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牛郎与织女

牛郎与织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牛郎与织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牛郎与织女范文第1篇

——[宋]张先《菩萨蛮·七夕》

七夕,又名“乞巧节”、“少女节”、“女儿节”,因为时间在农历的七月初七晚上,所以又名“七月七”,在甘肃陇南一带也称之为“娘娘节”。七夕作为汉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少有的以女性为中心的节日之一。

七夕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牛郎和织女本是天上的两颗星星,牛郎星本名牵牛,又称河鼓,隔银河与织女星相对。这两颗位于银河两侧的亮星,在上古时期就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并成为上古人们确定季节的标志星。根据《夏小正》的记载,上古七月的傍晚之时,织女星就会出现在正东方向。人们以织女星出现的方位来确定七月的到来。这时的文字记载还只是纯粹的天文星象记录。《诗经·小雅·大东》:“维有天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时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尚未被人格化。在当时人的思想里,织女虽然具有“织女”之名,但却是不能从事实际治丝织布的织女;而牵牛,也仅仅是一只不能拉车的神牛而已。

战国末年、秦朝初年,在民间流行的择日数术书中出现了“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的说法。据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第一五五简正记“取妻”忌日说:“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三弃。”在另一简文中说:“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何谓“不果”?事与预期相合的称果,不合的称不果。不果,即不能成为事实。此时的牵牛、织女尽管在人们的思想中已有男女之别,但他们毕竟还是天上的星辰,要结为夫妻,那是不可能的。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第七十六正壹记祠星:“牵牛,可祠及行,吉。不可杀牛。”还是将其作为牵牛星祠祭。故,“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是一句比喻的话,比喻那些事与愿违的选择。

《史记·天官书》说“牵牛为牺牲”,即供祭祀用的纯色牛;又说“织女,天女孙也”,即织女事天帝的孙女。汉甘公石申著《星经》卷下:“织女三星,在天市东端。天女主瓜果丝帛,收藏珍宝。”亦即是说,至司马迁著《史记》的时候(公元前145—公元前86年),牵牛还是祭祀用的神牛,织女则是“主瓜果丝帛,收藏珍宝”的女神。

东汉班固(公元32—公元92年)《西都赋》:“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唐李善注:“汉宫阙疏曰:昆明池有二石人,牵牛织女象。”可见 到了东汉前期,才有牵牛织女人格化的迹象。此时的牵牛已经不再是祭祀的纯色牛,而是同织女隔着天河(云汉)遥遥相对的牧童。但是还没有说他们之间有恋情。

最早描写牵牛织女爱情的文献是《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诗作者不详,从五言诗成立的时代,可推测《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建安时代的作品。1973年,四川郫县竹瓦乡出土的东汉墓石棺盖相对刻着牛郎织女画像:牛郎头戴三角冠,身着广袖长服,束带,左手抬举,右手牵牛,扬蹄飞奔。右方织女,头挽双髻,身着广袖长袍,体态轻盈,左手平举,右手执梭(或云绕线板),凝视对方。他俩之间留一空隙,似象征银河,遥遥相望。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章,得到了考古资料印证。

西晋之前,民间传说,牵牛织女尚无七夕渡河之说。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东汉末年崔寔《四民月令》曰:“七月七日作麴,合蓝丸及蜀漆丸,暴经书及衣裳,习俗然也。”

《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咸也)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注引《竹林七贤论》曰:“旧俗七月七日,法当晒衣。诸阮庭中灿然锦绮。咸时总角,乃竖长竿挂犊鼻裈也。”

《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可见,西晋以前旧俗,以七月七日为曝经书及衣裳之日。晋人伪撰的《列仙传》《神仙传》《汉武帝内传》,又以此日为神仙下降之日。

晋人始以七月七日咏织女。西晋初在傅玄《拟〈天问〉》中有“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的话,不但让牵牛织女相会,而且将相会时间定在七月七日。

与傅玄同时的周处《风土记》不但有牵牛织女七夕相会,而且首次出现“使鹊为桥”,同时记载了民间七夕祭祀牵牛织女二星神、乞愿的习俗。

《风土记》:“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时广记》引)“七月初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乞河鼓(《尔雅》曰:“河鼓谓之牵牛”)、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白气,有光耀五色,以此为征应,见者便拜而愿乞富乞寿,无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颇有受其祚者。”(《初学记》,《太平御览》引)

晋张华《博物志》说:天河与海相通,有人在海上航行了很久,前十多天还可以看见天上的日月星辰,后来“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后来这个航海人到了一个“有城郭状,屋舍甚严”的地方,“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问他“何由至此”,此人说明来意并问这是何地,牵牛人教他回去问成都卖卜人严君平。后来,他去成都,问严君平,才知道他到了天河。明代陈耀文撰《天中记》卷二引《荆楚岁时记》曰:“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一处,见城郭如州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曰:‘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榰(支)机石与骞而还。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客星犯牛女。’榰(支)机石为东方朔所识。”唐代赵麟的《因话录》和北宋严有翼所编著的《艺苑雌黄》,都认为支机石就在成都的严真观中,是汉代严君平所留下来的。据说,今天安放在成都文化公园里那块高约数尺的“支机石”就是这么来的。姑妄听之!

南朝梁吴均撰《续齐谐记·七夕牵牛》:“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去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复三年当还。’明日失武丁。至今云织女嫁牵牛。”

梁殷芸《小说》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方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紝。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七月令》引)至此,牛郎织女神话遂成型。

随着七夕节日的固定,这个故事的版本也就多了起来。早期的版本就有《荆楚岁时记》转引道书所说的,牛郎迎娶织女时,借天帝二万钱下聘礼,久而不还,于是牛郎被天帝驱自“营室”,罚作苦工。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婚嫁的一些习俗,即男方要给女方送金额较大的聘礼。民众把当时男女因经济原因造成的婚姻障碍折射到天庭,进而演化出牛郎织女的悲剧故事来。

人民不满意文献上记载的牛郎织女故事,近代民间又流传出另一种牛郎织女故事:据说织女是天上的仙女,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牛郎是凡间的一个贫苦孤儿,常受哥嫂虐待,后来哥嫂分给他一头老牛,就把他赶出家门,让他自立门户。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有一天,织女偕同众仙女下凡,在清澈的湖中洗澡嬉戏,牛郎听从老牛的计谋,突然从湖边芦苇中跑出来偷走了织女的衣裳。其他的仙女们都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只剩下了丢了衣裳的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嫁给了牛郎。婚后,两人男耕女织,相敬如宾,过起了幸福的生活。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危急的时候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埋葬了老牛。后来仙女们私自下凡以及牛郎织女成亲的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勃然大怒,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了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挑着两个孩子追上去。眼看牛郎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心中一急, 拔下头上的簪子在天空中一划,就出现了一道波浪滔天的银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后来王母娘娘被他们的真挚情感所感动,就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这也是经过人民选择,最终定型的牛郎织女故事梗概。

牛郎与织女范文第2篇

传说王母娘娘棒打鸳鸯,将牛郎织女给分开了,天庭上众大臣都替他们求情,希望王母娘娘把牵牛星和织女星中间的银河移走,让牛郎织女相见。

王母见众大臣如此求情,就说道:“我可以让他们相见,咦,对了,听说人类发明了一种机器,叫做,哦,叫做电脑。太白金星,你去宣牛郎织女上殿。”

“ok,王母您请稍等,俺去去就来。”

过了三天,太白金星才将牛郎织女给带来了。王母大怒说道:“老白,你怎么过了这么久才将他俩给带来”

太白金星说:“娘娘您有所不知,老臣先去了牵牛星,跟牛郎说,王母宣你去大殿以便日后与织女相见,牛郎一听,便激动地晕了过去,这一晕就给晕了一天半,老臣让随从先在这照顾他,就去了织女星,对织女说,王母宣你去大殿,以便日后与牛郎相见,织女一听,就激动地哭了起来,没想到这一哭就给哭了一天半,一天半加一天半不就等于三天吗 ”

王母听了说:“老白,听你这么一说,这是与你无关了。那牛郎织女呢”

太白金星说道:“他们一个在南天门等候,一个在北天门等候。”

“那宣他们进来吧。 ”王母平静地说道。

“yes.”太白金星答道。

牛郎织女一相见,就没人能拉得开了,于是太白金星找来100头牛,每人分别被50头牛拉着,这样王母才讲得了话。

“织女、 牛郎,因各位大臣为你们求情让你们相见,我也于心不忍,所以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们明天一起到凡间去,各买一台电脑,并且各找一位电脑大师教你们电脑,学成之后,各回自己的宫殿去。”

谢王母娘娘的大恩大德,我们敬遵懿旨。”牛郎织女一起答道。

过了三个月,牛郎织女学成了,各自回到自己的宫中。

织女一回到织女星,立刻把电脑所有的插头全部插上,将自己的qq挂上。

牛郎与织女范文第3篇

神话毕竟是神话,牛郎与织女要在一夜之间相会是不可能的。牛郎星和织女星都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恒星,它们都比太阳还要巨大,只因为它们离我们十分遥远。在天文学上,测量恒星之间的距离,大多用“光年”来计算。光年就是每秒钟走30万千米的太阳光在1年里所走的距离。牛郎星离我们有16光年,织女星离我们27光年,所以看上去只是小小的光点。

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也很远,有16.4光年,与牛郎星同地球的距离差不多,即使牛郎跑得快,每天能跑100千米,要跑43亿年时间才能与织女相会。即使改成每秒飞行11千米的宇宙飞船,也要45万年才能飞到织女身边。不要说一夜之间相会,即使打个电话,也要16.4年才能传到对方呢!

恒星的“恒”字,只是和行星的“行”字相对而言。实际上天上没有一个星是绝对地“恒”;每个星都在动,动多动少而已。牛郎星每年在天球上移动0.658角秒;此外,每秒钟还以26千米(每小时93600千米)的速度离开我们往外跑。所以,牛郎星在空间的速度比地上最快的客机还快几十倍。织女动得慢一点,不过在女子百米比赛里还是可以得冠军。她每年在天球上移动0.345角秒,每秒钟以14千米的速度离开我们行为往外跑。

牛郎和织女都比太阳大得多、亮得多。为什么我们看起来只是两小点的光呢?那是因为这两个恒星比太阳远得多。牛郎的光度为太阳的10.5倍,直径大7成,质量差不多大7成。织女的光度等于太阳的60倍,直径等于太阳的2.76倍,质量差不多等于太阳的3倍。所以,织女比牛郎大,比牛郎亮,比牛郎重,算来还是牛郎的大姐姐。牛郎离我们的距离为154万亿千米,比太阳远100万倍;织女离我们的距离为250万亿千米,比太阳远170万倍。织女不仅比牛郎大好些、亮好些,而且又远好些,所以我们看起来两个星差不多一样亮。光从牛郎星来到我们的眼里,需要16年4个月;光从织女星来,需要26年5个月。牛郎织女两星不是在同一方向,两星之间的距离是16.4光年。无线电波的速度和光一样,假使牛郎想打一个无线电话给织女,得等32年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

恒星在大小、光度、温度、颜色方面相差都很大,质量却差得不很多。20世纪以来,天文学家把许多恒星分门别类,好像生物学家把动植物分门别类那样。

牛郎与织女范文第4篇

宋代诗人范成大(1126―1193)编撰的《吴郡志》上记载,太仓的父老乡亲心地善良,希望牛郎与织女可以朝夕相处,就把两人供奉在一座寺庙中,同受香火。但后来有一个姓范的书生见了,在墙上题了一首诗:“商飙初至月埋轮,乌鹊桥边绰约身。闻道佳期唯一夕,因何朝暮对斯人。”不知他是太过书生气,还是思想太封建,硬是看不惯牛郎织女朝夕厮守,说服乡亲们把牛郎织女一拆为二,搬走牛郎像,把织女留在了原庙,改“黄姑庙”为“织女庙”,面朝东。而在娄塘西市梢专门又建了“牛郎庙”(又名“黄姑庙”),面向西,中间隔着刘家港,牛郎织女从此河东河西,隔河相望,刘家港就成了“人间天河”。

牛郎庙为什么叫黄姑庙呢?据《荆楚岁时记》记载,牛郎名叫河鼓,后人以讹传讹就唤成黄姑了。在汉代《古乐府》中也有“黄姑织女时相见”的诗句。

千百年过去了,牛郎庙、织女庙几次被毁,当地百姓又自发地重建起来。现在的织女庙规模虽远不能与当年相比,但每逢初一、十五的庙会,仍有上百桌人吃饭呢。

太仓人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牛郎与织女就生在太仓。

太仓,顾名思义为皇帝的粮仓,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就在此置粮仓。因地势高敞,这里历来是种棉区。棉花一多,纺织业自然发达。太仓古时的特产“惠安布”很有名气,曾进贡朝廷,远销海外。当然就有不少勤劳美丽的织女。加上太仓地处江海交汇之处,元明时被誉为“六国码头”,举世闻名的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就是从这里起航的。这里的男丁们常常出海,捕鱼也好,运输也好,经商也好,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不能与家人相聚。所以牛郎织女的传说引起了太仓老百姓的强烈共鸣,太仓南郊人至今都把牛郎织女当作“土地神”,称织女为“女土地”。

牛郎与织女范文第5篇

在我儿时,就常听爹娘讲这个动人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如果把牛郎织女的故事搬到今天,又将是一番什么样的情形呢?于是,才智愚钝的我也便异想天开地发散出两段猜想来……

猜想之一。牛郎是否会成刘郎(“流浪”)?

牛郎命苦,幼丧父母。哥嫂待他刻薄,让他吃剩饭、穿破衣、宿牛棚、睡干草,挑水、推磨,尽干些重体力活。好在他与老黄牛感情深厚,老黄牛温柔慈祥地看着他,老黄牛就是他的知音与忘年交,上演了一幕动人魂魄的人牛传奇。

而如今,牛郎却犯了大难。他虽然知道,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地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但是,现在还有几家用黄牛?早已鸟枪换洋炮,黄牛换铁牛了。更可怜的是,现在他连一二块放牛的草地也找不到了。农民惜地心理严重,把田间路都种上了庄稼,甚至连河道沟渠也都一并侵吞掉了。牛郎本想割草,可先进的除草剂把各种草都消灭在萌芽状态。上级一再推行圈舍饲养,喂牛颗粒饲料,但牛郎却身无分文,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黄牛饿得皮包骨头、瘦骨嶙峋,踉踉跄跄地拉着破车,跟着牛郎到处流浪。最后,只能是老黄牛饿死,牛郎沿街乞讨。于是,牛郎很可能就成为“刘郎”(流浪),也未可知。

猜想之二,王母娘娘和牛郎哥嫂是不是一路货色?

王母娘娘因贪杯而遗恨,牛郎哥嫂因贪财而失德。王母娘娘是恼羞成怒地把织女往天庭里拽,牛郎哥嫂是连哄带骗地对牛郎往外边赶。一是为顾全自己的颜面,维护自己的威严;二是为独吞哥俩的财产,铲除自己的后患。好在他们都没有把事做绝,这是令人称道的,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王母娘娘并没有采取斩草除根的过激手段,草营人命;牛郎哥嫂也没有动过惨绝人寰的杀机,图财害命。

牛郎的父亲留下的家产本该哥儿俩平分的,可是哥哥嫂子想独占。现在牛郎长大了,要是他提出分家,怎么办?牛郎从小在自己手心里,干脆说不分给他,想他也不敢说什么,可是左邻右舍不免说闲话。独吞家产的恶名声传出去,怎么办?想来想去,只恨爹妈多生了个牛郎。牛郎成了哥哥嫂子的眼中钉、肉中剌。

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作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嫂予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去成家立业。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由此可见,牛郎哥嫂尚有那么点儿廉耻之心。。他哥哥十有八九是个“妻管严”外加“财迷鬼”,他嫂子是个泼妇外加“往里迷”。

相关期刊更多

青春岁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青团河北省委

江淮文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政协

民俗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