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细胞中的无机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细胞中的无机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细胞中的无机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81-01

生物的新陈代谢离不开细胞的呼吸,“细胞呼吸”方面的知识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针对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细胞呼吸”教学目标

在该部分的教学中,有氧呼吸的基本原理以及过程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难点则在于细胞呼吸中的基本原理及其本质。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细胞呼吸中的基本概念、细胞呼吸的类型、细胞呼吸场所、细胞呼吸的生理意义、细胞呼吸在现实生产或者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真正掌握细胞的有氧呼吸中物质及能量在变化中出现的特点,以及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区别。其次,教师要提高学生对有氧呼吸的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对教材的了解、课外知识的扩展以及与教师的交流讨论,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理解新知识要点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细胞呼吸”教学方法

教师要积极引用学生学习过的细胞呼吸方面的内容,搭建起学生新课程学习的平台。同时,还要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之下,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与观察,对相关知识要点进行归纳与比较。然后再填写学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或者贴图,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知识要点的讲解,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直接讲授法、学生练习法以及读书指导法。

三、“细胞呼吸”教学过程

(1)利用相关视频进行课堂导入。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段有关跑步的视频,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经过剧烈运动之后的真实感受。然后,引出与所讲内容有关的问题:人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其需要的最为直接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同时,由ADP向ATP转化时,需要的能量来源又是什么?之后引出本堂课要讲的内容:呼吸作用中的细胞呼吸。

(2)进行新知识的学习。首先,关于细胞呼吸的相关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教材中有关呼吸作用的图片,让学生回想一下学习过的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向学生播放有关细胞呼吸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思考并且概括细胞呼吸的定义。这一环节结束后,再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细胞呼吸的概念。其次,关于细胞呼吸的方式。先让学生比较在初中时代学到的呼吸作用概念与高中时代学到的概念有什么不同之处,比较完成之后,再进行以下知识的学习。1)有氧呼吸。一是线粒体知识要点。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线粒体的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图片之后,进行教材内容的阅读,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和明白线粒体的相关结构。在学生阅读完教材之后,找学生简单叙述线粒体的结构,并且在学案上进行内容的填写。二是有氧呼吸中呼吸过程知识要点。教师在讲到这一知识要点时,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葡萄糖是如何在细胞之中被氧化分解而释放能量的。在学生进行问题解答之后,让学生参考与有氧呼吸过程相关的图片,进行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分析,或者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最后找学生回答。这一环节完成之后,让学生参考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学案填写。在完成学案填写之后,教师可以找两个学生,由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叙述有氧呼吸的过程,两个学生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表格内容包含:阶段、反应物、反应条件、产物等。最后,在表格填写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将表格内容转化为有氧呼吸反应式。2)无氧呼吸。机体在无法通过有氧呼吸来满足需求时,便会开启无氧呼吸模式,从而产出少量的能量来增加对于机体的供能。教师可以在要求学生阅读完教材之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无氧呼吸分几个阶段进行、与有氧呼吸之间的区别在哪里,等等。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评价这些回答。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这些答案写出无氧呼吸的有关反应式。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制作一个关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异同点比较的表格,其表格设计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呼吸的原料、呼吸产物、场所等方面。4)细胞呼吸在现实中的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细胞呼吸都会运用到哪些方面?比如,如果我们想要运动减肥,是要通过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资料,并且选择其中的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释。5)小结。带领学生回顾整节课堂学到的知识要点,并且找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的复述,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四、结束语

在本节课之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教学。重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达到新课程理念之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细胞中的无机物范文第2篇

关键词:植物保护;种植设计;品种多样化;城市园林生态系统

1 植物保护及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与种植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植保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众所周知,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在人为干预下的极不稳定的生态系统。随着系统内植物的不断更新及改换,再加上单一栽植同一种植物,使得有害生物的规模暴发成为可能;同时,随着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植物的生长势减弱,也促进了病虫害的滋生。

由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必然要求其在病虫害防治的时候,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且要兼顾绿化效果,所以不能生搬硬套各种特点不同的农林害虫的防治方法。应大力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将重点放在如何避免大面积病虫害的发生而不是放在病虫害产生后如何防治打药上。利用植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原理,合理安排植物种植格局,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2 科学进行园林植物设计应该做到的几点

2.1 植物的选择

在植物选择中应以乡土化植物为主,这类植物往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养护成本相对较低等诸多优点。要尽量减少长途调运植物种苗的数量,严格控制跨地区、跨生境采挖移植野生植物,当前尤其要尽量减少大树进城、南树北调。不加论证盲目地从外国或外地引进植物,虽然在景观能够取得较好效果,但新引入的植物往往不适应环境变化,表现出生长不良、对病虫害抗性较弱等性状。

2.2 植物的合理搭配

一个好的种植设计,既要布局合理,避免脱离现实,又要合理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的关系,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避免人为造成植物病虫害共生的环境条件。桧柏类树木,如龙柏、桧柏、侧柏、翠柏等,是城市中优良的常绿树种,在园林绿化上使用广泛,但却是苹果锈病和梨锈病的转主寄主,该病菌性子器和性子孢子,锈子器和锈孢子在危害第一寄主苹果和梨后,又回到第二寄主桧柏类树木上去,以冬孢子角和冬于孢子越冬,翌年春产生小子孢子借风力又回到苹果和梨树上危害,因此在种植设计时,应避免这些植物近距离栽植,至少相隔5km以上。

2.3 种植形式

2.3.1 品种多样化。在坚持物种乡土化前提下,还要努力做到品类多样化。品类多样化是指选择植物时应尽量多选用一些物种,同时要兼顾各种植物类型。将园林模拟成自然生态群落,充分考虑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生态交互性,兼顾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尽量减少以人的暂时需求为中心,片面种植单一植物的现象,尽力避免因植物搭配不当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践证明:只有品种多样化才有生态稳定性,只有植物生态系统稳定,才能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

2.3.2结构复层化。结构复层化与品类多样化密切相关,它是指园林设计在选择植物时除了多品种、多类型外,还要注意植物层间的混配与结合,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复层植物群落。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要因时因地制宜,乔灌藤草花并重,构建丰富多彩、层相繁杂的植物景观。这对病虫害的滋生蔓延、传播扩散有机械阻隔作用,同时还有利于鸟类、蜘蛛等天敌动物及其他有益生物生存繁衍,它们对植物病虫害可以起到很好地抑制作用。如果仅注重观赏和休闲需要,热衷于栽培整齐划一的植物,植物种类、年龄、层级趋向一致,极易出现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等生态恶果,也容易发生火灾和病虫害问题。如大面积栽植冷季型禾本类草坪,会使一些农田迁飞性害虫如蝗虫、蛴螬等,大量进入城市草坪并连年发生。

2.3.3植物搭配合理化。在品类多样化和结构复层化的基础上,园林设计还要争取做到植物搭配合理化。搭配合理化是指既要布局得当、景观优美,又要科学利用植物间的相互关系,配置成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种植结构,避免人为造成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合理的植物搭配能减轻或限制病虫的危害,如杨树林里种植臭椿,椿树的臭味能驱避杨树蛀干天牛。

2.4 种植的密度

树木种植的密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从长远考虑,应根据成年树木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密度。如想在短期就取得好的绿化效果,种植密度可小些。一般常用快、慢长树适当配置的办法来解决远近期过渡的问题,在树木配置上,还应兼顾快长树与慢长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的搭配。树木种植搭配时还要注意和谐,要渐次过渡,避免生硬。种植设计要考虑保留、利用原有树木,尤其是名贵古树,可在原有树木基础上搭配植物种植。

3 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把握以上几点,就能在充分保护植物的前提下达到理想的景观种植效果。

参考文献

细胞中的无机物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把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全过程。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可能存在使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产生重大错报风险并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包括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在审计临近结束之前进行总体复核财务报表是否有未被发现重大错报风险。在审计的三个阶段,分析程序的正确运用能够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关键词:分析程序 注册会计师 审计

分析程序概念及作用

(一)分析程序概念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时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有关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包括调查识别出的财务信息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理解分析程序的含义时,要把握三点:一是分析程序的对象。分析程序涉及不同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的内在关系,数据之间没有内在联系,是不适宜使用分析程序的。二是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是使用分析程序重点,通过计算一定的比率或趋势分析,识别异常的“不一致”或“重大波动”。例如,在经营环境和产销规模等情况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将本年销售收入与去年销售收入的比较来分析销售收入的变动是否正常,比较前后各期以及本年度各个月份存货的余额及其构成,以确定期末存货余额及其构成异常。三是分析的目的。对财务报表揭示的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公允作出评价。正确使用分析程序能够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二)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作用

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分析程序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报表中的异常变化,识别存在潜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分析程序还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状况或盈利能力发生变化的信息和征兆,识别那些表明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问题的事项。

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此时运用分析程序可以减少细节测试的工作量,节约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

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分析程序,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评价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

分析程序运用的不同目的,决定了分析程序运用的具体方法和特点简介:

(一)风险评估过程中分析程序的应用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应当运用分析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运用分析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注册会计师可以发现财务报表中的异常变化,识别存在潜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通过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帮助注册会计师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这个阶段运用分析程序是强制要求。

1.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具体运用。注册会计师在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时,应当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有关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与询问、检查和观察程序结合运用,以获取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及具体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在运用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关键的账户余额及变化趋势和财务比率关系等方面,对其形成一个合理的预期,并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比较。如果分析程序的结果显示的比率、比例或趋势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不一致,并且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无法提出合理的解释,或者无法取得相关的支持性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其是否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例如,注册会计师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得知本期在生产成本中占较大比重的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因此,注册会计师预期在销售收入未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由于销售成本的上升,毛利率应相应下降。但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程序发现,本期与上期的毛利率变化不大。注册会计师可能据此认为销售成本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应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

再如,如果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是制造业,但其利润却总依赖证券收益或其他投资收益,这说明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问题,且将投资收益成为重点审计领域。

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主观认定的会计事项(如固定资产折旧计价方法的选择),有异常变动的会计报表项目,内部控制薄弱的会计报表项目(如递延资产的确认与摊销),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计报表项目,会计报表截止日前发生的大额或异常经济业务(如年末大量销售),长期挂账项目(如逾期应收账款、呆滞存货等)以及与关联者的业务往来等特别风险。

2.风险评估过程中运用分析程序的特点。风险评估程序中运用分析程序主要目的在于识别那些可能表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异常变化。因此,所使用的数据汇总性比较强,其对象主要是财务报表涉及相关账户余额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分析程序通常包括对账户余额变化的分析,并辅之以趋势分析和比率分析。

(二)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的运用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1.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适用范围。实质性分析程序是指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它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不仅仅是细节测试的一种补充,在某些审计领域,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具有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运用步骤。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账户余额或交易;确定期望值;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调查异常数据关系;评估分析程序的结果。这六个步骤需要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

3.实质性分析程序的常用方法。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但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生舞弊,可能产生更为特别的重大错报风险(特别风险)。针对财务报表舞弊使用以下分析方法可能更为有效。

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经常用于对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的分析。由于同行业中毛利率具有平均化的趋势,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太大,就可能在造假。如果其毛利率大大高于行业数,则意味着其收入是虚假的,反之,收入可能被隐瞒。另外,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虚构收入和利润,同时又未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进而导致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急剧增加所致。同理,根据相关财务指标的计算,比较可以给审计人员类似的启示。注册会计师还可以选用收入增长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将本公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资料进行横向比较,来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异常情况。

不良资产分析法。不良资产是指除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不良资产分析法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或者将不良资产的增加额与当期利润总额的增加额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则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有“水分”。

异常利润分析法。是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利润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由于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调节产生的利润要通过这些项目体现出来,此时采用异常利润分析法识别会计报表粉饰将特别有效。

现金流量分析法。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及总体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企业净利润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现金流量的利润,将意味着与之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企业可能存在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

表外筹资监管分析法。表外筹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以反映的筹资行为,它通过租赁产品筹资协议、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代销商品,来料加工、应收票据贴现等方式筹集资金,而无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从而使企业在获得借入资金的同时,不改变资产、负债现状,它可以保持会计法规要求的资产负债率。由于表外筹资的隐蔽性和风险性使报表的信息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对信息使用者构成潜在的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认真分析表外筹资,实行有效监督,以维护企业外部关系人的利益。

分析性程序对销售收入舞弊、存货舞弊、费用舞弊等都是有效的审计程序。

(三)分析程序用于总体复核

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注册会计师应当围绕这一目的运用分析程序。这时运用分析程序是强制要求。

1.总体复核阶段分析程序的特点。在总体复核阶段执行分析程序,所进行的比较和使用的手段与风险评估程序中使用的分析程序基本相同,但两者的目的不同。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主要在于强调并解释财务报表项目自上个会计期间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以证实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所有信息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与注册会计师取得的审计证据一致。因此,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实施分析程序的时间和重点不同,以及所取得的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不同。另外,因为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并非为了对特定账户余额和披露提供实质性的保证水平,因此,并不如实质性分析程序那样详细和具体,而往往集中在财务报表层次。

2.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的具体运用。在审计要结束或接近完成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以确定审计结论的恰当性和财务报表整体的公允性。

比较规范的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完成阶段的分析程序主要是执行三级复核,第一级是由另一注册会计师复核,第二级项目组负责人复核,最后合伙人或主任会计师把关。

在执行分析程序时,合伙人(主任会计师)一般会阅读财务报表(包括附注),并确定注册会计师是否已经搜集到了关于异常的账户余额(或比率关系)的充分、适当的证据。例如,在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公司的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出现大幅度增加,货币资金出现大幅度下降,合伙人(或主任会计师)需要确定负责该公司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已搜集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说明这些数据的异常变动是真实、合理的,是由于行业不景气或者产品结构老化等原因造成上述财务指标出现异常变动,从而确定追加审计程序的广度。

应用分析程序应注意的问题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分析程序能够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但是在运用分析程序获取审计证据时,还应与询问、检查、实地查看等审计程序相结合。

对于重要的项目,准确性较低或重大错报风险高的项目不应过多的依赖分析程序的结果。如果某项认定的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要求较低,而相关内部控制又很薄弱,注册会计师过分使用分析程序的结果,会导致错误的审计结论。因此,注册会计师这时可直接使用交易和账户余额细节测试获取相关审计证据。

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认定只能提供间接证据。这是因为分析程序只能对财务报表认定提供审计的线索和指明审计的合理方向。证明力强的直接证据还得依靠交易或账户余额的细节测试来获取。运用分析程序时存在分析程序结果显示的数据之间存在预期关系而实际上却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实质性测试中未使用分析程序,并不构成审计程序有缺陷;相对于细节测试而言,实质性分析程序能够达到的精确度可能受到种种限制,所提供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证据,证明力相对较弱。从审计过程整体来看,注册会计师不能仅依赖实质性分析程序而忽略对细节测试的运用。

运用分析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具备相当的分析技能。而我国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的经验还不足,这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放弃使用分析程序而直接使用细节测试程序获取有关认定的证据,从而降低审计效率。

分析程序仅适用于数据之间存在某种预期关系的状况。如果分析程序数据之间尚不存在预期关系或不可比,就不能运用分析程序。即使存在数据间的预期关系,采用分析程序也可能产生重大漏洞,因为这些数据不可靠,对于设计完好的、虚假的数据关系,分析程序就难以发现其异常情况。这就需与细节测试相结合。

运用分析程序需要一定的比较基准,才能够评价相关的财务信息。但对于一些行业不存在可供比较的行业数据、历史数据,如一些新发展起来的行业,没有比较的前提,可能导致运用分析程序没有效率和效果。建立有关行业的数据库及时而有必要。

分析程序不能被滥用。并非所有认定都适合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是运用分析程序的基础,如果数据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可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将无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而只能考虑利用检查、函证等其他审计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合理基础。在了解内部控制和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一般不需使用分析程序,关于所有权的认定也不能使用分析程序。因此这就是分析程序有适用性的问题。

结论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关注被审计企业的经营风险,过高经营风险往往导致财务舞弊的发生,也带来了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应该把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可能存在使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产生重大错报风险并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包括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在审计临近结束之前进行检测总体复核财务报表是否有未被发现重大错报风险。在审计的三个阶段,分析程序的正确运用能够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在审计实务中运用分析程序往往起到其他审计程序所不能替代的效果,事实证明,从已经披露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案看,根据被审计单位披露的财务信息,和其他非财务信息,大多能通过分析程序发现相关项目的异常变动。分析程序虽然能够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但是也有本身的局限性,分析程序只有与询问、检查、实地查看等审计程序相结合,与相关交易、账户余额的细节测试相结合,才能确保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S].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修订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S].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

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S].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

细胞中的无机物范文第4篇

关键词:活性污泥 曝气机 专家模糊控制

1 曝气过程被控对象模型及处理

活性污泥处理废水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分布参数线性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建立其数学模型是一大难题。本文仅讨论曝气机速度与溶解氧(DO)浓度之关系,简述如下:

溶解氧(DO)的形成是非线性的,瞬间完成的;而氧的转移是无源的,可用双膜理论来解释(见图1)。

1.1 曝气机

垂直提升式E型叶轮表面曝气机的充氧量、叶轮直径与线速度的关系有如下经验公式:

Qcm=0.37v0.28·D1.88·K

(1)

式中  Qcm——标准条件下的充氧量,kg/h

v ——速度,m/s

D ——叶轮直径,m

K ——池型系数(对方型池,K=0.64)

1.2 氧的转移

氧气转移速率取决于下列各因素:气相中氧分压梯度;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气液相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水温;污水的性质以及水流的紊流程度等。

当混合液中氧的浓度为零时,由于具有最大的推动力,因此氧的转移率最大。在一定条件下,氧的转移速率应等于活性污泥微生物的需氧速率:

dC/dt=Kla(Cs-C)

(2)

式中  C——液相中溶解氧浓度,mg/L

Cs——界面处的溶解氧浓度,mg/L

Kla——氧总转移系数,L/h

1.3 溶解氧(DO)检测

常用的DO连续测定方法是隔膜电极法。其隔膜采用聚四氟乙烯纤维、聚乙烯等组成,用铂、金作正电极,铝、铅作负电极,电解液用氯化钾等溶液。当把这种电极浸入测定水中,连通电流测定回路,则产生电流,其电流大小与水中通过隔膜的DO浓度成比例。根据DO仪的测定原理及电化学方程式分析有:

DOnt=DOst+rcm/α=(1-e-et)

(3)

式中 DOnt——t时刻DO的实测量值,mg/L

DOst——t时刻水样中实际DO浓度,mg/L

rcm——实际OUR值,mg/(L·min)

α——DO仪氧电极响应速度的参数,min-1,在高浓度时 α=9.2min-1

可见,DO检测是非线性,具有滞后特性。

综上所述,可构成曝气机速度控制系统方框图,见图2。

2 曝气机转速的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运用模糊逻辑进行直觉推理。它不需要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适合于高度非线性、扰动因素大、纯滞后、时变特性等对象的自动控制。实践表明,与传统的DDC和PID调节器相比,模糊控制器(FLC)有更快的响应和更小的超调,对被控系统参数的变化不敏感,能克服线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专家模糊控制器(EFC)[1](见图3),把人的经验知识和求解控制问题的启发式规则、手续进行模型化,强调知识的多层次及分类的需要。EFC在保持FLC优点的同时,丰富了适用于FLC的知识结构及内容,使其更具灵活性。

对于曝气机转速来说,其任务是将进水水质水量变化引起的DO改变尽快地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且需有一定的鲁棒性以适应废水处理过程因素变化的需要。因此,曝气机转速EFC应具备这样的控制思想:DO浓度偏离较大时,采取较大的控制量输出(转速变化较高),以体现纠偏迅速;DO浓度偏离较小时,采取较慎微的控制量输出,以减小过调并提高对e和è的分辩率,提高调节精度。

其模糊查询表如下:

若 |c1en|>A

则粗调

(1)

|c1en|>B>|c1en-1| 则中调

(2)

|c1en|>C>|c1en-1| 则细调

(3)

微调

(4)

上表中,优先级依次递减。其中A>B>C为经验值,en为当前采样DO浓度偏离量,en-1为前一次采样偏离量。

为便于实际应用,减少EFC的参数,对上述规则进一步简化。

2.1 调节策略识别规则

IF |c1en|>6C THEN

L=1

(粗调)

IF |c1en|>3C>|c1en-1|  L=3

(中调)

IF |c1en|>C>|c1en-1|

L=2  (细调)

L1=1  (微调)

上式中,优先级一次递减。

2.2 控制规则和查询表

IF E and EC THEN L (调节变量)

IF L and U THEN Y

其中E、EC、L、U、Y分别为DO浓度偏离量、偏离变化量、调节变量、调节策略、控制器输出的模糊量。

输出值Y经过逆量化后转化成实际输出量作为曝气机转速给定,通过曝气机,改变充氧量,实施对废水处理系统中DO浓度的控制。

转贴于 3 仿真研究

以前面讨论的系统为例来进行仿真研究,其控制系统见图2。废水处理系统的干扰D(S )主要是进水水质、水量变化,在这里将它看作理想的正弦干扰,其变化规律:

Q(t)=Q +5000sin(2πt)

S0(t)=S0 +0.05sin(2πt)

将EFC应用于废水处理系统,并将它与PID调节器相比较。其中,设S0=0.150kgBOD/m3,Q=10000m3/d,f=(1/24)h,α=0.42

将EFC应用于废水处理系统,并将它与PID调节器相比较。其中,设S0=0.150kgBOD/m3,Q=10000

仿真结果表明,EFC具有比PID调节优越得多的调节品质和对系统参数的鲁棒性。

4 结语

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法废水处理系统中曝气机速度采用专家模糊控制具有良好的调节品质和对系统参数变化的鲁棒性。EFC不需要确切了解对象的数学模型,设计原理简单,对系统参数的改变不敏感,有较强的适应性;且方案实施简单,性价比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细胞中的无机物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节能环保;存在问题;节能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节能是全球性能源危机大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能源的发展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当今世界,能源短缺问题无疑已经成为共同关注的热门问题,能源短缺越来越明显的制约着经济发展。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提倡节能设计对于污染物的减排、生存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现状

目前国家制定了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规范,施工图审查制度,建筑节能规划设计是其中首要环节,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从分析本地区的条件出发,将建筑设计、建筑微气候、建筑技术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相结合的一种设计方法,也就是说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来取暖,多获得热量和减少热损失,夏季最大限度地减少得热和利用自然能来降温冷却。在设计和施工各个环节,层层把关,取得了不少成果,如在建筑设计中,屋面和外墙普遍使用保温材料,外墙门窗全部采用了中空玻璃,在多层低层房屋建筑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节能环保绿色材料等,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明显。

二、目前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存在问题

2.1部分建筑节能不合理

对于住宅小区最突出的问题是在规划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很少根据夏季主导风向进行小区的自然通风模拟,并根据结果进行小区的合理规划。由于布局不当而造成的部分建筑自然通风不良的并不少见。建筑单体的自然通风也未受到普遍的重视。许多建筑设计大面积的窗户,而开启部分的面积却很小,由于缺乏自然通风,空气流通不畅,很多时间需要开空调,室内空气质量差,不仅增大能耗,而且对健康不利。自然通风优良的住宅,开空调的时间可以大大减少,空调的能耗也会大大降低。由于可以少关闭窗户,居室内的空气质量自然也就好了。所以,小区的规划和建筑自然通风的设计,是与室内热环境和人们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也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环节,而这一环节在我市的许多小区设计中或单体设计被严重疏忽的地方。同时,许多建筑在建筑设计阶段,建筑师对其进行过必要的节能设计,对建筑的布局、朝向、体形、间距、组团布置及强身、屋顶、地面、门窗等维护结构的构造、选材、热工指标曾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了考虑。然而,在进行建筑采暖设计时,设计人员不按照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所得的好热(冷)量指标确定采暖(空调)设备的数量,甚至根本不考虑房屋建筑已经采取的节能措施,仍然一如既往地按非节能建筑进行设计,或者是有考虑,但不是按设计计算结构执行,而是加以过大的保险系数,结果这样所谓的节能建筑投入使用后,与普通建筑相比在能耗上并不节省,或者略有节省但效果不够明显,即人们常说节能建筑不节能。

2.2建筑外墙的遮阳运用被疏忽

设计师在建筑立面设计时,往往注重的是立面造型构造效果,而不考虑遮阳,所以形式作用大于实际功能,建筑遮阳有水平遮阳、垂直遮阳、综合遮阳等,此外还有档板式遮阳、帘式遮阳、百页遮阳等。所以我认为建筑立面设计应与建筑遮阳设计相结合并注意三方面问题,一是明确各种外遮阳的适用性,二是从构件的设计上要处理好遮阳与隔热的问题,三是合理布置遮阳板,避免影响室内空气流动的速度。

2.3对建筑单体的通风设计考虑不周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许多建筑开发商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一般会要求建筑设计人员采用最高容积率进行设计,甚至会出现超值设计的情况,如此一来便会致使许多建筑为一梯六户或者一梯八户,甚至是一梯十户或者以上.这种建筑单体平面的通风效果将会很差,尤其在夏季的时候,室内会积聚大量的热量无法较快散失,只能通过人工通风或者是空调进行降温,从而极大的增加了建筑能耗。同时,在目前许多建筑设计中,一般是根据立面造型的考虑来进行建筑立面窗户的设计,于是出现了采光面积大,但是可开启窗户面积小的情况,如此的设计不仅隔热很差,对通风效果也更加不利。

三、建筑节能设计的对策

3.1采用节能技术和措施

把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放在围护结构保温,推广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新技术,应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如现在江苏地区低层和多层房屋都统一安装了太阳能,而高层建筑则少有人尝试,如果在高层建筑上为每户安装壁挂式外墙太阳能,则可以解决居民夏季洗澡及使用热水问题,相比使用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节约的能源是很可观的。此外,为了解决我们能源和环境的瓶颈,我们必须以实际的能耗数据为导向,以真正降低能源消耗为目标,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从行为、管理、技术全方位落实,才能真正完成建筑节能重大任务。

3.2建筑朝向节能设计

朝向对能耗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正东向或正西向的房屋同正南的房屋相比, 全年综合耗电量大约增加20%。在住宅设计中, 坐北朝南似乎已成为一种定律, 户户朝南又是房产商的招牌售房口号, 但这种做法不一定与当地的太阳入射角和主导风向存在因果关系, 理想的日照方向有时恰恰是最不利的通风方向。 朝向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1) 冬季能有适量并具有一定质量的阳光射入室内, 炎热季节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和外墙面。

(2)夏季有良好的通风, 冬季避免冷风吹袭。由于冬夏季太阳入射角的差别和朝夕日照阴影的变化, 我们应利用合理的朝向, 使建筑在夏季尽量避开南向烈日的炙烤, 而冬季争取尽可能多的温暖阳光, 使建筑获得冬暖夏凉的宜人室内环境。

3.3住宅建筑外墙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相关环保产业的大力发展,关于住宅的建筑节能材料也日趋多样化。墙体型节能材料通过外墙外保温技术,利用双层聚苯保温板,采用中空隔热原理,在双层聚苯保温板和外挂玻璃幕墙间采用断桥和充空气夹层的手法来减少墙体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并达到一定的室内保温效果。目前市场上相关材料种类数量都相对较多,因此在选择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一种材料的性能、价格、寿命等相关参数并结合具体实际,不能盲目选择。新型的复合烧结墙体节能体系,可以生产出低能耗、低污染、高性能、高强度、多功能的墙体材料。发展绿色制砖技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设置生活及建筑垃圾,使“无用”变“有用”,还能更好的保护不再生资源,起到增强墙体节能的作用。大力推广节能型烧砖窑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技术设备水平,降低能耗,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结合不同地区的资源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墙体节能体系的研发和运行。

3.4组织好建筑物室内的通风设计

通风节能设计,不仅有利于改善住宅室内的空气品质,满足人体健康舒适的要求,还叫减少开空调的时间,降低建筑的能耗。因而在建筑群体总平面布置和单体设计时,考虑自然通风是十分必要的。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建筑物正面迎风时,建筑物表面的阻挡会使其迎风而产生正压区,气流绕过建筑物各侧面及背面,便会随之形成负压区,使得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产生压力差,改善了自然通风的条件。

结束语

建筑节能对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建筑节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节能设计的实际应用,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科学的繁荣进步,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为人类创造一个舒适、方便、经济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赵维福,李国林.建筑节能技术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06(5).

[2]陈慧,刘苗苗,徐晓晨.高层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J].工程建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