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教学目的 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和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高层次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已成为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其就业方向是经济管理及企业管理部门,其教学目的应当是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管理人才。因此,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应有别于会计专业课教学,如何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引导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学,通过对会计基本理论及知识的学习,使其能够认识会计信息以及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是会计学课程教学面临并且需要探索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及教师对此也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并改革,但就课程改革的实践结果看,问题仍然存在。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借助实际调查方式,探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会计学课程教学实际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的对象为浙江省主要高校的有关学生,为了使调查的内容具有广泛性,调查中广泛选取了涉及统计学、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所在专业既有经济类的,也有管理类的,这样使样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调查的方式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及了解程度的调查;第二部分为学生对教材满意度的调查;第三部分为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1份,回收率93.67%。
(二)调查结果统计对调查结果的统计情况如下:(1)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及了解程度。(表1)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会计学课程有兴趣,认为有必要开设该课程,但绝大多数学生在之前对会计学不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会计学与经管类其他学科的关系、会计学的重要性非常重要。(2)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表2)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会计学教材存在较大缺陷,已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对非会计专业教学在教材上也应有别于会计学专业,如何站在管理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容与企业管理相融合,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3)教学方式及手段。(表3)的调查结果表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不能适应该课程的教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及多种方法并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知识体系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课程内容只是会计专业课的简单拼凑。我国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内容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但基本沿用了会计专业的内容体系。目前其教材内容基本上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会计学知识体系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等部分,其教学内容覆盖会计专业的多门课程。二是会计学知识体系基本类同会计学基础的内容,主要介绍会计基本概念、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循环及会计报表的编制。以上两种方式基本上照搬会计专业,内容缺乏特色与创新,针对性不强,不能体现非会计专业的特点,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高校会计学课程只有50学时,如按第一种形式授课,显然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教师上课只能蜻蜓点水,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按第二种形式授课,侧重点是掌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学生对这类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也无法满足该课程的教学目的。这两种流行的模式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为在学生对企业的运行情况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讲授会计的一系列抽象概念及核算方法,是很难被接受的。(2)会计学课程内容存在遗漏。主要有:一是缺少案例分析的内容。会计来自于生产经营活动,又服务于管理活动,对经济管理类学生来讲,通过案例将会计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容易使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主要拘泥于书本上的会计理论性知识,不仅理论与实践脱节,而且形成单科知识相互割据的教学局面,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二是缺少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者在经营管理中缺一不可,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在调查中发现,有28%的学生要求增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在会计学授课中穿插内部控制内容,能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企业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三是缺少会计法律及职业道德内容。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使职业道德、诚信、责任感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会计学课程却较少体现会计法律、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签于会计职业界存在的大量舞弊现象,我国《会计法》第四条、第二十一条及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可见,会计法律及职业道德教育不仅针对会计从业人员,对经营管理人员而言也十分必要。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待改善和提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忽略教学实践环节。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会计学专业教学应加强实践性环节,而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中普遍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认识轻感性认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学生主要通过想象来解决问题。增加实践性环节(包括实验室模拟会计实验或手工实验),以增进学生对会计学的感性认识,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未得到有效运用。传统的会计学教学都是“粉笔+黑板”,其优点可以对学生不懂或疑难的地方通过板书进行说明,缺点是课堂容量较小,在课时一定的条件下,在板书上很难对会计核算图、账、表、实物等内容做详细介绍。在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的情况下,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减轻做课堂笔记的负担,能专心于听课,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上课时增加大量案例及相关信息量。近几年很多高校在会计学教学手段上也进行了尝试,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然而,根据我们对部分学生的调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学生并不完全认同这种教学方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原因:一是目前许多多媒体教学只是单一地运用PPT课件,由屏幕替代了板书,并不代表真正的多媒体,这种方式在授课时无法与学生进行交流,难以掌握教学动态,仍不能根本改变灌输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二是多媒体教学未与板书教学相结合。板书具有很大的演示性,针对会计学上的一些具体核算内容,教师演算时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发挥,具有多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可以达到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效果。但多数高校多媒体教室仅考虑了计算机及屏幕的设置。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建议
(一)准确定位会计学课程教育目标会计的目标是为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经济管理类学生是未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具备运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和决策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经济管理人才,即帮助学生“懂会计”而非“如何做会计”。只有将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育目标与会计学专业教育目标区分开来,才能明确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改革思路,才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有别于会计专业课程,满足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需要。
(二)优化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主要就以下方面对会计学课程进行优化:首先,构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的总体要求,一是会计学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相一致。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目的并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内容应首先保证与教学目的的一致性。二是突出经济管理的特色。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区别,既不应该是《会计学基础》的照搬,也不应该是《会计学基础》和《财务会计》“二合一”的简单组合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三合一”的方式,而应立足于未来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强调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及其在管理中的作用。从管理的角度去认识、学习会计,学生通过会计学的学习,应具备以下能力: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据以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而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根据专门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处理的结果,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则无法理解其含义,更不可能为管理决策所运用。因此非会计专业学生通过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及会计特有的理论和方法,以帮助其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了解资金运动的规律,具有资金管理能力。会计的对象是资金的运动,而资金运动有着其内在的规律,把握和运用好资金运动的每一个环节,就能实现资金在运动之后的更大增值。非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学习会计学,能了解和掌握资金运动的规律,帮助其在未来的管理活动中进行资金的有效管理。其次,增加内部控制的内容。会计不仅具有为决策提供信息的功能,还具有控制的功能,内部会计控制体现了会计与经济管理活动的联系。在会计学课程中增加内部控制内容,使学生了解内部控制在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会计控制又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由于内部会计控制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因此,会计学教学中应将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贯穿于会计学整个教学课程中,向学生介绍经济管理活动中哪些是应控制的关键点,如何运用内部会计控制来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及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以提高经营效果。最后,增加会计法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要保证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客观的反映、真实的记录和公正的披露,从而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和全体经营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会计法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规范会计专业人员,同时也规范了经营管理者。在会计学教学中应介绍各种会计规范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职业道德,强调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应承担主要责任。
(三)改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具体可从下方面进行:一是向学生介绍会计学的作用。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会计学不了解,在会计学课程授课前,教师向学生介绍会计学与经济管理类其他学科的关系、对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很有必要。通过介绍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会计与其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其了解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会计并非是枯燥的数字和繁琐的记账,而是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必须要掌握的商业语言,可以树立会计信息观念,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运用案例教学。国内外案例教学实践与研究已经证明,案例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中,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由于会计规范内容繁多,仅介绍会计准则的规定,学生难以理解。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身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传统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会使枯燥的会计理论变得生动。案例选择上应尽量将会计理论与企业管理结合,不仅有利于会计与管理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还能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积极性和利用会计监督管理的职能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三是将抽象化为具体。会计学的概念、术语是比较抽象的,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易逾越的障碍,将这些抽象的概念、术语具体化,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介绍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时,与历史上的地中海经济、工业革命、西方股份经济及资本市场的产生与发展联系起来,由股份经济及资本市场的特征联系到会计信息的作用及审计的需求,从提供会计信息的会计报表联系到资本市场股票投资、会计准则及会计职业道德等,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熟悉的历史知识、经济学知识甚至日常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增加相关信息量。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传统的核算会计已经逐渐向管理型会计发展,会计的管理控制职能更明显,会计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也越来越密切。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式,将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经济发展、企业管理、金融证券、财务分析、人文科学等知识很巧妙地穿插入教学活动中,使会计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改进会计学课程教学手段 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列举大量的实例,加大课堂信息容量,另一方面可以将会计学教学中的会计核算流程图、账户体系图、账表、实物等内容通过影像展现出来,既直观又清晰,使会计教学过程不再枯燥。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共享、信息快速传递功能和交互,通过网络上的终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能够于画面上直接进行双向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其计算机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促进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及网上交互式探讨,寻求答案。会计学课程教学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考虑教学系统的建设内容:一是在单机教室内教师利用计算机结合板书授课。教师将每章讲授的内容按教学要求编辑成教学软件,该软件除了授课内容,还应包括各章的重点提示、各章小结等。会计学多媒体教学最好结合板书,具体演算过程的展示或遇到特殊问题,板书可以灵活加以补充。二是在校园网上设计高度的人机交互界面(菜单),借助校园网络传递信息,为学生提供灵活方便的学习方式。设计的界面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用方便、用户界面美观清晰、用户可以完全控制持续的运行。设计的内容可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堂讲授内容、习题库内容及答案、会计法规及有关资料、疑难解答。其次,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不在于验证账务处理原理,而在于认识各项经济业务的核算规范,从账务处理过程中体会经济业
务的财务特点,学会利用会计信息,即偏重于对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和结果的体验,使学生掌握从会计核算结果出发去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可将实践教学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学生通过会计模拟软件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无纸化仿真实训,掌握会计信息生成过程。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会计知识的领会、掌握和应用,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最后,提倡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提倡师生平等的交往和沟通,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沟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思考、边参与,鼓励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所讲的问题进行补充,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的结果表明,在课堂上采用提问、启发、讨论、鼓励等互动教学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在每次课后教师可以留出适当的时间,营造出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边听课、边参与的积极性,使被动式学习成为主动式学习,使灌输式教学成为吸收式学习,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关键词】 工科院校; 高级财务会计; 精品课程; 教学创新
一、引言
自2005年起,部分名牌工科院校在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又开始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重点建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3门会计学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孙涛,2007)。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既是一项教改的创新,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对于促进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创新和教学相长、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会计学专业研究团体的形成、规范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逐步构建会计学专业教学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使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取得成效,《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是关键,而在《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创新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以及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如何围绕《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目标进行教学创新,值得探究。
二、教学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队伍创新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关系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质量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是一项根本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但由于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师队伍基础较为薄弱,具有高学历及出国进修访问经历的教师人数较少,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科研能力、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等方面的现状与建设特色鲜明的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的奋斗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不断进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队伍创新。
(二)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内容的创新是多方面的,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除增强理论知识和能力外,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会计技能的训练,因此,教学内容的创新表现在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理论上的内容创新取决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性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性质特殊,既有边沿性的内容也有前瞻性的内容,所以,《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论内容应在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实践上的内容创新,既要注重传统的特殊会计业务的实践创新,也要注重新型会计业务的实践创新,既要注重基本动手能力的训练,也要注重操作能力提升训练。《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不能流于形式,应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学需要和效果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会计学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
(三)教学方法创新
《高级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都很强的课程。但是,在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法中,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着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刘梅娟,2007)。为了实现新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四)教材创新
目前《高级财务会计》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是所有版本的内容和体系都差不多,严重制约着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创新。教材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引擎,因此,《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要从教材创新和建设开始。《高级财务会计》教材急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与时俱进,反映会计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信息,不止内容新颖,而且体系也要有所创新;二是本教材不同于专著,它要把基本概念交代清楚,说理要透彻,系统性要强;三是本教材要摆正在会计学专业课程群中的位置,处理好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关系,把相关内容衔接得好,而且篇幅适当。
(五)教学评价创新
1.课程考核评价制度创新
长期以来,工科院校对学生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的最主要方法是卷面考试,主要根据考试卷面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考试一般在课程结束后或期末集中进行,教师先出一些复习提纲,大部分学生都是临时突击,死记硬背教师所提示的复习重点。这样的考核评价当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业好坏,虽然这对促进学生刻苦学习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从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出发,工科院校应创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制度。
2.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创新
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提高,现行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评价模式,是泰勒的目标导向评价模式,以结果评价和定性评价为主,只重视教师劳动结果的评价,而忽视教师教学的具体过程;只重视教师过去教学行为的评价,着眼于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特别是教师在评价之前的工作表现,而忽视教师未来的发展能力;只重视评价的管理与奖惩功能(教师评价的结果往往作为领导决定奖励和晋升职称等的依据),而忽视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
三、教学创新的主要对策
《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创新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需要结合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从我国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选配优秀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既然已经认识到了《高级财务会计》主干课程在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就必须要把最优秀的教师选配承担主干课程的讲授。由于会计是一种职业,讲授人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选配任课教师时应充分考虑其实践能力。
加强“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培养(王荣娟等,2008),优化课程团队的双师结构,形成一支既熟悉企业财务会计最新动态,又能把握会计准则发展方向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师资队伍,以提高《高级财务会计》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具体措施有:一是鼓励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二是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会计人员做兼职教授。
(二)不断更新课程内容
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的带领下,应紧跟时代形势及专业发展,及时吸收会计学专业前沿知识,进行课程内容更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教学内容应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基础,紧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发展动向,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有效地渗透到该课程的教学中(李莉,2009),把最新的知识内容、最前沿内容讲述给学生,使《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教学内容常变常新,常讲常新。
《高级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理论性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外,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创新也是本课程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创新的目标应是不断提高学生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和会计工作岗位适应能力。比如,创新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实验内容,在合并范围只有一个子公司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子公司,或者增加一个子公司的子公司,或者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相融合,增加投资核算的内容等等,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
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基础,运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模拟实验等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方法,以达到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互补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有效措施有。
1.改进课堂讲授方式
尽管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有多种,但课堂仍然是最主要的途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保证信息的充分传递。同时,课堂讲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浓缩课程精华,突出重点难点。所以,课堂讲授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环节。因此,《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仍是课堂讲授。但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方法,每一节课内容都是教师从头讲到末,不容学生半点思考就将答案全盘托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适应《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基于《高级财务会计》研究型课程的特点,应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基础上,辅之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蒋卫东,2005)。将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启发式教学,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来掌握新知识;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已有的课程群知识逐渐融合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达到课程群的知识相互融通。
2.实施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多种渠道,其中将案例教学融入专业教学中是一种有效途径。案例教学的实战性特征适应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复杂、研究性强等特点(李江萍,2007)。案例教学的方式也有多种,一种是让学生先掌握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剖析;另一种是教师先通过案例介绍把问题引出,从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出发,一一讲授相关教学内容。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一方面应把多个专业知识点融会于一个案例之中,注重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另一方面,应借助不断涌现的上市公司会计业务案例,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启示,使他们考虑问题时不囿于教材和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而是独立思考解决方案,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3.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合并财务报表部分,常因其内容多、合并对象之间关系复杂、会计处理的工作量大而成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难点,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方式,将复杂的关系及过程图示,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也有效节省时间。在外币业务会计部分,将汇率变化的形式和种类及其影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既便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4.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近年来针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创新的一种举措,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紧密教学沟通、强化师生交流,使教学过程变得活泼生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具有应用性的特点,涉及的问题均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实务中的热点问题,通过课堂讨论,为学生搭建一个关注、参与专业热点的平台。选择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现实问题,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探讨问题的热情、提高语言表达、观点表述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模拟实验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1)手工《高级财务会计》模拟操作。让学生在实验室手工完成《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实验的全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企业特殊业务会计核算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会计电算化操作。将手工会计模拟操作转换成网上模拟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学生有了比较,进一步掌握了特殊业务会计电算化操作的过程和原理。(3)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与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共建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单位实习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法、金融工具会计核算方法、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等特殊会计业务。(4)重点投资建设软硬件设施先进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及时更新教学软硬件设施,保持实践性教学条件和环境的先进性,训练和强化学生特殊会计业务操作技能。(5)整合课程设计、互联网实战、课程辅助教学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和历届会计学专业优秀毕业生创业案例调研等多种教学手段,搭建实践性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特殊会计业务操作能力。
(四)建设精品教材
《高级财务会计》精品教材是充分反映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能全面准确地阐述本学科先进理论与概念,充分吸收本学科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科学系统地归纳本学科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与发展规律,反映区域和学校特点,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注重素质教育,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应优先建设《高级财务会计》精品教材,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同时应积极开发多媒体立体化教材,构建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精品教材网络平台,实现精品教材资源共知、共建、共享。
(五)优化教学评价
优化教学评价,在评价功能上由过去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向注重激励和发展,在评价标准上更加人性化、弹性化,在评价主体上更加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参与,而且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更重要。
1.创新课程考核评价形式
以笔试为主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束缚了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改变这种现象,在《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逐步改变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方式,把笔试成绩和平时作业、实习和实验过程中的成绩、创新性表现等各方面的成绩综合在一起,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确定最后的课程成绩。同时,对笔试考试的方式和内容也应进行创新,形式上主要是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适当选用开卷考试、案例分析、课程论文等多种方式。在内容上主要是在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实务性内容以及可发挥性内容,同时在考试内容的选取上,采用试题库的方式,采取随机的方式从试题库中选择考试内容,以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对品学兼优,通过注册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实行相应课程免修、免试制度。总而言之,使《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2.改进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制度
对任课教师实施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评价工作应根据各工科院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从评价的要求来看,对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应包括学生的评价、同行教师的评价、督学的评价、领导的评价和综合评价,要综合各方面的评价结果,得出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结论,使评价工作有利于任课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结论
精品课程是高校课程中的精华,强调以信息化为手段,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孙春军,2008)。因此,《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不仅仅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教学与管理,将相关教学大纲、教案、习题集、试题集、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教学资料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且还是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等在内的一个系统工程。工科院校《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创新,应紧扣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步伐,在不断进行总结和调整的基础上,逐渐探索适合会计学专业《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新方法,从而最终实现《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奇杰.《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创新――任务型教学[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0):248-250.
[2] 孙涛.会计学精品课程群建设中的教学改革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75-77.
[3] 刘梅娟.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会计之友(下),2007(12):60-61.
[4] 王荣娟,樊伟,刘智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与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9):152,101.
[5] 李莉.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123-125.
[6] 蒋卫东.导向式教学法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综合),2005(30):72-73.
[7] 李江萍.案例教学法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0):53-55.
[8] 孙春军.应用型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11):149-150.
关键词:SOLO分类法;学科概念;学习结果;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A-0055-04
一、引言
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高其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水平,是教学的重要目标。[1]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即使面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在理解的视角、深度和广度上也是有差异的,而这些都会对其是否有所收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分辨学生不同的理解层次(即“质的不同”),并了解导致差异的原因,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当前,以“答案正确与否”作为评分标准仍然受到大多数学业测试的推崇。然而,由于这种评价方式没有对学生理解知识的层次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因而可能导致矛盾的出现:一方面,即使对某一问题回答正确,也不足以说明学生对该问题足够理解;另一方面,即使回答错误,并不代表学生对此一无所知。换句话说,传统的“对错评价法”很难有效地发现学生理解的不同层次并加以区分。而这种对理解力的无要求和难以区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被鼓励更多地关注问题的表面,而不愿深入思考;更多地采用“重复”、“记忆”等表层学习方式,而不注重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因此,为了鼓励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学习内容,更为合理的评价方式应该被采用。
虽然现如今教育评价工具多种多样,然而那些可以促进学生元认知发展并在更高认知水平上提供挑战的评价工具却不多见。那么,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分类法作为一种经典的评价工具,是否能够并如何满足上述需求?本文分别从概念、结构、应用等方面对SOLO分类法进行阐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展开讨论。
二、SOLO分类法的概念
(一)概念与结构
SOLO分类法是由Biggs等人根据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而设计的一种复杂的等级模型,用以测量和分类不同学科、水平和长度之任务的学习结果。根据回答问题所需的认知程度和对问题的理解层次进行层级排列,SOLO分类法一共可划分为五个结构水平,具体而言包括:
1.前结构水平:不理解任务,回答“不知所云”。
2.单结构水平:只关注任务的某一方面,且理解是表面的。
3.多结构水平:可以处理任务的多个方面,但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理解被定义为“了解”。
4.关联水平:能够很好地整合任务的多个方面,并应用于相似的情境中;理解被定义为“意识到关系”。
5.扩展抽象水平:能够超越任务本身理解、概括,并在新的领域中应用;理解被定义为“远迁移”。
(二)适用范围
SOLO分类法适用学科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数学、化学、生物、医学、心理学、计算机、会计学、教育学、语言学、历史和地理等不同科目,以确定学生对学科概念的理解和变化。并且,SOLO分类法也适用于同一科目的不同取向。例如,Chan等人(2002)发现SOLO分类法对心理健康学科的理论取向和实践取向都起到了分类作用。[2]
对于不同群体SOLO分类法同样适用。这些群体包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和社会成人等。不过大多数研究对象为本科及以上水平学生。例如,Newton等人(2013)考察了28名本科二年级生物化学专业学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情况,并与他们的学习方式进行了相关分析。[3]Boulton-Lewis等人(2008)的研究对77名儿童护理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访谈手稿进行了分析。[4]Chan等人(2002)则对17名在职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的期末论文和课堂讨论记录进行了分析。
三、SOLO分类法的应用
(一)分析学科概念的变化
学生看待学科概念的方式构成了课程发展、课堂教学和有效的评价方式的基础。[5]因此,了解学生如何看待这些概念是非常重要的。SOLO分类法可以分析学生对特定概念的理解并加以跟进,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出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因而被广泛采用。Lucas等人(2009)运用SOLO分类法分析了学生对会计学的两个关键概念的理解及变化情况。[6]研究发现,学生的回答包含了一系列“错误概念”,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对会计学术语的死记硬背或仅凭直觉的理解造成的。可以说,大多数学生没能达到教师的期望,即他们没能理解会计学抽象的本质。Boulton-Lewis等人(2008)希望了解职业教育中的学生是如何看待学习的。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学习的概念仅仅停留在初级水平,即学习就是“增加实践技能”,这与教师们希望学生重视理论知识的愿望相违背。并且,学生对学习的这种看法将会给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让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更加深刻,是职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Hodges等人(2003)使用SOLO分类法评价了两学期的有机化学课对学生理解有关概念的影响。[7]研究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研究者想要了解学生是如何看待“结构影响有机分子的物理属性”这一概念的。为此,学生在第一学期初接受了相关测试,并由两位教师根据SOLO分类法的标准对回答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处于前结构水平或多结构水平;在第二部分,研究者想要探索随着课程的进行,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能不能取得进步。他们首先设计了贯穿整个学期的练习并要求学生完成。由于这些练习是质性的而非量化的,因此需要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合作方式完成。之后学生在期中、期末分别接受了正式测试,并通过SOLO分类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对关键概念的理解上,28%的学生在期中测试时达到关联水平,到期末测试时,这一数据达到53%,即学生取得了整体进步。以上研究都证实了SOLO分类法对概念确定的有效性。
(二)评价学习结果
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是教师十分关心的事情。然而有些时候,教师依赖于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对学生作出适当或不适当的判断,这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因此,建立一套清晰的标准并与学生分享,可以有效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而SOLO分类法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Burnett(1999)开创性地将SOLO分类法运用到心理咨询领域。[8]他要求接受过心理咨询的案主完成一封给朋友的信,信中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其从心理咨询中学到的内容。之后,他将这些信进行了分析和层级划分。结果显示,没有被试达到了扩展抽象水平,但大多数回答落在了多结构水平,表明心理咨询效果良好,这与案主们的感受一致。
Chan等人(2002)使用SOLO分类法等评价工具进行了两项研究。在研究一中,参加心理健康课的学生被要求提交一份10―15页长的课程论文,呈现一个他们处理的个案,并描述他们是如何通过所学疗法帮助案主、解决问题的。教师鼓励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两名评分者根据SOLO分类法修订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回答集中在多结构/高水平和关联/低水平之间;在研究二中,研究者向学生呈现了两个案例,每个案例有五种可能的解决方法,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并进行解释。回答长度不限,但实际上学生的回答非常简短(从一句话到120字左右不等)。两名评分者采用了原版SOLO分类法进行了评分,结果显示学生的平均水平接近多结构水平。上述研究表明,SOLO分类法建立起的一套学习框架,为判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提供了富有前景又令人兴奋的方式。[9]
(三)影响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包括评价在内的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据此,一些研究者探究了SOLO分类法与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但并未得到一致结论。Hazel(2002)和Brabrand等人(2009)的研究都表明二者存在相关关系,其中深层学习方式与SOLO分类法的关联水平和扩展抽象水平相关,表层学习方式与单结构水平和多结构水平相关。[10][11]然而,Newton等人(2013)并没有发现SOLO分类法的各个水平和学习方式存在相关关系,其可能的原因在于:第一,研究样本数量小,影响了统计效应;第二,学生的回答没有良好地分布在SOLO的各个水平上――大多数回答分布在多结构水平,没有分布在前结构水平或扩展抽象水平上,而这是由于任务问题设计过于具体所导致的。
此外,Munowenyu(2007)使用SOLO分类法评定并比较了在课堂环境中(控制组)和实地场景下(实验组)的两组学生所写的论文。[12]结果表明,在实际场景学习可以增强学生“深层学习”的能力。
四、SOLO分类法的不足与展望
虽然当前研究可以证明SOLO分类法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工具,对促进学习和教学有着积极意义,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
第一,评分者一致性不高。虽然SOLO分类法的每个水平都有判断标准(例如,在回答中列举事实是多结构水平的、归纳知识是关联水平的),但是不同的评分者对于不同层次的回答(如列举和归纳)仍有不同的理解,即评分者一致性较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扩展抽象水平(即非常好)的答案极有可能被当做前结构水平(即非常差)的答案,从而严重影响评价的准确性。研究者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SOLO分类法分类标准不够明确,存在模糊性,因而将原有的多结构水平和关联水平分别细化成三个子水平,最终形成了9水平的SOLO分类法修订版(见表1)。[13]Chan等人(2002)在其第二项研究中发现,依据原版的SOLO分类法,A、B、C三个学生的回答都为多结构水平,但实际上他们的回答在内容和陈述上都存在差异。而使用修订版之后,这些回答就可以在多结构水平上被划分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的水平,从而更精确、公平地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子水平的加入的确有助于减少SOLO分类法的模糊性,提高评分者一致性。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对修订版SOLO分类法的使用还较少,这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应该得到改善。此外,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加入第三位评分者或训练评分者提高经验[14],并就评分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检查、讨论。当评分的错误和不同都被发现之后,评分者一致性就会更好。
第二,人文社科领域研究较少。当前对SOLO分类法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理工科学科领域,涉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较少。这可能是由于以SOLO分类法为代表的等级描述型量表对于等级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所以用它来评价那些具有较为明显的步骤特征或等级层次分明的问题,效果会更好。[15]然而,正如前文所述,SOLO分类法除了可以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对于分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有着良好的效果。因而,运用SOLO分类法对人文社科领域的关键概念(如经济学原理、外语语法、统计学方法等)进行分析评价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第三,客观题比重较小。以往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将SOLO分类法应用于开放性试题中,然而在实际测试中,客观题所占的比重要远远大于开放性试题。因此,如何使用SOLO分类法编制、评价客观性试题,从而评价学生能力,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例如,对于客观性选择题,可以把四个选项分别设计成代表不同结构水平的选项,根据学生选择选项的不同,区分他们实际认知结构的复杂程度。[16]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将评价应用于选择题而非书面任务不利于深层学习方式的增加和表层学习方式的减少。[17]因此,具体如何实施还有待实践研究的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ALONSO M, STELLA C, GALAGOVSKY L. Student assessment in large-enrollment biology classes[J].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Education, 2008, 36(1): 16C21.
[2][14]CHAN C C, TSUI M S, CHAN M Y C, 等. Apply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s (SOLO) taxonomy on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an empirical study[J].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aylor & Francis Ltd., 2002, 27(6): 511C527.
[3]NEWTON G, MARTIN E. Blooming, SOLO Taxonomy, and Phenomenography as Assessment Strategies in Undergraduate Science Education[J]. Journal of College Science Teaching, 2013, 43(02): 78C90.
[4]BOULTON-LEWIS G M, BROWNLEE J, BERTHELSEN D, 等. Child care students’ practical conceptions of learning[J]. Studie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2008, 30(2): 119C128.
[5]RAMSDEN P, MASTERS G N, STEPHANOU A, 等. Phenomenographic research and the measurement of understanding: An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speed, distance and tim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3, 19(3): 301C316.
[6]LUCAS U, MLADENOVIC R. The identification of variation in students’ understandings of disciplinary concep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OLO taxonomy within introductory accounting[J]. 2009, 58: 257C283.
[7]HODGES L C, HARVEY L C. Evalu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 in Organic Chemistry Using the SOLO Taxonomy[J].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Division of Chemical Education, 2003, 80(7): 785C787.
[8][9][13]BURNETT P C. Assessing the structure of learning outcomes from counselling using the SOLO taxonomy: an exploratory study[J].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 Counselling, Cambridge: Taylor & Francis Ltd., 1999, 27(4): 567C580.
[10]HAZEL E, PROSSER M, TRIGWELL K. Variation in learning orchestration in university biology cours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02, 24(7): 737C751.
[11]BRABRAND C, DAHL B. Using the SOLO taxonomy to analyze competence progression of university science curricula[J]. Higher Education, Dordrecht: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9, 58(4): 531C549.
[12]MUNOWENYU E.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Essays Using the Solo Taxonomy: Effects of Field and Classroom-Based Experiences by A Level Geography Students[J].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outledge. , 325 Chestnut Street Suite 800, Philadelphia, PA 19106., 2007, 16(1): 21C43.
[15]高凌飚,吴维宁.开放性试题如何评分?――介绍两种质性评分方法[J].基础教育课程,2005(1):46-49.
[16]李英杰.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阅读能力评价上的应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04-107.
[17]REID W A, DUVALL E, EVANS P. Can we influence medical students’ approaches to learning?[J]. Medical Teacher, 2005, 27(5): 401C407.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在高等院校有80%以上的课堂放弃了黑板板书的传统教学方式,已普遍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实际上很多课堂的这种教学模式与黑板板书教学模式效果相差不多,甚至学生反映还不如使用黑板。本文旨在探讨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技巧,以提高PowerPoint幻灯片的播放效果。
一、教学媒体的分类
教学媒体是整个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教学与学习的资源环境。按物理性能来分,教学媒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计算机媒体,包括单台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
(二)幻灯媒体。幻灯是最早应用到教学的一种媒体,它以幻灯机利用光学放大作用来播放教学幻灯片(实物幻灯片)为基本手段,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有效工具之一。幻灯媒体的使用需要事先做好物理的实物幻灯片。
(三)投影媒体。投影器是在幻灯机的基础上制成的一种可放映大型透明胶片、便于书写并能投影实物的光学放大器,其工作原理与幻灯机基本相似。视频演示仪是一种新型的视频设备,它与大屏幕电视或投影器相连,在普通的光照条件下可将文字、图片、实物等逼真地显示出来。
(四)电声媒体,包括收音机、录音机、激光唱机等,人们利用这些媒体对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和传播。
(五)电视媒体,包括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激光视盘机、闭路电视系统、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等。包括LD、VCD、DVD。
会计学专业课程实践性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综合使用上述各种教学媒体。教室的电子教学演示台上配置有计算机、视频演示仪、VCD机等,教师通常只使用计算机这种媒体,对其他媒体的应用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如果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仅利用计算机播放幻灯片上的文字,那肯定只能起到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二、综合使用教学媒体
教师利用多种媒体工具进行教学会将枯燥的理论问题讲解得绘声绘色,应在课前、课中、课后综合使用教学媒体,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备课阶段对教学媒体的应用
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利用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或录像机等媒体收集教学资料,随后将资料链接到幻灯片上,以便在课堂上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还可以将光盘上的信息通过光驱读取编辑,适当的将这些资料链接到PPT幻灯片上,播放时给以学生更直接的知识传授。
(二)讲课阶段对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应用
在教师备课阶段制作了图、文、声、像齐全的PPT幻灯片后,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以计算机演示PPT幻灯片为主的教学,并辅助使用其他教学媒体。
1.在幻灯片投影外,需要板书时,教师可以选择在黑板或白板上板书,起到辅助讲解的作用。
2.可以在电子演示台将投影从计算机切换到视频演示仪。视频演示仪可以演示实物,在视频演示仪台面上教师可以放一张纸,随后在纸张上书写文字,视频演示仪就会将教师的书写过程投影出来,这种方法的缺陷是计算机和视频演示仪不能同时投影给学生,所以效果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3.直接在计算机正在演示的幻灯片上书写,其操作方法是在幻灯片的放映状态下,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执行下列命令“指针选项”“绘图笔”,如图1所示。
随后,就可以在PPT幻灯片放映的状态下进行书写文字或做标记,同时进行讲解,这样教学将更加生动。
(三)课后阶段,运用CAI,通过计算机网络媒体开展教学
美国IBM公司沃斯顿研究中心在1958年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从此拉开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序幕。CAI即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三方构成的以人机对话形式出现的自动教学系统。当前很多高校教师都设计了CAI课件,辅助学生在课后自学复习,通过INTERNET完成课堂外的教学,并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后进行随机复习的环境,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设计CAI课件时一般应设计如下功能:
1.交互地向学生答疑解惑;
2.设计丰富的教学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通过CAI中的资料对知识进行自学;
3.设计课后试题练习功能,设计试题库以及答案,学生做完练习可以马上得到计算机对解答的评价反馈等等。
教师所设计的CAI一定要注意视频设备、音频设备、存储设备和计算机设备的集成,并且注重要在形式上集成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等。
三、精心设计PPT幻灯片,充分发挥PPT幻灯片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PPT幻灯片教学模式的优势
1.可以向学生传输更多形式的信息,信息传输量大,速度快。利用PowerPoint可以编制存放有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的幻灯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可以向学生传送更大的信息。
2.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播放幻灯片教学,如果能演示不同形式的信息,如文字、声音等,可以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刺激。根据心理学研究,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如视觉和听觉同时感知的信息要比单用视觉或听觉获得的信息更全面、更深刻,也更有利于记忆。
3.更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根据心理学研究,人在学习中每隔15分钟就有一个疲劳期,一张精美的幻灯片可以消除人的这种疲劳,重新唤起人的注意力。可见,黑板板书教学没有这样的优势。
(二)PPT幻灯片设计不精,影响播放效果的原因
1.幻灯片中没有任何修饰,只有文字,播放的效果只能是黑板的效果,如果播放快的话,给学生根本留不下印象,其效果还不如黑板板书教学。
2.幻灯片的结构还只是顺序结构,没有充分利用PowerPoint提供的链接功能,实现超媒体的讲演模式。所谓超媒体的讲演模式就是可以单击任何一个对象即可进入对其的详细讲解内容的方式,这样可以所见即所得,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3.虽然幻灯片设计了一些效果,但是只注重了形式,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展示,如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幻灯片中加入过量的与教学内容不符合的图片,以致喧宾夺主,学生听完课后,只记住了图片,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却记忆甚少。
4.在幻灯片中没有充分链接其他系统,没有起到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三)幻灯片的设计技巧
教师在设计中可以在以下一些方面给予重视与改进,以提高PPT幻灯片的设计质量:
1.设计版面时充分考虑高校课堂上学生的性别特点
在财经类院校学生中,女生比例较高,教师在幻灯片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女生的性别特点,可以在设计幻灯片的背景时更柔和一些,将幻灯片的整体风格修饰的更漂亮一些,以迎合女生爱美的心理,吸引女生上课的注意力。在理工科院校中,男生比例较高,教师在幻灯片的设计时考虑男生的性别特点,可以在设计幻灯片的背景时更活泼一些,背景更换频繁,不要只选择一种模式,以迎合男生好动的心理,吸引男生上课的注意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幻灯片设计中注意将讲解的思路通过特定的模式进行描述
在讲解会计核算时,可以设计动画方案来选择幻灯片整体的播放模式,在此基础上同时可选择“自定义动画”决定播放顺序,讲解会计核算的程序,或建立链接。同时还可以设定幻灯片切换方式来增强幻灯片的播放效果。这些设计可在菜单“幻灯片放映”单击鼠标左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执行下列命令“动画方案”、“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等。
每一章授课目录中每一节的标题用文本表示,并且将其建立链接,当教师讲到每一节时,可以单击该节名进入详细的内容讲解幻灯片,讲完后,重新回归该章的授课目录,将学生的思路拉回来,使学生对该节在整章体系中所占的位置有所把握。
3.文字的设计要适当
文字是幻灯片中的重要内容,教师一定要将其设计合理。
(1)字体的选择。汉字有多种字体,每种字体都有与其他字体不同的审美特征,教师在字体选择时,标题一般考虑选择端庄、规矩的隶书,对于内容,可以选择艺术强、又清楚的楷书或宋体。
(2)字的大小设计。字的大小是PPT幻灯片制作中常遇到的问题。通常标题要大于正文,不过最多不要超过两倍,因为比例太悬殊时会有失和谐,看着不舒服。标题和副标题的关系也一样,副标题一般介于标题和正文之间。标题字体一般可选40,正文可选32或28,视教室的大小来定,同时考虑该张幻灯片具体内容的多少。
(3)字的布局设计。布局包括字距、行距、天地、侧边和排列方式等总的布局。正文的字距一般按默认值,标题字少时,可在标题字之间加空格。行距要大于字距,一般在字高的1/2至2/3之间时比较合适。两侧边宽度应该相等,最窄不少于两字宽度,天地宽度可比侧边略大一些,地最窄或等同于侧边。
4.幻灯片中设计图、文、声、像等媒体描述教学内容
幻灯片中的教学内容不能只用文字,需要设计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一张幻灯片在文图像皆有时,往往把图像置于主要位置,一般地,设计时要先将图定位,然后再安排文字。如图2所示。
图2中用图形讲解“审计方式的发展”,配以文字讲解。听审:在西方,AUDITING就有听的意思。我国西周就有“听其会计”。
审阅书面资料:随着财政、财务收支业务量的增加,“听审”已不适应其变化,客观上要求靠视觉感官对书面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时至今日,审阅书面资料仍是一种主要的审计方式。
IT审计:会计核算由手工操作变为计算机操作,使传统的审计方式受到冲击和挑战。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审计便应运而生。
还有很多幻灯片的设计技巧,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关键词:市场需求 资本运作 教学改革 教师角色 案例教学
一、引言
资本运作的实践虽然开始并发展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至20世纪末才传入我国,但在西方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中,却没有“资本运作”这一独立概念的存在。究其原因,是因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产权制度、资本市场、市场中介、政策法规等方面也都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企业家自然而然的进行资本运作活动。西方经济学认为有关资本的各种运作是一种平常的经营活动,通过对资本本身进行技巧性的运作来实现资本最大程度的增值是理所当然的。我国经济体制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在此转轨过程中产权制度、资本市场、市场中介、政策法规等方面还很不成熟,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人们对“资本”认识的不断提高,都为“资本运作”在我国的诞生提供了环境和条件,市场经济实务中急需懂得企业资本运作的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运作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国际型资本运作人才成为资本运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近年来,资本运作课程已经开始成为不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有些高校也专门作为管理专业公司理财方向研究生的选修课,一般是作为管理学科体系的应用课来开设的,有些院校则作为经济学科体系的课程开设。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各院校在资本运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模式等方面仍然存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如资本运作课程教学内容的界定与衔接问题、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应用问题、学生培养质量与实际能力的市场适应性问题以及学生培养目标定位问题等。而这些对于未来资本运作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及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试图对基于市场需求的资本运作课程教学改革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培养适合实务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资本运作课程教学内容建设的构想
资本运作是融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企业经营战略、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法律、社会学等多门类学科于一体的、各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科学和应用科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交换已经不完全是物质资料的交换,而是更为重要的资本、股权等权利和义务的交换。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如何去经营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的问题,即资本运作问题。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是资本运作工作的一般规律性,应阐述资本运作的原理、模式和运作方法,包括资本运作基本原理、原则、模式或形式、方法等。
(一)资本运作的内涵慕刘伟(2005)提出,资本运作具有双重内涵:宏观上资本运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对资本层次上的资源流动,可以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结构的目的;从微观上,资本运作是利用市场法则,通过对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实现资本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认为资本运作的主体除了企业之外,也应当将政府纳入其中,因此政府资本运作的行为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笔者认为,如果该课程为经济学类金融专业学生开设,则资本运作的主体不仅应立足于微观企业,还应当将政府纳入其中,这样更能体现金融专业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的特点,也更能发挥金融专业学生的特长,但需要进一步理清政府资本运作的定位、目标,政府资本运作与企业资本运作的关系等内容。如果该课程为工商管理类学生开设,则资本运作的主体应立足于微观企业。工商管理大类专业的资本运作课程的内容建设,应该突出我国企业组织的资本运作的特点,立足于我国实际,反映我国丰富的企业组织的资本运作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企业组织创造的新鲜经验,并展望未来,探讨资本运作的发展趋势;充分引进外国有代表性的资本运作思想和操作模式,并对我国有用的资本运作理论和方法加以重点评价。
(二)资本运作课程内容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资本运作实际上是企业产权主体为适应变化着的市场环境而采取的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调整过程。有效率的资本运作要求整个经济体制形成一种动态调整机制,这包括了实体资本或资产配置结构的重新调整、产权改革与产权交易、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建立、金融投资其衍生工具的创新、无形资本价值的增值以及一个竞争性市场环境的确立等方面。在以上思想指导下,企业改制上市、收购与兼并、上市公司的重组、股权资本运作、可转换公司债券、股份回购、杠杆收购、公司重整、破产重组等应成为该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既包含企业资本运作的策略,又包括资本运作的融资决策;既立足于我国实际,又引进了外国有代表性的资本运作思想和操作模式。另外,对企业资本运作的中介机构――投资银行,对企业资本运作的场所――资本市场等内容也应有所涉及。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飞速变化,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而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的变更则相对滞后,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和研究理论界和实务界出现的新问题,而且影响学生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趋势的展望和预见。为此,教师应当在授课过程中关注社会经济热点,变静止的教育观为动态的教育观,找准所教课程的切入点,把课讲在学生的未知处、困惑处或期待处。
三、资本运作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关注的问题
从培养的资本运作人才类型的就业目标来看,人才培养应有所定位,在市场细分的时代,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适合不同类型的企业,因此应在市场需求取向的定位下,将“强能力、高素质”作为核心培养目标。因资本运作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科学和应用科学,所以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都应突出其自身特点。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其他管理学课程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市场需求,在资本运作课程教学中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教学师资目前从事资本运作课程建设的人员大部分是各高校教师,主要来自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这些教师专业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在资本运作课程建设上往往带有本学科的色彩,缺少资本运作的学术特色。有的院校在设置资本运作课程内容时,出发点不是本课程“应该”讲什么,而是该教师“能够”讲什么。这种现象既不能适应资本运作课程的快速发展,也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事实上在课程教学实施的链条上最关键的环节是师资水平,好的课程教学内容只能通过教师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时代知识总量以几何级数增长,教师在知识掌握、信息量、或者价值权威上的优势已经不明显。教师除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也需要有多种专长、学识和能力。教师只有勤于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汲取和扩
大知识容量,才能成为“授人以渔”的“学习指导师”和学科建设的“课程设计师”。
(二)教师角色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角色应从知识传播者向课程管理者转变,一门课程可以看作是一个需要管理的项目组织实体,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首要角色是担当管理者,通过获取、调度与利用各种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实现学生价值最大化提高的目标(刘强,2007)。在资本运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从知识传播者向课程管理者角色的转变十分重要,因为资本运作是一门“理论模式与实践操作”并重的学科,教师对理论模式的讲授是必要的,同时学生的实践操作也是不可缺少的。基于这样的课程特色,教师如果仅作为知识传播者,那么对于学生可能“一学就懂”,但实践中常常“一用就懵”,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完成角色的转变,由知识传播者成为课程管理者,即不仅要传播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并学以致用,结合运用案例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做好资本运作课程的整体设计或安排,并对其实施进行有效管理,以便达到培养目标,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实践教学资本运作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是为实践目的而存在的。笔者认为加强资本运作实践课是较好的尝试。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源于理论课程,服务于理论课程,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潜在创新能力。目前国内外一流大学组织实践教学的方式主要有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及实地考察法等。鉴于资本运作是适于我国市场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其课程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资本运作的实践教学方面,主张提升和推广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
(1)注重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资本运作课程的突出特点,在资本运作教学过程中要留出相当一部分时间作为案例分析之用,借鉴美国有关高校案例教学的成功经验,当前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明确案例教学目的。对案例教学的目的,我国目前还存在不少误区。一些教师注重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理论概念的灌输,而不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去寻找“标准答案”,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讲案例教学要达到以下目的:通过对大量处于不同行业、不同竞争状况、不同背景的企业案例分析,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和分析企业经营活动的能力;为学生在诊断企业状况、评价企业行为、拟定解决方案等方面,提供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让学生真切体验到现实经营活动中经理的活动;增强学生独立判别企业问题或机遇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案例中企业面临的问题或机遇的敏感程度,拓宽对企业状况或环境所发生的变化的应对思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走出了象牙塔,融进了真实的商业世界。第二,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其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国内外现有的案例库中精选或亲自动手编写教学案例。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一是案例内容要贴近管理实践和现实社会经济生活实际;二是尽量选择直接来源于我国工商企业,反映我国管理实践的案例。国外案例中有的不符合我国国情,有的则过于陈旧,不符合我国企业管理的现实。因此,抓紧编写具有中国特色、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的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三是案例题材要尽可能反映当今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题材要新颖,叙述要有趣味,具有生动性和可操作性。这样的案例才能吸引学生。第三,组织和指导好案例分析。组织和指导好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案例分析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刚接触案例分析的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教师要加强启发、诱导、修正和约束。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为便于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教师可针对每个案例提出一些讨论题或思考题。但案例分析中的讨论题、思考题要有较大的思考空间,以有利于启发学生从新、宽、高的角度去考虑、分析案例;二是组成案例分析学习小组。可让一个学习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及课程研究课题。这样有利于促使学生开展讨论,集思广益,联合攻关,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践证明,这种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的案例分析活动是学生集思广益,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渠道;三是案例分析、讨论中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学术交流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气氛。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观点,师生在平等、和谐、开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自由发表意见。为学生提供管理理论同实际情形相结合的平台,使其做出各种符合实际的决策,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空谈。
(2)关注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通常的具体做法是:由适当数量的学生组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按特定题目各抒已见,然后展开讨论,互相切磋。在这种方法下,学生知识的主要部分不是从教师讲课中得到的,图书馆和实验室才是知识的主要源地。让学生能做到“以我为主”,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分析论证、制定方案、设计或实验、分析总结等方面的独立能力训练。
(四)教学手段或形式资本运作课程的教学应通过以下方式开展:一是加强安排学生高强度的自学及练习、革新考试方式。资本运作课程应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课后作业、案例学习;同时根据课程的具体特点变换和革新考试方式,主张考试方式一般应以课堂开卷或课下考试(“带回家的考试”)形式进行。这种考试的特点是工作量大、试题灵活、实用性很强、一般没有标准答案及准备时间较长;二是建立教师的教学小组和学生的学习小组。资本运作课程的教学不应由单个教师讲授,而提倡由教学小组共同承担,小组成员由不同领域的教授组成。部分课程内容应聘请企业家为主讲教师,这些企业家应具有丰富的企业资本运作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教学小组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掌握并融会贯通各种知识的能力;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和研究项目可使理论和技术得到较好地应用;三是适当机会的个人或小组报告或演讲。资本运作课程应有演讲的要求。个人为主所做的案例分析或作业,由个人演讲;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案例分析或研究项目,一般由小组的部分或全体人员演讲。这种报告及演讲的训练过程,对于管理类学生毕业后从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四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经调查发现,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过于呆板,启发性和互动性较差。而美国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普遍采用计算机、卫星电视、电影、录像、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作业布置不合理,过于形式化,不能达到对知识巩固的效果,而美国学生日常的学习及作业普遍利用计算机及课程软件,许多教科书都带有相应的软件。学生递交作业和考卷以及答疑都可以通过E―mail来进行。学生还可以从教科书及教学大纲里查阅到课程内容有关的网址,使学生能够得到最新的资料并扩大知识面。笔者认为,资本运作课程应逐步采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开发从组织教学的角度分析,教学资源一般包括纸介质、光磁介质和网络介质三部分。纸介质资源主要指教材、配套教材(包括习题、案例、教师手册等);光磁介质资源主要指多媒体教学光盘(单机和网络均可),如基于超文本技术的网络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网络介质资源主要指网络多媒体课件,如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视频课件等。目前在资本运作教学资源建设上,存在着各高校都比较薄弱的现象,资本运作教学资源匮乏。不论是教材(包括配套案例教材),还是多媒体课件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笔者认为,在教学资源建设上,资本运作课程大多缺乏最新的教材及其配套的软件,与国外教材的最大不同是现有教材各章都缺乏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网址。学生难以了解最新的知识和有关的发展前沿,也不能使用配套软件进行大量的面向实际的练习,难以使之学以致用,因此应进一步开发资本运作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