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器械营销

医疗器械营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器械营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器械营销

医疗器械营销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营销渠道;渠道管理;管理创新

在医疗器械领域里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让我国医疗器械制造行业逐渐与世界接轨,国外大量医疗设备生产商大量涌入中国,使国内市场竞争变得日趋白热化。在这样的竞争中,如何选择合理的营销手段将至关重要。作为国内的医疗耗材企业,选择合理的营销渠道势在必行,运用合理的营销手段也将是让我国医疗器械营销状况走向良性循环的过程。

1 我国医疗器械营销现状

1.1 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竞争形势日益恶化

目前我国国内注册的医疗器械工业企业达到了近6000家,其中专营厂为3000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为600家。从地域上来说,这些医疗器械厂家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的医疗器械生产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国内市场的六成以上,显示了这些地区对于医疗器械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视,这也直接为就业输出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产品数量生产集中也导致了这些地区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医疗器械制造行业也遭遇了“冷冬”,近1/3的企业倒闭、重组、整合,行业发展也陷入到一个瓶颈期,这对营销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2 生产产品单一,缺乏核心竞争产品

我国国内数量众多的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每年生产的医疗器械达到了几千万件,但是数量巨大的背后,却是产品的单一、重复制造、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充斥着市场。国外的医疗制造企业每年推出的新品都达到上百种,甚至是几百种之多,而我国医疗器械每年却只有几十种新产品上市,而且这些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与国外产品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例如,我国国内生产的近视眼手术刀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在国内各大医院内却鲜有订货需求,屡屡遭受冷遇,国外相关产品虽然在技术上略有差距,但是却受到青睐,这种现象的产生也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器械正常营销活动的开展,企业利润获取额度增长也比较缓慢,为了将产品营销出去,很多制造企业不得不将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以保证正常经营活动的进行。

1.3 营销渠道不畅通,模式滞后带来经营效果不理想

目前来看,我国医疗器械需求量巨大,虽然国内市场中被国外企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但是市场空间还是具有一定的存量。由于终端客户需求量增加,对于国内一些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生产,而且在物流端的配送需要合理配置。虽然生产企业的销售不可能全部占据整个销售渠道,但是如果确立合适的物流配送体系也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的成功案例举不胜举。谁要是占领了市场的主要渠道,谁的市场占有率就会提升,他的销售量就会提高,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于外部营销渠道开发还有所欠缺,物流体系建立还有待健全,内外部沟通上的不健全已经让企业营销屡屡遭受挫折,营销模式上不主动已经不再适应行业的发展。

2 医疗器械营销渠道管理的创新建议

2.1 走出误区,走品牌营销之路

很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品牌营销的观念还比较淡薄,这在行业内还属于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企业仅仅以营销策略的选择作为刚开始入主这个行业的选择,而到了一定时期后,就会逐渐对品牌营销的淡化。虽然随着市场的开拓,医疗器械制造企业销量逐渐提高,但是对于品牌的维护却并不是特别在意。其实,销量上的提升是品牌营销的自然结果,而不是最初的目标所致,如果本末倒置的话,对于品牌发展并不是太好的消息。如果企业要走出营销误区的话,一定要做好策划,尤其是要制定好广告策略,因为品牌不仅能快速提高产品知名度,而且对于产品美誉度的提高、品牌含金量的提高都有帮助,如果企业将产品品牌进行注册,将品牌运作进一步与市场调研、研发、制造、服务等渠道进行畅通化,长此以往,这样的营销过程一定有利于企业突破千军万马的竞争“独木桥”,走出一条自己营销的光明大道。

医疗器械营销范文第2篇

虽然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中得以快速的发展,但是这其中还有种种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的严重发展。在这里,我们重点对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营销现状中的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 

(一)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要想得以生存与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少不了创新。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命脉。但是现如今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在营销战略以及营销额等方面都不尽如意,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创新。一个企业一旦缺乏创新的精神,就无法创造出新的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个企业在创造出新产品之前,应该先去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真正的去挖掘和发现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然后结合消费者的需要来进行创新,但是从目前来看,至少是在现阶段来讲,我国多数的民营医疗器械企业都缺乏创新,并没有去结合市场的需求来创造出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而是在一味的去效仿大品牌来加工大企业已经创造出来的产品。这样缺乏创新的产品在质量上也没有做到优胜于大品牌,所以在市场竞争中自然是处于劣势。 

(二)资金相对比较缺乏,产品的质量有待提高 

除了创新外,对于民营医疗器械企业来讲,缺乏资金是他们发展受限的最重要的原因。因为资金的相对缺乏,造成了科研工作受限、产品质量不达标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许多民营企业的发展之初,都缺少国家对其的资金投入,都是由个人入股将企业组建而成。从目前这个阶段来看,我国多数的民营企业都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资金的短缺就造成了民营企业所制造出的产品与“高质量、高性能、高规格、高水平”的产品存在差距。因为资金的缺乏就会使民营企业投入到研发创新的资金和精力较少,创造不出好的、独树一帜的产品来,自然会使企业的发展受限。除了创新能力弱化外,还会造成产品质量的不达标。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现如今,经市场检测发现,多数不达标的医疗器械都是产自于民营企业中。这其中除了市场相关部门的监察不力外,最重要的就是这些民营企业的资金短缺,以此在产品的制造环节中偷工减料,造成了产品质量的不达标。当然,还是有许多民营企业中所制造出的医疗器械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要求的,但是与一些大品牌、大企业的产品相比,民营企业所制造出的医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并不占优势。一方面是因为质量真的不如大品牌的医疗企业更加有保障,另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对于大品牌在心理上的信赖和依赖。这些都会导致民营企业的发展受限,影响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的营销。 

二、解决现阶段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营销问题的对策 

(一)多做市场调研,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创新 

在上述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命脉。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创新尤为重要。如果民营企业不去创新,那就犹如一潭死水,永远都会无法得到发展。所以,本就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要加强创新。当然,创新并不是盲目的。如果企业任凭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了其他企业中没有的新产品,但是顾客却不需要,也是枉然。所以,民营医疗器械企业首先应该去做市场调研,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创新。只有真正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才会愿意购买企业的产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们所讲的市场调研是要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进行的调研。对于调研的对象以及产品所使用的人群都要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以免盲目调研所造成的数据无效或者数据的不准确。 

(二)适当的增加产品研发以及制造经费,提高产品质量 

在一个民营企业中,资金和经费是非常有限的。那么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企业要想得以发展,只能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利用以及合理的分配。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严格的在研发以及制造这两个环节中把关。“研发”决定了民营企业可以创造出什么样的产品,“制造”决定了民营企业创造出来的产品好不好。所以,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更加重要的环节是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取胜的关键。在产品的制造环节,民营企业绝对不能偷工减料,因为一旦在这个环节中偷工减料了,制造出来的产品就会存在质量差的缺陷,质量差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就会直接被淘汰掉。民营企业不仅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在制造环节以确保生产出质量更高的产品,而且还要设立内部质量检测体系,对于质量不达标的产品坚决不能出厂。同时,还要提高售后的服务质量,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要做好完善的售后工作。从多个环节来把握好产品的质量问题,使消费者更放心的去买民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MBA、MPA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 姜鹏 浅谈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的营销策略[J]交流与探讨 2014 

医疗器械营销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供应室 特殊医疗器械 消毒灭菌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76-01

医院供应室的消毒灭菌工作承载了医院多项工作所用到的器械和用具的供应,而且还负责医院集中物品的发放、清洗、消毒、灭菌、保管以及回收等每个环节。尤其是供应室特殊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对供应室特殊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1 供应室特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医疗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很多特殊的医疗器械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特殊医疗器械形状特殊、构造比较复杂,供应室的消毒灭菌工作比较棘手,也给管理带来了难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1 流程繁琐,容易带来污染:特殊医疗器械使用后,一般要先对其清洗再送至供应室回收,在沿途运送过程中,就很容易给科室环境带来污染。另外,通过清洗后,器械在包装上也不能达到原来的标准要求,包装材料不适宜,包装不规范,包布反复使用没有清洗等因素都会造成灭菌不合格[1]。

1.2 供应室对器械管理不够完善:特殊器械在交接时,所提供的信息不够全面,有些器械公司负责运送的人员不是本专业的人员,不能对外来器械记录单进行规范、清楚填写,给交接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1.3 供应室工作人员缺乏消毒灭菌意识:很多医院的供应室科室工作人员对特殊器械消毒灭菌工作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医院没有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而且清洗设备和场地不够规范,导致清洗不彻底,清洗科室环境容易造成污染,清洗人员本身防护措施做得不到位也是容易受到感染的原因之一。在接收器械时,供应室工作人员消毒灭菌意识不强,没有对器械和用具进行全面消毒,也就容易造成器械污染。

2 特殊医疗器械的消毒方法

2.1 戊二醛:对特殊医疗器械的消毒当前通常使用2%的戊二醛,它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消毒剂。灭菌机制为碱基化,在常温下杀菌效果很强。而且对内窥镜以及金属类锐利器械不容易腐蚀,主要采用浸泡方法,操作简单,比较适合于内窥镜及金属类锐利器械的消毒灭菌。

2.2 环氧乙烷消毒:此种消毒方法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通常使用在一些比较隐蔽的部位,例如对于一些细长的导管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消毒,它是一种低温消毒杀菌方法。

2.3 甲醛氧化熏蒸消毒:此消毒方法是使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根据2∶1的比例进行配制的,浓度为80ml/m3,在密闭容器里面连续熏蒸十小时,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此种方法是由于氧化产生热化作用,让甲醛与水分快速蒸发,将高浓度的甲醛气体放出,增强了微生物损伤的作用点,也让蛋白质与核酸变化加快,促进了微生物的死亡[2]。

2.4 过氧化氢气浆消毒:此系统是由过氧化氢气化物低度真空与电源组成,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细胞、酵素与核酸,对它们的生命力造成破坏,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它需要的灭菌时间比较短,还无需清洗。

除了上述消毒方法,还有紫外线消毒、微波消毒等灭菌技术。

3 供应室特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办法

3.1 改造供应室环境:要对供应室环境进行改造,保证水电充足,没有污染,供应室布局要保证制作、消毒以及供应的完整性,保持空气畅通,方便管理,防止各种有害气体或者粉尘飘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供应室专用下送和回收通道。

3.2 更新设备:所用的消毒灭菌设备要比较先进的,要求设备具有比较高的工作效率,而且对物品损坏程度较轻。

3.3 简化医疗器械的清洗流程:各个科室使用过的特殊医疗器械要由供应室专业人员负责回收,在回收时,要在密闭状态下进行,送至供应室进行分类和清点,然后再消毒清洗,按照清洗的各个步骤严格进行,尽量减轻对器械的损害以及对科室的环境污染,最后再仔细检查器械用具,及时将不合格的器械淘汰,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规范包装,确保合格灭菌,简化流程,减少资源浪费,让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3.4 对特殊医疗器械进行集中管理:可以在医院建立一个供应室统一管理系统,让科室和供应室实现一体化管理,对于器械的存放、进出等都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各种器械包档案,注明器械包里面的器械名称、规格以及数量等,比较精密的器械都要由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尽量减少由于供应室对特殊器械管理不当所带来的的问题。特殊医疗器械由消毒供应室采取系统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确保特殊医疗器械合格清洗、消毒、灭菌,尽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3]。

3.5 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相关知识水平:只有具备合格的消毒室工作人员,才能做好特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因此,对特殊医疗器械进行集中管理也就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医院要加强对专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消毒灭菌工作的意义、方法以及自我防护措施。而供应室的环境和设备也要进一步改善,保证特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医院对特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的发生,也是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体现。因此,要尽量减少由于供应室管理疏忽产生问题,对特殊医疗器械进行集中管理,采取安全可靠、价格合适的消毒方法,尽量减少对特殊医疗器械的腐蚀,按照步骤严格操作消毒灭菌工作,减少医院感染发生,保证医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淑英,王梅,韩琳.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11,04

医疗器械营销范文第4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消毒灭菌;集中管理

在医院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行为、医院环境、医疗器械及患者管理等多种因素均与医院感染有关,其中医疗器械感染是导致患者术中术后感染的重要原因[1]。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诊疗器械应用愈加广泛,其消毒灭菌的难度和要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保证医疗器械的灭菌效果是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重点[2]。本文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化管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当下再生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消毒灭菌效果和管理质量。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3月1号~10月31号为研究时间。本院共有10个科室,包含医师88例,护士60例。男70例,女78例。

1.2方法 本院2015年7月1日之前,各科室的再生医疗器械实施分散式管理,以科室为单位,每个工作日派2名医务人员对再生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再自行包装。7月1日消毒供应中心开始行实施集中化管理,消毒供应中心设立专职的器械清洗人员6名和器械包装人员6名。每日下午14点至各科室回收再生医疗器械,由清洗人员按污染程度分类,逐步行初洗、精洗、烘干,最后由器械包装人员包装、消毒、灭菌,并分配至各科室。

实施前后的4个月内,各抽样调查300件再生医疗器械的包装合格和无菌性合格件数,计算合格率,并统计两种管理模式每日消毒剂的成本、人力消耗以及6个月内因器械处理受伤事件发生情况。另于实施前后从各科室医务人员随机抽取70名,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从消毒灭菌效果、管理效率等方面对两种管理进行满意度评价,比较实施前后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集中化管理效果比较 对实施前后4个月内300件样品进行调查,发现实施后包装合格率和无菌合格率均远高于实施前状况;同时,实施后因器械处理受伤事件也大大减少,日均消毒剂成本显著降低,每日人力消耗明显减少。总体而言,实施集中化管理后,消毒灭菌效果明显提高,也降低了医院人力消耗和消毒供应中心成本,减少了器械受伤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管理质量。见表1。

2.2临床满意度调查比较 问卷调查发现,实施集中化管理后,医务人员中满意者显著多于实施前,较满意者、一般及不满意者均明显低于实施前,χ2=7.632、4.591、6.601、5.312,P

3 讨论

集中管理较以往的分散式管理,具有多重优势:①减少人力消耗,降低工作成本:集中管理无须各科室另派人员处理医疗器械,仅由消毒供应中心的12名工作人员处理,实现专人专职;另外集中管理降低了消毒剂用量,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工作成本[3-5];②便于统一管理: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管理,制定规范的清洗流程,可有效控制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效果,可大大提高抽检合格率;③减少工伤:统一化管理可实现流水式作业,无须大量人工操作,且专业的清洗和包装人员因对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均有丰富的经验,因此可避免工作过程中的器械伤,提高了对工作人员的保护[6,7]。总之,对再生医疗器械实施集中化管理有利于规范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质量,是适应医疗发展的需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集中化管理后,消毒灭菌效果明显提高,也降低了医院人力消耗和消毒供应中心成本,减少了器械受伤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管理质量。各科室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效果和质量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实施集中管理可明显提高消毒灭菌效果和管理效率,极大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且工作成本降低,人员利用率也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童付芬.消毒供应中心对再生医疗器械实施集中管理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4):586-587.

[2]张希风,芦秀云.再生器械实施集中管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21):158-159.

[3]周崇信.消毒供应中心对再生器械实施集中管理的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03(15):129-130.

[4]关丽梅.消毒供应中心对乡镇卫生院重复使用的再生器械和物品集中管理的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238-239.

[5]袁居燕.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消毒供应的效果评价[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6):546-547.

医疗器械营销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肝硬化;腹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细胞免疫

[中图分类号] R5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0-0004-03

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是肝硬化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而肠道菌群失调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1]。近年来研究已证实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肝硬化患者可改善其免疫功能、纠正肠道菌群紊乱[2,3]。本研究观察了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进行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感染科门诊就诊的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2000年全国肝炎会议制定的肝硬化诊断标准[4];②大便呈稀水样黄色便,频率较平时增加3次/d或达>5次/d。排除标准:①大便常规及细菌培养均(+);②治疗前4周服用过免疫调节剂、抗生素、止泻药和微生态制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8~78岁,平均(56.8±13.6)岁;Child-Pugh分级:A级10例,B级17例,C级1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7~80岁,平均(57.3±14.2)岁;Child-Pugh分级:A级9例, B级18例,C级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和Child-Pugh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抗病毒、护肝和利尿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信谊药业公司,规格:210 mg×36粒,批号110923)420 mg/次,2次/d,连用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1.3.1 肝功能测定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

1.3.2 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CD8+和CD4+/CD8+比值。

1.4疗效判定标准[5]

显效:大便外观较前明显好转,成形,频率减少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

两组治疗前ALT、AST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ALT、AST和TBIL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t=2.19、2.27、2.38,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2.2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两组治疗前CD4+、CD8+和CD4+/CD8+比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CD4+水平及CD4+/CD8+比值较前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和CD4+/CD8+比值变化不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2.3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 (χ2 =5.54,P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定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肝硬化患者往往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这是造成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及其产物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6,7]。当肝功能受损时,肠道微生态可发生显著变化,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细菌及其各种代谢产物位移,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引起异常免疫反应,造成免疫损伤。而肝硬化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削弱了对肠道非优势菌的免疫防御和清除能力;同时,由于抵抗力下降出现各种继发感染而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二重感染,加重菌群失调。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加快了肝硬化的疾病进程。因此,从源头上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的损伤,是治疗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8-10]。

目前,临床上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主要机制有[11-13]:①通过与肠内致病菌竞争肠道内膜的定植点;②其代谢的产物有机酸促进肠道酸化;③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免疫球蛋白IgA的生成等,抑制致病菌生长,改善腹泻症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是一种临床较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其主要成分是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赵坚敏等[14]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肝硬化腹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等而发挥作用。丁立瑛等[15]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用于治疗肝硬化患者肠功能紊乱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周华坚等[16]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患者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阻断细胞因子大量生成,改善免疫功能,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发现治疗4周后,观察组ALT、AST和TBIL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CD4+水平及CD4+/CD8+比值较前明显升高,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高,表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用于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是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纠正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保护肝细胞,并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阻断肠道菌群紊乱与免疫之间的恶性循环,达到治疗肝硬化腹泻的目的[15,17]。

总之,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用于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钢,廖江涛,李清清. 双岐三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及肝功能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26-29.

[2] 赵坚敏,胡荣昕,朱琦,等. 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腹泻56 例临床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67-68,70.

[3] 陈渝萍,钟转华,梁月环,等. 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内毒素水平干预疗效观察[J]. 右江医学,2010, 38(6):659-661.

[4]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修订.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 中华传染病学杂志,2000,19(6):241-243.

[5] 成泽惠. 肝源性腹泻112例诊治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47-48.

[6] Garcia-Tsao G, Wiest R. Gut microflor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complications of cirrhosis[J].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04,18(2):353-372.

[7] Cesaro C,Tiso A,Del Prete A,et al. Gut microbiota and probiotics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J]. Dig Liver Dis,2011,43(6):431-438.

[8] 赵敏,陈建,刘凤军. 肝硬化肠道细菌移位的机制与防治[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3):216-218.

[9] 熊智强,刘丽. 肝硬化对肠道屏障功能损害的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5): 2979-2982.

[10] 石昕,屈铁男,李广成,等. 微生态制剂在肝硬化肠功能紊乱患者的治疗作用[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 12(10):95-96.

[11] 赵. 微生态制剂在几种不同类型腹泻中的临床应用[J]. 上海医药,2010,31(5):227-228.

[12] 陈彩林. 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腹泻的疗效研究[J]. 中国医疗前沿,2012,7(24):20-21.

[13] 占国清,谭华炳,李儒贵,等. 微生态调节剂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作用[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 22(10):935-937.

[14] 赵坚敏,胡荣昕,张春福. 微生态制剂调节肝硬化腹泻肠道SIgA变化的观察[J]. 贵州医药,2010,34(1):58-60.

[15] 丁立瑛,黄月霞.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肠功能紊乱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疗效[J]. 中国药师,2013,16(5):732-734.

[16] 周华坚,曾宏. 三联活菌对肝硬化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09, 47(8):26-27.