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班第二学期教师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英语听说课程的小班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我校预科英语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听说课程小班授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到,这次预科英语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认为自己学习英语的自信增强了,听说能力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新的教学模式引导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从而使学习自主性大大加强。面对这样的结果,教师感到的是激励和压力。因而笔者认为,我校预科非常有必要将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相信将会得出更可信、更科学的结论。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目的
为了对我校预科教改试点班级英语听说课程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学生认同度有进一步的了解,为今后此项预科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规模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笔者设计了这份《西北民族大学预科英语小班听说教学认同度调查查问卷》,对我校预科教育学院2013级三个文科班的在校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
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的是我校预科2013级一年制普通文科一、二、三班(自然班)的学生,近130人。学生使用的教材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研究对象的听说课程均由项目组教师担任(笔者一人承担实验班文科二班和同级比较班级理科二班的听说课程)。
(三)调查时间
本实验设计为期一学年,即从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笔者于2014年5月底,即预科2013级文科班学生结业考试之前,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创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听说教学内容小班化教学的教学成效和学生满意程度。必须说明的是,此时这些学生刚刚完成了全部预科英语听说课程的学习,最具发言权。
(四)问卷设计
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以匿名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共计20道选择题。每道问题后附有2至5个备选答案,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项最能说明问题或与自身的学习情况最为接近的选项。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了学生对预科英语小班听说教学的感受、评价、和建议三个方面。调查问卷共发放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8份,有效率为98.5?G。调查结束后,笔者分别对所收集到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了我校预科英语听说课程小班教学试点情况的一些反馈信息。
二、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一)预科英语小班听说教学的试点情况
1、绝大多数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在英语听说方面的进步
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小班授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交流,增加了学生英语听、说练习机会,提高英语会话能力。这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培养要求相符。
预科学生具有入学时英语基础差、成绩低,入学后存在自卑、恐惧的消极心理,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差的群体特点。通过一学年的英语听说小班教学,学生普遍克服了自卑的心理,对英语听说不再恐惧。81.2?G的学生对自己的听说能力有了自信,认为自己能行。在英语口语测试中,第一学期,3.1?G的学生不及格,80分以上的学生占71.1?G.第二学期,1.6?G的学生不及格,80分以上的学生占到69.5?G。口语测试成绩与同级别大班授课的班级相比,试点班级的优势较为明显。以笔者所代课的文科二班和理科二班为例,第一学期文科二班和理科二班的口语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83.9分和77.3分;第二学期文科二班和理科二班的口语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85.3分和79.6分。另外,单从一个班级的两个学期口语测试成绩的平均值来看,学生第二学期的成绩较第一学期有明显的提高。可见,预科英语听说教学是有成效的。
2、预科英语小班听说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些小的授课技巧也能起到增强小班授课教学效果的作用。例如,学生人数的控制和小班学生名单的合理安排,能更有效地传递教师的课堂教学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我校预科英语听说课试点班级中,42.2?G的学生所在的小班是27人,31.3?G的学生所在的小班是20人,26.6?G的学生所在的小班是17人。控制学生人数能更好地将小班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38.3?G的学生建议将小班人数控制在30人,其余62.7?G的学生赞同将小班班额限制降至更低(25人9.4?G,20人30.5?G,15人21.9?G)。45.3?G学生们希望同级别小班课程的同学和目前一样由学生自由组合,31.3?G的学生则希望小班成员间能形成轮换制度,不固定学生的名单。对于这些具体的小班化教学环节的把控,还有待预科英语听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二)原因分析
1、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预科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我校预科多年来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英语听说课小班教学为预科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小班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它的特点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换句话说,小班教学不仅能够更好的照顾“大部分“学生,而且对于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出于无奈而不得不“忽略”的个别后进生也能很好的兼顾。通过一年的教学改革试点,我校预科英语小班教学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满意度高达99.3?G(60.2?G的学生很满意,39.1?G的学生比较满意),不满意度为0.7?G.对于在预科进行英语听说小班教学,35.2?G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而大部分学生(58.6?G)认为有必要。学生的学习意愿相当强烈,81.3?G的学生(有必要55.5?G,非常必要25.8?G)建议增加小班教学模式下的听说课的课时量,这说明小班面授的教学模式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2、英语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关注度的大大提升是促进学生听说能力提高的根本原因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这个理论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启发。课堂上教师的关注具有一种能够改变学生行为的能量。当一个学生获得老师的关注时,他就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他会尽力达到老师的期待,不让老师失望。即,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
小班教学由于班额人数少,使师生之间交流频率增多,密度加大。教师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个学生给予关注,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有效保证了课堂平等的原则。我校预科英语小班教学试点是将每个自然班平均分成2个人数在30人以内的小班进行分别授课。这样不但能兼顾到了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并且学生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流,分享到教师的关注,得到个别化的教育,从而真正达到听力和口语水平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85.9?G的学生对小班教学教师的关注度给予了肯定。他们用切身体会告诉我们,在小班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给予关注。
3、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帮助学生从“要我说”的被动状态进入充分自信的“我要说”的自觉状态的驱动力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预科英语小班授课使得学生课堂实践的机会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与互动。在这种双向交流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高密度地共同探讨,不仅仅会在认知方面达成共识,而且会在情感方面达到共鸣。“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身心放松状态,不用担心自己的英语表达是否正确。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学生才会真正愿意认真听别人说,也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75?G的学生表示小班听说课上大部分时间自己的心情轻松愉快。另外,通过双向交流,学生间增强了信任,能够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同学间关系和谐(98.4?G),师生间关系融洽(97.7?G)。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相当高,使得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经常开展(57.8?G)。大班授课模式下,教师提出论题后,面对一潭死水般的课堂,只好自己作答的尴尬情况再也没有发生。小班教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与人成功交流的快乐。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自主学习
1.大学英语课堂现状分析与问题
在内蒙古科技大学最近所作的一项有关大学英语教学的问卷调查中,许多大学英语的一线教师都反映学生课堂出勤率低,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不高,课堂参与度较差。大多数学生也反映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收获甚微,出勤只是为了平时成绩,而并不能真正学到什么。许多学生甚至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较高中阶段有所下滑。就大学英语课堂而言,要想对大学生英语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到底该怎么做呢?是重复高中的课堂模式,继续照本宣科呢?还是应该利用学生已有的英语学习基础和经验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呢?
2.大学英语学习与中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差异性
大学生总是把大学英语学习与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进行对比。许多同学觉得二者大同小异,感受不到任何区别,因为大多数大学教师仍以讲授教材为主,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并没有明确意识到大学阶段英语学习与中学英语学习的巨大差异。
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传授发音、词汇、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而进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则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学以致用,以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由于中学英语教学偏重讲授和应试,学生的依赖性和功利性较强。而大学阶段英语课时量较中学减少了一倍,又没有了高考这个指挥棒和压力,加之大学专业性学习的加强,学生很容易放松对英语的重视和学习。许多学生觉得英语学习一下子失去了目标,感觉很茫然,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和方向。其实大学生之前基本都学了了至少6年的英语,已经掌握了英语学习最基本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与自我拓展知识的能力。凭借课本注释与查阅词典和相关资料,学生有能力学习教材内容和完成课后练习。如果教师再一味照本宣科,无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沿袭中学教师的授课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就会降低大学英语课堂的效率,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7)中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P.4)
3.新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概述
本着如何能让学生对英语更感兴趣,课堂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更高,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笔者参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7)与国内外的一些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践与学生实际情况,在自己所带的2011级的3个班(专业分别为机械、冶金和矿电,共131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尝试。首先将全班学生分组,每组4-6人,一个组长。每单元基本时间仍控制在6-8个课时完成。实践由5个部分组成,(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难点提问,每组列出10个问题),2-3课时。(2)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单元重点+学生所提问题的top20),2课时。(3)听说(教材)课,2课时。(4)考查评估(个人与小组协作相结合):复述课文,话题拓展,延伸写作,翻译句子等,2-3课时。(5)网络中心自主练习:完成规定内容后可自行选择,20课时(课下)。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与教师辅导讲授相结合。
4.总结比较
4.1实践之前
本次实践从2011--2012年春学期学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开始实施。在第二学期的第一堂英语课上,在即将进行实践的班级组织学生会谈,征求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大学英语课跟在中学时没什么太大区别。”“老师讲完了就忘了,上课老走神。”“很多东西老师不讲自己也能学会,所以觉着上英语课有点浪费时间。可课下又懒得学。”“英语课上就学会了几个单词和句子,能力没什么提高。”“上课学不学都一样,考试的时候学学就行了。”
4.2实践之后
在2个学期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以后再次会谈向学生征求意见时,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辅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增加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自己学比听老师讲效率更高,而且需要自己更努力。”“课上不走神也不打瞌睡了,老师随时在查看进度,有问题随时都可以问,老师的提示对学习帮助很大。”
(2)合作学习加强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与帮助,为学生创造了交际与运用语言的环境。“自己明白的不一定能给别人说明白。我在给小组其他成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也强化了自己的英语知识与学习能力。”
(3)新课堂模式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权威地位,使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创建的动态统一过程,师生步调一致,教学相长。“老师走下讲台,走到我们的身边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感觉不再像以前那样不敢问了。”
5.结语
一周4学时的英语课或大学4个学期的英语学习都不足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对于课堂模式转变的实践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他们从依赖到独立,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乃至终生学习能力。师生角色的转变和课堂组织模式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次实践人数与时间都较为有限,有关大班授课和网络(硬件、软件)资源不足等情况也未涉及和探讨,笔者会继续尝试进一步摸索和完善这方面的实践。希望此文能抛砖引玉,让我们在教学模式改革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条路上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大学英语;会计专业英语;对策
1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在我国各高职院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的通过率也成了衡量其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属于应试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听力、阅读、写作等与考试有关的基本技能得到了重视和加强。但是,由于会计专业的鲜明职业特点,使其对专业英语教学也有独特的要求:即听说领先,辅以一定的专业阅读能力。但是从二年级开始的专业英语往往是以阅读英文资料为主,教师把所有的英文翻译成中文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事实证明,这种教学体系所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不断退化,而其专业英语水平又与实际工作所需相去甚远。因此,如何解决会计专业的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严重脱节的问题,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不揣浅陋,根据自己七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就如何使大学英语向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过渡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2 高职大学英语向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过渡对策的探讨
2.1 形式逼人,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向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倾斜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而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精通英语并能够按照国际通用的会计标准使用英语处理会计业务。无论在国内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外贸企业和一般企业的产品外销,还是在国外开设的中国企业分厂或者直接到外国就业,会计专业英语都是基本能力要求。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专门人才,所以,任何课程的设置都要围绕这一中心目标,突出专业性、实用性。高职大学英语作为高职高专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必须以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为原则,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实用能力为主线,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凸显其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同时又为各专业后续的专业英语课程或行业英语学习奠定基础,而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过度的强调学生的英语过级率。
会计专业英语课程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大学英语基础上,能够掌握基本会计学概念的英语表达;能使用英语进行基本的账务处理。因此,要使学生在会计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顺利掌握其必须的词汇、短语、句型、语法、阅读和写作等方法和技巧,实现其教学目标,这就要求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以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和学习为导向,把会计的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实际运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大学基础英语向会计专业英语的过渡和转化,体现大学英语的基础性地位,实现其工具性作用,从而培养出真正能够利用英语进行交流、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会计人才。
2.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突出实用性是大学英语向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转化的最终目的
“哑巴英语”已经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成了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应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突出实用性。其一应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会计专业英语必须坚持“开口”教学,对于其长长的单词、句子和段落,如果不会念,就无法达到很好的理解和记忆,也就无从掌握。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不敢开口讲英语,一方面与他们勇气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一些同学发音不准,怕人笑话有关。为此,在每节课前,笔者安排两到三名学生分别做课前演讲,话题内容不限,演讲结束后,由演讲者向下面的听众(同学)提出与其演讲相关的问题,并要求给予答复。一学期下来,每个人都有机会站在讲台上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用英语与同学交流。通过这样的课前演讲活动,既调动了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又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增加了口语练习的机会,只要敢开口了,克服了羞怯的心理,后面的口语练习就好办多了。其二应提高笔头表达能力。任何知识的获取和运用都离不开实践。要很好的掌握会计专业英语知识,就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专业术语,掌握运用技巧,用比较规范、严谨的会计英语表达方式回答问题,编制会计帐表,翻译实用会计方面的资料。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课后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口头或笔头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2.3 调整教师角色,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是实现大学英语向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必然条件
大学教学,尤其是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而是组织者、协调者,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各自思想的课堂氛围。作为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需要自主的做好课前预习,课后积极地总结及复习,才能学有所成。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占主导地位的。然而,事实上,对于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仍是被动的。在一堂课中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的往往是那些口语较好而又较为外向的学生,但是这类学生只占少数。大多数被动学习型的学生则保持中学时的学习模式,盼望老师传授他们知识,这些学生仍然扮演着“记录员”或“秘书”的工作,消极被动,课上往往因此出现一片尴尬的沉默,使得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往往流于形式。面对以上状况,作为组织、引导者的教师不能听之任之,不能视而不见,做睁眼瞎,相反应随时掌握课堂进度和节奏,在传授了基本知识点和重要知识点后,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运用教学敏感性,及时发现那些想发言但又怕出错的学生,为他们跨出第一步创造良好的环境。长期以来大学英语的教学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就如同“天书”,面对大学英语,提不起半点精神。那么,面对复杂、难懂,而且实用性极强的会计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否则就会出现“台下人听了无趣,台上人说来无光”窘境,甚至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学生坐在下面云里雾里,神情恍惚,呆若木鸡或鼾声一片,这样的英语课下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有浪费青春,浪费国家教育资源,上课只是走形式的印象,这与我们的教学目标大相径庭,课堂上见不到半点效果,何谈为国家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担当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者,使学生逐步对大学英语产生兴趣,喜欢上英语课,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下能够认真、自主完成作业,为接下来更为专业、更为复杂的会计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兴趣基础。可以想象,学生在掌握了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有坚实的英语基础,那么,培养出精通英语的高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岂非难事。
2.4 重新审视过级后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顺利实现大学英语与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交接
在基础英语方面,高职大学英语的教学缺乏连续性,普遍的做法是大一上学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高等院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事实证明,百分之九十几的学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过级率很是令人满意。但是,既然上学期已完成学生通过A、B级考试的教学目标,那么,大一下学期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目标又该如何确定呢?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是仍然以A、B级考试的标准为准则,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角度出发制定新的、合乎实际的教学大纲,设定新的教学目标,没有什么措施保证学生在参加完应用能力考试后,继续在基础英语方面有所提高。实际上,“通
(下转第64页)
(上接第71页)
过应用能力A、B级考试”与“基础英语过关”完全是两个概念。现在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是应试型的,其明显的特点是“阅读领先,听写跟上”,而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却应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这便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普遍较差的症结之所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学生考级通过后,继续给学生创造学习基础英语的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如我院公共英语教研室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学生英语实际水平,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将原有班级打乱,根据学生的A、B级考试成绩来划分班级,由大班改成小班教学。传统的大班教学人数太多,必须占用大教室,这样老师不是在讲英语,而是在“喊”英语,而“喊”出来的英语就失去了纯正英语本该有的语音、语调、语感等,大班教学对专业外语教学很不合适。小班教学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同时,也易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理解程度、发音情况,教师有机会向每位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也是也是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不至于把自己看成旁观者,上英语课就是单调、无聊,英语老师的讲授成了学生最好的催眠曲。另外,大班教学,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每个班都存在着三个等级:不达B级水平、B级水平、A级接近四级水平。这三个档次混在一起,众口难调,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按照学生英语水平划分班级,将大班变为小班,就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备课、讲课,使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之间的语言双边活动的过程,让各种不同基础、不同素质的学生都得到均衡的、等量的英语应用和实践的锻炼机会。
3 结束语
在当前过渡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只有明确了大学英语与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分清教师与学生各自的角色、注重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处理好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的关系、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才会实现大学英语与会计专业英语的完美衔接,才能使学生在高年级进一步加深和增强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飞跃,达到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静. 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推进职业英语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0(1).
[2]刘锦,吴芳.高职院校《会计英语》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3]陈萍,陈学斌. 对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的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4).
[4]崔丽娜. 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变革探究——对大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再思考[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
关键词:合作学习;中职商务英语大班教学;小组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2-0068-8 doi: 10.3969/j.issn.1006-2831.2013.01.018
1. 导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问题
商务英语专业兴起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商务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活动正在与日俱增,商务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广州市商务英语专业招生人数从2000年以来每年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为广州市100多个专业中的第五大专业,2011年广州市商务英语专业的招生规模达62个班3103人(参看201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平均每个班人数为50人。根据David Hayes(1997)的观点,包含50名或更多学生的班级就可以定为大班。教师少,班级多,班级大是导致大班型教学存在的必然性。大班化教学无可避免!
对于大班化教学,Kevin Verdin在1995年以“OFSTED Finds No Clear Link Between Class Size and Lesson Quality”为题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在对200,000次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班型大小与教学质量没有明显的联系。其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大班还是小班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在多个影响因素中,有效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更为重要。事实上,与小班相比,大班在实际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困难。虽然班型大小不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常骏跃,2003),但大班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探讨。
相较于大班英语教学的优势而言,它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首先,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许多环节不易组织,在进行对话交流操练,短剧、情景表演等时,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参与其中,而教室空间较小,不允许学生去活动,况且少部分学生在活动时,其他学生也会坐不住,组织教学就较为困难了,而且中职学生活泼好动,基础较差和自制力差的特征,也十分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制约了教师对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控作用,使得教学活动进展缓慢,效率低;其次,因学生人数多,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各不相同,众口难调,在使用教学手段、方式的选择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再次,人数众多使得操练难以到位。在中职阶段,为达到学习效果,“操练”必不可少。而在大班中,一切就不那么简单了。由于学生数量多,操练的充分性与普遍性必然成反比,两者不可兼得,因此往往导致既不充分,又不普遍,让操练流于形式,失去应有意义;另外,学生水平不一,教师很难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对个别有困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而言,有照顾不周之感,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作为一种语言,语音的掌握十分重要,在大班英语教学下,大量的学生使教师无法逐一听音、辨音、校正,这就不能保证学生语音的正确,使学生不易掌握正确的语音等。
英语大班型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而这现状在短期内是改变不了的,因此,教师要扬长避短,发挥大班教学的优势并克服它的弊端,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商务英语大班教学如何以能够满足“社会与学生需求、尊重学生实际水平与差异、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发展”的要求为前提进行合作学习,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商务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运用性。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商务工作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中职学生缺乏实际商务知识,没有在商务工作环境中用英语交流的经验,在具体的商务环境下运用英语对他们而言比较困难,大班化教学更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寻求适合学生具体实际的教学方式去改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合作学习”是为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1.2 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目前的研究只限于普通中学、大学和中职基础英语的教学研究,中职学校商务英语如何以合作学习来提高大班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有效贯彻“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还是存在空白,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中职学校有一定的意义,特别是广州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在2010年开发了涉外呼叫业务专门化培养方向,旨在培养大批能胜任涉外呼叫服务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建设一个有执行力、有竞争力、有效率的队伍有助于我们商务英语呼叫中心团队学生的高效发展,同时能够促进整个中职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实际运用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2.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1 PDCA循环理论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互动百科)。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djust(调整)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执行实施计划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定成标准、形成制度。
本课题研究经过: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课堂试验的确立(Plan)课堂实施(Do)课堂评价与反思(Check)反馈调控(Adjust)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四个阶段。
2.2 合作学习的理论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理论起源于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70年代初,欧美国家的专家们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课堂,并发现了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本课题研究是以合作学习的理论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如何实施为核心的。
2.3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对职业教育而言,能力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业能力,也不是完全意义的心理学概念。C.R. Finch,J.R. Crunkilton认为,能力是“任务、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以及评价,它们被认为是在生活或谋生中成功的关键”。这一定义中的“任务”,对于中职职业教育而言,是指存在于工作和技术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如生产物质产品或提供服务等。由此,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过程主要体现为“做事”的过程,是完成职业实践任务的过程。
2.4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职业教育理念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是由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所决定,即任何劳动和培训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在课程的组织上,它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结构中的逻辑主线地位,以职业岗位中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程序为逻辑顺序,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技术实践知识组织教学,并通过设计实践性问题,从中引申出理论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为学习者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3. 研究进程及研究方法
2009年11~12月开题,笔者选取本校08级2个班和09级2个班作为实验与观察监控班。2010年1~3月进行文献研究及确定实验内容。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本校进行试验及在广州市中职学校(荔湾外语学校、番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轻工学校和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等的公开课)选取商务英语课听课评课观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边实验边总结。2011年5~6月进行评价及调控反馈,撰写结题报告。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及个案研究法。数据收集方法则主要以观察、文献、问卷调查、访谈为主。
4. 课题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4.1 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探究并形成在中职学校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方法和途径,构建合作性的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课堂教学与师生关系新模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培养一批既具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又能结合本学校实际教学改革的中职商务英语骨干教师队伍,提高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教学的意识,进而学会积极地评价自我和他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质量。
4.2 课题研究的内容
1. 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应用的师生态度。
2. 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
3. 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已形成的学习模式。
4. 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应用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5. 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6. 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应用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
7. 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应用对学生(特别是商务英语涉外呼叫专门化方向)职业素质的培养的影响。
5. 研究结果
一般来说,有效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几个要求:第一,积极互助。学生必须认识到要对自己以及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第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围坐在一起,必须有机会相互陈述各自正在学习的内容。第三,个人担负责任。每个学生必须对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第四,掌握社交技能。每个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交技能,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尊重小组其他成员,合作解决矛盾。第五,小组合作加工。由此看来,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小组成员具有互补的学习经验和高效的合作方法。如果小组成员配合默契,其学习效率比个体成员相加要大得多。正如一句非洲谚语所说:“与一群人过河,鳄鱼吃不了你。”
5.1 合作学习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应用从2009年12月至2011年5月在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进行了两年的试验,分别有不同年级的班(08、09级)参加到试验中,成为试点班级。本研究以08、09级4个班为个案,对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应用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在这些个案研究中,对学生和教师分别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该试验进行评价。结果如下:
5.1.1 学生问卷
4个班共204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总体评价上,近50%的学生很喜欢或喜欢合作学习,认为一般喜欢的约占三成,觉得合作学习的投入难度适中的占72%,有19%的学生感觉有困难,这些数据符合语言教学i+1输入原则。在教学内容方面,82%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贴近工作场景;70%的以上认为对于了解商务操作过程有帮助,与学生的总体感觉难度恰当相符合;92%的学生认为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难易度合适,专业内容渗透恰当。在教学设计方面,88%的学生喜欢合作学习中设计的活动和练习,认为合理,有利于他们掌握商务英语专业知识。
5.1.2 教师问卷
共有来自4个班的12名教师参加了问卷调查,在第一部分: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应用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中,所有受访教师都认为试验对学生较有吸引力,基本能激发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肯定了试验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岗位需求的紧密结合,难易度、练习和活动设计合理,注重学生团队精神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第二部分:试验是否符合教师的学习需要中,教师们普遍对试验的内容和形式基本满意,试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且容许教师调整教学方法。
5.1.3 学生问卷与教师问卷的综合分析
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从学生学习到教师教学实施的两个角度来看,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应用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师和学生发展以及与就业岗位相关的实用性方面,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
5.2 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比较固定
通过三个学期对校内外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听课和观察,发现由于中职学生英语水平有限,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较为固定,主要有以下的形式:
5.2.1 小组活动比赛法(Teams games)
也叫小组游戏竞赛法,在课堂观察中发现使用最为广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小组由三到四人组成,分为四个环节进行:教师全班教授、小组学习、比赛和成绩评定。合作学习小组的主要作用在与同伴之间互教互学,保证所有成员基本掌握课堂内容,选出代表参加游戏竞赛,为小组取得奖分。这种形式可以使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能享受均等的成功机会。游戏由涉及教学内容的问题构成,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竞赛是展开游戏的基础。
5.2.2 小组分层教学法
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小组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分为不同的层次,各组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同组内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完成同等水平的学习任务。
5.2.3 花锯式合作法(Jigsaw)(又称为信息交叉法)
该方法具体做法如下:(1)教师给所有小组布置相同的学习任务,每个小组成员承担小组任务的不同部分。(2)各组负责相同任务的同学组成专家小组,集中智慧,共同商讨问题。(3)同组同学互教。(4)在小组所有成员学习掌握专家知识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运用新学的全部知识来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灵活合理地运用信息差是这种合作学习形式的关键,这种方式既适合用于商务英语听说课,也适合阅读和写作课。
5.2.4 小组讨论
该方法步骤如下:(1)学生们对某个问题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后,结成四人小组,每组两个pairs,每个pair站在问题的一方,就该问题进行辩论。(2)小组交换立场,再进行辩论。(3)小组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双方意见。该方法适用于对有争议的商务问题的辩论,但限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使用,基础较差的学生会间中使用中文或默不作声。
5.2.5 编号法
该方法做法如下:(1)学生结成小组,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编号。(2)教师给所有小组同一问题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一起商讨,共同寻找问题答案,并确保每个同学都了解问题的答案及其推理过程。(3)教师叫到一个编号,该编号组员举手回答问题。该方法尤其适合于大班化商务英语的语法和词汇的复习掌握。
5.2.6 前置作业分享
郭思乐的“生本教学”重视前置作业的布置和分享。小组合作完成课前作业,开课时各小组选出代表向全体成员在课堂上做展示。通常设计相关资料收集等活动效果较好,相互展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但时间要控制到位,否则整堂商务英语课效率不高,教学活动就会缺乏重心。
5.3 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已形成的学习模式
通过三个学期对校内外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听课和观察,发现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已形成以下的教学模式:
5.3.1 分层-合作学习模式
此模式是把分层理论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模式,主要运用于《商务英语听说》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水平把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的听说任务,让学生自选或教师指定完成。本模式以分层教学、分层评价为操作基础,以小组协作为形式先进行分层指导,再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5.3.2 互助-合作学习模式
此模式是以中职学生群体进行学习的模式,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中职商务英语听说、阅读和写作课都应用广泛。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的认知、情意和技能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上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师生角色上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学形式上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在教学评价上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5.3.3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此模式是自助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关系,利用三种学习优势,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成绩较好的班级的商务英语“生本”课堂较为普遍。无论是商务英语写作还是阅读,学生在完成前置作业时需要自主学习,遇到问题需要探究与合作。
5.3.4 商务英语写作“C+E”学习模式
C是指课堂学习(classroom-learning)。课堂学习(classroom-learning)包括传统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和自主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E是指网络操练学习(e-learning)。中职商务英语写作教学“C+E”教学模式是英语混合学习模式(B–Learning: blending learning)在中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具体实施的体现。
基本操作程序如下:
1.课堂分组建立“模拟公司”2.网络搜索相关主题和词汇3.课堂通过范文学习业务、文章结构与语言知识4.课本机械化模拟练习5.网络化软件反复模拟练习6.模拟公司内仿真练习7.更多的实际工作仿真运用(网络、考试和LCCI考证)。
教师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此环境中获得相应的商务理论知识和充足的写作实践训练,是一个“做中学”的过程,又是一个真正即时反馈的过程。
5.4 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应用促进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广州市中职商务英语质量检测与LCCI等级证书认证接轨,大大增强了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扩大了教育改革的影响。也为会(教研会)企合作、校企合作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更为“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应用” 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
实验结束后,我们运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使用一系列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分别进行了比较,目的是为了检验两组样本在接受“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应用”之后,学生学业成绩是否存在差别以及差别是否显著。
如表1、表2所示,入学时实验班和对照班中考英语考试平均分统计出的t值为0.270.05,这表明在实验开始前,两班学生的英语起始水平是相当的。实验进行一个学期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两个班成绩仍然相差不大(t=0.971,P=0.334),这可能是因为实验进行时间较短,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试验的缘故。而实验进行一年后,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差异显著(t=2.865,P=0.005),这说明“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应用”的优势渐渐显现出来。第三个学期的LCCI会考成绩统计出的t值为2.853>1.645,P=0.005
5.5 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特别是涉外呼叫专门化方向)职业素质水平
个案调查
以实验班学生为个案,对商务英语专业涉外呼叫专门化方向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实习单位涉外呼叫中心的主管,共计8人次。调查的方法主要是:一对一的访谈。包括当面会谈、电话访谈、网上访谈。
调查结果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建设一个有执行力、有竞争力、有效率的队伍,也有助于呼叫中心团队的高效发展。因此,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应用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的首要前提是保持良好的沟通。大家都知道,呼叫中心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们现有的学生实习的涉外呼叫中心目前有三四百号人,而今后随着呼叫中心业务的发展,规模将至少容纳在五百个坐席以上。只有沟通良好,才能保证团队合作的顺畅、高效。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呼叫中心各个岗位都需明确工作职责,日常工作具体落实,采取时间管理方式,将工作安排到最佳饱和状态,保证团队的高效运作。3)有利于让员工形成与公司一致的价值观。为企业创造效益,共同创造价值,将企业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坚持、奋斗,是他们每一位呼叫中心员工都应树立的共同价值观。一个团队,必须要有共同的企业使命、共同的发展目标,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让企业不断持续健康地发展。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中,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而人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一个团队要发展,就要不断努力创新,创新制度、创新流程、创新管理方法、创新服务、创新培训等等。只有不断创新,这个团队才充满活力、朝气蓬勃。5)有利于形成学习型组织。呼叫中心每一位员工都是非常上进,爱学习,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信心与希望的。6)我们的实习生很阳光,有利于形成积极氛围。让学生有归属感,有主人翁意识,是呼叫中心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宗旨,只有营造愉悦的集体氛围,每一位员工是发自内心自愿的、主动的,积极的,才能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
5.6 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应用促进了专业英语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5.6.1 教师信念(teacher beliefs)
试验所介绍的教学理念对于任教这门课程的教师的信念(beliefs)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的。商务英语贯彻的是职业教育的课程观,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任教该门课程的教师多是没有商务背景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师。但在这项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信念逐渐转变为商务英语是语言知识与商务知识并重的课程。
5.6.2 教师研究(teacher as researcher)
在整个实验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接触的是理念与传统不同的专业英语教学理念,因此,引发了教师们在实践中从各个角度和各个层面对商务英语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不断反思、改进,形成了良性循环,拓宽了职业教育英语课程的研究范围,提高了研究层次和教师们的研究水平。
5.6.3 教师知识(teacher knowledge)
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面临的困难是如何实施具有职业特色的英语教学,具有职业特色意味着教师知识(teacher knowledge)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语言知识,而且还应具备相关的职场知识。正如对教师的调查中得知,教师们认为这种试验在他们考虑如何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时,对于他们的专业知识的提高是有帮助的,这里的专业知识包括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和对于他们来说相对较不熟悉的商务知识。
5.6.4 获得的成果
在这两年的实践中,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应用能够将其课程与教学的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的教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行了围绕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应用实施的从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实证研究,成果主要有他们撰写的有关论文及其获奖。余剑琴老师还在课题实施期间通过了中级职称的评审。去年新加入的冯静老师还运用合作学习的理念在大班化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多方运用,并用于指导其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获得2011广州市说课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6. 结论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活动。从合作学习的应用取得的教学实践效果来看,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效果来分析,证明了合作学习确实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实践教学意义及深远的社会意义。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合作学习法在教学活动的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因此,合作学习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层次的思想,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真正能成为学生的便利者、顾问和资源提供者。
本课题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在中职商务英语大班化教学的应用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适应职业动态发展的,是切合中职学校现有的英语师资队伍水平的,同时也为其他文科类的、服务性的大班化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Brown D.H. Teaching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Cuseo J. Collaborative &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 proposed taxonomy[J].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College Teaching, 1992(2): 45-46.
Hutchinson T. & A.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re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Johnson D. W. Johnson R. T. & Holubec E.J. Circles of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4th edition)[M]. Edina, MN: Inter-action Book Company, 1993.
Rivers W.M.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Sharon S. Handbook of Cooperative Learning[M].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1994.
Ur P.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Williams, Marion & Burden, Robert, L.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耿殿磊.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6(1).
劳诚烈.3T模式———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4):34-35.
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石洛祥.大学英语课堂合作型写作互动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82-83.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建设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旨在对每一位高职生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分析、总结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 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高职院校全力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和相关的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如何进行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相关课程建设,成为了当前高职教育领域中的新课题。
一、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产生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产生的背景
在二十世纪60 年代初在西方国家就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很多高校系统地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并于90 年代中期传入中国。社会各界开始重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随着当前我国高考扩招、高等教育就业模式与就业形势的变化,目前,教育部已经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作为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各级各类高校正在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研究。而作为起步较晚的高职教育,更需要该课程来引导学生,帮助学校实现培养目标。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进入高职的时间较短,而我国各地高职院校建设初期大多以规模扩张为主,对学生的就业关注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意识淡薄,观念上存误区。将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教育,将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过程简单地看作是一次性完成的静态事物。2、教育途径较单一,服务机构不完善。仅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组织的几次讲座和招聘会看做是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教育,没有独立的课程支持和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3、缺乏系统的环境支持。多数高职院校只是在三年级才开始关注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指导,其服务质量远远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高职生的要求。此外,很多高职生的就业趋向受父母影响很大,还有的甚至就是父母强加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家庭启蒙教育明显匮乏。
二、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全面
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要求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但仍存在一些的不合理性。例如:一直以大班教学为主,一个班级有上百人,有的甚至高于一百五十人;忽略了课程在年级的分布,很多学校的课程设计为四十课时左右,一般集中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三年制高职);有的没有专业区分,授课时不同专业的学生共用一个教室,使教师授课时无法顾及到每个专业的就业领域。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就业难题一直困扰着各大高职院校。但如何指导高职生做好职业规划,帮助他们找到一份好工作这一重要工作任务往往全部压在了就业指导部门,缺乏其它相关部门的支持与依托,仅仅只能针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出一些指导。同时,该课程的教师队伍也不够专业。例如,授课教师各自为政,相关部门也没有成立相应的教研室,课程教师大多是由基础理论课程教师、辅导员及相关部门领导组合而成,这些教师对学生各专业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了解有所欠佳。
(三)社会支持不健全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各级政府、社会机构等各层面并没有积极的参与到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这项巨大的工程上来,而是一直由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来担当重任。
三、优化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一)建立完善管理机构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是一个系列工作,具有连续性和发展性,需要学校各级领导及各院系与就业指导中心协作配合,包括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以及主管学生工作的各部门。整合各方资源,从各个层面给予就业指导中心支持,共享教育资源,改变就业指导中心孤军奋战的局面。
(二)优化课程设置
实现个性发展,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才能对其进行培养和发展。因此不能将课程全部放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集中授课,集中授课就忽略了过程发展的规律。所以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每学期设定一定的课时来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大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定。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自我认识,充分了解个人的优势和特点,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所在,利于已有重点发展。大二:开设职业设计课程并进行职业尝试。在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全面的认知之后,即可以帮助学生联络各类活动实践基地去参与实践,同时要尽可能多的开展职业调查,分析和确定符合自身的专业和职业,有计划的去参加各类科技活动、行业活动、职业培训,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从而获取基于工作实践的职业认知和经验积累。大三:求职技能培训。这是毕业生在面对求职前根据实际需要而开设的系统的求职训练。想要学生熟练的掌握求职技巧,提高竞争力,更应该通过现场招聘来展现其中的要领,使学生在真正的情景中感悟求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可能面对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应变力。
(三)组建稳定专业的教师队伍
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开设,学校在授课人员的选择上,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资源,建立一支稳定专业的教师队伍。各高职院校大可以利用现有的辅导员队伍,组建一支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现在高校辅导员大多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所学专业趋向多样化,这就为组建专职教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制度也要不断完善,在岗位设置上专职辅导员设定为教师岗位,为他们的课时量提供制度保障,职业规划课程贯穿高职三年,辅导员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和学生课外科技互动指导工作等归纳为辅导员工作量计算范畴,这样从根本上保证了课程各阶段的实施和学生课外各项创新活动的开展。
(四)寻求社会支持完善就业实习及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在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要开展实战指导,就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可以邀请一些企业的成功企业家做讲座,使学生在他们的成功经验中受启发。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有很多脱离实际,都是以讲授式来纸上谈兵,要让学生在低年级设定的职业规划书体现价值,学校就要把学生从单纯的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加强校企合作,进行实战练习,通过企业职业化教育,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竞争力。积极开展“合作教育”利用社会上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固定的实习,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将教学与实习充分结合,让学生在接受职业教学中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职业素养,增强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李萍,经营自己——高职生职业生涯设计[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