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加法

数字加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加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加法

数字加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重加密;数字档案;文件加密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file encryption system-- encryption algorithm in single file format is simple and its safety is relatively low.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combined with the symmetric cryptographic algorithm in DES, TripleDES, AES and one-way hash algorithm SHA-256 algorithm, we put forward a file dynamic scheme with multiple encryption to use fusion multiple encryption algorithm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encrypted file format design, a variety of encryption algorithms dynamically generated method,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process, and data integrity and security. The experiment proved its practicability, and analyze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Keywords:Multiple encryption;Digital archives; File encryption

1 引言

随着档案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数字档案馆中的电子文件日益增多。但随之而来的数字档案文件安全问题成为业务发展和管理的重中之重。典型的数字文件安全问题包括非法篡改、违规拷贝、敏感文件失泄密、版权受侵害等。加密技术能为数字文件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基于加密技术的数字签名、数字水印等应用是保证数字文件的机密性、完整性的有效手段。

一般的做法是采用单一的加密算法对文件数据进行加密[1][2][3],加密代价低,部署实施便捷。但是,单一的加密算法易遭到诸如暴力破解、口令攻击等手段的破坏,一旦该加密机制被密码攻击手段破解,则数字文件安全性无法保证,而且数字档案管理机构更换加密机制代价、工作量非常巨大。多重加密方法可有效防御各种密码攻击手段。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数字档案文件的多重加密方法,该方法按照特定的加密格式,对数字文件动态地采用多重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加密算法采用常用的对称密码算法DES、TripleDES、RC2、AES等,通过设计合理的加密格式,融合上述加密算法对数字文件进行多重加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方法的加密速度和效率相比传统单一加密机制并未有明显降低,且具有更优良的安全性。

2 相关算法

本文的方法所采用的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和散列算法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DES、3DES、RC2、AES,后者主要是SHA-256散列算法。首先,简介密码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明文借助加密算法中的密钥形成密文,密文经过信道传输到接收者,接收者依托解密算法中的解密密钥成功提取明文。如图1所示。

2.1 对称加密算法。DES使用64位的密钥和64位的加密向量对文件明文进行加密,加密速度较快。该算法存在弱密钥和半弱密钥,但在本文的方法中使用的加密密钥都经过了筛选,避免出现弱密钥和半弱密钥。3DES是DES的改进版本,使用192位的密钥和64位的加密向量对明文加密,安全性更高。RC2使用128位的密钥和64位的加密向量对明文加密,其优点是加密速度快,密文体积小。AES全称为“高级加密标准”,采用对称分组密码体制,是一种迭代分组密码算法,分组长度为128位,密钥长度可指定为128位、192位或256位。AES针对4个字节的字进行操作,经历一系列线性和非线性变换,从而极大降低了破译的可能。

2.2 散列加密算法。本文使用的散列算法是SHA-256,SHA-256是SHA-1的改进,具有更大的数字指纹、更复杂的非线性函数和压缩函数、每一步均有唯一的加法常数等,SHA-256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2.3 加密模式。分组加密算法可以使用四种加密模式[4],ECB是最基本的加密模式,相同的明文将永远加密成相同的密文,无初始向量,容易受到密码本重放攻击,一般情况下很少使用。CBC是明文被加密前,要与前面的密文进行异或运算后再加密,因此,只要选择不同的初始向量,相同的密文加密后会形成不同的密文,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模式。CFB和OFB类似于同步序列密码。本文使用CBC加密模式。

3 多重文件加密方法

3.1 加密文件格式设计。加密文件格式是指密文数据的文件存储格式,设计是否合理,不仅会影响加密机制的安全性,还会对加解密的速度及效率造成不良影响。本文的加密文件格式设计如图2所示。

数字加法范文第2篇

字外功夫的范围广泛,难以把握。与书法最为贴近的简括为:逐步完善文化人格,学会做人;博览文史哲知识,学会辩证思维;向姊妹艺术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少年儿童是人生中学习书法的最佳时期。书法教学最根本的是要学生学习成人书法知识和技能技巧,完成由少儿体向成人书法的转变。如果少儿期能将字内功夫、字外功夫一齐练,有助于更准确、全面地掌握我国传统书法艺术。

那么,又如何加强字外功呢?笔者以为:

一、完善文化人格,学会做人

这里的“人格”是指人的个性品质和性情,在书道中怎么为人。书法本身就有陶冶人的性情,磨炼人的品质的功能。这需要在教学中去感悟、理解。要想把字练好,就得端正自己品行,堂堂正正做人,有志于学。三国书法家钟繇少年千里迢迢拜师学书。王羲之瞒父练字,12岁就练出一手异常秀丽的书法。要把字写得正确美观,必须全身心高度专注,磨炼自己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的品质。颜真卿少时不悟老师张旭“加倍工学”、“领悟自然”的教诲,还受到张旭怒训。要书某种字体,必须掌握其特征和书写要领。“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要学就要问,锤炼追求真知灼见的意志力。写字时要求具有性情平和、耐心细致,一点一画、一丝不苟;不浮不躁、不急于求成的心境,就必须养成性情温和,做事认真,从容不迫,有计划地完成任务的习惯。柳公权有句名言,“用笔在心,心正则字正”。历代书法名家,如王羲之、颜真卿、坡、郑板桥等人,虽然个性各异,但都有品行端正,不断进取,为人正直之共性。所谓“见字如见人”,就是人的个性品格,精神面貌,直接显露于书法之中。总之,学习书法,对个人心理素质培养,人格完善有极大的作用。也只有心理素质好,人格高尚的人才能学好书法。

二、博览文、史、哲知识,学会辩证思维

书法是艺术,不是科学。但它要利用科学知识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同志说过,“写字也起波,写完一个字,再写一个字,不能一笔写几百个字,这是事物矛盾运动的曲折性。”此论道出了书法也富含哲理。一个人的文学修养,历史知识众寡,哲学思辨能力,对于人的个性形成,精神世界的贫富,气量与风度的品格关系致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学文、史、哲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时空观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有利于正确理解、感悟书法中的各类问题,书写才能畅其神韵。

三、向姊妹艺术学习,提高审美能力

数字加法范文第3篇

一、“汉十六字砖”的内容

考古发掘表明,砖作为建筑材料最早出现在西周,自战国时期数量逐渐增多。秦汉时期砖的造型丰富,制作讲究,技艺愈加精湛。汉砖尤其受到晚清士大夫等人的青睐。晏晓明《汉砖砚》说,清代文物收藏家撰增祥,于同治十三年(公元1873年)将自己所藏汉砖赠给知交好友苏元春,苏珍如拱璧,视为传家之宝。两江总督建议将这块汉砖改为砚台,并题四言铭辞:“铁铸防穿,玉琢防碎,惟兹汉砖,出于昭代,韫毓菁华,千七百载,作为砚田,文章小块。”“昭代”是说这块砖制于汉昭帝刘弗陵在位期间(公元前86年至公元前74年)。汉砖砚无疑为汉砖增添了一段文人韵事,从此为后世津津乐道。由此汉砖的美名四处传扬,身价陡增。汉砖走进名士书斋,变作一方砚田,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在所有汉砖中,最具书法价值的是汉代文字砖。

汉代文字砖,据不完全统计,自清代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出土不少于4000块。其中大量散落民间,尚未公开发表。本文所介绍的“汉十六字砖”拓片五种,原砖影像两种,(见图)均为近年私人藏品。这些十六字砖版本不同,但内容完全一致。其文曰:“海内皆臣,岁登成郭,道毋~人,践此万岁。”

目前国内对汉十六字砖的文字释读存在分歧。2006年12月《碑林集刊》(十二)所收马骥、任平《山西洪洞新出土的汉十六字吉语砖》一文称:“最近在西安收集到10种不同版式的拓片(汉十六字砖)”。并将第二句释读为“岁登成熟”,意思是“年年五谷丰登”。古陶文明博物馆馆长路东之则认为此句应释为“岁登成郭”,“成”与“城”通,意指内城的墙,“郭”是指外城的墙,这句是说统治者每年登上城郭观望民生。第三句释读同样存在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这句应释读为“道无饥人”;实际上仔细辨认“汉十六字砖”五种拓片,“~”字右半均为“人”,故应明确此字并非“饥”。“~”和“饥”,这两个字的意思并不相同。《说文解字》解释:“~,粮也,从人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是:“以食食人物,其字本作食,俗作~,或作饲。”《辞海》“~”字解作:“以食食人,同‘饲’”。《汉语大词典》“饲”字解作:“拿食物给人吃。”此句意思是路上没有讨饭的人。第四句,马骥、任平解释是“践者,踏也,脚踏此砖可以万寿无疆。……由此推断,这种吉语砖可能是一处失载的汉代皇帝行宫里的铺地砖。”显然,马、任二位望文生义,推定“汉十六字砖”的内容是吉祥语,其用途是铺地。而路东之先生提出完全不同的看法,首先他认为“践”在这里不应该解释为“踏”,而应解释为“实现”,意指实现上句所说的“道毋~人”的目标;其次他认为“汉十六字砖”的内容并非吉语,这是“当时皇帝钦拟的‘座右铭’,是用来自励、自戒的‘标语’”;再次,他认为此砖并非用于铺地,可能是高规格、高级别的宫殿建筑材料。

综上所述,“汉十六字砖”的内容表达了最高统治者实现汉代社会安定统一,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的强烈愿望,同时希望自己的统治能够万代相传,永世不衰。

二、“汉十六字砖”的书法价值

近年民间私人收藏的两块“汉十六字” 原砖和五种不同版本的“汉十六字砖”拓片,为研究汉代书法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而且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华人德教授的《中国书法史・两汉卷》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研究汉代书法史比较权威的著作。在介绍汉代文字砖的时候,他只收录了“汉十二字砖”,对“汉十六字砖”只字未提,这应该说是一种遗憾。依照古陶文明博物馆路祥之所述,2006年他陆续从民间文物市场收得了近20块“汉十六字砖”。“汉十六字砖”可能是最近几年私人地下挖掘所得,故民间古玩市场收藏较多。华人德教授1999年出版两汉书法史的时候,也许尚未见到“汉十六字砖”出土。当然这仅是猜测而已。现在所见“汉十六字砖”比华人德教授书中介绍的“汉十二字砖”要多四个字,也就是说“汉十二字砖”与“汉十六字砖”中的前十二字内容完全一致。故可以将“汉十六字砖”视为华教授书中所著的“汉十二字砖”的扩展版。“汉十六字砖”的问世,无疑为汉代书法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允忽视的珍贵资料。来自民间的两块汉十六字原砖均为阳文。第一块原砖篆法婉转流畅,弧形笔画较多。比如“登”字下半部“豆”字上面的“横”上拱呈弧形,“成”字里边的横折钩,这一笔画后半部分就是一个弧线,还有右下斜钩上的一撇,是由两个小弧线相连而成,结尾的 “岁”字斜钩是一个长弧线。第二块原砖中上述这三个字中相同的笔画,与第一块原砖写法迥然不同,全用直线完成。第二块“汉十六字砖”,篆法中更多隶意,总体风格稍显平直整饬。

五种版式的“汉十六字砖”拓片章法统一,拓片中间分别有纵横三条线分割砖面,形成十六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每字占一方格。所有边框内外粗细基本一致,文字书写的笔画又与边框粗细相同。而在篆法上则互有差异。拓片一(见图)在五种拓片中字迹最清楚、最完整。五种拓片中,“海内皆臣”的“皆”字与通常小篆的写法不同,“皆”的字形既有古隶特征,而用笔又有铁线篆的意味,运用汉代“缪篆”的布局方法。为了将特定的字框填满,整个字的笔画分布均匀,整齐划一。“皆”字通过横竖两种笔画搭配在一起,平直而毫无波势,显得安定自如、严谨规矩。“臣”也一样,平正方整,不显波澜。而“岁”、“等”、“践”等字则不同。这些字在特定的空间内同样追求布局的稳定性,但笔画当中使用弧形。圆转的弧形和平直的笔画相互交叉,合理搭配,打破了平正的格局,使整个字增加了几分流动活泼的气息,形成单个汉字内部结构辩证统一,斜正相成,方圆交错,平中寓奇,动中有静。这一类字笔画稠密,常常在书写时采用圆弧和直画共同完成,较好地体现了篆书结构对立与和谐的关系。还有一类字比如“内”、“毋”、“人”,笔画较稀,而且更多地用弧形笔画书写汉字。“人”字纯用两条弧线写成,蜿蜒曲折的长弧,有回环往复,一波三折之感,与另一简短的弧线结合形成鲜明对比。整个字显得疏朗而空灵,多了几分婉约与柔美。“毋”字的笔画,拓片1、拓片4和拓片5纯用弧线完成,“毋”的弧线比“人”更为密集,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空间布局样式。而拓片2和拓片3的“毋”中间穿插了一两笔直画。总体上看,这些拓片上有的字只用直画,有的字则纯用弧画,有的字则直画弧画并施,结构手法对比变化十分明显。艺术特点表现出平直与圆转,朴实与柔美,疏可跑马与密不透风的汇合与融通。

数字加法范文第4篇

2、红薯上锅蒸熟。

3、蒸熟的红薯捣成红薯泥。

4、筛入面粉和白糖,面粉要一点一点的加,不要放太多面粉,这样炸出来的丸子口感会糯一些。

5、和成面团,面粉不要加的太多,不然炸出来的口感会发硬。

6、把面团搓成小丸子,如果太粘手可以用点手粉。

7、锅里放油,油温六七成热的时候,放入丸子,一定要小火,因为上色特别快,火太大会糊掉。

数字加法范文第5篇

注重执笔姿势

米芾的书法崇尚自然天真,也注重书法基础。米芾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非常注重选择优秀的范本,提倡学习作品真迹,反对学习石刻。米芾说过“石刻不可学”。他认为即使书法大师亲自写在石头上,由刻工雕凿后,也会使点画原本的神韵受到损害,并且在石刻过程中,刻工的艺术风格会或多或少的掺入进去,石刻后就改变了书法的原本神韵。人们应该学习真迹,这样才能感受到书法大师的精髓,并得到乐趣。

米芾的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跟米芾的执笔姿势有关。米芾通常采用“五指保管法”的执笔方式,把毛笔顶端放在手心,五指环捏笔管,好象撮东西的姿势。一般人在执笔写大字时,往往用力握笔,使得字没有神气,失去了自然飘逸的那种感觉。米芾在创作书法作品时,执笔很轻。这样可以不受束缚,自由流畅。

米芾说:“笔轻,手心虚,自然出于意外。”米芾强调外在的点画肥瘦,只有在行笔创作中掌握好运笔速度、运笔力道,才能使书法作品达到较高的水平。米芾认为书写需要对各种技法进行综合运用,不能偏执于一种。米芾评点各家的作品,也是在书写技法上着眼。写字结体要排均匀,适当配合使用涩笔、快笔、重笔、轻笔,不能只偏重一面,防止出现毛病。

品评书法,语言明白平直

米芾的个性独特,书法作品特点鲜明。米芾评论别人的书法作品,推崇平直明白的评论语言,反对过分渲染的语言,反对品评具有浓重的文学色彩。米芾不提倡学习古人论书言辞的隐晦、不甚清晰的表达态度。书法这门艺术在表达书法大师的感情时是朦胧的、隐性的,不能直截了当地说清楚,书法品评需要借助于具象的事物。米芾提出书法作品要意义明确、能够使人了然。米芾在《书评》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也实践了自己的主张。《书评》里有很多人和事的比喻,和读者生活很近;语言方面的形象性很强,平直明了。例如米芾在《海岳名言》里说:“观贤人论书,比况奇巧,征引迂远,‘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崇尚自然天真的特性

米芾生性率真,在言行举止上也不同于常人,人们送给他一个称号“米颠”。米芾的书法作品崇尚书写真性情,反对矫揉造作。米芾在《答绍彭书》中提到:“何必识字难,放笔一戏空”。米芾对书法作品的观点,延续了苏轼等人崇尚“意”的书风。米芾虽然有时行为怪诞,但对书法作品的喜爱却深入骨髓,不具有半分的夸张和矫饰成分。通过米芾的书法作品,可以感受米芾对书法深深的喜爱之情,不是美色、功名所能够代替的。米芾把自己同书法相互融合,然后进行书法创作,流露出真正的性情。书法对于米芾没有半丝的功利性,而是纯粹的主体审美体验。

米芾的执笔姿势也能使其自然性情流露出来,最自然地传达出自己的感情。米芾的书法艺术作品来自真性情,他对流俗深恶痛绝。对那些为了功名利禄而学书的行为,他不屑一顾。媚上的流俗、学书晋身的做法,米芾大为反感。米芾的作品不学权贵、不蹈流俗,真切地反映真性情。

米芾于《答绍彭书》诗中写道:“何必识难字,辛苦笑杨雄。自古写字者,用字或不通。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可见,米芾对书法的观点延续了尚“意”的书风。

强调笔法的变化与和谐

米芾晚年的书法艺术,主要有四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米芾自言的“跋尾书”,如书赞王羲之的《王略帖》;第二种是大字类型,像《吴江舟中帖》《虹县诗帖》《多景楼诗帖》等;第三种是模仿晋人书法书风的行草书帖,像《草书九帖》;第四种是行书帖,像《紫金研帖》《复官贴》。这些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不同的体格。他的“跋尾书”,笔画或粗或细,体势紧劲,有些展拓之状,具有很俏丽的书姿;行书大字有弩张之态,笔势也比较放纵,有“刷字”的特色;草书九帖模仿晋人草书,同王羲之的《十七帖》路径相同。米芾晚年的书法作品笔画更加遒劲,在结构上也更加展拓。他的《向太后挽词》属于很少见的小楷书,楷中有行,同唐代的楷书不可同日语。米芾曾经说,行书十行不能抵楷书的一行。他对楷法的理解同唐代书法家不同,主张字的大小相称,要随字态而变化,不能盲目追求整齐划一。他反对“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的做法,主张小字要同大字一样,笔画方面也要做到有锋有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