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华弟子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弟子规》 传统文化 学习误区
传统文化在沉寂多年后,最近几年却犹如枯树逢春,逐渐火热起来,这与国家政策上的宣传有密切关系。2009年,主席在中央党校提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向领导干部提出了如何通过读书提高个人自身修养的问题。指出不仅要读书,而且要有选择地读书,“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大力宣传,使得一直都较为沉寂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其中,《弟子规》一书在学习热潮中俨然成为领头羊之一,显得较突出。学习传统文化固然是好事,但在学习过程中若不注意筛选糟粕和讲究方法,亦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本文即从国人学习《弟子规》的情况分析入手,探讨学习传统文化中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
一、《弟子规》学习之现状及反思
《弟子规》在公务员领域的热度,在公务员考试中反应最为明显。2013年湖南益阳、辽宁鞍山、河北等地公务员考试中大量出现与《弟子规》相关的试题。到2014年,各地公务员全真模拟试题中更是无处不乏《弟子规》的身影。与之相应的是,《弟子规》一书由几年前基本无人问津,到这几年的销量不断激增。如北国网一则新闻的标题即为《2013年鞍山啥书最火――〈弟子规〉》。而在不少行政单位,也悄然掀起公务员阅读《弟子规》的热潮。
在我们的高等学府――大学里,也常常可见学习《弟子规》的身影。如2012年东华理工大学,向所有在校学生号召《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再如2013年,当2013级新生步入中山大学时,被学校要求完成一份十分特殊的暑假作业,即阅读《弟子规》并写读后感;今年,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900余名大学新生刚刚踏入校门,就收到了学院发给他们的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弟子规》。
在社会中,全国不少地方开设了类似于私塾的国学班培训机构,在这些培训机构往往以记诵《弟子规》、《三字经》等书籍为主。如据大众网2013年报道,自2008年始,由一群义工发起成立孝谦传统文化学习中心,组织“草根讲堂”,免费为少年儿童进行国学经典的授课。据义工介绍,他们那里最受欢迎的就是“弟子规”班。
从这些现象中可以得知,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全方面掀起了学习《弟子规》的热潮。古人云:“开卷有益。”但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开卷形式上,还要实际考察其效果。就目前学习《弟子规》的实际情况看,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学习的方法较单一。在学习《弟子规》时,显然成人的学习方式与儿童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但无论学习的年龄层次有何区别,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学习,目前基本都是采用传统私塾的学习方法――记诵法。
其二,不少学习流于形式。目前学习《弟子规》,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是自觉自愿地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容易出现“一阵风”的学习情况。当相关政策号召一提出来,学习立刻就闻风而动,但时间一久,上级不再反复强调,学习热情迅速退潮。
其三,学习效果不理想。目前对于学习效果的检验,仅仅到能完整无误地背诵《弟子规》为止。而更为突出的问题是,由于是记诵,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实践巩固,记忆效果越来越差,很容易将之前背诵的成果付之流水,因此学习效果是极为糟糕的。这里有一个问题尤其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若仅仅止步于记诵,那无疑是舍本逐末。学习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播并能实践我国传统文化中值得提倡的部分。
总体而言,学习传统文化固然是好事,但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这些问题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二、原因探寻及对策
对于在学习以《弟子规》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所出现的问题,探寻其原因,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某些形式的检查,如考公务员学习《弟子规》大多纯粹就是应付考试,再如儿童学习则往往是基于父母或老师的要求。这样,学习就沦为考试工具,或成全父母的虚荣,或满足老师的要求。并不能真正体会学习传统文化其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2.施教者没有结合受教者探寻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整个中国基本处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施教者并无多少闲暇余力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进行探讨,往往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习惯性因袭传统学习方式――记诵。
那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学习《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的学习实效呢?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多做努力。
其一,学习需有所取舍,不能全盘接受。以《弟子规》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固然有许多好处,不然,不会传播得如此悠久绵远。但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儒家哲学》一书中所指出的:“无论怎样好的学说,经过若干时代以后,总会变质,掺杂许多凝滞腐败的成分在里头。”①传统文化的产生有其独特土壤,有些东西在当时或许有积极意义,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已经成为丧失了其特有的价值及意义,成为可以抛弃的对象。例如,《弟子规》云:“三纲者,君臣义。”②这里讲的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显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没有价值。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需持一种批判的眼光,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其二,读书,尤其要擅读书,读活书。传统文化的语言与今天的白话文有别,语言存在隔阂。读书时容易出现拘泥于字句的解释,不能认识到作品背景及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是有差别的,一到实践时就发现存在严重的问题。如《弟子规》中提到:“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意思是弟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擅作主张,必须请示师长之后才可以行事,否则将会得到“子道亏”这一极为糟糕的结果。当然,弟子因为人生阅历有限,若盲目行事容易出错,多请教师长自然对为人行事是大有裨益的。但若过于坚持这一原则,则陷入到僵化的地步,挫伤了弟子行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假设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弟子若必须请示师长后方能行事,则恐怕万万不行。正如孟子所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切记不能死读书。
其三,知行合一。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的学习上,必须有实践相伴。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其实目前已经有一些较好的举措可以扩大范围进行推广。例如,2010年湖北汉南地区纱帽中学要求学生寒假要为父母洗一次脚、倒一杯水、唱一支歌、讲一个故事,通过短信、电话等各种形式给长辈拜年。这些活动都从实践上行之有效地巩固了学习效果。
其四,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学习《弟子规》目前并不属于应试教育范畴。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应结合其学习的特殊性,采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如2014年的公益广告中《回家篇》中的《摆双筷子回家吃饭》、《63年后的团圆》等;2011年始黄石下陆有色中学开展“古诗文读书考级”活动,每学期根据考察评选“诵读小才子”、“小孝星”、“文明礼仪之星”等。这些活动,让国人在休闲娱乐之暇,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为枯燥的记诵式学习方法开辟了新路径。
总之,以《弟子规》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学习,无疑对于当前国人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端和问题,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只有不断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改进,我们的学习才能持之以恒地有效地开展下去。
注释:
①梁启超.儒家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11.
②李逸安.中华经典藏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北京:中华书局,2009.3.本文所引《弟子规》原文均摘自此书.
参考文献:
[1]李逸安.中华经典藏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2009.3.
[2]梁启超.儒家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
【关键词】《弟子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意义
一、学会做人做事,对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具有基础性意义
《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开始的,讲的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孝、悌、仁、爱。教导我们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规范和礼仪。是教育高职学生敦伦尽分、防邪存诚、养成忠厚作风的良好教育题材。《弟子规》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并对其启蒙养正、学会做人,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有着积极的作用。鉴于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有不少学者提出开展儒学启蒙教育,倡导诵读《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是培养做人的根本、完善为人品行的基础,南怀谨先生认为,中国人最重要的是文化的根,不要因为学习知识而忘记了文化,因为这是存在于我们五千年的文化里的东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冰也曾深情地写了一封《给天下子女的信》,在信中,作为一个母亲,她饱含深情却又犀利地揭示了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倡青少年诵读《弟子规》。
二、倡导思想,潜移默化,是对高职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关键
《弟子规》开篇就讲“弟子规,圣贤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作者就把孝悌(对父母兄长的亲爱)、谨信(对朋友的诚实守信友爱)、爱众(对世界的大爱)放在了首位,而把学业放在了这些爱的教育之后。可见,《弟子规》实行的就是一种爱的教育,一种情感的传递。只有对家人亲爱,对朋友友爱,对世界大爱,才能使我们安身立命,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孔子最早提出 “仁者爱人”。从此爱在中国思想史中处于最高的道德标准。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题,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爱的教育是从情感中丰富学生的心灵,给心灵加以柔软的感性灵魂,通过这种教育,把当代大学生培育成有同情心、有爱心、有良心的人。爱的教育是一种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实现人生幸福为目的的非理性教育。爱的教育尊重了主体的个性,保持了个体的独立,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它蕴涵着人性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提高了人的幸福感、同情心及其他内在丰富的情感,是一种心灵修养的教育。《弟子规》恰恰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关键的教育作用。
三、贴近生活,以情诱学,有助于思想政治教学思维模式的转变
《弟子规》从日常行为规范出发,并非抽象的理论概念,而是一种形象的实践指南。《弟子规》从外在的礼仪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而正确引导学生的内在价值观,日常行为规范的精髓、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密切亲子关系的途径、深入浅出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使学生尤其是当今的高职学生在迷茫的青春期找到了导航的灯塔,指引他们走向人生的成功。《弟子规》和《大学》等经典著作的内在意义是相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把一个人的一生作为一个过程,从小到大都可以用中国的传统伦理来指导。《弟子规》拉近了课堂与生活实际的距离,从而有利于教学模式的转变。
四、继承传统,启迪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就如同影子一样,始终尾随于现实的脚后,这是任何人为的努力都甩不掉的。在现代社会中,面对眼花瞭乱的世界,心中会有一种虚假感,更别说心智还不是十分成熟的学生了。“我是谁”是现代人对于现代生活的追问,而当代大学生的迷茫与彷徨就是对于自身存在感缺失的表现。中华传统文化集结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和智慧,具有一脉相承的鲜活性。它是中国人存在的根本和意义,对于传统文化的找寻,就是对现代人存在意义的追寻。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他们对于自我根本的重新认识。《弟子规》等经典书籍完全可以成为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辅修材料。它对继承文化传统,启迪自我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将《弟子规》引入到思想政治教学中,对于奠定思想基础、实施爱的教育、探索教学思维模式的突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弟子规 小班幼儿 意义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经典的国学文本之一,它是由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内容涉及人们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1]倡导孝、悌、礼、仁、忠等品行规范。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是人生第一规。
俗话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儿童在婴幼儿时期思想就像白纸一样简单纯洁,我们对孩子进行好的正面的教育,孩子就会接受到正面的引导,向好的方面发展。所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修养,应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就开始。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也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着在儿童小班时期对孩子们进行《弟子规》的学习,本人认为从儿童婴幼儿时期开始接受《弟子规》这一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弟子规》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弟子规》的内容里提及到,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别人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品德好的人,多向他们学习,如果有精力,还可以多学一些其他的知识技能。这些都是亲社会行为,如果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就耳濡目染这些良好的行为品德,那么在潜移默化中,也会促进孩子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促进幼儿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和良好道德观的树立。
例如,我们组织了一个小班集体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弟子规》正文《入则孝》的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活动中,我们结合生活中一个小朋友和家长互动的视频(妈妈叫宝宝,宝宝及时答应“哎”。妈妈叫宝宝吃饭,宝宝马上就坐在饭桌前吃饭),通过情景再现,让幼儿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并在活动中进行游戏,老师扮演妈妈,孩子扮演宝宝,现场体验妈妈叫宝宝,宝宝大声回答“哎!”,妈妈让宝宝“洗手”、“吃饭”,宝宝们也听话地跟着一起“洗手”、“吃饭”等情境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这两句话的含义,不仅知道了爸爸妈妈叫宝宝,宝宝要及时回答“哎”,并赶快去做事情,还知道了,当小朋友,老师,或者其他人叫宝宝的时候,宝宝也要有礼貌地及时回答别人“哎”。这个活动结束后,有时候我在班级里叫某个小朋友的时候,他就会先欣然地回应我“哎”。看到小朋友们变得有礼貌了,我也很为他们高兴。
(二)《弟子规》的学习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弟子规》是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所以读来朗朗上口。小班幼儿平时最喜欢读儿歌,因为儿歌一般句式较少,句型也短小,语句也常常很押韵,所以对于孩子们来说简单易学,比较容易诵读,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弟子规》里的语句就像孩子们平时诵读的儿歌一样,句式整齐,都是三个字一句,短小精悍,句中用词还会有押韵,比如,“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藏”和“伤”都是押韵字。这样语句短小,语音又是押韵的形式,孩子们诵读起来也简单容易,也易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诵读中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而且在诵读的过程中增强幼儿的语感。《弟子规》中不仅文字精炼,而且还蕴藏了很多小典故,幼儿在学习的时候也了解到了一些经典的小故事,如,“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黄香温席”(冬则温夏则清)等,丰富幼儿对我们传统文化故事的认知。
小班的幼儿虽然年龄才只有3、4岁,但正是孩子们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弟子规》的学习也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学习环境和认知经验,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三)传承中华文化从娃娃抓起,《弟子规》的学习有利于经典国学的传承。
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的基础德行就在《弟子规》里面。《弟子规》,一百一十三件事,讲的似乎都是生活小事,但于当今儒学根基缺乏的时代,它已经不仅仅是孩子学习的“童蒙养正”的教材,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待人处事的至要良箴。目前,独生子女在最常见的四二一家庭中,越来越多的孩子成长出现了普遍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等。一批教育界人士认为,传统文化经典中汇集了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弘扬国学与传统文化应从幼儿教育抓起。《弟子规》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学习是最好的,它每一句都可以去力行,让孩子的外显行为成为从内心发起一种习惯,从小培养起来的良好习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同时,孩子们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也逐渐了解了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这对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是一个好的承袭。
(四)言传身教,幼儿《弟子规》的学习也会影响我们大人的行为规范。
一、《弟子规》活动的开展
(一)“践行弟子规——小手拉大手”启动仪式
《弟子规》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学校决定推行《弟子规》的诵读、践行和力行活动,培养学生品德的修养,打好基础,逐步形成良好的德育行为习惯。
开学初,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具体的诵读计划,结合当下现实生活情况对《弟子规》的一些内容进行了合理注解,同时配合晨读、午休、班、队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了《弟子规》的讲解,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班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了督察。
在2010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我校“践行弟子规? 小手拉大手”活动启动仪式在校园操场上举行了,来自北仓镇政府、多个行政村领导、企业家及50名家长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我校张校长就当前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诵读、践行《弟子规》的重要价值做了具体的的阐述,向全体师生及家长发出倡议,学校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也进行了发言,同时还邀请了六年级两位家长就自己孩子学习践行《弟子规》做了典型发言。会上,师生用朗诵、歌舞、快板等形式向领导和家长进行了汇报演出,最后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与会的领导、来宾、家长、师生郑重签字,将活动推到,使此次活动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领导和嘉宾的高度赞赏。
本次活动,既是王秦庄小学家长学校的一次培训活动,又是王秦庄小学“诵读国学经典? 做儒雅少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传统道德文化,搭建学生、家庭、校园共同学习教育的平台,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教育途径。
(二)力行《弟子规》 “感恩”在行动
诵读《弟子规》活动已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充分利用晨会、班会、主题中队会,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诵读《弟子规》活动,牢记于脑、铭刻于心。根据不同年龄规定每周背诵经典篇目,根据自己的行为填写《弟子规》力行表,各班还开展各种形式的“感恩”体验活动,在学校课堂、课间及家庭,规范学生传统礼仪要求,使学生在校园里“揖身圆、拜恭敬”处处以礼相见,尤其“一日爱心班长”特色体验活动,延伸到家庭,体验到父母工作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德。
2011年元旦之际学校开张了“力行弟子规感恩在行动”开放日活动。开放日各班表演的形式精彩纷呈,孩子们通过背诵、表演、歌唱等形式,把弟子规牢记在心,并展示出来。很多孩子在背诵的同时,还能逐渐理解,并按照弟子规中的要求去做。活动结束后有的家长反映,在学习《弟子规》后写到:记得在暑假的一天,我到同学家去玩,看到他有一辆非常精致小巧的汽车模型,我就悄悄的带回了家。这学期学习了《弟子规》后,知道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决心一定要改正过来;又如:我们的一位班主任老师在活动中了解了这样一个情况,一个孩子父亲告诉老师,有一次与孩子一起回家,进楼门口时孩子说:“爸爸请您先进。”爸爸很高兴,孩子上学后真的懂事了,孩子说:“弟子规教导我说‘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所以我应该让您先进。”听了这件事后真是让我们的老师倍感欣慰,看来弟子规已经深入孩子们的心中,同时大大促进了我校养成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开展多彩活动 创设浓郁“儒雅”氛围
(一)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学校从环境入手美化校园,建立起了国学教育阵地,开辟了“百年校史”“世界在我脚下”“民族英雄”“经典荟萃”“经典图书城”等,努力创设了一种“校园处处是经典,学生处处可诵读”的文化氛围,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经典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经典诗文记住。同时,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各教室的布置既体现规范又彰显文化特点,开辟有“古诗角”“经典壁”,张贴优秀中华经典诗文的字画、条幅,建立“学生诗文诵读评比栏”“校园小导游”等板块。为了让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中收获更多的益处(例如: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合作精神等),不少班级还组织学生成立了“诗配画小组”和“经典表演组”,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课外学到的诗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绘成题诗图并进行展示,对一些适合表演的经典古文则由师生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极大地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热情。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弟子规》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弟子规》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该做些什么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如果一个人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弟子规》还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老师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学习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学习了《弟子规》,我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