喝了之后,可以叫你忘掉已做过的任何事。我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酒。她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掉,以后的每一天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你说这有多开心。”

盲侠:“你知道喝酒跟喝水的分别吗?酒,越喝越暖,水会越喝越寒。”

洪七:“我以前快是因为我直接,认为对就去做,从来不会想什么代价。”

“我不想跟你一样,因为我知道欧阳峰绝对不会为一个鸡蛋去冒险,这是我和你的分别。”

慕容燕/慕容嫣:“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你,你最喜欢的人是谁,请你一定要骗我,无论你心里有多么的不情愿,也请你一定要说,你最喜欢的人是我。”

孤女:“要是你嫌钱少,我会一直等下去,我想一定会有人肯帮我。”。

上面每个人物的台词都是对自己经历过人生的某一特定阶段的最精炼表达,也是成就经典的原因之一。终极版和1994版台词基本没有改变,对老版的回忆也主要停留在那份孤独悲凉的感觉和那些直入人心的对白、独白。

二、经典重写热的根源

王家卫的思维无疑是超前的,一方面是由于他所处的环境相对比大陆要超前一些,但更多的是他本人对事物发展的认知和直觉是超前的。第一次看1994版《东邪西毒》,印象是一组大牌明星,在沙漠中灰头土脸并有点脏脏的感觉,剧情没有怎么看懂,也许那个年龄还没有达到能理解爱情这个含义的能力。只觉得这是非传统意义上的金庸武侠小电影,不像其它武侠小说里的人物性格鲜明、事件清晰。其支离破碎的故事情节,它们之间仿佛没有联系,观众只有到最后才能明白影片中间的恩怨纠葛。这哪里是《射雕英雄传》里那些了不起的武林大侠,根本就是一部语意不详剧情含糊的电影。终极版是第二次欣赏《东邪西毒》,看到影片的第一感觉就是眼前一亮,内心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与伤感,或许是因为再次看到熟悉的色调和字幕。但这次感觉不一样的是电影的画面和色调都变得更加明亮浓艳,许多旧版中无法显现的画面层次也在此得以显现。影像质量经过精心修复,毫无疑问有了明显提高。电影对白和画面都很后现代,也正是这依旧经典的对白让人在这独特的情境下感觉到一丝伤感与惆怅。现在看来王家卫只是借用金庸笔下大侠的名字表述了人们内心的寂寞和疏离。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终极版重新配乐,马友友的音乐配上没有华丽的大提琴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用灵魂演奏出来的音乐更细腻、更和谐。看着花巨资修复的浓烈饱满如油画般的画面色彩,也许许多人心里念着的可能还是当初那般悲壮质朴的配乐以及那苍凉微微有些模糊的颗粒感和有些泛黄的色调。毕竟所谓经典给人的冲击力总是留在最初的感觉,那感觉也最难被忘掉。

叙事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更多的是讲述英雄的感情故事,痴男怨女的情爱纠缠。从叙事效果来说,这两个版本没有多大差别。那又重现银幕,刚上映就赢得3000万元的内地票房,又说明了什么?人们是怀念当年的经典还是仅对此片的本身经典所吸引?或许还是两者都有?这是一个并不明确的答案,但是笔者认为从以下分析来看或许能说得通:首先是王家卫内心的感触和对事物认识的超前性;其次当时的香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所以他所处的环境和高节奏且事事快餐化的现在相似;加上对当时社会的真切体验和静心观察,让他意识到了高节奏的生活势必会让人的内心在各个方面均不能适应,这个时候或许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就会出现问题:不信任、自我保护、心理扭曲和孤独等都市疾病会出现;再加上导演本身对事物一种独特的认识,所以第一部作品的出现就引起了当时一部分人的共鸣,但是由于当时内陆尚处于较缓和的年代,爱情和一些相关的事情还比较保守,所以在那个时候未必会在内陆引起很大的共鸣,但时隔14年后就不同了。14年,五分之一个甲子时间间隔,让我们从一个节奏缓慢的生活方式进入到一个处处都是快餐式的节奏生活,也让我们这帮80后在感情方面有了足量的阅历。同样我们所处在触手可及的网络时代也给我们带来了影视欣赏的便利,这无疑印证了王家卫当年的超前意识的正确性,所以也就出现了刚上映就赢得3000万元的内地票房的局面。

三、由《东邪西毒》思考现代人的爱情观

看了《东邪西毒》的人都会不约而同的说出一句话:“台词太经典了!”这也是该影片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它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其每句每字都道出了观众的心声,使观众与之产生共鸣。从某种角度来看,该影片像是一部现代都市心理片,它探讨着都市人在现代生活中心态的变化。萧瑟的沙漠象征着冷漠的城市,而影片中的每个角色在最大程度上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性格符号,也更像是诠释着都市中陷于感情中的每类人:西毒,知道每个人的内心想法却不能摆脱自己困扰的人;东邪,只因为想体验被人爱的感觉而成为了风流种子、负心汉的人;盲侠,在友情和爱情之间无法进行抉择最后选择了背井离乡选择逃避的人;洪七,简单直接认为对就去做,从来不会想什么代价的人;慕容燕/慕容嫣,遭受打击后变成性格分裂的人;桃花,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是到底想要什么的人。孤女,一直坚信自己认为正确就会一直等下去的人。洪七却是最后的赢家。所以简单明了有时候却能达到最好的结果。但是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为生活忙碌着,而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情感也已麻木。对感情的发泄也都已渐渐被埋藏到内心深处,因为不被理解,也没有人会耐心成为其忠实的听众。从而一个个都变成了西毒、东邪、慕容燕/慕容嫣等类似的人,却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还能像洪七那样。所以各类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办法找到自己内心的归宿时,选择在影院安静地倾听演员诉说着自己内心一直想说却无从表达出的感受,仿佛找到了失散已久的知音。

影片中的每个人最终都被寂寞折磨如此无助,或者相互嫉妒。从另外一方面讲这也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他们把爱情复杂化,明明在乎,却只因为自己的猜测去判定对方的态度。他们不够相信对方,不够相信自己而选择逃避。“我觉得那几个字原来并不是很难说出口”、“可能是因为他够简单”、“我明白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由此看来片中的每个人都沉浸在往事中无法自拔,都有一段放不下的过去,也再拿不出最初的感觉去尝试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他们认为自己错过了生命中最宝贵的感情,从此也便开始了自闭自恋,不与外人沟通的孤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正是都市人心理矛盾的起源,人们受了伤就在心里筑一道墙,把别人挡在外面,也把自己关在里面。从此便开始了现代都市孤独的恶性循环。

结语

“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别人看来是浪费时间,但在她却觉得很重要。”《东邪西毒》里面这样说。于是里面所有的角色都在自己的角色里,都按照自己的行为模式选择着,所有人都没有办法真正意义上和其他人产生交集,每个人都只演绎自己的内心,好像每个人都那么深爱另一个人,爱的都那么痛苦,但结果就只能是错过再错过。这也是王家卫所有的电影中一直以来强烈的孤独感的由来。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又不是这样。对影片产正共鸣的原因不就是每个人都坚持着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而结果往往和预期背道而驰。自己认为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建立,是由过往的经验决定。而过往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判断的标准又是从何而来?谁又知道是对是错?究竟什么是对错的标准?好像越长越变得模糊。所以,基于自我产生的不管是理性还是感性的判断,是人跟人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而真正放下自我的执行才能让我们看清世界的本来面目。在生活中,还是要打开自己的内心,不要因为自己当初的一个错误的执着而后悔一生。其实,我们要相信爱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烫的咖啡已经凉了,自己慢慢品尝着其中的滋味,心中反复着:爱情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参考文献

[1]陆邵阳.中国当代电影史:1997年以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崔艳蓉.王家卫电影独白语言微析[J].现代语文,2008.1.

[3]高晓雯,苏静编著.东邪西毒宝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

[4]戴丹.似曾相识——经典电影音乐合辑[J].音乐爱好者,2004(01).

[5]《春光映画王家卫》,姜鑫,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古代爱情故事范文第3篇

1、上联:遇有缘人,不枉我望穿眼孔。下联:得无上道,只要汝立定脚跟

2、上联:桃花褪艳,血痕岂化胭脂。下联:豆蔻香销,手泽尚含兰麝。

3、上联: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境。下联: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情。

4、上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下联: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来源:文章屋网 )

古代爱情故事范文第4篇

“东方伊甸园”成都,这里是青羊区也是我们成都的一条仿古街道,她透露出许许多多中国汉代的气息,也记叙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我想你们都看过《泰坦尼克号》吧!她讲叙了一艘失事游艇上所发生的爱情故事,她的结局是凄惨的。而琴台路却讲叙的是一段两情相悦的故事。

老琴台路是成都市青羊区的中国古代文化一条街,它以众多的汉刻画记录了汉朝的一些思想与文化以及民俗风情,并且以记录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闻名于全国。所以,在这里你不得不了解这段故事。

卓文君,西汉临邛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长鼓琴,家中富贵。她是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而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左右——公元前117年),字长卿,四川成都人,汉时文学家,擅长弹琴与写赋。司马相如早已听说卓王孙有—位才貌双全的女儿,他趁一次做客卓家的机会,借琴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他弹琴唱道《凤求凰》使在屏障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和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开店卖酒,司马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来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

听了刚才的介绍,想必对这“QinTaiPath”有了一定的了解吧!现在请看看你们左边的路上,是不是有一些可这话的地砖呢?他们就是“汉刻砖”,上面刻的画就展示着中国传统的思想与生活。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仙人”、“羽人”占了一定的比例,在古代人民的思想中,在很远很远的天上存在一个浮在云上的城市,那里的人都有着神力,掌管着日出日落,电闪雷鸣,呼风唤雨,惩妖除恶等等,他们长生不老,整天吃着琼瑶玉露,生活在那个极乐世界。就像希腊神话中所描述的宙斯与众神生活的地方。在右边是古代人们的生活,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中,马车络绎不绝,商铺林立。请带着你们的想象去看看两边边这一路的刻画!

古代爱情故事范文第5篇

洁白的云彩,弯弯的月儿,闪烁的星星,让原本平静的湛蓝的天空变得热闹非凡,他们都是出来为牛郎织女加油帮忙的吧。看那颗流星,一片匆匆,定是为他们探风报信的。弯月下,是两颗小星星,闪闪烁烁,抖抖擞擞,应该是牛郎织女的两个孩子吧,他们在月奶奶家,时而捉捉迷藏,时而荡荡秋千,父母能够见面了,他们的心情肯定也高兴极了。还有附近的那片白云,自由地舒展着自己曼妙的身姿,时而闲庭散步,时而驻足沉思,她心中定有那不为外人道也的情思。哦,这个七夕之夜,格外有魅力;这个七夕之夜,成就了这个爱情故事的美好结局。

其实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后来上了中学,学了《牛郎织女》这篇课文,对他们的故事了解得更加详细了。不过在我的家乡,结尾还有这样一小段:如果你在院中坐到半夜,一定会感到天空降下了丝丝细雨,因为那是牛郎织女一年难得一见的泪水。前几年,在家乡还有了一个轰动的发现,说在不远几十里外那个叫牛郎村的小村庄,是故事的发源地,村庄人们为此还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仔细想想,除了这个故事以外,那些流传深远的爱情故事多是凄凉的结局:孟姜女的故事,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化蝶的故事,白蛇传的故事……这还算是凄美的,更有那凄惨的:陈世美欲杀结发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传说归传说,为什么它的影响这么深远呢?我想除了故事本身的曲折离奇之外,更有人们对美满爱情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尤其是古代那些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女子们,谁不盼望自己有幸福的爱情呢?

中国的古代,对女人来说是极不公平的社会 ,是畸形发展的社会。看看吧,女子们为了得到男人的赏识,说俗点,就是为了能嫁个好婆家,从小就要裹足,任布条勒住成长,让泪水流进胸膛,直到最后变成只能走纤纤碎步的三寸金莲才算罢休。女孩嫁出去了,假设还是个好人家,那么她的生活就能美满幸福吗?从高往低再看看吧,皇帝可以三宫六院,有钱男人可以一夫多妻,普通男人也可以出去风流风流;剩下那些可怜的女人们,不但为此争风吃醋,还要矢志不移地为男人们牢守贞节;男人嘛花心理直气壮,女人们有丝异心就罪不容诛。在这令人窒息的三从四德下,有哪个女人不希望有专属于自己的美好爱情呢?何况有钱人家是非多,贫贱夫妻百事哀,再加上生活这块试金石,当年少那美好的向往被岁月粉粹,变成失意、压抑、折磨、痛苦后,女人们谁不再次期盼那美好幸福生活呢?

感情是人类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大标志,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那是浓浓的亲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超越时空的友情,而占更大比重的是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爱情。无论是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妙龄少女,还是那步履蹒跚、满头白发的八十老妪,我想心中一定还有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只可惜,在那个对女人已经算是变态的社会,女人们想收获自己的美满爱情,真是难之又难!那“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应是古代多数女人的爱情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