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中月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妞妞一个人在院子玩耍。突然,妞妞发现水盆中也有一轮月亮,妞妞感到惊讶,心想:“水盆里怎么会有月亮呢?”
妞妞自言自语地说:“一定是月亮太调皮了,想到地球上找小朋友们一起玩,一不小心滑到水盆里出不来了。”
妞妞决定把月亮捞上来送回家。妞妞刚把手伸到水盆里,月亮不见了,为什么呢?
不一会儿,月亮又在水盆里出现了,妞妞百思不解。
暑假,我和妈妈来到了西湖。西湖是中国最着名的风景游览胜地之一,它有着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自然风光,有着数不清的美丽景致。而我最喜欢的,是坐在画船上,沿路观赏着西湖的美景。
泛舟湖上,心神俱醉。西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一只只小鱼小虾在水里游来游去;西湖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晶莹无瑕的宝石。西湖就像一位少女,亭亭玉立,风姿绰约。天是湛蓝湛蓝的,云是雪白雪白的,山是青翠欲流的……蓝天、白云、青山倒映在水中,仿佛是元代黄公望画的一幅精妙绝伦的山水画。不久,我们来到“三潭映月”。“三潭映月”是水中三座青色的小塔,每座塔上都有五个小圆孔。听导游说,中秋节夜晚,来西湖的人会看到三十三个月亮。每到这一天晚上,工作人员会在这塔心各点上一根蜡烛,透过小孔,就能看到十五个月亮,它们再倒映在水中,就有三十个月亮,天上有一个月亮,水中有一个月亮,还有一个月亮呢?就是人们心中的月亮。天上月、潭中月、水中月和心中月相映成趣,这也是“三潭映月”名字的由来。泛舟西湖,一路山,一路水,一路景……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
西湖,吸引我的不止是它的湖光山色,还有它浓厚的文化底蕴。漫步在白堤上,我不由得想起了白居易的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行走在断桥边,我仿佛看到许仙和白娘子撑着伞欣赏着西湖的美景;还有那不长的长桥,让我浮想连翩,好像看到了依依惜别的梁山伯和祝英台。最有趣的是花港观鱼的石碑。据说,康熙爷写鱼字下面第二点时,突然想起“鱼遇火必死,鱼遇水则生”而四点表示火,三点表示水,于是康熙爷就把鱼下面的四点写成了三点,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封建统治者也在宽厚仁慈的一面。数不完的神话传说,说不尽的人文典故……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呢?
[关键词]新增课文 风趣 现代 诗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04
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新教材改动将近三分之一,新增课文却只有三篇,保留了老教材的诸多精华,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优秀教材的修改不是非得改得面目全非才是好事。继承传统,留住精华,保持优势,发扬长处,在修正中不断完善,也是教材修改的一条新路。苏教版的课文由于未做大幅度调整,我们看起来也并不陌生,又新增了三篇新课文,增添了新鲜的血液,熟悉中有了陌生。
一、着眼大处,关注共性
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新教材新增加了《秋姑娘》《给刘洋阿姨的信》《河里的月亮》三篇课文。这三篇文章都以崭新的视角切入、独特的构思架构、充满童趣与诗意的表达进入教材,给人予耳目一新之感。三篇课文有许多的共性,值得我们关注。
(一) 留心身边,放眼世界
编写者选编的三篇新课文,都立足“留心身边,放眼世界”的视角,从培养人的角度,精挑细选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新课文。编者的用心我们要细细体会。第5课《秋姑娘》让学生抱抱、闻闻、尝尝、听听、看看,留心寻找隐藏着的秋姑娘,擦亮学生观察自然的眼睛;第7课《给刘洋阿姨的信》,通过小朋友豆豆写给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一封信,激起学生对航天飞行的好奇与向往;第8课《河里的月亮》通过天上一个月亮、河里一个月亮的交相辉映,演绎一段神奇,让学生抬头看天、低头看月,关心日月星辰,展开丰富想象,引领学生领略中国特有的月亮文化的魅力。
(二) 解放身心,获得自由
新增的三篇课文都着眼解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获得身心的自由,幸福地徜徉在学习的海洋里。无论是《秋姑娘》《河里的月亮》还是《给刘洋阿姨的信》,都体现了叶圣陶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编者努力解放学生,让他们从小成为快乐的孩子。
(三)培养审美,重在意趣
三篇新增课文都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言有尽而意无穷;都非常讲究意境的创造、审美的培养、情感的熏陶。《秋姑娘》把秋姑娘与儿童捉迷藏的调皮写得跃然纸上,《给刘洋阿姨的信》把一个个疑问问得酣畅淋漓,《河里的月亮》把天上月与河里月的逗趣写得含蓄有味。新增课文都保持了老教材一贯的优良传统,文章少而精,选入教材的都是精华。
(四)学会勾连,关注互动
三篇新增课文都非常关注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了文本与生活的互动,其中两篇课文后面都第一次增加了气泡图。第5课《秋姑娘》在“朗读理解”栏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旁边增加一个气泡图,里面有一个提示性的问题:“我知道,秋姑娘还会藏到……”这样的问题提示有助于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让他们有浓厚的兴趣寻找藏在身边的秋姑娘;第7课《给刘洋阿姨的信》在“朗读理解”栏目朗读课文旁边也增加了一个气泡图,也有一个提示性的问题:“我还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刘洋阿姨……”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与文本互动,使他们借助丰富的课外资料,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把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关心航天事业,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自豪感,培养学生不一样的眼光与视野。
(五)夯实基础,打好底色
三篇新增课文课后均新增设了“积累运用”栏目,提供短语和基本句式的示范和练说。这样增加学生的言语实践,为他们打好说好规范语句的底色,使他们从小练好童子功。第5课《秋姑娘》这样设计练说题目:“读一读,再照样子说一说。‘风 风儿 凉爽的风儿 抱抱凉爽的风儿;花 桂花 清香的桂花 闻闻清香的桂花;月 ’。”由字到词到形容词修饰的短语再到动宾结构的短语,教学时,不用告诉学生专业术语,只需学生按照上面两例一步步模仿练说即可。学生接触这一类短语多了,语言就会变得丰富。第7课《给刘洋阿姨的信》“积累运用”栏目这样设计读一读,说一说:“刘洋阿姨从太空回到地球上。方菊的妈妈从工厂回到家里。 从 回到 。”提供模仿范例和基本句式,训练学生说准确、规范的话。第8课《河里的月亮》“积累运用”栏目的读一读,说一说是:“滚圆 圆滚滚 圆滚滚的皮球 晶亮 亮晶晶 亮晶晶的 ”语序的颠倒、叠词的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表现如此丰富。苏教版新增课文后面的“积累运用”栏目,看似简单,实则安排很奇巧,便于学生接触富有灵性的短语和句式,感受语言丰富的内涵,体会语言的表达力和创造力。
二、关注细节,凸显个性
苏教版新增课文除了具有诸多共性之外,还有许多个性蕴含其中。关注细节,可以让我们驻足欣赏每篇课文不同的风采与韵味――《秋姑娘》的风趣,《给刘洋阿姨的信》的现代,《河里的月亮》的诗意。
(一) 第5课《秋姑娘》――风趣
第5课《秋姑娘》是一首儿童诗,诗歌短小风趣,想象瑰丽,引人入胜。
1.有趣的迷藏。诗歌以秋姑娘和我们捉迷藏开头:“秋姑娘来了,她藏哪儿了?”激发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一个“藏”字激发起“寻找”的浓厚兴趣。于是,调动各种感官找一找,寻一寻,找到了秋姑娘。诗歌以“秋姑娘来了,她走遍每一个地方”结尾,秋姑娘似乎又躲起来了,有待进一步找寻她的芳踪。诗歌首尾呼应,含蓄生动。
2.丰富的表现。诗歌中的秋姑娘面貌变化多样,凉爽的风儿、清香的桂花、甘甜的果实、歌唱的小虫都是秋姑娘的化身和身影。秋姑娘千变万化,有丰富的表现,需要学生到生活中去进一步寻找她的芳踪。
3.多种的感官。《秋姑娘》需要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才能全方位触摸到秋姑娘的个性。“抱抱”是触觉、“闻闻”是嗅觉、“尝尝”是味觉,“听听”是听觉,“面庞”“衣裳”是视觉,只要各种感官一起调动,就能找到藏在身边无处不在的秋姑娘。
4.无穷的回味。诗歌文字优美,回味无穷。诗歌整齐的节奏、对称的语言,富有节奏美;诗歌言简意赅、意境美好,具有意境美;诗歌所配的插图曼妙,给人无穷的回味,富有灵动美。
(二) 第7课《给刘洋阿姨的信》――现代
第7课《给刘洋阿姨的信》是一封信,“神九”“天宫”和刘洋阿姨充满现代色彩,豆豆问刘洋阿姨的几个问题,表现了小朋友对航天飞行的好奇和向往。
1. 接触写信的格式。课文以豆豆给刘洋阿姨写信的形式呈现。学生第一次接触信的格式,开头的称呼点出了信是写给谁的,中间部分是正文,正文后面是写信人署名及日期。课文以书信形式呈现,生动有趣,给人亲切感。
2. 感受提问的魅力。《给刘洋阿姨的信》整封信共有七句话,其中五句是问句:第一问是礼貌性发问;后面四个问句一问接一问,阐释自己的疑问;最后一问关切地问候刘洋阿姨返回地球身体累不累,很知冷暖。整封信让学生感受到提问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航天飞行的兴趣和激起对祖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自豪感。
3. 触摸时代的脉搏。课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关注点不仅仅停留在身边的事物,还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新闻,触摸时代的脉搏,人小心大,对事物充满好奇。
4. 留心插图的运用。课文配了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是刘洋穿着宇航服,微笑地与大家打招呼。《给刘洋阿姨的信》有了这幅插图,学生更觉得亲切,可观可感可问;有了这幅插图,学生有了具体倾诉的对象,发问更为自然,学习更为流畅。第二幅插图是“神九”发射以及“神九”与“天宫”对接的情形。教学时,引导学生看看图片,看看相关视频,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 第8课《河里的月亮》――诗意
第8课《河里的月亮》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把我国浓郁的月亮文化蕴藏在天上月、水中月两个形象其中。小诗意境优美、想象奇特,充满诗情画意。
1.规整的节律。《河里的月亮》是一首诗歌,节奏欢快,富有变化。“天上一个月亮,河里一个月亮,滚圆,滚圆,晶亮,晶亮”,“天上”与“河里”对称,天上月,水中月,规整的节律,欢快的心情。“滚圆,滚圆,晶亮,晶亮”反复的使用,把天上月、水中月的形状、色泽、光亮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人眼前顿时一亮。诗歌中间“一条小鱼游过,月亮忽然碎啦,一块,两块,东晃,西晃”突出变化的神秘莫测;“一块,两块,东晃,西晃”,对称的再次使用,把月亮的神奇、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诗歌以“它依旧是那么滚圆,滚圆,晶亮,晶亮”收尾。这一诗句的反复使用,首尾的呼应,增添了回环整齐的美感,给人余音绕梁、余味无穷之感。
2. 神奇的想象。《河里的月亮》这首诗歌充满神奇的想象,月亮被小鱼游碎,碎成一块两块,东晃西晃,如同镜子一般,多么富有创意的想象,给人灵秀之感。静之后变为动,动之后恢复静――“啊,不要惊动它,让它安静一下”。拟人手法的运用把月亮表现得像个淘气的娃娃,天上人间融为一体,更增添了它神秘的色彩。
3. 丰富的意象。《河里的月亮》这首诗歌有着丰富的意象,天上月、水中月、鱼儿等,给人予想象的时空,构筑了优美的意境,耐人寻味,妙趣横生。
一群猴子在森林中各自玩耍时,蓝猴抬头看到了又圆又亮的月亮,梦想拥有它,于是吹了一声口哨把大伙召来,它们采用接竹竿的形式摘起月亮来,无奈竹竿接再长,月亮仍高高在上。黄猴看到井水中月亮的倒影时,也兴奋地吹起口哨召来大伙,蓝猴搔搔脑袋再生一计,大伙又一个接一个倒挂金钩捞起月亮来,可是月亮果然被捞进葫芦瓢里时,它们又为谁拥有它打起架来,结果,葫芦瓢落地,月亮“碎”成一片,真应了“水中捞月一场空”。
2、《井底之蛙》。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会。或者只露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蚪,谁也比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里的青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3、《掩耳盗铃》。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4、《东施效颦》。
歌德曾说:“有两件事深深地打动我。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准则。”若说那星空确是万分璀璨且奥妙,但若失了那一轮皎洁而情系世间每一个角落的月亮,恐怕也要黯然失色几分。
月儿的美好一直是令我向往的,无论是夏季的月还是秋季的月,都别有一番韵味。我常想:在一个隐蔽的地方,没有喧嚣,没有吵闹,覆盖着一片茂密的树林,林间有一条柔美、蜿蜒的小溪。夜空中的月亮围绕着一层柔和的圆晕,美得亦真亦幻;月光也如流水一般隔了树照过来,在高处丛生的灌木下,投下斑驳陆离的月影。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月光随着戏水的微波荡起了阵阵涟漪,如鱼鳞般熠熠闪烁。月月月,景之韵;影影影,景之律。如此一结合,月影便成了世间唯美的音符,在树林间回荡,在小溪里流淌。
我看着月儿施施然地从东边升起,漫步于浩渺的天空中。云朵是她一路同行的伙伴,星星是她志同道合的好友,深蓝的夜空中因有了月儿而安详和宁静。月儿是宁静的,犹如一位腼腆的少女独自在河边轻轻抚摸长发的背影,静美却又透露出淡淡的疏离,氤氲着一种似有若无的水汽;月光又似一层轻纱,在安详的夜中轻轻为世间披上一层薄薄的、鹅黄色的纱衣,让人们从万家灯火的喧嚣中逐渐入睡。小时候,我会端着一盆水坐在落地窗前看水中月亮,悄悄地想,我的影子就是在月亮里快乐地生存着吧,我想和影子你交一个朋友,你从月亮里出来降落在人间,降落在我的窗台上,让我看一看你,好不好呢?
莫大的宇宙中,浩瀚的人海中,我思考着,我可能也是一枚失散于人间的小月亮吧,散发着淡淡的、浅黄色的光芒,在溪水中,在树林间,在草坪上随意地嬉戏。偶尔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我便会情不自禁地去寻找窗外的月亮,企图从那里找到启发。每每夜晚坐在窗前,我看着那月色从窗外透进屋内,被窗户掰成两半,然后在我的眼中跳跃、弥漫、氤氲,就会有一种心动和似曾相识。那月色不知为何触动了我的心,让我的心细细地疼了一下,但继而又温暖起来,那可能就是月亮在呼唤我,在给我的心灵镀上一层微黄的光。我想我可以自豪地说,这是我心灵的颜色,是月亮的颜色。
这是我与月亮之间穿越万千层障碍、不可分割的联系。
是我和月亮的一个小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