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法制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想要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必须在实际生活中抓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其次 ,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重要的。对于行为习惯这个问题,第一,我们要提高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第二,我们要对自己提出明确的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无巨细,都要对自己提出明确具体而又严格的要求,并且认真依照去做,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为习惯了。第三,要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形成好的行为习惯要靠持之以恒的精神。意志力薄弱,控制能力差的人很难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个人小节的不文明是一种耻辱。个人,无论在国门内外都是国家重要的形象窗口。国人理当从此时此刻开始多一点自律,多一点礼让,多一点知识,多一点理想,共同塑造优雅文明的社会环境,从而成为和谐大气的中国形象的坚固基石。
团队精神是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都存在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平常教育中缺乏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再次,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对青少年教育中适当让之树立争第一的意识,使每个青少年用教高标准但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在争第一中,要用正当的手段,要有正确的心态,各种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相信未来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团队精神的时代,因此,我们培养青少年的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用约束来强化自己。让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我们的生活。
教育对于种子是阳光,对于树林是水,对于稻田是肥料……而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是走上到的殿堂的梯子。
能让人该过自新。要是盗贼、人犯,从小接受过法制教育,有着满心道德,那他们还会成为罪犯吗?由此说明,法制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觉得学好法制教育就是学会做人,就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它教会我们遵守守则,小学生要遵守《小学是守则》,员工要遵守公司条例,而每个公民都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正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它教会我们不要迷恋电子游戏机,不吸烟,不喝酒,不打人和小偷小摸。玩电子游戏会让我们成绩下降,也浪费金钱;吸烟喝酒有害身体,打人和小偷小摸是不良行为。它还教我们怎样防火与自救,城市不能随便放鞭炮等等
我们班经常开展班队活动,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队会的题目是:‘告别依赖,学会独立’,在这次班会,讲了一个人,都快20岁了还整天依赖他爸爸,又不好好读书,连个碗也不会洗。一天,他找了个算命的帮他爸爸算命,得知爸爸能活到70岁时,当场大哭,旁人不解,后来他边哭边说,他爸爸大他30岁,他爸爸死后,他才40岁,那谁来养他?这虽然只是一个故事,刚开始你也会感到可笑,可经过反思,你还笑得出来吗?都40岁了还想要死的爸爸养他,那么做父亲的不就是太可怜了?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好法制教育,做个有文化、讲文明的国之栋梁。
小学生法制教育心得体会500字(三)
上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法制教育讲座,让我们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次讲座,就像一股清泉,洗涤了我们的心灵,净化了我们的思想。
《未成年人保护法》共七十二条,它于2007年6月1日制成,为我们未成年人明确了各项保护法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让我们明确了如何预防和纠正我们的不良行为,如何预防犯罪。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学校和社会的影响。社会这个大家庭,形形的东西鱼龙混杂,有的对我们身心大有益处,有的则对我们有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是非观念,必须让我们有所判断和选择。《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为我们作出了指引,特别是在预防我们人生错误上作出了明示。我曾读过一首诗"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其实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个十字路口,许多个选择,有时只是因为年少的无知,年少的冲动走上一条不归路,有时也只是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往往醒悟后,又追悔莫及。这都是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言行就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所以我们要与法律作朋友,与犯罪作斗争,我们要知法、懂法、会用法,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一、开展小学生法治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法治文化,是指融注在人们心底和行为方式中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及其价值追求;是一个法治国度的法律制度、法律组织、法律设施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涉及法治的行为方式。法治文化以追求民主、自由和权利保障为目标,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内涵,是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的内在动力,也是全民守法的内在因素,具有教化与调控的功能,具有软约束力,在精神与思想深处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一个孩子,在自我意识尚未形成或自我判断能力尚未成熟的阶段,是极易受外界影响导致价值观的偏差。媒体数据统计,近些年来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如果学校、家庭、社会能在孩子认知形成的第一时间就给以正确的教导和示范,通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法律规定行为的对错,必然能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医治和预防的作用。学生懂法后自然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法律的约束,做到遵纪守法。因此对孩子进行法治文化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素质的内在需求,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保障。
二、当前小学生法治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客观上说,当前我国还处在“法制教育”阶段,与法治中国的建设路径极为不符。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法治教育的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中小学法治教育缺乏专门师资,也缺乏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法治教育教材。法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呆板僵化,教育途径单一,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法治教育引入课堂不够、教育硬件投入不够、教育经费投入不够、教育基地建设拓展不够。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家庭教育缺位,社会资源不能有效整合。种种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开展。
从主观上说,法制教育仅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之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导致未成年人法制观念的弱化和缺失。在学校里,教师把规范的法治标准教授给自己的学生,希望每个孩子出了校门,都可以是教科书般遵纪守法的小公民。在校园这个圈子里,99%的孩子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孩子。可是问题就出在了离开学校以后的时间里:爷爷奶奶不走人行道;拉孩子踩过草坪、穿过绿化带;年轻的爸妈带着孩子闯红灯……这些都充斥在我们孩子眼中,最直接、最矛盾。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单纯,谁教给他什么,他就学了什么。所以,问题还出在我们成年人和复杂的社会身上。
三、完善小学生法治文化教育的深度思考
从学校角度来说,学校要加强对教育法制工作人员和班主任及全体任课教师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组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教师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法制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切实了解和掌握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努力做到人人知法、懂法,依法办事。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要以校德育处为依托,组织相关人员在法制教育、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防卫避险教育和意外伤害自救及犯罪预警能力、临界防卫原则及使用技能训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和训练。
从教师角度来说,首先要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例如,积极利用学校晨会、班队会、学生大会、“两课”等时机,组织学生学习法治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让制度进头脑;再比如,通过细化学生衣、食、住、行、学、操等方面的评价标准,以积分制进行,落到实处,逐日评分累计,每周总结与公示,奖优罚劣;还可积极倡导开展系列道德教育活动,规范学生养成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为依法治校工作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其次打造良好的教育“软环境”,通过在校园内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紧扣学校发展主旋律和学生发展需要,定期更新校园文化宣传栏与橱窗,积极宣传法制知识、典型案例、安全知识等相关资讯。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堵墙,每一块地,每一个角落,打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实现怡人的自然环境与浓郁的人文气息相得益彰,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了思想境界。
【论文摘要】在高等学校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思想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校大学生中不懂法甚至违法的现象,暴露出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薄弱的问题。
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其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如何,将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法制建设。特别是在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要提高对法制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搞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一、高校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一)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任何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都需要社会调节机制来维持正常的秩序,道德和法律就是社会的两大调节机制,两者共同担负着调节社会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把某种价值体系、价值观念、行为和观念的准则灌输到人的意识中,使其形成相应的信息、品质和习惯,达到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监督的目的。法律代表了阶级的意志,是推行国家、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制手段。人们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还要遵守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
道德和法律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社会规范:
首先,道德与法律联系密切,在调整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具有互补性。
其次,在调整、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法律并不是万能的,除了受到以社会为基础,法律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社会以及法律自身条件的约束外,还必然要受到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制约。
最后,法律以道德为价值取向,并以道德为社会支持。“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果法律背离了人类基本的道德精神,将失去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基础。
(二)高校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1. 高校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关系的现状。在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中,高校的法制教育一般从属于德育教育,并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在有些高校甚至全部是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只是德育教育的一个补充。
笔者认为,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系已经逐步成熟,法制体系建设已经取得长足发展的情况下,虽然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有其必然的联系,但将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的认识及定位是不合理的。正是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比例关系的失衡,导致了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甚至发生违法问题。综观在校大学生发生的不同方面的违法问题,一方面是其本身道德素质低下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法律意识的不足和淡薄造成的。
2.高校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应当并重。基于上述对道德和法律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出,道德和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是相互依存,共同发挥作用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法律意识的培养仅靠德育教育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我们说提升人的品质,应当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塑造,宜采用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形式。
加强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法律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中,将道德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观念,使法律至上的意识升华为大学生更深层次的道德义务要求。法制教育的价值在于倡导法制精神,造就大批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公民,来满足法制社会的需要。
二、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紧迫性
(一)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减少大学生违法行为,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的需要
(二)加强法制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前几年,犯罪大学生多出自民办大专院校,而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多。据上海一项关于“校园犯罪”的调查,在犯罪的51名大学生中有16人来自重点院校,占了总数的31%.在大学生犯罪中,其中不乏博士生和硕士生。这些重点院校的大学生频频犯法说明我们不能只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迫在眉睫了。法制教育本身及其产生的结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素质、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其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任务
大学生毕业后是要踏上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法制意识强的毕业生能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法制意识差的毕业生可能有意或无意的违法违纪,甚至走上违法的道路,造成终身的遗憾。
三、目前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目前高校已经把法律基础课列入教学计划,但是对该门课程的投入却非常少。由于法律基础课的课时有限,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让学生了解必要的法律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法制教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还不够重视,只是将其作为一门普通的课程来对待,而没有将其看作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与修养的重要举措。
(二)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非政法院校的法律课师资是由社科部、学工处、德育处、团委或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担任。他们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法律课程不重视就不难理解了。
(三)法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单一
法制教育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教育。目前,在高校法制教育中,教育形式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偏重于法律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未能给学生提供参加有关社会实践的机会。有的高校甚至把法律基础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唯一形式,法律基础知识的内容仅限于几部法律,缺少有针对性的以案说法的内容。
(四)法制教学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各高校评价法制教育效果好坏的惟一办法是阅卷考试,考核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法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惟一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学生追求的仅仅是该课程的分数,考完后就将法律知识放在一边了,并未真正的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加强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法律基础课有其自身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教学规律,必须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强化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要重视案例教学法。在选择法律教学案例时,应选择那些既有利于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又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案例。
(二)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如组织学生观看、收听法律专题的电视片或录像带等,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模拟法庭”,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开展法律知识咨询活动;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列席旁听审判过程,增加其对法律学习的感性认识;请法律专家、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来高校开设大学生法制讲座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法律文化氛围。实践证明,多种形式并用的法制教育要比单纯的法律课程教学效果更好。
(三)加强法律课教师的培养
提高教师队伍是搞好高校法制教育的关键。高校的法律教师不仅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不同的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形成一支具有相当水准的精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四)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巩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现在,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和思想伦理观念急剧变化。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高校要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其消除不良的心理状况,最大程度上预防和避免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违法行为,从而巩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五、结语
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涉及课程设计、教学安排、教师选拔、教学方式、考试考核等多个方面。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特别是德育教育与法律教育的有机融合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只有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能才能使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大学生对法律有科学的认识、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使得他们不仅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更能理解法的精神、法的作用,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崔长珍.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3).
【关键词】中职语文;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096-02
据调查得出,目前在读的职业高中学生对于文化课的学习兴趣并不大,很多人选择中职也是因为考不上好的高中才做出的无奈之举。因此,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专业课上,对文化课的学习不够重视。由于职高学生这种心态太普遍,给文化课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语文。因此,职高的语文教师不能继续采用一板一眼的教学方法,应多开展实践活动和结合生活中的资源进行语文教学,让中职语文走向生活化,真正帮助中职学生提高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综合语文能力。
一、加强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实施生活化教学
一名优秀的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把教学的眼光放远,不应局限于手头上的教材,更应具备一颗捕捉信息的灵敏之心。要学会挖掘语文和专业课的联系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并慢慢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
例如,文秘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会议记录的技能,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上也有“会议记录”的相关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会议记录》时,要将它当作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学有所获。教师可结合生活情景作为内容的切入点,比如“假如你作为一家大型的企业老板秘书,跟着老板视察车间的生产情况。老板临时决定要召开一个车间会议,让你做会议记录,你该怎么记呢?”这种情况也是学生将来可能会遇到的,一下子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思考该如何进行会议记,会议记录的格式是怎么样的。在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展示会议记录的常用格式:
1. 标题:要求标题写在正中,记录的是什么会议要交代清楚,第几次会议有时也要交代。
2. 时间:要求顶格写,时间要详细,精确到上下午几时几刻
3. 地点:要详细交代清楚
4. 出席人:要详细交代清楚
5. 缺席人:要详细记载
6. 主持人:要写明是谁
7. 记录人:要签上名字
8. 会议过程:要求会议内容的记录有详有略,要看会议的重要程度而定
先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再与正确的会议记录格式做比较,有助于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对此印象更深刻。当然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会议记录”这个技能,还需要进行情景模拟。在进行情景模拟时,也要选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景,比如我们经常召开的班会,是锻炼学生“会议记录”的好机会。在进行此模拟时,班会记录者可以是多名同学进行,然后进行对比,看看互相之间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此来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会议记录的技能。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应聘模拟,因为这也是学生就业要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让某位学生扮演面试官,其他几位学生扮演面试者,让学生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准备,这样的情景模拟让语文更生活化,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能体现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
二、结合生活实例,让语文更生活化
语文之所以不能吸引中职学生的兴趣,是因为学生觉得所学的东西毫无用处。因此,教师要多结合生活资源,展示语文的实用价值,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能用到语文。比如,课本上的应用文广告词是语文知识的精华浓缩,也是语文价值的一种重要的展示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告的方式各种各样,独特的广告词可以成为大众长挂嘴边的口头禅,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也是非常高的。而且好的广告词也能大大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容易深入人心。教师可以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广告词的特点。
我的名声是吹出来的。(双关)
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比拟)
一表人“材”,一见钟情。(成语,双关)
夏透风凉冬御寒,男添庄重女增俏。(对偶)
香飘万里,“臭”名远扬。(夸张)
广告词最大的特性就是简洁通俗,朗朗上口,好懂易记。当然举这些例子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广告词的最基本特性,在设计广告词时不要走入误区,把广告词设计得太深奥,让人看了一头雾水。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广告词的魅力和重要作用,还得靠生活实例来“征服”学生们的心。生活实例:广州“万家乐”以5万元的奖金征集5个字的广告词,要求5个字当中必须包含“万家乐”这三个字。(在此处可以卖个小关子,让学生思考如果该广告词由他们来设计,该如何设计呢?)最后再公布答案:“爱使万家乐”。这5个字看上去非常简单,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细细品味,它又有多重寓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赏析广告词之美,去赏析该广告词的精妙绝伦之处。“爱使万家乐”有两重意思:①爱(喜欢)使用万家乐的产品;②爱,使得万家欢乐。这短短的5个字极具人情味,给人一种非常温馨的感觉。
通过生活实例,学生意识到广告词不但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共鸣。这种文字魅力是其他学科无法与语文所媲美的,语文带来的商业价值和产生的生活实用价值也是很大的。为了让学生的创意和才能有机会展示,教师可让学生为校庆设计一条不超过10个字的广告词,及时将知识学以致用。
三、利用传媒资源,让语文活动走向生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充满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传媒的发展。只要运用得当,传媒资源也可以让中职语文的学习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利用电视资源和网络资源来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体验语文的学习乐趣。电视资源里蕴含了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比如新闻主播规范、纯正的发音,是最好的语文朗诵示范教学例子,可以让学生模仿新闻主播练习朗诵。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焦点访谈”,它是老百姓吐露心声的平台,也是曝光社会不良作风的好平台,也是追踪重大事件的重要渠道,可以帮助学生洞察社会的动态,让学生学习到说话的表达方式、语言的技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些都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班级内部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当然教师还可以向学校提议,开展全校性的演讲比赛或朗诵比赛,在更大的平台上进行锻炼,学生的成长会更快。
除了电视资源,网络资源也很重要。当今社会,人人都离不开网络,网络早已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利用好网络资源,也有助于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将语文与网络资源结合的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教师善于进行资源的整合,网络资源就会给语文的教学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例如,现在人们很喜欢在节日期间给亲朋好友发送各种各样的语言祝福,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写一条祝福信息,通过短信、微信、QQ、邮件等方式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诗句作为自己的微信、QQ个性签名,并对诗句进行解释,这样一来学生又多了很多可以运用语文知识的机会,体会到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或理解”时,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课堂现场提问方式,让学生通过微博留言评论进行,这样的方式把网络资源与语文学习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鲜感,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学更应凸显语文的实用性,多多结合生活资源来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陶冶情操,更多地是帮助自己锻炼各种与语言相关、与文字相关的技能,更好地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张丽.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新课程:教研版,2012(3):107-108.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法制教育
一、如何有效开展学生法制教育
(1)学生的法制意识需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受教育程度、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分析发现,学生的法制意识需求应该主要包含两方面:主动需求和被动需求。主动需求是指学生自身对自我防范与保护、个人权利边界认知及保障等权利性需求,被动需求是指国家及学校在立法和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义务性需求,如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了解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等。在职业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角度,学生更多需要的是被动需求,即通过学校保卫、学生工作等部门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法制教育。(2)校园大小环境的法制安全隐患因素分析。从校园大环境来看,很多中职学校,生源是初中应届毕业生,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偏差,许多学生在来校之前接触过不少社会不良习气。同时学生多是跨省市各个地区进行招录,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地域差异。由此表现出来的校园法制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激情冲动纠纷斗殴、携带管制刀具、欺负他人、盗窃公私财物、心理抑郁或不健全自残或仇世、社会诈骗等。学生小环境:即专业系部环境和班级集体环境。学生在校内大多时间身处专业系部和班级教室或宿舍等小环境内。入校初始,往往与同学、老师、宿管都不熟悉,由于脾气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差异,难免会发生习惯、语言和肢体冲突,因此主要法制安全隐患是纠纷辱骂、打架斗殴、盗窃等。(3)学生法制教育内容重点与计划。学生法制教育重点在于把握学生需求,主要进行法律知识、专业职业法律知识和职业操守、学生心理疏导、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引导、校规校纪、思想品德等教育,要特别关注纠纷斗殴、管制物品、暴力欺凌、盗窃破坏、心理问题、社会诈骗、禁烟禁毒、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法制教育。
二、法制教育的形式
(一)书籍类自我阅读教育
通过图书馆、班级阅读角等方式,阅读法制安全教育类图书。通过系部、班主任、班委的法制教育书籍阅读专题活动计划和要求,进行阅读活动的监督,保障法制安全类书籍自我阅读教育有效开展,获得良好效果,让学生通过自我,初步了解法制知识和意识建立。
(二)法制讲座
通过邀请检察院、法院等法制专家,定期举办法制讲座,让法治一线专家进校园,普及法治知识,加强在学生的学法与守法意识,做到学法、知法、守法,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法制教育班会
在全校范围内,保卫处设计班会课件和讲稿,确定法制教育班会的固定内容,班主任老师同时分析班级和学生实际情况,添加班集体范围内法制教育内容。通过幻灯、短片、图像、互动、讨论等形式,有效开展法制教育班会,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法制教育板报
在讲座、班会等专题教育活动后,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法制知识,通过组织法制教育板报活动,引导学生制作法制教育手抄报。学生自我采集挖掘法制知识素材,进一步巩固法制知识,通过自我动手,制作精美的手抄报。
三、法制教育受教育者的评价反馈
法制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法制意识、法制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否成功,是否达到活动目的,须通过受教育者评价反馈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反馈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问答、法制教育自我小结等形式开展。评价反馈的作用,主要在于:找出受教育个体的法制薄弱点;调整下阶段法制教育活动的计划、内容和重点等;完善法制教育的教授方法、手段、形式。
四、法制教育后的法制意识常态培养
(一)《致家长一封信》加强家庭法制教育氛围
班主任书写《致家长一封信》,邀请家长培养家庭法制教育氛围,集合学校开展的各类法制教育活动的情况及学生个体受教育的评价反馈,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同时加强学生成长的心理培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二)班委会设立“法制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