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我发言稿

自我发言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我发言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我发言稿范文第1篇

一.个人认识

结合党支部的工作部署,我认真学习党员教育读本,学习了有关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条例和精神。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反思,认真查找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二.自我批评

1、学习上还不够注重,理论水平还不够高。有时只顾忙于一些具体工作,对很多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学习还浮于表面,没达到应有的深度。

2、对待工作的标准要求不够高,对待工作有时只满足于完成工作,常常只是根据学校布置的工作,走一步看一步,缺乏开拓意识,常常求稳怕乱。

3、工作方法有时不够恰当,不够策略,处事艺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总认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好的,方法欠缺。

4、在教学上创新意识不够强,有畏难情绪,教学工作缺乏新意,仅停留在按部就班。

5、在平时工作中,只管自己的一摊工作,对于学校工作的全局性缺乏关注感。特别是与领导及部分同志的沟通少,与社会的溶合度也不够,这样造成有时工作不细致。

三.互相批评

某某同志,我觉得工作中过于严肃,虽然组织安排的任务能很好的完成,但不够活泼。例如在教学中,思路虽然很清晰,但课堂气氛过于严谨,做为一名优秀的党员班主任,应该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四.个人表态

本人在各方面存在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这一次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进行剖析,我认识到这种请款的严重性,也知道这其实是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结果,若长期就按照这种状态继续下去,不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不采取取长补短的措施的话,将会给今后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因此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改正。

1.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借助“学习强国”的平台,了解新闻时事,了解国家动态,进一步学习各方面理论知识,把政治学习变成一种常态。

2. 加强业务学习,努力开拓创新,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转变观念,让自己的工作紧跟时代步伐。

自我发言稿范文第2篇

在这鸟语花香的春天,迎来了新的学期,我很荣幸登上这个令人自豪的"舞台"。今天,我要竞选的是班干部。

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擅长画画和作文,我的画曾在全国画画比赛中获得过银奖呢。作文也是一样,同样屡屡获奖,我的作文还经常会被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在这之前,我曾是数学,语文,英语组长,积累了一些经验。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对我更有信心了?我相信,凭以上这写成绩,我一定能胜任班长这个职位。

假如我当选了,首先,我会提高自己的成绩,加强自身修养,成为同学们的好榜样。我一定会做到"待人正直,公正为事","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等,总之,我会尽我所能来当好这个一班之长,不让同学们失望。

自我发言稿范文第3篇

我是谁?——是个很奇怪的题目吧。我是谁呢?那就仔细听我言吧!

我是个活泼开朗的女生,比较调皮,但是可爱无比。

我是个喜欢运动的女生,爬杆、翻单杠,都是我拿手的好戏。我热爱跑步,尤其是短跑。这几天运动会,我参加100、200米,输的惨透了,都是第五名。气得我直在运动场上喊:“我好好失败呀!!”

我是个热爱英语的女生,英语读得还不错。记得有几次考试,我还考了第一名呢!!

自我发言稿范文第4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少厌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饱受学业挫折,第一次考不好可以告诉自己下次努力还有机会;第二次考不好可以归咎于这次考题太难了,可第三次、第四次……甚至第十次,第二十次还考不好,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简直不是学习的料,从而厌恶学习,放弃学习,这在心理学上叫“习得性无助”。

所谓习得性无助,就是个人在屡次经历挫折和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很多老师常将厌学生的问题归咎于懒惰和不爱思考,殊不知,正是在这种在指责和批评中,厌学生逐渐感受到学业的无望,从而主动放弃努力的。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肯定性强化,能提高学生的成功感和内在的学习动机。

一、对小学中低段厌学生采取积极鼓励的评价,并努力为他们创设体验学业成功的机会。

煜,我班的一男生,很调皮,上课有时还下座位,有时要和同学打打闹闹,经常不写作业,看得出他很不喜欢学习。对于煜这样特殊的孩子,我巧妙运用了“三故意”。

1.故意少布置作业。我会照顾到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对作业进行分层布置。有时只要他们做一道题目,做对了就可以加1分,如果一星期每天在一道题目的基础上多做一道,就能拥有一张“表扬信”!

2.故意放宽上课要求。这样的孩子上课是坐不住的。不如放宽上课要求,要上厕所时,不用和老师说,静静地从后门离开,想喝水时轻轻地喝水,想下位置时给他固定了一个圈,自己可以看课外书,如果能回答对一个问题就加分,小组也因为他的进步而加分。

3.故意泄露题目。“明天老师想考一考你们今天学得怎么样,我就出两道题,两道全对就算优秀,错一个可就不优秀了啊!”我提醒着孩子,放学后,我把煜留下来,轻轻地告诉他考哪两道题,让他回家好好复习!果然他做全对了!当孩子渐渐地赶上大家的步伐时,告诉的范围会越来越广,不像刚开始那样直白。

(引自许雪梅老师《巧用“故意”》)

显然,这种降低要求、积极鼓励的方式对于对自己学习能力不太清楚的小学中低段学生是有效和值得推荐的,与中学生不同,他们的向师性更强,总是在直观的意义上理解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凡是表扬,对他们都具有积极意义,从而能在不断地成功体验中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二、对小学高段和中学生应鼓励他们对略高于自己水平的学习问题探索,引导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用降低要求的方式来重建厌学生的学业信心,这种方法对小学高段和中学生要慎用,即使要降低要求,也应该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这是因为,从小学高年级起,学生不再“满足”于只从表层理解教师的表扬。就像文中的初中生一样,因为解出“一道很简单的题目”而得到表扬时会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一些比较敏感的学生还会认为老师对自己的期望不高,感觉被看轻或贬低。相反,在努力解出了一道较难的题目后,老师做出了“看来这道题真的很难,不过你还是把他征服了,真不错”这样的评价,更能起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因为这里面饱含了老师对学生的高期待和真诚的祝贺。学生在之后连续三天都提出“老师,你再给我出一道题吧”,正是这种挑战成功后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信心提升的表现。

所以,对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的更好的鼓励不是“一张表扬信”或者“给小组加分”,而是引导他们进行略高于自己水平的问题探索,并且感受到有所进展和有所获得。

无论是对小学还是中学厌学生进行积极强化,都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及时强化。细致地观察厌学生的表现,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努力和进步,都要进行及时奖励,奖励方式视学生年龄特点而定。

在评价标准上家校要保持一致性。这就要求教师主动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互相配合,一方面在学校受到鼓励,一方面在家里遭到打压,这种情形最易让学生茫然失措。

小步子强化。不能指望厌学生在短期内发生较大的变化,只有将学习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的小目标,才能逐步引导他们进步。小目标的提出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的不断进步中产生自信,摆脱习得性无助感。

自我发言稿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中职生;自我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42-02

一、自我管理方法提出的原因与背景

近年来,针对中职生的教育和管理,学校面临极大挑战:中职生普遍学习兴趣下降、自我控制力低下、纪律极其涣散。同时,中职生顶岗实习或者毕业后,很多同学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工作单位。据调查表明:因为知识技能差而被用人单位辞退的很少,绝大多数同学在职业道德素质、团队合作能力,特别是责任承担和经受挫折方面的能力较差。

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新形势下加强中职生的自我管理,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符合中职生具体实际的自我管理工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自我管理方法提出的理论依据与分析

(一)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社会认知理论将学习分成两类,一是自我角色扮演学习,通过亲手做并体验行为结果来学会各项复杂技能;二是他人替代性学习,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结果,让同伴做示范,让学生看到良好行为带来的奖赏或者看到不良行为带来的惩罚,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学习。

(二)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根据个体的动机在自治水平上的不同,把动机看做以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为两个端点的连续体。内在动机指个体出于兴趣和活动本身的快乐而行动。外在动机指的是个体由于行为本身伴随着一个另外的结果而实施行动。外在动机的四种类型是外部动机、接受动机、认同动机和整合动机。

(三)两种理论的融合分析

社会认知理论中自我角色扮演学习和他人替代性学习都可以与自我决定理论中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理论相融合。

分析一:给定班级每位同学具体的任务目标,有的同学在接受任务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完全是个人的一种兴趣和爱好,也就是他的内在动机占主要支配地位,这样他不但能圆满完成任务而且进一步锻炼了自身能力提高了素质。这也是一种自我角色扮演学习。

分析二:看到有的同学学习取得了好成绩或者活动获奖都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或一定荣誉和经济的奖励时,自己也想努力学习或下次也积极参加活动。这既是社会认知理论中他人替代性学习的作用,也是自我决定理论中外部动机激发人行为的典型例证。

分析三: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努力学习就可以考出好成绩。这是社会普遍认同的规则。于是有很多同学自觉地接受这一规则,亲身实践,这就是自我角色扮演学习和认同动机的融合。

分析四:一个学生参加课外集体活动,不是因为他内心想参加,而是因为他觉得不去参加感到内疚,因为普遍的外在规则是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才是一名好学生。这是接受动机和他人替代性学习的融合。

分析五:有的同学愿意经常看书学习是为了考高分,有一定功利性。另外看书学习也确实是他的爱好。这是整合动机和替代性学习的融合。

由以上理论的融合分析可知: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内在动机或者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不但可以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自我角色扮演学习和他人替代性学习的过程中以大大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对中职生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自我管理方法体系的建立

通过以上对原因和背景的剖析并结合自我管理方法所依据的两种理论的融合分析,笔者认为,中职生班主任在中职生的教育与管理过程中,首先,应下一定工夫充分了解学生,把学生按管理的难度分成四大类型:外在压力型、认同和接受型、内在驱动型、整合驱动型;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通过提供适合的机会、帮助设立具体目标、关注个体横向的进步和发展,让每位学生进入角色扮演学习或者是他人替代性学习过程中,达到使外在压力型的学生向认同和接受型转变,让认同和接受型的学生向内在驱动型转变,让内在驱动型的学生继续维持和促进。而后最理想和理性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走向用人单位之前成为整合驱动型,在个人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自觉接受道德的评判、责任心的考问和挫折的耐受,从而更好地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

下面以本学期笔者所带班级学生为例作探索分析。笔者把本班47名同学按管理的难度分成四大类:外在压力型10名、认同和接受型24名、内在驱动型9名、整合驱动型4名。针对不同类型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方法的设计和建立。

(一)外在压力型学生的自我管理方法探索

1.自我积极期望的建立

经常迟到的学生,期望从一周迟到三次变成两次进而一次最后零次。并且通过班主任和参与考核同学的及时表扬加以强化,中间可能有反复,但要提示他积极进行心理暗示,你自身一定能做好。经常纪律约束较差的同学,只要他有了一点进步,班主任就应在公开的场合把对他的认可信息传达给他,让他对自身产生积极的期望。慢慢的这种积极期望内化在自身的行动上,目的就达到了。

2.自我闪光点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