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投资风险控制

投资风险控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资风险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投资风险控制

投资风险控制范文第1篇

一、主要投资风险

(一)制作风险

企业生产一样产品的时候,也存在产品积压,占用流动资金的问题,然而影视作用由有别于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是一个全程创作的过程,不存在着企业化流水线生产模式,这种模式生产出的作品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没有什么新意可言,这种没有创作。靠着一味的模仿得到的影视作品是没有市场的,其投入的资金所换回的经济利益或者社会利益存在收回的风险。同时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存在一定不定的因素,例如:演员出现临时状况不能出演,由于场景的需要,技术设备需要更新换代,也有可能遇到不利于拍摄的天气情况等等,这些问题都可能造成整个影视作品制作的时长加大,成本提高,制作的效果减弱等,这种风险对于整个影视作品的制作成本和制作时长来说,只能造成更坏的影响,而这种制作风险因素对于制作效果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即在效果优于预想,或者是效果劣于预想。从理论上说,这种制作上出现的风险点也有可能造成最终的制作流产,没有完成。这就是在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风险问题。

(二)市场的风险

影视作品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竞争,这个行业也引入的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很多市场方面的风险也不断显现出来。由于影视作品是一种全程的创作性的“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前,除了在制作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之外,还存在来之市场的风险,上面也提到了,影视作品最怕的就是“撞衫”在本作品投入市场之前,刚好有一个类似的作品正在全国播出,这种状况下,还强行进行本作品的宣传推广就不相适宜了,这将遇到很到的市场风险问题,很难将投入的资金成本收回,造成经济损失,社会效益也不是很好。这种对于市场出现风险的预测是十分困难的,很多时候也没有任何的依据或者公式作为参考,只能根据自己进行的前期市场调查得出的市场分析报告。另外,市场存在的风险与每年市场影视作品不多有着一定的联系,例如电影市场中,每年就那几部电影作为整个市场的核心,另外的电影因为自己的题材不好、演员的表演不到位,没有明星演员效应,等等直接将这些作品边缘化了,造成了投资方血本无归,很多投资影视作品的企业都存在很大的投资风险。同样,这种高风险的投资也有很可能对投资方带来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就一部著名的影视作品,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可能记住它。例如张国立和蒋雯丽主演的《金婚》是跨越50年的一个家庭生活剧,具有很大受众群体,它是第一部比较完成的再现了解放之后结婚的那个年代人的生活,不论是演员表演,还是对于一些时代烙印的表现都有着很大的成功,其最终获得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时《金婚》在播出前,类似的作品不多,没有那么完整的再现当年的那段岁月。市场空间较好,没有了市场风险的约束。

(三)枪版的风险

影视作品是一种创意的产品,这个产品中更多的蕴含的是制作团队的一种创意,最终的表现就是这些作品本身,它们具有较弱的防抄袭特点。这个相应对于电影市场尤为明显,2015年7月中旬,大鹏指导并主演的《煎饼侠》在上映不到两天,网络上就可以搜索到相应的枪版《煎饼侠》,这是对这部电影的不尊重,对于这个制作团队劳动成果的不尊重,造成了电影票房的损失。虽然近年来,国家文化部门不断加大对盗取别人版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但是由于这里面有着很大的利益空间,很多人不惜代价地将盗版进行到底,这种行为严重扰乱的影视行业市场,很多的影视公司或者企业受到了很大的损失。目前,国内的盗版市场就像一个影子一样与影视市场同步发展,每年就电影这个重灾区而言,全世界由于盗版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六百个亿美金。目前主要的盗版方式有直接进行枪版影视作品的刻录,然后投入影视市场进行销售,赢得暴利,同时有着这种产品没有版权,在成本上远远低于正版产品,严重影响了正版产品的销售,另外还有利用互联网进行非法的下载,从下载次数中谋取暴利,这也影响了正常的影视作品市场。这些盗版形式不断翻多,对于影视作品的票房有着直接的影响,造成作品投资者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还有影视作品的延伸产品也会受到间接的影响。

二、控制措施

(一)一般性的控制措施

在制作过程中的这种风险控制,现在投入方一般采用的就是一段一段投资,换句话说,就是根据影视作品上一段时间制作效果,决定下一期的投资金额,如果上一段影视作品的制作相对比较好,没有相应的周期的延误和其他问题,下一期的资金将很多到位,开始下一段的制作,当然也有出现上一段的制作效果不是很好,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制作方需要说明理由,来说服企业或者政府再进行一段资金的投入。若是不能说服企业或者政府,他们将会终止投入,将损失降到最小的程度。市场风险的规避需要及时市场营销的战略,从而迎合市场的需要,提升自己作品市场适应性,这里需要前期的市场调查,对影视作品市场进行有效的摸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有效的预判,同时提出化解或者规避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市场风险的防治。针对国内盗版手段不断翻新的现状,政府也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一旦出现举报,将立即予以查处,开展多元化、动态化的文化市场净化工作,加大对盗版行为的处理力度,使得他们违法成本不断提高,减少再次盗版的可能性。

(二)市场化防控措施

影视作品已经进入了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中,需要引入现代化的、符合市场运作的影视作品投资管理。首先,需要对影视作品的投资进行前期的市场调查,对于经济效益、社会影响,以及成本的控制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化的考虑,给出一个内容详实,富有建设性的调查报告。其次,修正影视作品中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部分,这就是一种制作成本重新核算修订的过程。另外还需要在制作过程中获取影视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随时调整作品的制作方向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作品的定位进行实时调整,总的原则就是观众喜欢,这是一切作品最终的目标。只有满足了观众的需要,作品才能有自己的市场,才能投资利益的提升。最后,制作完成之后,需要再次对市场进行调查。这时候需要对作品进入市场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查,不断提出有针对性的调查方案,例如现在的电影市场就有不同的时间段,春节期间有贺岁片,学生放假有假期片,还有针对各个法定节假日的时段,电影在上映之前都要针对自己的观众群体的不同,选择不同时段上映。上映之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宣传,根据投资的预算进行科学合理的宣传推广工作,增加人们对这部影视作品的期待,可以利用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等电视栏目进行宣传,也可以直接制作片花进行广告宣传。

(三)实现资金运用的全程管理

一个企业或者投入公司将自己的资金投入一个影视作品之中,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甚至上亿。需要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动态的审查,对于作品制作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合理分配,使得资金利用效率有效提高。投资方需要派出专门的资金管理人员负责资金的日常使用,不能因为资金管理的问题,造成制作费用没有及时拨付,影响进度。另外资金的运用还需要有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有财务等部门组成专门的监督小组,对于资金使用进行调控。

三、结语

投资风险控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投资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006-02

一、房地产企业存在的投资风险

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由于国家政策的未预期的变化给商业房地产的开发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房地产业作为一国最主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联系紧密,国家会通过与房地产有关的政策的调整以调节宏观经济的运行,这些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等。例如,在产业政策方面,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这势必会改变房地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大量的资金会投向国家政策扶持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房地产的发展。

2.市场供求风险。商业房地产的市场供求风险是由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失衡所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商业房地产的供给过多,供过于求导致房地产的大量空置。其主要原因是随着近几年中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利益的驱动使得社会上大量的资金投向房地产业,商业房地产的建设规模迅速增加,并且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的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已建成的商业房地产项目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已建成的商业房地产项目在区位、规模、结构等方面与商家的需求不一致,不能满足商家的经营的要求,造成这一风险的原因在于开发商没有实现进行完善的商业规划,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项目的开发,而是非理性地先开发后招商,这必然会造成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严重的市场供求风险直接导致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损失。

3.融资风险。房地产项目开发期较长,房地产投资规模与资金投入成正比,资金变现速度与投资额大小成反比,开发周期越长,资金周转也就越慢,流动性越差,房地产商品只有在完全配套建成后,才能实现销售,因此变现性较差,房地产开发商要面临能否按期筹措开发项目所需资金,到期归还贷款的风险。商业房地产的融资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即由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风险。由于中国目前资本市场发展尚不完善以及受传统的投资观念的影响,房地产企业运用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受到限制,只能大量地向银行贷款。据统计,在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在70%~80%左右,对于商业房地产项目,其项目资金的回收期比住宅房地产要长,因此受利率变化的影响更大。利率作为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这对于贷款数量巨大的产企业来说,会大大增加其融资成本。

二、房地产企业投资风险主要分析方法

1.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以一个5~10人的专家小组以会议的方式进行,参加会议的人可以畅所欲言,鼓励不受任何约束发表不同意见。通过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启发,从而诱发专家们产生“思维共振”,以达到互相补充并产生“组合效应”,获取更多的未来信息,使预测和识别的结果更准确。头脑风暴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出风险管理需要的结论,在项目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也可以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对以后实施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见性的分析。该方法是建筑企业进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由美国著名咨询机构兰德公司于五十年代初发明,经过多年的使用和理论上的完善已日趋成熟。该方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能够让专家自由地发表个人观点,能够使分析人员与专家意见相互反馈。在进行专家调查过程中,可以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专家的意见进行处理,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般经过两至三轮问卷调查,即可使专家的意见逐步取得一致,从而得到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判断。

3.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树法也叫风险树法,也叫鱼刺图法,是分析问题原因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将复杂的事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容易被认识的事物。具体做法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故障分解成各种小的故障,或对各种引起故障的原因进行分解、细化。该法可以将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分解成许多细小的风险,将产生风险的原因一层又一层的分析,排除无关的因素,从而准确地找到对企业真正产生影响的风险因子。

4.幕景分析法。幕景分析法是一种能够分析引起风险的关键及影响程度的方法,一个幕景就是对项目未来某种状态的描述,它采用图表或曲线等形式来描述当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发生某种变化时,整个项目情况的变化及其后果。其描述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某种状态的描述,一类是发展过程的描述,即未来若干年某种情况的变化链,可向决策人员提供最好的、最可能的或最坏的投资前景,并且详细描绘出不同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时间和风险。当各种目标相互冲突排斥时,幕景分析就显得特别有用。

三、房地产企业加强投资风险控制对策

1.建立合理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中国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大多为塔型的职能式结构。从董事会到总经理,然后下设职能部门。对企业来说,长期股权投资绝不只是企业高层拿决策、项目部门跑执行这么简单,他往往需要各部门各层级的协调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打破僵化的组织机构,进行结构再设计,可以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业务流程把现有的职能部门整合成几大系统,灵活调用。比如将企业的决策与计划部门整合成股权投资决策系统;将财务部、审计部等整合成股权投资核算监督系统。在投资前和投资决策阶段,重点是把制度框架建立起来并使其正常运转,以将投资决策纳入框架的规范。在投资营运管理阶段和投资清理阶段,重点是通过对重大事件的动态管理,加强长期股权投资的过程管理,并保证退出渠道畅通。由于房地产投资一旦进行,所面临的将是一个相对狭窄的消费市场,通过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祝和趋势变化,进行全面的调查预测分析,选择社会最需要、能够取得较大收益的投资项目。在开发地产项目过程中,房地产商要认真签订施工合同,约定好有关工期、价款的指标,减少变更合约的次数,聘请工程监理对项目施工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管,避免因工期、质量、成本所引致的风险。

2.做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房地产投资项目的金额大,资金占用时间长,企业的投资决策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有效,必须按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认真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财务可行性分析是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收入、费用和利润等经营指标的预测和分析;对资金投入、配置、流转和回收等资金运行过程的预测和分析;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预测和分析;预测和分析项目现金流量、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和项目收益与风险平衡关系的预测和分析。对投资项目技术上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运用各种方法计算出有关指标,以便合理确定不同项目的优劣。影响企业投资项目收入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如价格的变动、市场的变化、消费者偏好、意外事故等,因此,收入预测比任何其他的经济分析所采用的参数都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收入数字不准确将给投资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对各项费用估计不足,如投资项目初始投资和日常经营费用较预算增加,市场利率的波动,建设期的延长。此外,投资项目风险的来源还有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程度,项目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状况,国家的投资及产业政策,投资决策部门的预测能力,通货膨胀和汇率等因素,应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预案。在风险控制预案中可制定后备措施,如设定预算应急费,即项目管理组织为了补偿差错、疏漏和其他不确定性,对项目费用估计精确性的影响事先准备好资金,专款专用。

3.做好投资风险预防。风险预防的主要措施有:第一,采用系统的项目管理方法;第二,向施工方人员灌输安全意识,做好现场容易出现危险情形的预案工作;第三,及时协调处理设计监理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各方及总包与分包之间的关系和各种矛盾;第四,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第五,尽快完成开发项目,缩短建设周期。在销售管理阶段,为预防风险,开发商应做好如下几点:房地产租赁合同应由专业人士起草,并经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审查,做到合同条款明确详尽合法定期检查发现和消除现有房地产存在的各种隐患;定期组织建筑物及附属设备维修,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投资分散策略与投资组合策略。房地产投资分散是通过开发结构的分散,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一般包括投资区域分散、投资时间分散和共同投资等方式。房地产投资区域分散是将房地产投资分散到不同区域,从而避免某一特定地区经济不景气对投资的影响,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而房地产投资时间分散则是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投资时间间隔,从而避免因市场变化而带来的损失。共同投资也是一种常用的风险分散方式。共同投资开发要求合作者共同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充分调动投资各方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避免风险。房地产投资组合策略是投资者依据房地产投资的风险程度和年获利能力,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恰当的项目选择、搭配投资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地产以降低投资风险的房地产投资策略。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在普通住宅,投资一部分在高档写字楼等。其实质就是用个别房地产投资的高收益去弥补低收益的房地产的损失,最终得到一个较为平均的收益。房地产投资组合的关键是如何科学确定投入不同类型房地产的合理的资金比例。

投资风险控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海外投资风险防范

海外投资当然有许多成功的事例,然而正如上面的数据显示,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由于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的投资环境和法律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而存在诸多风险,企业损失惨重。

一、海外投资的主要风险

1.政治风险

在资源丰富的非洲和拉美等国家,政局往往很不稳定。在政权更迭之后,对外资政策也会相应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一些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掌握政权之后,他们往往对于外国投资者采取敌视政策。撕毁前任政府的正式承诺甚至书面合同,通过强制性方式剥夺外国投资者的权益的现象经常发生,令外国投资者损失惨重。也有一些国家政府的外资政策朝令夕改,令外国投资者投诉无门。

2.投资决策风险

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企业的目标能否实现。境外企业是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环境下活动,必须充分了解东道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海外融资风险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原因如下:一是金融障碍,即中国银行提供的跨国服务基本上局限于传统的常规银行业务,自身投资参股于工商企业活动的很少。由于受传统体制的束缚,中国银行还不能对中国跨国公司的海外融资起到足够的支持作用。而跨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一般不愿支持中国海外企业的融资,担心中国企业规模小、收益低、风险大,会给银行带来损失;二是企业对国际融资环境的研究和重视不足,对国际融资环境还不熟悉,利用国际融资的能力不强。

4.政府管理及服务风险

一方面,由于中国对境外投资缺乏统一的导向、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之间以及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在有关国外一般性商务信息和政策法规的情报搜集和传递方面,还未建立一个有效的渠道,因此对外投资随意性大,造成海外重复投资、恶性竞争,影响中国境外投资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保护本国企业投资者境外投资利益的制度还很不完善,没有境外投资法,境外投资保险覆盖面窄,支持力度小,投资保护协定签订工作滞后。

二、海外投资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

根据商务部研究所的一项数据表明,中国在海外投资的企业65%是亏损的。吴田平认为,企业到海外投资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对目标市场全面分析论证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在选择合作伙伴和咨询机构时要保持谨慎。

1.投资前做好可行性研究

细究中国一些企业在海外投资失败的原因,常常是因为没有对项目和当地情况进行认真地考察,没有做出一个符合实际的项目可行性研究,致使项目先天不足。因此,中国企业一方面要舍得付出成本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争取拿到各方面的数据,这是做出投资决策的前提;另一方面,要有科学的项目可行性分析程序。做可行性研究要循其规律进行,按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进行探询,领导者的主观臆断常常是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

2.强化行业协会和政府的服务功能

行业协会要发挥指导作用。行业协会要教会企业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寻找合适的合作方式、如何选择投资方向、如何避免恶性竞争等。协会应该就企业拟投资国家的基本情况提供咨询和指导,有条件地,对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主动协调。

大多数发达国家设立特别金融机构,对本国投资者在海外的投资活动,用贷款或出资的方式加以支持,如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此外,加强对境外投资的指导和加快相关立法的建设、加强对境外投资的信息服务及对涉外企业的税收优惠保护等都是政府宏观服务的体现。

3.了解相关的法律及保险制度

中国企业在海外遇到的法律问题很繁杂。如江苏昆山一家生产童车、玩具的企业,在进入欧美市场的同时,就申请了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但东道国市场的其他竞争者仿冒其技术,侵犯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由于缺少资金和法律援助,企业一直无力提讼。

投资的组织形式应该属于投资所在国的管辖范围,应依照该国关于投资的法律规定办理。但是,无论在哪个国家投资,从控制法律风险及限制和减少经济责任看,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形式无疑是最佳的方式。另外,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建立也有利于众多海外投资企业分散风险。

4.做好海外投资的结构性安排

如果投资目标国是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可以限于股权、债权、服务合同等方面的常规性考虑;如果投资目标是法治欠缺的发展中国家,以股权形式投资会面临财产被当地合法侵蚀的风险。就投资的行业而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海外扩张,为了保证制造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对海外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是有必要的;而资源性企业的产出并不是与大众市场打交道的消费品,持股反而增加企业的海外产权风险,不妨以保证资源供给为首要目标,采取无股权但有长期服务合同的形式。

另外,通过购买跨国公司股份的形式介入海外经营也是值得考虑的。依照公司法律,美国和欧盟对外国投资者的持股基本没有限制。中国公司可以通过公开购买股份,成为占较大股份的股东,进入董事会参与跨国经营。这样,外国公司在第三国获利以后,中国也能够分得一部分,这比自己去直接投资更安全。

5.加快培育国际化经营人才

海外投资是一项复杂的跨国经营活动,不仅要求经营者通晓国际投资、金融、贸易等必要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惯例环境和国际市场,还要求对东道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环境、法律制度、经济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幷具备较强的管理技能。因此,长远看来,中国要制订出培养人才战略,加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外向型经济人才,从而增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欲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应借助各方力量共防风险。这样才能尽量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合理水平内,降低因某一笔投资失误而导致企业承受灭顶之灾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投资风险控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港口企业 投资风险控制 信息沟通

随着我国区域港口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以及港口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港口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港口项目建设和投资,同港口展开充分合作、实现双赢,已成为航运业的一种新发展趋势,投资港口正逐步成为航运企业近年来进行的重大战略调整之一。实际上,港口投资本身,无论是新建港口项目还是对原港口进行扩建,均是一种投资额巨大、回收期较长、资产变现能力受行业景气指数影响较大的项目投资,对于港口企业而言都会由于未来的不确定而面临各种投资风险,例如:会因贷款利息上调,面临利率风险;也会因投资期限长,面临通货膨胀风险;更会因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或衰退,面临投资回报率降低乃至资不抵债等风险。因而,港口企业在进行港口建设项目投资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投资项目可能带来的风险,强化风险意识,用科学的方法准确评价投资项目的风险大小,否则就会因为不能抵御各项风险而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有鉴于此,如何从经济学视角对港口企业投资风险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港口建设项目投资风险控制提供指导,对于港口企业的投资风险规避以及投资效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港口企业投资所面临的风险

港口企业投资过程中,所面l临的巨大风险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也有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需要各参与方正确理解并合理分担,才能实现项目的既定投资目标。因而,首先需要了解港口企业投资过程中各参与方可能面临的投资风险:

1.1 环境风险

我国港口企业的经营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首先,从国内看,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政策在不断进行调整,经济体制在不断发生变化,港口经济内涵和范畴也随着时代潮流而不断改变,这对于生产规模前置的港口企业来说,金额大、回收周期长的港口建设项目投资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国内环境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港口建设项目对于我国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安全建设十分重要,在港口企业投资建设港口项目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获得政府主管部门的许可或批准,而且必须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各种管理和限制,从而形成国内环境风险。其次,港口投资建设中涉及到大量的征海、征地、动迁等工作,涉及广大群众的实际利益,如果协调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矛盾与冲突,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近日,国家发改委颁布实施了《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要求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存在高风险或者中风险的,国家发改委将不予审批、核准和核报,这无疑对港口投资形成了巨大约束,加大了港口投资的成本。此外,从国际上看,随着我国大部分港口经营活动范围日益区域化、国际化,使得港口企业风险也日益国际化,例如,由于战争、国际关系变化、政权更迭、WTO等区域经济政策变化、国际汇率变动而导致项目的资产和利益受到损害的风险等等。最后,港口投资属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资,但是目前我国相关行业还缺少统一配套的政策规定,如收费价格、准入资质、操作办法等方面缺乏统一明确的可操作规定,港口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的是独立的地方市场而非统一的全国性市场。

1.2 信用风险

港口建设项目投资大、建设期长,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因而港口企业经营者一般都是通过共同投资,即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来降低投资风险。然而,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是依靠有效的信用担保结构支撑起来的,组成信用保证结构的各参与方是否有能力执行其职责就构成投资项目的信用风险,即港口投资参与各方因故无法履行或拒绝履行合同所规定的责任与义务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也称为“合作风险”。实际上,一方面,从企业而言,由于港口投资建设项目的周期较长,各企业出资方存在一定的流动性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核心企业成员的信用风险,如临时撤资和债权人经常变更就可能会导致整个投资项目无法正常完成,甚至失败,因为核心企业成员不仅是项目运营的重要角色,同时也发挥着主导和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政府而言,港口企业在投资过程常常面临地方政府参与方诚信不足、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上下游进行协调的机构和协调机制、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在项目招商过程中存在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问题等信用风险。

1.3 市场风险

目前,港口企业的投资项目都是为提高对进出口贸易的服务能力,但是由于投资建设周期较长,使得各项目在建成之日有可能得不到新增货源的支撑,而处于不饱和生产状态。即受港口经济发展波动的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供给和需求始终处于动态和不确定,使得投资收益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形成市场风险。这首先,是由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因为港口项目的建设需求主体主要源自国际贸易及港口腹地经济;其次,取决于国内外运输市场的充分竞争程度,因为从供给角度上看,国内外运输市场主要供给方除了船舶运输企业外,还有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实际上,随着我国目前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化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因运输方式转变所带来的集装箱运输量的增长将减缓。最后,港口项目一般建设规模大、建设及投资回收期长,仅仅靠政府拨款或企业自有资金远远满足不了需求,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融资,这就使得港口企业投资项目潜在的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2、港口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机制――帕累托改进

由于港口建设项目多数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资金量大且工程复杂,单单依靠港口企业自身不仅很难完成,而且投资风险巨大。因而,我国在港口项目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已逐步摸索出一条以港口企业为主体、多参与方共同出资的项目融资建设模式,参与方不仅包含公共部门,也包含私营部门。通过各参与方共同分担投资风险,以期将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践中,港口投资项目风险分担各方主要包含: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如港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或投资建设管委会,全面负责港区的统一规划及各投资项目的开发、建设和后期管理;国资控股投资公司,如港区投资发展公司(一般称为“港司”),其作为港区管委会的下属开发公司,是港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开发和建设的主要经营、建议和投融资平台;港口企业,以独资、合资、联营、参股等方式投资建设港口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经营性设施,建成后以出租、转让或合营等方式进行经营管理;金融保险等辅助机构,主要涉及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家政策性、国有、股份制银行,还涉及其它众多国内外金融机构、法律咨询等中介机构及保险公司。

由于港口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的参与方既有公共部门(如地方政府派出机构、国有投资公司、国有金融机构等),又有私营部门(港口企业、股份制银行、中介机构等),其对投资回报的需求各不项目,但都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个体,例如:公共部门追求社会效应或社会福利最大化、私营部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一般而言,风险共担各方所承担投资风险的水平都是同其所获取的风险报酬成正比关系,如果某一风险承担者所承担的风险较大,则其期望获得的报酬就较大,风险高而收益小就会导致没有参与方愿意承担这一风险。有鉴于此,如何在通过一系列风险控制手段和风险协商机制,由项目发起人将项目各投资风险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全部或部分的转移到其它参与方,使得风险各参与方在改善自身利益、降低自身风险的同时,又不伤害其它风险参与方的实际利益,并保证项目风险承担水平和项目收益相匹配,实现最优风险分担状态,即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励项目参与各方积极承担项目风险,并共同参与控制项目风险,这正是港口企业投资港口建设项目分析控制的要点所在。

综上所述,虽然项目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港口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可以通过协商、谈判、契约等方式逐步达到一种风险分担的均衡状态,即帕累托最优。在该均衡状态下,项目投资风险通过转移、自留、分散等方式被层层分配给最合适的承担者,以保证项目投资得以在复杂多变的政治、文化、市场环境中顺利完工、运营并取得预期收益,而取得这一均衡状态的过程就称为帕累托改进,其作为达到帕累托最优的途径和手段,是指在不损害各参与方利益的条件下改善部分参与方的效用水平。因而,港口企业投资的风险控制过程也即帕累托改进,就是通过将投资风险分配给最适合承担的参与方,使得该参与方无法在不让其它参与方受损的情况下通过风险控制手段来实现自身效用水平的提升,从而将一种处于非帕累托最优的风险分担均衡转变为帕累托最优的风险分担均衡。一般而言,公共部门在承担政治、政策法规、国际关系、资金等风险方面较有优势,而私营部门在承担技术、管理和市场风险方面较有优势,因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通过帕累托改进逐步交换、转移、分散自身优势较小的投资风险,转而承担自身优势较大的投资风险,直至达到帕累托最优,从而获得福利水平和盈利水平改善,以及较风险成本更高的投资回报。

3、基于帕累托最优的港口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建议

上文分析说明:风险共担的帕累托最优是港口企业投资风险控制的核心目标,任何可能导致非帕累托均衡状态的影响因素都会使得港口企业投资风险控制的低效率和低效用。结合上文对投资风险的分析,针对港口企业投资风险控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理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投资风险转移渠道和监管机制

依据比较优势,将投资风险在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之间进行转移和分散,是获得投资风险控制帕累托最优的重要途径,而理顺其中的转移渠道和监管机制则是其能否获得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首先,公共部门应完善港口企业参与港口建设项目投资的政策法规体系及法律体系,并保证政策法规执行的延续性,避免由于政策法规的不稳定而导致私营部门风险控制成本的加大,这还包含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给予企业的各种税收优惠、转移支付等政策,并适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维护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其次,加强监管,降低寻租成本。实际上公共部门的寻租一直就是导致资源无效配置和分配的重要原因,其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而且会损失社会效率,产生大量的社会成本,而这些社会成本最终都会转嫁给私营部门,从而造成私营部门投资成本的增加并降低其投资收益,承担部分本可盈利的投资风险变成保本,本可保本的变成亏损,最终使得公共部门无法转移本可转移给私营部门的投资风险。

3.2 加强信息公开,减少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信息成本

只有建立在信息完全公开和共享基础上的风险共担,才能促使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真正形成风险共担。若公共部门或自营部门刻意隐瞒部分潜在风险信息,形成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机会成本的加大,例如违约风险等。因而,首先,公共部门,如政府主管部门、港口管委会等,应以公开、公平、共享为原则,对各类公共投资信息资源进行分享,使得共同投资信息能够最大化地满足私营部门的需要。如加强国家电子政务的建设,国家、省、市级港口投资信息平台的共享互联,建立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建立高效的信息平台等。其次,对港口公共投资信息资源或准投资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价值挖掘,建立港口投资市场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信息资源增值模式,形成潜在风险信息资源被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充分利用,当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都能够通过合理途径,高效、畅通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投资风险信息资源时,信息寻租行为就没有了生存的市场与空间。再次,严格执行《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评估;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加大信息公开,认真学习贯彻征地、拆迁政策,做好细致思想工作,通过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及时沟通、团结协作,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

投资风险控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证券市场;股票;投资风险;控制

一、股票投资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

1.回避风险原则

所谓回避风险是事先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析和判断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因素,在经济活动中设法避开它或改变行为的方向。在股票投资中的具体做法是:放弃对风险性较大的股票的投资,转而投资其他金融资产或不动产,或改变直接参与股票投资的做法,求助于共同基金,间接进入市场等等。相对来说,回避风险原则是一种比较消极和保守的控制风险的原则。

2.减少风险原则

减少风险原则是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不因风险的存在而放弃既定的目标,而是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设法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轻可能承受的经济损失。在股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在已经了解到投资于股票有风险的前提下,一方面,不放弃股票投资动机;另一方面,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努力抑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削弱风险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获得较丰厚的风险投资收益。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这是一种进取性的、积极的风险控制原则。要负责审计公司业务过程中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检查内控制度执行情况。

3.留置风险原则

这是在风险已经发生或已经知道风险无法避免和转移的情况下,正视现实,从长远利益和总体利益出发,将风险承受下来,并设法把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股票投资中,投资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定承受风险的度,在股价下跌,自己已经亏损的情况下,果断“割肉斩仓”、“停损”,自我调整。的就在于要求证券公司有充足的资本和净资本,以保护客户的利益,避免对市场产生过大的冲击。

二、股票投资风险控制基本措施

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几乎所有的投资者在投资股市之前,总是认为自己会取得成功,然而,事实却往往并不遂人愿,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投资者自我认识和评价上出现了偏差。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关键是要客观地分析自己以下几方面的准确情况:一是投资动机;二是资金实力;三是股票投资知识和阅历;四是心理素质。这四个因素综合在一起,决定了投资者是否该参与投资活动以及对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

2.充分及时掌握各种股票信息

信息对股市的重要性就如同氧气对于人一般,充分及时掌握各种股票信息是投资成功的法宝。掌握信息的关键在于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涉及到股市的信息范围很广,有反映系统性风险的宏观信息(如总体社会政治、经济、金融状况信息)和反映系统性风险的微观信息(如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信息、股市交易与价格信息、证券管理信息等)。投资者可以针对自己的投资目的或风险控制目标,有选择地收集各种信息,收集的途径主要有:新闻媒体、企业正式的各种资料、交易所信息网络、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专业书籍等;收集到各种信息以后,投资者还应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判断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可能对股市产生的影响;最后,利用已掌握的信息,作出自己的投资决策。在这过程中,信息的准确与否十分重要,否则不仅不能规避风险,反而会加大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上海股市中出现过的"广华事件"就是由于我国一家权威证券报纸刊登不准确消息,误导投资者造成的。

3.培养市场感觉

市场感觉是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上影响价格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以及正确判断这些因素变动方向的灵感。市场感觉好的人,善于抓住战机,从市场上每一细小的变化中揣摩价格趋势变动的信号,或盈利,或停损;市场感觉不好的人,机会摆在眼前,也可能熟视无睹,任其溜掉,甚至于因此而蒙受经济损失。要培养良好的市场感觉。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逐步积累经验并加以灵活运用,同时要有耐心,经常进行投资模拟试验,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三、股票投资风险控制的技巧

1.技术分析法

技术分析是投资者根据股票的市场价格和交易量变动的趋势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对市场未来行情作出预测,择机买卖股票以期免受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并谋取投资收益,这种技能的主要依据是统计数据和图表。

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道氏理论,主要工具有价格走势图表、移动平均线、乖离率、相对强弱指标(RSI)、腾落线(ADL)、成交量分析(OBV)、价量经验法则等。

2.投资组合法

这是最能体现分散风险原则的投资技巧。投资组合又称资产组合或资产搭配,是指投资者将资金同时投入收益、风险、期限都不相同的若干种资产上,借助资产多样化效应,分散单个资产风险进而减少所承受的投资总风险。有效的投资组合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所选择的各类资产,其风险可以部分地互相冲抵;在投资总额一定的前提下,其预期收益与其他组合相同,但可能承受的风险比其他投资组合小;投资总额一定,其风险程度与其他投资组合相同,但预期的收益较其他投资组合高。为了使自己所进行的投资组合满足这三个条件,投资者应当使投资多元化。而投资多元化包括股票品种多元化、投资区域多元化和购买时间多元化。

四、证券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1.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将为证券公司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将在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展。一是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二是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三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证券行业仍将呈现较快的发展速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证券市场仍会一路持续上涨,也不意味着证券公司仍将会取得较高额收益。因此,证券公司的发展与证券市场一样,也遵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这一事物

发展的普遍规律。

2.竞争日趋激烈,并将面临全球化和混业经营的考验

首先,证券公司之间竞争将日趋激烈。当市场处于调整时期,券商之间对客户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2008年以来,证券行业整体的佣金水平在短短几个月内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在目前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体系下,大型优质证券公司尤其是上市的证券公司将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政策扶持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发展壮大,证券行业“强者恒强”的格局将日趋明显。

其次,证券行业将面临全球化的挑战。国外大型金融集团已经开始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

五、结论

即使股神巴菲特,也有亏钱的时候,那么从不亏钱的股市投资者恐怕就不存在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股市里人人都面临投资风险,研究股市里的风险对所有的投资者都很重要。即使赚100次,也能被2到3次大的亏损打回原形;如果一个人一会儿赚钱一会儿亏钱,那么谁也不知道他最终到底能否赚钱。巴菲特在长达50年的投资实践中总结出了两条投资原则:“第一条:拒绝亏损第二条:千万不要忘记第一条。”

参考文献:

[1]东北证券公司.证券市场低效率的根源:制度缺陷[J].经济研究参考,2009.

[2]胡英之.证券市场的法律监管[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3]殷官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批漏缺陷的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7.

[4]陈晓舜.证券信用交易制度与风险控制[J].证券市场导报,200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