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抗过敏药物

抗过敏药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抗过敏药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抗过敏药物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1篇

第一代抗组胺药,中枢神经活性强、特异性差,故有镇静和抗胆碱作用,用量逐年减少。服用此类抗组胺药需注意:(1)车船、飞机的驾驶人员、精密仪器操作者在工作前禁用;(2)患闭角型青光眼、尿潴留、前列腺增生、幽门十二指肠梗阻、癫痫患者慎用;(3)某些抗组胺药经肾排泄、肾功能损害患者,服用时可能需降低药量:肝功能损害患者服用吩噻嗪类时应注意:(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新生儿和早产儿对本类药物抗胆碱作用的敏感性较高,不宜使用;(5)老年人对抗组胺药较敏感,易发生低血压、精神错乱、痴呆和头晕等不良反应,要适当减量。

第二代H1抗组胺药,对中枢的抑制作用不大,不易产生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和认知障碍等不良反应,又称为非镇静性抗组胺药:且大多具有较第一代药物更强的H1受体拮抗作用,药效维持时间一般较长。每日用药仅1~2次即可。因而受到了患者和临床医生的欢迎,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是抗过敏最常用的第二代H1抗组胺药,占主导地位。近年来,第一代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口服制剂和第二代特非那定、阿司咪唑、阿伐斯丁等用量明显减少,已退出主要品种目录。有的正在被淘汰。

老年皮肤瘙痒症与防治

郝平生

老年皮肤瘙痒症属于皮肤瘙痒症。一般说瘙痒与老年人的皮肤干燥和萎缩有关,冬季多见。如老年人出现了此症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排除是否有糖尿病或其它内科疾病的发生。临床上所见糖尿病或肿瘤病的患者早期可以以皮肤瘙痒作为主要症状。老年人如出现瘙痒症状时,通过相关辅助检查先排除内科相关疾病。不要单单认为就是皮肤干燥所引起。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2篇

很多人并不知道,抗过敏药也会导致过敏。当服用抗过敏药而发生过敏症状加剧时,却误解为药量不够,擅自加大剂量,这是十分危险的。许多抗过敏药本身也会引起过敏反应。因为,参与或导致过敏反应的活性介质种类繁多,而且过敏反应的过程又极为复杂,受抗原性质、抗体和环境因素等影响,当抗过敏药物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重要环节或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断全过程时,仍能发生过敏反应。

临床资料显示,许多抗过敏药都能导致过敏反应。如常用的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可引起药疹、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扑尔敏可引起固定性药疹(一块或多块钱币大小的圆形红色斑疹),皮损多位于手背、胸部、,有时会累及。常用的抗过敏药还有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其合成的代用品地塞米松、强的松和氢化可的松等,均可导致湿疹型、荨麻疹型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多形性红斑等。非那根类抗过敏药还能引起严重的中毒性表皮坏死型药疹,患者全身或大部分皮肤红肿,呈铁锈色,表面有大水疱,摩擦后大片水疱膜脱落,形似大面积Ⅱ度烫伤,病情极为严重,应及时救治。另外,外涂抗过敏药配制的药膏,也容易引起涂药部位出现接触性皮炎。

抗过敏药物导致的过敏反应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因为药物过敏反应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药物大多是一种半抗原类物质,它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后,才会引发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使人发生过敏。

应用抗过敏药物的过程中,疾病迁延不愈或出现新的过敏反应症状,如瘙痒、皮疹,甚至休克,应想到是抗过敏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应积极给予抗过敏治疗和对症治疗。如果就诊及时,基本上可以做出诊断。

对于疑为引起过敏反应的抗过敏药物,可做皮肤试验(如斑贴试验、划痕试验)、黏膜试验或用生理盐水稀释成0.1%的稀释液做皮内试验,但可能存在皮试结果和临床实际反应不相符的情况。对于导致危重过敏反应(如哮喘、休克等)的药物,如果一时未能弄清楚,亦不宜做激发试验,以免发生意外。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3篇

最常使用的抗过敏药,按照它们的化学结构可以分成五类,1 苯海拉明(可太敏)、乘晕宁(晕海宁),2 扑尔敏、苯茚胺,3 安太乐、安其敏、克敏嗪(去氯羟嗪),4 赛庚啶,去敏灵;5 非那更(抗胺荨,异丙嗪)。如果较长时间服用某一种药物,可能会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可逐渐减低,因此需要更换药物种类。但重新选择的药物,不应属于与原药物同一类,而应采用不同类别中的药物。例如需更换苯海拉明时,不应采用这一类中的乘晕宁,而应选自以上第2至第5类中的任何一种药物。如果有的病人对某个药物效果不好,则可以同时使用两种药物口服以增强抗过敏效果。但这两种药物不应是同一类中的,如安太乐不应与这一类中的安其敏或克敏嗪合用,而应与第1、2、4、5类中的任何一种药物并用。

大多数抗过敏药都有不同程度的嗜睡、疲乏、眩晕或使注意力不能集中等反应。这种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的强弱,各个药物不一致。即使用同一种药物,对各人也不一样。如扑尔敏一般引起嗜睡反应较轻,但有的人服1片后可整整一两天昏昏欲睡。因此在服抗过敏药期间应避免驾驶车、船及从事高空作业、机械操作和其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和差错。

同时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过敏药时,为了避免药物的镇静安眠作用,可以在白天选服无镇静作用的种类如苯茚胺,至晚饭后或睡前服有镇静作用的种类,以使正常工作和学习不受到影响。也可以仅在睡前服药,既可催眠、也可减少搔抓而使皮肤病改善。

对于慢性过敏性疾病如慢性荨麻疹或支气管哮喘等,可在病情加重或发作时服抗过敏药,病情好转后逐渐减少药量或停服,再复发时再重新服药。这样可以减少长时期连续服药引起的成瘾性,耐药性和发生中毒的机会。

一般服抗过敏药均是一日8次,每次1片的常规服法(成人),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也可适当增加用量为每次服2至4片,但必须注意防止严重的别作用发生。小儿和老年人如果用药剂量较大,可出现精神兴奋(小儿可引起惊厥)的中毒反应,因此不应使用过大剂量。

抗过敏药可引起口干、恶心,呕吐、上腹疼痛及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反应。由于抗过敏药抑制了唾液和胃肠液的分泌,可造成食欲不振。而有的人则可发:生食欲亢进。

抗过敏药长期使用也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因此长期服药者应定期检查血象。有严重肝病,肾病或癫痫等脑病变者亦应慎重使用。抗过敏萄还可引起心动过速,故严重心脏病患者应小心使用。

以下一些情况禁忌使:用抗过敏药:①病人处于昏睡状态,或病人已服了大量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鲁米那、速可眠、水合氯醛、安眠喇等药,②青光眼,⑧尿闭体质;④狭窄性胃溃疡;⑤幽门十二指肠梗阻。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4篇

抗过敏药的选用原则

1、用药前咨询医生:由于抗过敏药种类繁多,其适应症也不尽相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万能且可根治的抗过敏药出现。所以,患者不要过度迷信广告药。到药店购药前,最好能咨询专科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2、查找过敏原:患者在用药前最好能到医院做一次过敏原检测,由医生根据致敏原选择适合你病情的抗过敏药。

3、注意服药时间:选用抗过敏药时,应以抗组胺类优先。但抗组织胺类服用后大多有嗜睡现象,为不影响工作特别是从事一些机械操作的患者,最好在晚上服用。

4、用药剂量要适中:因抗过敏药都有副作用,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某一种抗过敏药,不仅会出现种种不良反应,严重者还会出现毒副作用。

5、不宜联合用药:西药抗过敏药之间一般不要合用,如果需要同时服用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一定要咨询医生。

6、中西抗过敏药合用要慎重:抗过敏中草药和中成药种类很多,且治疗效果也不错,但绝不能一味依赖或认为中药无毒性或无副作用,而长期使用。中、西抗过敏药合用虽然可以增强疗效,但要慎重或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抗过敏药的具体应用

盐酸苯海拉明

能消除各种过敏症状,用于各种过敏性皮肤病,如荨麻疹、虫咬症;亦用于晕动症,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用药后常出现,头晕、头痛、口干、恶心、呕吐及腹部不适等。老年人用药后容易发生长时间的呆滞或头晕等。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2.5毫克,每日2~3次。

扑尔敏

为抗组胺药,主要作用与盐酸苯海拉明相同,但一般镇静作用较弱,副作用较苯海拉明小。主要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虫咬、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与苯海拉明相似,但较其弱。扑尔敏可诱发癫痫,故有癫痫病史的患者禁用。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片(4毫克),每天3次。

敏迪

为特异H1受体阻断药,适用于季节性、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急性荨麻疹、过敏性花粉症等。不良反应:偶见有头痛、多汗、口干或轻度胃肠不适等。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一次30~60毫克,每日2次。六岁以下儿童不宜应用。

开瑞坦

适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鼻塞以及眼部发痒及烧灼感、荨麻疹等。不良反应:有乏力、头痛、嗜睡、口干、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胃肠炎以及皮疹等。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每日1次,每次1片(10毫克)。

仙特敏(西替利嗪、赛特赞)

具有长效选择性抗H1受体作用,无镇静作用,作用较息斯敏快,对H受体的选择性较特非那丁高。主要用于季节性、常年性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瘙痒、结膜炎及哮喘。不良反应:极少数可出现过敏反应,偶尔有困倦感。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每日1次,每次1片(10毫克)。晚饭时服用。

酮替芬

为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常用于过敏性哮喘的预防,及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不良反应:常见有嗜睡、倦怠、口干、恶心等胃肠道反应,偶尔见有头痛、头晕、反应迟钝及体重增加等。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半片或1片,每日2次,早晚服。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变异性哮喘气管舒张剂;抗过敏免疫增强剂;支气管哮喘小儿反复咳嗽是儿科常见疾病,占儿科门诊70%以上,因反复发作而反复诊治,影响患儿的学习和起居生活,加重家庭经济负担。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本人对6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治疗,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0 年1 月~2013 年 6月收治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 68 例,男41 例,女 27例,年龄1~3 岁16例,3~7 岁 37 例,7~12岁15例。68 例患儿咳嗽均持续或反复 1 个月以上,多在夜间或清晨发生刺激性咳嗽,多为干咳,肺部听诊未闻及干湿音; 曾反复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 影像检查提示心肺无异常;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正常,部分病例嗜酸细胞增高。68 例患儿中42例有自身或家族过敏史,其中,33例有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或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1例有磺胺类过敏史,3例有青霉素或头孢类皮试阳性史,7例一、二级亲属有哮喘史或其他过敏性疾病史。8例血常规示嗜酸细胞增高。

1.2方法68 例病例随机分四组观察。A1组:口服气管舒张剂(舒喘灵或氨茶碱) 与抗过敏药物( 酮替芬、异丙嗪或氯雷他定) 联合治疗,A2组:在用药基础上加用免疫增强剂(匹多莫德);B1组:吸入气管舒张剂(万托林)及激素气雾剂(丙酸倍氯米松或氟替卡松),B2组:在用药基础上加用免疫增强剂。其中,舒喘灵剂量按0.1~0.3mg/(kg・次),1 次/8h;氨茶碱剂量按 2~5mg/(kg・次), 1次/8h;酮替芬0.05mg/次,2次/d,异丙嗪0.5mg/次,2次/d,氯雷他定5mg/次,1次/d,万托林气雾剂100ug/次,丙酸倍氯米松50ug/次,氟替卡松125ug/次,2次/d,6岁以下及不能配合吸入者用储雾罐辅助吸入。咳嗽发作期加用气管舒张剂,缓解期用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气雾剂维持1次/d;合并有感染时加用抗感染治疗。免疫增强剂用匹多莫德口服液1支(0.4g)/次,1~2次/d,连用3个月停用,3~6个月后停用气管舒张剂及抗过敏药或气雾剂。

每 1~2 个月门诊随访1次,观察3年,感染后咳嗽加重随时就诊,调整气管舒张剂用量,避免接触可疑致敏原。感染控制后继续口服或吸入气管舒张剂,抗过敏药物及免疫调节剂持续应用。

2结果

所有统计用SPSS 11.0分析软件来完成,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6个月内咳嗽控制为有效。A1与B1间、A2与B2间有效率比较(P>0.05)无差异显著性,A1组与A2组间、B1组与B2组间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口服气管舒张剂及抗过敏药物治疗(A组) 33 例中,2例治疗 1w后咳嗽控制,5例治疗 2w后咳嗽控制,9例治疗 1个月后咳嗽控制,12例治疗3 个月后咳嗽控制,停用气管舒张剂,继续服用抗过敏药物治疗3个月,免疫增强剂用3个月后停用。8例有1~3次咳嗽复发,其中A2组占2例,再给予原方案治疗后病情控制。吸入万托林及丙酸倍氯米松或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B组)35 例中,5例治疗1w后咳嗽控制,8例2w后咳嗽控制,此13例患儿中10例为添加免疫增强剂者。14例1月后咳嗽控制,4例治疗2 个月后咳嗽控制,停用万托林,单用丙酸倍氯米松或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3 个月,免疫增强剂用3个月。3例有1~3次咳嗽复发,再给予原方案吸入治疗。以上治疗的68 例除有1例鹅口疮外,余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经上述治疗后,大部分病例病情均得到控制。A组有3 例最终出现喘息症状,给予气管舒张剂及激素吸入治疗,目前无反复咳嗽发作。B组有4例咳嗽减轻,但反复发作,其中有1例出现喘息症状,可能与其过敏性体质有关,予脱敏治疗,病情控制好转。

3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常以慢性咳嗽就诊,慢性咳嗽患儿中有31.4%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且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1]。其主要症状为阵发性、连续性,多发生在夜间或清晨,常为刺激性咳嗽,阵发性干咳,有时伴呕吐,往往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医生往往反复应用多种抗生素,病情无明显好转,,影响儿童身体健康。本组68例患儿通过应用气管舒张剂及抗过敏药物治疗,并对比加用免疫增强剂治疗,59例在6个月内咳嗽治愈,随访3年无反复无感染征象咳嗽发作,总有效率85.3%。比较发现:在有效控制咳嗽的时间、反复次数、未向典型哮喘演变方面,加用免疫制剂组疗效明显优于未添加组。说明该方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短期疗效确切,是经济而简便的方法。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它的病理生理特征与哮喘病相似,持续气道炎症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性特点,对多种刺激因子如过敏源、特定食物、药物等呈高敏感状态。研究表明,哮喘患儿均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低下,表现为CD4、CD8降低和IgA、IgG降低[2]。临床上自然病程观察,随年龄增长,患儿免疫功能提高,咳嗽发作减少。变异性咳嗽发作多由呼吸道感染诱发,免疫增强剂与激素应用相比,可减少感染机会且及早控制感染,避免由此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乱,故加用免疫制剂能缩短有效控制咳嗽的时间,减轻病情,减少发作次数,从而避免患儿滥用抗生素现象。

匹多莫德是一种新型具有生物活性和免疫活性的生物反应调节剂。研究表明:匹多莫德在免疫反应的不同阶段起刺激和增强效应[3]。匹多莫德可增强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激活自然杀伤细胞的反应性。它可提高机体内CD3、CD4、CD8、CD3/CD8的水平,并提高体内IgA、IgM、IgG等抗体水平,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具有增强作用[4]。本研究A2、B2组添加匹多莫德治疗疗效相较A1、B1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故匹多莫德口服液是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免疫增强剂。

本组病例治疗观察发现:口服气管舒张剂与抗过敏药物效果不佳患儿改用给予气管舒张剂及激素吸入治疗,仍取得明显疗效。气管舒张剂及激素吸入治疗,药物可直达呼吸道,起效迅速。吸入给药具有较高的呼吸道内活性,而全身利用度很低,代谢也快,很少产生副作用。本研究35例吸入激素气雾剂患儿只有1例出现鹅口疮,所以对婴幼儿服药依从性差者,可考虑予气雾剂吸入控制发作。

据文献报道:30%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最终进展为哮喘,本组研究 68例病例中有4例最终进展为哮喘,发生率为6.7%,该病例均为过敏性体质。本文哮喘发生率较低考虑与及早有效治疗有关,另观察访治3年时间较短,远期疗效有待于加大样本量,进一步追踪观察。本文研究显示:对慢性咳嗽患儿,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家族史、咳嗽发作特点等,注意辨别变异性咳嗽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联合且足疗程应用气管舒张剂与抗过敏药物及免疫增强剂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有效而简便的方法,疗效确切,有助于减少诊治次数,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董宗祈,陈孝萍,袁雄伟.咳嗽变异性哮喘7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368.

[2]冯益真,梁秀娟.哮喘病防治问答[M].济南出版社,2001:141.

相关期刊更多

生理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