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鉴赏作者充满情味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品读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难怪,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引读第一自然段)。

(3)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姥姥手很巧,剪纸技艺高超呢?打开书,请大家默读1-6自然段,品品划划,还可以做些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4)交流,相机出示。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①想见识一下姥姥的精美剪纸吗?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出示)

②看了这些剪纸作品,你情不自禁想说――(出示,语言训练)

③不仅是你们,乡亲们都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谁来读?

指导读:我是一个出名的调皮蛋,……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①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几个词: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这几个词从感彩上说,本来都是――贬义词,放在这段话里,还是贬义词吗?再用心读,你读出了什么?

②指出:作者的用词特别独到。利用反衬的表达手法再次证明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③你耍赖过吗?你能把耍赖的感觉读到这最后一句话中去吗?如果我是文中的姥姥,你冲着我耍赖。

创设情境互动:师:“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用指头点一下学生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①“熟能生巧”就是说――

②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

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指导读:过渡:有没有人剪到手呀?是呀,(出示: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为了让乡亲们图个吉利,姥姥有求必应,总剪,(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多么勤劳,多么善良的姥姥啊!

总剪,就再熟练不过了,日久天长,剪起来就心中有数,这就是――有准头了。生活中,你碰到过哪些人,哪些事,也像姥姥剪纸那样,因为不断地练习,反复地实践,达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可是姥姥的经验之谈啊!一起读――

(设计意图: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进行感悟的学习方法,寻找并反复朗读描述姥姥剪纸的语句,体会姥姥剪纸的高超技艺,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无可挑剔”等语句,通过朗读,增加学生的积累,逐步将文中的好词句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我还让学生仔细观察其它几幅剪纸作品,深感剪纸之难,由此联想到姥姥的手艺之精巧,技术之高超。)

第二板块:品读姥姥的舐犊情深

(1)过渡:姥姥的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把“我”吸引住了。我们来看看这个地方的描写:“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品品哪个字用得最传神。(栓)

②课文中用什么拴住了什么?

③让我们走进这温馨的盛夏午后。来,同桌一个读姥姥的话,一个读作者的话,姥姥是轻声慢语,作者是如痴如醉,用心感受感受,读一读。(生自由对读。)

④谁愿意上来和老师一起表演着读读?(请一生上台。)你读文中的“我”,我读姥姥的话,其他同学就帮助我俩描述当时的场景,读旁白,好吗?

⑤我们表演得怎样?你们感觉到文中的“我”被牢牢地拴住了吗?

(2)你还从哪些句子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

(“从那时候起,……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①这段话中,拴住作者的还是――?

②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缠)

③“我”怎么缠的?可能有哪些动作,说了哪些话?来,把我当姥姥,你来缠缠我。

④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一个“缠”,让你体会到了――相机指导朗读,齐读。

⑤这段文字意境优美,感情真挚,想把它背下来吗?出示,引背。

(设计意图:我主要抓住课文中的“拴”、“缠”字进行教学,让学生从表面到内在,层层深入地感悟,从一个简单的“拴”、“缠”中读出祖孙之情,姥姥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对姥姥的热爱之情。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姥姥与“我”的对话,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我”由看不懂剪纸的意思,不解地发问,到看得懂剪纸的意思,热情地交谈,以至到后来缠着姥姥剪更多的牛和兔,剪纸把“我”与姥姥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其中,作者对幼时自己的描写:“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含有明显的贬义成分,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走进文本去体会,从而更深刻地了解“我”的调皮是用来反衬出姥姥的宽容和慈爱,学生也能够进行动情地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第三版块:品读作者的心梦之境

(1)(音乐起)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何以见得?(出示最后一节)

(2)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谁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请大家把目光再投到“联结”这个词语上,能给它找一个近义词吗?

那么作者怎么会想到用“联想”的“联”和”打结”的”结“呢?

追问: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把作者这种坚定的预见和充沛的情感送进这段话中读。(指名读)

(3)姥姥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剪纸世界,(板书:有声有色)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4)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教师板书:心梦)

(5)心在飞扬,梦却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饱含真情,齐读这段话。(配乐)

(6)有位同学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题目叫《想》。自由读。

(7)现在,你能否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小诗呢?拿起笔来写下你自己心中的诗,写在《作业纸》上。(学生练笔。)

(8)最后,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认为现在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

(9)是呀,这些统统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板书:拴)

(10)顽皮可爱的小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如今,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萦。这份浓浓亲情的最好见证就是――再读课题。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一、整体入手,抓“三维目标”,把握方向

“单元整体教学”,顾名思义要以全面解读教材为突破口,把握单元内文章之间的关系,打通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

以苏教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为例,它表达的英雄主题,显然对孩子们来说遥远而陌生,以往的阅读教学难以让他们在课堂这短短的时间内深刻领悟英雄的本质。所以,我们另辟蹊径。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十课时完成。预习模块中,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单元主题,并思考编者把他们放在一个单元的用意,自主探究提出主题。导读模块中,他们在学习单的指引下自主疏通课文的字、词、句、段。第三到第五课时依次学习《七律?》《和他的大黑骡子》和《大江保卫战》三篇文章。第六课时的领悟表达模块开始,我们拔高要求,旨在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研究。第七课时我们从单元整体目标着手设计一次“诵读群英会”的展示活动。孩子们将诵读小古文、小小说、新闻报道等体裁。从不同文体中进一步挖掘,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凸显英雄本色,把人物形象丰满起来的,这与本单元的习作主题一脉相承。紧接着的八、九课时为习作篇――我心目中的英雄。运用前几节课所提取的主要写作素材积累,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问题,从而达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最后一课时,我们将结合口语交际影视剧评说,拓展延伸进行辩论。经讨论,我们把辩论的人物确定为三国中形象最复杂、争议最多的人物――曹操。整个辩论并不指向于结果,而是旨在让学生在过程中提高认知,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人物。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批判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对英雄人物的一个理性、个性化的认识。

纵观整个单元的设计,我们的目光已全然不局限于三篇课文,而是打通了生活、阅读、习作的通道。随着学习的步步递进,话题也一步步深入,指向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也愈高,潜移默化地完成由吸纳到倾吐的迁移。

二、讲究“取舍”,活化学习形式,聚焦精彩

有了单元整体的思考,教学的策略更为灵活,重点也更为突出了。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认真钻研教材,改变原先行课的模式,整合相应的环节,撇除低效的语言,净化40分钟的课堂。

李振村老师提出的“三精三补”更是让我们豁然开朗。“精”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相关美文佳作、相关文化背景、相应人物资料正是单元整合教学所需要的。为此,我们将这种思考深入每一次语文大组的教研活动中,引发老师们的头脑风暴,让大家对单元整体设计的删选和补充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逐渐从思想落实到行动中去。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

《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安塞腰鼓》。“民族文化”是本单元的主线,而每篇课文所折射出来的文化、精神、力量就好比这串“项链”上的“珍珠”。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认民间工艺、民间故事蕴藏的民族文化与精神,感受作者丰富的语言表现力所产生的回味无穷、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路途中,我们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有的放矢,善于取舍,找准教材中的精彩处。依据学段目标,结合单元特点,从整体入手,按感知、理解、欣赏、实践这样的学习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平台,设计教学。

三、高屋建瓴,找准“切入点”,对比阅读

在单元整合教学中若碰到不同文体、主题类似的课文,可以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如此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使得他们在阅读时拥有更为开阔的视野、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为灵动的思维。

在“英雄篇”的单元教学中,我们发现,英雄的定义是丰富多彩的,有气壮山河令人敬仰的,有悲歌慷慨让人扼腕的,有不屈于命运令人佩服的,也有就在我们身边平凡普通中见品质的……单篇教学后,我们以《大江保卫战》为主做了一个对比阅读,重点引导学生注文本的表达形式。例如,《七律?》中比拟、夸张手法的运用;《和他的大黑骡子》中围绕“杀与不杀骡子”矛盾冲突的匠心独运;《大江保卫战》在刻画保大堤的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写法;在写救群众的场面时,又是将虚实相间的写法及排比、比喻、借代修辞巧妙结合。因此,我们抓住这些契机,在前面重点指导细节描写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更多描写英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