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有三不祥

国有三不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有三不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有三不祥范文第1篇

【关键词】《草庐・诸葛亮》;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斯坦尼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梅兰芳体系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048-02

2014年8月9日,国内首部实景影像话剧《草庐・诸葛亮》在湖北襄阳隆中风景区草庐剧场上演,观众席1500个座位座无虚席。该剧是一部以话剧为载体的大型实景演出,演出中运用了多层次高清影像与话剧深层表现交互动作,运用超大型舞台机械运动还原诸葛亮在隆中的躬耕生活画卷。草庐剧场耗资2.2亿由当地投资兴建,占地面积1.18万平方米,是国内首个竹木结构半露天剧场。草庐剧场拥有6组可移动的巨型车台,舞台中央设有涉水升降台,降落时舞台中央即呈现一湾湖水。该剧的先锋性不仅体现在其先进的剧场设备上,在话剧层次上更是颠覆了传统的“世界三大表演体系”。《草庐・诸葛亮》在话剧层次巧妙地融合了斯氏体系、布莱希特体系和中国戏剧体系。

一、《草庐・诸葛亮》全剧中的“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一)《草庐・诸葛亮》中的布莱希特体系

《草庐・诸葛亮》中引入了草庐小仙这一概念,随着幽蓝的灯光亮起,一群提灯的草庐小仙次第而出,缓缓地,向世人讲述着千年前这里发生的故事。“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30个草庐小仙在剧中扮演了故事的诉说者即旁白者,同时在一些情节中他们也是剧情的参与者。如在第三幕中众小仙在“群儒”和“小仙”两个身份间跳进跳出,不同于第一幕的旁白诉说者,也不同于第二幕换装后的娘家亲戚,在此小仙即布莱希特表现派的典型。小仙随时进入剧中角色“群儒”,又随时跳出“群儒”这个角色,面对观众,编剧与导演处理得恰到好处,使观众于此并不觉得迷惑不解。更为典型的是第三幕中诸葛亮醉酒隔空同苏轼对话,诸葛亮在此跳出角色同观众沟通,运用布莱希特的“间离法”将本不是一个时空的历史人物苏轼引出:“天下的大火烧吧,直烧到八百年后坡大学士那首独占鳌头的《赤壁赋》。”如此大胆地安排坡与诸葛亮隔空对话让人不得不承认其先锋性。而保障其成功的是今日先进的新媒体技术。此段落中诸葛亮这个角色被演员驾驭得很好,演员与角色保持了距离,若即若离,自由驰骋。这正是布莱希特表演体系的精髓,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

(二)《草庐・诸葛亮》中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第二幕《丑妻吟》一开始,史诗戏剧的风格全然褪去,“今天诸葛亮要娶老婆咯,新娘子是襄阳黄承彦家的闺女黄月英!”闹哄哄的娘家亲戚一拥而上,发喜糖、发红包、同观众互动,场面十分热闹。第二幕中诸葛亮走下神坛,回归正常“人”的生活,让大众知道,诸葛亮也是要娶老婆的。第二幕中的台词和表演贴近生活,接地气,这里的诸葛亮不同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圣”形象。演员在第二幕中的表演拿捏到位,描绘了诸葛亮作为一个“人”的形象,放声大笑、轻声叹息、笑而不语等细节动作将诸葛亮这一被过度神化的人物刻画得生活化。而这正是斯氏体系的精华,体现出人的“天性”:要求演员不是好像存在于舞台上,而是真正存在于舞台上,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永远是舞台上活生生的人,要遵守生活的逻辑和规律,在规定情景中真诚地去感觉、去想、去动作。历史题材或三国题材艺术作品给人留下的印象历来是严肃的、史诗化的、触不可及的。而编剧和导演将斯氏体系应用于此题材话剧是具有先锋性与实验性的,且如此大胆的实验戏剧效果非常好,观众对这种方式非常买帐,纷纷表示《草庐・诸葛亮》呈现给世人的是一个不一样的诸葛亮。当然这不一样的诸葛亮诞生于这个不一样的剧场,剧场中先进的新媒体设备是该剧能够在布莱希特体系与斯氏体系间平滑过渡的有力保障。

(三)《草庐・诸葛亮》中的梅兰芳体系

《草庐・诸葛亮》是一部传统三国题材的剧本,中国传统戏剧元素深深渗透到其内容、形式、风格中去。首先,舞美设计、服装设计、造型设计必然都是中国传统戏剧的风格。其中舞台的设计就十分考究,中央舞台直径70米,中间设“阴阳鱼”分割,呈太极图造型,暗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人物造型方面,每一个角色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传统脸谱面具,花花绿绿的脸谱使这台戏有着浓厚的传统戏曲味道。然后在曹操、吕布、董卓等人物的动作设定上,大量运用了传统戏曲的动作招式,一招一式戏曲范儿十足。唱念做打招式的运用即传统戏曲所提倡的程式化的表现方法。戏曲表演把经过体验的人物形象,通过程式化的表现方法再体现出来。它的体现不是话剧艺术那种摹仿的方式,而是一种象征性的表现方式。再者《草庐・诸葛亮》同时采用了写意表现方法,实质就是虚拟的方法。在《草庐・诸葛亮》中的体现,主要是其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以动作虚拟、布景虚拟、舞台技术,造成一个与实际生活面目相去甚远,却富有意境美的舞台艺术世界。

二、世界上真的只有三大“表演体系”?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三种表演体系,每一种舞台现象都可以用斯坦尼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梅兰芳体系完全解释,可以轻易划归至其中一类,那么显然太绝对、太武断了。我们都知道西方戏剧开始于古希腊,古希腊的悲剧非常有名,那么古希腊的悲剧将如何划归呢?同时,意大利的歌剧也是蜚声世界,应将其划归入“三大体系”的哪一个呢?《草庐・诸葛亮》中也同时出现了古希腊戏剧元素与歌剧元素,运用“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理论将如何解释呢?

(一)《草庐・诸葛亮》中的古希腊戏剧元素与歌剧元素

该剧中最大胆的创造就是引入了“草庐小仙”这一“局外人”概念,这一灵感显然来自于古希腊戏剧。在服装设计上“草庐小仙”们带着斗笠,穿着蓑衣,脸戴面具,与古希腊面具不同的是,小仙的面具只有一半,这一创造复古又时尚,仿造古希腊戏剧面具又不阻碍演员的表演,赋予了“草庐小仙”一个穿越千年时空、现身草庐剧场戏说三国的“局外人”的神秘形象。同时歌剧元素贯穿全剧,第一幕就是以由《梁甫吟》改编的女声合唱开场,木船荡漾在舞台中央的湖水中,孔明坐在船上抚琴伴奏。当今,各类戏剧为增强感染力运用歌剧手法已经不是新鲜事。该剧的创作团队不仅巧妙地融合了三大“表演体系”,还巧妙地加入了古希腊戏剧元素和歌剧元素,古典与现代并存,借助高科技手段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由此可见,“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理论并不能把《草庐・诸葛亮》的表现形式准确地划归到某一“表演体系”内。

(二)“世界三大表演体系”在当今时代已经站不住脚

随着表演形式和舞台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理论已经不足以解释所有的舞台现象。如今,像《草庐・诸葛亮》这类跨“表演体系”融合的戏剧作品已经比比皆是,具有代表性的如今日的各类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文成公主》等无不颠覆了各类所谓“表演体系”的理论,此类戏剧借助高科技舞台手段改变了人们对戏剧的看法,其本身就是一场戏剧艺术的革命。“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争议。“三大表演体系”最初源自黄佐临先生的文章。1962年,黄佐临先生发表《漫谈戏剧观》一文,提到了斯坦尼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三者戏剧观的不同。在这之后,有人以黄先生的文章为依托,提出了“三大表演体系”的说法,其根本内容并未脱离黄先生的文章。但是这种提法虽然广为流传却问题多多,黄先生本人对此也并不认可。更有甚者,在写文章时于“三大表演体系”之前加上“世界公认”这样的说法,以眩惑大众。除了中国,没有哪个国家的艺术教材有这样的说法,也没有英文、俄文、德文的学术论文提及。“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其本身就充满着种种争议,在艺术与科技发展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其理论更是很难站住脚。

三、表演体系的融合和多元化是必然趋势

作为一名年轻学者,暂且抛去学术纷争不谈。我们需要继承“三大表演体系”的精华,同时也要探索更多表演体系与表演方式,在如今科学技术和艺术形式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表演体系的融合和多元化无疑是必然趋势。新的时代,面对新的观众审美需求,戏剧艺术也应该像电影、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一样与时俱进,追求新的突破。

(一)戏剧艺术不应局限于“三大表演体系”,要满足观众审美需求

《草庐・诸葛亮》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打破了传统的表演理论的局限,融合了所谓“三大表演体系”,运用现代化的舞台科技与新媒体手段,如先进的移动车台、涉水升降机、高清投影、雪效雨效设备等,丰富了表演的表现方式,使观众沉浸在虚拟现实中不能自拔。家喻户晓的三国故事运用布莱希特的间离手法演绎就会让观众有穿梭时空的错觉,鲜有人知的智圣丑妻运用斯氏体系表演就会让观众觉得亲切真实又能引起共鸣,华丽的脸谱、正宗的京剧昆曲唱腔与招式又让观众被传统中国戏曲所深深吸引。整场演出观众都沉浸在一场美轮美奂的三国梦中。《草庐・诸葛亮》的灵感与构想时髦又引人入胜,完全迎合了当代观众的胃口,惊人的上座率与传统剧院内上演的戏剧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见,戏剧艺术的当务之急是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二)戏剧艺术应该挣脱枷锁像其他艺术一样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播方式的变迁,相比于其他艺术门类,戏剧艺术好像失去了曾经的光彩,特别是在年轻受众群体中。纵观其他艺术门类,电影艺术在3D技术、全息影像技术的促进下迎来第二次春天;音乐艺术因为光盘、MP3等传播方式的革新走入寻常百姓家;美术、文学等也借助互联网的崛起将画廊、书城搬到了线上。戏剧艺术似乎正在走向没落,年轻人中看过《茶馆》、《雷雨》等经典话剧的寥寥无几,传统戏曲在年轻一代中间更是没有生存的土壤。而以《草庐・诸葛亮》为代表的实景演出戏剧却在当代戏剧艺术中一枝独秀,这部被定义为话剧的实景演出在首演开始的前三天即吸引了1500名中外观众。而另一部实景演出的代表《印象刘三姐》在2012年演出532场,观众人数达151万人次,《印象刘三姐》的运营公司桂林广维的业绩也颇为亮眼,2012年该公司营业1.79亿元,净利润9592.88万元。实景演出的成功在于其大胆地打破戏剧艺术的思维定式。像《草庐・诸葛亮》一样跨越“三大表演体系”的限制,借助现代化的舞台科技与新媒体手段,融合多种表演资源,这才是现代戏剧艺术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