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毒中药

有毒中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毒中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毒中药

有毒中药范文第1篇

在近日举行的中药安全性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中医药安全性研究的确亟待加强,不过中药不良反应率低于西药,贸然封杀朱砂并非科学态度。

据媒体报道,同仁堂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的药方中,含朱砂的药方多达86条。实际上,同仁堂遭遇的朱砂风波并非个案,而是关系到中药产业的普遍问题。对于公众质疑为何朱砂有毒仍能入药,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高思华解释称,中药可以通过泡制和药材配伍最大限度增加疗效和降低毒性。朱砂很少被单独使用,中成药基本都是复方药品,并在适当时机停止用药,因此达不到人体中毒的积蓄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王庆国认为:“朱砂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引起不良反应的量呢?这些成药是不是要长期服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说同仁堂的药有质量问题就是没有依据的。”王庆国进一步解释称,单独服用硫化汞与在配方中应用朱砂不能等同对待,中药配伍中,很多情况下是具有减毒增效作用的。例如附子单用毒性大,但是与生姜、甘草同煎后服用,毒副作用会减低,朱砂用药也是同理。

草乌,云南白药“保密处方”的成分之一,被质疑含有毒性成分乌头碱;乌头草,华润三九集团生产的治疗偏头疼中药“正天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可能对心脏和神经系统有毒性;槟榔,汉森制药拳头产品“四磨汤”的重要成分,被曝出为致癌物……今年以来,一系列关于中药成分的质疑,将中药安全性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把中药当作天然的无毒药物,这是长期以来在公众中间存在的极大误解”,东直门医院儿科主任徐荣谦认为,公众对中药认识存在偏差是造成毒物质入药恐慌的原因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叶祖光也指出,中药和西药一样,作为药品必然存在不良反应。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李绍良介绍,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2年统计显示,西药不良反应率占81.6%,中药占17.1%。从数据来看,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

有毒中药范文第2篇

性味功效:苦,寒,有毒,红花毒性大于黄花。功能强心利水,祛痰定喘。主治心力衰竭,喘息咳嗽、癫痫、跌打损伤等证。常用量0.3~0.9克。

中毒原因:剂量过大、耐受性及敏感性差异。

中毒原理:刺激胃肠道,抑制心脏,引起心律失常。

中毒证候: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及心律改变,初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心悸胸闷、心律不齐、神志模糊,甚则昏迷抽搐、体温不升、血压下降、呼吸困难。

简单救治:早期中毒者宜用吐法,吐后用鸡蛋清5~6只内服,甘草12克、绿豆60克、防风12克、生姜10片,水煎服。心脏病不宜吐法者,五倍子12克、鸡蛋清6只、黄糖适量调服。心律不齐者,绿茶10克、蜂蜜30克,调服。

苦楝根皮

性味功效:苦,寒,有毒。功能杀虫。主治肠虫症。常用量10~15克,鲜品15~30克。

中毒原因:剂量过大、药不对证、体质差异。

中毒原理:含苦楝根皮毒素,可刺激胃黏膜,麻痹中枢神经,引起内脏出血,并可造成肾脏损害。

中毒证候:呕吐腹泻、头晕嗜睡、呼吸紧迫、神志恍惚,或沉默、萎靡、心律紊乱、瞳孔缩小,或颜面潮红,少数有黄疸、尿少。严重者不省人事、抽搐、便血,最终致中枢麻痹而死亡。

简单救治:严格掌握适应证,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掌握剂量。因苦楝根皮有蓄积作用,不能长期使用。中毒轻者,绿豆120克、龙眼肉60克、甘草15克,水煎服。

腊梅根

性味功效:苦,凉,有毒。功能祛风理气,活血解毒。主治风湿痹痛、疔疮肿毒、跌打损伤等证。常用10~15克,干品6~9克。

中毒原因:用量过大。

中毒原理:可引起抽搐,对肾脏也有损害。

中毒证候:初见全身抖动、胸闷。继而全身肌肉频发性剧烈抽搐、角弓反张、、语言不清、烦躁、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膝反射亢进、尿少等。

简单救治:绿豆30克、白芍60克、生甘草30克,水煎配蜂蜜服。

雷公藤

性味功效:苦,寒,有毒。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疔疮、瘰疬、乳痈、红斑性狼疮、白塞病、脉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常用量3克。

中毒原因:剂量过大。

中毒原理:含雷公藤碱等5种生物碱,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并引起肝、肾、心等脏器的出血与坏死。破坏红细胞,引起进行性贫血,甚至损伤肾脏,更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致严重营养不良改变。

中毒证候:初为头痛眩晕、心悸乏力、剧烈呕吐、恶寒发热、持续性腹痛或阵发性绞痛、泄泻、浑身疼痛、心律紊乱、尿频尿痛、溶血性黄疸等。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由于进行性加重,终致循环和呼吸衰竭。

简单救治:严格控制剂量。有心、肝、肾病者及孕妇禁用。中毒早期宜催吐。

藜芦

性味功效:苦、辛,寒,有毒。功能涌吐风痰。主治中风痰涌、癫痫、喉痹等证,近治血吸虫病。常用量1~1.5克。

中毒原因:药不对证、误作野菜服、同服肉类。

中毒原理:所含藜芦碱类可强烈刺激胃肠道黏膜,并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藜芦色素吸收入血,可致黄疸指数升高和视物黄色。

中毒证候:初见咽喉及上腹有烧灼针刺感,流涎出汗、剧烈呕吐、泄泻、头晕、视物黄色、思睡、心率减慢、呼吸深而慢。严重者腹胀便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震颤、痉挛、谵语、嗜睡、昏迷。终以呼吸衰竭而亡。

简单救治:鸡蛋清5~6只送服,或用绿豆250克水煎服。

有毒中药范文第3篇

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是密切相关的,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按中药学讲,有毒与无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狭义的有毒是指凡有毒的药物,大多性质强烈,较猛,极易毒害人体,常用量幅度小或极小,安全性低,用之不当,稍有超过常用治疗量即可对人体造成危害,轻者损伤身体,重者危及人的生命。无毒是指单用某种药物在不超过常规用量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性质均比较平和。广义的毒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指药物的总称,即指凡药物有毒,长期服用,在体内蓄积,产生毒性,所以要中病即止。第二方面,是指药物对人体的偏性,即对人体疾病有某种或特定的,有别于其它药物的偏性,取其偏性,以祛除病邪,调节脏腑功能,从而纠正阴阳之盛衰,调整气血之紊乱,最终达到治病祛邪,强身健体之目的。每种药物都具有各自的偏性,或散或收,或升或降,或寒或热,或补或泻,或润或燥,但是这种偏性对人体有双重作用,既祛邪疗疾又能引起负作用,所以要想办法制约,如“人参”能减轻抗癌药物的负作用。合理利用药物间的这种制约作用,达到减轻或消除药物毒负作用的目的。

有毒与无毒是针对药物间的不同性效对比而言,治疗效能与毒负作用虽然是密切相关的,但又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些无毒的药因过量或不合理应用,转化为有毒,毒害人体。而有些有毒的药物合理应用,成为无毒之药,达到了治疗疾病的目的,使身体健康,所以辨症要准确,必须对症用药。

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其主要原因是:是否含毒性成份;整体是否有毒;用量是否适当和辨症是否准确。这三种因素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品种与部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药品种比较混乱,有毒无毒也受很大影响,有的品种繁多,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又由于品种不同,所含成分或含量也不同,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有的有小毒,有的有大毒。如五加皮:“南五加皮”属五加科,不含强心苷而无毒,“北五加皮”属萝科,含强心苷而有毒。又如“苍耳子”,果实比全草大,嫩叶比老叶大,全珠有毒。

二、产地与来源及采集时间

同种同量而产地不同的中药,其疗效与负作用就不同,三个不同产地的“乌头”中,有毒成分(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总含量相差悬殊。有些矿物药,源本无毒,但因产地不同,而含杂质也不同,有的含有过量的重金属元素,却变得有毒。菟丝子原本无毒,可是寄生在有毒的马桑之上的菟丝子就有毒,可致人死亡。蜂蜜,若是在农历7月左右采集,无毒的植物花期已过,而有毒植物的花却竞相开放,这时采集的蜂蜜却有毒,食后易得霍乱病。故采集时间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药物的有毒与无毒

三、储存条件与方法

储存药材的条件与方法适当与否,对中药的质量与有毒无毒影响重大,储存不当,产生复杂的理化变化,导致部分或整体质变,使原有的性效与毒性发生部分的量变或质变而产生毒性。存放时间过长或温湿度失宜,发生泛油、虫蛀、酶解等变化,使某些有毒的成分部分或全部分解或挥发,转化有毒,如“苦杏仁”久放发生酶解,杏仁苷在苦杏仁酶的作用下迅速分解,生成大量氢氰酸,则苦杏仁苷的含量大减,毒性增大,使疗效低,乃至疗效全无而毒害人体。再如“甘蔗”原本无毒,功能生津止渴,若储存不当,会发生酶变,在真菌的作用下,产生对人体神经有极强毒性的“嗜神经”毒素,可至人中毒伤残。另外,中药霉变,产生“真菌”毒素(黄曲霉素B1、B2、G、M、杂色曲霉素、青霉酸等)有致癌作用。这些由于储存条件与方法不当,使原本无毒之药变为有毒之品。

四、炮炙方法

炮炙方法也能使中药的内部成分发生一系列的理化变化,有的有毒中药经过合理炮炙能减少或消除毒性,如“蜈蚣’有毒,它的毒性存在于活体中,为蛋白酶类,60℃即可灭活,经沸水烫和干燥加工后,毒性蛋白酶几乎全部灭活,所以处理后的“蜈蚣”毒性大大降低,可以治病。反之,如果炮炙不当,反能增毒,如“雄黄”火煅能生成砒霜,变为剧毒,“朱砂”,生用毒性小,煅则生成“汞”,毒性剧增。所以,由于炮炙方法不同,可以使有毒的变无毒,无毒的变有毒。

五、剂型

不同的剂型同样影响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就单味药而言,同一种有毒药物,因其毒性成份及其相制约的减毒或相对应的增毒成份,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如溶解度等,从而导致在不同的剂型中,显示出不同的毒性。例如“乌头类”药物如果生品泡酒服用就有大毒,因为酒精能使双酯类生物碱在乙醇中溶解度增大,毒性不但不减,反而增加。所以,必须采用合理的剂型来用药。

六、制剂工艺

中药中各种剂型的生产工艺与有毒无毒也有影响,同一单味药或复方,由于剂型生产工艺的差异,会导致所含各种成分发生极其复杂的理化变化,产生相异的性效或不同程度的毒性,如“黑膏药”,在制作过程中因油沸下丹后未使火烟尽,或因未经喷水浸渍等特殊工艺处理,外用于人体常产生刺激,侵蚀皮肤和肌肉组织等毒性反应,轻则发痒难忍,重则发泡溃烂,这就是黑膏药所说的“火毒”,它源于黑膏药的基质,油在高温时被氧化,分解产生了低分子的有毒物质(醛、酮、低级脂肪酸)等,未散尽的这种“火毒”的大小、有无与生产工艺关系很大。由于工艺上的种种差异,导致不同批号的产品,性效不同,对人体有害或无害。

七、环境污染

随着农药的普遍使用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含有机磷,有机氯的有毒物质和工业废弃物中的铅、铬、砷等有害金属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愈加严重,这种污染必然累及药源及药材,对生长在这一环境中的原本无毒的中药材由于污染,会变成对人体有一定毒害的药物。另外,有的地方水质欠佳,洗涤药材后被污染上铬、砷等。这些物质有毒,对人体危害极大,进入人体后,有的积蓄于脂肪,有的能灭活酶的活性,有的慢性中毒,轻则导致纳呆,腹痛,乏力,失眠等各种各样不良反应。重则导致肝脾肿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性白血病等疾病。

有毒中药范文第4篇

中西药合理配伍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常常针对不同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用中成药为主并用西药的患者,占服用中成药患者的24.70%;用西药为主并用中成药的患者占用西药患者的86.74%,可见中西药并用的几率是相当高的。中西药并用是中西医结合的必然趋势,也是中西医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1]。中西药合理配伍,往往会收到很好的甚至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可以增强疗效或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反之可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还可能发生一些异常反应,干扰治疗,加重病情。特别是含有有毒成分中成药与西药合理配伍可以减毒增效,在治疗疑难病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若配伍不当,不但能使药效降低或消失,而且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或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探讨中西药物并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克服和杜绝不合理配伍,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对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

1 含有有毒成分不宜配伍药物

1.1 含有朱砂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梅花点舌丹、六神丸、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不宜与还原性西药(溴化钾、溴化纳、碘化钾、碘化纳)配伍用,否则会生成有毒的溴化汞或碘化汞等沉淀物,使用后可引起不良反应,如赤痢样大便,或导致药源性肠炎。又如六神丸和地高辛片治疗房颤,以地高辛片维持;因生热疖服六神丸。合用结果:患者心率减慢至57次/min,诊断为强心苷中毒。机理:六神丸含蟾酥,蟾酥为强心的固醇混合物,有20余种成分,具有与洋地黄相似的强心作用[2]。

1.2 含有雄黄的中成药,诸如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丸等不宜与硝酸盐、硫酸盐同服,因为这些西药所产生的微量硝酸、硫酸,可使硫化砷氧化而增加毒性。又含有雄黄的牛黄解毒片与亚铁盐类药物同服,可使雄黄生成硫代砷酸盐,致疗效显著降低。

1.3 含麻黄(包括含麻黄碱)的中成药如麻杏止咳糖浆、气管炎片等,这类药不宜与抗肾上腺素能神经药,如利血平、氯丙嗪等合用,因二者有拮抗作用;麻黄和氨茶碱均为平喘药,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但两者合用效果不如单一使用,而且毒性增加1~3倍,可引起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又如降压片、优降宁等降压药也不宜合用,因含的麻黄碱可使血管收缩,有升高血压的作用。

1.4 含有明矾(硫酸铝钾)等成分的中成药,诸如利邦平消片、大黄清胃丸等,若与左旋氧氟沙星同服,则铝离子与左氧氟沙星会发生螯合作用,可降低左氧氟沙星的吸收[3],使生物利用度大大降低而致作用减弱,疗效降低。

1.5 含氰苷类的中成药,如麻杏止咳糖浆等,与中枢性镇痛药喷托维林长期合用,所含氰苷经酶作用生成具有镇咳作用的氢氰酸,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枢,喷托维林可加强其抑制作用;与西药麻醉类、地西泮合用,可过度抑制呼吸中枢,甚至引起呼吸衰竭,损害肝、肾功能,导致严重后果。

1.6 含皂乌头碱类生物碱中成药,如参附注射液并用立其丁注射液 (甲磺酸酚妥拉明 )。参附注射液主要含人参皂苷、乌头碱类生物碱,立其丁pH值2.2~5.0,在酸性条件下,加速皂苷水解反应,水解成苷元和糖而失效;生物碱不溶或难溶于水而析出,产生不良反应。

1.7 银杏叶片地高辛合用,银杏叶片可以使地高辛片的血药浓度升高而增加中毒的危险[4]。因此,临床上两者联合使用时应适当降低地高辛剂量,并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

1.8 阿托品类西药不宜与含丹参的中成药合用,因阿托品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具有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而使心率加速。两药合用,丹参所具有的降低血压的效应,能被阿托品阻断,从而降低丹参的药效。又如阿托品类生物碱的中药及制剂,能抑制胃肠蠕动,如与地高辛同用,会增加机体对它的吸收,使其血液浓度升高,引起洋地黄中毒[5]。

1.9 含乙醇类的中成药,如骨刺消痛液等,若与阿司匹林同服会加大对消化道的刺激,严重时可导致消化道出血。

2 对策

2.1 临床医师掌握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相互作用,以及配伍禁忌等,注意中成药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才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真正发挥中西药联用的治疗作用。

2.2 药学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的同时更应认真严格把好处方审查关,在中成药与西药的合理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由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2.3 建议生产厂家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上增加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配伍禁忌或注意事项等栏目。

2.4 医院药学人员进行合理用药分析评价,对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配伍应用合理性、用药的适应证、用药的时间及用量等不合理配伍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结果在医院刊物上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综上所述,了解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相互作用以及配伍禁忌,熟悉和掌握一些中药和西药相互作用的原理和配合应用的规律,才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真正发挥中西药联用的目的。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达到提高疗效,安全用药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朱建华.中西药物相互作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60.

[2] 方文贤.医用中药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69.

[3] 王加秒,周权,张仲苗.处方审查时应重视中成药与化学药的相互作用.中国药业.2004,13(9):58.

有毒中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重度有机磷中毒 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66-02

1 资料与方法

2006年4月―2010年4月共收治有机磷中毒患者31例,全部抢救成功,其中男10例,女21例;年龄23―67岁;3例是因皮肤吸收中毒,28例为口服中毒,毒物口服量5―15ml。入院时间为服毒后0.5―3小时,轻度中毒5例,中度中毒21例,重度中毒5例。

抢救及监护措施:(1)清除毒物,终止毒物继续吸收;(2)应用阿托品:按中毒的轻、中、重度分别给予首剂量解磷定注射液0.5―1支、1―2支、2―3支肌注;中度中毒患者同时加氯磷定0.5―1.0克,阿托品3―5mg肌注;重度中毒患者加氯磷定1.0克,阿托品5―10mg肌注。建立静脉通道后,阿托品按推荐首量静注,并重复给药是尽快阿托品化。(3)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头侧位,以防分泌物及呕吐物引起窒息,出现呼吸衰竭时,立即吸氧,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有肺水肿者,用大剂量阿托品的同时给予地塞米松、速尿;合并脑水肿者用甘露醇;有休克、心力衰竭、心律紊乱者及时纠正;若出现呼吸肌麻痹,应进行人工呼吸并采用突击量氯磷定治疗方案;(4)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吸氧、控制感染、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以保证生命体征平稳;(5)早期进行脑复苏;对于昏迷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应用20%甘露醇进行脑复苏,减轻脑细胞水肿,保护脑组织,特别是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是抢救成功的必要措施之一;(6)治疗过程中,采用多盐少糖的输液原则,减少反跳的发生。

2 结果

全部患者入院后0.5―1小时均达到阿托品化,1―6天意识转清,观察1―2周,3例发生反跳现象,无猝死,均痊愈出院。

护理体会:

有机磷中毒病情为重多变,死亡率高,其治疗护理措施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关期刊更多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农村经济信息中心

科普天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教育厅

美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