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二下册语文

初二下册语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二下册语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二下册语文

初二下册语文范文第1篇

《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小船)随着江流飘行,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水都是苍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互比高远,看谁爬得,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马说》韩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便宜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翻译:

初二下册语文范文第2篇

 

科技的作文(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已经走出了以前茹毛饮血的时代,来到了科技发达的年代。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以前发愁晚上没有光明,而今天的夜晚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以前想尝尝海中的美味,都是很奢侈的,而现在鱼肉虾肉都是家常便饭;以往总觉得家信难传,而今天涯若比邻……是的,科学带给我们的一系列的好处是不容忽视的!

唐朝杨贵妃想吃新鲜的荔枝,但是新鲜荔枝是在南方才能吃到的,于是,皇帝派人骑着快马千里迢迢从远在千里以外的地方运输过来,为了保证新鲜,累死了多少匹快马啊!可是如今,想吃到新鲜荔枝在市场随处可见,是普通百姓桌上的家常便饭。可见,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方便啊!

在古代,背井离乡的游子由于长期在外生活、工作,非常想念家乡的亲人,写一封家信,寄出以后,家人却迟迟没有回信……为什么呢?因为那封信可能没有寄到家人手中就丢在半路上了;还有可能是寄出非常久了,家人才收到,再回一个信,在外的游子可能要一两个月才能收到家人的回信,因此,给远方的亲人说一句话都很困难。

现在好了,可以给在远方的家人发信息,速度很快,不到一秒钟对方就可以知道你想说什么,不仅可以对话,还可以视频聊天,这样,就随时可以与在远方的亲人聊天了,也可以看见在远方亲人的模样了,要是在以前,可以与远方的亲人见一面,那是多么幸福快乐的一件事啊!人民没法解决的东西,科学技术一定能帮你解决,比如,学习遇到困难,只要打开电脑,打打字,正确的说法就会显示在电脑的显示屏幕上。只要有了科学,再大的困难都不用愁了。

但是,科学技术在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环境的问题。大规模地把废水排放在河里,使人们吃不到放心的海鲜,大规模地浪费宝贵资源,却从来不想后果是多么地严重。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环境。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是我们人类前进的动力,它给我们带来方便,带来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科技带来的好处,也不能忽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哦。

科技的作文(2)

随着全球的科技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丰富。地铁、高铁、飞机、电话、手机、自动电梯等。这些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磁悬浮列车不是紧贴钢轨行驶,而是以悬浮形式,行驶在轨面上。原来,它利用了电磁感应的相吸和相斥的原理,使列车的车身浮起来,再由太阳能、风力或水力等发动的电力来推动列车前进。这种列车不会有噪音,安全平稳,不会污染生态环境。日本的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磁铁和线圈感应的磁场力量,使车身悬浮。英国伯明翰的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磁和轨道之间的磁场力量来悬浮列车。

水泥搅拌车是来运泥的,而工地要用分散的泥块。为了不让泥水结成硬块,于是就边走边滚动。有一种大型的运动输车也是圆厢,它是用来运输液体的车。液罐车的圆形设计有一定的道理,首先以同样面的材料,以圆形围成的体积最大;再是圆形的没有边角,不容易破损。圆形的罐体承受压力也比较均匀。

人造卫星是一种高科技的传播建筑,每过几年全球必须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由星体、转发器及接收与发射天线、太阳能电源系统、姿态控制与轨道控制系统等组成。我们看到千里以外的电视节目是由卫星发射天线到各个地区的接收战,还会分别提供一些辅助器。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千里以外的电视节目了。

高层建筑在城市常有,是因为地价昂贵,所出只好采用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形成多种多样,有方柱形、圆形、棱形等。常见的有一字形的建筑,像一个长方形的积木,抗风能力较差。圆柱形建筑抗风能力较好,采用圆柱形著名建筑有美国亚特兰大桃树中心广场饭店,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锥形旅馆。锥形建筑的抗风能力最好,而且抗震的能力比较强大。

科技在改变我们生活,科技正把我们领进一个全新的社会。只要我们热爱科学,研究科学,观察科学,就能创造出完美的境界!

科技的作文(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已经走出了以前茹毛饮血的时代,来到了科技发达的年代。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以前发愁晚上没有光明,而今天的夜晚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以前想尝尝海中的美味,都是很奢侈的,而现在鱼肉虾肉都是家常便饭;以往总觉得家信难传,而今天涯若比邻……是的,科学带给我们的一系列的好处是不容忽视的!

唐朝杨贵妃想吃新鲜的荔枝,但是新鲜荔枝是在南方才能吃到的,于是,皇帝派人骑着快马千里迢迢从远在千里以外的地方运输过来,为了保证新鲜,累死了多少匹快马啊!可是如今,想吃到新鲜荔枝在市场随处可见,是普通百姓桌上的家常便饭。可见,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方便啊!

在古代,背井离乡的游子由于长期在外生活、工作,非常想念家乡的亲人,写一封家信,寄出以后,家人却迟迟没有回信……为什么呢?因为那封信可能没有寄到家人手中就丢在半路上了;还有可能是寄出非常久了,家人才收到,再回一个信,在外的游子可能要一两个月才能收到家人的回信,因此,给远方的亲人说一句话都很困难。

现在好了,可以给在远方的家人发信息,速度很快,不到一秒钟对方就可以知道你想说什么,不仅可以对话,还可以视频聊天,这样,就随时可以与在远方的亲人聊天了,也可以看见在远方亲人的模样了,要是在以前,可以与远方的亲人见一面,那是多么幸福快乐的一件事啊!人民没法解决的东西,科学技术一定能帮你解决,比如,学习遇到困难,只要打开电脑,打打字,正确的说法就会显示在电脑的显示屏幕上。只要有了科学,再大的困难都不用愁了。

初二下册语文范文第3篇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作业

(共5题;共35分)

1.

(5分)给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加上正确的音节。

①生活中随处都有“禁________止吸烟”的牌子,可有人就是禁________不住烟的诱惑。

②那些印着“水浒________”“三国”故事的小画片,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

③哥哥在书桌前津________津有味地看着那些小人书。

④我的作文在小学时就常常居全班之冠________。

2.

(16分)比一比,再组词

塌________

喷________

治________

炼________

蹋________

愤________

冶________

练________

技________

眼________

眨________

感________

枝________

眠________

泛________

撼________

3.

(5分)多音字组词。

chuán________

zhuàn________

de________

dé________

děi________

4.

(4分)词语搭配

甜丝丝的________

动作

突如其来的________

事情

理所当然的________

香气

协调有序的________

余震

5.

(5分)口语交际

陈伟不想劳动,又不想被老师批评,于是花钱雇李明替自己值日,还不让李明说出去。由于教室打扫得清洁、整齐,在周末卫生评比中,陈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请你针对以上材料中任意一人的做法,说出你的看法。

二、阅读提高

(共1题;共13分)

6.

(13分)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__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__”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________ 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下沉-——________

重——________

(3)按照课文给下面句子重新排列,在横线上标上序号。

________赶象上船

________称石头的重量

________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________在船舷做记号

(4)读了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参考答案

一、基础作业

(共5题;共35分)

1-1、

2-1、

3-1、

4-1、

5-1、

二、阅读提高

(共1题;共13分)

6-1、

6-2、

初二下册语文范文第4篇

教师先用大屏幕出示安特莱夫的小说《齿痛》的故事梗概:

被称为人类救世主的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商人般妥别忒正患齿痛,对于人类救世主的被杀害,对于这件事给整个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他漠然无所感触,而自己一时的牙痛,却令他有切肤之感。牙痛稍轻时,他则沾沾自喜于自己如何用一匹老驴换了一匹少壮的驴。他牙痛病愈后和人们一起去看被钉死的耶稣,一路上还津津有味地大谈牙痛。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照《齿痛》与《药》,指出鲁迅在哪一方面受其影响最突出。

老师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正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引进比较文学观念指导学生研读、鉴赏文本,以求拓宽视野、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的积极举措。通过比较,学生不难发现,两篇作品最突出的是作品主题的相似:通过《齿痛》这篇小说,安特莱夫表现了救世者不被人们理解的悲剧;鲁迅的《药》反映的是中国的具体现实,描写的是战士夏瑜的悲剧,在基本的主题意义上,二者是相近的。当然,这位老师如能进一步提示学生:(1)在写法上,两文都用先觉者与不觉悟群众相对照,在对照中显示小说的主题意义,都以先觉者牺牲为背景,主要着墨于不觉悟群众的描写,在充分显示群众愚昧的基础上深刻表现先觉者的悲剧。(2)鲁迅的《药》比安特莱夫的这篇小说结构更复杂,内容更丰富,人物更多。在此基础上建议学生课后阅读《齿痛》,作更深层次的比较研读。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研读理解会深到得多,也更利于培育学生自觉比较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中,可以进行这种求同、求异比较研读的文本很多,如果教师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一种比较的眼光,适时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求同、求异阅读,那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往往能够更加到位,也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培育自觉比较的思维能力,增进学习热情。这对于突破现行语文教学中亟待改革的传统套路,融合并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一、求同研读

求同就是“没有任何关连的作品在文体结构、情调或观念上的相似”。这种相似是实际存在的。这种文学现象的求同研究使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总结文学的共同规律,使其能更深地概括更广泛的文学现象。当然,求同研究切忌表面的比附,而是要揭示本质的一致。

求同研读的视点有多种,可以侧重于作品主题内容方面的比较研读,也可以侧重于作品构思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比较研读,关键是能在求同中归纳材料共性,揭示本质,寻求规律。

(一)对文本主题内容方面的求同比较研读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收进了《范进中举》和《孔乙已》这两篇小说。两文写于不同的时代,故事情节不同,但两文在内容上却存在联系,即都是写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遭遇。有位老师在教学《孔乙已》时,就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对照《孔乙已》和《范进中举》,说说两文的主题思想有无相同处?通过对文本的比较研读,学生不难发现,尽管两文故事情节不同,但主人公为了通过科举制度获取功名利禄的生活,他们蒙受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之害相同,所以两文都表达了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主题思想。这位老师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正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比较文学求同研读法指导学生研读、鉴赏文本的一次成功尝试。通过求同比较研读,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进一步认识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在毫无关连的各民族文学中,常常出现共同的主题。例如自然永恒、人生短暂这一主题,古今中外,就有很多作家为之兴叹。仅收入各类教材的诗文就有《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白的《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曹操的《短歌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苏轼的《前赤壁赋》等多篇,文中都有相关的句子咏叹着同样的主题。另有现代派诗人T.S.艾略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四个四重奏》中也写道:“所有时光皆为永恒之现在,所有时光亦弃我不可追。”显然感叹人生短暂、自然永恒构成了一个普遍的主题。又如男女间的纯真爱情由于政治、事业、家庭以至阶级偏见等的干扰而造成悲剧,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共同主题。表现这一主题我们熟悉的作品就有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汉乐府《孔雀东南飞》,还有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故事虽各不相同,主题则大致同一。教学中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求同比较研读,学生就会更深刻地理解:人类所共有的欢乐、痛苦和困扰等往往可以从全不相干的文学体系中看到。

(二)对文本构思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求同比较研读

如初中教材上的《白杨礼赞》和《松树的风格》两篇散文,内容上完全不同:写作的时间不同,描写的对象不同,歌颂的精神不同。但是,排除上述这些内容的相异点,而从表达方面加以比较研读,可以找出两文的相同处。通过对这两篇作品的比较研读,可以发现:两文都是从具体事物的描写中,引出其象征的意义,歌颂某一精神品质;在结构上都是先引出物、描绘物,然后联想,由物及人,以物喻人,即先咏物、后抒情。通过求同比较研读,这类散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就容易认识了。

可见,通过对不同作品主题作求同比较研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同属人类的某些共同的东西,而通过对不同作品的构思布局、表达方式的求同比较研读,则可帮助我们准确地总结文学的某些共同规律。总之,求同研读重在研究文学的本质,找到文学的普遍性。

二、求异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