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蔡康永微博

蔡康永微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蔡康永微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蔡康永微博范文第1篇

首秀:搭车蔡康永新书

画面中的女子手持一款粉色大屏手机,亮丽的荧粉色外壳十分抢眼。不顾电话那端无人应答带来的挫败感,女子依旧固执地为了原定的约会而翻箱倒柜。她换了一套又一套衣服在穿衣镜前比对效果,只为找到最抢眼的那件。

随后一段爱情治愈系的文字浮现在屏幕之上。“你有试过,有时候明明知道这段爱情已经完蛋定了,却还是不顾一切,拼尽全力,把它一路谈到尽头,哪怕撞壁撞山到灰飞烟灭也不管吗……”

这段镜头出自台湾主持人蔡康永为他十月份上市的新书《蔡康永的爱情短信——给未知的恋人》拍摄的推广视频。在视频的最后,制作方感谢产品提供商联想乐Phone S720,作为重要道具它在该系列的视频中穿插出现,成为故事的一条主线。

9月10日,蔡康永通过新浪微博了以上视频,引发粉丝对他新作的期待和猜测,而植入其中的联想乐Phone S720自然也没有逃出群众雪亮的眼睛。

这是乐Phone S720的首次抛头露面,借由蔡康永微博近两千万的粉丝人气给受众留下了较好的第一印象。“它是联想针对年轻时尚的女性人群打造的一款智能旗舰手机。针对女性消费群体的时尚性和未来需求特征,S720坚持娱乐营销为主。蔡康永当时看了这款产品很喜欢,而恰好他最近出了新书,我们希望能和他有推广方面的合作,让更多女性朋友了解我们的S720。”联想MIDH市场推广部总经理王彦说道。

:国际信息通信展

随后联想乐Phone S720与蔡康永新书的合作在微博、垂直媒体、视频网站、论坛上得到延续,几大阵地同时曝光,为半月之后的正式进行预热。其中乐Phone官微配合发起“蔡康永书签征集”和“PK蔡康永爱情短信”两大活动,迅速引爆,让网友从不同角度诠释对爱的理解,成功跻身新浪微博热门话题,并且吸引陈翔、高希希等众多娱乐明星大腕的热议和参与,巧妙借明星牌在微博上掀起“PK蔡康永要出色”的热潮。

“现在人们的生活都与网络息息相关。”王彦谈起此次开展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原因,“它是未来营销的趋势之一,能在用户与品牌之间产生更好的关联、共鸣以及吸引。”

2012 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期间,联想集团正式了致美女性智能手机乐Phone S720。

这一时间节点其实暗藏玄机。“手机通信展是手机行业的盛会,借助这个契机S720正是联想细分市场顺应行业趋势的重要体现。”王彦解释道,“而且每年的9月份是新品推出的重要市场时间点,因为临近国庆节、黄金周,便于企业做好充足的市场准备。”

细分:为女性量身打造

“S720的产品内涵、使用体验和购买价值都极具女性特色,可以说是‘内外兼修’。”王彦这样评价。从外观来看,乐Phone S720机型较薄,侧面的流线型显得既苗条又有曲线。“通过用户研究中心对未来流行色彩的研究,我们选择了荧光粉作为外壳的主打颜色,同时辅以融雪白和薄荷绿等女性喜欢的其他色彩。”

蔡康永微博范文第2篇

自2011年6月起,反对同性恋的微博言论导致娱乐圈大讨论。

二,反同事件详情:

1、吕丽萍转发别人微博日志时掺杂个人感情,使用不正当词汇诋毁同性恋群体;

2、转发了上述微博后,立即引发众多网民的强烈反对和不满;

蔡康永微博范文第3篇

蔡康永出身世家,做过大学老师、电影编剧、时尚杂志总编,还是作家、服装设计师、收藏家,当然他最著名的身份是主持人。一路走来,即便心底有孤独、逃避、悲观的一面,蔡康永用另一面的温和、理智、丰富将自己解脱出来,温和对抗残酷世界的压力。

再见,《康熙来了》――蔡康永是主持人里的异类,他身上有着读书人特有的“阴险”

10月16日,蔡康永通过微博公布了离开《康熙来了》的决定,随后他的亲密搭档小S也立刻宣布与康永哥“共进退”。近十二年的《康熙来了》伴随了多少人的青春,没有了“康”和“熙”,这算是“end of an era(时代的终结)”吗?

这一消息引发了台湾娱乐圈的大震荡,就连综艺天王吴宗宪都发文表示惋惜。而另一方面,内地娱乐圈则欢欣雀跃,先后参与了多档内地网络综艺节目主持秀的蔡康永,将继续转投内地捞金,而最有可能的新东家,很大可能是此前合作愉快的芒果TV。

做过大学老师、电影编剧、时尚杂志总编的蔡康永,现在还是作家、服装设计师、收藏家,当然他最著名的身份是主持人。

有人说,蔡康永是主持人里的异类,他身上有着读书人特有的“阴险”。如果把《康熙来了》看成一个魔术,那么小S就是大变活人,专供耍宝,蔡康永则牵动着看不见的丝线,操纵这一切。

要知道蔡康永可是出身世家,美国电影科班出身,一手秀才文字,他为什么会投身电视?

去美国闯荡前,他买了一本《世界名导演传记》,从名录上的A-Z一个个排查,找25岁就拍第一部电影的大导演,然后开始自己就是他。奥逊・威尔斯?不错不错,25岁就拍了《公民凯恩》。下一个?什么?25岁时什么都没干,那就赶紧翻过去。一直到28岁,再看28岁那年就拍电影的导演,比如罗曼波兰斯基……最后他很悲哀地承认,青史留名的导演都是倒霉蛋,大概都是要被生活折腾到残花败柳了,才能拍出处女作。

蔡康永这样给自己的行为贴标签:他是个识相的,不想扮愚公。

他也被电影圈的慢节奏生活搞怕了,这个圈子的生活就是从“一个故事”聊到“另一个故事”――每天晚上大家都很HIGH地聊故事,即使实现也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最后他一听“我有个好故事”就想吐。

这不是他的生活。电视多好,做好了就推出,第二天就知道观众的反响。“知道一件事可能不妙,会立刻闪。我才不要陷在悲剧里。”

1995年,当时的传讯电视台高管、徐克的夫人施南生在台湾物色人选,符合“有点洋派,有点中国底子,不要太老,不要太年轻,不要太好看,也不要不好看”的蔡康永由此走上主持台。说话也成为他和这个世界沟通、和解的办法。

他在电视上说话,还在书上说话,在微博说话,娓娓道来,喋喋不休,还出了两本《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我喜欢研究说话这件事,是因为我觉得透过研究说话,你会比较根本地搞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搞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别人在想什么,以及最有趣的,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贵族少年”的野蛮生长:也许每一个被迫像宠物一样长大的孩子都会成为“夕阳武士”

蔡康永的文化修养与家庭环境有着深厚渊源。

他的父亲蔡天铎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家族经营着当时上海最大的轮船公司――― 中联轮船,显赫一时。40年代末,隶属中联轮船的豪华客轮“太平轮”在由上海开往台湾的途中意外沉没,蔡家从此一蹶不振。

迁往台湾后,蔡康永在父亲50岁时降生。他被送进台北市名流子女云集的私立学校,度过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4年时光。家庭中积留下的文化习惯,让他自幼便开始接受正统文化的洗礼:父辈间谈的都是书、画,教导他“不认识文征明(明代画家、书法家)就算不上知识分子”,他9岁学评剧,十几岁开始帮父亲买艺术品,去拍卖场好像逛商店。

一方面是优良的教育、开阔的视野,另一方面却是大家族中淡漠的人情。

小时候,蔡康永很少能出去玩,因为妈妈认为在外疯跑的都是野孩子。别的孩子在外和父母游泳嬉戏,而蔡康永的父母则忙于和各种衣着光鲜的名流交际,很少关注儿子的内心世界,“家人对我的好是很客套的好。我也习惯于在他们面前保持沉默,很早便懂得投其所好。”

“回想少年时,常常杀气很重,虽不清楚要恨谁,但还是咬紧牙关,怀恨在心。”蔡康永这句话让人感觉好像是少年剑客。也许每一个被迫像宠物一样长大的孩子都会成为“夕阳武士”。

他在校园杂志写了激进文章,后果很严重。这让他知道自己不是革命家,同时他也明白努力追求福利,是一件多么虚妄的事情。他没有勇气毁坏掉什么,但也没有办法安心去为特权阶级涂脂抹粉。上了大学,他完全从过去的生活退了出来。做一个嬉笑怒骂的节目,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我以前就穿得很古怪,从来不管人家的眼光。念书时我就穿彩色的裤子,还留过很长的头发,觉得出风头是件很好玩的事。”

在主持这个行当里,他自成一派的精怪,更显得别具一格。

在1996年主持的处女秀《翻书触电王》节目中,蔡康永坐在马桶上向观众介绍电影和漫画,一本正经地谈论深刻或前卫的话题;在另一综艺节目《两代电力公司》中,他仿照英国大导演希区柯克的恐怖片《鸟》的剧照,在左肩放了一只乌鸦,一人一鸟地和嘉宾探讨两代人的沟通问题;他曾在《康熙来了》节目中,头戴一副硕大的飞行员护目镜与嘉宾对谈;在2010年11月第四十七届金马奖的颁奖礼上,当主持人蔡康永头上罩个鸟笼器宇轩昂地出现时,每一位观众都惊讶得张大了嘴。

“我的灵魂有点太老了,我太早就闻够了衰老的气息,我只好倒过来活。”在自己最偏爱的作品《有一天啊,宝宝……》里,蔡康永写道:“如果觉得衰老的气味太强了,就不知不觉地往游乐园方向走去。”

以柔克刚的“武当派”:

温和是他的抵御方式,却不等于不反抗

陈文茜形容蔡康永的三个能力,第一体谅别人,第二自我很小,第三在必要的时候懂得、也愿意蹲下来。某次群访,虽然看起来谈兴不高,但只要他愿意,他可以把所有人的情绪照顾得面面俱到,对乏善可陈的提问也能给出有故事、有鸡汤而又真诚的回答。

也许很多女人希望有一个蔡康永这样的男闺蜜。

他甘当绿叶,会在小S收不住的时候温柔地说“好了,可以了啦”;在她和前任黄子佼上节目和解、不敢面对时安慰说“你不想转身也没关系,我们节目就做到这”;和解之前无原则站在小S一边,“在你没有批准之前,我完全不看黄子佼写的东西”;随时随地夸赞小S漂亮――哪个女人不会自我代入地想要这样一个男闺蜜?

知乎有人评价《奇葩说》上高晓松的口才是刚猛的少林路子,蔡康永是以柔克刚的武当派。节目和口才之外,蔡康永亦如此。温和是他的抵御方式,却不等于不反抗。

出柜14年,他对同性恋话题不回避、不迎合、不畏惧。他可以包容李敖对同性恋的言论,却选择反击吕丽萍的指责,因为“李敖先生对同志是讥讽嘲弄,但不是定罪,不一样”。

蔡康永最喜欢的童话是《斑衣吹笛人》:德国小城因为鼠患束手无策,吹笛人出现了,他的笛声让老鼠们如痴如醉,紧紧跟随,当他来到河边,老鼠都跳进河里。居民高兴得要命,却拒绝支付酬劳。于是吹笛人往山上走去,所有小孩跟在他身后越走越远,全部消失。蔡康永“有时会隐约觉得,那些被笛声带走的小孩,才是幸福的” 。

他读《封神榜》,从热热闹闹的阵仗里读出的是“作者应该对混蛋政府很齿冷,对人又很没信心,他冷漠地指挥一群没有情绪的修行者,把乐趣全寄托在战斗设计,创造生化武器、声波光波的法宝,摆天灾人祸的阵式……小时候觉得《封神榜》打的多、说的少,拼命的人多、恋爱的人少,很合胃口。现在再看,却记挂作者到底经历了什么,好像对人已经灰心了”。

蔡康永微博范文第4篇

现在人们越来越知道养生的重要,补血的要吃肝、红枣,去火的喝凉茶,肥胖的选择脱脂食品。另一方面我们却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吃进去的是蜜糖还是砒霜。听说,塑化剂慢慢改变人体的机能和性向,荧光剂会致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何影响仍是未知……可瘦肉精、苏丹红们却仍然在动物包括人的身体里运转。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种与食品有关的可怕词汇诞生,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担忧,却一样束手无策。每一次曝光我都想起《千与千寻》里贪吃的猪,贪婪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病根,最好的药是严厉的法律监管。

五岁的女儿千千说长大了会给我买五个机器人,分别给我洗衣做饭打扫房间买东西并陪我说话。这是我照顾她近五年得到的最好回报。虽然她有时还是那么可气,但有了那五个机器人的承诺,我也觉得值了。我对她说,即使有五个机器人,我老了你还是要陪我。她说你不会老。

看锋芝之战,觉得像两只刺猬在比谁的刺更尖利,相较而言潇姚的分手还是很平和很美好的。也许很多人都会从陌生人变成情人,也会从情人变成陌生人,但为何大多数变成了仇人?“爱时像火烧,恨时像火燎”的人们除了给娱乐淡季增加一些刺激,还能收获什么呢?舆论的支持,还是更多利益?恐怕只是更多伤害和不堪回首的记忆吧。

TVB不是一天炼成的,也一时半会儿不会解体,那些精彩的剧集,那些美丽贴画里的人物,成为似水年华里的一个个亮点。TVB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也应该为人们分享,本期特别策划将细数TVB在风云变幻中的得与失,盘点它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

蔡康永微博范文第5篇

2014年是业内公认的综艺节目的爆发年,其数量之多、投入之大、竞争之激烈胜过以往任何一年。在喧闹了一年的亲子、户外、唱歌、跳舞、厨艺、竞技等节目之后,很容易感受到的是国内综艺节目的跟风扎堆及同质化倾向,倘若再稍加追本溯源一下,便可见当中佼佼者多是“舶来品”,纯“Made in China”的则乏善可陈。就是在这个时候,《奇葩说》以一个“网络自制”的身份,出人意表地一举打破了国内综艺节目的这种现状。顾名思义,《奇葩说》里来的不仅都是“奇葩”,并且个个口齿伶俐能说善道。没有外景也没有炫酷舞台,没有苦情也没有煽情元素,只是在一个演播厅里,几个来自五湖四海而彼时并无藉藉之名的选手唇枪舌剑一番,竟也能吸引来一拨又一拨关注。作为一档创新型的主打“说话”的语言类节目,《奇葩说》自开播以来,是经由网友的口碑传播而促使点击量迅速攀升的,最终,第一季以超过2亿的播放量收官,#奇葩说#阅读量突破10亿,讨论量超32万,微博粉丝高达54万,微信粉丝达14万……就这样,《奇葩说》成了网络上人人都在“说”的热门综艺节目。

面对《奇葩说》的成功,尤其是在台湾联合新闻网发表了题为《台湾综艺穷到只剩下“康熙来了”?》的评论文章之后,有媒体直言,《奇葩说》在制作水准上已超越台湾金牌综艺《康熙来了》。拿《奇葩说》和《康熙来了》作比,算得上空穴来风,并非没有道理――第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便是蔡康永的加盟。众所周知,《康熙来了》称得上是最为广泛地被两岸观众熟知的节目,年头长且就受欢迎程度而言无出其右。作为《康熙来了》铁打的主持人,蔡康永一直以来却只活跃在台湾综艺圈,而《奇葩说》则成了他在内地的“处女秀”,很难不引人侧目。其次,同样是谈话类节目,《康熙来了》其实并没有锁定要传递任何明确讯息,而《奇葩说》却总是针对议题个性而独特地表述出观点――有数据显示,87%的年轻用户能够对其产生共鸣,《奇葩说》的月度总有效播放时长达740.75万小时,观众黏度高于其他网络综艺――即便是一度辉煌的《康熙来了》。

反响如此不凡。那么问题仍旧在这儿:《奇葩说》奇葩在哪儿?《奇葩说》到底在说什么?

奇葩节目:

“这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兼《奇葩说》主持人马东,时不时就会在节目里“严肃”地强调一下:“这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既然是辩论,就少不了有辩题和正反两方。《奇葩说》的节目模式也很简单,甚至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每期设一个辩题,由蔡康永和高晓松两位导师各带领一方进行辩论,最后由现场观众投票决定胜负。然而与传统辩论赛不同的是,《奇葩说》的最大的规则却是“随意”,观众投票的准则就是“看心情”――选手不用靠抽签决定是正方还是反方,而是完全凭借自己的心理倾向进行选边站队;在辩论过程中,无所谓一、二、三、四辩的设置,选手想说就说,说不好自会被人驳倒,即所谓“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ibi”;在节目现场,有100位“高情商、高智商”(马东语)的大众评审可以通过身边的“葩葩钮”选择支持正反方,而他们的选择可以随时因为场上选手、导师的表现乃至心情的改变而改变,最终结果往往捉摸不定。

看得出,《奇葩说》本意并不是打造一个专业的学院派辩论节目,它的定位应该是一档用辩论来包装的谈话类综艺节目。在这个全民快餐化的大环境下,《奇葩说》不得不用出位的妆容来吸引人们的注意。“40岁以上的人士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奇葩说》开宗明义地亮出其年轻属性。当形形的“奇葩”选手在场上进行“撕X大战”时,这样一个严肃到任性的节目也不会限制选手的言行自由:你可以晒奇葩,可以爆粗口,可以讲段子,甚至可以现场表白,但如果你不够聪明不够善辩不够有趣,结果只能是淘汰。因此,在保证出发点明确的前提下,节目唯一的控制力只在于后期剪辑上,这就是“尺度”。马东表示,“《奇葩说》最具创新价值的一点是它传达了在网络上播出的内容的内在逻辑。”对于网络节目来说,网友想要的是真正融入节目中,而不是割裂的观看体验。另一方面,除去看似喧哗的形式,每个选手的观点都代表着一份真实,这种真实并不是带着功利性地博人眼球(当然节目形式是要博眼球的),而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反照,这往往是其他综艺节目没有办法正视的。而每场辩论之后,高晓松和蔡康永那散发着人性光辉的总结陈词,配以马东的推波助澜,往往是把人领向了更高处。或许可以这么说,《奇葩说》是一档用娱乐包装现实、用“笑果”表现严肃的综艺节目。

值得一提的是,《奇葩说》首推官方“弹幕”,观众可以把评论和观点即时发送到屏幕上。如此即时互动,显然是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难以实现的。对观众而言,在这一场场骂战中收获的有欢乐,有头脑风暴,有年轻一代勇于表达自我的新态度,更有对自我价值观念的审视。

奇葩话题:“瞎奇葩说”?

用高晓松的话说,这档节目的精髓就是“瞎奇葩说”。马东在《奇葩说》第一期开场就向导师和时任“女神”嘉宾的“Hold住”姐抛出一个话题:“如果有天早晨起床发现你和伴侣互换了身体你会做什么?”高晓松讪笑着说“勾引我”,蔡康永淡定地说“报告主持人我和我伴侣身体是一样的”,“Hold住”姐则说出了“打飞机”这种最终被消音的词汇。如此尺度也算大到难得了。

涉及辩论环节,“漂亮女人应该拼事业还是拼男人”“催婚是变态还是爱”“该不该看伴侣手机”“份子钱是否该消灭”“相亲要不要AA制”“老板是傻叉,该不该告诉他”,这一类舆论关注度高又十分接地气儿的社会话题通常并不会为常规辩论赛所用,但却是《奇葩说》精心筛选出来的。

据了解,节目组在网上找出的最热话题就多达800个,这些话题在2000多名内部员工中进行投票,同时挑选部分放在网络上投票,票数呈现压倒性的问题是肯定不会入选的,因为没有争论的必要,而有争议性的话题再由两个专门做辩论的老师从是否可辩的角度做筛选。至于“独生子女要不要把父母送到养老院”“老大爷摔倒了该不该扶”这类有些残酷的社会话题却容易被“毙掉”,因为要尽量避免用道德标尺去衡量一件事情本身的对错;而诸如“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种太抽象的哲学话题,或者比较敏感的政治经济类话题,也都不会被考虑。《奇葩说》更倾向于选择没有固定答案的“真话题”,这些话题是你会在茶水间、微信群里跟同事朋友热烈吐槽的,让你有极强的“融入感”,促使你从单向的旁观者变成了互动的参与者――“看脸有罪吗”“份子钱是否该消灭”“相亲要不要AA制”等多个话题以总数超过130万的提及量位列微博话题榜前茅,搜索量超过55万;在《奇葩说》主页发起的话题墙上,针对“没有爱了要不要离婚”这一话题,有18000多人支持没有爱了要离婚,14000多人坚持不要离。

奇葩导师:马晓康?

从《奇葩说》的第一次会开始,马东、高晓松、蔡康永这三位最会说话的“侃爷”就穿上了极具特色的苏格兰裙装。熟悉综艺节目的人,也许已经对蔡康永在节目立独行的怪异打扮习以为常,肩上立只鸟或身上挂奶瓶都是一种标志,但相对保守的马东和高晓松以这一身打扮亮相,确实要亮瞎不少网友的眼睛。对此,马东的解释是:“既然要给19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们做一档节目,我们就必须换一个他们年纪的思维和思考方式,虽然他们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应该首先放弃自己本身固有的东西,也不见得能做对。节目组要求现场的色彩、调性都要做得‘炸’一些、夸张一些,至少不能做得四平八稳。”

在节目里,作为主持人的马东负责控制大局、插科打诨,以及“软硬”兼施地念广告,蔡康永和高晓松则各自选择支持一个论点,带领一队――这样的组合,被节目组命名为“马晓康”(每个人的名字里各取一字而成)。至于“马晓康”的特点,用蔡康永的话来形容就是,马东很从容,像衡山派的莫大先生,悠悠琴声之中就刺出一剑;高晓松的招式大开大阖、刚猛有力;而他自己则是“在夹缝中找生路”。

告别央视后转战爱奇艺的马东,将走进互联网产业视为自己“四十归零”的一个新尝试。马东承继了他父亲的好口才,甚至有青胜于蓝的趋势,主持起节目来幽默风趣又不失内涵,反应敏捷,亦庄亦谐,尤其擅长“补刀”,在两方辩论中,他以主持人的“中立”立场,完美地起到了两边“捣乱”的作用。早在《晓说》中,高晓松就已经充分展示了他的渊博学识和幽默风趣,此次到了《奇葩说》,也算是发挥了他一向的学贯中西与不俗的艺术修养,虽然长相经常被“黑”和“自黑”,但似乎因此愈发衬托出他立场坚定、有理有据、博征广引的辩论特长。有着“最会说话的人”的美誉的蔡康永与高晓松的风格截然不同,擅长用谦逊态度包装犀利问题,他“讲话是润物细无声的,默默地就打动了你”(马东语),每次他对辩论做总结陈词的时候,全场开始安静下来细细聆听,有些像深夜情感类的访谈节目,慢条斯理却深入人心。一个以“说学逗唱”的技巧推波助澜、掌控全场,一个以深入浅出的博学征服观众,一个因说话之道而备受推崇,这三个“高规格”的组合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和谐,是整个节目的点睛之笔,堪称业界良心。

奇葩选手:谁最奇葩?

《奇葩说》最大的看点当然还是在那些“奇葩”的选手和他们所说的内容。节目里的奇葩选手来自五湖四海七十二行,里面有段子高手,有逻辑高手,有鸡汤高手,有打脸高手,还有讲故事高手。从《奇葩说》的初选环节就可以看出,这些高手大多都是节目组亲自找来的。

正因为《奇葩说》是一个需要把想要表达的东西用“笑果”呈现出来的节目,所以它需要的选手,既要会说话,更要会说笑话,即所谓“奇葩”。然而说话并不像唱歌跳舞,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水平高低并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衡量标准。因此在寻找“奇葩”的阶段,《奇葩说》的制作团队一开始是不得其门的。通过不断梳理,制作团队最终找到5个最有可能输出“会说话的人”的渠道:即辩论圈(多次参加辩论赛的马薇薇和校辩论队辩手王梅、包江浩、姜思达等都属此类)、课堂(如艾力等在新东方任教的老师)、综艺节目(如《超级演说家》冠军刘媛媛、参加过《顶级厨师》等综艺节目的范)、熟人圈(肖骁就是专门负责选手的导演的大学同学),以及盛产“侃爷”的出租车司机(在初选环节被淘汰)。

能够进入辩论环节的选手有18名,当中关注度最高、最受欢迎的也正是最后的四强――“金句女王”马薇薇、“蛇精男”肖骁、“萌神”颜如晶、麻辣御姐范。

在“漂亮女人应该拼事业还是拼男人”的话题中,马薇薇一席“男人希望你赚钱养家,还敢希望你貌美如花,意味着你要干两份工作,领的是一只鸡的钱,提供的却是双拼的服务”的言论一炮打响技惊四座,之后一路舌灿莲花金句频出,如“人家说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你跟你的器官讲隐私?”(话题:该不该看伴侣手机)、“有的时候并不是我们天生容易遇渣男,是彼此价值观不吻合,互相碾压,把对方都碾成了‘渣’”(话题:相亲要不要AA制),最终问鼎《奇葩说》“头牌”。其实,马薇薇最应当称道的并不在于她屡曝金句,而在于她不仅观点犀利,还能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将其讲给观众听。可以说在众多选手中,她是唯一一个既能适应辩论的节奏也能适应综艺环境的两栖选手。

肖骁大概是《奇葩说》里最具观赏性的一位“奇葩”。他的大白话和白眼、自恋和自黑,甚至偶尔被涮的可男可女的性别属性都成了节目的一大特色,他网罗了一众粉丝,也一度是网络关注度最高的选手。肖骁的辩论很有气势――“该看就得看,今天晚上回家就看,杀他一个措手不及”(话题:该不该看伴侣手机)、“我都这么娘了,都不愿意AA,你一大老爷们你说AA?!”(话题:相亲要不要AA制)――虽然逻辑不强,但总能凭着压人的气势一路昂头前进。

范之所以“麻辣”,不只因为她嗓门大嘴皮子利索,更因为她能用令人震撼的发言煽动大家的情绪来达到说服的目的――“你你吃饭叫爱,你你吃屎才叫变态”(话题:催婚是变态还是爱)、“暖男就是男人中的绿茶婊”(话题: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哪个更不能接受)。范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不管什么话题,她都可以找到切入口,但一个以煽动观众情绪为长的辩手,与其说是在辩论,不如说是在演讲。从这点上来讲,她和肖骁一样属于综艺咖。

相关期刊更多

液晶与显示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热力透平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