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视媒体

电视媒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视媒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视媒体

电视媒体范文第1篇

电视媒体的SWoT分析

SWOT干乍为―种常用的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在很多方面都适用,也是我们正确认识自身行为,了解自身所在地位,从而制定相应战略战术的有利工具之一。通过对自身的SWOT分析,将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相结合,确定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自身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才能制定相应的应对之策。

电视媒体的strengths(优势)

电视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在传达公共政策、引导社会舆论、影响消费者决策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视听结合的直观感官享受,强大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庞大的区域覆盖率都是其他传统媒体难以到达的。电视发展的这__一百多年来,造就了电视在观加心中无可比拟的公信地位,并形成了独特的客厅文化,它不仅仅是观众的收视习惯,同时也是丰富家庭情感寄托所在。任何一个忠实政策导向、热点信息、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竞争情报、行业研究、品牌管理、投资者关系的企业或组织都非常需要对电视媒体信息的接收及有效准确的监测和分析。

电视媒体的weaknesses(劣势)

传统电视媒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让信息具有即时性与持久性,不能无限制的传播信息,也就没有办法为每个人提供相对个性化的节目和服务。而传播过的信息只能储存在媒体的磁带库中,普通观众无法随意调取借用。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更像是单向传播,缺乏与观众的互动性,观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接收者地位,无法即时表达自己对信息的观点和看法,因而归属感不强。

电视媒体的threats(威胁)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闯入了传统传媒圈,好多人尚觉得新鲜和好奇。而今,通过网络来浏览网页、跟踪新闻事件、查找资料、寻求帮助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在这个泛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媒体无时间限制的强大信息储存能力正在影响着广大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和信息解读方式。这对多年来电视媒体的影响力造成了极大冲击,网络媒体也因此成为了最具竞争力和威胁的新兴媒体。此外,户外广告、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数字电影等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也在逐步分化受众信息接收的渠道和途径。

新兴媒体的发展壮大,也给以广告收入作为单一收入的电视媒体在经营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网幅广告、电子邮件广告、视频播放缓冲广告、在线游戏等待广告等网络广告形式,透过网络逐渐扩张的影响力引起了广告主的广泛关注,进而出现了网络事件营销、团购、微营销等营销方式,这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广告主广告和销售方式思维观念的转变。因此,电视媒体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保持在广告主心里的绝对投播地位就成为了广告营销当中的一大课题。

电视媒体的opportunities(机会)

虽然新兴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壮大对电视媒体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是电视媒体凭借其强有力的公信力、覆盖率和收视习惯优势,仍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视媒体拥有95%的高收视覆盖率,而网络接入率目前还只有22%。而且,网络发展目前还是依托视频发展,拥有最多视频的还是电视媒体。大环境下,国家支持电视等主流媒体的深化发展,在国家政策上,电视媒体还是有很多的支持和机会。电视媒体的应对之道

经过对电视媒体的SWOT分析可见,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处于ST状态,即拥有一定的优势,伴随着潜在的威胁,但仍然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和上升空间。那么,在新形势下应该如何保持并提升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呢?对于威胁是规避它还是直视它呢?市场空间需要我们采取哪些行动才能获得更大的份额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建立服务意识,改变原有服务模式

长期以来,电视节目的编排多以新闻和电视剧为主体,伴以少量的自办节目。传播行为侧重对信息的传递,信息大多是单向传播,通过电视直接传递信息,受众对于信息只能被动接收,这就导致媒体对受众的关注度较少。而以网络为首的新兴媒体们,凭借着网络的交互式平台,与受众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例如最近如火如荼的微博,凭借媒体终端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功能特点,迎合了受众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信息价值需求和心理需求,关注度火速提升,微博人数迅速扩大,从普通老百姓到各界名人和政府官员都纷纷加入到微博的行列中,从记录自己的生活方式,到通过微博团购食品、服装甚至飞机票,产生了一系列的微博衍生营销行为,而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因为其便利性也成为了越来越多受众的首选,于是产生了有大事看网络的说法。这也给作为电视媒体的我们敲响T--记警钟。

这些新兴媒体的涌现和发展向主流媒体传递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必须改变意识,重视受众服务。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媒体意识,改变只是传播信息工具的观念,增强受众服务,从受众角度出发,增加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从者变成一个访谈者、倾听者的角色,才能制作出符合媒体定位并符合受众所需的电视节目,在竞争激烈的收视市场中保持原有的份额和影响力。

整合完善传媒链条,必须必要也是必然

面对新兴媒体迅速发展带来的威胁,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制定已经明确告诉我们,面对威胁和挑战,我们必须正视。正视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正视受众获取信息方式转变带来的改变,正视电视媒体市场蛋糕正在被分食的现实。

作为电视媒体,在目前传播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如果将自身孤立起来,效果势必适得其反。新兴媒体,使得时间和空间不再是信息的障碍,形成了信息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虚拟空间,使用户体验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电视媒体望尘莫及的。同时,国家三网融合的实施也给予我们启示,电视媒体应当从内容信息的生产开始,利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建立品牌优势,提升品牌价值,开发新产品,增加新业务,延伸价值链,建立媒介品牌特色和营销更完善的系统管理,要善于与新媒体进行互动、互用、互助,借助新媒体实现信息内容价值增值并实现渠道盈利增值。

电视媒体范文第2篇

一、媒介融合:营造电视跨媒体叙事环境

亨利•詹金斯在2001年提出了重塑媒介景观的五种融合形态:全球化融合、有机体融合、经济融合、技术融合和文化融合②。全球化融合是指媒介内容的国际化传播;有机体融合是描述媒介消费者处理多重媒介任务的能力;经济融合涉及的是媒介组织的协同合作;技术融合是媒介内容的数字化;而文化融合意指媒介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逐渐模糊的界限。全球化与有机体融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将重点分析经济、技术和文化融合如何为电视媒体创造一个跨媒体叙事的媒介环境。

1.媒介经济融合:跨媒体叙事的组织环境当今越来越多的国际传媒大鳄如维亚康姆、时代华纳、迪斯尼都实现了媒介内容产品的多元化经营,即公司同时生产电影、电视、漫画、游戏等不同形态的媒介产品。这种横向业务整合,使得媒介集团有积极性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利用同一个故事题材,开发不同形态的媒介产品,他们可以从不同的媒介分支中获取收益,而不必把业务外包给他们的竞争对手。由于实现了规模经济,相对小的传媒企业、传媒集团对一个故事产品经销权的维护和扩展显得更为容易。他们可以通过拥有的多媒介平台的便利,为观众创设多个通往故事世界的通道。但这种通道的创设,已不能仅停留在跨媒体的品牌营销,因为饱受广告轰炸的观众早已练就了过滤广告的能力③。观众对于他们钟爱的故事,渴望有更深入的体验,他们想要挖掘与故事的角色和情节相关的一切信息。正如詹金斯所说,“观众希望每一个作品都能给他们新的洞见和体验,如果媒体能满足这样的需求,观众就会感到愉悦而更加投入,反之,他们就会厌烦地走开”④。因此,传媒公司有效的生产策略是要在不同媒介平台为品牌故事不断增加新的有价值的内容,以维系和加深观众与故事之间的情感联系。正如跨媒体叙事的经典案例《星球大战》。30年来,《星球大战》故事的不同化身不断呈现在各个媒介平台上,大批星球迷忠实追随不离不弃,一个故事的经销权为生产者净赚了逾200亿美元。

2.媒介技术融合:跨媒体叙事的内容环境媒介融合让传媒大鳄看到了跨媒体商机,也给电视媒体在TV2.0时代以生存启示。TV2.0,通常理解为电视媒体在与web2.0相结合后变得“互联网化”。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可以控制受众收视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而今天的电视节目,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观看、错时点播观看、下载本地观看,还可以通过数字光碟、手机或其他手持数字设备随时随地观看。数字化传播技术使得观众不再依附某一个平台和渠道消费电视内容,观众对电视节目消费的基本单元也不再是某一个剧,而是某一集、某一个场景。在数字媒体环境中,电视的渠道优势逐渐消失,而电视媒体的竞争者也扩展到所有的内容生产商。电视媒体人不得不思索,如何打破电视机的边框,将不同媒介平台传播的电视内容市场化、品牌化,让电视观众可以变换观看电视节目方式的同时,又不至于失去电视内容的生产与播出的主动权。“这一切意味着我们不能只单纯生产电视节目,我们需要互联网环节、销售流通环节我们的商业模式要更注重内容的生产,要在观众想要进入的任何渠道提供他们想要看的节目内容”⑤。而一些媒体研究者对电视的未来也持乐观态度。阿卡维斯认为,电视媒体要有拓展业务的雄心,要将电视的节目内容向多媒体平台延伸,从全球化的受众中获益⑥。换言之,在媒体内容融合的进程中,融合不是对电视媒体的威胁,而是电视迈向TV2.0时代的机遇。

3.媒介文化融合:跨媒体叙事的观众环境媒介的融合不仅是一个技术的进程,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的推动力是自上而下的,同时又是自下而上的,是两个方向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媒体组织在利益驱动下,积极将内容产品推向多媒体平台;而另一方面,受众,或者应称为媒体的使用者,正活跃地参与到媒介内容的生产与创造中。利用数字技术,只要举手之劳,他们就能编辑文字、图像、视频,生产出他们自己的内容并上传到互联网的平台,制造了欣欣向荣的参与文化。而参与文化的核心理念是“集体智力”。众人将自己的智力汇集到互联网平台,使得他们可以完成个体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正如美国电视剧《迷失》,复杂的叙事情节点燃了“迷失迷”们刨根问底的激情。他们重复观看,仔细解读,在网站上激烈讨论,只为解开剧中的每一个细小剧情谜团,他们在与主流媒体编剧的智力较量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对于这一现象,詹金斯认为,媒介使用者的参与力量并不会破坏媒介的商业文化。相反,通过重写、修改、拓展媒介内容,增加更多样化的视点与观点,并对其再传播,给主流媒体以丰富的给养⑦。

媒体使用者对媒体提供的故事内容的娱乐预期正在改变。他们不仅是观众,还是故事的捕猎者和拼接者,在不同媒介平台追踪故事每一个片段,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为丰富的娱乐体验,他们渴望主流媒体故事产品的叙事能够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以展现他们参与的能力。特别是与数字技术同生的千禧新生代们,他们具有强大的媒介平台迁徙能力,能自如地在不同的媒介平台穿行往来,轻易捕获他们想要的内容猎物。为了迎合媒体使用者跨媒体的预期,敏锐的电视媒体人正在尝试使用“邀请”策略,通过不同的方式邀请电视观众参与到电视节目当中,无论是像《美国偶像》一样简单地让观众参与投票,还是像《迷失》一样让观众破解叙事谜团,都增加了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忠实度,提升了节目的品牌意识,逐渐消除“权威”主流媒体与“消极”受众之间的隔阂。而媒体与草根受众之间的持续互动,将加剧跨媒体叙事的发展态势。

二、跨媒体叙事:360度的故事世界

媒介的融合为电视媒体的跨媒体叙事创造了环境条件,但究竟如何跨媒体叙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可循。詹金斯在《融合文化》中对跨媒体叙事的定义被广泛采用:“一个跨媒体的故事穿越不同的媒介平台展开,每一个平台都有新的内容为整个故事做出有差异的、有价值的贡献。理想的跨媒体叙事是每一个媒介形态都发挥最佳的功能——这个故事可能首先是一个电影,它可以扩展到电视、小说、漫画每一个媒介平台的叙事本身又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你不需要看电影也能玩游戏,反之亦然。”⑧这个定义很容易让我们形象化成一幅像素马赛克图,每一个媒介平台的叙事就是一个像素,它们本身都是一张完整的图画,而所有的像素拼接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图画。根据詹金斯的定义,不是所有跨越媒体的故事都能被称为跨媒体叙事。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术语,我们需要区分哪些现象不能被称为跨媒体叙事。首先,跨媒体品牌营销不是跨媒体叙事。网络上《蜘蛛侠》的广告片或者是印着蜘蛛侠的T恤衫,并没有丰富《蜘蛛侠》的故事世界。其次,媒介内容的数字化或再媒体化不是跨媒体叙事。电子书、电影、电视在网络传播,或制作成数字光碟,虽然都将故事转换到了另一个媒介平台,但没有增加任何有差异的叙事内容。再次,不同媒介形态的故事改编也不是跨媒体叙事。《哈利•波特》的电影重新叙述了J•K•罗琳的小说,同样的情节、角色和对白,只是为适应电影媒介的形式做了一些主观的解释性改编。虽然视觉的愉悦感是电影对《哈利•波特》故事有价值的贡献,但它并不能符合跨媒体叙事中每一个媒介平台的故事都是整个故事世界的有差异的组成部分的内涵。票房取得巨大成功的《黑客帝国》,被詹金斯称为最大胆的跨媒体叙事的尝试。观众带着谜团走出《黑客帝国》放映厅不是偶然,因为电影的创作者沃卓斯基兄弟将故事中的一些情节线索有意掩藏于电脑游戏中,观众只有玩了游戏才能恍然大悟。而电影的背景故事则通过一系列的动画短片揭示,观众必须从网站下载或购买DVD观看才能了解故事的缘由。在电影取得成功后,创作者不断推出系列相关的漫画、电影续集和网络游戏,电影里的配角可能成为游戏中的主角,关键的道具可能是不同平台故事的共同情节线索,由此扩展出一个个新的、有差异的但又相关联的故事。创作者运筹帷幄,巧布篇局,引导着“黑客帝国迷”穿梭于不同的媒介平台,不断探索更为宏大的故事空间。同时,《黑客帝国》的新观众,在任何一个媒介平台的故事入口点,都能体验到完整的故事单元,360度的叙事打造出一个壮观的故事世界。

三、DoctorWho:BBC的跨媒体叙事

跨媒体叙事的内容产品,在数字媒体时代迎合了新生代故事迷对多媒体平台体验、探索和参与的消费高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一般观众对故事随意或偶然的娱乐消费需求。而这正是电视媒体在转型时期渴望实现的目标。为迎接媒介融合时代的挑战,欧美诸多电视媒体翘楚已开始电视跨媒体叙事的生产实践。BBC的DoctorWho就是一个案例。DoctorWho,译为《神秘博士》,是BBC制作播出的科幻题材的故事产品,被马克•汤普森自誉为将跨媒体叙事策略付诸实践的最为成功、最可持续的案例。DoctorWho的故事在英国享有悠久的多媒体形态叙事传统,从1964年开始,Doctorwho的故事就不断地出现在连环画、电视、广播剧、漫画等不同的媒介平台中,但我们不能说这些是跨媒体叙事的雏形,因为BBC和书本的发行商之间并没有任何合作关系,相反,不同媒介平台的故事之间不但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叙述的情节也往往相互矛盾,对主人公的描述大相径庭。而DoctorWho踏入融合文化的第一步,是1989年由于收视率急剧下滑而在BBC停播以后迈出的。

1.电视停播期从1989年的停播,到2005年重新活跃在电视屏幕,DoctorWho经历了16年的停播期。但停播并不意味着销声匿迹。在电视停播的早期,当一些草根同人小说和低成本音像制品想要填补空白的时候,BBC毅然将同人小说的版权授予英国主流发行商维真出版。1991年,该出版社面向与DoctorWho同成长的成年读者,发行原创小说Timewyrm:Genesis。而此次发行的一个创举是,出版商实施了公开征集故事的方式,欢迎任何DoctorWho的故事迷提供故事方案。不同于其他地下同人小说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这些被征用的小说将打上BBC的官方印章在书店出售。而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效应是,故事的作者们因此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交网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他们网上网下频繁交流,建立起了电视制作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小说联合体。鉴于原创小说的成功,1999年,BBC将制作原创音频小说和CD的发行权授予了独立制作公司BigFinish,新的故事产品再度得到DoctorWho迷们的追捧,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BigFinish在包括BBC7和BBC在线在内的多个媒介平台共发行了超过150集的DoctorWho故事⑨。在停播期,三个公司的相互合作给受众以连贯一致的故事体验。

2.DoctotWho在线2001年BBC在线(后改名为BBCi)推出了BBC狂热迷网站(BBCCult),开辟了DoctorWho的专门区域。起初网站只是上传一些档案照片和制作花絮等信息资源,但逐渐转变成了极度活跃并生产大量原创内容的平台。2001年6月,在BBC广播4台拒绝试播DoctorWho广播剧《死期将至》的时候,BBCi决定将其改编成网络剧,加入视觉元素,在网络上。事实证明实验很成功。随之,BigFinish分别在2002年和2003年制作了两部续集。2003年,BBCi精心打造规模超前的DoctorWho网络动画剧TheScreamofShalka,给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2005年,DoctorWho重新登上BBC的电视荧屏已是众望所归。为了给DoctorWho的回归造势,BBC以“谁是DoctorWho”为开端,打造了一系列相关的网站和博客,利用网络拓展叙事,同时加强着与观众的双向互动。

3.迷因与解码詹金斯在对跨媒体叙事案例剖析时发现,跨媒体叙事能让观众衷心追随的一个秘籍是,让观众穿越媒体平台以解开一个个置于故事内容核心的谜团。DoctorWho重返电视荧屏后就遵循这一秘籍,设计了“恶狼”的迷因。从该季第二集开始,“恶狼”(Badwolf)这个词语不断出现,贯穿新系列剧的始终。有时很明显,有时很微妙,如出现在配角不经意的对话中、出现在一张海报的模糊涂鸦中,只有非常敏锐的观众才能观察到。但不久后,观众就开始探测到这个“恶狼”迷因,他们开始在各个DoctorWho的相关网站论坛热议到底谁是“恶狼”。议论如此狂热,以至于当时可以在商业街的赌博商店对“恶狼”的最终身份进行下注。除了电视剧,“恶狼”迷因也出现在其他衍生的媒介平台中,如第九季Doctorwho的衍生小说中一个叫米奇的角色拥有的一款电脑游戏就叫“恶狼”,在DoctorWhoMagazine中出现的连环画,也有一个狼头的标志。而英语单词“BadWolf”也成为了进入一些DoctorWho相关网站的密码⑩。关于“恶狼”的迷因,最终在该季最后得以揭晓。此外,创作团队还设计了类似的迷因,如数字“23-6-801”、“火炬木”等。

电视媒体范文第3篇

一、品牌及电视品牌的内涵

品牌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用以表示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名称及其标志。这是对企业的产品经营而言的。品牌又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两部分。品牌的建立需要与市场越来越紧密联系的专业化运作。这种运作首先要求栏目在媒介市场调查的前提下做出准确的收视定位。电视受众不同,功能也不同,面对的市场大小和范围都不同。任何一种电视节目已经越来越不可能面对“所有”的受众,也不可能同时实现电视的“所有”功能,所以创立品牌的前提只能是针对特定的受众,达到特定的效果,获得特定的市场,而做出这些定位的前提是采用相对“科学”的手段进行前期市场调查。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做出节目策划。

二、电视媒体品牌经营的意义

企业经营主要靠名牌产品、靠品牌。电视媒体经营靠什么呢?同样靠的是名牌栏目、靠的是品牌。品牌不仅意味着(节目)产品的特性和品质,同时也与观众的倾向意识有密切的联系。具体看来,电视媒体品牌经营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电视媒体的品牌栏目有助于提高栏目的收视率,树立栏目的形象。

品牌以其简单、明快、易读易识的特征,使其成为受众记忆节目质量、节目特征的标志,也正因为此,品牌成为提高节目收视率的重要基础。借助品牌,受众认识品牌标定下的节目;借助品牌,受众记住了栏目;借助品牌,即使节目不断创新,受众也会在其对品牌信任的驱使下产生新的收视欲望。品牌能给观众带来益处。品牌便于观众辨认、识别栏目,也有助于观众选择栏目。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媒体栏目品牌的知名度是一个电视媒体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2.品牌是电视广告经营的基础和根本。

据我所知,广告经营目前仍是我国媒体经营的主要渠道。而品牌与广告的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广告经营必须依托品牌,凭借品牌,否则就会失去广告经营的基础,失去经营的根本。

三、如何进行电视媒体的品牌经营

中国目前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在电视传媒品牌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地方台没有什么“打人”的节目,很难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此,要在目前财力和物力相对有限的条件下,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和特色,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研究和开发,做出电视媒体的品牌经营来,具体看来,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对受众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定位

首先要对电视媒体覆盖范围内构成、社会分布、兴趣爱好、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分布及广告客户的投放要求、投放重点等作全面、详细的分析、了解,知道节目在什么时段办,竞争对手的情况如何,怎样针对对手制定双赢的策略和方法,或怎样避开竞争对手之“锋芒”或以己之“长”击他人之“短”。清楚节目是办给什么群体的观众看的,节目运行播出后要组织节目收视反馈信息,了解节目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和提高。抛弃过去办节目只是主观地“策划”,尽快改变节目“怎么办”和“办什么”的不以市场为出发点的习惯思维模式、工作套路。

2.品牌创新和保持辩证统一

品牌的推出离不开创新,要创造品牌,就要创新,靠观念创新、靠机制创新、靠科技创新、靠品牌创新,奠定自己强势品牌频道的地位。电视媒体栏目的品牌经营,需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表现在各个环节,并伴随在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全过程。栏目之间相互模仿,形式陈旧,手段贫乏,这就缺乏创新。具体地说,栏目的创新具有两大功效:一是栏目常办常新,能使栏目以新、快、活的多变性吸引观众,不断增强品牌地位和市场地位,巩固在观众中已经建立起来的收视习惯。二是栏目的创新活动有助于推动栏目的发展,能促进栏目的个性和特色的形成,能提升栏目的竞争优势,能为栏目的发展创造条件。创新的目标是形成自己的风格,强化自己的品牌形象。风格是栏目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一定时期具有稳定性,因而就要注意保持这种稳定性。如新版《东方时空》的《面对面》,就继承了旧版《东方时空》中的《东方之子》,但节目的人物定位下移了,涉及的人物更具群众性和代表性,也更具时效性了。不过有些品牌栏目要强调统一规范,长期保留。一个栏目的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一旦确定下来,就应该成为该栏目理念、活动、形象识别的规则,不可轻易变动。

3.要赋予电视品牌栏目浓郁的文化品质和人文精神

打造电视品牌栏目,还必须赋予它浓郁的文化品质和人文精神,只有蕴含浓郁的文化品质和人文精神的电视栏目,才具备竞争力。有专家提出:文化是核心竞争力。这话不无道理。在许多发达国家,商业性很强的影视作品也是文化性很强的影视作品,何况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的电视媒体,更要把电视品牌栏目作为先进文化的象征和代表,赋予它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品质,以唤起观众对这种文化的认同和参与,并将它“烙印”在心里。商业化的运作不应该使电视传播失去应有的文化品质和人文关怀,必须使品牌栏目具有文化品质和人文精神,体现出从物质到信息到文化三位一体的融合性,体现出引领先进文化潮流的本质。

电视媒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 电视媒体 竞争策略

一、电视媒体的收视现状

CSM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每日人均收视时间为175分钟,到2010年下降至171分钟。近年来,我国电视媒体收视率明显下降,引来多方关注。分析人士认为,导致收视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观众规模的缩小,年轻收视群众流失。面对如此趋势,巩固收视的关键应是保持观众忠实度。在观众收看习惯和媒体广告编排的共同作用下,观众平均每14分钟换台一次,全天平均收看8-10个频道。众多电视剧和节目支撑的电视媒体,由收视41.6%的媒体制作节目(即新闻时事,综艺,生活服务,专题,法制,财经)和收视31.2%的电视剧主导收视率。其中,反特及谍战播出量增长最大,上升为播出量第二大题材;都市生活剧播出量持续领先,社会伦理和近代传奇仍为播出量较大的题材;言情和警匪剧目持续小幅下降,军事斗争据播出量稳步上升。电视剧最为大众化,各年龄观众收看电视剧时间比例相似。年龄越大收看新闻节目和专题节目越多,收看综艺节目越少,中青年观众(15-44岁)收看电影更多。

在我国看电视的人群基数很大,但收视率显示,中青年观众收视持续减少,老年观众收视滞涨。年纪越大的电视观众收看新闻节目和专题节目越多,收看综艺节目越少,中青年观众(15-44岁)收看电影更多。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收看电视剧越少,收看新闻、综艺、专题、题目、财经节目多。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受众规模即覆盖与到达。第二,受众构成即价值人群。第三,内容优势即资源价值与差异化。第四,平台优势即可选与必选。第五,营销能力即向受众营销,向客户营销。

因此,在后大众传播时代,电视不再是盒子里的固态媒体,电视媒体的互动营销,搜索营销,品牌内容营销,广告收视都是其营销的主要策略范畴。广告传播营销策略的公司或部门需要独有及前瞻性观点。

二、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博弈

1、新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受众分流

近些年,电视观众和互联网用户的年龄阶层和结构呈现明显差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使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接受信息,而减少或者放弃电视的收视,由此导致电视在中青年观众中的到达率水平呈逐年下滑趋势。其次,电视观众和互联网用户的教育程度结构也呈现出来明显差异,高端群体的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较高,使用时间也相对较长,这对电视在中高教育水平观众中的到达水平造成影响。目前,中国的电视观众呈现老龄化和低端化趋势,中老年群体、中低教育程度群体、中低职业层级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在电视观众中所占的比重明显较高。

2、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经营之战

从媒体经营角度讲,新媒体成长迅速,有明显优势。以腾讯、新浪、网易和盛大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借助多元模式,实现强势增长;其中腾讯在2010年的广告收入接近200亿元,在2011年上半年的收入就已达到130亿元以上,赶超传统媒体的势头劲盛。而电视媒体广告年收入为679.83亿,同比增长26.79%。除广告外,新媒体拥有更为丰富的盈利模式,其中移动及通信增值服务占年度营业额的12%,例如移动聊天、移动游戏、移动语音聊天、手机图片铃声下载等。互联网服务占年度营业额的80%,含会员服务、社区服务、游戏娱乐服务三大类。网络广告占年度营业额的8%,通过图文广告、flash广告和冠名广告和植入广告等多种形式吸引广告主投放,但这部分收入在腾讯的整体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其它盈利形式,借助QQ品牌的巨大号召力,借助品牌租赁(如租赁给玩具生产商、文化用品生产商等等)和衍生产品开发等方式实现盈利。

3、新媒体进军内容制作领域

网络视频在经历了数年的高速发展之后,逐步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面对内容版权和带宽成本高昂,网络视频广告价格偏低和付费收视模式难以实现的情况下,一些网络媒体开始寻求以各种方式进入内容制作领域,试图打破传统电视媒体在内容上的优势性垄断,为网络发展寻得新的出路,其中包括与地方电视台开展战略合作,购买热门影视剧版权,自制优质影视综艺节目,自建影视剧制作团队或投资影视公司。

三、新竞争环境下电视媒体的策略调整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博弈中,有人将电视媒体视为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应对竞争压力,电视媒体未必就是那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首先是以资源博弈。包括电视剧争抢,栏目创新和非娱乐性活动节目。以上数据中我们看到,电视剧的收视在总体收视的比重中占据31.2%。它对受众的吸引力大,是各媒体必争之地。首播剧、版权剧等使观众不得不从单渠道观看,也就刺激了播出媒体的受众占有率。而非娱乐性活动节目,则是以其互动感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

其次是产业化重建。包括内容投资、新媒体投资、渠道投资。这些是使媒体更多元,更丰富的策略。如湖南卫视。从电视媒体到网络的多元发展,让其内容和影响力从多个渠道向受众辐射。观众由这些渠道看到了它的原创电视剧、自创栏目,从而增加了其竞争力,也让更多电视媒体注意到了产业化的重建。

第三是以资本垄断资源。如今媒体市场继续极化,非强势市场继续摊薄的同时“限娱令”的出台使得电视剧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作为电视媒体,不得不面对资本战。在电视剧取消中插广告也使得电视广告价格不断攀高。电视媒体应利用其资本优势,对优势资源进行垄断。

四、电视媒体的观众收视忠诚度维护

1、高收视节目确立优势

高收视的综艺节目几乎为省级卫视包揽。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天津卫视《非你莫属》,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我们约会吧》《天天向上》,河南卫视《梨园春》都是赢家。地面频道持续高收视节目中,新闻类(包括部分专题)节目最多。而生活服务节目在一些城市获取高收视,例如浙江电视台民生频道《钱塘老娘舅》在杭州的收视居高,而上海电视台娱乐频道的《一呼柏应》则是上海的高收视栏目。也有许多城市的法制节目有稳定高收视,如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晚间800》和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大家说法》。

持续高收视节目的收视表现也十分值得关注,品牌节目成系列,保持长时段领先优势。

2、地面频道的节目创新

地面频道的相亲节目以其本土化和娱乐性在收视竞争中优势明显。例如上海台星尚频道的《丈母娘看女婿》,也有年度的延续节目,例如成都台都市生活频道的《相亲进行时》。以2011年4月3日开播的上海台星尚频道的《丈母娘看女婿》为例,作为一档相亲类节目,不同于其他相亲类节目中以男女嘉宾为主体,该节目中为女儿的幸福而寻觅女婿的妈妈们占据了主导。其收视相比之前同时段播出的节目,上海地区收视率提升明显。

在相亲节目火热的同时,以网络咨询为内容素材的节目也有了不小的收视收获。如福州都市生活频道的《攀讲网事》,节目以福州话方言,介绍网络趣闻,节目内容丰富,充满趣味性、互动性。相比之前同时段播出的节目,收视率得到提升。

网络普及的今天,更有电视台将网络咨询,网络直播和微博互动相结合来组建节目,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泡泡天下》就是其中之一。节目聚焦网络热点,依托电视平台,汇集各方观点的笑侃式谈话节目。以“拒绝潜水,大胆冒泡”为口号,鼓励不同的人通过节目发出自己的声音。相比之前同时段播出的节目,上海收视率呈现稳中有升。

结语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传播手段不断革新,我们已经进入了多屏、数字化的后大众传播时代。多种媒体角力的背景下,电视媒体求以生存,谋得发展就一定要细化传播元素和传播细节。

首先要注意电视信号的覆盖尤其是数字网络的覆盖情况。其次,要注重内部优化。除了新闻、电视剧、电影外,需加大对自办节目的开发和培育,节目衔接需更为紧凑。电视剧为播出量最大的节目,加强电视剧类型化编排,长期留住观众,争取利益最大化。加强对各类观众群体的培育,根据频道各时段不同的定位合理分配资源,加强对象化和时段化编排。巩固现有优势外,逐步加强精细化运营,实现媒体更多的新增长点。第三,要将力量向外伸展,强化品牌宣传,提高电视媒体的关注度,培养电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电视媒体范文第5篇

2009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将超过2亿,占总体网民的78.5%,2009年可谓“网络视频年”。

网络视频只是新媒体的代表之一。短短几年时间就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充分证明了新媒体的活力和潜力。尽管电视视频仍然牢牢地占据着家庭和晚间时间,但是包括网络视频在内的新媒体已经牢牢地占据着办公室和白天时间。可以预见,在短时间内网络视频还不会威胁到电视的生存,但是,网络视频肯定会威胁到电视的发展。在新媒体集体扩张面前,电视媒体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电视媒体在制定2009年甚至未来几年发展规划时,目光必须紧盯蓬勃发展的新媒体。

新媒体:电视媒体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

新媒体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双重优势。新媒体改变了新闻的概念和属性。基于互动性、即时性、全天候、全球性、海量信息储存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新媒体的优势进一步扩散。新媒体具备了参与重大事件报道的能力,其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从而具备了强势话语权和主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1.网络电视IPTV

它将电视机、个人电脑及手持设备作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或计算机接入宽带网络,实现数字电视、时移电视、互动电视等服务。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已经进入IPTV的运营领域。与电视媒体相比, 网络电视不仅能进行各类电视节目的直播, 也能使用户根据需要点播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在一定意义上, 网络电视促进了电视、互联网、电话几种通信网络的融合, 也促进了电视与网络的融合。

2.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是“实时通信+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移动工具”的结合体,代表着受众真正的分散化、小众化、个性化,具有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以及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河南广播电视信息网络传播中心于2008年获得手机电视运营牌照,采用TD-SCDMA技术,业务涵盖河南电视台节目直播、自办节目直播、视频点播等全面视频业务。在四川、重庆、甘肃、山西、黑龙江、江苏、吉林都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收看到手机电视。

3.户外媒体呈几何级增长

户外媒体指的是卖场终端视频媒体、公寓电梯平面媒体(框架媒介)、户外大型LED彩屏媒体等针对特定受众、并可以相互有机整合的媒体,目前已覆盖中国100多个城市,超过1亿的都市主流人群,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平台之一。

4.楼宇电视正成为增速最快的新媒体

楼宇电视也称之为楼宇液晶电视,安置于消费能力较高的白领聚集的甲级智能化办公楼宇,以及人流量密集的中高档知名商厦的电梯轿箱内或电梯等候厅按钮上方。国内曾有两家大的经营楼宇液晶电视广告的公司――聚众传媒与分众传媒。2005年,分众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06年以3.25亿美元的代价并购聚众传媒,一家独大,将楼宇电视推向了一个顶峰。

5.移动电视

移动电视是指在公共汽车等可移动物体内通过电视终端,移动收看电视节目的一种技术或应用。目前,世通华纳移动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移动数字电视运营商,通过在城市公交车、高级写字楼、商住楼等场所安装数字电视播出终端,构建中国城市的新型视听媒体――数字移动电视。已经覆盖全国33个省会及中心城市,拥有5万辆公交车,8万台电视收视终端,城市覆盖人群达到2亿人次,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移动电视网络,被誉为最贴近市民的媒体。

6.数字电视

包括视频点播、网上购物、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新业务,使电视机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家电。可以预见,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就是朝着点播模式发展。数字电视还提供其它服务,包括数据传送、图文广播、上网服务等。用户能够使用电视实现股票交易、信息查询、网上冲浪等。数字电视被赋予了电视媒体新的用途,扩展了电视媒体新的功能,把电视媒体从封闭的窗户变成了交流的窗口。

电视媒体如何面对新媒体

在新媒体大规模集体扩张和强有力争夺市场的环境下,电视媒体并非被动面对,而是开始绝地反击,并已经迸发出新的活力。

1.一直处于电视媒体老大位置的中央电视台,已经开始融合新媒体。

最新的动作就是积极筹备国家网络电视台。

2009年2月18日,国家广电总局官方网公布消息透露,中央电视台旗下的央视网积极推进国家网络电视台的筹备工作,正在从内容建设、技术规划、传播覆盖、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准备,同时加强对国内外知名视频网站的调研,确定国家网络电视台定位、总体建设目标以及分阶段实施步骤,以抢占网络视频制高点。

国家网络电视台将启动“网络视频分享平台”建设,不仅会播放央视自己制作的视频内容,同时很可能像已有的视频网站一样允许用户上传和分享视频。

央视网还将继续在更多新媒体方面谋求突破,比如在手机新媒体发展战略上,将考虑与中国移动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国内最大视频节目播出平台与国内最大技术平台强强联合。

基于央视的强势地位,其推出网络电视台无疑将强烈冲击目前的视频网站竞争格局。尤其该网络电视台被冠以“国家”头衔,更将影响深远。国家网络电视台的筹建影响有三:第一,向公众传达这样一个政策信息,网络视频行业正在从此前的娱乐化向主流化过渡;第二,向广告主传递“视频不等于恶搞”的信息,有利于提升网络视频的广告价值;第三,给视频行业创造了一个新的机会。

2.电视媒体行业的佼佼者凤凰卫视,一直在利用新媒体的优势。

最近一系列的战略部署,证明凤凰卫视正在全力打造以凤凰网为旗舰的跨平台网络媒体,亦即被业界认可的凤凰新媒体。

(1)突破单一网站,运作新媒体。凤凰新媒体是凤凰卫视传媒集团全资拥有的跨平台网络传媒,以凤凰网为旗舰,融合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和网络视频三大平台,全方位整合多种媒体形式、内容资源、技术平台、传播渠道,努力打造一流的全球华人新媒体。

(2)开通视频,运作广告经营。凤凰宽频涵盖点播、直播、轮播、播客及专业制作的网络原创视频,可以随时随地随意观看;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用户最喜欢的视频点播/直播网站位居前三;在网络视频产业链中与各类公司建立了广泛合作,在用户追求多元化的长尾时代向产业链及最终用户提供高品质的“短头”内容, 成为“长尾时代的凤头”; 网络视频广告探索初见成效,成功服务数十家国际品牌客户,树立业界领跑者地位。

(3)开通无线,与大股东合作。凤凰无线是中国移动入股凤凰卫视及二者战略合作的执行体,推动手机媒体化、电视媒体内容在无线平台的传播与产品化,以凤凰手机报、凤凰移动台等产品,每天为数百万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群及全球通VIP用户,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资讯服务。

(4)凤凰新媒体的特点:①受众定位:年龄在25岁以上的都市白领,是主流消费人群。很多视频网站是以20岁左右的人群为主要受众。②功能定位:做新媒体内容提供与跨平台传播的领军者,既做CP(Content Provider),也做SP(Service Provider)。既做内容,也做平台。③内容定位:主要是重新剪辑、重新编排卫视内容,也通过购买、分成、交换等方式从内容集成商、内容提供商那里获取合适的内容。凤凰新媒体的内容更侧重自然、发现、地理、历史、传记等。④赢利模式:凤凰新媒体拥有几十家品牌客户,2007年已经实现赢利,并且已经形成矩阵收入模式。

3.电视媒体行业异军突起的“黑马”――齐鲁电视台,也正在利用和扩大其网络宣传平台,其“齐鲁网”被业内评为中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

(1)齐鲁网发展迅速。从2005年5月1日省略齐鲁电视台网站上线,到2008年11月8 日齐鲁网“齐鲁民生”频道开通,几年的时间,齐鲁网实现了单独自采网络新闻、开通社区、开通播客、更新域名、新版上线等升级改造。

(2)台网结合,互相促进,双方共赢。

①齐鲁网实现齐鲁台的节目24小时同步播出;

②视频新闻和社区论坛吸引了大量的点击量,通过开通名人博客扩大网站影响;

③对齐鲁台节目整理筛选后分别提供给新浪、酷6等网站,以提高齐鲁台在各层面的影响力;

④开通齐鲁民生频道,每天通过网络为节目提供新闻线索;

⑤重大事件实现网络和电视同步直播。

越来越多的媒体网站已经显现出要超越电视媒体的雄心。省级卫视频道都设立了自己的网站,并赢得了不错的点击率。尤其是凤凰网,在华人世界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与凤凰卫视一起走在了与新媒体合作的前列,树立起了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合作的标杆。

电视媒体必须视新媒体为合作与融合的平台

新媒体秉承共享与平等的价值观念,借助方兴未艾的信息化浪潮,以汹涌澎湃之势突破国界、语言、种群、信仰的界限,席卷而来,锋芒毕露的触角已轻易漫过电视为固守强势媒体而精心缔结的疆界,直抵电视苦心经营的核心领域,已经成为一个成长性最高、最具发展前景的媒体形态。技术在汇流、媒体在融合。电视媒体或者与新媒体融合,或者自甘沉没,除此之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